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总神经应用解剖

合集下载

外踝术中腓肠神经和腓浅神经的应用解剖

外踝术中腓肠神经和腓浅神经的应用解剖

点在外踝前缘水平,"# ’ (% 侧)经的踝支(其中 &) ’ 同时具有两 外踝术中很容易损伤来自腓肠神 有 &$ ’ 的可能损伤在外踝前缘浅 ,而且损伤后感觉缺失范围差异 外踝术中腓肠神经和腓浅神经的应用解剖张本斯 王凡 王松 杨开明 邓世山(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成都 !"##$")【摘要】 目的 探讨外踝术中腓肠神经和腓浅神经损伤的风险,并分析损伤后感觉缺失情况。

方在解剖显微镜下对 %# 侧常规防腐固定成年尸体的腓肠神经和腓浅神经及其分支作解剖,观测和绘 法 图。

结果 &$ ’ ("& 侧)的腓浅神经或足背中间皮神经浅出 的腓肠神个来源), 经和腓浅 出的腓浅 很大,腓经横切过外踝尖,() ’ (*+ 侧)的标本可识别来自这两条神腓肠神经管理 *) ’ ("+ 侧)标本的足及足趾的外侧半。

结论神经的踝支(可能性为 () ’ ),损伤神经主干的风险较小,但神经或足背中间皮神经,"# ’ 的可能损伤外踝尖处的腓肠神经 肠神经具有比解剖学以往描述的更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外踝;腓肠神经;腓浅神经;应用解剖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 ).% /01(# (’& /0"%1-$2$(# 3$40#(1 5%16%7&01$’8 ).% /018$2(# !""1*(2. )* ).% 9()%1(# :(##%*#07!"#$% &’$(),*#$% +#$,*#$% ,-$%,’. #/ 0 ( 1’2#3.4’$. -5 6$#.-47,,8"--/ -5 93’8/)$)8#/ #$: +-3’$()8 ;’:)8)$’,,)8"<#$ =$)>’3().7,?"’$%:< !"##$",?")$#)【!47)1(2)】;4<%2)$6% /0 12345617864 694 :15; 82< 60 828=>54 694 828469461? 8:48 0@ =8?4:86102 0@ 694 5A :8= 82< 5AB4:@1?18= @1CA =8: 24:345 <A :127 694 5A :71?8= 8BB :08?9 60 694 =864:8= D 8==40=A5 E :%).*&7 /94 5A :8= 82< 694 5AB4:@1?18= @1CA =8: 24:345,82< 6941: C :82?945 12 %# 51<45 4D C8=D 4< =47 F 82;=4 F@006 5B4?1D 425 G4:4 <1554?64<,D 485A :4< 82< <:8G 2 A 2<4: 694 82860D 1? D 1?:05?0B E =%70#)7 H 2 &$ ’ 0@ 5B4?1D 425 694 5AB4:@1?18= @1CA =8: 24:34 0: 694 1264:D 4<1864 <0:58= ?A 68240A5 24:34 0@ 694 @006 B 14:?4< 694 <44B @85?18 86 694 =434= 0@ 694 8264:10: D 8:712 0@ 694 D 8==40=A5 E H 2 ( ?8545("# ’ )694 5A :8= 24:34 G85 6827426 60 694 61B 0@ 694 D 8==40=A5 E I 8==40=8: 24:34 C :82?945 G4:4 1<4261@14< 12 () ’ 0@ 694 51<45 (12 &) ’ @:0D C069 50A :?45)E /94 5A :8= 24:34 5ABB =145 694 5AB4:@1?18= 1224:386102 60 694 =864:8= 98=@ 0@ 694 @006 82< 6045 12 $& ’ 0@ ?8545 E >*’2#07$*’ /94 :15; 0@ =8?4:86102 0@ D 8==40=8: C :82?945 @:0D C 069 694 5A :8= 82< 694 5AB4:@1?18= @1CA =8: 24:345 15 9179 <A :127 694 8BB :08?9 60 694 =864:8= D 8==40=A5 E /94:4 15 =455 :15; 0@ <8D874 60 694 D 812 6:A 2; 0@ 69454 24:345,CA 6 694 &$ ’ ?982?4 0@ =8?4:86102 0@ 694 5AB4:J @1?18= @1CA =8: 24:34 86 694 =434= 0@ 694 8264:10: D 8:712 0@ 694 D 8==40=A5 82< 694 "# ’ ?982?4 0@ =8?4:8J 6102 0@ 5A :8= 24:34 86 694 61B 0@ 694 D 8==40=A5 15 51721@1?826 E /94 8284569461? 8:48 0@ =8?4:86102 0@ 24:345 82 C4 4K 6:4D 4=> 38:18C =4,82< 694 :15; 0@ =8?4:86102 0@ 5A :8= 24:34 15 4342 D 0:4 1D B0:6826 6982 12<1?86J 4< C> 694 ?0DD02 82860D 1?8= 648?9127 E【%, @*1&7】L 864:8= I 8==40=A5; M A :8= 24:34; M AB4:@1?18= N 1CA =8: 24:34;.BB =14< .2860D >神经继续行于外侧鞘;$ 型, 背中间皮神经,由腓浅神经延 % 型,!/ 1 (4 侧),为最少的 分为二支,但足背中间皮神经 ,其中 . 侧于浅出前分出,/ 侧 腓浅神经或足背中间皮神经浅外踝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而且绝大部分 需要手术治疗,术中腓肠神经,腓浅神经或其分支损伤的可能性很大[!],但除解剖课本描述二者关系密切 外,还没有文献报道危险性到底有多大。

腓总神经损伤ppt课件

腓总神经损伤ppt课件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S1-2
S1-2 L5-S1 L5-S1 L5-S1 L5-S2
7
小腿借小腿深筋膜、胫腓骨、小腿骨间膜和肌间 隔诸结构围成四个筋膜鞘(间隔) + 胫前间隔:中部最宽,由四壁围成。内为胫骨, 外为小腿前肌间隔,前为小腿深筋膜,后为小 腿骨间膜。上下部腔隙较小。胫前间隔中存在 有内侧的胫骨前肌,外侧的趾长伸肌和第三腓 骨肌,中间的踇长伸肌。胫前动静脉经骨间膜 上缘进入胫前间隔,并沿骨间膜在肌肉中间下 降,腓深神经绕过腓骨颈亦进入胫前间隔,发 支支配小腿前肌群。小腿深筋膜上部坚韧,附 着于胫骨髁、胫骨粗隆及腓骨头。胫骨前肌和 趾长伸肌还始于深筋膜深面。
10
+ 小腿内侧皮瓣又称小腿后下部皮瓣,是以胫后动脉
为血供的肌间隔血管皮瓣,供应小腿内侧中下部皮 肤。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可修复由膝到足的创面, 游离移植可修复颈、面及四肢的创面。但此皮瓣要 牺牲胫后血管,故需严格掌握其用途。 + 胫后动脉上部为比目鱼肌所掩,位置较深,称掩盖 部,长13-14cm,下部走行表浅,仅居深筋膜下, 称显露部,长12-13cm胫后动脉发出2-7支皮支,多 从比目鱼肌与趾长屈肌间隙浅出,上部发1-2支,长 25-50mm,下部发3-4支,长度仅2-11mm,外径0.70.8mm,供应小腿内侧中下部皮肤。皮支伴有一或 二条皮静脉,回流至胫后静脉或大隐静脉。皮瓣感 觉神经为隐神经。
3
临床表现及诊断 1.运动 由于小腿伸肌群的胫前肌、踇长短伸肌、趾长短伸 肌和腓骨长短肌瘫痪,出现患足下垂内翻 2.感觉 腓总神经感觉支分布于小腿外侧和足背,故该区感 觉消失。 3.营养 足背部易受外伤、冻伤和烫伤,影响功能 4.电生理检查 患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下降,F 波或H反射潜伏期延长;SEP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波 间期延长;腓总神经支配肌肉的肌电图检查多为失神经 电位,而健侧正常。 超声检查能确切显示外周神经特别是腓总神经,能为临 床提供腓总神经病理状况的形态学资料,可为手术治疗 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腓总神经损伤常见原因及预防护理

腓总神经损伤常见原因及预防护理

骨科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常见原因及预防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是医疗治疗中因操作不当或失误造成的损伤,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病残,因此必须严加防范。

一腓总神经损伤的内在原因。

1解剖学原因腓总神经为坐骨神经的分支,沿股二头肌内侧缘斜向外穿过窝上方达腓骨颈,绕其前方,穿过腓骨长肌起始端,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

在进入腓管之前,紧贴于窝外侧沟内,其外侧为股二头肌肌健,前内侧为腓肠肌外侧头,后方为致密的窝筋膜及髂胫束的移行部,在腓骨颈下进入腓管,即少许筋膜和腓骨长肌纤维与腓骨颈所形成的骨纤维隧道,长度约1 cm,此狭窄的纤维隧道较厚且不易变形,紧紧环抱着腓总神经。

所以腓总神经在进入腓管之前及在腓管内的区域,行走位置表浅,与周围组织相对固定,一旦受伤害,没有躲避、退让的余地,这是压迫因素容易伤及腓总神经的解剖学基础.2 神经损伤的病理生理原因神经组织娇嫩,对牵拉及压迫损伤的耐受力较差.神经受到极度牵拉后,会引起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狭窄乃至栓塞,神经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造成神经广泛缺血与坏死变性,神经受30mmHg压力时,功能即发生变化,导致远侧轴突运送蛋白功能丧失,长时间压力达30~80mmHg时,则能引起神经内水肿,纤维疤痕形成,神经功能严重障碍或消失。

有报告神经受压30mmHg在4h内尚可恢复,否则恢复的可能性很小。

二腓总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预防1 手术损伤在腓总神经及其周围的各种手术,易损伤神经的原因有:(1)术中操作粗暴,造成腓总神经牵拉伤;(2)对神经用较硬器械或纱布条牵拉,造成神经牵拉伤和压迫伤.使用电刀在神经附近大功率切割组织和电凝止血,造成神经热灼伤;(3)局部解剖不熟悉,术野不清,术中解剖层次不清,对神经误切、误扎。

预防:术中操作轻柔,避开腓总神经或加以保护。

游离腓总神经时,注意微创操作,保留其表面的血管以防血液供应障碍。

并采用层层剥皮法,按解剖层次剥离,若正常解剖层次丧失或破坏,则从正常部位向病变部位游离.神经宜用橡皮片牵引,每20~30 min放松3~5 min,使其张弛有度..熟悉解剖结构,分清腓总神经与周围组织,尤其是与肌腱的区别。

体表神经解剖大全(图文)

体表神经解剖大全(图文)

体表神经解剖⼤全(图⽂)坐⾻神经坐⾻神经来源坐⾻神经由腰神经和骶神经组成。

来⾃腰4~腰5神经和骶1~骶3神经根,是所有神经中最粗者。

⾛形1 途经⾻盆,并从坐⾻⼤孔(梨状肌下孔)穿出,抵达臀部2 在臀⼤肌深⾯向下⾏,依次横过闭孔内肌,上下孖肌及股⽅肌的后⽅,⽀配这些肌⾁,并沿⼤收肌后⾯,半腱肌、半膜肌、股⼆头肌之间下降,在到腘窝以后,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梨状肌梨状肌起于第2、3、4骶椎前⾯,分布于⼩⾻盆的内⾯,经坐⾻⼤孔⼊臀部,⽌于股⾻⼤转⼦后⾯坐⾻神经体表定位髂后上棘与坐⾻结节之间的连线分为3等份,在其上、中1/3交接处做⼀点A,坐⾻结节与⼤转⼦之间的连线也分为3等份,其内、中1/3交接处⼜做⼀点B,以上两点之间做⼀微向外突的弧线经臀横纹⾄腘窝上⾓,即为坐⾻神经的表⾯投影。

坐⾻神经出梨状肌处的定位⼤转⼦(A),髂后上棘(B),坐⾻结节(C),D为A和B的中点。

AB连线在梨状肌上缘。

D点垂直向下3-5cm为坐⾻神经。

可以做坐⾻神经阻滞定位。

腘窝处坐⾻神经定位在腘窝⽪肤皱褶处划线,并向头侧作中垂线,中垂线上 8cm 处向外侧 1cm。

易损伤部位1、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因急、慢性损伤,或加上解剖上变异,致易发⽣损伤性炎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产⽣腰腿痛。

2 、上、下孖肌,股⽅肌,闭孔内肌刺激压迫坐⾻神经3、股⼆头肌压迫坐⾻神经坐⾻神经损伤机制其路径由⾻、肌腱、肌纤维及韧带围成, 当坐⾻神经在通道⾏程中受到如外伤或寒冷等刺激因素引起的深层软组织的炎症、局部渗出、⽔肿使组织内压升⾼, 深部伴⾏静脉淤⾎, 压迫神经尤其是近端的坐⾻神经滋养⾎管时, 即可出现相应较顽固的坐⾻神经痛症状。

隐神经起⾃股神经,在股三⾓内伴股动脉外侧,下⾏⼊收肌管,隐神经的起点距腹股沟韧带的距离106mm。

⾛⾏在收肌管下端穿⼤收肌腱板,⾏于缝匠肌和股薄肌之间。

在膝关节 内侧穿深筋膜,伴⼤隐静脉下⾏,分⽀分布于髌⾻下⽅,髌下⽀穿收肌管前壁的腱板⾏于膝关节囊内侧⾯。

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应用解剖

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应用解剖

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应用解剖
康春雨;金融冰;刘富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4)003
【摘要】@@ 腓肠神经因其解剖位置相对稳定,层次较表浅,近年来已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主要供体;另外,带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皮瓣移植在临床也有较多应用.但对于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和分布情况却鲜有报道.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供临床手术时参考.
【总页数】1页(P242-242)
【作者】康春雨;金融冰;刘富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解剖手术学教研室,161042;齐齐哈尔医学院解剖手术学教研室,161042;齐齐哈尔医学院解剖手术学教研室,161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
【相关文献】
1.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解剖与临床应用进展 [J], 葛军委;黄东
2.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J], 易德保;郭兴
3.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和在小腿下段软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J], 谷廷敏;隋志甫;李蠡;赵志力;石成方;杨蓉娅
4.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J], 徐强; 张锡平; 王镖; 杨新佑;
邱尔钺; 董忠根
5.幼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特点和临床应用 [J], 慕卫东;李玉翠;丁小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腓肠神经及其两根应用解剖学

腓肠神经及其两根应用解剖学
r a l n e r v e r o o t s wa s l o c a l i z e d,a n d t h e l e n g t h a n d wi d t h o f t h e s u r a l n e r v e a n d i t s r o o t s we r e me a s u r e d u s i n g t h e r u l e r ,t a p e l i n e a n d v e r n i e r c a l i p e r s .Th e t y p e s o f t h e s u r a l n e r v e we r e o b s e r v e d a n d c a l c u l a t e d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Re s u l t s :Th e s u r a l n e r v e wa s d i — v i d e d i n t o a n a n a s t o mo s i n g t y p e( 7 7 . 5 )a n d n o n - a n a s t o mo s i n g t y p e( 2 2 . 5 ) .Th e l e n g t h o f t h e s u r a l n e r v e o n t h e l e f t wa s
特点 。
关键词
腓肠神 经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解剖
Ap pl i e d a n a t o my o f t h e s u r a l n e r v e a n d i t s r o o t s
D i n g X i u q i a o , L i R o n g j i a n g 2 △,D o u L i n g l i ,L i u Z h i y o n g

[课件]腓肠神经PPT

[课件]腓肠神经PPT

Company name
特点:
腓肠神经位置恒定表浅,横泾较粗大,含 神经纤维束及有髓神经纤维较多,且可切 取长度较长(两侧同时切取神经可长达 80cm),切取后对供区感觉影响小并能 较快恢复。切取部位相对隐蔽,一般不会 影响美观。故临床修复神经缺损时,腓肠 神经是不带血供自体神经移植最常用的供 体。 具王树寰统计,神经缺损11cm以上者, 神经恢复优良率为0(手外科学【M】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8Company name 379)。
Company name
于外踝后方至腘窝中点连线做标记,沿腓 肠神经行径切开皮肤,在浅筋膜内游离显 露并切取足够长度腓肠神经。
Company name
神经供区足踝运动无影响,足背外侧麻木 感均在术后6个月左右改善。 研究显示,当神经缺损>2cm时,必须考 虑神经移植(摘自北京医学2016年第38 卷第3期”腓肠神经移植修复上肢神经缺损 55例临床分析”作者:林华刚、张军、刘 晨红、郝亚飞)。
术后:
建议神经松弛位石膏固定4周,固定时间 短,不能保证神经断端充分愈合,存在神 经再断裂的可能;固定时间过长,则可能 出现移植神经段与周围软组织瘢痕粘连影 响神经功能传导,被迫二期行神经松解术。
Company name

谢谢
请在此键入您自己的内容
Company name
腓肠神经
腓肠神经解剖:
Company name
腓总神经
胫神经
腓 肠 神 经
Company name
Company name
腓肠神经移植手术方法:
常规术前准备,根据具体神经走形和缺损 部位取相应切口,切口保证足够长度便于 显露充分。先从正常组织中分离神经干, 沿神经纵轴向神经残端解剖,游离神经断 端,松解切除瘢痕组织,采用无菌钢尺直 接测量无张力下神经两断端缺损长度,根 据缺损长度和神经横径决定所需腓肠神经 长度。

腓总神经的结构与解剖学简述

腓总神经的结构与解剖学简述

腓总神经commonperoneal nerve(L4-5、S1-2)腓总神经沿股二头肌内侧缘行向外下,至腓骨头后面,经腓骨长肌深面绕腓骨颈外侧,分成腓浅和腓深神经。

(一)腓深神经deep peroneal nerve腓深神经发出后穿腓骨长肌起端进入前群肌,沿胫前动脉外侧向下至足背,继而伴足背动脉前行,其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与足背肌,皮支在第一跖骨间隙浅出,分成两支趾背神经分开布于第一、第二趾相对缘。

(二)腓浅神经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腓浅神经在腓骨长、短肌之间下行,继而穿过前肌间隔,行于趾长伸肌的外侧,行程中分出肌支至腓骨长、短肌。

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穿深筋膜浅出,分成足背中间皮神经和足背内侧皮神经,分布于小腿前外侧下部、足背和趾背皮肤(第一、二趾相对除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腓总神经应用解剖
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
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一、解剖
腓总神经(发自L4-5、S1-2神经根)为坐骨神经的主要分支之一,较胫神经小,自腘窝上角附近由坐骨神经起始部发出后,沿股二头肌内侧缘向下外方走行,绕过腓骨小头下方(即腓骨颈)向前进入小腿上部的外侧,穿腓骨长肌上端分为腓浅、深神经两终支。

主要分支如下:
(1)腓肠外侧皮神经:在腓骨小头附近由腓总神经分出后,越过腓肠肌外侧头浅面向下内方,与腓肠内侧皮神经吻合成腓肠神经,分布于小腿外侧面的皮肤。

腓肠神经沿跟腱外侧缘下降,经外踝及跟骨间,在外踝的下侧转向前行,改称足背外侧皮神经,沿足及小趾外侧缘,达小趾末节基底部,分布于足背和小趾外侧面皮肤。

(2)腓深神经:斜穿腓骨长肌和趾长伸肌上端,下行于胫骨前肌和 长伸肌之间,沿途发出肌支,支配小腿肌前群(胫骨前肌、 长伸肌和趾长伸肌)和足背肌( 短伸肌和趾短伸肌),最后以皮支分布于第一、二趾相对面的趾背皮肤。

(3)腓浅神经:在腓骨长、短肌与趾长伸肌之间下行,发出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后,其终支于小腿中、下1/3交界处穿筋膜至皮下,又分为两大支,即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中间皮神经,分布于小腿外侧面下部和足背、趾背大部分(第一、二趾背相对面皮肤和小趾外侧缘皮肤除外)的皮肤。

(4)关节支:有三支,即上关节支、下关节支及关节返支。

上关节支伴随膝上外动脉;下关节支伴随膝下外动脉;关节返支自腓总神经分成二终支之处发出,穿胫骨前肌,与胫前返动脉伴行,在膝关节前面入关节,并支配胫腓关节及胫骨前肌。

二、卡压部位
腘窝外侧沟:指股二头肌腱内侧缘和腓肠肌外侧头之间的沟。

腓总神经自坐骨神经分出后,沿腘窝外侧沟向外下方走行进入腓管。

腓管:主要为腓骨长肌起始部纤维与腓骨颈部所形成的骨纤维隧道,腓总神经从中穿行。

在腓管内腓总神经与腓骨骨膜紧密相贴,长度约为27.0±2.4mm。

腓骨长肌拱形结构,大多数为混合性或腱性,因而腓管可看作是相对较致密的隧道。

[1](腓肠外侧皮神经在腓总神经进入腓管前已分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