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中国古代文明图案)—搜狗百科

合集下载

《河图》《洛书》之谜,河洛数字能推算生死(图解)

《河图》《洛书》之谜,河洛数字能推算生死(图解)

《河图》《洛书》之谜,河洛数字能推算生死(图解)导语:古往今来,流传至今的史书典籍大多都被当做中华文化的瑰宝,被视为中华文明之源的河洛两幅图,其影响渗透在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但是河洛两图的来历和意义时隔多年来众说纷坛,到至今都是一个谜团~~河图洛书在古籍中也多有记载,直到有考古学家发现证据,终于可以揭开其神秘面纱。

接下来就由探秘志小编为大家揭秘《河图》《洛书》之谜!《河图》《洛书》之谜《河图》《洛书》是古代中国流传多年的两幅具有神秘色彩的图案,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这两幅图最早出现记录是在《尚书》中,之后便是《易传》,后来诸子百家中就多有河洛两图的记载。

河洛两图不知有多少智人哲者先后为之探讨玄机伤透脑筋,不过就图上的那一连串的黑白相见的小点就花费了好多时间。

研究之书籍文稿,也不知有几千万字。

但问题不外乎在以下几点:1、河图洛书的生成年代、地点以及发明者?2、它的原始含义和与宇宙本原的关系?3、它和八卦和阴阳五行的关系,谁先谁后?4、它与天地之间的关系?5、它与人的关系和对人的影响?6、它的“象、数、理”之间的关系与应用。

在《河图》、《洛书》图传出之前,除了神话传说之外,没有任何文献对河图洛书做过具体的说明。

《尚书。

顾命篇》记载:周康王即位,从周成王那里继承了八件国宝:“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这里首次提到“河图”。

《尚书。

中候》说:“元龟负书出”,则与“洛书”有关。

《系辞传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孔子把河图洛书并列一起。

在古代的文献中,上自伏羲、黄帝、尧、舜、禹,下至商汤、周公、成王都与河图、洛书有联系。

但河图洛书是什么样子,谁也没有说。

倒是经过不断的谶纬迷信式渲染演绎,河图洛书成了荒诞的神话怪谈。

宋代传出《河图》《洛书》和太极图,不但没有消除环绕在河图洛书上的重重迷雾,反而又引发了易学界对《河图》、《洛书》的真伪的争议。

遂后形成的“图书”学派,尽管作出种种解释,却始终没有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1、洛书:相传是河图洛书的原本,道教、儒家、阴阳家的共同经典。

2、河图:中国最古老的星图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的起源,自从伏羲氏画八卦以来,就有了河图洛书。

古人认为这两个神秘图案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也就是《尚书》所云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最原始的图腾和崇拜,从而使其成为生命意识和宇宙观的直接体现。

《庄子·天下篇》云:“伏羲得之,以演《易》;文王得之,以《易》演《周礼》;孔子得之,以《周易》演《春秋》。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凡画八卦,莫不有数。

”“数一二三,五六七八,九十为成数。

”皆以阴阳五行为之本,天地万物为之始,而《易》为之用。

数乃生成之本,阴阳之则,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为什么说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星图?因为,从黄河开始到长江、淮河、松花江、黑龙江、珠江等江河湖泊,都在此“规律”范围内。

(因此河图又称“规矩”)2、1、何谓先天河图?河图就是自然界本来存在的,是顺应自然,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叫“先天河图”。

2、何谓后天河图?河图是后来人根据自然界的规律,总结归纳的,其中既包含有自然界的规律,也包含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因此叫做“后天河图”。

后天河图与先天河图结合,即可知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

3、后天河图洛书名词解释洛书:一种用“花篮”的形式描绘了全部《周易》经卦与传卦相互关系的图形。

易学基本原理称“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一部《易经》分为三部分:一为经,二为传,三为象。

太极就是两仪,亦即阴与阳。

4、天象洛书,就是北斗星图,即是古代星象历,详细描述了每个星座的位置及运转轨迹,并依据此总结出了一套划分星座的标准,常被称为“星座学”。

它已经失传了。

5、为什么说它只是一种占卜术?而不能当作一种科学?因为,它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河图洛书系列之一:河图洛书简介》

《河图洛书系列之一:河图洛书简介》

河图洛书系列――河图洛书简介-陈子娈《河图洛书》是《易经》的源头。

今天就先和大家讲讲河图洛书有关的故事这幅图大家都认识吧?这就是河图。

这一幅就是洛书。

在育心教材《易经》上经大书的附录《周易本义图书》中的第一幅图。

84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哈,在育心教材《易经》上经大书的附录《周易本义图书》中的第一幅图。

84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哈,为什么要把河图洛书放在第一位?我们知道中华文化的根是《易经》,而河图洛书是《易经》的前身,所以也可以说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之源。

就这简简单单的黑白子,1-10和1-9最简单的自然数,我们的祖先就能通过这奇妙的数阵排列而把万物生成之律包涵其中。

可以说,河图洛书包罗万象,传统文化的各种学说都蕴含于内,是中华文明之源。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四季八风……学数学的把河图洛书说成是数学之母,气象学家从中看到了四时变化规律,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都有深远影响……但大家是否知道在宋朝以前,《易经》的后面可没有这些我们现在看到的图表。

在《河图》、《洛书》图传出之前,除了神话传说之外,没有任何文献对河图洛书图象做过具体的说明。

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很多,最经典的传说是这样的: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另,在《论语?子罕》中孔子说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提到的则是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的故事;《竹书纪年》:“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

”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

”;《路史?黄帝纪》:“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河图洛书》,又称《龙图》、《易》、《易洛书》,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经典,为五经之一,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之一。

原书最早应出于战国时期,因其集天地之数、中华之大成,是一本极其重要的典籍,所以有很多的名家对其进行注释。

对于这部典籍,现今已无人能解其真意。

在数千年后的今天,中华大地上仍旧流传着很多关于它的故事,而且还被拍摄成了很多电影和电视剧。

《河图洛书》即是讲述了宇宙从无到有,再由小变大,以及世间万物的发展历程。

有一种古老的传说,黄帝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洛阳城东北的邙山上找到了一块宝石——玄圭。

在此石上画有伏羲先天八卦图和文王后天八卦图,还记载了一个叫九丘的地方。

这个地方连绵九座山,像九条龙在仰天长啸。

“九丘”实际上是九个凹陷的土堆。

黄帝便把它命名为“九龙山”,也叫“九龙”。

洛阳城的西北角,有一处名叫龙门的地方,黄帝还曾派专人前往探查。

根据探查回来的结果,确定了“九丘”在洛水东岸,遂将该地改名为“伊阙”。

黄帝得到了神秘莫测的《河图》,又得到了博大精深的《洛书》。

《河图》以数的形式总结了万物之间相生相克的规律;《洛书》以图的形式系统阐述了一套完整的天文历法体系,包括《九宫八卦图》等,还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等知识。

同时,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易学理论体系。

《河图》主要指中华民族的开创者黄帝时期出现的河图洛书。

据传说,黄帝之臣、有智慧的大臣彭祖受此启发,依据河图设计出可演示洛书的“先天图”。

而另外一些方士则不信这种东西,他们认为万物由元气组成,于是创立了“五行说”。

直至春秋时期,易学才形成,并逐渐成熟。

三千年后,汉代的京房[gPARAGRAPH3]氏才依据《河图》洛书推算出“天地之数”,再依据“天地之数”和“阴阳之道”推算出“大衍之数”,从而写出《易传》,终于破译了《周易》。

后人为了纪念京房诗文中的成就,尊称他为“京房先师”。

后来人们将他的成果与其他先贤的成果合称为《易经》。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据史料记载,洛河河神是女性。

关于洛神的出身有历史上说法不尽相同,有一种说法说洛神宓妃是伏羲氏的女儿,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淹死在洛河,遂被封为洛神。

洛神宓妃将从伏羲氏那里学到的捕猎、养畜、放牧技术教给当地百姓。

也有人说洛神是嫦娥。

但历史上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洛神就是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的嫂子甄氏。

据《三国志·文昭甄皇后传》记载:甄氏中山无极人(今河北无极),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间嫁给袁绍儿子袁熙。

官渡之战,袁绍兵败病死,甄氏成了曹军的俘虏,嫁曹丕为妻。

甄氏“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面辅承权,环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美貌非凡。

曹植年幼时经常与甄氏朝夕相处,两人遂生恋情。

甄氏还将自己的金缕玉枕送给曹植作为信物。

公元229年曹丕登上皇位后,甄氏被封为皇后并为曹丕生一子曹睿,后因郭太后挑拨甄氏被杀害。

曹植对嫂嫂甄氏爱得非常深沉,甄氏之死对他打击非常大。

甄氏死那年,曹植到洛阳朝拜哥哥魏文帝曹丕,返回封地途中经过洛河,夜宿船上,梦见美艳超俗的甄氏凌波而来与他相会。

回去后,这个梦境一直萦绕脑海,于是曹植仿照宋玉将楚王遇到神秘的故事写成《神女赋》的方式,写了《洛神赋》。

《洛神赋》原名《感宓赋》,曹睿登基成为魏明帝后觉得诗名不雅,就改为《洛神赋》。

由于《洛神赋》文采飞扬,想象奇绝,再加上后来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的书法精品《洛神赋十三行》、唐代大画家以《洛神赋》为题材创作的《洛神赋》以及李商隐等历代文人的传诵,后世也就将曹丕皇后甄氏认为是渭河另一大支流洛河的河神了。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

瑰丽的文化·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尚书》、《易传》、诸子百家多有记述。

太极、八卦、周易、六甲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

河图洛书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渊源。

灿烂的文化·洛书洛宁县西约20公里的,有“洛出书处”遗址。

这里是贯穿河南、陕西两省,全长442.5公里的洛河上下游分界处。

大禹时,洛宁县境内西长水村的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天下,收入《尚书》,名《洪范九畴》。

洛书上,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

“戴九履一,左七右三,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

洛书包罗万象,奥妙无穷。

纵、横、斜每条直线上的3个数之和均等于15,我国古代都城的规划模式大多依洛书而定。

洛阳东周王城南北7里,东西8里;汉魏洛阳城南北9里,东西6里,两王城的长宽之和皆为15里。

西汉长安城和隋唐城经纬各长15里的方行结构;北魏洛阳城、隋唐长安城的南北长皆为15里。

洛书仅用9个自然数(而河图则用了10个),排成方阵,形成华夏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九宫图。

洛书开了幻方世界的先河,它奇妙的结构和无穷变化,成为组合数学的鼻祖。

华罗庚对洛书非常推崇,称“洛书可能作为我们和另一星球交流的媒介。

”洛书标志着中国原始文化的更高成就,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始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渊源。

悠久的历史·仓颉造字仓颉,轩辕黄帝的史官。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河图洛书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据说它是上古时代的两幅神秘图案,据称是黄帝和元妃所生的儿子发明的,用以算天地之数。

相传这两幅图分别刻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在《周易》和《系辞》等书中也有记载。

它们究竟是什么样子,至今无人能够说清。

河图是用黑白两色绘制的八个符号,代表河图。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图》中写道:“先天图”由“八卦图”“洛书图”“五行图”三者结合而成,具体为:上白下黑,左青右赤,阴阳相配,水火不相射,东西南北,四方正位。

现存最早的“河图洛书”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出土的一片商代龟版上。

这块长约2.3厘米、宽约1厘米的龟甲,其中绘有九宫,图中五个圆点,就是五行的起源,其间用“○”表示水,用“×”表示火,用“▲”表示木,用“◇”表示金,用“□”表示土,还标有每种颜色代表的意义。

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排列,水居于最上方,土居于中央,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央属土,木居东方,金居西方,火居南方,水居北方。

现代科学证明,五行循环不已,相生相克,对立统一,和谐运动,形成宇宙间万物和谐运转、相互联系的基本规律。

河图洛书,在太极八卦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他们都是对太极图的演绎,两者的关系如何呢?洛书是由纵横各15条线段组成的,图中有15个黑点和15个白点,代表阴阳二气,中间白点是阳中有阴,黑点是阴中有阳。

洛书与八卦不同的是它是反映了一年中的12个月,不仅是表示12个月,而且表示着24节气和七十二候。

洛书的发现,说明我国先民对一年的天文历法认识的进步,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图中除了十五个黑白阴阳鱼眼外,还有两个黑点和两个白点,十五个黑点和两个白点,在北京雍和宫所藏的一幅清代织锦上,也可以见到。

在一幅绣着龙凤呈祥图案的丝织品上,可以看到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因为长方形代表太阳,三角形代表太阴,合起来代表日月。

古代汉族人民根据太阳、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夜晚在正南,白天移到东南方的位置上去的规律,制定了二十四节气,并把每一个节气分为三候。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

河图关于河图的出处,一般都是认为上古时期,在黄河里有一只龙马,它背上有有图案,这个图案就是河图了。

在河图里,白点代表阳,黑点代表阴。

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

河图以天地合五方,也就是东南西北加中央,一共五方。

以阴阳合五行,金木水火土。

北边一白点代表阳,数为一,六黑点代表阴,故北方一六同宗,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两个黑点为阴,七个白点为阳,共居南方,故二七为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三个白点为阳,八个黑点为阴,共居东方,故三八为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四个黑点为阴,九个白点为阳,都在西方,故四九同道,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五和十居于中央,五为阳,十为阴,故五十相守,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五行数是16为水,27为火,38为木,49为金,510为土。

即天干五合。

河图反映的是宇宙的生成规律,其实河图中把白点连起来是一个旋转的路径,把黑点连起来又是另一个旋转路径。

这种螺旋状的能量场应该说是宇宙中的一种很普遍的场的存在形式。

我们头顶上面每个人都有一个旋,我们体内的细胞内部的DNA结构,高速运动的分子离子等等也是这个样子。

所以说河图这种运行状态,是宇宙中很普遍的一种能量场的存在方式。

洛书关于洛书的来源,基本认为是落水里面一只神龟背上的图案。

河图里面只有五方,而洛书有八方了。

北方1为阳,和南方的九相对,两个相加刚好合十。

东方为3,西方为7,东西相加也为十。

东北为8,西南为2,相加也是10。

东南4和西北6相加也是十。

中间一宫数字为5,是阴阳交替之数。

九宫数字1到9,相加共计四十五,这个数为天地生死之数。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在洛书里面,每三个宫相加数字都为15,这样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模型。

奇门遁甲以九宫为基础,主要来源于军事上面的排兵布阵。

中间大将居其中,每个方向上兵力部署都是15的倍数,比如150,1500等等。

这样敌人不管从哪个方向进攻受到的抵御基本是一致的,不至于哪个方向力量太薄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图洛书(中国古代文明图案)—搜狗百科中国易学关于八卦来源的传说,最初指天赐的祥瑞。

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又见于《论语·子罕》。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

”《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

汉人多宗此说,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

河图洛书(1)河洛所指,后世理解不一。

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

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

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

宋初陈抟创“龙图易”。

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

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

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

南宋朱震于《周易挂图》中载其图。

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

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

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

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

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

今人高亨认为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

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

(2)河图,洛书的关系。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

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

”(《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敌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

”“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

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

”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

(《易学启蒙》)蔡沉:“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

”并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

(《洪范皇极·内篇》)清万年淳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认为:“河图外方而内圆”,“中十点作圆布”,“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

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

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

”“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精其外,包裹河图之象。

”“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因将图书奇偶方圆交互表之以图。

”(《易拇》)近代杭辛斋认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

”“有以图书配八卦者,多拘执而不能悉当,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即后天。

”“故图与书,相互表里,不能分割。

”(《易楔》)还有人认为河图重“合”,具有奇偶相配、阴阳互抱、生成相依的特点;洛书重“分”,具有奇偶分离,生成异位的特点,两者一分一合,体现对立统一、盛衰动静的辩证关系。

《易.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孔子相信河图、洛易的存在,并以二者作为圣人作《易》的四条依据之一。

4 9 23 5 78 1 6九宫对河图,洛书的图形,文献一直保存至今。

河图实际是1——10排列而成,5和10构成中宫,奇数为阳,白色,代表天数(生数);偶数为阴,为黑,代表地数(成数)。

洛书实际是九宫,即1——9排列而成,横,竖,斜三个数相加和都是15。

河图、洛书形式不同,本质相同,都表示历法和卜筮,四面八方,四时八节,八卦,九宫及五位统一的体系。

十月太阳历与《河图》有相通之处,原因在于它们有同样的源头。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孔传认为河图即八卦。

有文献说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也有尧,禹受图的说法。

《竹书纪年》轩辕“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沈约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风后受图的说法流传很广。

有人以为龙马为东方七宿的龙与天马四,与《山海经》中的“马身而龙首”相符,当为上古龙马图腾的人在星空中找到的龙马。

从贾湖文化来看,8000多年前有卜卦是事实,产生河图一类的图文是可能的。

后来相传,成为“帝王受命之瑞”。

汉代认为洛书即《洪范》九畴。

“天兴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

”《汉书.五行志上》认为《尚书.洪范》中从“初一曰五行”到“长用六极”是《洛书》本文。

《易纬.乾凿度》所说太乙行九宫之法,成为后世术士所用的洛书。

太乙即太一,所行九宫为:中央招摇,北宫叶蛰,东北天留,东宫仓门,东南阴洛。

南宫上天,西南玄委,西宫仓果,西北新洛。

太一移宫的日期为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八节。

八节又与八风相应。

八卦的八个方位加上中央就是九宫。

八卦的方位与八节对应,从日运行方位和斗柄指向均可得到证明。

以后天八卦为例,震为东,代表春分;巽为东南,代表立夏;离为南,代表夏至;坤为西南,代表立秋;兑为西,代表秋分;乾为西北,代表立冬;坎为北,代表冬至;艮为燕北,代表立春。

后天八卦由周文王定,那以前的先天八卦则是:震东立春,离东春分,兑东南立夏,乾南夏至,巽西南立秋,坎西秋分,艮西北立冬,坤北冬至。

周代以前八卦和美洲印第安人八卦都是得天独厚天八卦。

我国发现了很多“八角星”图案。

距禽大约6500年的崧泽文化多处遗址及江苏坯县大墩子大汶口文化遗址是比较早的。

距今4000年的内蒙赤峰敖汉旗小河沿文化仍有类似图案。

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的一只玉鸟上,胸腹部刻有八角星图案,而夹在玉龟腹甲与背甲之间的长方形玉片上的图案,即为上古的洛书。

玉片边缘的贺孔数,为四、五、九、五。

是表示太一自循行至四,还至中央五,自六循行到九,还至中央五。

湖南安乡汤家岗大溪文化的八角星图案,与墨西哥阿斯特克太阳历石有相似的格局。

楚缯书的十二月相图四方书的十二月相图四方各一棵扶桑树,与密斯特克(印第安人一支)坛台八卦扶桑图的扶桑树相似。

密斯特克的扶桑图作八卦九宫格局。

可见,河图洛书就是八卦九宫,四时四方五位与八节八方九宫只是把一年和方位进行四分与八分的区别,中宫之位无关紧要。

上古的河图洛书正如考古所见,应只是图形,没有数字。

二千年前传下来的数字的河图、洛书,虽然一个是10个数,一个是9个数,本质上却相同。

其论证参看葛志毅先生《明堂月令考论》一文的相关部分(《求是学刊》)2002年第5期)河图洛书河图洛书的意义在于,第一证实了《易》关于卜筮与天地相应的思想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了具体体现。

第二,承认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的八角八芒图案和美洲太阳历石为历法,就应该承认6500年前的相似图案也是历法。

第三,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早期八卦无文字形式,良渚文化已有用数字记录的卦文,周原遗址则出土了用一、--表示卦象,但八卦在中华文化的温长历史中至少八千年连续传承,并分布到环太平洋地区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讲史、写史不应忽视这些事实。

民间传说关于河图洛书起源的学说。

古今认识不一。

传统一般认为“河出图,洛出书”,《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礼记·礼运》:“河出马图”。

先秦也有持否定观点:(1)伏羲受河图,画八卦。

《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礼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

”《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2)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

《竹书纪年》:“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

”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

”《路史·黄帝纪》:“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

故曰归藏氏。

”(3)帝尧得龙马图。

《宋书·符瑞志》:“帝在位七十年,修坛于河、洛,新闻社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省龙马衔甲赤文,绿龟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

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字,泥以黄金,约以专绳。

”(4)帝舜得黄龙负河图。

《宋书·符瑞志》:“舜设坛于河,黄龙负图,图长三十三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

”(5)大禹受洛书。

《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

”陈注:“当尧之时,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

呼禹曰:文命治水。

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事……洛书龟书是为洪范。

”《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

”(6)成汤至洛得赤文。

《宋书·符瑞志》:“汤东至洛,观尧坛,有黑龟,并赤文成字。

”(7)文王受洛书、应河图。

(8)成王观河、洛,得龙图、龟书。

然河图、洛书究为何物,宋以前古籍文献一直未载,至宋陈抟始将失佚两千多年的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于后世。

对此历代均有争议。

围绕其来源,后世还有以下观点:①来源于道家炼丹养生术。

②来源于对天河即银河星象的观测。

③来源于对古气候、方位的观测。

④来源于北斗斗柄指向及由此而产生的古代历法。

⑤洛书起源彗星的气体尾巴轨迹。

⑥河图数导源于《周易·系辞》“天地之数”,洛书亦导源于《周易》,以上诸说尚属一家之言,均未得到公认。

其他传说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散见于各种史籍上,但说法不一,见解各异。

这里介绍几种较为普遍的说法。

传说之一:相传在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

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

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

人们称之为龙马。

这就是后人常说的“龙马负图”。

伏羲氏见后,依照龙马背上的图点,画出了图样。

接着,又有神龟负书从洛水出现。

伏羲氏得到这种天赐的用符号表示的图书,遂据以画成了八卦。

这就是《易*系辞上篇》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即伏羲氏“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故后人在伏羲氏龙马负图处修建了负图寺。

以纪念伏羲氏开拓文明的功绩。

传说之二:据传在黄帝时,黄帝体察民情,亲自劳动,受到人民的爱戴。

同时也感动了天神,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

一天,天神告诉黄帝说,洛水里有龙图龟书,你如果得到它,将会把天下治理的更好,于是黄帝便带领众头领,巡游于洛水之上。

一日,时值大雾,隐约看见一条大鱼被困于河滩上,黄帝非常同情这条大鱼的遭遇,但又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法,便命人杀五牲、祭天帝,并亲自跪下向天帝求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