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复测及加密成果书
导线水准点复测及加密联测规范

项目导线点、水准点复测及加密联测规范1 目的通过对设计院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的复测和对不能满足施工放样的段落进行导线、水准点加密、联测,并制定复测,确保控制点成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制定本规范。
2 适用范围适用于路面工程施工中导线点、水准点复测及加密联测过程中因测量导致的质量事故。
3 职责3.1 项目总工程师负责调查和处理导线点、水准点复测及加密联测过程中因测量导致的质量事故。
3.2 测量队队长全面负责导线点、水准点复测及加密联测工作;负责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与成果分析;并负责将复测成果上报监理组。
3.3 测量队其他人员负责协助测量队队长对导线点、水准点复测和资料整理等工作。
4 工作流程5 规范与标准5.1 交桩5.1.1 项目开工前,项目总工程师负责联系设计院代表和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交桩。
由测量队直接接管设计院移交的控制点,测工应在控制点旁做上醒目标记,以便在后续的复测工作中能迅速找到点位。
5.2 导线、水准点的加密5.2.1 布点思路与注意事项5.2.1.1 对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点过稀或太远而不能满足施工放样时,需要加密布点联测。
5.2.1.2 测量队队长负责选点工作,布点时应尽量布在桥梁或小型结构物上,通视良好。
填方低于1m以下的路段可采用左右交叉“之”字型布设,高于1m以上的路段可选择同侧布设,这样可以方便后续的测量放样工作。
5.2.1.3 具体点位应选在建筑红线外(20m~100m范围内)土质坚硬、视野开阔、宜于长期保护的地方,相邻边长应控制在30m~500m之间。
5.6.1.4 选好的点位应用木桩做好标志,方便测工在埋点时能准确找到位置。
5.2.2 点位的埋设加密点的埋设深度不得小于50cm,采用带有十字丝的钢筋头以C20混凝土现浇的方式进行。
砼桩下口为50cm×50cm,上口为30cm×30cm,以提高点位的稳固性。
同时用红油漆进行全线统一编号。
5.2.3 加密导线点与水准联测精度要求与观测要点同“导线水准点复测”要求。
导线复测说明

S310线麦盖提至喀什高速公路项目第MK-3标段导线点、水准点复测成果书新疆北新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S310线麦盖提至喀什高速公路项目第三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三日关于S310线麦盖提至喀什高速公路项目第三合同段2012年初导线点、水准点加密及复测成果的说明一、工程概况:麦喀高速第三合同段起始于铁热木乡,途径岳普湖,终止于伽师界内。
主线全长34.993公里。
2011年9月22日监理单位、设计院向我施工单位移交BK41至E220等35个控制点。
加密复测成果已于去年十月报于贵办。
今年考虑E195~E180等控制点距线路较远、A 匝道无控制点、地质及农田放水浇地等综合因素,进行了点位加密。
2012年2月28日起,我项目部利用GPS控制,全站仪、水准仪对全线平高点进行了复测,并用近视平差的方法对控制网进行平差。
二、测量技术标准测量技术标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实施的《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导线点、水准点要求执行。
三、参加测量人员四、复测技术总结本次测量采用徕卡TC402全站仪1台, ZTS3-1水准仪2套,该仪器均现处于有效使用期内(后附仪器鉴定证书),在外业工作中一直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所有测量数据均符合测量规范的要求。
测量工作于2012年2月28日开始,2012年3月17日结束。
导线按照国家一级导线标准进行施测,水平角为前进方向左角,按规范要求导线点测量测角采用2个完整测回进行测量,在限差范围内取平均值作为测角结果,超出限差范围补测,取在限差范围内2测回的平均值作为测角结果。
边长采用对向观测,取其平均值,导线平差采用近似平差进行坐标计算。
我标段分MK7716和 MK7626两个坐标系, 先利用GPS对E217-1等39个控制点进行了静态数据处理,并利用该GPS坐标,用徕卡全站仪TC402以附和导线的形式进行复测; MK7716 坐标系以E216-1、E216为起始边,E195-4、JM04为终止边,分2段进行平差计算。
导线复测报告

导线复测报告引言:导线是电力传输和配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负责将电力从发电站输送到用户。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影响,导线可能会经历老化、腐蚀和机械损伤等问题。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定期对导线进行复测是必要的。
本报告将对导线的复测内容、方法和结果进行详细描述。
一、复测内容:1. 外观检查:通过肉眼观察和摄像技术,检查导线表面是否存在锈蚀、破损或其它异常情况。
2. 导线直径测量:使用导线直径测量仪器,测量导线的直径,以判断导线是否超过了安全使用的限定直径。
3. 导线电阻测试:使用电阻测试仪器,测量导线的电阻,以评估导线的导电性能是否正常。
4. 导线绝缘检查:使用绝缘测试仪器,检测导线的绝缘性能,判断是否存在漏电或绝缘破损的情况。
5. 导线张力测试:利用张力测试装置,测量导线的拉力,判断导线的张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 跨越线路及相邻设备检查:检查导线是否有过度弯曲、受压或受到相邻设备的干扰。
二、复测方法:1. 外观检查和摄像技术:工作人员在地面上使用望远镜和摄像机,对导线进行全方位的检查。
摄像技术可以提供清晰的图像,便于后续分析。
2. 导线直径测量:使用导线直径测量仪器,将测量仪器与导线接触并测量其直径。
可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导线是否需要更换。
3. 导线电阻测试:将电阻测试仪器与导线两端相连,测量导线的电阻值。
通常通过比对测量值和标准值来判定导线的电阻是否正常。
4. 导线绝缘检查:将绝缘测试仪器与导线相连,施加高压,观察是否有漏电现象或绝缘破损。
检测结果可以用于判断导线绝缘性能是否合格。
5. 导线张力测试:通过张力测试装置,将器械固定在导线上,测量所施加的力。
可以通过测量值和设计值的比较来判断导线张力是否足够。
6. 跨越线路及相邻设备检查:工作人员亲临现场,检查导线周围的情况,包括是否有垂悬物、周边树木生长过快等。
三、复测结果:1. 外观检查和摄像技术:根据观察和摄像记录,导线表面存在锈蚀和机械损坏的情况。
导线、高程(加密)复测成果报告

新建简蒲高速公路(K278+940~K308+727)导线、高程(加密)复测成果报告部门: 综合办公室汇报人:王永玉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简蒲高速公路JPLM-4标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六年一月四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任务概述 (1)三、既有资料情况 (1)四、主要技术依据 (2)五、复测实施情况 (2)六、成果技术要求 (2)简蒲高速公路JPLM-4标段复测成果报告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简阳至蒲江段JPLM-4标段,本标段线路起于K278+940。
线路经K280+117下穿成绵乐客专,于K280+642上跨成昆铁路,于K281+120上跨成乐高速(G93),于K306+311贯穿长秋山隧道,于K308+727连接成雅高速,途经有东坡永丰枢纽互通、东坡悦兴互通、东坡多悦互通、蒲江天华枢纽互通,其主要交通流为眉山至蒲江方向。
标段内全线长29787米,本标段以平原微丘地形为主,呈东西向平原;沿线多树林和民房且跨越高铁桥和高速公路,通视条件较差。
二、任务概述新建简蒲高速公路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复测、加密。
复测线路起始里程为K278+940~K308+727,路线全长29.787公里。
工作内容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的外业观测及平差计算。
外业起始时间2015年09月15日至2015年10月5日,内业处理时间为2015年10月6日。
由中铁十五局集团简蒲高速JPLM-4标项目部组织测量队进行测量。
参加复测人员6人,测量工程师3人,测工3人(测量人员资质见附件)。
三、既有资料情况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简阳至蒲江段控制测量成果表》。
四、主要技术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3)《公路工程测量规范》JB50026-2007;(4)建设部颁发的有关规范和规程;(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TB10054-2010);(6)地方政府、交委颁发的文件、规范与规程。
路线控制点复测及加密说明

路线控制点复测及加密说明为了更好地保证本标段的施工控制,同时满足工程精度要求,我标段根据设计部门交接的原始导线点、水准点,经测量人员进行复测及加密,统一平差处理,起终点均与临标段共用重合点。
一、导线点加密
导线测量用GTS-311全站仪,按一级导线的技术标准进行复测及加密。
我标段共分三条导线,由于勘测设计时间较久,很多点位通视困难,尤其与A2标交界处YRA41点可能松动,其它也没有两个通视的基线边,所以加长布设一条同时连接两个标段的导线。
1、YRA049、YRA048起点至YRA031、YRA032终点为一条导线,共22站9566.717米
2、YRA049、YRA048起点至YRA054、YRA055终点为一条导线,共10站3708.166米。
3、YRA05
4、YRA055起点至YRA057终点为一条导线,共5站1003.275米。
二、水准点加密
水准测量利用LeicaNA720水准仪配合3米双面板尺,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复测及加密。
本测段从起点YRA041到终点YRA057,共207站,附合水准路线全长9.4787KM,精度要求均符合公路勘测规范要求,且满足施工测量工作需要。
由于原始点位布设时间过长,原始点位误差不均匀,本次加密线路做了较大调整,因此本标段将全部采用本次复核及加密成果。
复测报告

安徽省北沿江高速公路(马鞍山至巢湖)路面第一合同段导线及水准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书一、工程概况安徽省北沿江高速公路(马鞍山至巢湖)路面第一合同段(K0+000—K22+352),全长22.352公里,主要工程项目有路面、附属工程等。
二、人员、设备投入及测量任务本项目共投入测量人员10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4人,辅助工4人。
投入1台全站仪,4台水准仪。
全站仪型号宾得R-202NE。
水准仪型号DSZ2。
标尺为3米双面尺。
所有使用前都经过测绘仪器计量定点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检定书附后)。
1、复测及加密工作量(1)导线点71(其中1个为相邻标段点)个;(2)水准点93(其中1个为相邻标段点)个;(3)与相邻标段的贯通测量。
2、复测原则复测基本原则是:采用与原定测量同精度、同方法进行控制网复测工作。
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原则按照原控制网的网型结构进行观测,复测精度不低于原定测量精度;高程控制网的复测按照原测水准线路施测,复测精度不低于原定测量精度。
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的较差在限差之内时,施工中仍然使用原测成果;若较差超出限差要求,在复测报告中上报。
3、外业复测工作于2012年7月06日开始,8月13日完成。
在外业测量的同时,内业计算也同步进行,每天的数据及时计算整理。
内业计算工作于2012年8月16日完成。
三、既有资料情况路基01、02标所提供的《控制测量成果表》2012年7月。
四、作业技术依据1、《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五、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一)平面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与原测相同,椭球体参数为1954北京坐标系。
(二)高程系统高程系统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基准。
六、全站仪平面控制网复测及数据处理本段控制网分一级布设,基础平面控制网与路线控制网同级观测。
在复测过程中采用与设计同精度、测脚测边进行控制网复测。
由于受现场施工的影响,原进场提供的部分导线点(DS1,MI-4, DS20,D5) 及后来加密的一些控制点(JM12,JM13) 已被破坏,为更好的控制整条路线,我部对其中的一些用不到的点进行了舍弃(如: DS2,DS5等),采用8cm钢钉浇混凝现浇,重新加密布设了A1,A2,A3,J18,J15-1导线控制点,利用原MI1,DS1,DS3,DS4,DS6,DS10,MCI023,D2,D3,D4,D6,D8,MCI036,MCI037,D10,D11,BM19,BM20,MCI044,DX13等导线控制点,组成了MI01,TDQ0,DS1,TDQ2,TDQ5,TDQ4,DS3,DS4,DQ1,DS6,DQ3,MCI002 ,MCI003,MCI005,DQ-1,DQ-6,DQ-2,DQ-5,DQ-4,DS7,JM02,JM03,J S10,JM04,JM05,DS12,JM07,A1,A2,A3,J15-1,MCD03,MCD04,JM14 ,JM15,MCI023,J18,JM18,JM19,JM20,JM21,DS23,JM22,JM23,Z1, D1,D2,Z4,D3,D4,Z5,DX6,Z6,D6,Z7,Z8,Z9,D8,J24,MCI036,MCI0 37,D10,MCI039,BM16,D11,BM19,Z15,BM20,MCI044,DX13附合导线网,导线全长22.928Km。
关于控制点复测及加密成果的报告

关于控制点复测及加密成果的报告X225线第二标段及秋宝南路工程总监办:我部已完成了X225线秋湖路口至坑梓段公路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K17+200~K19+818.531)及秋宝南路改建工程(K0+000~K1+896.379)控制点复测及加密工作,现上报控制点复测及加密成果,请复核。
附件:控制点复测及加密成果资料年月日X225线第二标段及秋宝南路改建工程控制点复测及加密成果资料施工单位: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时间: 2010 年 8 月 15 日目录一.总说明二.控制网平差报告三.闭合差统计报告1.导线点方向观测、平差成果表2.导线点距离观测、平差成果表3.导线点平面点位误差统计表4.导线点间误差表(平差计算精度评定表)5.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表四.全站仪测角、测距记录表五.导线点复测成果对照表六.水准点测量记录表七.水准点复测成果对照表八.导线点线路布置图九.仪器鉴定报告总说明一.概况本项目分为两段,其中秋宝路合同段起点位于县道X225线K17+200处,终点位于秋长镇与深圳市龙岗区坑梓街道办事处交界处,全程2618.531米;秋宝南路起点与县道X225县K19+383相接,终点与惠阳区秋长街道沿湖村相交,全程1896.397米,两段均为旧路改造。
主要工作项目有:1.原有控制点的复测与分析。
2.加密平面导线控制点与加密高程控制点。
为此,我项目部组织专门力量,其中工程师二名、助理工程师一名、技术员及技术工人共7人通过现场踏勘调查,认真研究制定了复测、加密方案和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积极组织实施。
二.测量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3.惠阳区秋宝南路改建工程及X225线秋湖路口至坑梓段公路改建工程施工设计图(二标)4.设计提供的导线点成果、高程成果及技术资料三.仪器设备及检定本次复测所用仪器工具均按有关技术要求送广州市烈图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检校,为了确保成果质量,对于全站仪、水准仪,再测前及侧后进行了相关项目的自检和校正。
导线复测报告

黄金口产业园控制点复测报告编制:审核: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黄金口产业园项目经理部二○一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导线、水准复测说明2012年9月25日,我标段积极组织人员、仪器设备对设计单位提供给我标段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自X4至X25共复测导线点13个,复测点号为X4、X3、X2、X11、X12、X15、X16、X17、X18、X19、X20、X24、X25,外业于2012年9月26日结束。
具体见附表。
现将复测情况作如下汇报:一、附合导线测量:1.测量线路:从X4-X3- X2- X11- X12 - X15 –X16 –X17- X18-X19-X20-X24-X25。
2.测量仪器:选用拓普康TKS-202R全站仪,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ppm×D)。
3.测量方法:水平角测二个测回,采用测回法观测,2c≤12″,测距采用往返测,不符值小于2√2md取平均。
4.测量精度:(平差结果见附表)平面控制网等级:国家一级导线,测角中误差:5″,相对中误差:1/17000已知坐标点个数:4未知坐标点个数:9未知边数:10最大点位误差[X16]=0.0065(m)最小点位误差[X2]=0.0026(m)平均点位误差 =0.0046(m)最大点间误差=0.0045(m)最大边长比例误差=35730平面网验后单位权中误差=2.4(s)[边长统计]总边长:2556.552(m),平均边长:116.207(m)最小边长:81.838(m),最大边长:141.517(m)角度闭合差=-13.5(s),限差=±33.2(s)fx=-0.021(m),fy=0.001(m),fd=0.021(m)总边长[s]= 1171.633m),全长相对闭合差k=1/56851,平均边长=117.163(m)。
二、附合水准测量1.测量线路:从X4-X3- X2- X11- X12 - X15 –X16 –X17- X18-X19-X20-X24-X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线复核及加密成果书
广州总承包项目经理部
2014年8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交通中心及停车楼基坑支护结构、土方工程(含超前钻)
2)交通中心及停车楼范围内的超前钻及钻(冲)孔桩
二、编制依据
三、平面控制网
1)人员组织及分工
2)设备配置
3)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a.选点
b.观测
c.测角精度的计算
d.测距精度的计算
四、高程控制网
1)人员组织及分工
2)设备配置
3)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a.选点
b.观测
c.数据整理
五、成果汇总表
一、工程概况
1)交通中心及停车楼基坑支护结构、土方工程(含超前钻)本基坑面占地面程约93000平方米,基坑底面积约80000平方米,基坑支护结构周长约1300米,基坑深度8.8米,局部11.3米
a.交通中心及停车楼基坑支护结构:基坑支护方案采用上部
4米放坡,600厚地下连续墙挡土止水,1道预应力锚索(局部钢筋砼角撑)的支护形式,基坑开挖深度8.8~11.3米
b.地铁范围内(GTC内)基坑支护结构:基坑支护方案采用
上部4米放坡,800厚地下连续墙挡土卡水,三层钢筋砼支撑连续梁的支护形式,基坑开挖深度8.8米。
2)交通中心及停车楼范围内的超前钻及钻(冲)孔桩a.交通中心及停车楼超前钻及钻(冲)孔桩:本工程采用了嵌岩冲孔灌注桩(支承上部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和C40水下混凝土,净桩长平均约为25米,嵌岩桩嵌入完整的微风化石灰岩0.8米~4.0米。
b.北进场路隧道(GTC内)超前钻及钻(冲)孔桩:本工程为嵌岩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水上混凝土,净桩长平均约为16.2米,钻孔桩的桩长以入微风化岩1.0倍桩径进行控制
c.地铁范转内(GTC内)超前钻及钻(冲)孔桩:本工程为
嵌岩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水下混凝土,
净桩长平均约为20米,钻孔桩的桩长以入微风化岩3.0
倍桩径进行控制
二、编制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规范》GB12898-93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航站区总图工程-交通中心及停车楼图
三、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根据本工程特点:业主与设计提供的平面控制为图根控制网,本工程按规范要求按平级网进行测设平面控制网。
1)人员组织及分工
本次平面导线测量人员共6人:设前视2人;后视1人;测站3人。
其中测站中1人操作仪器,1人记录现场数据。
1人计算及现场复核数据。
具体安排如下:
2)设备配置
本项目测量仪量全部经过检校。
并具有相关的检校证书。
具体设备如下表:
3)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本次测量的目标具体分二个内容:第一复核设计及业主导线点位,第二加密导线便于本工程放样测量。
另外现场平面控制网测量于2014年8月18日至2014年8月19日完成。
等级为图根导线控制网。
a.选点
因本项目位于机场里,加之之前施工原状土被破坏,上层松散土覆盖比较厚。
而且有多家单位同时施工作业。
给选点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根据选点原则,点位应选取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
如高压电箱、塔吊基础旁。
另外相邻点之间通视良好、便于观测。
因此本项目需新增埋点,埋点采用¢20钢筋加混凝土,埋至地面深度1M以上,上部用混凝土加片石固定。
并在点位四周用钢管围护,以保证点位不被轻易破坏。
b.观测
本项目采用俫卡全站仪进行加密导线的观测。
前视、后视镜
采用光学对中器进行架设。
仪器测量前经过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进行了标定。
本仪器为1″级仪器。
考虑到本工程特点,测回数延长至2测回,配置度盘数为每测回拔角为90度。
并满足以下规定(表1)。
水平角观测值取2测回数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现场计算出2C及盘左、右的差应符合(表1)规定,方能进行下一站的观测。
本次测量一次测量没有超限之值。
本次现场测角及测距数据如下:
c.测角精度的计算
根据现场测回的数据进行计算。
先确定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里,若是,则进行平差。
否则则重新测量。
各值计算如下:1.导线闭合差计算:
∑f
β(理)
=180°×(n−2)=180×(14−2)=2160°
∑f
β(测)
=2159°59′47″
f
β(实际)=∑f
β(测)
−∑f
β(理)
=−13″
f
β(允许)
=±24√n=±90″
因fβ(实际)<fβ(允许)所以此成果完全满足图根导线要求。
其中闭合差为-13″,考虑到闭合差比较少。
本项目选用反号平分到第个角。
即每个角平分1″。
平分数据见导线点计算表。
2.测角中误差计算:
mβ=√1
N
[
fβfβ
n
]
式中fβ--附合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
n--计算fβ时的相应测站数;
N--附合导线的总数。
因测角中误差为1″(实际)<12″(允许),所以本次测量测角中误差满足要求
d.测距边的精度计算。
1.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本次闭合导线全长2027.211米,其中∑△X为0.005米;∑△Y
为-0.001米。
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
K=√(∑∆X2+∑∆Y2)
D
=
√(0.0052+(−0.001)2)
2027.211
=
1
405442
因K(测)<K(容),所以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满足要求。
其中K(容)为表中1/5000。
2.测距相对中误差计算
本次导线图根导线,大部份边相差并不大,选用下式进行计算如下:
m Di=√[dd]
2n =1
1120000
式中m Di=平均测距中误差(mm)
因本次m Di<1/7000,所以本次测距相对中误差满足要求。
测距相对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按下表进行计算:
由此可见此次测量成果满足图根导线要求,本项目平差选用简易导线平差,具体数据见下表:
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控制网共11个水准点。
9个位于机场内,2个位于机场之外。
其中一个位于本项目东区南侧距基坑边80米处。
一个位于本项目西区北侧距基坑边800米处。
并且不易引点联测。
所以本次水准导线采用闭合导线选用EG11点作为本项目基准水准点。
同时联测到附近标的水准点,用于复核其基准点。
1)人员组织的分工
本次高标控制导线测量共5人:设前视2人;后视1人;测站2人。
其中测站中1人操作仪器,1人记录现场数据。
具体安排如下:
2)设备配置
本项目测量仪器全部经过检校。
并具有相关的检校证书。
具体设备如下表:
本次水准测量的目标具体分二个内容:第一复核设计及业主导线点位,本次通过附近标的水准点加以复核。
第二加密水准点便于本工程测量。
另外现场平面控制网测量于2014年8月20日完成。
等级为五等水准控制网。
a.选点
根据本工程特点,选取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或结构物上,基本方与导线点类同。
以基坑四周为布点范围。
尽量选取与平面控制导线重合的点位。
水准点大约150米需要布设一个点位。
以方便以后施工测量。
本项目部本次新增水准点为16个点。
全部计入本次本差内。
b.观测
本顶目采用索佳B20进行水准观测。
观测过程尽量采用前后视等距观测,以消除仪器误差。
具体观测数据见下表。
c.数据整理
根据现场数据进行计算,先计算出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是,则进行反向均分平差。
否则则重新测量。
1.闭合差计算
因f
h(实际)=∑h=5mm<f
h(允许)
=30√L=35mm。
所以此次
成果满足规范要求。
2.中误差计算
水准测量结束后,按下式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五等的规定。
M w=√1
N
[
WW
L
]
式中M w=高差全中误差(mm);
W = 附合导线闭合差(mm);
L = 计算各W时,相应该的路线长度(km);
N = 附合路线的总个数。
因M
w(实际)=1<M
w(允许)
=15,所以此次成果满足设计要求。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其中闭合差按30√L计算。
具体平差见下表:
五、成果汇总表
因业主提供的导线点V508、V507有偏位的现象,由其V508点位附近出现了裂缝。
所以本次成果对业主或设计提供的点位予以改正,其它点位将按原设计坐标。
具体成果汇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