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东露天煤矿防灭火方案的研究
露天煤矿防灭火管理制度

加强矿区火源监控
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措施和人员职责。
制定应急预案
在矿区范围内,应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灭火处理。
配备灭火器材
应定期组织灭火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火灾的能力。
定期进行灭火演练
03
露天煤矿灭火措施
对于一般的固体可燃物,浇水可以有效地降低温度和终止燃烧。
矿长职责
协助矿长做好防灭火工作,负责组织制定防灭火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防灭火检查和监督,组织开展职工防灭火培训和演练。
安全副矿长职责
负责组织制定采矿方案和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作业,控制采剥进度,减少煤层暴露面积,预防和控制煤层自燃。
生产副矿长职责
各级管理人员职责
职工防火义务
严格遵守防火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参与防灭火工作,发现火情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扑救。
防火与灭火奖励与惩罚
06
露天煤矿防灭火监督检查
每季度至少一次对各矿区防灭火工作进行检查,同时要求矿区每月进行一次自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检查频次规定
包括但不限于防灭火组织机构及职责、火源管控、消防设施及器材、应急预案及演练、教育培训等方面。
检查内容
检查制度及内容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矿区立即整改,重大问题需制定整改方案并报批。
确保矿井生产安全
矿井火灾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有效的防灭火措施可以防止环境污染。
防止环境污染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把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同时也要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统一指挥
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贯穿到矿井生产的各个环节。
露天矿火灾的防范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露天矿火灾的防范措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6 页露天矿火灾的防范措施神华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准格尔煤田中部,年设计生产原煤2000万吨。
该矿在生产作业现场存在诸多火灾隐患,有露天矿普遍存在的火灾特性。
露天矿本身具有特殊生产特点,使其火灾特征也存在着特殊性。
1.露天矿生产特点及其火灾概况露天矿生产不仅具有生产的一般性,而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其特殊性有以下几点:(1)生产的季节性。
露天矿生产活动是在露天场所进行的,受到季节气侯的影响,如雨季和冬季。
(2)生产的变动性。
露天矿的作业地点和环境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如采掘线的推进、排土场的发展、道路的频繁更替等。
(3)生产的开放性。
露天矿生产活动在开阔空间中进行,其采场和排土场与外界相连,具有开放的特点。
(4)生产的机动性。
露天矿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运输环节,而以汽车运输为主的露天矿的运输卡车和生产指挥车又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因此,露天矿生产具有机动性的特点基于露天矿生产活动的特点,露天矿火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火灾的致因形式多样。
在露天的环境下开采矿石,有多个生产环节和多种大型机器设备参与,同时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露天矿火灾发生的形式是多样的,可能因人为因素、爆破作业、电气设备故障、火工品及油料运输车的事故、车辆操作不当或摩擦碰撞、轮胎摩擦和煤炭自燃等引发火灾。
(2)火灾发展过程迅速。
露天矿生产活动在开阔空间进行,氧气第 2 页共 6 页充足,一旦发生火灾,大部分情况下为完全燃烧,发展迅速,难于控制;在冬春两季,多大风天气,一旦遇到火情,后果更加严重。
(3)易于排烟排热,人员疏散较易。
露天环境下,火灾产生的烟雾、热量容易排到大气中,同时,人员遇火时方便四散逃逸,所以,露天矿火灾难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露天矿火灾与防范措施根据火灾事故种类,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预防火灾,如下表1。
煤矿火灾处置措施方案

煤矿火灾处置措施方案煤矿火灾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安全事故,煤矿企业必须制定出完善的火灾处置措施,以迅速、有效地处理火灾事故,保障人员和煤矿资源的安全。
本文将阐述煤矿火灾处置措施方案。
一、预防性措施预防是关键,煤矿企业必须加强对火灾的预防工作,具体措施如下: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火灾防治安全条例和规定。
2.健全企业火灾预警系统,定期组织演习。
3.安装火灾报警器、手提式灭火器等灭火设备,确保设备良好工作状态。
4.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二、火灾应急措施煤矿火灾时,矿企业要采取迅速、科学的应急措施,以减少损失,具体措施如下:1.立即启动火灾报警系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矿企业应采用现有消防器材对火情进行初步控制,保护现场人员和设备,防止火势扩大。
3.对于火势较大或无法控制的火灾,矿企业应当在紧急消防队的指导下展开疏散人员工作,并组织更大规模的灭火行动。
4.对于局部火灾造成的毒气、浓烟等危害及时进行防护和应急处理。
5.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作,避免烟气积聚,影响灭火。
三、人员伤亡救援措施矿企业,在灭火过程中必须及时发现火点,并必须迅速疏散人员,组织伤者救护,及时送医院救治,保证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
1.对于遇到火。
矿企业应立即通知联系医院和消防队来到现场开展救援工作,并能及时转移车辆和设备,防止伤者出现二次损伤。
2.组织专业的救援队伍进行扑灭火,同时保障救援队员的安全。
3.如果有人员失踪,矿企业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救援,赶紧对失踪人员进行统计,并补救行动是尽早找到人员。
4.防止事故的扩大化,矿企业要一旦遇到开采通道出口必须及时封堵,确保整个矿区不被波及。
四、事故善后处理火灾事故处理完之后,矿企业还需要对事故进行善后处理,依法追究事故责任人员的责任,在工作环节上进行改进,以增强矿企业的安全文化。
1.根据事故的实际情况,矿企业要及时组织收集调查资料,并制订事故报告。
2.对事故的各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进行严格追责。
露天煤矿首采区13#煤层灭火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露天煤矿首采区13#煤层灭火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单位:编制时间:一、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煤田火灾灭火规范》;3、《首采区采空区、火区安全技术措施》;二、首采区火区情况及煤自燃原因火区情况:该着火区域为已揭露的13#煤层,该煤层南部的原财源沟煤矿旧井巷口残留煤壁见明火,同时13#煤层顶板多处冒白烟,少量区域有青烟由采空区顶板冒出。
煤层自燃原因分析:首采区火区位于原财源沟井工开采范围内,该矿开采工艺落后(巷道式采煤),缺少密闭措施,缺少支护,采空区内仅保留少量保护煤柱,煤层顶板多处出现裂隙、塌陷等现象,使采空区、巷道内通风导致煤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氧化、自燃发火。
三、首采区火区灭火方案1、针对首采区13#煤层仅冒白烟、青烟未见明火的自燃发热煤炭处理时使用黄土覆盖绝氧灭火办法。
1)自卸车装载黄土移运至冒烟区域就近的已探明为实地的平台处堆放。
2)利用装载机、液压反铲取用黄土覆盖冒烟区域。
冒烟区域下部为采空区的由液压反铲覆盖,并利用勺斗夯实;冒烟区域下部为实地的可以利用装载机取土覆盖。
3)覆盖必须完全,无青烟、白气溢出为止。
2、针对首采区13#煤层已见明火的自燃煤炭处理时,利用挖掘设备将自燃煤炭由整体煤层中剥离出来,至无明火见到实体巷道程度时,清光浮渣,用黄土将揭露的实体巷道进行覆盖、密闭绝氧使其不再继续自燃。
1)自卸车装载黄土移运至靠近发明火的旧巷道口附近的13#煤层底板空地上堆积,已方便液压反铲就近取土灭火。
2)液压反铲由南部已揭露的13#煤层着火旧巷道口处开始挖掘自燃煤炭。
3)液压反铲挖掘明火时需在距离着火点6-10m(挖掘臂最大程度伸展开时可触及自燃煤炭距离)范围自行利用物料堆筑站立平台,平台高度不小于3m,液压反铲站立于平台上挖掘自燃煤炭进行倒堆。
4)倒堆出的自燃煤炭利用水车打水灭火、降温后由装载机移运、单独堆放,处理后的自燃煤炭堆放区域附近不得有储煤堆、煤层等易燃物、设施。
露天煤矿防灭火措施

露天煤矿防灭火措施2020年6月目录第一章目的 (2)第二章灾害类型 (3)第三章防灭火措施 (5)第四章防灭火器材配备 (12)第五章灾害处理 (14)第一章目的为了更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预防火灾灾害,最大限度地控制灾情和减少损失,根据我公司生产工艺及采区特点,结合该地区气候条件,编制防灭火措施。
第二章灾害类型露天煤矿所采褐煤燃点一般270°C,为容易自燃煤。
在堆放和运输中应注意防止自燃,自燃将给露天矿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如:危及生产安全、损失煤炭资源、污染空气质量等;工业广场重点防火地点的建筑火灾。
因此,露天矿生产中应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本矿煤层自燃倾向性报告、煤尘爆炸性报告见附件。
发火原因分析:一、采掘场发火原因分析1.非工作帮及南北端帮台阶裸露煤层,在开采过程中长期暴露,易发生自燃;2.工作面煤层或煤台阶坡脚处,如果有松散煤堆积,时间稍长,也将引起自燃,特别是在夏季潮湿闷热的天气里,这种现象更易发生。
二、排土场发火原因分析1.排往排土场的煤岩混合物,容易被忽视,易造成长期暴露、松散堆积而引起煤自燃;2.内排土时采掘场端帮及采掘场底部剩余煤层或残煤长期暴露引起煤自燃。
三、临时储煤场发火原因分析1.煤堆堆放时没有实行分层碾压;2.没有及时清理煤场内的浮煤;3.没有及时清理、隔离发热煤;4.高温煤、陈煤、新煤没有单独堆放;5.没有按“先陈后新”的原则调运原煤;6.调运不及时,存煤时间过长,超过自然发火期;7.没有及时安排对高温煤进行降低煤堆高度、碾压或倒堆处理;8.煤场动用电火焊前没有按规定清理煤尘和洒水;9.煤场明火取暖或烘烤设备,引发煤的自燃。
四、工业广场发火原因分析1.工业广场建筑设施建筑火灾;2.储运系统煤炭运输、转载点煤尘堆积自燃,储煤仓储煤发热自燃;3.物资库、油库重点防火地点的物资起火。
第三章防灭火措施一、采掘场防灭火措施1.建立兼职消防火队伍,采取“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灭火措施;2.采掘场工作面禁止采用明火取暖;3.对长期不实施推进、不能及时回填的非工作帮及端帮的含煤台阶应用粘土剥离物覆盖并碾压封闭,掩埋厚度为5m~6m;4.工作面煤层暴露时间稍长,也易自燃,特别是春秋季节气候干燥,宜采取及时清理松散煤层的措施;如发生自燃,及时用设计中配备的10t消防水车由加水站取水灭火,对已自燃的煤,应及时利用小型液压反铲、前装机等设备进行清理,洒水车协助灭火并将其清理运出火区;5.由于本露天矿煤易自燃,煤层揭露以后,水分散失,风化破碎,增大和氧气的接触,氧化发热,由于热量不能有效散失,逐步积累,温度升高,达到煤的燃点后自燃发火,因此开采过程中煤层不宜暴露时间过长,设计通过调整平盘作业参数、生产剥采比的均衡、进度计划的安排、合理安排采煤工作面,控制煤层暴露时间使其小于煤层自燃发火期,尽量避免有3~6个月不采台阶,避免煤层的长期暴露。
露天煤矿防灭火管理制度范本

露天煤矿防灭火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露天煤矿防火工作,防止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护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煤矿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露天煤矿。
第三条露天煤矿应当建立完善的防灭火管理制度,设立专门部门或岗位负责煤矿的防灭火工作。
第四条露天煤矿应当进行定期的防灭火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火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五条所有从事煤矿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严禁违反煤矿防火规章制度,如发现违反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章防火设施第六条露天煤矿应当配备必要的防火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灭火器、消防水源、消防设备等。
第七条露天煤矿应当定期对防火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八条露天煤矿应当设置明确的标识牌和标志,标识各种防火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第九条露天煤矿在危险易燃易爆场所应当加强防火设施的配置和管理,合理划定防火区域。
第十条露天煤矿应当及时修复和更新防火设施,确保其性能完好。
第三章防火管理第十一条露天煤矿应当建立火灾隐患排查、评估和消除制度,定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工作。
第十二条露天煤矿应当制定火灾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
第十三条露天煤矿应当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火灾应急处置措施。
第十四条露天煤矿应当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五条露天煤矿应当建立火灾报警系统,并进行定期测试和维护。
第十六条露天煤矿应当加强火源控制,严禁擅自使用明火和易燃易爆材料。
第四章处罚与奖励第十七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根据《煤矿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处罚。
第十八条对于在防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单位,应予以表扬和奖励。
第五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由露天煤矿负责人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为露天煤矿防灭火管理制度的范本,具体制度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露天煤矿防灭火管理制度

露天煤矿防灭火管理制度露天煤矿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层露天开拓的一种采矿方式。
由于露天煤矿的特殊开采条件,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给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煤矿防灭火管理制度对于保障矿山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煤矿防灭火管理的原则、措施、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煤矿防灭火管理的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将安全放在首位,防范火灾事故是煤矿管理的首要任务。
2. 预防为主原则: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
3. 综合治理原则:综合运用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和法制手段,形成一体化的防灭火管理体系。
4. 依法管理原则:依法制定和执行煤矿防灭火管理制度,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二、煤矿防灭火管理的措施1. 定期巡检制度:制定巡检计划,按期对煤矿设施、设备和消防装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防火巡逻制度:设立专门的防火巡逻人员,负责对煤矿周边环境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火灾隐患。
3. 潜在火灾隐患排查制度:定期检查煤矿工作面、巷道、井筒等区域,发现潜在火灾隐患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4.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组织开展防灭火知识培训,提升员工的防灭火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5. 消防设施维护制度:定期对煤矿消防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
6. 灭火器材配置制度:根据煤矿的特点和规模,合理配置灭火器材,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初期火灾扑灭。
7. 高温管控制度:制定高温工作时段和高温工作区域的管理办法,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高温引发火灾。
三、煤矿防灭火管理的应急处置1. 灭火应急预案:制定灭火应急预案,规定各级责任人员的职责和应急处理流程。
2. 火灾报警装置:煤矿内部设置火灾报警装置,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3. 紧急疏散制度:制定疏散路线和疏散点,组织员工进行灭火演练,提高应急疏散能力。
4. 救援队伍建设:建立专职的煤矿救援队伍,提供专业的灭火救援服务。
露天矿火灾事故防范措施

露天矿火灾事故防范措施概述露天矿是一种常见的矿产开采方式,但也是一种潜在的火灾危险源。
由于露天矿通常位于开阔的地表上,风力和气温等自然因素容易造成火灾的发生。
因此,露天矿火灾事故防范措施至关重要,旨在降低火灾风险,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生产秩序。
本文将就露天矿火灾的危害特点、防范措施、管理与应急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露天矿火灾的危害特点1. 易发性。
由于露天矿的开阔性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火灾易于发生并蔓延。
2. 难控性。
露天矿通常面积广阔,火灾蔓延迅速,一旦发生难以控制。
3. 人员密集性。
露天矿地理位置固定,矿工数量较多,一旦发生火灾,人员伤亡可能性较大。
二、露天矿火灾事故防范措施1. 预防措施(1) 加强火灾隐患排查。
对露天矿及周边区域进行全面的火灾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火灾隐患。
(2) 定期进行火灾演练。
组织矿工进行火灾逃生演练,培养应急逃生的能力和意识。
(3)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栏、培训课程等方式,向矿工宣传火灾防范知识,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2. 设备设施措施(1) 安全设施完善。
对露天矿的通风系统、灭火设备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
(2) 配备专用灭火器材。
根据露天矿的特点配备专用的灭火器材,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处置。
(3) 安全通道畅通。
保障矿山内各区域的安全通道畅通,以便火灾时矿工能够迅速逃生。
3. 管理措施(1) 加强监督管理。
对露天矿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各项防范措施得到落实。
(2) 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岗位。
矿山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岗位,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3) 强化值班巡查。
加强对露天矿的值班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
三、露天矿火灾事故应急处理一旦露天矿发生火灾,矿山应对火灾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火警报警处理。
一旦发现火警,应立即通过报警设备向相关部门报警。
2. 疏散人员。
矿山应当迅速组织疏散周边人员,并进行全面排查,确保无人员滞留在火灾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滦东露天煤矿防灭火方案的研究
【摘要】本文从煤炭自然发火机理入手,分析了开滦东露天煤矿煤炭自燃的五个因素,确定了煤炭的着火温度和监测方法,从预防、消灭、治理方面提出了综合性防灭火方案。
【关键词】露天煤矿;自然发火;防灭火
0 前言
我国国有煤矿中有56%的矿井存在自然发火危险,煤炭不完全燃烧释放大量的CO、CO2、SO2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影响生态平衡。
随着新疆煤炭资源的不断开发,露天煤矿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煤炭自燃已成为露天矿山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1]。
煤炭自燃既浪费资源,降低煤炭质量,又污染环境,而且对矿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因此,研究露天煤矿煤炭自然发火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防灭火措施意义重大。
1 矿区概况
开滦新疆东露天煤矿属大陆干旱荒漠气候,夏季高温炎热,白天气温常在40℃以上,冬季气候严寒,绝对最低气温-49.8℃。
区内年均降水量192mm,年蒸发量1595.2~2410.4mm。
常年多风,风力4~5级,最大可达10级。
上部地层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岩类、侏罗系碎屑岩类,结构松散、干燥,孔隙度大,属典型的散体结构。
矿区内控制的西山窑组可采煤层4层,从上至下编号为B22、B21、B12、B11,在首采区倾角为0~5°,平均3°,平均厚度分别为5.38、3.67、2.68、5.42m,均是特低灰~低灰、特低硫、低磷、31号不粘煤为主体的煤类,有少量41号长焰煤及21号不粘煤。
煤炭变质程度低,风化程度高,发火期短,在存储过程中煤炭极易自燃发火,各可采煤层的自燃倾向等级均为容易自燃(I)。
矿区首采区为露天开采,2009年7月剥离开工,目前采场揭露面积0.79km2,平均深度13m,由于浅部煤层开采靠近火烧区,采场北部低洼处有积水。
2 露天矿煤炭自燃的原因
2.1 煤炭自然发火机理
露天采场内具有自燃倾向性的大量煤炭,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在地质构造、外界环境风化及开采震动的影响下,以及煤体中瓦斯、水分的散失,使得煤体十分破碎。
这样,在外界风力、压力及外界与煤体内部之间的自然风压作用下,外界含氧空气渗入煤体之中[2]。
煤炭具有吸附空气中氧的特性,发生煤氧复合作用。
煤的吸附性包括表面吸附和化学吸附。
表面吸附产生的热量微不足道,然而化学吸附以及与其相伴随的煤氧化学反应则可以放出相当多的热量。
由于煤体体积较大,热量被积聚起来,积聚的热量反过来加热煤体,使煤体与空气之间的氧化反应更加剧烈,煤体温度不断上升,当达到煤的着火温度时,导致煤体自燃发
生。
2.2 东露天煤矿煤炭自燃因素
2.2.1 煤的风化
离地表较近的煤层,经受风、雪、雨、露、冰冻、日光和空气中氧等的长时间作用,使煤的性质发生一系列不利变化,如发热量下降、灰分增加、粘结性消失、强度、块度下降等,这种现象称为煤的风化。
煤风化的本质是煤的氧化作用过程。
东露天矿由于煤层埋藏浅,市场饱和,采场和煤场的煤炭都暴露时间长,风化现象比较严重。
煤风化后,含氧量增加,腐植酸含量增加,疏松易碎,易自燃。
2.2.2 煤质
东露天煤矿以31号不粘煤为主体煤类,具有高热值、含油、大多气化指标较好、中等易碎等特点。
煤层顶底板岩石中含大量的炭化植物碎片,煤层的成因类型为腐殖煤类。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在0.36%~0.53%之间,平均0.41%,其变质程度为0~Ⅰ阶段,其中主要为0阶段,个别为Ⅰ阶段。
各煤层的煤灰成分均属硅质灰分类型,煤对二氧化碳的反应能力强,煤活性大,易自燃。
2.2.3 气候条件
矿区内气温高,气候干燥,蒸发强烈,大气降水少而集中,多风少雨,加之坑内煤氧化后积聚的热量不易散发,给煤的自燃创造了条件。
裸露煤层及煤堆中的风流使煤缓慢氧化,使之逐渐升温,在自燃危险带内聚热,热量难以散发,从而导致自燃。
2.2.4 煤体松散
侏罗系西山窑组地层赋煤4层,间有泥岩和炭质泥岩,煤层较破碎,呈短柱状,结构松散。
由于采场涌水的影响,采场内各平盘高度不一致,加之采用挖掘机采剥工艺,煤层露头多,加剧了煤体的松散度和氧化反应。
2.2.5 煤炭销售不畅
新疆准东煤炭市场不景气,销售不畅,长时间堆积造成煤炭风化、破碎、升温,易发生煤炭自燃。
3 防灭火方案
3.1 煤温监测
3.1.1 着火温度分析
着火温度是判断煤样着火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着火温度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分析,一种方法是TG—DTG法,另外一种是根据时间与温度变化曲线进行分析。
通过对东露天矿一年中4~8月的采场测温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做出了每个月每天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另对16个现场取样样品进行燃烧试验,综合比较得出着火温度在310℃至360℃之间。
煤样在260℃左右开始发生不可逆反应,需要在150℃左右作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可能短短的几天内就会发生煤炭的自燃。
3.1.2 监测方法
在采场、煤场安装煤炭温度监测系统,测定不同地点、不同深度的温度情况,测温数据通过中继站传输至办公计算机,进行实时监控,发现温度超过一定数值,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3.2 火灾的预防措施
3.2.1 常规性预防和管理措施
(1)严格加强日常的巡视检查,每天三次对采场、煤场进行巡视,大风等极端天气加强巡检频率;加强外来人员管理,禁止在矿区生活区以外的任何地点吸烟。
(2)每天监控采场和煤场温度,对煤体温度(30cm以下)超过60℃,加强监测频率,超过150℃,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对风化严重区域及时清理浮煤。
清理浮煤是因为东露天矿的煤炭易风化形成比较松散层状和粉末状的碎煤,这种碎煤为煤炭的吸氧和蓄热创造比较好的环境,容易发生自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