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课题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教案范文模板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类型: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为主,穿插应用文写作。

2. 写作技巧:立意、选材、构思、布局、语言表达等。

3. 范文分析:选择经典范文,分析其写作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写作文吗?为什么?2. 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写作经验,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 作文类型介绍-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描写人物、事件、景物等。

-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表达观点、论证观点。

-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介绍事物、阐述原理。

- 应用文:书信、日记、通知等。

2. 写作技巧讲解- 立意:确定作文的主题,明确写作目的。

- 选材:选择合适的材料,使作文内容丰富、生动。

- 构思:构思文章结构,合理安排内容。

- 布局:开头、正文、结尾的安排。

- 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

3. 范文分析- 选择经典范文,分析其写作特点,如立意、选材、构思、布局、语言表达等。

- 引导学生仿写,加深对写作技巧的理解。

(三)实践环节1. 写作练习- 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 学生互评- 学生之间互相评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 教师点评,总结写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提升1. 回顾所学内容- 回顾作文类型、写作技巧等知识点。

2. 分享心得- 学生分享写作心得,交流写作经验。

四、课后作业1. 完成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2. 阅读一篇经典范文,分析其写作特点。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学生反思:通过本次学习,自己对写作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备注: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环境。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教案模板及范文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教学重点:1. 作文的基本结构。

2. 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

2. 如何将观察力和想象力融入作文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作文的基本结构。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解作文基本结构1. 介绍作文的五大基本结构:开头、正文、结尾、过渡和细节描写。

2. 讲解每种结构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三、范文分析1. 选择一篇优秀作文进行剖析,讲解其结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这些技巧。

四、学生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选题目进行作文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作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解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1. 介绍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2. 讲解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作文生动形象。

三、范文分析1. 选择一篇优秀作文进行剖析,讲解其运用修辞手法和丰富词汇的技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这些技巧。

四、学生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选题目进行作文练习,着重运用修辞手法和丰富词汇。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展示优秀作文1. 选取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

2. 分析优秀作文的优点,引导学生借鉴。

六、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运用修辞手法和丰富词汇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作文,着重运用修辞手法和丰富词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作文的基本写作方法。

语文教案《初中作文指导课教案》

语文教案《初中作文指导课教案》

初中作文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学会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表达,培养写作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结构2. 开头、结尾的写作技巧3. 叙述、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4. 文章的层次感与过渡5. 修改与润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结尾的写作技巧,叙述、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

2. 难点:文章的层次感与过渡,修改与润色。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写作技巧、表达方式等。

2. 示范法:示范优秀作文,分析其优点。

3. 练习法:学生动手练习写作,教师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素材。

2. 讲解: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结尾的写作技巧,叙述、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

3. 示范:展示优秀作文,分析其优点,让学生体会写作的魅力。

4. 练习:学生动手练习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练习写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作文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进步。

2. 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互动评改等环节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水平的作文教材,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优秀作文示例。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参考和优秀作文案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开头、结尾的写作技巧。

初中作文教案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教案(优秀9篇)

初中作文教案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教案(优秀9篇)

初中作文教案初中作文教学设计教案(优秀9篇)初中作文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指导写作“写人的记叙文”学习重难点:怎样突出人物,将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教学方法:教师指导、点评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课时安排:两课时活动过程:一、导入导语:记叙文可以说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一种文章,可是记叙文真的很容易吗?我们遗憾地发现很多同学都存在种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故事老套陈旧。

写老师,一定是挑灯批改作业,雨天送我们回家;写父母,总是冒着风雪背着我们去看医生;写朋友,总是最初要好,然后有了误解,最后又好起来了。

二、塑造的人物过于模式化。

妈妈总是慈祥,爸爸总是严厉的,老师总是充满关爱的,没有缺点的人物是不饱满的。

三、写作技巧有待提高。

(1)缺乏对人物的描写,使人物显得干瘪。

(2)叙述太过平淡,不带情感,缺乏感人的力量,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作品是没有办法感动别人的。

(3)表达方式太单调,只有平板的叙述,如同白开水,索然无味。

综合这些问题,我们要对症下药。

现在我们写作通常都是课堂作文,讲究即兴发挥,要写好作文,就要走好几步路。

二、合作探究1、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作文要求课题:写人的记叙文命题范围: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2、指导写作要点:(1)、要写的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要全面考虑。

(思想性格、品质精神)(2)、有哪些使你感受最深的事,要多方面选材。

(生活、工作、学习、志趣。

)(3)、选材的原则:于细微处见精神。

(4)、用第一人称,要写这个人的品质,重点在于对你的影响。

有客观描述,也要有主观感受,使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自然结合。

(5)、注意选材的详略。

3、讲解写作方法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把人作为主要记叙对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活动、生活片段的描写来刻划人物形象,反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跟我们息息相关,跟我们同呼吸共患难,如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们的邻居、亲戚和同学等等,要想写出真实的他(她),有了平常的了解还不行,还需要我们在写作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他们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的面前。

初中作文课教案 初中作文教学教案精选11篇

初中作文课教案 初中作文教学教案精选11篇

初中作文课教案初中作文教学教案精选11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这11篇初中作文教学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初中作文课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初中作文课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能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教学重点:片段练习三、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进行细致描写的技巧。

四、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较可怕的是写作文,往往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词语。

其实,你们都是幸运的,因为前人留给我们太多的宝藏,“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笔下的十二金钗,只要我们能多读好书,再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又何愁写不好作文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怎么进行细致的描写”?(二)讲授新课1、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个纸飞机,用力射出去,然后飞机掉教师演示到了地上。

要求:(1)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一段话进行描写。

(2)同学们之间交流、分享。

2、摘录例句:a、老师把纸飞机用力的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飞了一圈,掉到了地上。

b、老师右手拿一个纸飞机,高高向斜后方举起,身体向右倾斜45度角,右脚后退一小步,头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的将飞机射了出去。

飞机在空中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子,画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轻轻地站在了地上。

3、分析:这两段话,你认为哪段写的好?为什么?4、教师引导分析:得出“描写三原则”。

师总结:描写是什么呢?我认为描写就是把你看到的东西,可能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场景,告诉没有看到的人。

如果你要告诉别人什么,首先一定要告诉别人。

师总结:描写时,除了告诉别人“有什么”“怎么样”外,还要告诉别人“像什么”(板书:像什么)运用一定的修辞,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生动形象。

七年级作文指导教案3篇

七年级作文指导教案3篇

七年级作文指导教案3篇七年级作文指导教课设计1:教课目的:1.人物语言描绘方法指导。

2.语言描绘的个性化、生活化,能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和道德质量。

3.语言描绘要精华、灵巧、鲜活,以形传神,显现人物的精神风采。

教课重难点:人物语言要求精华、传神、个性化和生活化。

特别是个性化,是语言描绘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要求。

教课方法:指导与训练相联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一、导课:亲爱的同学们,今日是圣诞节,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同度过,幸福就这样温馨地环绕在我们身旁。

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并祝大家圣诞安七年级作文指导教案3篇全祥瑞。

今日到达班上的,还有一位我特邀的贵宾,作文比赛一等奖获取者,57班的唐童童。

请大家回想一下《咏雪》这篇课文,文中有位才思并茂的女子是谁呀?——谢道韫(板书)。

她不单是谢无奕的女儿,也不单是王凝之的老婆,她还是东晋有名的女诗人。

课文中最能表现出她才思的一句话是——未若柳絮因风起(板书)。

知道吗,从这开始,后代就把女子的文学才能称为“咏絮才”。

作者对她的直接刻画采纳的是什么描绘法?——语言描绘(板书)。

二、授新:什么是语言呢?中国有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以前这样说:“语言也就是说话。

”那说什么,怎么说,为何这样说呢?让我们先听听这样一番话吧。

秀才、县官和财主在大雪天萍水相逢。

财主建议,以雪为题,每人吟咏一句诗。

秀才说了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

”这位戴乌纱帽的县官听后立刻接了一句:“皇家瑞气降人间。

”财主笑着说:“下它三年又何妨?”这时正好走过来一位穷人,一听就生气,嘟哝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你知道这段经典的语言描绘幸亏哪里吗?(自由讲话)明确:秀才是念书人,讲究文采,用了个比喻来形容;县官不忘为皇帝永垂不朽;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惟独穷人,短吃少穿,自然要埋怨骂人。

这段话表示了不一样身份的人因有不一样的思想感情,说的话自然就不一样。

俗语说,什么树上开什么花;我们说,什么人说什么话——个性(板书)。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 提高学生写作技巧,使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作文题目、作文范例、多媒体课件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作文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以往作文的经验,提出作文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二、观察生活,感受生活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如自然景观、人物活动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教师总结观察生活的方法,强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三、作文基本结构及表达方式1. 教师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

2. 分析作文范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作文的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练习写作,运用所学结构和方法进行创作。

四、写作实践1. 教师给出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

2.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五、课堂总结1.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文,指出优点和不足。

2. 总结作文写作技巧,强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高写作水平。

【课后作业】1. 完成一篇观察生活的作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写出自己的感受。

2. 阅读一本与作文相关的书籍,提高自己的写作素养。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文中取得进步。

初中语文作文辅导课教案设计模板

初中语文作文辅导课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2. 写作技巧: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段落划分等。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2. 如何合理安排段落,使文章层次分明。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作文范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作文辅导课的主题和目标。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 开头:简要介绍主题,引起读者兴趣。

- 中间:围绕主题展开,详细叙述。

- 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2. 讲解写作技巧:-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 描写方法: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

- 段落划分: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三)互动环节1. 教师展示范文,引导学生分析范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写作实践1. 教师给出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2. 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教师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作文辅导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作文写作的要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语文的热爱。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本次作文辅导课所布置的作文题目。

2. 阅读相关作文书籍,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次作文辅导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

2. 学生反思自己在作文写作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5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名称:
初中语文作文课135课堂教学模式——夯实基础
二、教学模式框架:
三、教学模式流程:
感受技能阶段
(一)再现事物,客观感受
感受是指人们在接触外界事物过程中所得到的影响或所获得的体会。

在写作中,它是指由于作者本人的感觉器官收到周围各种现象(如颜色、形态、音响、味道、光滑、粗糙、冷暖等)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这里包括:视觉感受训练、听觉感受训练、其他感受训练。

这里要求老师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预热,使学生用心
感受生活,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关于感官的训练,要求教师抓住色彩、声音、气味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并能用语言将自己想说的说出来。

(二)自主整合,尝试表述
人们感受到外部世界总是立体的,五官一起开放,只有对不同感官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就一定感受到丰富的社会生活。

学生掌握了感受生活的各种方法,尝试表达,将自己感受的方法和容表述出来。

联系生活阶段
(一)谈论交流,合作解决
讨论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交流可实现经验的共享、思维的碰撞,在充分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讨论更能开阔学生思路,深化对知识的思考与理解。

要求根据感受技能阶段中学到的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学会感受生活的能力。

(二)展示评研,修改提升
展示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实际上是对学生感受技能与使用生活经验的检验与评价,也是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过程。

学生能将掌握的技能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将生活情境再现,深化培养学生对生活片段的描述能力,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实战演练阶段
回归主题,归纳撰写
出示作文要求,要求简洁明了,指示性强。

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要有一定的综合性,训练要有一定的强度,作文要求要体现思想性与开放性。

训练完成后,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完成情况。

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进指导,收集学生的作文情况,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点评和组织学生互评,及时评价,表扬与激励。

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1:
写作中要用心感受生活
——写作活动夯实基础
活动目标:
1.用心感受生活,积蓄材料,产生创作的欲望;
2.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感受生活的好习惯;
3.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悟;
4.培养用口语表达自己所思所感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1.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悟;
2.培养用口语表达自己所思所感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感受技能。

(一)再现事物,客观感受
教师活动1:出示生活中的各类图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看到的容。

学生活动1:用心感受,说自己想说的话。

(二)自主整合,尝试表述
教师活动2:从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感受能力,如视觉、听觉、嗅觉等。

学生活动2:接受训练,并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感官体验。

二、联系实际
教师活动:
1.出示材料一:父亲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了支撑起这个家,为了我们兄妹能安心读书,他明天就要去打工了。

他有怎样的表现?(提示:通过各种细节,如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景物来表现父亲对我们的依依不舍。


2.在外求学的你终于回家了,你的感受如何?
(提示: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通感、直觉写出家中祥和团圆的气氛。


3.一个老年乞丐向路人行乞,但路人或视而不见,扬长而去;或躲避绕弯,掩鼻而过。

面对此情此景,你作何想法?
(提示:可以从尊敬老人、赡养老人的角度思考公利与义务的关系,也可从国家政府只能部门工作的落实方面着手,还可以从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的角度思考。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合作解决
讨论交流:假如你是一名特困生,接受学校的特困补助,你的感受如何?
三、实战演练:
题目:在春节期间,认真观察周围人们的生活,细心感受、体验春节的喜庆氛围,以“春节”为话题,写一篇有关春节的人、事或风俗的文章。

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点拨:这是一个开放型话题作文题目,但又有一定的限制,只能写“春节”有关的人、事或风俗。

此题用意在于让同学们在假期利用春节这一有利的时机,将自己融入社会,观察社会,认识生活,感受
生活,让生活这一“源头活水”。

诱发自己作文的灵感,激发作文的兴趣,从而写出真人真事真情的文章来。

学生活动:自主完成习作,并完成在班展示。

教师活动: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进指导,收集学生的作文情况,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点评和组织学生互评,及时评价,表扬与激励。

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2:
《借物抒情》写作指导
双庙学校顾书艳
教学目标:领悟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
学生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动物或植物等,了解它的习性、形貌、在品质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感悟并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我们写作一方面是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激励自己走上越来越的生活之路,另一方面,也给他人以启示,及勉励。

所以,由外在的物引发自己心的情,需要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也需要你有一个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感动的心灵。

一、感受技能
有这样一个童话:有一个圆被去掉了一个三角楔,于是它就去寻找自己丢掉的那个缺口,一路上,它欣赏到了美丽无比的花草树木,跟正在晒太阳的毛毛虫做游戏。

有一天,它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那个缺口,它成了一个完成的圆了,随后飞快地向前滚动,世界完全变了样,再也没有以前那样美丽了。

于是,它果断地丢掉了那个三角楔,又变成了一个残缺的圆,带着残缺和喜悦的一路前行、一路欣赏。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有缺憾的圆,在生命的行程中,我们都要怀着喜悦的心情,一路走来,一路欣赏,感受生活,感悟生命。

(一)感受借物抒情
1.学生背诵《陋室铭》,教师点拨,让学生认识借物抒情。

2.学生背诵《爱莲说》,教师点拨,再次感受借物抒情。

这两篇文章,作者都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法,文章虽然展现的“物”,我们读者却读到了“志”“情”。

这样的委婉抒情的写法,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回味、欣赏的空间,使文章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3.仿写:大自然时时刻刻给我们以启示:看到幼苗冲破岩层,我们感到生命的顽强;看到江河奔腾不息,我们感到时间的飞逝。

(二)理解借物抒情
1.齐读冰心的赠言。

2.回顾名家的“借物抒情”。

(1)小思的《蝉》
(2)席慕蓉的《贝壳》
小结:初一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叙事散文的写法,我们要从一件事中懂得一个生活的道理,或者从几件有在联系的事情中获得某种启示。

现在我们学习的借物抒情散文,那视线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周遭的世界,发现生活之美,感受生命之美。

3.你认为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来写文章,应该写出哪几方面的容?
三、联系生活
任选一篇回答。

1.阅读《勒着青藤成长》
①勒着青藤的瓜果有怎样的特征?
②由“勒着青藤成长的瓜果”作者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阅读《窗外的牵牛花》
①“窗外的牵牛花”有怎样的特点?
②以“感你,窗外的牵牛花”为开头续写一段话,揭示作者的感悟。

3.教师下水作文。

《田野中有一棵树》
①这棵树有怎样的特点?
②你能揣测中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或者心情吗?
四、实战演练
将日记《我最喜欢的一种动(植)物》精心修改,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

课堂小结:
面对生活的浩荡大泽,直接抒情就好比从桥上飞驰而过,借物抒情就好比乘一叶扁舟,听耳畔琴声悠扬,看湖面云影飘摇,一路前行,一路欣喜。

后者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触动和感悟,让我们的生活之路多一些绿荫和花香。

第二课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