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单开道岔检查步骤详解(下)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程序第一步:准备工作:1、填写“道岔检查记录簿”:站名、道岔编号、道岔型号、检查日期和检查人。
2、检查量具:道尺、支距尺、方尺、塞尺、钢尺、木折尺、弦绳、滑石、检查锤等。
(1)道尺、支距尺的合格日期是否在有效期内,如不合格需向考评员汇报,征得同意后,方可使用。
(2)道尺轨距检查方法:将道尺游标定在轨距“35”处,用钢卷尺丈量道尺是否偏差大于±1mm。
超过允许偏差时进行调整。
第二步:上道检查:1、选取工具:道尺、塞尺、木折尺、道岔检查记录簿等。
2、设置防护:报告考评员,上道作业,在防护员确认可以上道后进行上道检查。
3、在距道岔约30-50米处,站立目视道岔直外股的轨向,卧式目视其高低,如发现轨向或高低不良时,可记录在“轨向、高低及其他栏内”。
用弦绳测量轨向和高低。
4、检查道尺水平:选取水平较好处,正反道尺校正其水平是否误差大于±1mm,误差大于±1mm时,作调整。
第三步:17处轨距水平检查:按照先轨距、后水平的顺序逐处检查、记录。
检查轨距时,大于1435MM为“+”,小于1435MM时为“-”;检查水平时,直股:以外股为标准股,曲股:以外股(上股)为标准股,标准股高时为“+”,反之为“一”号。
注意:同时注意目测轨缝等有超限处所。
(1)尖轨前顺坡终点,在基本轨接头第1螺栓处。
(2)尖轨尖端处。
在距尖轨尖端50-100MM处。
(此处轨距加宽43,50-9道岔为15MM,即1450MM;43、50-12号10MM,即1445MM)。
(3)尖轨中。
在尖轨刨切终点处,即涂有轨距加宽的部位(此处轨距加43、50-9为9MM,即1444MM,43、50-12为7MM,即1442MM),此处不检查水平,检查完轨距应迅速将道尺拿起,记录,防止道岔在搬动时挤夹道尺,影响工作,损坏道尺。
(4)尖轨跟直股。
在第三螺栓处,即非在尖轨上,而在基本轨上,因为尖轨为移动。
此处轨距加宽4MM,即1439MM,水平在尖轨处有6MM的构造超高。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作业

15、检查地点:辙叉直股后 具体位置:放在辙叉跟第二个螺栓处
16、检查地点:辙叉直股中 具体位置:放在辙叉心20~50mm处(同时量查照间隔 和护背距离)
17、检查地点:辙叉直股前 具体位置:对应放在导曲线终点处
(二)作业方法、步骤
1、准备作业
检查和校正道尺。检查道尺检验卡是否 有效,使轨距、水平检测误差不大于 ±1mm。
(3)在绝缘接头处不准用钢板尺、钢 卷尺接触两端钢轨以防混电。
练习
1、检查普通单开道岔第5尺的具体落 尺位置?
2、应如何确定标准股? 3、检查时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小结
一、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位置 二、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的作业方法、
步骤 三、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的质量要求
作业
1、检查一组9号普通单开道岔,并将 各项数据填记在道岔检查记录簿上。
(1)检查项目和部位必须完整,无遗 漏,检查位置必须准确,要将超限处 所查出来,记录准确无误。在轨距递 减、递增变化点检查部位,按规定位 置偏差不得超过100mm。支距检查 部位的位置偏差不得超过10mm。
(2)检查数据结果正确。轨距、水平、 高低、方向、支距、正矢测量误差不得 超过±1mm。轨距水平、支距、正负 号不能写错。
(3)按图及表所示位置、顺序检查道岔 的轨距、水平。用道尺在规定的部位逐 处检查,先检查轨距,后检查水平。将 各部位几何尺寸误差值记录在检查记录 簿轨距、水平栏内。
在道岔检查的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 其他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害,以及钢 轨、尖轨、辙叉、夹板伤损情况。如有 超限或其他行车安全的病害,应填写记 录簿补修栏内。
5、检查地点:尖轨跟端曲股 具体位置:放在连接轨夹板第二螺栓处(导曲线起点 处)
6、检查地点:尖轨跟端后直股 具体位置:距跟端1.5m
P60 9号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作业

3.检查地点:尖轨中部 具体位置:尖轨竖切削终点处(动程无影响)
4.检查地点:尖轨跟段直股 具体位置:放在连接轨夹板第二螺栓处
5.检查地点:尖轨跟段曲股
具体位置:放在连接轨夹板第二螺栓处(导 曲线起点处)
6.检查地点:导曲直轨前部 具体位置:距跟段1.5m
7.检查地点:导曲曲轨前部 具体位置:距导曲线起点3m
(三)质量标准
(1)检查项目和部位必须完整,无遗漏,检 查位置必须准确,要将超限处所查出来,记 录准确无误。在轨距递减、递增变化点检查 部位,按规定位置偏差不得超过10mm。支 距检查部位的位置偏差不得超过10mm。
(2)检查数据结果正确。轨距、水平、高低、 方向、支距、正矢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mm。 轨距、水平、支距正负号不能写错。
普通单开道岔 检查作业
主要学习内容
•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位置 • 作业方法和步骤 • 质量标准 • 安全注意事项
(一)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位置
图1单开道岔检查位置
1.检查地点:尖轨前顺坡终点
具体位置:基本轨接头第二个螺栓处(或距 轨端200-250mm处)
2.检查地点:尖轨尖端 具体位置:距尖轨尖端50-80mm处
(5)检查道岔爬行
用方尺在尖轨尖端或尖轨跟段检查尖轨的 直角相错量,并填写在检查记录薄记事栏内。 如有超限,还应填写在检查记录薄补修栏内。
(6)检查连接曲线正矢 用10m弦线和钢板尺,在外股钢轨踏面下16mm 处,测量连接曲线的正矢。如有超限,还应 填写在检查记录薄补修栏内。
(7)用钢板尺检查道岔各主要部位的有关尺 寸,包括尖轨的动程和开程、尖轨跟段间隔 铁尺寸、辙叉前后开口尺寸等,并由此分析 轨距、方向等超限原因。
(3)在绝缘接头处不准用钢板尺、钢卷尺接 触两端钢轨以防混电。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步骤详细讲解(下)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第14处:辙叉曲股后部
该处应在辙叉后接头辙叉端量取,如图所示,在 划横线处量取。 与辙叉前接头量取恰恰相反。
第15处:辙叉直股后部 第16处:辙叉直股中部 第17处:辙叉直股前部
辙叉直股3处与辙叉曲股三处要求相同。 至此17处轨距水平检查完毕。 此时可返回辙叉后,自辙叉后向尖轨方向检查轨
枕情况,此过程为第一次返回
(下)
第12处:辙叉前曲股
辙叉前应在最后一个支距点处量取
第13处:辙叉曲股中部
活动端在辙叉轮缘槽一侧 量取位置根据道岔标准图 ,大部分道岔在辙叉心宽 25-40MM处量取 查照间隔(91)量取:固定 端在护轨头部外侧作用边 ,活动端在辙叉心作用边 护背距离(48)量取:固定 端在护轨头部外侧作用边 ,活动端在辙叉翼作用边
用用方方尺尺检检查查接接头头相相错错
检查位置:
尖轨前基本轨接头 尖轨尖端 直股辙叉后接头
用方尺检查接头相错
√
√
×
×
方尺放在外直股测量。 方尺放在尖轨尖端处测量时,根端与钢轨非作用 边紧贴。 方尺放在离尖轨尖端约100-200MM测量时,方尺 根端可与钢轨作用边紧贴。
检查联接零件
• 在第二次返回尖轨尖端开始量取接头及尖轨相错 时,方尺和小锤一同拿起,检查接头相错时放下 小锤,量完接头相错,直接检查联接零件。
轨枕检查重点
轨枕偏斜 轨枕失效 轨枕空吊 木枕捆扎 需切削部分
检查支距
支距量取时要 求一人操作 支距尺后端的 两个端点要紧 贴钢轨作用边 要使支距尺后 端带卡子的一 侧对准钢轨上 的支距丈量点
单开、菱形及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带图解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一、普通单开道岔各部分轨距编号检查地点说明1 尖轨前顺坡终点S基2 尖轨尖端S尖3 尖轨中部S尖中4 尖轨跟端直股S跟直5 尖轨跟端曲股S跟曲导曲线起点处6 尖轨跟端后直股S直(前)距跟端1.5米7 导曲线前部S导曲(前)距导曲线起点3米8 导曲线中部S导曲(中)9 直股中部S直(中)10 直股后部S直(后)11 导曲线后部S导曲(后)距导曲线终点4米12 辙叉曲股前S叉曲(前)13 辙叉曲股中S叉曲(中)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14 辙叉曲股后S叉曲(后)15 辙叉直股后S叉直(后)16 辙叉直股中S叉直(中)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17 辙叉直股前S叉直(前)二、道岔上轨距加宽递减三、5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标记设置示意图菱形道岔检查方法菱形道岔的检查除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内容要求除外,还必须检查前后锐角辙叉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以及叉心中的轨距,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钝角辙叉前、后半部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和叉心中的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
编号检查地点说明1前锐角辙叉叉后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2 叉心中3 叉前端4钝角辙叉前半部叉后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5 前半部叉心中6 后半部叉心中7 后半部叉后端8后锐角辙叉叉前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9 叉心中10 叉后端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一、交道岔检查的甲、乙股方向确定:站在岔跟端脸向车站、分左右、左股为甲、右股为乙,检查的起点为始端。
以该端左侧(面向钝角部分)一股线路为甲股的检查走向,该端右侧(面向钝角部分)线路为乙股的检查走向。
二、甲股与乙股检查走向的范围划分:(见下图)三、检查水平时的基准股确定:(见下图)当基准股高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正“+”;反之,当基准股低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负“—”。
序号检查地点测点实际轨距尺寸水平备注9号12号测点9 121 甲股前锐角辙叉跟S1 1435 1435 H1 02 甲股前锐角辙叉中S2143591-48143591-48××辙叉心宽50至心宽20mm断面处3 甲股前尖轨距顺坡终点S3 1435 1435 H2 09#复交该处距直线尖轨尖端2273mm12#复交该处距直线尖轨尖端2170mm五、复式交发分道岔开口、支距、动程、矢距、正矢等项目的检查位置:甲、乙两股导曲线均由短轴中分为两个部分,起点方向为前部,终点向为导曲线后部。
单开道岔检查8.3

三、普通单开道岔检查的检查方法及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标准(一)单开道岔检查道岔的手工检查方法分精细检查和重点检查。
精细检查时要求每根岔枕检查,重点检查是按要求位置检查。
这里介绍的是重点检查内容。
1.轨距、水平检查位置基本原则:先直后曲,顺时针行走。
先直后曲是指在导曲线部分,如果同时要测量直股和曲股的轨距、水平时,为避免记录时出错,所以先量直股,后量曲股;顺时针行走是指在辙叉部分检查时,为保证道尺的活动端位于护轨轮缘槽内,当右手拿道尺时,应按顺时针方向测量,比如右开道岔就应该先量直股,后量曲股。
(1)普速道岔(P43、50及P609#道岔)道岔轨距的检查一般为17处(如表一),但在各轨距递减处,应每隔1m检查1处,如发现递减率不合格或超限时,应在道岔检查记录簿记事栏内予以记录说明。
道岔轨距(包括水平)的检查位置如图:道岔检查记录站名道岔编号钢轨类型P 道岔类型(2)专线4128 P60AT12号单开道岔(木枕)其检查位置的特点是:逢接必量。
与普速9号道岔相比,在尖轨中前增加一处,共18处。
在导曲线部分逢接头必须下尺测量。
1 2 3 4 5 7 9 111413 156 810 12181716道岔检查记录站名钢轨类型P(3)SC330 P60AT12号单开道岔检查位置(4)P60AT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SC325)按轨枕编号下尺,直曲股下尺位置不对称。
注:1、曲股尖轨竖切中部(距离尖轨尖3064mm)轨距为1442mm(尖轨尖及竖切起点处轨距均为1435mm);其他处轨距为1435mm。
2、提速道岔的尖轨、心轨采用AT轨制造,除尖轨、心轨轨顶刨切部分外,不存在构造水平,因此,水平的检查地点与轨距的检查地点相同。
2.水平基准股:一般以直外股和导曲线上股为基准股,即直外股和导曲线上股高为正。
3.方向、高低用10m弦测量直外股的方向、高低。
高低=板厚-(测量结果+1)60Kg/m钢轨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SC325)检查记录簿站名道岔编号全面检查人重点检查人审查人(四)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mm)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表6.2.2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作业验收为0,经常保养为2mm,临时补惨为3 mm;③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m。
单开道岔检查

首先在前顺终点接头与尖轨尖中间用方尺任取一垂直 点,然后用钢卷尺量取两尖轨尖端到所取点距离,即 为尖轨的相错量,同理,用钢卷尺量取两尖基轨轨端 到所取点距离即为两尖基轨的相错量。直股辙叉后接 头相错量也使用同样方法量取(大于20毫米需要进行 调整)。
实用文档
(五)检查动程、尖轨轮缘槽:
实用文档
(三)上道前执行防护三确认,确认防护设置好方可 上道检查。严禁脚踏轨面,轨距尺不能长时间放置在尖轨 部分,使用钢卷尺检查框架尺寸时注意不要联电。
(四)上道后,道尺调头检查道尺水平误差是否在正 负1mm范围内(可用石笔)。
三、道岔检查
实用文档
(一)检查高低、轨向:
目视高低和轨向(20—50米 外)检查人跨站线路一侧钢 轨上目测线路轨向,(再用 弦线测量线路轨向);俯身 于钢轨上看轨头下颚纵向水 平延长线上的凸凹,目测线 路高低。并在《道岔检查记 录本》上的“轨向、高低及 其他”栏内的对应位置作好 记录。
实用文档
(二)道岔各部分名称:
二、检查注意事项
实用文档
(一)(道下)检查工具备品是否齐全。(道尺、支 距尺,石笔,钢卷尺,直尺,索线,检查记录本,双色笔, 检查小锤,黄马褂,安全帽,手套)除道尺、支距尺和检 查小锤可分别使用,其他备品随身携带。
(二)看道尺和支距尺是否在合格期范围内(道尺有 效期范围3个月,支距尺有效期范围6个月)用钢卷尺检查 道尺轨距误差在±1mm。
实用文档
P43-1/9单开道岔 检查讲义
一、P43-1/9道岔概述 实用文档
(一)道岔结构特点:
9型道岔全长:28.848m、前长:13.839m、后长: 15.009m、尖轨长度:6.25m。道岔轨距加宽15mm,轨 距按6‰递减、辙叉长:3.588m,尖轨跟两内股钢轨接头 有6mm水平堆高和4mm的轨距加宽。
各种铁路道岔检查详细教程(含菱形、复式交分)

(一)普通单开道岔检查方法一、普通单开道岔各部分轨距编号检查地点说明1 尖轨前顺坡终点S基2 尖轨尖端S尖3 尖轨中部S尖中4 尖轨跟端直股S跟直5 尖轨跟端曲股S跟曲导曲线起点处6 尖轨跟端后直股S直(前)距跟端1.5米7 导曲线前部S导曲(前)距导曲线起点3米8 导曲线中部S导曲(中)9 直股中部S直(中)10 直股后部S直(后)11 导曲线后部S导曲(后)距导曲线终点4米12 辙叉曲股前S叉曲(前)13 辙叉曲股中S叉曲(中)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14 辙叉曲股后S叉曲(后)15 辙叉直股后S叉直(后)16 辙叉直股中S叉直(中)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17 辙叉直股前S叉直(前)二、道岔上轨距加宽递减三、5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标记设置示意图(二)菱形道岔检查方法菱形道岔的检查除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内容要求除外,还必须检查前后锐角辙叉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以及叉心中的轨距,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钝角辙叉前、后半部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和叉心中的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
编号检查地点说明1前锐角辙叉叉后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2 叉心中3 叉前端4钝角辙叉前半部叉后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5 前半部叉心中6 后半部叉心中7 后半部叉后端8后锐角辙叉叉前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9 叉心中10 叉后端(三)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一、交道岔检查的甲、乙股方向确定:站在岔跟端脸向车站、分左右、左股为甲、右股为乙,检查的起点为始端。
以该端左侧(面向钝角部分)一股线路为甲股的检查走向,该端右侧(面向钝角部分)线路为乙股的检查走向。
二、甲股与乙股检查走向的范围划分:(见下图)三、检查水平时的基准股确定:(见下图)当基准股高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正“+”;反之,当基准股低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负“—”。
四、复式交分道岔轨距水平检查的顺序及地点序号检查地点测点实际轨距尺寸水平备注9号12号测点9 121 甲股前锐角辙叉跟S1 1435 1435 H1 02 甲股前锐角辙叉中S2143591-48143591-48××辙叉心宽50至心宽20mm断面处五、复式交发分道岔开口、支距、动程、矢距、正矢等项目的检查位置:甲、乙两股导曲线均由短轴中分为两个部分,起点方向为前部,终点向为导曲线后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枕检查重点
轨枕偏斜 轨枕失效 轨枕空吊 木枕捆扎 需切削部分
检 查 支 距
支距量取时要 求一人操作 支距尺后端的 两个端点要紧 贴钢轨作用边 要使支距尺后 端带卡子的一 侧对准钢轨上 的支距丈量点
接下来进入第二次返回
第二次返回时可检查的项目
心轨轮缘槽宽度 护轨轮缘槽宽度 接头错牙、掉块 轮背距离 三道缝 尖轨动程 顶铁离缝 各接头轨缝,绝缘接头轨 缝必须量取,重点检查接 头轨枕螺栓与接头水平螺 栓是否接触,防止联电。
用方尺检查接头相错 用方尺检查接头相错
检查位置:
尖轨前基本轨接头 尖轨尖端 直股辙叉后接头
用方尺检查接头相错
√
√
×
×
方尺放在外直股测量。 方尺放在尖轨尖端处测量时,根端与钢轨非作用 边紧贴。 方尺放在离尖轨尖端约100-200MM测量时,方尺 根端可与钢轨作用边紧贴。
检查联接零件
• 在第二次返回尖轨尖端开始量取接头及尖轨相错 时,方尺和小锤一同拿起,检查接头相错时放下 小锤,量完接头相错,直接检查联接零件。
应用文字说明的检查项目
联接零件“三道缝” 钢轨错牙 轨缝 各部槽宽 轨枕失效、伤损 警冲标 空吊板 标志标记 道床断面 道碴缺少 路肩 排水设备 接头、尖轨尖端相错 扣件松动、缺损
最后,向主考老师报告。 规范用语: 检查结束,人员、工具已下道,可以 撤除防护。(计时结束)
如有不当之处 恳请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下)
第12处:辙叉前曲股
辙叉前应在最后一个支距点处量取
第13处:辙叉曲股中部
活动端在辙叉轮缘槽一侧
量取位置根据道岔标准图 ,大部分道岔在辙叉心宽 25-40MM处量取 查照间隔(91)量取:固定 端在护轨头部外侧作用边 ,活动端在辙叉心作用边 护背距离(48)量取:固定 端在护轨头部外侧作用边 ,活动端在辙叉翼作用边
检查警冲标
警冲标设在两线间距为4米的起点中间,不足4米 时,设在最大间距的起点处。 白色的半边朝向道岔辙叉方向。
红白相间的半边背向道岔辙叉方向。
警冲标顶端不得高出钢轨顶面350MM。
进行圈划
要记 录簿上做好记录。 如存在问题应简要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圈划要符合“四有三合一”要求。
第14处:辙叉曲股后部
该处应在辙叉后接头辙叉端量取,如图所示,在 划横线处量取。 与辙叉前接头量取恰恰相反。
第15处:辙叉直股后部 第16处:辙叉直股中部 第17处:辙叉直股前部
辙叉直股3处与辙叉曲股三处要求相同。 至此17处轨距水平检查完毕。 此时可返回辙叉后,自辙叉后向尖轨方向检查轨 枕情况,此过程为第一次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