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问答6模式ppt

合集下载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问答模式课件(共84张幻灯片)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问答模式课件(共84张幻灯片)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 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 乌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风景表现 得淋漓尽致。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f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 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 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 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 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 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 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这首元曲的主旨是什么? 你认为这首小令中最具神韵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请作具体分析。 结尾两句“山,仍旧好;人,憔悴了”很为评论家 所称道。这两句到底好在哪里?请从写作技能和思想 内容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案]嘲讽追逐功名之徒。 (2)“闹”字,或者“争”字。众土子追求
功名,趋之若鹜的丑态如在眼前。 “山,仍旧好”四字,与上下文形成鲜明对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 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 想象的境域。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 三方面缺一不可。
此类题的答题步骤:

古诗鉴赏题问答模式讲解课件.ppt

古诗鉴赏题问答模式讲解课件.ppt

在愁情满腹、暮色渐浓的 时候,倚楼人的目光偏偏落在 他们分手的地方——白蘋洲 , 这怎么能不叫她肝肠寸断呢?
白蘋是水中浮草,古代男 女常采蘋花赠别。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 你的梦
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 你的笑容
红红心中蓝蓝的天是个生命的开始 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独眠的日子
《追梦人》——罗大佑
含蓄是一种饱满的蕴藏,是子弹在枪膛里
的沉默。
语言本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但有些微妙 的情感,却不能为语言所曲折尽传;有时一 颦一笑、一次流盼、一个回眸、一个手势, 其所包含的情意往往比直接说出来的不知丰 富多少倍。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以有限的 言语去追求无限的意趣。
开着的窗户——关着的窗户—— 蜡烛所照的窗户(在朦胧中,诱 发人猜度和想象里面隐藏着的全 部秘密。)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 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 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 怎样的感情。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 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 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 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中华文明所有的一切,成 都都不缺少。它远离东南,远 离大海,很少耗散什么,只知 紧紧汇聚,过着浓浓的日子, 富足而安逸。那么多山岭卫护 着它,它虽然也发生过各种冲 撞,却没有卷入过铺盖九州的 大灾荒,没有充当过赤地千里 的大战场。

古诗答题模式PPT课件上课讲义

古诗答题模式PPT课件上课讲义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 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答:
①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 的画面。 ②不是为惜春伤怀。 可以从两方面看出: 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 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 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 抒发的 思想感情。
蓑笠朝朝出,沟塍(chéng)处处通。人间辛苦 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答:此词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 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 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 谷丰登的心情。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 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 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概括
苏诗先写东风微微地吹拂,海棠花透出高洁美丽 的光泽,散发阵阵幽香,使人有空蒙迷茫之感。这时, 月亮已转过曲折的走廊,照不到海棠花了。诗人只怕 那花儿在深夜里也会睡去,自己更加寂寞,所以点燃 起明亮的灯烛,照看着一簇簇红艳艳的海棠,表达了 作者对盛开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详细
结束
( 比喻、比拟、借代、

) 夸张、双关、对偶、

辞 手
移就、互文、引用、
法 对偶、顶针、通感
答题示例一: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兽毛制成的衣服。
问: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 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 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 寂寞(步骤三)。

古诗词鉴赏六种问答模式及答题方法

古诗词鉴赏六种问答模式及答题方法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请简析之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明白晓畅, 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明白晓畅,多种口语 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 (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 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明 白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 念远戍辽西的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念远戍辽西的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 明显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明显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可怜白发生! 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这首词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一手 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本词最突出的手法是对照。 答案:本词最突出的手法是对照。词人前九句极力描绘 出整军校阅、沙场驰骋的战斗画面,写得气势恢宏, 出整军校阅、沙场驰骋的战斗画面,写得气势恢宏,言 辞慷慨。但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 陡然跌落千丈, 辞慷慨。但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陡然跌落千丈, 原来前九句,全是梦境,梦境与现实形成了强烈对照, 原来前九句,全是梦境,梦境与现实形成了强烈对照, 词人一切的理想只能寄托在梦中, 词人一切的理想只能寄托在梦中,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空 怀凌云壮志,却报国无门的苦闷与忧愤。 怀凌云壮志,却报国无门的苦闷与忧愤。

古诗词鉴赏答题思路与模式66页PPT

古诗词鉴赏答题思路与模式66页PPT

古诗词鉴赏答题思路与模式

6、黄金时代是在我ຫໍສະໝຸດ 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1高二诗词鉴赏答题模式PPT课件

11高二诗词鉴赏答题模式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 答题模式及例析
1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
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
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
8
体会情感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表达(展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先点出作者的情感, ②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 ③表达感情的特点或手法(直抒胸臆、委婉
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
9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作者在诗中出发了怎样的感情?
此诗表达了对人内在的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 信(步骤一)。这首诗通过写蝉饮清露,不借秋风就 能把自己嘹亮的声音传向远方(步骤二)。运用托物 言志的手法说明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界的凭 借自然声名远扬(步骤三)。
11
思想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逐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
形象(步骤一)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
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
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
疏放(步骤二)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模板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模板ppt课件
2.举例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3.点效果。指明这种风格或特色的表达效果。
3
五、分析表达技巧型(三步) 1.明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2.释用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技巧运用。 3.析作用。对思想感情、诗歌主旨的作用。 六、分析形象型(三步) 1.点特色。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
忧国忧民、壮志未酬、寄情山水 2.做分析。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点明为什么。 3.明作用。抒发了作者何种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模板
一、炼字炼词型(四步) 1.释词义——在诗句中的意思 2.明手法——比喻、拟人、夸张、衬托 3.绘景象——情景再现 4.点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
二、分析意境型(三步)
1.描绘诗歌中展现的画面。
描绘时抓住主要景物再现画面,在忠于
原诗的基础上,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 力求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三、分指出全诗围绕该句子写了哪些内容。 3.指明该句子对主旨的表达以及在结构上的作 用。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三步)
1.明特色。口语色彩浓厚、朴素自然、豪迈雄 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委婉细腻、清新明 丽、幽默讽刺、反语、白描手法等。
对诗歌主旨有何作用。
4
七、分析主旨和思想感情型(三步)
1.找出诗歌意象,归纳其特点和所营造的 意境。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意象和诗歌主旨的 关系。
3.明确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八、对比鉴赏阅读型(二步)
1.找出相关的比较点,通过研读两首诗歌, 比较异同。
2.根据题目要求,扣住诗歌中的字、词、 句加以分析阐述,分条作答。
5

古诗鉴赏题六种问答模式PPT27页

古诗鉴赏题六种问答模式PPT27页

谢谢!
27
古诗鉴赏题六种问答模式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 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1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2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一 般是哲理诗)。 3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 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衬哀情等。(2)联想和想 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
4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先言它物 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 (6)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 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 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 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 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 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 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 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 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 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 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 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 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 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 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 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 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 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 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 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 而“感伤”。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 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 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 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 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 骤三)。
(1)答: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 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 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2)答案之一: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 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 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 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 “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 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答案之二: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 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 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 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 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 “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 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 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 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 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 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 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 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 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 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 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 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 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 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 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 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 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六种模式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你认为 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原因、理由。 答题步骤:1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2分条作答,3用翻译的形 式就可以。 答题示例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 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 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俞陛云在《宋 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 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 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清新自然,口语化(一),“黄 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 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 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