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
为什么说《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为什么说《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说起河图洛书,一般人认为这是一本全名的书吧?其实“河图”和“洛书”并不是一本书。
他俩却是不同的,河图是河图,洛书是洛书。
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
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里有一个传说。
相传,因为伏羲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
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
于是有一天伏羲在洛阳地界上,正坐在黄河边上,突然,这河水里就开始咕噜咕噜冒泡,把伏羲吓了一跳,于是走过去瞧瞧。
这一瞧不要紧,居然发现河中有一匹“龙马”,这“龙马”长什么样儿呢?它是“龙背马身”,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
这龙马缓缓向伏羲靠近,伏羲觉得它没有恶意,于是也向龙马走去。
近了一瞧,发现龙马的背上背负着“河图”,伏羲便将河图记在心里,回去之后,就慢慢研究,后来就演化出了八卦,后为《周易》的起源。
再来说说这“洛书”。
还是在洛阳,有一天大禹去了洛阳,在洛河那边玩,结果跟龙马同样的套路,但是这次上来的是个神龟,不是龙马,大禹就发现这个龟上有图案,就是洛书,挺特别,就记下来了。
后来大禹去治水,治完了水,天下渐渐安定,大禹就根据洛书的规则,把天下划为了九州,并制定规则,治理天下。
于是,我们就有了“河图洛书”。
然而,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还没完。
伏羲得到了河图,推演出先天八卦。
后来黄帝也得到了河图,作出了《归葬易》,再后来,尧舜禹,都得到过河图洛书。
成汤周文王根据河图洛书推演出后天八卦。
后来他们根据河图洛书,发展了其他中华文化。
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故此,河图洛书被称为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河图洛书探秘

河图洛书探秘河图洛书探秘(一)中华文化的源头——河图洛书,是一种神奇的符号,没有任何文字的痕迹。
这个远古的作为人类文明初始长生的智慧,至今依然令人扑朔迷离,困惑不解。
河图洛书的真实内涵意义如何,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它的答案。
最近笔者网上的一位好友给我提出此方面的建议,让我写一篇关于河图洛书的研究文章,我感觉是个大课题,真有点力不从心,为不负友之希望,勉强而为之。
谈谈我对河图洛书的点滴看法和认识。
不足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一:浅释河图《易传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
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此即河图之数。
河图、洛书到底是图还是书,或是其它形式的任何东西,历代学者都有着种种推测与猜想。
洛书盖取龟象,故其数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
《尚书。
顾命》中有“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列。
”是河图一词见于文献的最早记载。
《纲鉴易知录》写到:伏羲太昊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
地应以龙马负图,于是仰观象于天,俯视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始画八卦。
《论语比考谶》中记载:帝尧率领舜等,来到黄河岸边,见有赤龙从河中出来,口衔玉苞,放在岸上。
打开玉苞,里面就是河图,河图上有文字“帝当百枢,则禅于虞”。
《世纪》云:“黄帝大雾三日,帝游洛水上,见大鱼三丈,身青无鳞赤文成字,天甚雨,鱼流而得图”。
《春秋。
运斗枢》载文:舜以太尉作天子,在东巡时,到了黄河之滨,见有一条黄龙背负图从河水中出来,把图放在舜的面前。
图盛在一个黄玉匣中,图上书“七十二帝地形之制,天文位度之差”这也是一幅河图。
《挺辅佐》曰:“黄帝游于河洛之间,至泽鸿之尔,鲈鱼负图以授帝兰叶,命曰录图”。
《易。
大传》曰:“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
洛书者,禹王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河图洛书(中国古代文明图案)—搜狗百科

河图洛书(中国古代文明图案)—搜狗百科中国易学关于八卦来源的传说,最初指天赐的祥瑞。
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又见于《论语·子罕》。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
”《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
汉人多宗此说,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
河图洛书(1)河洛所指,后世理解不一。
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
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
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
宋初陈抟创“龙图易”。
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
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
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
南宋朱震于《周易挂图》中载其图。
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
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
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
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
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
今人高亨认为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
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
(2)河图,洛书的关系。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
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
”(《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敌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
”“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
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
”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
河图洛书是什么意思

河图洛书是什么意思
河图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河图”和“洛书”,也称“先天图”、“先天地理书”、"河图玉版”。
传说黄帝时期,河图洛书就已经出现。
在《易经》中把它们比喻成天地的规律,也叫“三极易”。
河图与洛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图形。
河图是一种原始图画,它反映宇宙万物的变化;洛书指上天所设的数学符号,它表示天上星宿排列的次序和方位。
《周易》把它们合称为河图、洛书、先天、后天。
相传黄帝在黄河边与少昊相遇时,便把"河图”与“洛书”装进龟甲之中埋在土里。
后来人们便根据这两个图形来推演出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名称和象征意义。
它既是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在自然科学中的运用,又是古代科学文化。
河图洛书争论

试析河图洛书中蕴涵的深刻哲理及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指导启发1洛阳以十三朝古都而闻名天下,每一个洛阳人都会为自己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到骄傲。
大多数洛阳人说起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牡丹、刘秀、武则天、头悬梁锥刺股、投笔从戎等洛阳名胜或历史典故,可以如数家珍。
但若问起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则多语焉不详。
本文抛砖引玉,将尽可能用通俗简练的语言,分析河图洛书中蕴涵的深刻哲理,并举例说明“图书”如何指导现代社会与生活。
希望大方之家斧正。
一、河图洛书原始及古文献描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以洛阳为中心,植根于河洛地区的河洛文化是源头和主干。
河图洛书又是河洛文化活的灵魂。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在神话色彩浓郁的传说中,黄河龙马负图,洛水神龟献书,古代圣王参悟河图洛书来治理国家,这就是河图洛书的出处。
河图洛书也称为龙(马)图和龟(文)书,合称“图书”。
与其说河图洛书是上天对中国人的眷顾,不如说中国人的勤劳智慧感动了上天。
天人合一,让中国人八千年前左右就参透了天地之道,华夏文明由此在世界上率先繁荣成熟,并绵延至今。
传世公认的河图洛书是用100个黑白小圆圈为构图元素组成的一组圆方两幅图,其中圆形图称河图,方形图为洛书,图书是一个整体;图中不用任何文字注释,或多或少的黑白小圆圈能直观地看出代表不同的数字,其中河图用数字1到10,总数55;洛书只用1到9,总数45。
粗观河图洛书,即便是小学生对其算术特征也一目了然;反复审视,黑白两种小精灵在虚空飞舞,杂而不乱,让河图洛书整个似乎活了起来,黑圈白圈内也似乎有神秘的未知世界引人向往。
越琢磨图书越会让人觉得玄奥神奇,韵味无穷。
古文献中对河图洛书是这样描述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这是解说河图的。
解释洛书时,古人拿人体作比方:“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这些可以用作识记河图洛书的口诀。
河图洛书原理

河图洛书原理河图洛书原理是中国古代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由中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张丘建算经》中首次提出的。
河图洛书原理是一种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数的排列组合,来求解各种数学问题,包括算术、代数、几何等方面的问题。
河图洛书原理在中国古代数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河图洛书原理的核心思想是“排列组合”,它包括排列和组合两种方法。
排列是指从一组数中取出一部分进行排列,而组合是指从一组数中取出一部分进行组合。
在实际应用中,河图洛书原理可以用于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比如概率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数列问题等。
通过河图洛书原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解决各种数学难题。
河图洛书原理在数学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河图洛书原理。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举一些抽签、排队、抽奖等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河图洛书原理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河图洛书原理,并且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外,河图洛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概率统计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排列组合的方法来计算各种事件的发生概率。
又比如,在计算机科学中,排列组合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算法设计和数据处理中。
可以说,河图洛书原理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总的来说,河图洛书原理是中国古代数学中的重要理论,它通过排列组合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育和现实生活中,河图洛书原理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河图洛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数学难题。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河图洛书原理的学习和应用,发挥它在数学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易学之源——河图洛书

易学之源——河图洛书
(一)河图洛书来源
河洛这一词语,最早出现于《尚书》中的《顾命》篇;在《论语》的《子罕》篇中提到。
《周易·系辞上》中则认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所以河图洛书可以说是历史久远,后来的许多易学都是由河洛推演出来的。
(1)河图来源传说
据传,上古的伏羲氏时期,在洛阳东北部的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了一只龙马,它的背部负着一种图示,并献给伏羲。
图案表现为:后面分别有一个和六个圆点,前面分别有二个和七个圆点,左边分别是三个和八个圆点,右边分别是四个和九个圆点,中间是五个和十个圆点。
这些圆点就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样,所以叫做图,又因为它出现于黄河中(古时将黄河称为河)所以称为“河图”。
古圣人将它的奇偶与阴阳相互配合,并用图画的形式表示出来,以用于卦著。
(2)洛书来源传说
大禹时期,在洛河中出现一只神龟,在它的背上画有神奇的图案,这个图案就是“洛书”。
洛书中,前方的数字为九,在后方为一,在左侧为三,在右侧为七,在中部为五,在前方的左侧为数字二,右侧为数字四,在后方的左侧为数字六,在后方右侧为数八。
大禹将这九个数加以阐发,用来改造自然和管理社会,并且据此而作《洪范九畴》。
河图洛书的来由,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谜。
2014年11月11日,河图洛书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真河图》、“洛书”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真河图》、“洛书”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闲在居士按:此文为几位博客好友文章,其对河图考证及观点与日常河图不同,但学术界需要这种百家争鸣气氛。
各位师友可以探究之心对待。
《真河图》、“洛书”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文源张凤林“阳密乃固说”大家都知道,国学之源在“易经”,而易经之源却在“河图”与“洛书”,是上古伏羲氏依河图而作“先天八卦”,到黄帝之时依洛书而画“九宫”,后来周文王依此而作“后天八卦”。
但是河图洛书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我看了不少的论文,大都泛泛而谈没有切中要害,我偶有所悟,故作文以记之。
一、说河图首先,我继承《真河图》之说,认为真正的“河图”应该是“2、7”在西方,“4、9”居南方,造成错误的原因可能是由上古到汉朝时的传承出现了失误,具体的道理请参考《真河图》一文。
我们在这个基础之上来分析“河图”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1、“河图”中的四方,按照中国古人“夜观天象”的方位习惯,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这一点没有疑问。
2、“河图”中的“黑点白点”,分别代表阴与阳,从古至今都这么认为,也没有疑问。
3、我们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我们先看代表阳的“白点”:是“南9、北1、东3、西7、中央5”,这不正是天地阳气的“数量化”吗?①北方属水,为冬天,其时其地阳气处于潜藏状态,天寒地冻,万木凋零,所以阳气最少,故以阳初之数“1”来表示;②南方和夏天,属火,其时其地阳气宣通,正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阳气盛大之极,故用阳极之数“9”来表示;③东方和春天,属木,它们是阳气生发的时间和空间,阳气经过一冬的潜藏,到春天之时,开始从地下的水中升发出来,从卦上讲正是少阳之时,所以阳气是在冬天的基础上递增一些,故用阳数“3”表示;④西方和秋天,属金,从时间和空间上讲是收敛的时空,属金,阳气经过一个夏天的昌盛而物极必反,于是要收敛起来了,从现象看是叶开始落、木开始枯,所以阳数是在极数“9”的基础上递减的,故用“7”表示;⑤至于阳数5,河图就把它给了居中央的“土位”,五行之中“土”主运化,它是阴阳转化的条件,而且阳数5也居中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关于[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的字幕:从先秦到唐代,各种典籍记载有关河图洛书问题时,对于河图洛书的内容和价值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是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和祥瑞意义。
先讲第一个问题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所谓典则,典则,已被认定的常道、准则,或者已经实行的权威性的制度、法则。
指已被认定的常道、准则,或者已经实行的权威性的制度、法则。
《尚书·五子之歌》一篇中说:“有典有则,贻厥子孙。
”这里的典与则就是典章、法度的意思。
《易经·系辞上》记,直接记述河图洛书的那段话是: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易经·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其意思是:上天生成了神物,圣人就取法于它。
天地的自然变化,圣人就仿效于它。
天空显示天象,能预兆吉凶祸福,圣人就以此为警诫。
黄河出现河图,洛水中出现龟书,圣人就以此为取法的依据。
对“圣人则之”的具体解释,就是伏羲据河图而创立了八卦,大禹据洛书而创立了《九畴》。
这种说法在汉代已经很流行。
《汉书·五行志》引用刘歆的话说:“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
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西汉·刘歆《汉书·五行志》“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
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洪范》就是《九畴》。
孔安国注释《周易》,又进一步明确地说:“河图则八卦是也,洛书则九畴是也。
”东汉末年郑玄的《周易郑氏注》引用汉代的纬书《春秋纬》说:“河以通乾出天苞,地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
”——东汉·郑玄《周易郑氏注》“河以通乾出天苞,地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
”这里九篇、六篇的说法,似乎是说河图和洛书都是用文字写成的著作,而不是符号或者图形。
郑玄的这种说法,后代的学者基本上是不认同的,而后世共同认同的是,伏羲画卦依据了河图。
汉代人的说法流传久远,影响很大,历代论述河图洛书的各种著作,大都是对这两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考辨和论析。
一伏羲据河图而创立八卦第一个问题是伏羲据河图而创立八卦。
伏羲创立八卦究竟是怎样依据河图呢?各种书籍没有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后代学者的工作,多是在八卦的方位和河图洛书的方位相对照方面进行附会,做出了各种推测。
伏羲所创的八卦由两种线形符号组成,一个长划称为阳爻,两个短划称为阴爻,含有交错和变化之意。
两种符号互相配合,每三画成为一卦,共有八种组合,称为八卦。
就是这个八卦符号,这个八个卦。
这是,上面汉字是八卦名称,下面图形是八卦的符号。
八卦的八种符号,朱熹的《周易本义》有一个《八卦取象歌》就是这几句话,《八卦取象歌》叫做:“乾三连,坤三断;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离中虚,坎中满。
”这个很显然,很明确。
乾三连坤三断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离中虚坎中满“乾三连”就是三个长线。
“坤三断”,就是三个断线就是三个阴爻。
“震仰盂”这个震的它的图形就像仰着的一个碗,盂就是盆或碗那一类那个器皿。
这样图形就是仰盂。
这个“艮覆碗”和震的图形正好相反。
盖在上面,长线在上面,下面是短的所以叫覆碗。
“兑上缺”,兑上面那一划缺,下面两个是长的。
“巽”是“下断”。
“离中虚”,中间是个虚线,俩旁是实线,所以所谓“离中虚”。
这个坎和它相对,“坎中满”,两旁是虚线,中间实线。
所以这个《八卦取象歌》对我们记住八卦的名称和它的这个图形的形状是非常容易。
八卦的符号出自《易经》。
由于《易》是伏羲首创,后来传承过程中,夏朝时期的《易》叫《连山》,殷商时期的《易》叫《归藏》,这两种《易》已经失传了。
周文王重新推演的《易》,称为《周易》。
这就《三字经》说的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三字经》夏朝时期的《易》——《连山》殷商时期的《易》——《归藏》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就是三种《易》,三个版本了。
周文王推演的《易》,称为《周易》就是司马迁所说的“文王拘而演《周易》”那个《周易》。
由于这个《易》有伏羲《易》和文王《易》的区别,八卦也就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区别。
就是后世称伏羲所创的八卦为先天八卦,周文王所创的八卦为后天八卦。
伏羲的先天八卦早已不传了,到宋代这个据说是,伏羲的先天八卦由陈抟传给了邵雍,后来又传给了朱熹。
于是邵雍的《皇极经世书》、《皇极经世书》《周易本义》《易学启蒙》朱熹的《周易本义》和《易学启蒙》这几部著作当中的有关图示及释文,就成为后世论说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重要依据。
根据邵雍和朱熹的说法,伏羲先天八卦的方位大概是这个样子。
这是伏羲八卦方位。
这个方位呢,大家看就是乾在上,坤在下。
伏羲八卦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是东南,震是东北,巽是西南,艮是西北,就是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是东南,震是东北,巽是西南,艮是西北,这就是所谓伏羲八卦的方位。
这个伏羲八卦的次序,说这个对于八卦来讲呢有两个要点一个是方位,一个是次序。
方位是这样刚才说是那样表示方向,什么位置。
伏羲八卦次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次序它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这么一个次序。
至于说为什么这样次序?那是他们有解释。
刚才所说的是伏羲的先天八卦。
根据邵雍和朱熹的说法,文王所创立的八卦称为后天八卦,它这个方位如这样一个图。
后天八卦方位:离南,坎北,兑西,震东,艮是东北,乾是西北,巽是东南,坤是西南。
就是离南,坎北,兑西,震东,艮是东北,乾是西北,巽是东南,坤是西南这么一个方位。
后天八卦的次序是这样一种说法,这就是那个,就是郑玄的一种说法,就是说太一之神巡视九宫,这个九宫呢除了中央之外其他是八个方位,这八个方位,这个九宫,好像是一个大家庭,有着一家的家庭成员分别各具一宫。
大体分布就是这样一个图,这就是郑玄绘的一个图。
南方的离,离就是中女,这个北呢坎中男,这个东呢震是长男,兑西呢是少女,这个巽是东南,是长女,坤是西南,是母。
这个艮是东北,少男。
乾在西北,这为父,就是太一之神巡视九宫的时候,就是在八个方位转了一圈,这个次序就是洛书那个次序,从坎开始,从一开始,二到坤,三到兑,四到巽,五回到中央,六到乾,然后七到兑,然后八到艮,九到离这么一个次序。
这是邵雍和朱熹所解释的后天八卦的方位。
把八卦的方位、次序和河图洛书互相配合在一起的说法,最开始是由南宋的胡方平。
胡方平字师鲁,号玉斋,江西婺源人,和朱熹是同乡,在《易》学及河图洛书的研究方面也师承朱熹,南宋时期,胡方平提出把八卦的方位、次序和河图洛书互相配合在一起。
并撰作《易学启蒙通释》。
他撰作《易学启蒙通释》解释朱熹的著作,绘出了“先天八卦合洛书数图”和“后天八卦合河图数图”。
胡方平对这两幅图都有解释,这个释文很简略,所以这里也不细讲了。
我们看看胡方平所绘的图什么样子?这里只是展示了一下。
这是胡方平所绘的先天八卦和洛书数图。
这里面有八卦的八个名称,卦名和洛书的图形的配合。
这么一个,我们是展示一下,它具体的解释这里就不细说了。
这个图是胡方平所绘的后天八卦和河图数图。
就是把八卦的八个卦名和河图的图形的位置配合在一起,这是胡方平的他的认识。
到了清代李光地,这个李光地曾经是康熙时候的大学士。
他有一部著作叫《周易折中》又加以发挥,绘出了“先天卦配河图之象图”、“后天卦配河图之象图”、“先天卦配洛书之数图”、“后天卦配洛书之数图”就是他做了四个图,我们这里也展示一下李光地所绘的这四个图什么样子?这是李光地所绘的“先天卦配河图之象图”在这个图当中有八个八卦的符号和河图的图形。
这两者之间把它配合在一起叫做“先天卦配河图之象图”。
这是李光地绘的“后天卦配河图之象图”这里面也是有八卦的八个卦象和河图的各种图形的配合。
这个图是李光地绘的“先天卦配洛书之数图”情况和刚才那个图大体是形式差不多,但它里面的方位、次序是不一样的,它叫做“先天卦配洛书之数图”。
这一个图,这李光地绘的“后天卦配洛书之数图”。
李光地绘的图,从刚才所说南宋胡方平绘的图相比多了两种。
这个可以说是李光地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加以发挥。
上面这各种说法的具体解释,以及它们是否正确这里也无须细加评判,也没有必要做过细的介绍。
我们要明确的事实是,前代人一直认定伏羲据河图而创立了八卦。
对于八卦的产生来说,河图具有典则的意义;这是一层意思。
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对于后人进一步解释或者发挥八卦的意思来说,河图也具有典则的意义。
我们所说的河图它对于八卦的典则意义就表现在这样的方面。
如果把八卦看作是远古时期产生的一个重要文化成果,它和河图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认识。
这就是返回《易经》文本,认可孔子的解释。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易经·系辞下》《易经·系辞下》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里已明确指出,伏羲创造八卦是取法于天地之间及人世上万事万物,并不仅仅取法于一种事物。
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伏羲在当时对自然界及社会上万事万物进行全面的仰观俯察,并且以已有的知识积累为基础,而河图是既有的知识成果的代表,于是才创立了八卦。
如果说伏羲只是依据河图或洛书创立八卦,那就太夸大河图洛书的作用而减损八卦的丰富意义了。
二大禹据洛书而创立《九畴》第二个问题是大禹据洛书而创立《九畴》。
关于《九畴》,见于《尚书》中的《洪范》篇。
这里写的是,周武王灭殷,杀死纣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为殷君,之后带着箕子回镐京,向他询问治国方略。
史官记录了武王和箕子的对话,撰写出这篇《洪范》。
箕子的答话说。
就是这样就是《洪范》篇中非常著名的这样一段话。
“鲧乃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飨用五福,威用六极。
”——《洪范》“鲧乃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飨用五福,威用六极。
”这段话用现代语言来表述意思是:鲧被处以死刑之后,大禹继承了他的事业,夏朝从此兴起,上天就把九种治国大法上天就把九种治国大法赐给了禹,治国之道确定下来。
第一是五行,第二是恭谨地做好五件事,第三是努力办好八种政务,第四是综合使用五种计时方法,第五是建立君权的法则,第六是推行治理天下的三种德性,第七是恭敬地实行卜筮考疑制度,第八是经常根据各种征兆预测未来之事,第九是用五福对臣民给予鼓励和褒奖,用六极对臣民给以警戒,建立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