文学的起源劳动说

合集下载

文学的起源

文学的起源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
亚里士(斯)多德(前384—前322年) 2
心灵表现说
❖ 文学起源于人类表现、 传达和交流内心情感的 要求,例如雪莱、托尔 斯泰等,中国古代关于 文学为心灵表现都有丰 富的论述,如言志说、 缘情说,言为心声说。
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
第一节 关于文学起源的几种重要观点
❖ 模仿说 ❖ 心灵表现说 ❖ 游戏说 ❖ 巫术说(宗教魔法说) ❖ 劳动说
1
模仿说
❖ 产生于公元前5—4世纪的古希腊,提出者有德谟克利 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文学起源于人对现 实世界的模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排除了人的社 会性和主体性,则是其的弱项。在西方有巨大影响。 应该注意分辨两种不同的模仿说,一是倾向于唯物的 模仿说,一是倾向于唯心的模仿说。
10
3
游戏说
❖ 游戏说最早提出者是康德,后为席勒和斯宾塞所发 展,因此,又被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里 的“游戏”并非指玩耍,而是指一种自由自觉、无 功利的活动。游戏说的具体内涵颇不一致,应该注 意康德、席勒、斯宾塞、谷鲁司等人对游戏说的具 体解说。
康德(kant, Immanual 1724-1804)
8
文学发展的动因
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文学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发展; 文学的自身矛盾运动要求文学不断发展。
9
文学的继承和革新
文学传统的形成及其 对文学发展的制约作 用;
各民族文学的交流和 文学的发展(歌德提 出“世界文学”);
批判继承文学遗产。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
❖ 维柯的《新科学》、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等 著作都详尽论述了原始思维的特性以及原始思维的 一些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原始思维对早期文学的 推进作用。原始思维向神话思维的转变以及从神话 走向文学等。

_文艺起源于劳动_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观点的误读_聂珍钊

_文艺起源于劳动_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观点的误读_聂珍钊

也 就 成 复 杂 的 原 始 艺 术 现 象


“ ‘
劳动 说


是不 完 全 符

诗歌 的 起 源


至 于小说

我 以 为 倒 是 起 于 合 马 克 思 主义 的 基本 原 理 的


休息
人在 劳 动 时 苦


既用 歌吟 以




2
1
世纪 以 来

关于

艺 术 起源 于 劳动

9 8 2




起 源 于 劳 动 的 观点 是 怎 样 产 生 的 呢 ? 它 又 是 怎 样 变成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观 点 的 呢

姜 庆 国 发表
指出



艺术起 源 于 劳 动

说 质疑 》


实 际上

这种 观 点

劳动说

根 本 反 对 在 艺 术 起 源 问 题 上 作 生 主要 来 自

文 艺起源 于 劳 动 是对马 克思 恩 格斯观点 的 误读
聂珍 钊

内 容提 要

文 艺 起源 于 劳 动

在我国


直被看作马克思 主 义的观点



其 根 据来



马 劳
克思

恩 格 斯 的 两 个 基 本 命题


劳动创造

先秦文学(上)

先秦文学(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笔记第一编:先秦文学(上)第一节:生生不息:文学的起源一、中外文艺理论家关于艺术起源的见解:模仿说、传情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文学起源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即劳动。

)二、关于文学:在原始艺术中,更接近文学的品类是原始歌谣和神话。

三、原始歌谣的种类:1、直接歌唱劳动情景:(《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2、两性爱慕的歌唱:(《候人歌》:候人兮骑。

)3、与根基于两种生产需要的原始宗教紧密结合的颂歌:(《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葛天氏之乐等。

)四、原始崇拜:大自然(种植)、生殖、图腾崇拜等,集中凝结了原始人类对人丁兴旺、雨露滋润、百害莫生、万物生长的渴盼和祈求。

(可联系《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章内容:原始观念文化。

)五、对上古神话的理解:上古神话是原始人类对自然及自身认识和表述的总和,因其讲述的形象性、故事性、幻想性而与文学更加贴近。

第二节:从神到人:先秦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综述:文化形态的发展:从万物有灵到巫风盛行,从天命神授到制礼作乐,从史官文化到百家争鸣。

文学态势的发展:从上古神话到巫祝文学,从原始歌谣到“诗三百”,从历史散文到诸子散文,从北方理性到荆楚浪漫。

总体发展轨迹:从神到人纵向发展和人神交织横向延伸的轨迹和态势。

一、史前时代与上古神话1、母系氏族:①约至旧石器时代后期至新石器时代前中期,史前人类相继进入氏族组织的第一个阶段,即母系氏族社会。

②初以采集、渔猎为主,进入新石器时期后,出现了种植和畜养,制陶业渐趋发展,禁止了无长幼之别的自然婚,实行族外群婚。

③万物有灵观和视动植物为亲族的图腾意识。

(仰韶文化彩陶器物出现的凤鸟纹、人蛙纹、人面蜥蜴纹;《诗经·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红山文化母神庙,生殖神陶塑。

)④神话与基于神话的祷辞、咒语和图腾之歌,便是此时文学的主要样式和内容。

风神、雨师的原型,女娲、简狄的初创,都应产生在这个时代。

2原始歌谣与上古神话

2原始歌谣与上古神话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和原始歌谣
• 一、文学的起源:游戏说、心灵表现说、模仿说、劳动说等。 • 1、亚里斯多德:模仿说(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
模仿。)
• 2、康德:游戏说 • 3、席勒:过剩精力说 • 4、爱德华·泰勒、詹姆士·弗雷泽:巫术说 • 5、 雪莱、托尔斯泰:心灵表现说 • 6、毕歇尔、希尔恩、普列汉诺夫:劳动说
• “禹娶涂山氏”等禹的故事)。 • 《山海经·海内经》: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圣经·创世纪》:神命诺亚造方舟、诺亚进方舟、洪水泛滥四十日、洪水稍落、诺 亚放乌鸦与鸽出方舟、诺亚和全家出方舟、诺亚筑坛献祭、神赐福给诺亚、立虹为 记。
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毛诗序》
•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舆謣[yúyú] ,后亦应之。——《吕氏春秋》
•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淮南子》
•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
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 —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述异记》卷上
广西武鸣壮族师公“跳神”之“盘古歌赞”部分:
泰山盘古是我屋,大岭盘古是我身, 庚子其年造天地,盘古出世到如今。 自我盘古初出世,造化天盘及地盘。 左眼化为日宫照,右眼化为月太阴。 骨肉化为山石土,头脑化为黄金银, 肚肠化为江河海,血流是水去无停。 手指化为天星斗,毛发化为草木根。
• (2)帝俊俊”通“夋”(qūn)之妻 • 《山海经·大荒南经》 • 东海之外,泔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曰浴于甘渊。羲和者,帝

文学理论--简答题

文学理论--简答题

简答题1、怎样理解文学起源于劳动(劳动起源说) P44、45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活动的需要。

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时代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吴越春秋》记载的《弹歌》仅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但生动地描写出了制作武器去狩猎的过程。

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各民族最早的文学体裁是诗,而诗在当时是必须吟唱的,而且它以载歌载舞的方式来传达,这种早期文艺的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

2、文学活动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 P124文学创作当中作者个人的言语行为,其中包括人物的具体读白、对话等,文学言语不同于一般的日常言语、科学言语。

科学言语是科学领域中使用的言语,比如科学论文、研究报告、技术资料等,具有严谨的逻辑和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的色彩和风格,因此,显得材料单纯、千篇一律。

日常言语发生在具体交往当中的言语,它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比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得来讲要服从说明的需要,将事情表达清楚。

文学言语则往往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了个人的感情色彩,一般不作为说理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象征的说理体系,往往采用隐喻、暗喻、转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甚至刻意追求使用阻拒性言语,文学作品的言语指示意义往往不能够一眼看穿,因此,文学言语与科学言语有较大差别,比日常言语更具有艺术性、技巧性。

3、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和创造者” P124 118人类掌握客观世界的活动,分为物质实践活动、科学认识活动和价值判断三种方式。

文学活动属于审美体验和价值判断活动,作家主要通过具有审美价值及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审美体验对其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运用审美话语创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所以作家不仅是美的体验者,也是美的创造者,因此文学家也会成为思想家。

文学概论简答论述题

文学概论简答论述题

文学概论简答论述题论述题1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它学说有更大合理性?因为从劳动说出发,可以理解巫术说有局部的真理,但是巫术说没有回答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从劳动说出发,可以说巫术说是原始劳动的附加成分。

游戏发生说则只是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解释文学产生的问题,游戏也源自劳动;宗教也同样是劳动的产物,所以劳动说不仅是文学发生中的一种,而且还能合理说明其它学说。

2怎么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文学活动与人类物质实践活动和科学认识活动不同,它属于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更具体的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虽然也是一种观念活动,但与科学认识不同,他主要通过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

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的创造者。

3王国维是怎样对文学意境进行分类的?4风格的特征与形态主要有哪些?特征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

形态有:简约与繁丰,所谓简约是力求语词简洁扼要的风格形态;繁丰则相反。

刚健与柔婉,刚健是刚强、雄伟的风格形态,柔婉则是柔和和优美的风格形态。

平淡与绚烂,绚丽力求富丽,用词华美。

平淡则相反。

疏放与谨严,谨严是指从头到尾严严谨谨。

疏放则循乎自然。

5共鸣是产生的三个因素是什么?“共鸣”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作品本身具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这样的作品可能引起读者属于情感评价性质的喜爱,或属于理性判断性质的理解,还不一定能够使读者产生全身心震动的思想情感的共鸣。

共鸣的产生还要有第二个条件,这就是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必须含有与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思想见解与情感体验。

6文学接受高潮中的共鸣与净化、领悟有什么区别?论述题境的作品,往往是最具艺术魅力的优秀之作。

那些在诗意盎然中作品中充分凝铸哲理意缚的作家,也往往被视为伟大的作家。

文学的起源—劳动说

文学的起源—劳动说

文学的起源关于文学的起源,历来有许多争论,其中有许多观点,包括巫术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虽然前三个观点都有中外圣哲名家的支持,但是纵观历史资料,都难免有一些偏颇之处。

我对文学活动的起源,更侧重于支持劳动说。

文学起源劳动说不仅仅是国内外著名文史哲学家支持的观点,而且其也具有一系列的合理性。

且在这里作简单的阐述。

首先,文学的主体是人,不是其他的动物或植物。

而恩格斯说过:“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那就是说文学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没有劳动,就无从发生文学行为。

普列汉诺夫在其名著《没有地址的信》中,论述了许多“劳动先于艺术”的实例,他的主要观点是:“艺术发展是和生产力发展有着因果联系的,虽然并非总是直接的联系。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就是说劳动先于文学存在,文学的重要起源是劳动。

其次,原始艺术在劳动中产生,是为了劳动的需要。

原始人们在劳作时,为了交流信息,彼此之间用各种特殊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意思,后来逐渐形成了语言,语言是劳动交流的需要。

不仅是语言,最初的音乐也是为了缓解苦闷无聊的劳作而创作的。

发展至如今,许多民乐,摇滚乐等音乐都是人们在从事不同工作时候根据情感不同而创作出来的。

《淮南子.道应训》中有一段话:“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

此举重权力之歌也。

”这里明显地包含了文艺为劳动过程中的产物这一层意思。

如果没有劳动,就不会产生这些相应的艺术。

再次,劳动是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哲学上有说:物质决定意识。

劳动作为一种物质生活,它决定了精神文学的内容。

生活劳作激发人们的创作热忱,文学总是反映人们的生活情况,完全脱离生活劳动的文学是不存在的。

例如《悯农》就是对劳动的直接描写,体现出劳动的艰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白居易的《炭翁》中“伐薪烧炭南山中,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也是由于看到炭翁的辛苦劳动而抒发的对炭翁的同情。

先秦文学发展轨迹

先秦文学发展轨迹

6、思恋之歌 《吕氏春秋· 音初篇》中《候人歌》:候人兮猗。 传说大禹治水,娶涂山氏女为妻,大禹巡省南 土,久不归,女乃唱了这首歌,渴望大禹归来。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比较稳定的夫妻关系和 夫妻感情,只有在一夫一妻制出现以后才有可 能,而这时已属私有制萌芽后的氏族社会晚期。 二字为句,语气词拖长尾音,取得了独特的抒 情效果。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情诗,开抒情诗传 统之先河。
神话是歌谣之外远古人民创作的另一 种口头文学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 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 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这应从两方面理解: 1、神话产生的基础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 界和当时的社会形态; 2、神话是以幻想的形式来反映自然和社 会生活的。
三、我国古代神话的特色
五、神话的内容 上古神话从内容上说大致可分为三类: 1. 解释和说明自然现象的神话 如《艺文类聚》卷一《三五历纪》: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 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 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天皇、地皇、人 皇)。”这个神话,反映了原始人类用形 象手法去解释天地产生的过程。
三、文学概况

最早的原始歌谣为二言。二言相连为四言。《诗经》时代的诗 歌大部分为四言,同时也有三言句产生。以后诗的句式越来越丰富。 诗,也经历了与乐舞结合的阶段,又产生了充分发挥语言表现功 能的诵诗。 古代神话在长期流传中影响到叙事文学,也影响及诸子散文和诗 歌创作。 在上古典籍的汇编《尚书》和各国史书的基础上,产生了《左氏 春秋》和讲述以嘉言善语为主的《国语》。 文由语录体、记言体向专题论文发展,并表现出各自的风格。孟文 犀利,庄文恣肆,荀文深厚,韩文峻峭,各有千秋。 《战国策》是以纵横家为主的士人的说辞、书信的汇编;《吕氏 春秋》是集列国各家学说而成,都同样反映着百家争鸣的思想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的起源劳动说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文学的起源
关于文学的起源,历来有许多争论,其中有许多观点,包括巫术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虽然前三个观点都有中外圣哲名家的支持,但是纵观历史资料,都难免有一些偏颇之处。

我对文学活动的起源,更侧重于支持劳动说。

文学起源劳动说不仅仅是国内外着名文史哲学家支持的观点,而且其也具有一系列的合理性。

且在这里作简单的阐述。

首先,文学的主体是人,不是其他的动物或植物。

而恩格斯说过:“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那就是说文学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没有劳动,就无从发生文学行为。

普列汉诺夫在其名着《没有地址的信》中,论述了许多“劳动先于艺术”的实例,他的主要观点是:“艺术发展是和生产力发展有着因果联系的,虽然并非总是直接的联系。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就是说劳动先于文学存在,文学的重要起源是劳动。

其次,原始艺术在劳动中产生,是为了劳动的需要。

原始人们在劳作时,为了交流信息,彼此之间用各种特殊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意思,后来逐渐形成了语言,语言是劳动交流的需要。

不仅是语言,最初的音乐也是为了缓解苦闷无聊的劳作而创作的。

发展至如今,许多民乐,摇滚乐等音乐都是人们在从事不同工作时候根据情感不同而创作出来的。

《淮南子.道应训》中有一段话:“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
应之。

此举重权力之歌也。

”这里明显地包含了文艺为劳动过程中的产物这一层意思。

如果没有劳动,就不会产生这些相应的艺术。

再次,劳动是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哲学上有说:物质决定意识。

劳动作为一种物质生活,它决定了精神文学的内容。

生活劳作激发人们的创作热忱,文学总是反映人们的生活情况,完全脱离生活劳动的文学是不存在的。

例如《悯农》就是对劳动的直接描写,体现出劳动的艰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白居易的《炭翁》中“伐薪烧炭南山中,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也是由于看到炭翁的辛苦劳动而抒发的对炭翁的同情。

第四点是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

早期的文学艺术多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这与劳动过程的特征关系很大。

人们劳动的动作和被狩猎动物逐渐演化为舞蹈,劳作时发出的口号发展为诗歌,这些口号的节奏,是原始人最初的音乐灵感。

不同的劳动特征,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形式。

劳动说的重要意义就是说明了文学的发生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但是,我认为文学的真正起源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劳动只是文学的一个重要起源,而不是唯一的起源,因为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的。

劳动说有对其他起源说的扬弃,把其他起源说的正确观点纳入自身,整合后体现其正确的一面。

综上所述,劳动说是文学的重要起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