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开道岔检查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第一步:准备工作:1、填写“道岔检查记录簿”:站名、道岔编号、道岔型号、检查日期和检查人。
2、检查量具:道尺、支距尺、方尺、塞尺、钢尺、木折尺、弦绳、滑石、检查锤等。
(1)道尺、支距尺的合格日期是否在有效期内,如不合格需向考评员汇报,征得同意后,方可使用。
(2)道尺轨距检查方法:将道尺游标定在轨距“35”处,用钢卷尺丈量道尺是否偏差大于±1mm。
超过允许偏差时进行调整。
第二步:上道检查:1、选取工具:道尺、塞尺、木折尺、道岔检查记录簿等。
2、设置防护:报告考评员,上道作业,在防护员确认可以上道后进行上道检查。
3、在距道岔约30-50米处,站立目视道岔直外股的轨向,卧式目视其高低,如发现轨向或高低不良时,可记录在“轨向、高低及其他栏内”。
用弦绳测量轨向和高低。
4、检查道尺水平:选取水平较好处,正反道尺校正其水平是否误差大于±1mm,误差大于±1mm时,作调整。
第三步:17处轨距水平检查:按照先轨距、后水平的顺序逐处检查、记录。
检查轨距时,大于1435MM为“+”,小于1435MM时为“-”;检查水平时,直股:以外股为标准股,曲股:以外股(上股)为标准股,标准股高时为“+”,反之为“一”号。
注意:同时注意目测轨缝等有超限处所。
(1)尖轨前顺坡终点,在基本轨接头第1螺栓处。
(2)尖轨尖端处。
在距尖轨尖端50-100MM处。
(此处轨距加宽43,50-9道岔为15MM,即1450MM;43、50-12号10MM,即1445MM)。
(3)尖轨中。
在尖轨刨切终点处,即涂有轨距加宽的部位(此处轨距加43、50-9为9MM,即1444MM,43、50-12为7MM,即1442MM),此处不检查水平,检查完轨距应迅速将道尺拿起,记录,防止道岔在搬动时挤夹道尺,影响工作,损坏道尺。
(4)尖轨跟直股。
在第三螺栓处,即非在尖轨上,而在基本轨上,因为尖轨为移动。
此处轨距加宽4MM,即1439MM,水平在尖轨处有6MM的构造超高。
单开道岔的检查

辙叉跟端直股
1435
17
辙叉心直股
1435
18
辙叉趾端直股
1435
扣分
得分
操作程序(30分)
1.核准检查工具:检查前由被考人检查一校正轨距尺、支距尺,水平正反两个方向误差值不得大于1mm。未校正,每件扣5分
2.目测轨向和高低:在目测轨向和高低时,同时注意检查其他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害(即零件缺、损、基床、钢轨病害)。如有则填记在“紧急工作量及基他”栏中。漏填,每件扣2分
3.检查轨距、不平和查照:在规定的检查点上,按“先轨距,后水平”的顺序记入部定标准的误差数,如+2、-3,即轨距+2、水平-3。检查顺序及轨距标准如附件3中图表。检查顺序有错,每处扣2分
4.检查支距:用支距尺或钢卷尺在规定检查点上检查支距尺寸。从尖轨跟端的2m处向辙叉方向支距尺应垂直于外直投量取,记录在支距栏内。支距尺检查的位置与定点位置超过10mm以上时,每处扣5分
1435
1435
10
直股后部(连接部分)
1435
1435
11
导曲线后部
1450
1445
距导曲线终点4m
12
辙叉趾端(曲股前)
1435
1435
13
辙叉(曲股中)
1435
1435
在辙叉尖顶面宽0~50mm断面处同时量查照间隔91和护背距离48
14
辙叉跟端(曲股后)
1435
1435
15
辙叉跟端(直股后)
1435
1435
16
辙叉(直投中)
1435
1435
在辙叉尖顶面宽0~50mm断面处同时量查照间隔91和护背距离48
17
单开道岔检查8.3

三、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的检查方法及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标准(一)单开道岔检查道岔的手工检查方法分精细检查和重点检查。
精细检查时要求每根岔枕检查,重点检查是按要求位置检查。
这里介绍的是重点检查内容。
1.轨距、水平检查位置基本原则:先直后曲,顺时针行走。
先直后曲是指在导曲线部分,如果同时要测量直股和曲股的轨距、水平时,为避免记录时出错,所以先量直股,后量曲股;顺时针行走是指在辙叉部分检查时,为保证道尺的活动端位于护轨轮缘槽内,当右手拿道尺时,应按顺时针方向测量,比如右开道岔就应该先量直股,后量曲股。
(1)普速道岔(P43、50及P609#道岔)道岔轨距的检查一般为17处(如表一),但在各轨距递减处,应每隔1m检查1处,如发现递减率不合格或超限时,应在道岔检查记录簿记事栏内予以记录说明。
道岔轨距(包括水平)的检查位置如图:道岔检查记录站名道岔编号钢轨类型P 道岔类型(2)专线4128 P60AT12号单开道岔(木枕)其检查位置的特点是:逢接必量。
与普速9号道岔相比,在尖轨中前增加一处,共18处。
在导曲线部分逢接头必须下尺测量。
1 2 3 4 5 7 9 111413 156 810 12181716道岔检查记录站名钢轨类型P(3)SC330 P60AT12号单开道岔检查位置(4)P60AT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SC325)按轨枕编号下尺,直曲股下尺位置不对称。
注:1、曲股尖轨竖切中部(距离尖轨尖3064mm)轨距为1442mm(尖轨尖及竖切起点处轨距均为1435mm);其他处轨距为1435mm。
2、提速道岔的尖轨、心轨采用AT轨制造,除尖轨、心轨轨顶刨切部分外,不存在构造水平,因此,水平的检查地点与轨距的检查地点相同。
2.水平基准股:一般以直外股和导曲线上股为基准股,即直外股和导曲线上股高为正。
3.方向、高低用10m弦测量直外股的方向、高低。
高低=板厚-(测量结果+1)60Kg/m钢轨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SC325)检查记录簿站名道岔编号全面检查人重点检查人审查人(四)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mm)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表6.2.2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作业验收为0,经常保养为2mm,临时补惨为3 mm;③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m。
P60 9号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作业

3.检查地点:尖轨中部 具体位置:尖轨竖切削终点处(动程无影响)
4.检查地点:尖轨跟段直股 具体位置:放在连接轨夹板第二螺栓处
5.检查地点:尖轨跟段曲股
具体位置:放在连接轨夹板第二螺栓处(导 曲线起点处)
6.检查地点:导曲直轨前部 具体位置:距跟段1.5m
7.检查地点:导曲曲轨前部 具体位置:距导曲线起点3m
(三)质量标准
(1)检查项目和部位必须完整,无遗漏,检 查位置必须准确,要将超限处所查出来,记 录准确无误。在轨距递减、递增变化点检查 部位,按规定位置偏差不得超过10mm。支 距检查部位的位置偏差不得超过10mm。
(2)检查数据结果正确。轨距、水平、高低、 方向、支距、正矢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mm。 轨距、水平、支距正负号不能写错。
普通单开道岔 检查作业
主要学习内容
•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位置 • 作业方法和步骤 • 质量标准 • 安全注意事项
(一)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位置
图1单开道岔检查位置
1.检查地点:尖轨前顺坡终点
具体位置:基本轨接头第二个螺栓处(或距 轨端200-250mm处)
2.检查地点:尖轨尖端 具体位置:距尖轨尖端50-80mm处
(5)检查道岔爬行
用方尺在尖轨尖端或尖轨跟段检查尖轨的 直角相错量,并填写在检查记录薄记事栏内。 如有超限,还应填写在检查记录薄补修栏内。
(6)检查连接曲线正矢 用10m弦线和钢板尺,在外股钢轨踏面下16mm 处,测量连接曲线的正矢。如有超限,还应 填写在检查记录薄补修栏内。
(7)用钢板尺检查道岔各主要部位的有关尺 寸,包括尖轨的动程和开程、尖轨跟段间隔 铁尺寸、辙叉前后开口尺寸等,并由此分析 轨距、方向等超限原因。
(3)在绝缘接头处不准用钢板尺、钢卷尺接 触两端钢轨以防混电。
单开道岔检查

导曲部分曲股前部
第31号枕
S31
尖轨跟端曲股
第28号枕
S32
尖轨中后部曲股
第24号枕
S33
尖轨中后部曲股
第20号枕
S34
尖轨中部曲股
第15号枕
S35
尖轨中前部曲股
第9号枕
六、P60AT18#(专线4223)
编号
检查部位
说明
S1
尖轨前顺坡起始点
第1号岔枕
S2
尖轨尖端
第6号岔枕与第7号岔枕间
S3
尖轨中前部
第58号岔枕
S14
导曲部分直股中后部
第64号岔枕
S15
导曲部分直股后部
第68号岔枕
S16
辙叉直股前部
第72号岔枕
S17
辙叉直股中前部
第75号岔枕
S18
辙叉直股中部
第79号岔枕
S19
辙叉直股中后部
第83号岔枕
S20
辙叉直股中后部
第88号岔枕
S21
辙叉直股中后部
第94号岔枕
S22
辙叉直股后部
第100号岔枕
第1号枕
S2
尖轨尖端
第5号枕
S3
尖轨中前
第11号枕(距尖轨尖端2830mm,侧向轨距1442mm)
S4
尖轨中
第16号枕(距尖轨尖端5641mm)
S5
尖轨中后
第21号枕
S6
尖轨跟端直股
第26号枕
S7
尖轨跟端曲股
同上
S8
导曲部分直股前部
第32号枕
S9
导曲部分曲股前部
同上
S10
内配轨接头直股
单开道岔检查

单开道岔检查
P43-1/9 检查讲义
一、P43-1/9道岔概述
一道岔结构特点: 9型道岔全长:28.848m、前长:13.839m、后长:15.009m、尖轨长度:6.25m道岔轨距加宽15mm轨距按6‰递减、辙叉长:3.588m尖轨跟两内股钢轨接头有6mm水平堆高和4mm的轨距加宽
谢谢大家
PPT常用编辑图使用方法
1.取消组合
2.填充颜色
3.调整大小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S=尖轨尖规矩+尖轨跟规矩/2+轨头宽度
七尖轨密贴检查: 尖轨与基本轨尖轨与滑床板应该经常保持密贴状态误差不得大于1mm
八心轨轮缘槽检查: 心轨轮缘槽宽度:46mm误差+3-1 心轨轮缘槽深度:48mm 辙叉咽喉宽68mm
九护轨轮缘槽宽检查: 平直段42mm误差+3-1;护轨开口段80-90mm;间隔150mm宽68mm缓冲段150-300mm
P43 -1/9道岔第一拉杆处最小动程:直尖轨142mm曲尖轨为152㎜ 尖轨跟轮缘槽宽度74mm 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65mm允许误差-2+不限
五检查动程、尖轨轮缘槽:
六框架量取: 框架尺寸在尖轨刨切终点部分两基本轨工作边量取9岔的框架尺寸为1515mm依据下式计算而得:
十六外观检查 道床应保持饱满、均匀和整齐并应根据道床不洁程度有计划地进行清筛保持道床弹性和排水良好无杂草;应按规定保持密实防止轨枕空吊、道床翻浆
冬培普通单开道岔检查 (2)

前顺坡高低8mm。 导直中高低12mm。
临修日期及 内容
2020年5月21日星期四
27
27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位置项目
• (一)轨距、水平检查位置
2020年5月21日星期四
28
28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位置项目
• 检查尺序:第一尺 检查地点:尖轨前顺坡终点 • 具体位置:基本轨接头第1至二个螺栓处(12#S=0;9#S=0)
水平
1 3 × 2 0 3 3 2 0 0 1 3 2 × × 5 1 ××× ×
道岔
检
转辙部分
导曲部分
辙叉部分
查 日
检查项目
前 顺
尖 轨
尖
尖轨跟
直线前
导曲线
叉心前
叉心中
叉心后
查照间 隔
护背距 离
期
坡尖轨
终 端 中 直曲前中后前中后 直 曲 直 曲 直 曲直曲直 曲
点处
轨距
2 0 3 2 2 2 1 0 3 0 -1 2 0 2 1 4 3 91 90 47 49
水平
1 3 × 2 0 3 3 2 0 0 1 3 2 × × 5 1 ××× ×
查照间 护背距
叉心后 隔
离
终 端 中 直曲前中后前中后 直 曲 直 曲 直 曲直曲直 曲
点处
轨距 水平
2 0 3 2 2 2 1 0 3 0 -1 2 0 2 1 4 3 91 90 47 49 1 3 × 2 0 3 3 2 0 0 1 3 2 × × 5 1 ××× ×
####
轨向、高低 及其他
钢轨头部下颚
2020年5月21日星期四
26
26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位置项目
单开道岔检查

首先在前顺终点接头与尖轨尖中间用方尺任取一垂直 点,然后用钢卷尺量取两尖轨尖端到所取点距离,即 为尖轨的相错量,同理,用钢卷尺量取两尖基轨轨端 到所取点距离即为两尖基轨的相错量。直股辙叉后接 头相错量也使用同样方法量取(大于20毫米需要进行 调整)。
实用文档
(五)检查动程、尖轨轮缘槽:
实用文档
(三)上道前执行防护三确认,确认防护设置好方可 上道检查。严禁脚踏轨面,轨距尺不能长时间放置在尖轨 部分,使用钢卷尺检查框架尺寸时注意不要联电。
(四)上道后,道尺调头检查道尺水平误差是否在正 负1mm范围内(可用石笔)。
三、道岔检查
实用文档
(一)检查高低、轨向:
目视高低和轨向(20—50米 外)检查人跨站线路一侧钢 轨上目测线路轨向,(再用 弦线测量线路轨向);俯身 于钢轨上看轨头下颚纵向水 平延长线上的凸凹,目测线 路高低。并在《道岔检查记 录本》上的“轨向、高低及 其他”栏内的对应位置作好 记录。
实用文档
(二)道岔各部分名称:
二、检查注意事项
实用文档
(一)(道下)检查工具备品是否齐全。(道尺、支 距尺,石笔,钢卷尺,直尺,索线,检查记录本,双色笔, 检查小锤,黄马褂,安全帽,手套)除道尺、支距尺和检 查小锤可分别使用,其他备品随身携带。
(二)看道尺和支距尺是否在合格期范围内(道尺有 效期范围3个月,支距尺有效期范围6个月)用钢卷尺检查 道尺轨距误差在±1mm。
实用文档
P43-1/9单开道岔 检查讲义
一、P43-1/9道岔概述 实用文档
(一)道岔结构特点:
9型道岔全长:28.848m、前长:13.839m、后长: 15.009m、尖轨长度:6.25m。道岔轨距加宽15mm,轨 距按6‰递减、辙叉长:3.588m,尖轨跟两内股钢轨接头 有6mm水平堆高和4mm的轨距加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检查注意事项
(一)(道下)检查工具备品是否齐全。(道尺、支 距尺,石笔,钢卷尺,直尺,索线,检查记录本,双色笔, 检查小锤,黄马褂,安全帽,手套)除道尺、支距尺和检 查小锤可分别使用,其他备品随身携带。
(二)看道尺和支距尺是否在合格期范围内(道尺有
效期范围3个月,支距尺有效期范围6个月)用钢卷尺检查 道尺轨距误差在±1mm。
警冲标顶面 高于轨枕顶 面300-350mm, 两红一白。 白边面向道 岔方向。
警冲标,设在两会合线路线间 距离为4 m的中间;线间距离不足4
m时,设在两线路中心线最大间距
的起点处。在线路曲线部分所设道 岔附近的警冲标与线路中心线间的
距离,应按限界的加宽增加。
(十六)外观检查
道床应保持饱满、均匀和整 齐,并应根据道床不洁程度有计 划地进行清筛,保持道床弹性和
首先在前顺终点接头与尖轨尖中间用方尺任取一 垂直点,然后用钢卷尺量取两尖轨尖端到所取点距离, 即为尖轨的相错量,同理,用钢卷尺量取两尖基轨轨 端到所取点距离即为两尖基轨的相错量。直股辙叉后 接头相错量也使用同样方法量取(大于20毫米需要进 行调整)。
(五)检查动程、尖轨轮缘槽:
P43 -1/9道岔第一拉杆 处最小动程:直尖轨142mm, 曲尖轨为152㎜。 尖轨跟轮缘槽宽度
普通线路钢轨接头,应根据钢轨长度与钢轨温度预留
轨缝。 不得大于构造轨缝18 mm ,绝缘接头不得小于6mm, 不得有瞎缝。
(十四)钢轨检查
使用钢直尺量出伤损长度、 宽度、深度,伤损标准按修规 标准执行。
(十五) 标志及警冲标 检查:
标志的式样及尺寸应符合标准
图的规定,时刻保持线路标志整齐、 清晰、美观。
(二)检查轨距水平
道岔检查的17点:
用道尺按上图顺序检查道岔各部尺寸,如下表所示:
(三)支距检查:
(三)检查支距:
检查支距 要注意 支距尺移动读数卡位应 该与钢轨点号在一直线
上,读数仔细,记录清
楚.记录时要先把原始 数据写上,再写误差值。 例: 144(+2) 201(-1)
(四)爬行量取方法:
防爬器应与枕木靠贴,防爬销无松动,拉杆应紧靠一侧枕木
且无松动,轨撑无二道缝;接头螺栓、地脚螺栓、尖轨补强板螺
栓、基本轨穿心螺栓、护轨螺栓无松动缺少;道钉浮离不得超8%。
(十二)尖轨顶铁的检查:
使用塞尺检查,离缝不大于1mm,超过时需调整。
(十三)钢轨接头检查:
接头错牙分左右错牙和高低错牙,正线、到发线不得 大于1mm,其他线不得大于2mm。
排水良好,无杂草;应按规定保
持密实,防止轨枕空吊、道床翻 浆。 道床顶面宽度无缝线路不得小于3.4m,碴肩堆高0.1不得小于1:1.5。
(十七)圈划
圈划按照规定执行,圈划时注意三角坑直线 对直线,曲线对曲线延长在18m范围内。
(三)上道前执行防护三确认,确认防护设置好方可
上道检查。严禁脚踏轨面,轨距尺不能长时间放置在尖轨 部分,使用钢卷尺检查框架尺寸时注意不要联电。 (四)上道后,道尺调头检查道尺水平误差是否在正 负1mm范围内(可用石笔)。
三、道岔检查
(一)检查高低、轨 向:
目视高低和轨向(20— 50米外)检查人跨站线路一 侧钢轨上目测线路轨向, (再用弦线测量线路轨向); 俯身于钢轨上看轨头下颚纵 向水平延长线上的凸凹,目 测线路高低。并在《道岔检 查记录本》上的“轨向、高 低及其他”栏内的对应位置 作好记录。
P43-1/9单开道岔 检查讲义
一、P43-1/9道岔概述
(一)道岔结构特点:
9型道岔全长:28.848m、前长:13.839m、后长:
15.009m、尖轨长度:6.25m。道岔轨距加宽15mm,轨距
按6‰递减、辙叉长:3.588m,尖轨跟两内股钢轨接头有
6mm水平堆高和4mm的轨距加宽。
(二)道岔各部分名称:
(八)心轨轮缘槽检查:
心轨轮缘槽宽度:46mm,误差+3-1。 心轨轮缘槽深度:48mm。 辙叉咽喉宽68mm。
(九)护轨轮缘槽宽检查:
平直段42mm误差+3,-1;护轨开口段80-90mm; 间隔150mm宽68mm(缓冲段150-300mm)。
(十)失效轨枕鉴定
参照修规规定执行
(十一)连接零件检查
74mm ,尖轨非工作边与基
本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65mm(允许误差-2,+不 限) 。
(六)框架量取:
框架尺寸在尖轨刨切 终点部分两基本轨工作边
量取,9#岔的框架尺寸为
1515mm,依据下式计算 而得: S=(尖轨尖规矩+尖轨跟规矩)/2+轨头宽度
(七)尖轨密贴检查:
尖轨与基本轨,尖轨与滑床板应该经常保持密贴状态,误 差不得大于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