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双向细目表

初一年级生物命题双向细目表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上下册知识双向细目表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上下册知识双向细目表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会做调查记录和生物归类。 第二节: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了解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研究水、空气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认识生物之间的关系。 4.学会模仿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第三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了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2.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3.学会测量的方法,研究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 第二单元:生物体结构层次 第一章:认识细胞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3.学会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4.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5.区别动植物细胞。

第二节:植物细胞 1.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3.描述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不同点。第三节:动物细胞 1.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不同功能。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细胞生活 1.了解细胞中含有的物质。 2.了解细胞中存在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3.了解细胞膜的功能。 4.了解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5.了解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1.了解细胞数目增加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 2.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3.描述绿色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4.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地由来 本章介绍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以及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受精过程,胚胎发育过程,青春期的身体和心理变化,以及青春期卫生保健惯的养成。 第一节人类起源和发展 本节介绍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的进化和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如何区分事实和观点。

七年级科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双向细目表.doc

七年级科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双向细目表 章节内容题型分值测试水平备注 第一章第1-3节科学并不神秘、走进实验 室 选择4分了解科学探 究结合 其它知 识进行 考杳 (10 分) 第一章第4节科学测量选择、填空实验分析 题 7分应用 第一章第5节科学探究(问题的提出, 建立假设,设计实验等) 结合其它知识进行考查 选择、实验探究题8分理解 第一•章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选择4分了解 第二章第2节细胞(细胞结构及功能, 实验) 选择、填空、实验探 究 15分了解、应用 第一•章第3节T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 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填空10分了解 第一•章第4 ;5节常见的动物、常见植物填空7分了解 第一章 第6节 生物的多样性选择2分了解 第三章第1-2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地球仪和地图 选择、填空4分了解 第三章第3-5节组成地壳的岩石、地壳变 动和火山地爲、泥石流 选择4分了解 第三章第6-7节地球表面的板块、地形和 地形图 选择、填空6分了解 第四章 第1节 物质的构成选择4分 第四章第2-3节质量的测量、物质的密度选择、填空、分析计 算 13分 第四章 第4节 物质的比热填空、实验探究10分 第四章第5-7节物态变化选择、填空、实验探 究 18分 第四章 第8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选择2分 统计共26节四种题型120分了解、理解 复习建议: 1、教师要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积极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做好期末复习。 2、教师耍根据木次考试双向细H表的意见,充分利用教科书等学习资源,采取各种切实有

效的

方式方法,做到“双基”落实和过关,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2013 年12 月25 |_|

双向细目表-模板全集文档

双向细目表-模板全集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质文档,欢迎下载)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科期末试题双向细目表

新进教师入职培训手册 为了学校持续、高位、稳定发展,继续保持社会良好口碑,我校教师高度重视教师技能的培养,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技能的规范,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以增强教学效果。因此我们的新进教师在入职前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一、如何备课 教师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换言之,备课是上课的前奏。新进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提前写好详案,反复磨课并修改教案,应届毕业生需要根据修改完善的教案获得指导教师同意方能上课。 (一)备课“三寻”: 1、寻思路 作者写文章得有思路,教师教学就得有教路,学生学习也得有学路。所以,备课时就要寻找作者反映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联系的思路规律,或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按时间先后顺序;或按时空位置的转换;或按事物不同特点的不同方面,如此等等。依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思路特点,备课就能顺藤摸瓜,干支分明,既能保证“三路”一体,又能突出教学层次。这是备课的首要条件。 2、寻方法 万事万物有其自身规律,备课须兼顾到学科的特点、课题的思路、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善于总结积累自己的备课经验,形成自己把握教材、设计教法、才思敏捷的备课风格。备课规律虽不能以一言蔽之,但备课百遍,能以神悟,久而久之,探得捷径,便能驾轻就熟。 3、寻讲练点 讲练点就是学生的疑点,教学的重点。教师备好课,必须明确大纲提出的该年段的讲练要求,把握每册教材各单元的讲练序列及课文的讲练重点、难点,必须有的放矢,心里有底,免得备课时无所适从,惶惶乎不得要领。 (二)备课“六忌”: 1、忌简单照搬 目前,各种教学参考资料较多,这些资料是供教师备课时参考的。如果教师备课单纯为了应付检查,不加思索地抄抄录录,死搬硬套,表面看来备课效率高,其实流于形式,事倍功半。 2、忌千头万绪 备课前应先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成竹在胸,切忌在备课时,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头万绪。老师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无需全盘端给学生,讲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讲什么,不讲什么,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盘考虑,以独到的眼光做到选择恰当,以精取胜。讲课时,避开学生之所知,讲其所不知;点出其“不知所以然”的地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的结果只能是浅尝辄止。 正因为如此,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的是根“指挥棒”,决定了讲授的内容。抓住教学重点,才能避免平均使用力气,把课讲活。所谓难点,就是比较难懂的不易掌握的知识。有些难点本身就是重点,只有把它解决了,重点才能解决;有些难点不是重点,可以讲,也可以不讲;还有些内容只有重点没有难点,比较好处理。 3、忌不顾学情 教师备课时,必须心里想着班级的学生,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应该了然在胸,切

生物七年级上下册知识双向细目表人教版

生物七年级上下册知识双向细目表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本节介绍了生物的共同特征和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学生应该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应用它们。 第二节:调查身边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调查身边的生物并归类它们,同时了解生物圈的范围和为生物提供生存条件的因素。学生应该能够描述生物圈的范围,收集和分析有关生物圈的资料,并且理解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第三节: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

本节介绍了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学生应该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并学会测量的方法,研究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 第二章: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本节介绍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有害物质在食物链的传递和积累。学生应该了解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特点,并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第五节:生物圈 本节重点介绍了生物圈,包括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和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学生应该确立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 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章:显微镜和细胞观察 第一节: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本节介绍了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包括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学生应该能够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用显微镜。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本节介绍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学生应该能够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本节介绍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学生应该能够观察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参加绿化家园活动,爱护植被,保护祖国。本单元主要介绍我国的植被类型、植被面临的问题和保护措施。同时,还涉及了解决社区环保问题和设计校园绿化方案的内容。

苏教版七(上)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双向细目表

2015—2016七(上)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双向细目表

2015—2016七(上)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1.本卷面总分5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2.请将答题内容写在答卷纸规定的范围内,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打“√”或涂“A”,错误的打“×”或涂 “B”,每题1分,共10分。) 1.所有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细胞。 2.利用显微镜观察字母“b”的玻片,看到的物像是“p”。 3.细胞数目的增多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4.草履虫虽然是单细胞生物,但是它也可以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5.枝芽的芽轴将来发育成茎。 6.小树被牛羊啃了树皮之后死亡,是因为导管被破坏后不能运输水分造成的。 7.桃果实的可食用部分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8.银边天竺葵的边缘呈现白色,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9.人的食物既有蔬菜又有肉类,所以植物和动物都是人类的食物之源。 10.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20分。)11.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变态成刺,是因为那儿缺少() A.动物 B.温度 C.阳光 D.水 12.人类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物学。下列与生物学关系不大的是()A.人类的衣食住行 B.现在使用的煤和石油 C.征服疾病,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D.卫星的发射 13.在使用10×的物镜和10×的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不移动玻片位置,换用40×的

物镜,目镜保持不变,观察同一部位,所见的细胞大小和数量发生的变化是()A.大而多 B.大而少 C.小而多 D.小而少 14.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是() A.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B.所有的变量都不同 C.有且只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相同 D.可以有多个实验变量 15.切西瓜时会流出许多汁水,这些汁水来自西瓜细胞的()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核 16.桃的果肉甜美多汁,它属于植物的哪种组织()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上皮组织 D.结缔组织 17.下图所示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的是() 一个细胞一层表皮一片树叶一株植物 A B C D 18.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下面哪一个条件不是必须的() A.充足的光照 B.足够的水分 C.适宜的温度 D.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19.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根尖生长,把根尖四个区域分别做了标记,经过24小时后,发现明显增长的部分是() A.根冠 B.分生区

七年级下期末试卷答案双向细目表

七年级生物(下)期末测试题 (时间50分钟内容前三章满分100分 2011-5-6) 七年班姓名得分: 1.有关人类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是由上帝创造的 B.人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 C.人是自然产生的 D.人是由森林古猿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2.下列不属于类人猿的是: A. 黑猩猩 B. 大猩猩 C. 长臂猿 D. 森林古猿 3.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身高、体重不同 B.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C.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D.运动方式不同 4.人类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是: A.子宫和阴囊 B.卵巢和精囊腺 C.卵巢和睾丸 D.输卵管和输精管 5.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A.子宫 B.输卵管 C.阴道 D.卵巢6.新的生命是从何时开始的 A.卵细胞和精子 B.胚胎形成 C. 婴儿出生时 D.受精卵形成 7.人体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来自: A. 胎盘 B.脐带 C. 卵巢 D. 胚胎本身 8.胚胎的发育场所是: A. 脐带 B.羊水 C.胎盘 D.子宫9.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正确的是: A.脐带→胎盘→母体→胎儿 B.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C.胎盘→脐带→母体→胎儿 D.母体→脐带→胎盘→胎儿 10.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A. 童年期 B. 青春期 C. 成年期 D. 老年期 11.下列不是青春期所具有的生理特点是: A.身体开始发胖 B.身高突然增加 C.生殖器官开始发育 D.女孩出现了月经,男孩出现了遗精12.下列各项中,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 少生 B. 优生 C. 晚婚 D. 晚育 13.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 水和无机盐 B. 蛋白质 C. 脂肪 D. 糖类 14.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又不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A.水 B.维生素 C.糖类 D. 蛋白质 15.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下列哪一组食物: A. 谷类 B. 甜食 C. 含脂肪成分多的 D. 含蛋白质和钙、磷多的 16.被现代科学家称为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的是: A. 无机盐 B. 膳食纤维 C. 胡萝卜素 D. 维生素C 17.下列结构中,不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是: A. 口腔 B. 唾液腺 C. 十二指肠 D. 胃 18.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分别是: A.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B. 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葡萄糖 C. 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 D. 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19.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是: A. 口腔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20.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 唾液 B. 胃液 C. 肠液 D. 胆汁 21.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消化即可被人体吸收的是: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葡萄糖 22.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 A. 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 B.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C. 小肠长约5~6米 D. 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 23.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A. 咽 B. 口腔 C. 喉 D. 食道 24.气体进入人体的通道顺序是: A. 鼻、咽、喉、支气管、气管 B. 鼻、喉、咽、气管、支气管 C.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D.鼻、咽、口腔、喉、气管、支气管 25.鼻腔不具有的功能是: A. 温暖、湿润进入鼻腔的空气 B. 气体进出的通道 C. 清洁进入鼻腔的空气 D. 气体交换的场所 26.边说边笑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A.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 B.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的入口 C.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D.环状软骨扩大 27.某人平静时的胸围长度是85厘米,尽力吸气时的胸围长度是95厘米,尽力呼气时的胸围长度是83厘米,这个人的胸围差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