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与洛书——神秘而又伟大的上古科学

合集下载

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四位一体论

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四位一体论

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四位一体论苏开华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四个千古之谜。

作为“易学”之源,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内在关系,正因为如此,所以自《易传》始,古代“易学”家们早就把它们四者拴在一起了。

可这种必然的内在关系究竟表现在哪里?古往今来,谁也没有说清楚。

笔者经过长期深入的研究,现在,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都是我国史前的文化遗产,统属“符号文明”的范畴(因为当时尚未产生文字);从时间上讲,太极图产生最早,由于它有着非同寻常的内涵和价值,先祖们唯恐自己的本意不为后人所理解,于是又用其它符号方式创作了变相的太极图,这便是河图、洛书、八卦的由来;因此,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四者实际上是一回事,是远古先民们分别以图象、数字、卦爻三种方式向后人发出的同一个非凡的信息。

限于篇幅,本文对上述四者的时代属性和固有本质暂不论证,只想专门谈一谈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从文献资料看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的相关性关于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古代学者们虽未完全搞清楚,但从他们的一些论述来看,不少人似乎早就朦胧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这方面的证据不胜枚举,以下不妨略举数例:第一、《易经・系辞》云:“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是说河图、洛书是圣人们创作八卦的依据。

第二、《尚书・顾命篇》“孔安国传”曰:“伏牺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之以图八卦,谓之河图。

”这是说远古伏羲氏在参照河图的基础上创作了八卦。

第三、《汉书・五行志》云:“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汉书・律历志》又云:“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

”这也是说,由奇妙的数字方式排列而成的河图、洛书乃是伏羲氏据以创设八卦的直接源泉。

第四、《易传》有云:“圣人有以见(现)天下之迹,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现)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又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神秘的河图洛书,神奇的洛书治疗

神秘的河图洛书,神奇的洛书治疗

神秘的河图洛书,神奇的洛书治疗前言:河图洛书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周易数术的根基。

其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古人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两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由于历代皆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纪以来,河图洛书一直披上神秘的外衣,公认为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千古之谜,是难以参透的天书文化。

一、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太极阴阳四象五行八卦九宫皆可追溯于此,被誉为“宇宙魔方”。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

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河图(一)河图之象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

如下: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天书秘境-解读河图洛书之谜

天书秘境-解读河图洛书之谜

天书秘境-解读河图洛书之谜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起源于天上星宿,蕴含着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河图”的这个“河”,其实指的是星河。

河图最初的原型是一条白色旋转的龙,将银河画成白龙,围绕着中点运转,而这个中点是北极星。

这幅图在后来演变成了一黑一白两条龙,逐渐成为了今人熟悉的太极阴阳图。

洛书,是表述天地变化脉络之数;“洛书”之意,其实就是“脉络图”,是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

有图十书九之说。

河图洛书中真的隐含着宇宙之理吗?其内容又是什么呢?在这里先谈洛书,即九宫图。

把九宫图中的数字排列来进行详解一番,或可看出一定道理来。

首先在九宫图中数字之和等于十五,这一点恐怕所有的人都知道,就是横竖斜相加都等于十五。

洛书古称龟书,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

关于洛书的来源,《周易·系辞上》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

现代研究早已知道,河图的数字圆点所组成的图案是用来表示“天圆地方”的,而表示“天圆”的是河图正中间的四方形,其上下两条横线各有五个小圆点组成,而其左右两条竖线是河图中唯一没有数点的直线。

这藏玄机。

相传最初的易经八卦被称作先天八卦,是根据河图、洛书推演出来的。

先天八卦图就是一、二、三、四为逆时针(左旋),五、六、七、八为顺时针(右旋),与河图的一到八的排列次序一样。

到了后来,人们又根据先天八卦和洛书推演出了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图的逻辑也就是一、二是逆时针,三、四是顺时针,五、六与七、八都是顺时针。

和先天八卦相比,后天八卦的次序明显复杂了:一和二之间、二和三之间、九和六之间、七和八之间都隔着两卦。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河图洛书》,又称《龙图》、《易》、《易洛书》,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经典,为五经之一,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之一。

原书最早应出于战国时期,因其集天地之数、中华之大成,是一本极其重要的典籍,所以有很多的名家对其进行注释。

对于这部典籍,现今已无人能解其真意。

在数千年后的今天,中华大地上仍旧流传着很多关于它的故事,而且还被拍摄成了很多电影和电视剧。

《河图洛书》即是讲述了宇宙从无到有,再由小变大,以及世间万物的发展历程。

有一种古老的传说,黄帝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洛阳城东北的邙山上找到了一块宝石——玄圭。

在此石上画有伏羲先天八卦图和文王后天八卦图,还记载了一个叫九丘的地方。

这个地方连绵九座山,像九条龙在仰天长啸。

“九丘”实际上是九个凹陷的土堆。

黄帝便把它命名为“九龙山”,也叫“九龙”。

洛阳城的西北角,有一处名叫龙门的地方,黄帝还曾派专人前往探查。

根据探查回来的结果,确定了“九丘”在洛水东岸,遂将该地改名为“伊阙”。

黄帝得到了神秘莫测的《河图》,又得到了博大精深的《洛书》。

《河图》以数的形式总结了万物之间相生相克的规律;《洛书》以图的形式系统阐述了一套完整的天文历法体系,包括《九宫八卦图》等,还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等知识。

同时,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易学理论体系。

《河图》主要指中华民族的开创者黄帝时期出现的河图洛书。

据传说,黄帝之臣、有智慧的大臣彭祖受此启发,依据河图设计出可演示洛书的“先天图”。

而另外一些方士则不信这种东西,他们认为万物由元气组成,于是创立了“五行说”。

直至春秋时期,易学才形成,并逐渐成熟。

三千年后,汉代的京房[gPARAGRAPH3]氏才依据《河图》洛书推算出“天地之数”,再依据“天地之数”和“阴阳之道”推算出“大衍之数”,从而写出《易传》,终于破译了《周易》。

后人为了纪念京房诗文中的成就,尊称他为“京房先师”。

后来人们将他的成果与其他先贤的成果合称为《易经》。

河图洛书释义

河图洛书释义

【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

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河图洛书 - 释义《易.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孔子相信河图、洛易的存在,并以二者作为圣人作《易》的四条依据之一。

b5E2RGbCAP河图洛书4 9 2 ,35 7 ,8 16 ,九宫对河图洛书的图形,文献一直保存至今。

河图实际是1—10排列而成,5和10构成中宫,奇数为阳,白色,代表天数<生数);偶数为阴,为黑,代表地数<成数)。

洛书实际是九宫,即1—9排列而成,横,竖,斜三个数相加和都是15。

河图、洛书形式不同,本质相同,都表示历法和卜筮,四面八方,四时八节,八卦,九宫及五位统一的体系。

十月太阳历与《河图》有相通之处,原因在于它们有同样的源头。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浅谈古代《河图》《洛书》所包含的朴素哲学思想

浅谈古代《河图》《洛书》所包含的朴素哲学思想

浅谈古代《河图》《洛书》所包含的朴素哲学思想浅谈古代《河图》《洛书》所包含的朴素哲学思想孔昭 2010-9-17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龙马洛龟古⼈赋有神话之说,这由于⼈们战胜⾃然的能⼒⾮常有限,从⽽产⽣了对⾃然⼒的迷信和崇拜,神话主要产⽣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看来,⾃然⼒是某种异⼰的,神秘的、超越⼀切的东西。

河洛与图腾⼀样,是原始社会产物下的“混沌”⽂化,它包含许多内容,是古⼈的历史、⽂化、哲学、宗教以及⾃然知识的综合体。

万物皆有源,神话就是想说明⾃然事物的起源。

反映原始古⼈的原始思维和原始⽂化,是⼈类幼年期的“童话”。

河洛之数:共有10个数,1,2,3,4,5,6,7,8,9,10。

分奇偶,⼜分阴阳。

其中之理:1,3,5,7,9,为阳,2、4、6、8、10,为阴。

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之和为55数。

所以古⼈说:"天地之数五⼗有五",即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已。

因此,在中国古代就开始了数字哲学思想的萌芽,如数字的产⽣,结绳记数与近代出⼟的⽂物,仰韶⽂化陶器上刻画简单整齐的符号。

古代神话⼤禹治⽔河图洛书数的出现,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天地之间求⽣存的过程,反映了原始社会⼈类思维状态:既想征服⾃然,⼜敬畏⼤⾃然,从⽽⾃然拟⼈化,崇拜和迷信⼤⾃然的对象。

体现了唯物思想与宗教及唯⼼思想贯穿着整个⼈类原始封建社会历史长河。

⼈类进⼊⽂明时代,哲学作为⼀门概括⼈类知识的学问随后就诞⽣了。

历代许多学者都对河图洛书问题进⾏阐释并加以附会,产⽣了⼤量的⽂献著作。

河图洛书的原始传说和后代学者的推演,显⽰传统河洛⽂化多⽅⾯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论和思想哲学⽅⾯。

历代学者关于河图洛书的⽂字解说和图象分析,特别是数术演绎,深刻⽽丰富的哲学思维。

根据当代哲学的概念,思维是⼈类所特有的认识能⼒,是⼈的意识掌握客观事物的⾼级形式。

表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观点,是对哲学上⼀些重要问题的简明图解和形象表述。

河图洛书说的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说的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说的名词解释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神秘学经典之一,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其深奥的卜筮系统、独特的符号和图案,以及丰富的哲学思考而闻名于世。

在河图洛书中,包含着一些独特而富有深度的名词,这些名词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其中每个名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解释。

首先,让我们从一个重要的名词开始:洛书。

洛书是河图洛书的核心内容,它是一本由蒙公所创作的卜筮经典。

洛书是由九宫八卦图与六十四卦爻所组成的,每一个卦爻都可以对应不同的六十四种情况。

根据洛书的原理,通过卜筮者将铜钱投掷进洛书再根据结果来推测各种事物的吉凶祸福等。

在河图洛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名词:河图。

河图是洛书中的一种符号,它以九宫格的形式出现,并且与洛书的使用密切相关。

河图由九个宫和八个河组成,每一个宫对应八个河。

河图的特点是通过洛书的卜筮,可以得到一种显示运动轨迹的结果,从而帮助人们预测未来。

在河图洛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名词:卜。

卜在古代中国是一种通过解答卜筮来预测各种事物的方式。

卜筮被广泛应用于规划农田、治理国家、预测天灾等领域,它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力量。

卜的方法包括投掷筹、投钱、解开卦等,每种方法都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神秘力量的追求。

此外,在河图洛书中还有一个名词:八卦。

八卦是一种由八个有特定含义的卦爻组成的符号,它是河图洛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八卦包括:乾、坤、震、巽、离、坎、艮、兑。

每个卦爻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通过对八卦的组合和变化,人们可以解读各种事物的变化和趋势。

此外,在河图洛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哲学思考的名词,如天人合一、阴阳、无极、太极等。

这些名词代表了中国古代智慧和哲学的精髓,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和概念,更是一种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的体现。

河图洛书提供了一种神秘而独特的方式来理解世界和预测未来。

它以其丰富的象征和深刻的哲学思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与神秘力量对话的方式。

河图洛书所涉及的名词是理解和掌握洛书的关键,通过对这些名词的解释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河图洛书所传递的信息和智慧。

河图洛书之谜,河图洛书哪里出土的?

河图洛书之谜,河图洛书哪里出土的?

河图洛书之谜,河图洛书哪里出土的?历史上留下很多未解的谜团,由于历史久远,这些谜团很难查证,河图洛书之谜就是其中之一,而河图洛书哪里出土的又有众多猜测。

有人说这两幅神秘图案是伏羲所为,但至今已无法考证。

这两幅图案是易经八卦和阴阳五行术数的来源,是中华文化,关于河图洛书之谜有待科学家做进一步探索。

河图洛书的来源《河图》、《洛书》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这是中华的文化,是易经八卦和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传说是伏羲目睹龙马背负石图,从而演算八卦得到《河图》《洛书》一直无人得见,直到宋代才出现。

这是否是伏羲所著原图,由于历史久远,其真实性,很难考证,河图洛书之谜至今未解。

“河图”、“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

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

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

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

河图洛书在宋代初年才被发现,出土于河南洛阳,它们始传于宋代华山道士陈抟,他提出的图式叫作《龙图易》,《宋文鉴》中载有《龙图序》一文,讲到了龙图三变的说法,即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数,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最后形成了河图、洛书二个图式。

但是,陈抟在龙图三变之后,没有提到河图、洛书的名称。

河图洛书之谜究竟是何人所创作?第一次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他精研陈抟所传《龙图易》,着书《易数钩隐图》,于是,河图洛书才为世人所知。

当时,对采用“图十书九”,还是“图九书十”有过争论,最终定位于图十书九,一直延续至今。

宋代的象数学家相信八卦就是由河图、洛书这二幅图式推演而来,从而,易学史上形成了用河图、洛书解释八卦起源的图书派。

洛书与汉初着作《大戴礼记》中记载的明堂九室,西汉未年着作《乾凿度》中的九宫说,在9个数的方位配置上完全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图与洛书——神秘而又伟大的上古科学
易经基础系列之——河图与洛书
我们学习易经,要了解中国的文化起源,
就绕不开“河图”与“洛书”。

河图与洛书是中华科学的源头,其直接引发了伏羲八卦易体系的建立。

而中华民族科学的各门学科,上至天文、历法、气象气候、预测等,下至地理、风水、堪舆等,中至伦理、哲学、社会科学等,无不是以易体系为工具从而形成的各门具体学科。

“河图”与“洛书”也是华夏文化的源头。

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

《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易·系辞上》
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

这个圣人指的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

传说伏羲氏时,
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
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

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
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
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
并分别写了卦辞。

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
其次在《易传》之中也有记载,诸子百家也多有记述。

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
皆可追源至此。

河出图
《周易》起源于伏羲八卦,
伏羲八卦又源于“河图”、“洛书”。

在宋代以前,这两幅图是没有见到过的,到了宋代,道家的陈抟首先拿出来这两幅图,据说是不传之秘,所有的易学推理都是基于这两幅图所蕴含的数理来的。

后来,邵雍在他的《皇极经世》中公开了很多易学中较高级的知识,包括两种八卦的区分以及河图洛书数理的运用。

理学大家朱熹在其易学著作《周易本义》中,第一次把“河图”、“洛书”单列出来,并将其图置于卷首。

后世多数学者也认为朱熹之“河图”、“洛书”源出于宋代道士陈抟,朱熹是演绎陈抟之说而成。

朱熹对“河图”、“洛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简单的交代,说:“图书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欣、魏关朗子,宋有宋康节先生,邵雍尧夫,皆谓如此,至刘牧始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故今复之,悉从其旧。


但到了清代,学者黄宗羲、胡渭等对宋儒“河图”、“洛书”说均提出反对意见。

此后,“河图”、“洛书”就成了学术界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千载难解之谜。

洛出书
到了近现在,一般认为河图与洛书其实是早期的星象图,是远古先人记载星座及运行规律的。

而行星运行对于地球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情绪乃至与大的自然灾害都有联系,这也是现代科学所论证了的。

河图
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它是一张星图,但它不是中华古代天空的“天然”星图,也就是在自然界看不到河图纪录的星相。

因为河图不仅记录了五大行星出没的方位,而且记录了五大行星出没的时间。

确切地说河图是由10张星图意会合并而的。

说它是意会图是指它不是星相的直接记录,北面的一星和六星代表水星出现的时间数,西面的二星和七星代表火星的出现时间和次数,其余图中的各
星同样如此。

也就是说河图记录大行星一年的主要运行轨迹。

河图有以下特点:
河图中一、三、五、七、九属阳,以白色圆代表,四、六、八、十属阴,故为黑色圆代表。

每一个方位有两个数一阴一阳,并且大的数减去小的数的差为5。

如北方有两数1和6,1为阳,6为阴。

河图生成数北方(下方)一、六属水,此为一六共宗,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为阳,六为阴,故一六同宗而居北。

这句话有些拗口,大家只要记住一、六属水居北方就行了。

下同。

南方(上方)二、七属火,此为二七同道,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二为阴,七为阳,故二七同道而居南。

东方(左方)三、八属木,此为三八为朋,天三生木,地八生之,三为阳,八为阴,故三为朋而居东。

西方(右方)四、九属金,此为四九为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四为阴,九为阳,故四九为友而居西。

中宫为五、十属土,此为五十同途,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为阳,十为阴,故五十同途而居中。

河图用减法表示五行,即:上方朱雀7个白点和2个黑点表示火行;下方1个黑点和6个白点表示水行;左侧8个黑点和3个白点表示木行;右侧9个白点和4个黑点表示金行;中央以5个黑点和5个白点表示土行。

洛书
“洛书”记录了中华古代天空对地球和人类影响最大的九个星座,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后世之人把它依次命名为四辅四星、天纪九星,虎贵二星、河北三星、五帝五星、七公七星、华盖八星、北极一星、天厨六星。

把它们依次用单数黑点双数白点记录下来就是洛书。

洛书
如果记不住他们的位置,可以记住下面这个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读者要注意到洛书的两个特点:
一是洛书是一个神奇的数字魔方,横(二四九,三五七,一六八),直(二六七、一五九、三四八)、斜(二五八、四五六)三组数字的和都是
十五。

二是依着数目由小到大的次序,由中央五立极起先飞排到六,六到七,七到八,八到九,九到三,三到四,四又飞排到中央五,周而复始。

这就是玄空飞星的轨迹。

在象数上,河图与洛书的数是非常重要的,是各种风水和术数学的基础。

数字显示:水(6-1)=火(7-2)=木(8-3)=金9-4=土(10-5)。

这就是五相十数方阵,其和为55。

秦汉之际及京房之前的易经筮法就是用五相十数之和,然后究其变化,来进行占卦的。

《周易系辞上传》:辞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如果后面要学习各类占卦及风水的知识,那河图与洛书的象与数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必须牢牢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