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
论徽商崛起与衰败是韦伯问题之反证

品牌战略与电子商务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0期48㊀㊀基金项目: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点课题(2018Z D H 08);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2018j x j y g g055).作者简介:朱永民(1976-),女,安徽蚌埠人,硕士,助教.法规条款予以废止,以化解法律冲突;所谓 补法 ,即对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法律地位㊁产权归属㊁治理机制以及资产管理等核心问题进行法律补充,例如«职业教育法»中涉及的校企合作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条文,制定混合所有制办学的行政法规和具体实施办法;所谓 定法 ,即制订颁布与混合所有制办学相关的专项法律法规或配套法,保证混合所有制办学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如众多学者提议制订«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指导意见»,就是要求政府和主管部门对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基本条件加以明确.3.2㊀制定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相关配套政策作为政府及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混合所有制办学实体要尽到引导职责,要按照 公平而有差别 的原则,理顺校企合作双方所承担的责㊁权㊁利,给予混合所有制办学实体在办学经费支持㊁税收优惠的优惠政策;同时充分赋予其在课程设置与建设㊁学生录取㊁教师招聘等方面的自主权.如法律法规无明确禁止,政府及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皆可准允社会资本融入职业教育,促进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的发展.作为混合所有制办学主体的高职院校,要完善办学实体的内部治理结构,努力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治理模式.校企双方要遵循 十个共 机制,做到合作企业的深度参与:共同投资㊁共享资源㊁共同招生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㊁共同育人㊁共同教学㊁共融文化㊁共同负责就业㊁共享办学效益.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组建课程开发团队,结合专家意见㊁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学校教师负责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企业专家负责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学校负责学生日常教学管理,企业选派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参与到学生日常管理中,全天候关注学生,按照企业岗位的需求开展职业综合素养培训,使学生入校后就零距离接触企业的真实生产工作环境,让实训教师和实训岗位和实训内容更贴合实际,真正起到推进一体化教学,深化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3㊀完善参与主体的互利共赢机制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社会资本,必然都要寻求自身资产的保值增值.从目前来看,可参考针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所制定的制度,出台规定,明确混合所有制参与方可以并按约定比例参与收益分成.对于混合所有制办学实体所提供的具有公共性质的教育服务,政府部门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支付费用给非公有资本.校方投入的资本主要以品牌㊁师资㊁教室㊁实训场地为主,在混合所有制办学的过程中,要确保投入的学校国有资产在合作过程中保值增值,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例如,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校方以品牌及知识产权 入股 ,企业方投入资金或实物,双方按照协议组建治理结构,并按约定比例参与收益分成.该学院确保企业 投入即有产出 ,获取合理回报.企业根据未来岗位需求,通过与校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按照共同预定的方式,保证了员工的素质,与此同时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还在办学结余中获得相应的合理收益回报,增强了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参考文献[1]童洪志.高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博弈研究,2019,(3).[2]赵玉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保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职教论坛,2014,(7).[3]李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法制困境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4.[4]任志玲,郭瑞.深化校企合作破解应用型人才培养瓶颈[J ].中国高校科技,2018,(5).[5]于永正.高职院校实施 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2015,(6).论徽商崛起与衰败是韦伯问题之反证朱永民(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2)摘㊀要:徽商创造了称雄商界三百年奇迹,徽商崛起及其衰落的深层原因值得深思.马克斯 韦伯认为中国宗教伦理阻碍中国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转型.按韦伯的话说,任何形态的经济发展必定内蕴着特定文化支撑力.从这一点上看,恰恰是儒家和道家文化孕育了徽商.徽商转型失败并不是韦伯问题的例证,徽商衰落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倾巢之下其安有完卵,传统经营模式未能跟上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转变.关键词:韦伯问题;资本主义精神;徽商;儒家文化中图分类号:F 27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21.10.025㊀㊀韦伯是20世纪最具盛名的思想家之一,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写道: 新教伦理孕育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学术界称之为韦伯问题. 而在«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一书中韦伯指出中国的儒教和道教限制并阻碍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他们不能为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精神文化方面的支撑力.这就是韦伯问题的 中国命题 .为此,我们以徽商文化研究为突破口,研究徽商的兴起㊁其商业经营规则以及衰落原因,从东西方经济发展的文化背景来看看韦伯问题的中国命题是否符合实际.1㊀资本主义精神及其孕育的母体:西方新教伦理西方国家在16世纪进行了新教改革,打击天主教,韦伯更是将天主教的禁欲主义㊁空洞的教导训令扔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0期49㊀进地狱,他所倡导的新教伦理,是入世的,个人在尘世中赚钱荣耀上帝是作为上帝子民的光荣和天职.这种理念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完美契合,新教的 天职观 和禁欲主义直接孕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使之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推动了近代西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韦伯在书中写道: 通过个人诚实守法的职业劳动而获取丰硕财富资产是荣耀上帝的行为,是被神允许和祝福的. 将锲而不舍㊁始终不渝且系统性的世俗社会的小市民诚实合法工作劳动,在宗教上被认为是至高的禁欲手段和方法,当然也为市民社会所信仰,这就是资本主义精神的人生观认为的最有力杠杆. 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精神就是赚钱,资本主义所信仰就是把赚钱荣耀上帝作为天职.新教在客观上为证明世俗活动具有道德意义起了作用,导致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萌芽和发展.为了进一步考察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韦伯还分析了新教的其他分支,特别是加尔文教的禁欲主义伦理.1.1㊀基督教倡导宗旨:以营利为目的 天职观 这种以营利赚钱为人生目的观念就是基督新教教派的中的教义 天职 观,通过努力工作以荣耀上帝这一刺激工作的途径来促进获取钱财;这样信徒都认为上帝是偏爱和恩宠自己,于是变成更加虔信基督教信徒,而且必须通过在尘世间锲而不舍的赚钱这一行动荣耀上帝.因为作为此生劳动义务的履行,努力赚更多的钱财一方面在道德上是被认可的,另一方面这也正是神的要求和命令.换句话说,每一个神的子民必须虔诚的按照神的旨意,履行自己的天职,努力创造更多财富.1.2㊀用禁欲主义来禁止拜金主义用 禁欲 的思想来禁止拜金主义,强调诚实合法的劳动赚的钱不是纵欲享乐,而是钱生钱,用钱做有意义的事.在教徒的日常生活中,新教伦理提倡禁欲主义,反对纸醉金迷,不求进取,懒惰倦怠与追求俗世的肉欲.认为纵欲享乐是背离了神,将自己与神隔离开来.这种禁欲思想不仅表现在对金钱的使用,同时还表现在商人对利益的追求方面.资本主义精神本身追求的就是钱生钱,利益越大越好,但商人之间的利益最大化斗争会阻碍社会前进的步伐,只有通过苦行,如苦行僧般的修行,亲近神,摆脱肉体的欲望,所以西方人周末要去礼拜,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过,克制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请求上帝的原谅.至高无上的神无时无刻不在看着他们,约束他们.在教义的影响下,信徒一方面将劳动致富作为神的旨意要求,自己必需尽心尽力的义务,不断地增加资本;另一方面杜绝浪费,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严格禁欲.从 开源 和 节流 双向度一边疯狂追求财富,一方面厉行节俭,这样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迅速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就连马克思都不得不感慨宗教改革是很大的力量,说 它把僧侣变成俗人,而把俗人变成僧侣.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力量巨大,它把俗人社会中的人变成了上帝的子民,并把信徒对上帝的信仰与在俗世中创造与积累财富紧密地结合了起来.1.3㊀资本主义精神韦伯没有用宗教领袖的言谈和教义,而是富兰克林的警句来描述资本主义精神. 时间就是金钱 信用就是金钱 金钱具有滋生繁衍性 .富兰克林所强调的 资本主义精神 主要有以下三点:勤奋㊁节俭和信用.勤奋,节约时间用于创造出无限价值,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不放弃任何一个賺钱的机会.节俭省钱,富兰克林认为钱能生钱,不能奢侈浪费一分钱,把省下的钱用于投资,赚更多的钱,争取利益最大化,让钱有 滋生繁衍性 ,严禁任何的浪费娱乐,认为赚钱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赚钱就是目的,不能忘记,忘记赚钱就是忘记自己的责任,逃避自己的义务.信用,中国人讲无信不立,在新教教义中,也提倡讲信用,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信用可以维持好关系,对增加产品的销量㊁加快资金的流动性㊁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对赚钱都起到促进作用.这也是资本主义世界中必备的三点 精神 ,这是市民在资本主义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出发点.韦伯极其重视精神的作用,他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是先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这一论点显然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相反.他说: 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资本主义精神出现并表现出来,它就会创造出自己的资本和货币供给来作为达到自身目的的手段. 在这种以赚钱营利为人生目的信念指导下, 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 这就是资本主义精神,也是韦伯核心观点 即上述的勤奋㊁节俭㊁信用等美德,已成为指导现实社会的功利化的指导原则,孕育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也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2㊀徽商经营理念: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入世精神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起源分析是沿着 宗教伦理一经济伦理一社会变迁 的逻辑思路,即在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之前,就已经存在资本主义精神了. 韦伯命题 的分析思路是和马克思主义相逆的,他从精神到物质,已精神为考察点,通过现实存在的鲜活的市民社会生活的状态与论证新教教义之间的契合,论证新教伦理孕育出资本主义精神.韦伯理论的关键在于以 入世苦行 的理想精神来概括新教理论,他认为 入世苦行 的教义是西方国家才有的,断言资本主义精神的主要来源就是 入世苦行 .而韦伯在对东方中国儒教研究之后,居然下结论认为儒家伦理并不存有这种 入世苦行 理论,所以最终得出所谓的中国儒教和道教是没有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反而阻碍了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这一说法漂洋过海一来到中国就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学者多方论证,其中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研究的结论恰好和韦伯的结论相反,余先生认为中国儒家品牌战略与电子商务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0期50㊀㊀入世和出世的思想,恰恰是主张 入世苦行. 他还提出了儒家的入世和出世的思想㊁中国文化中 义之所在直指本心 的精神与西方 因信称义 等思想同具普遍的合理价值,包括禅宗的 求心立命 等思想都和西方的新教伦理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2.1㊀徽商的入世苦行余英时先生认为,新教伦理(又称入世苦行)主要包括勤俭㊁诚实㊁信用等美德,断言这种 入世苦行 的宗教伦理是西方独有的,就思想根源来说,这是资本主义精神的主要来源.儒家伦理思想教导我们效仿天地运行的自然法则,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道德经»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周易»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地宇宙,寒暑昼夜更替,生生不息,君子应顺天而为,道法自然,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宋朝程颐将«周易»中 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生曰仁. 人的生命本能是天地都承认并弘扬的,因此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谓大德,生生之谓易 ,徽商以 生生 为目的,去做符合 仁 的生意,创造财富,实现生命的意义.徽商能够吃苦耐劳,被称之为 徽骆驼和 绩溪牛 .徽商无论创业初期还是富裕后,大都能保持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徽商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徽商艰苦奋斗㊁以诚待人,勤奋节俭㊁讲究信用㊁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等精神是有目共睹的.2.2㊀徽商的超越性动机韦伯认为中国人缺乏一个内在的核心,没有由内而外的㊁由某种中心的㊁自主的立场.换句话就是没有超越的宗教道德信仰.没有此世与彼世的现实紧张性.中国人从先秦时期儒家一直提倡入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提倡 内圣外王 提出每个人通过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达到仁人和圣人的境界.并在«大学»中提出 内圣外王 具体化,提出了三纲八目.所谓三纲,即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 八条目 是指格物㊁致知㊁诚意㊁正心㊁修身,齐家㊁治国㊁平天下,前五目是内圣范围,后三目是属于外王范围.韦伯攻击道家的出世思想,但他只是停留在老子泛泛而论之上,其实道家尊道贵德,德者道之用,道不立则德无以生的出世取向与终极根源的道是一致的,即世而超越.到宋明理学时期,朱熹明确提出了天理与人欲的关系是长期的拉锯战,从中可以看出新儒家的此世与彼世的现实紧张是何其巨大.徽商的所谓超越性动机,徽商认为他们从事的商业经营活动意义重大,虽说是迫不得已寄命于商,经商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可以立身立业㊁立功立德,能够报效国家㊁睦邻宗族㊁济危救困和繁荣文化,带动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为家族㊁为社会㊁作出自己的责任和贡献.2.3㊀徽商的理性化过程 理性化既是韦伯研究的出发点,又是其评判中国社会与宗教的标准.韦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致力于研究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韦伯指出中国未能从儒家伦理中发展出来具有现代理性的资本主义原因主要是儒家缺乏理性化的生活方式.韦伯并没有考察中国商人历史,早在汉朝就有司马迁写了«史记货殖列传»并指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到明代时就用了 賈道 一词,意为买卖之道.表明他们对商业有了新的看法,即在赚钱之外, 賈道 还有其他意义,另一方面 賈道 还有怎样运用最有效的方法来达到做生意的目的,相当于韦伯所谓的理性化的过程.徽商用世代商业经营规则阐释了儒賈相通㊁以儒饰賈㊁儒道賈用等徽商賈道德特点和作用.徽商善于利用儒学经典中的思想,去指导商业经营活动,从而达到事业上的成功.他们认为賈儒是免不了贪利,所以用儒家伦理道德来约束经商行为,避免世人的诟病.徽商被天下人誉为儒商,成功改变了几千年来世人对商人的看法.徽商的成功在于他们用儒家伦理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又将儒家的诚信㊁仁义㊁忠恕精神引入到商业经营中,非义不取利.3㊀结语通过对徽商入世苦行㊁超越性动机㊁徽商理性化的商业营规则等方面来对 韦伯式问题 进行一一批驳.韦伯所说的赚钱已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市民普遍信奉的 天职 ,他们的目的为了赚钱而赚钱.新教伦理(又称入世苦行)主要包括勤俭㊁诚实㊁信用等美德,徽商的成功在于他们用儒家伦理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又将儒家的诚信㊁仁义㊁忠恕精神引入到商业经营中,非义不取利.无论是为人处世之道还是商事买卖活动他们相信无信不立.徽商无论创业初期成为商贾巨富,都能保持初心本色,勤俭节约.徽商的所谓超越性动机,徽商认为他们从事的商业经营活动意义重大,虽说是迫不得已寄命于商,经商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可以立身立业㊁立功立德,繁荣文化,带动经济发展.为家族㊁为社会㊁作出自己的责任和贡献.徽商后期的衰落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倾巢之下其安有完卵,传统经营模式未能跟上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转变.参考文献[1]马克斯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马奇炎,陈婧,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梁德阔. 韦伯命题 的徽商经验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2011,(10):31G35.[3]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85G86.[4]马克斯 韦伯.儒教与道教[M ].洪天富,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277.[5]张海鹏,王延元.徽商研究[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434.[6]张海鹏.明清徽商资料选编[M ].合肥:黄山书社,1995.[7]何兆武.关于 义利之辨 [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01):18.[8]徐斌.论王充思想文化精神的内涵 纪念王充诞辰1990年[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8,(03):81G83.。
古代徽州文化-徽州商人

盐商中,还有水商,或称水贩、水客,是领 取水程中转引票的中小盐运商人。 明末以来,徽州盐商已形成集团,控制了淮 盐产、供、销的特权。 据光绪《两淮盐法志》记载:自明嘉靖至清 乾隆期间,在扬州的著名客籍商人共80名, 徽商独占60名,山、陕各占10名。嘉庆《两 浙盐法志》记述,明清时期,在浙江的著名 盐商共35名,其中徽商就占28名。
徽商四大行业之二——典当商
典当业是中国封建社会里最古老的一种信用行业,专为 私人提供抵押品贷款,最早称为“质”和“质库”。到 了明朝,名称就有10多种,通常称之为“当铺”。 明、清时期,徽商经营典当业遍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城 镇。长江以北,徽州典当商也很得势。 典当店铺多为石库门面,并在外堵或影壁上,写上一个 楷书大“当”字,大到几乎占了整个墙面。 徽州典当商属于徽商中的“上贾”,资本极为雄厚,在 当时激烈的商帮竞争中’,他们联合族人乡党集中于一 地同治典业,以较低的典利排挤其他商帮而占领市场。
解读“无徽不成镇”
自明朝嘉靖、万历之后,徽商便逐步操纵着所在 经营地的许多重要商业部门以至执其牛耳,造成 “无徽不成镇”的气势和局面。 长江干流地带的大小城镇都有徽商立足称雄。地 近运河与淮河交汇处的苏北淮安布帛、盐等行业 都很发达,徽州人在那里势力也很大。 当然徽商的影响除体现在空间区域外,还作用于 经济文化生活及民风等社会领域,徽商的存在与 否关乎某个地方或市镇的兴衰荣萎。
《清史稿》云:“凡商有二,曰场商,主收 盐;曰运商,主行盐。其总揽之者曰总商, 主散商纳课。” “场商”,系指寓居各盐场的商人,他们专 以向灶户收盐为务,是商人中直接控制盐业 生产,并与灶户建立包购关系的一部分商人。 “运商”,是指占有引窝的行盐之商。 “总商”,是诸运商与盐政交涉的代表,也 是清王朝为便于催缴盐课而设。两淮“运商” 中之“总商”,多为徽人担任,对于淮盐产 销方面的各个环节,亦为徽商所把持。
浅谈中国金融史之徽商的兴亡

浅谈中国金融史之徽商的兴亡徽商,这个中国金融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历来是众多史学家钻研的对象,针对它的问题也是众说纷纭。
它从何时萌芽,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又是为何渐趋衰落,最终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近代,中国屈辱与抗争交织的艰难历程中,徽商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目前的学术界,关于徽商的相关论文有很多,这为我们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史如画,让我们共同欣赏徽商这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一徽商的兴起徽商始于南宋,此时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如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 ;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称"祝半州"。
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还在徽州境内发行"会子"。
元末,歙县商人江嘉在徽州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
元末明初的徽商资本,较之宋代大为增加,朱元璋打江山缺少饷银,歙人江元一次捐助10万两。
成化年间,徽商又打入盐业领域,大大打击了重要的竞争对手——晋商的势力,至此,徽商可谓是绝无敌手。
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三百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
这时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
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同时,徽商的经营行业也很广泛,其中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
徽商除了从事多种商业和贩运行业外,还直接办产业,他们边生产边贩卖,合工商于一身。
如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之间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
在徽商的诸多成功因素中,知人善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点在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发迹史上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徽商大多是兄弟、宗族共同经营,这就保证了它有一个庞大的网络相互联系、支持。
徽商又有儒商之称,贾而好儒,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
徽商兴衰启示探讨

徽商兴衰启示探讨分别从敬业精神、进取精神、文化精神、诚信精神、外部环境和自身分析了徽商兴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现代企业的借鉴作用。
标签:徽商;精神;资本转换;产业升级徽商,俗称“徽帮”,曾经是中国最成功的商帮,承载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商业文化。
然而,这股曾创造辉煌的商业势力却在清朝中后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的命运。
那么,徽商的成功和没落给我们现代企业带来哪些启示呢?徽商能够迅速崛起必然有其成功之处,其中独特的徽商精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1)敬业精神和地区传承的商业传统。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徽州这个地方可耕土地非常少,除了产茶并没有什么资源。
所以自唐朝以来商业活动就开始兴盛,到了明清时期从事商业的人口超过全地区的一大半。
而由这种商业文明所孕育出的敬业精神也贯穿于徽商发展的始终。
敬业精神是从业者对所从事职业具有的一种执着的信念和深深投入的意识,古徽商是如此,作为现代企业的经营者更应以此作为一切商业活动的基础。
(2)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被人们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吃苦耐劳和勤恳努力,有着敬业、执著、拼搏、坚韧、进取等优秀品质。
人格化的骆驼,更是给人以一种不畏道路艰险、忍辱负重、长途跋涉、富有进取开拓精神的深刻印象。
无怪胡适先生曾把具有骆驼般意志和品质的徽帮商人形象地比作“徽骆驼”。
古徽州人民,具有山里人的执著和坚韧,为追求美好生活而拼搏,为了家乡的富有而攀岭越谷,走出大山,不畏艰难,而且他们勤劳朴实,这才创造了徽商数百年之辉煌。
从事企业经营必然有风险,而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如果没有坚韧的毅力,如果没有随时迎接失败的准备,又怎么能在商战中百战不殆,修成正果呢?“忍辱负重,坚忍不拔”就是徽骆驼们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也是现代企业走向百年老店的必然选择。
(3)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
“贾而好儒”是徽商的显著特点,徽商是很爱读书的,他们有的白天经商,晚上读书。
爱读书给徽商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提高了徽商的文化素养、文化品位,较高的文化素质成为与士大夫们交往的“粘合剂”,同时也给徽商的商业经营带来便利。
最新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

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摘要:徽商,又称徽州商帮,即古徽州所辖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黟县六县商人的总称。
徽商经营范围普遍,“其货无所不居”,且经营方式多样。
纵观历史徽商的兴衰轨迹与明清时社会经济发展脉络有着同一性,具体说来,徽商的发展经历了兴起、暂时性衰落、中兴及衰落解体四个阶段,其兴起于衰败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并应该从中吸取该有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徽商兴起衰败原因探析一、徽商兴起与兴盛的原因分析徽人从商的历史由来已久,然而作为一个整体,徽商萌芽于东晋,生长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具体说来,先有徽人从贾之风兴起于明代的成化、弘治年间,又因徽州商人经营有道,资本得以迅速积累,并在当时各种条件的推动下结成徽帮,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之一。
(一)徽人从贾之风兴起的原因徽州,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皖南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多山多水,耕地面积较少,且土壤多呈酸性,决定其地质不适应粮食作物的生长,反而适于茶叶、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并且距离全国大市场较近的地理优势也为徽人从事商业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此外,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迅速增长的人口使得徽人不得不以经商以谋求生计。
从主观上来说,徽人从商之风的兴起,还有着深刻的人文和社会缘由。
徽民向来勤劳,不辞劳苦,经商容易致富。
自宋朝之后,有着“东南邹鲁”、“理学之邦”之称的徽州倍受人们关注;朱子理学和阳明心学勃发,这也导致了徽人对仕途的渴望。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徽人唯有从事经商这一厚利之“末”业才能支撑其“本”业,为了“业儒”需要,徽民也往往选择经商之路。
此外,徽州耕地有限,地价极贵,单靠兼并土地这一手段很难满足豪门大族的奢侈生活之需,经营商业便成为他们扩大财源的一个重要途径。
除了有经商的动机,当时的政策也为其事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例如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地租大多由实物转为货币,这就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及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全国长途贩运业的发展。
徽商的发展历程

浅谈徽商的发展历程(作业2)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绩溪牛”、“一代儒商”等美称,“无徽不成镇”这一说法曾流传于大江南北,可见徽商影响之大。
本文将对徽商的发展历程及其原因进行简单阐述。
一、萌芽:东晋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就有新安商人活动。
经商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纵观历史,中国所有商帮的形成都具备自己独特的地理、人文因素。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 正如其民谚所言“七山一水一分田自古以来”, 徽州多山多水,耕地面积较少,且土壤多呈酸性,决定其地质不适应粮食作物的生长,且徽州自然灾害较为频繁,而人口增长却尤为迅速,粮食未能自给自足,徽人不得不以经商以谋求生计,这些皆为徽人从贾提供了客观条件。
徽商的繁荣还得益于徽州自身便捷的水利交通和丰富的物产。
徽州山区交通不便, 但其境内有新安江, 其支流可与徽州六邑相连通,沿江东下可达杭州,水上运输却十分便捷。
而且虽然徽州虽然“人稠缺粮”,但是茶叶、竹木等经济作物却异常丰富,这些特产在国内有着广阔市场,徽人将这些物产输送出去,便可换回徽民们的粮油盐等生活资料。
这就内在刺激着徽商的萌芽。
二、初步形成:晚唐五代晚唐五代时期,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规模南迁,不仅使江南得到了充分的开发,而且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徽州地处江南,相隔不远的建业(今南京), 是东晋、齐、梁、陈的建都之地, 大批北方来客寄寓建业,长江中下游地区变成了一个人口稠密、经济富饶的地方,对于徽州特产,如木材、茶叶的市场需求量极大,这些都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热情,徽商初步形成。
三、形成时期:南宋南宋王朝曾把“杭州作汴州”,明朝把南京作为都城,从而带来了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江南经济开始充分活跃。
徽州地处江南,紧靠杭州、南京,承受着时代大潮的冲击。
徽州人还抓住当时经济重心南移和徽州与经济发达地区毗邻苏杭、南京等这一机遇,发展商业经济。
徽商由盛转衰原因分析

徽商由盛转衰原因分析提要徽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耀眼的商帮,他们从兴起到衰落历经几百年的时间,这其中主要的朝代更替有明清。
兴盛时,它曾富甲一方,修起了石牌坊和宗祠,办起了学校,并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
这里最有名的要说胡雪岩这个晚清徽商,他的胡庆余堂可以算得上是造福一方了;衰落时,它无回天之力,一座大厦顷刻间瓦解,跬积的基业付诸东流,而紧随其后的是当代浙商的兴起。
关键词:徽商;衰落;浙商兴起我国在明清的时候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特别是在杭州这样的城市,商业一时兴起,对于一个小农经济社会来说,要想从根本上革除其本身自闭特性的不利影响就得通过市场的力量,通过商业的运作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而徽商正是在这个变革的时期兴起,它的很多商业文化都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但又为什么这么一个庞大的商帮未能承担起持续繁荣经济的重任而又难逃近乎瞬间消亡的厄运;相比之下,现时期的浙商又从很多方面与其相似。
一、兴起徽商是在六朝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在明朝的时候兴盛而在清朝的时候达到了鼎盛。
它的衰落基本上是和中国的封建社会一道。
徽州自古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可见从地理特征来说这儿是一个极其不适合小农经济发展的地方,正是因为此,徽州人不得不世世代代地谋划着生存问题,只有走出去。
主要自然资源的稀缺必然导致了在没有商业往来的前提下出外谋生。
从经济角度看,小农经济最直接的根基是田地,其次是当时的制度,他们相互作用才能维持经济的稳定、社会的稳定。
倘若在人口增加的同时没有更高的生产力,又没有更多的生产要素,那么这多余的人口便很直接的成为了负担,而在封建的明清社会,种种因素限制了人口的自由流动,短期内来看,人们的生活很稳定,人们消费的物品很稳定,物品的市场价值(价格)很稳定,这也就从另一个层面说明经济是不灵活的,商业没有兴起,物美价廉的东西也就自然不容易直接进入市场;而地域的差别导致了各地之间的自然资源迥异,坐落于南方的徽州有山有水,还有一条直达杭州的新安江,于是刚刚沿着水路北上到杭州、无锡等城市的徽州人会发现这里的一些商业机会。
论徽商兴衰的原因

论徽商兴衰的原因论徽商兴衰的原因标签:杂谈绪论徽商,又称徽州商帮,即古徽州所辖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黟县六县商人的总称。
徽商经营范围普遍,鈥溒浠跷匏痪逾潱揖绞蕉嘌9诠赜诨丈痰难芯康男似鹗加谏鲜兰腿氖甏⒂诎耸甏笱杆偕拢汲晌幻畔匝В两褚哑木吖婺!6捎诨丈痰男怂ス旒S朊髑迨鄙缁峋梅⒄孤雎缬凶磐恍裕虼耍曰丈绦怂ピ虻难芯浚兄谖颐歉玫牧私饷髑迨逼谥泄缁峋梅⒄骨榭觯⒍韵纸癜不丈倘说尼绕鹌鸬揭欢ǖ慕杓饔谩>咛逅道矗丈痰姆⒄咕诵似稹⒃菔毙运ヂ洹⒅行思八ヂ浣馓逅母鼋锥巍1疚慕曰丈谭⒄沟幕韭雎缥撸云渌难巍⒌洹⒛尽⒉杷拇笞冢饕茄我岛筒枰滴岷暇咛迨妨霞跋喙匮芯砍晒氐惴治銎湫似鹩胨ヂ涞脑颍贸龌丈绦怂サ钠羰尽一、徽商兴起与兴盛的原因分析徽人从商的历史由来已久,然而作为一个整体,徽商萌芽于东晋,生长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具体说来,先有徽人从贾之风兴起于明代的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年),又因徽州商人经营有道,资本得以迅速积累,并在当时各种条件的推动下结成徽帮,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之一。
下面将对徽州商帮形成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一)徽人从贾之风兴起的原因徽州,晋时称新安郡,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称徽州。
其地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皖南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正如其民谚所言,鈥溒呱揭凰环痔铩⒁环值缆泛妥扳潱罩荻嗌蕉嗨孛婊仙伲彝寥蓝喑仕嵝裕龆ㄆ涞刂什皇视α甘匙魑锏纳ぃ炊视诓枰丁⒅衲镜染米魑锏闹种病6罩葩準沉副匦胗删惩夤└敛锊荒懿缓土诮字换唬铰菲獒叫兴洳槐憷掳步夏痉ず托〈ㄐ形薨阋怨┥角镒试耸涞男枰[1],距离全国大市场较近的地理优势也为徽人从事商业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此外,据记载,徽州自然灾害较为频繁,明代灾害发生频率大约是八年一遇,清代则不足六年发生一次,而徽州人口增长尤为迅速,使得徽人不得不以经商以谋求生计。
这些皆为徽人从贾提供了客观条件。
徽人从商之风的兴起,不仅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还有着深刻的人文和社会缘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
摘要:
徽商,又称徽州商帮,即古徽州所辖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黟县六县商人的总称。
徽商经营范围普遍,“其货无所不居”,且经营方式多样。
纵观历史徽商的兴衰轨迹与明清时社会经济发展脉络有着同一性,具体说来,徽商的发展经历了兴起、暂时性衰落、中兴及衰落解体四个阶段,其兴起于衰败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并应该从中吸取该有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徽商兴起衰败原因探析
一、徽商兴起与兴盛的原因分析
徽人从商的历史由来已久,然而作为一个整体,徽商萌芽于东晋,生长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具体说来,先有徽人从贾之风兴起于明代的成化、弘治年间,又因徽州商人经营有道,资本得以迅速积累,并在当时各种条件的推动下结成徽帮,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之一。
(一)徽人从贾之风兴起的原因
徽州,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皖南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多山多水,耕地面积较少,且土壤多呈酸性,决定其地质不适应粮食作物的生长,反而适于茶叶、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并且距离全国大市场较近的地理优势也为徽人从事商业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此外,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迅速增长的人口使得徽人不得不以经商以谋求生计。
从主观上来说,徽人从商之风的兴起,还有着深刻的人文和社会缘由。
徽民向来勤劳,不辞劳苦,经商容易致富。
自宋朝之后,有着“东南邹鲁”、“理学之邦”之称的徽州倍受人们关注;朱子理学和阳明心学勃发,这也导致了徽人对仕途的渴望。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徽人唯有从事经商这一厚利之“末”业才能支撑其“本”业,为了“业儒”需要,徽民也往往选择经商之路。
此外,徽州耕地有限,地价极贵,单靠兼并土地这一手段很难满足豪门大族的奢侈生活之需,经营商业便成为他们扩大财源的一个重要途径。
除了有经商的动机,当时的政策也为其事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例如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地租大多由实物转为货币,这就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及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全国长途贩运业的发展。
此外,徽人乡土宗族观念较重,不仅要依靠经商投资族人教育,
在外经商者往往依靠宗族关系结成整体便于互相照顾及增强竞争力,这也成为徽人由零散生意的个体凝聚成为一个整体商帮的原因之一。
(二)徽商兴盛的原因
首先,明清时期社会较为稳定,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商业资本开始膨胀,刺激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其次,徽商兴起后,对市场规律的准确把握,加上广泛的经营项目,多样的经营方式,使得其在全国的商业竞争中迅速占据了优势地位。
(三)清代徽商发展至鼎盛的原因
康熙中叶至嘉庆、道光之际的一百数十年,徽商摆脱了之前的低糜状况,并逐渐兴盛起来。
其主要原因有四:首先,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一切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的原因。
经历了康雍乾盛世的休养生息,徽人对从贾又有了信心,商业再度繁荣。
其次,统治者部分政策的扶植。
摊丁入亩政策的实行,有效的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流通开始频繁。
再次,徽商在长江流域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
最后,徽商亦贾亦儒,儒贾结合,商人、地主、官僚三位一体。
他们以儒之理经营商业,讲求商业道德,使得其家业不断做大,反过来又促进了儒、贾各自的发展。
二、徽商衰落原因考察
(一)徽商衰落的客观原因分析
首先,封建政权政策的改变给徽商,尤其是其支柱盐商带来的打击。
商业作为传统的“末”业,在历朝历代都是被盘剥的重点对象之一,清朝也不例外。
开朝时以示贤德而免各省之补赋,然而当时因战争造成社会的千疮百孔是很难愈合的,这部分补赋除了贤明的统治者廉洁执政外,剩下的应该就是取自其他税收。
其次,清政府迫于财政困难,开始无休止的对商人进行残酷的剥削。
自康乾盛世起,清廷开销日增,此后,政府增设税收名目,巧取豪夺,对商人进行压榨。
此外,徽州一直是中国的重要茶叶产地之一。
随着统治危机的加重,各省厘金亦渐涨,这也是导致徽州茶商竞争力低于洋商,进而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连年战争,使得清廷疲于应付,只得不停增加赋税;徽州因战乱也损失惨重,这对于以徽州为根基的徽商而言亦是打击之一。
从清中期开始,帝国主义势力相继渗入中国,极大的改变了中国原有的政治经济格局。
此外,中国国内动乱频仍,内外交困,战乱直接造成了徽商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这一切都使得徽商元气大伤,最终一蹶不振。
最后,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国家相继入侵中国,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以茶商
为首的徽商损失惨重。
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对任何一个商帮的打击都是巨大的。
徽商作为封建性商帮,其相较而言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得其在竞争中渐趋劣势。
在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徽州商帮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二)徽商衰落的自身原因分析
总的说来,徽商之所以衰落,就在于它是一个封建性的商帮,与统治者联系是否密切直接关系到其命运。
此外,徽商的经营利润并没有转化为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而是用在了非经营性消费上,这种消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徽商所进行的奢侈性消费巨大。
入清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徽商实力愈发雄厚,其挥霍之风也愈演愈烈。
第二,徽商的兴起离不开徽州宗族力量的扶植。
因此,一经繁盛,世代相传的宗族思想使得徽商对宗族事务的建设等封建性活动方面历来慷慨不吝。
徽商为了宗族的发展,不惜重金修祠堂、修坟墓、叙家谱、设义学、建试馆、开办书院以及购置族产和族田等等。
在徽商的大力扶植下,徽州的文化教育等事业飞速发展,也使得徽商的资本迅速流失。
除了耗资于非经营性项目,徽商与政治不再紧密结合也是其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徽商之所以兴盛,是因为其“亦儒亦贾”的经营方式以及与封建政权结合紧密的主要手段。
而其衰落则也是由于其对清廷的态度,为了求取所谓的“功名”,徽州捐纳之风盛行,而且统治者为了增加收入,千方百计以劝谕商人捐资助饷,徽商半是自愿半是强迫将大笔资财捐给政府,这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此外,清后期徽商与政权结合不再密切,这使得徽商们原有的地主、商人、官僚三位一体的身份无法维持,直接造成了其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