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案
《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知识与能力(1)基础知识:清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兴中会、同盟会与三民主义,武昌起义。
《临时约法》、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2)能力:○1从文本、视频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依据史实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过程:教师利用视频资料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不同观点间的辩论。
方法:①通过对“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的探究,学习分析背景、原因的方法。
②通过对“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探究,学习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思路。
○3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寻找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极好教材。
《临时约法》的制定体现了“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爆发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教学难点: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在寻找救国救民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2、活动一:情境:播放视频资料《辛亥革命的准备》。
任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问题1:“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要求作记录。
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背景、原因分析的方法指导。
3、活动二:情境:播放视频资料《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学生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史实,教师补充讲解这一史实。
4、合作探究题2: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要求学生先开展讨论,后进行辩论。
老师对学生的辩论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指导学生学习对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5、教师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力量不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辛亥革命视频
向学生提问:大家在初中就学过辛亥革命,刚刚又看了关于辛亥革命的视频那么你们能给老师说说辛亥革命吗?或者谈一谈你看完视频过后的感受好不好?
“辛亥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为推翻清朝统治,追求民主共和的全过程。
感受:赞叹先人的伟大、无私。
认同当今和平的来之不易,认同祖国的伟大,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等等。
2、新授(教学内容)
(1)革命的背景及爆发:阅读62页,让学生找出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历史条件)在学生回答后展示PPT,同时为学生讲授分析这些背景的具体情况。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军事准备:中国同盟会发动了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组织准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意义: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
然后向学生提问,有了以上的条件后,会出现什么呢?学生答:革命。
展示PPT,介绍武昌起义。
并展示相关图片
通过武昌起义的介绍让学生明白起义推动了革命的进程,众多英雄儿女变成了纪念碑上笼统的数字,让学生感受革命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这是一次很好。
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模板

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模板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1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掌握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提出三民主义及武昌起义等历史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二、重点难点本课主要介绍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及在这一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它的重点是同盟会的建立及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的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的多少周年吗?(答:100周年)教师:对,是100周年。
那同学们知道胡锦涛同志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所穿的服装,请问他所穿的是什么服装?由谁设计的?(答:是由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教师:没错,它是由孙中山设计的。
对于孙中山,同学们了解吗?他一生又为中国做了些什么贡献?(同学回答:)教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重温历史,聆听孙中山先生对民主共和的阐述,重新走进那风云激荡的年代。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辛亥革命(二)讲述:教师:前节课我们已学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状况,请问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学生回答)1、背景:(1)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同盟会。
(3)军事基础: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 2、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时间:1894年地点:檀香山 (2)同盟会: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2)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如兴中会、民国,平均地权”。
后阐发为“三民主义”。
提问:请问“鞑虏”是指什么?(答:指满族统治者)。
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提问:为什么说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答:有机关刊物、有领导机构、有革命纲领。
)3、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过程:1911年,湖北革命党人在清政府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之际,趁机策划起义,在消息泄露的关头。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5课辛亥革命最新公开课教案

课题:辛亥革命
学校:大方三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师:曹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E、主要领导人:孙中山、黄兴F、机关刊物:《民报》
G、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H、意义: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名称
政纲
基本内容
进步性
局限性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即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
主张独立,建立“民族的国家”
就在这时,辛亥革命爆发了。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结果:革命军攻克武昌,湖北军政府成立,国号“中华民国”。
三、革命的发展: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四、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㈠成立概况:
1、时间:1912年1月1日;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3、都城:南京
4、国旗:五色旗(旗面为按顺序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几次武装起义:
名称
时间
领导人
地点
影响
萍浏醴起义
1906年12月
刘道一
湘赣边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同盟会成立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献、观看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获取有关辛亥革命的信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让学生认识到革命的艰辛和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爆发原因和主要过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辛亥革命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了解程度,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政治方面: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思想方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辛亥革命的爆发介绍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
讲述武昌起义的经过和结果。
辛亥革命的发展中华民国的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爆发?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辛亥革命的重要性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5、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小论文,阐述自己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理解。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有关辛亥革命的书籍或文章,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以上教学设计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辛亥革命优秀教案

学生: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
学生: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学生: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图片展示孙中山。
教师:(1866-1925)原名文,字逸仙,是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
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
教师:1866年孙中山诞生于广东省香山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
这是孙中山的故乡——广东香山翠亨村。
图片展示。
教师:预习兴中会成立的知识点。
教师: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学生:1894年11月。
教师:兴中会在哪里成立的?学生:檀香山。
教师:兴中会的口号是什么?学生:振兴中华。
教师:兴中会的性质是什么?学生: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思考:兴中会的成立有怎样的意义?学生: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互助学习。
教师出示相关的资料开拓让学生的知识面。
设置问题锻炼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中获取有效信息。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和整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1895年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而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语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
讨论:人们对起义评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孙中山的皇帝专制统治的合理性产生了怀疑。
成立兴中会,人民清楚的认识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的重要性,彻底摆脱清王朝封建统治。
教师:预习同盟会的成立知识点。
教师: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学生:1905年8月。
教师: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哪里?学生:日本东京。
教师:同盟会的性质?学生: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教师: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学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教师:创办的机关刊物是什么?学生:《民报》。
教师: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学生: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与改良派的论战;武装起义;武昌起义;中国民国的成立;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重点难点:1 重点分析:同盟会建立的条件和性质的分析是重点。
一建立条件:1、经济基础:20世纪出,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迅速的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4、组织基础: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
二同盟会的性质:它是在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的基础上组成的,但它不同于以上各团体,从其组织形式、组成人员成分、政治纲领和章程上看,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 难点分析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对中国的革命有什么启示?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最终证明了农民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发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阶级来领导,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讲授新课:教师:十九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了发展壮大。
这时,中国的民族危急进一步加深。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
那么,同学们结合教材和千米那学习的内容,分析资产阶级革命能够发生的历史背景使怎样的?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教师:(1)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
最重要的是成立了革命政党同盟会。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关于同盟会的内容,掌握同盟会的概况和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内容。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过程和重大意义。
- 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包括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 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能够对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 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比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 培养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意识,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 分析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 客观评价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人物。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等重要知识点。
2.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事件角色扮演,如模拟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会议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情境。
3.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问学生对辛亥革命中重要人物的评价以及辛亥革命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10 月10 日是什么日子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 教师讲解:“10 月10 日是辛亥革命纪念日。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辛亥革命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2. 背景介绍(10 分钟)-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图片,如农民生活困苦、列强侵略、清政府腐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案
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与改良派的论战;武装起义;武昌起义;中国民国的成立;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一、重点分析
同盟会建立的条件和性质的分析是重点。
(一)建立条件:
1、经济基础:20世纪出,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迅速的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4、组织基础: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
(二)同盟会的性质:它是在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的基础上组成的,但它不同于以上各团体,从其组织形式、组成人员成分、政治纲领和章程上看,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二、难点分析
武昌起义的条件是重点。
1、经济基础:汉口的自然经济解体早,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成长早,此外这一地区,交通便利,煤铁资源丰富,也便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形成了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
这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
3、群众基础:武汉地区帝国主义入侵较早,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这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4、起义准备: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长期的起义准备。
5、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的革命主动精神。
自主探究
通过阅读教材预习掌握这些问题,上课时由教师或各小组进行预习检测。
1、辛亥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有哪些?(阅读课本第一目第一段找出两点,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其性质和目标是什么?(第一目第一段大字和小字)
3、中国同盟会的性质、宗旨、机关刊物。
(第一目第二大字)
4、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内容和评价。
(第一目第二段小字)
5、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和影响。
6、广州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7、武昌起义爆发于何时?起义胜利后采取了哪些措施?起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材第二目)
8、中华民国建立的概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地位和性质。
9、作为清政府大官僚的袁世凯为什么能当时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讲授学案
[重难探究]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搅政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临时约法》规定的立国根本原则和政体是什么?这具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一,《临时约法》对防止、限制袁世凯专权有何规定?
二、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请就上述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