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及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第一步:准备工作:1、填写“道岔检查记录簿”:站名、道岔编号、道岔型号、检查日期和检查人。

2、检查量具:道尺、支距尺、方尺、塞尺、钢尺、木折尺、弦绳、滑石、检查锤等。

(1)道尺、支距尺的合格日期是否在有效期内,如不合格需向考评员汇报,征得同意后,方可使用。

(2)道尺轨距检查方法:将道尺游标定在轨距“35”处,用钢卷尺丈量道尺是否偏差大于±1mm。

超过允许偏差时进行调整。

第二步:上道检查:1、选取工具:道尺、塞尺、木折尺、道岔检查记录簿等。

2、设置防护:报告考评员,上道作业,在防护员确认可以上道后进行上道检查。

3、在距道岔约30-50米处,站立目视道岔直外股的轨向,卧式目视其高低,如发现轨向或高低不良时,可记录在“轨向、高低及其他栏内”。

用弦绳测量轨向和高低。

4、检查道尺水平:选取水平较好处,正反道尺校正其水平是否误差大于±1mm,误差大于±1mm时,作调整。

第三步:17处轨距水平检查:按照先轨距、后水平的顺序逐处检查、记录。

检查轨距时,大于1435MM为“+”,小于1435MM时为“-”;检查水平时,直股:以外股为标准股,曲股:以外股(上股)为标准股,标准股高时为“+”,反之为“一”号。

注意:同时注意目测轨缝等有超限处所。

(1)尖轨前顺坡终点,在基本轨接头第1螺栓处。

(2)尖轨尖端处。

在距尖轨尖端50-100MM处。

(此处轨距加宽43,50-9道岔为15MM,即1450MM;43、50-12号10MM,即1445MM)。

(3)尖轨中。

在尖轨刨切终点处,即涂有轨距加宽的部位(此处轨距加43、50-9为9MM,即1444MM,43、50-12为7MM,即1442MM),此处不检查水平,检查完轨距应迅速将道尺拿起,记录,防止道岔在搬动时挤夹道尺,影响工作,损坏道尺。

(4)尖轨跟直股。

在第三螺栓处,即非在尖轨上,而在基本轨上,因为尖轨为移动。

此处轨距加宽4MM,即1439MM,水平在尖轨处有6MM的构造超高。

单开道岔的检查

单开道岔的检查
16
辙叉跟端直股
1435
17
辙叉心直股
1435
18
辙叉趾端直股
1435
扣分
得分
操作程序(30分)
1.核准检查工具:检查前由被考人检查一校正轨距尺、支距尺,水平正反两个方向误差值不得大于1mm。未校正,每件扣5分
2.目测轨向和高低:在目测轨向和高低时,同时注意检查其他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害(即零件缺、损、基床、钢轨病害)。如有则填记在“紧急工作量及基他”栏中。漏填,每件扣2分
3.检查轨距、不平和查照:在规定的检查点上,按“先轨距,后水平”的顺序记入部定标准的误差数,如+2、-3,即轨距+2、水平-3。检查顺序及轨距标准如附件3中图表。检查顺序有错,每处扣2分
4.检查支距:用支距尺或钢卷尺在规定检查点上检查支距尺寸。从尖轨跟端的2m处向辙叉方向支距尺应垂直于外直投量取,记录在支距栏内。支距尺检查的位置与定点位置超过10mm以上时,每处扣5分
1435
1435
10
直股后部(连接部分)
1435
1435
11
导曲线后部
1450
1445
距导曲线终点4m
12
辙叉趾端(曲股前)
1435
1435
13
辙叉(曲股中)
1435
1435
在辙叉尖顶面宽0~50mm断面处同时量查照间隔91和护背距离48
14
辙叉跟端(曲股后)
1435
1435
15
辙叉跟端(直股后)
1435
1435
16
辙叉(直投中)
1435
1435
在辙叉尖顶面宽0~50mm断面处同时量查照间隔91和护背距离48
17

各种铁路道岔检查详细教程

各种铁路道岔检查详细教程

各种铁路道岔检查详细教程铁路道岔是铁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实现列车的转向功能。

为确保道岔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下面是一份详细的道岔检查教程,包括检查项目和注意事项。

一、检查前准备工作1.确保自身安全,带上必要的安全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和手套。

2.检查道岔处是否设置了安全标志牌,如防止堆存材料、清除雪块等的标志,如果有则需先处理。

二、检查道岔实施步骤1.视觉检查a.检查道岔的摆动是否平稳,不存在异常震动。

b.检查道岔轨面是否存在严重磨损或损坏,如断轨、鹰嘴磨损等。

c.检查道岔及其附属设施的防护措施是否完好,如导向装置、防护杆等。

d.检查道岔附近是否存在异物或积水。

2.运动检查a.检查道岔的转向机构是否灵活,转向是否顺畅。

b.检查道岔操纵杆或电动机操作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过紧或过松的情况。

c.检查道岔齿轮传动部分是否润滑,是否存在生锈或异味。

d.检查道岔的锁闭装置,防止误动。

3.尺寸检查a.使用测量工具,检查道岔各部位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如轨距、切线长度等。

b.检查道岔的道岔翼轨与心轨的连接是否紧密,是否存在间隙。

4.清理工作a.使用清洁工具,清理道岔及其周围的杂物和积尘。

b.若遇到结冰情况,需使用合适的工具清除冰雪。

5.补充润滑剂a.根据道岔润滑要求,为道岔植入适当的润滑剂,以减少磨损和摩擦。

三、注意事项1.在检查时,应穿好安全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2.检查过程中,应对道岔的每个部分进行仔细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措施。

3.检查时要轻装上阵,不要使用过大的力量或工具,以免损坏道岔结构。

4.如果发现道岔存在较大的损坏或故障,请及时向相关人员汇报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

5.检查完成后,应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进行后续的维护工作。

P60 9号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作业

P60 9号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作业

3.检查地点:尖轨中部 具体位置:尖轨竖切削终点处(动程无影响)
4.检查地点:尖轨跟段直股 具体位置:放在连接轨夹板第二螺栓处
5.检查地点:尖轨跟段曲股
具体位置:放在连接轨夹板第二螺栓处(导 曲线起点处)
6.检查地点:导曲直轨前部 具体位置:距跟段1.5m
7.检查地点:导曲曲轨前部 具体位置:距导曲线起点3m
(三)质量标准
(1)检查项目和部位必须完整,无遗漏,检 查位置必须准确,要将超限处所查出来,记 录准确无误。在轨距递减、递增变化点检查 部位,按规定位置偏差不得超过10mm。支 距检查部位的位置偏差不得超过10mm。
(2)检查数据结果正确。轨距、水平、高低、 方向、支距、正矢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mm。 轨距、水平、支距正负号不能写错。
普通单开道岔 检查作业
主要学习内容
•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位置 • 作业方法和步骤 • 质量标准 • 安全注意事项
(一)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位置
图1单开道岔检查位置
1.检查地点:尖轨前顺坡终点
具体位置:基本轨接头第二个螺栓处(或距 轨端200-250mm处)
2.检查地点:尖轨尖端 具体位置:距尖轨尖端50-80mm处
(5)检查道岔爬行
用方尺在尖轨尖端或尖轨跟段检查尖轨的 直角相错量,并填写在检查记录薄记事栏内。 如有超限,还应填写在检查记录薄补修栏内。
(6)检查连接曲线正矢 用10m弦线和钢板尺,在外股钢轨踏面下16mm 处,测量连接曲线的正矢。如有超限,还应 填写在检查记录薄补修栏内。
(7)用钢板尺检查道岔各主要部位的有关尺 寸,包括尖轨的动程和开程、尖轨跟段间隔 铁尺寸、辙叉前后开口尺寸等,并由此分析 轨距、方向等超限原因。
(3)在绝缘接头处不准用钢板尺、钢卷尺接 触两端钢轨以防混电。

单开道岔检查作业指导书

单开道岔检查作业指导书

单开道岔检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单开道岔的检查作业。

2 所需材料和工器具3 操作程序及要领1 准备工作1.1 检查轨距尺、支距尺、扭力扳手检定合格有效期,照明灯具状态。

1.2 校对轨距尺水平(水泡),检查弦线长度。

1.3 检查所携带的工器具是否齐全。

2 检查单开道岔轨道几何尺寸状态2.1 轨距、水平及间隔尺寸的检查顺序、检查部位及内容2.1.1 检查部位:尖轨尖轨距前顺坡终点(基本轨接头);检查内容:轨距、水平;2.1.2 检查部位:尖轨尖;检查内容:轨距、水平,尖轨动程;2.1.3 检查部位:尖轨中(刨切点处);检查内容:轨距(直向或侧向)、框距;2.1.4 检查部位:直向尖轨跟端;检查内容:轨距、水平、直向尖轨跟间隔铁轮缘槽;2.1.5 检查部位:侧向尖轨跟端;检查内容:轨距、水平、侧向尖轨跟间隔铁轮缘槽;2.1.6 检查部位:直向连接部分前(尖轨跟有轨距加宽时,位于其顺坡终点处;尖轨跟无加宽时位于距尖轨跟后2~3m处);检查内容:轨距、水平;2.1.7 检查部位:导曲线前(对应“直向连接部分前”处);检查内容:轨距、水平;2.1.8 检查部位:导曲线中(导曲轨接头位臵处);检查内容:轨距、水平;2.1.9 检查部位:直向连接中(直向连接轨接头位臵处);检查内容:轨距、水平;2.1.10 检查部位:直向连接后(对应“导曲线后”处);检查内容:轨距、水平;2.1.11 检查部位:导曲线后(导曲线有轨距加宽时,位于其顺坡起点处;导曲线无加宽时位于岔趾前2~3m处);检查内容:轨距、水平;2.1.12 检查部位:侧股辙岔前(侧股岔趾接头);检查内容:轨距、水平及侧股护轨的前开口端、前咽喉端轮缘槽;2.1.13 检查部位:侧股辙岔中(心轨顶宽20~30mm处);检查内容:轨距、查照间隔(1391mm)、护背距离(1348mm)及侧股护轨的平直段轮缘槽;2.1.14 检查部位:侧股辙岔跟(侧股岔跟接头);检查内容:轨距、水平及侧股护轨的后开口端、后咽喉端轮缘槽;2.1.15 检查部位:直股辙岔跟(直股岔跟接头);检查内容:轨距、水平及直股护轨的后开口端、后咽喉端轮缘槽;2.1.16 检查部位:直股辙岔中(心轨顶宽20~30mm处);检查内容:轨距、查照间隔(1391mm)、护背距离(1348mm)及直股护轨的平直段轮缘槽;2.1.17 检查部位:直股辙岔前(直股岔趾接头);检查内容:轨距、水平及直股护轨的前开口端、前咽喉端轮缘槽。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步骤详细讲解(下)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步骤详细讲解(下)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第14处:辙叉曲股后部
该处应在辙叉后接头辙叉端量取,如图所示,在 划横线处量取。 与辙叉前接头量取恰恰相反。
第15处:辙叉直股后部 第16处:辙叉直股中部 第17处:辙叉直股前部
辙叉直股3处与辙叉曲股三处要求相同。 至此17处轨距水平检查完毕。 此时可返回辙叉后,自辙叉后向尖轨方向检查轨
枕情况,此过程为第一次返回
(下)
第12处:辙叉前曲股
辙叉前应在最后一个支距点处量取
第13处:辙叉曲股中部
活动端在辙叉轮缘槽一侧 量取位置根据道岔标准图 ,大部分道岔在辙叉心宽 25-40MM处量取 查照间隔(91)量取:固定 端在护轨头部外侧作用边 ,活动端在辙叉心作用边 护背距离(48)量取:固定 端在护轨头部外侧作用边 ,活动端在辙叉翼作用边
用用方方尺尺检检查查接接头头相相错错
检查位置:
尖轨前基本轨接头 尖轨尖端 直股辙叉后接头
用方尺检查接头相错


×
×
方尺放在外直股测量。 方尺放在尖轨尖端处测量时,根端与钢轨非作用 边紧贴。 方尺放在离尖轨尖端约100-200MM测量时,方尺 根端可与钢轨作用边紧贴。
检查联接零件
• 在第二次返回尖轨尖端开始量取接头及尖轨相错 时,方尺和小锤一同拿起,检查接头相错时放下 小锤,量完接头相错,直接检查联接零件。
轨枕检查重点
轨枕偏斜 轨枕失效 轨枕空吊 木枕捆扎 需切削部分
检查支距
支距量取时要 求一人操作 支距尺后端的 两个端点要紧 贴钢轨作用边 要使支距尺后 端带卡子的一 侧对准钢轨上 的支距丈量点

道岔操作规程

道岔操作规程

道岔操作规程道岔操作规程一、前言道岔是铁路运输中的重要设备,负责实现列车的转向功能,确保列车能够按照要求行驶。

为了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行,需要制定严格的道岔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正确、规范地操作道岔设备。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道岔操作规程,包括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等。

二、操作流程1. 进行日常检查(1) 检查道岔的防护装置是否完好;(2) 检查道岔的固定螺栓是否松动;(3) 检查道岔的传动装置是否灵活;(4) 检查道岔的锁闭装置是否正常;(5) 检查道岔的铁轨是否损坏;(6) 检查道岔的道床是否平整。

2. 进行切换操作(1) 切换道岔前,必须确保列车已经停稳;(2) 根据指示信号和调度指令,确定切换的位置和方向;(3) 切换道岔时,应按照操作规程,顺序操作;(4)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道岔卡滞、道床松动等情况发生;(5) 切换完成后,要仔细观察道岔位置变化是否正确。

3. 完成操作后的处理(1) 确认道岔位置正确后,及时通知调度员;(2) 将切换设备复位,并进行检查;(3) 清理工具和材料,确保道岔周围环境整洁;(4) 填写操作记录,记录操作时间、位置等信息;(5) 做好操作后的道岔维护和保养工作。

三、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关的操作证书,并接受过专业培训;2. 操作前必须仔细阅读相关的操作手册和规程,确保操作过程正确;3. 操作人员必须身着工作服,佩戴好安全帽、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4.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道岔的变形、防护装置的损坏等异常情况;5. 不得在道岔附近进行任何非必要的活动,以免发生意外;6. 操作人员必须始终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不得分心或者走神;7. 任何操作前必须与列车司机进行沟通,确保列车已经停稳;8. 操作过程中,严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工作环境或者引起不必要的误操作;9.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程操作,不得随意改变操作顺序或者方法;10. 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报告调度员,并采取措施确保列车的安全行车。

单开道岔检查

单开道岔检查
适用于讲座演讲授课培训等场景
单开道岔检查
P43-1/9 检查讲义
一、P43-1/9道岔概述
一道岔结构特点: 9型道岔全长:28.848m、前长:13.839m、后长:15.009m、尖轨长度:6.25m道岔轨距加宽15mm轨距按6‰递减、辙叉长:3.588m尖轨跟两内股钢轨接头有6mm水平堆高和4mm的轨距加宽
谢谢大家
PPT常用编辑图使用方法
1.取消组合
2.填充颜色
3.调整大小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S=尖轨尖规矩+尖轨跟规矩/2+轨头宽度
七尖轨密贴检查: 尖轨与基本轨尖轨与滑床板应该经常保持密贴状态误差不得大于1mm
八心轨轮缘槽检查: 心轨轮缘槽宽度:46mm误差+3-1 心轨轮缘槽深度:48mm 辙叉咽喉宽68mm
九护轨轮缘槽宽检查: 平直段42mm误差+3-1;护轨开口段80-90mm;间隔150mm宽68mm缓冲段150-300mm
P43 -1/9道岔第一拉杆处最小动程:直尖轨142mm曲尖轨为152㎜ 尖轨跟轮缘槽宽度74mm 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65mm允许误差-2+不限
五检查动程、尖轨轮缘槽:
六框架量取: 框架尺寸在尖轨刨切终点部分两基本轨工作边量取9岔的框架尺寸为1515mm依据下式计算而得:
十六外观检查 道床应保持饱满、均匀和整齐并应根据道床不洁程度有计划地进行清筛保持道床弹性和排水良好无杂草;应按规定保持密实防止轨枕空吊、道床翻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
及注意事项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
1、预先填写“道岔检查记录簿”中的站名,道岔编号,道岔型号和检查日期及检查人。

2、确认道尺、支距尺是否在计量部门鉴定的合格期内,如不在合格期内可向考评员汇报,征得同意后,方可使用。

3、将道尺游标定在轨距“35”处,用钢卷尺丈量道尺的轨距尺寸是否偏差大于±1mm。

超过允许偏差时进行调整。

二、基本作业
1、设置防护,报告考评员,上道及进行作业。

2、在距道岔约30~50米处左右,站立目视道岔直外股的轨向;卧式目视其高低。

如发现轨向或高低不良时,可记录在“轨向、高低及其他栏内”。

3、目视完轨向高低后,回到检查的第一处(尖轨前顺坡终点,即道岔前接头处,正反道尺校正其水平是否误差大于±1mm,误差大于±1mm时,作调整)。

4、检查步骤:按照先轨距、后水平的顺序逐处检查、记录。

检查轨距时,大于1435mm为“﹢”,小于1435mm时为“﹣”;检查水平时,直股:以外股为标准股,曲股:以外股(上股)为标准股,标准股高时为“﹢”,反之为“﹣”号。

(1)第一处:尖轨前顺坡终点。

在距基本轨前端部100mm范围内。

(2)第二处:尖轨尖端处。

在距尖轨尖端50~100mm处。

(此处轨距加宽43、50-9号道岔为15mm、即1450mm;43、50-12号10mm,即1445mm)。

(3)第三处:尖轨中。

在尖轨刨切终点处,即涂有轨距加宽的部位(此处轨距加宽43、50-9号道岔为9mm、即1444mm;43、50-12号为7mm,即
1442mm)此处不检查水平,检查完轨距应迅速将道尺拿起,记录,防止道岔在搬动时挤压道尺,影响工作,损坏道尺。

(4)第四处。

尖轨跟曲股。

在导曲股轨端100mm范围内,不能在尖轨上。

此处轨距加宽4mm,即1439mm,水平在导曲外股处有6mm的设计加高,应该考虑。

(5)第五处:尖轨跟直股。

在尖轨跟曲股对应处。

(此处轨距加宽亦为
4mm,即1439mm,水平在直内股上亦有6mm的设计加高,应该考虑)。

(6)第六处:导曲线部分直股前。

在距尖轨跟端1.5m处。

(7)第七处:导曲线部分导曲线前。

在尖轨跟端3m处,(此处轨距加宽43、50-9号道岔为15mm、即1450mm;43、50-12号为10mm,即1445mm)。

(8)第八处:导曲线部分导曲线中。

其检查部位43、50-9号道岔在支距为“506”处的地方距其100mm处;43、50-12号在支距为“483”处过去640mm 的位置。

(此处轨距加宽43、50-9号道岔为15mm、即1450mm;43、50-12号为10mm,即1445mm)。

(9)第九处:导曲线部分直股中。

在第八处对应的位置。

(10)第十处:导曲线部分直股后。

在距导曲线终点为4m的位置。

(11)第十一处:导曲线部分导曲线后。

在第十处的对应位置(此处轨距加宽43、50-9号道岔为15mm、即1450mm;43、50-12号为10mm,即
1445mm)。

(12)第十二处:叉心前直股。

在辙叉趾端100mm范围内。

(13)第十三处:叉心中直股。

在辙叉心宽0~50mm范围内。

先查轨距,后检查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即91、48)此处不检查水平,道尺游标应放在心轨一侧。

(14)第十四处:叉心后直股。

在距岔跟100mm范围内。

(15)第十五处:叉心后曲股。

在第十四处对应位置。

(16)第十六处:叉心中曲股。

在辙叉心宽0~50mm范围内(即十三处对应处)。

先检查轨距,后检查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此处不检查水平,游标应在叉心一侧。

(17)第十七处:叉心前直股。

在第12处对应的位置(即辙叉趾端100mm 内)。

三、检查完轨距水平后,检查道岔方正情况和尖轨是否相错。

检查前端方正时,如有相错,直基本轨向岔前相错时记为“﹢”号,反之为“﹣”号,如相错大于20mm,应记录在轨向高低及其他或记事栏内。

尖轨相错大于10mm时,也应记录在上述栏内。

四、检查完道岔方正情况和尖轨相错之后,检查导曲线支距,其检查记录方式为:实量支距大于计算支距时,记为“﹢”反之为“﹣”(如在201点检查为204时,则应记为201 ﹢3mm;281点实际量得支距为280时,则记为281 ﹣1mm),支距检查记录在“支距”栏内。

五、检查完支距后,检查直、曲股轮缘槽,尖基轨距,尖轨动程尺寸。

护轮轨轮缘槽尺寸为42mm,容许偏差﹢3﹣1mm,尖基距离尺寸为65mm,容许偏差﹣2mm;尖轨动程:直尖轨为142mm,曲尖轨为152mm,容许偏差﹢3﹣1mm。

以上各部尺寸检查时,如有超过容许偏差的,辑录在轨向高低及其他或“记事”
上述几何尺寸等项目检查完毕后,检查:
一、钢轨
1、尖轨、辙叉,钢轨是否有伤损;
2、尖轨尖端与基本轨是否密贴;
3、钢轨接头错牙(顶面或内侧面)是否大于1mm;
4、轨缝是否有瞎缝或大于18mm的大轨缝,普通绝缘接头轨缝是否小于
6mm;轨端是否有大于2mm的肥边。

二、岔枕
1、位置或间距偏差是否大于40mm;
2、岔枕在接头处是否有失效,在其他处是否有连续失效;
3、岔枕该削平的是否已削平或该修理的是否已修理;
4、岔枕是否有空吊板。

三、联结零件
1、接头、连杆、顶铁、间隔铁、轨撑及护轨螺栓是否缺少、松动,顶铁离缝是否大于2mm;
2、尖轨与滑床板是否存在大于2mm的缝隙;
3、道钉、铁垫板是否缺少,道钉浮起浮离多少个;
4、轨距杆及其他螺栓是否缺少和松动。

四、防爬设备
1、防爬器是否缺少、损坏和松动,防爬支撑是否缺损、失效;
2、道岔前端相错和道岔两尖轨相错是否大于20mm;
五、道床:断面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均匀整齐无杂草,道床是否存在翻浆
六、路基:路肩是否平整,有无反坡,路肩上是否有杂草,排水是否畅通。

七、标志标记:
1、钢轨上各种标记是否齐全正确,位置是否正确,字迹是否清晰,有无错误;
2、警冲标位置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正确,是否损坏或油刷不清晰。

最后对照“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圈画超限处所,在“道岔检查记录簿”、“临修日期及内容”栏内注明临修日期、内容和整修超限处所负责人。

至此,检查工作全部完毕,报告考评员“检查完毕,下道撤除防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