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产失败案例
旅游地产失败案例

1、内蒙根河“天工部落”。
(1)基本情况根河的“天工部落”是由北京的神州之旅开发,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的敖鲁古雅乡。
项目占地2000亩,预计投资2亿元,其中一期投资为4000万元。
是一个集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
倡导生态养生,主张“像候鸟一样生活”,天工部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境内,作为神州之旅进入旅游地产的第二站,天工部落是神州之旅对其在黄山的“徽州文化园”项目的快速复制。
徽州文化园项目占地312亩,产品定位为度假式公寓和产权式酒店,产品在市场上的旺售,促使公司决心在旅游地产的方向上走的更远。
但产品出来之后并没有像预期的火爆,项目经营异常艰难,第一期建成之后,迟迟不见第二期出来。
(2)失败原因第一、交通太偏远是重要原因。
笔者曾经有多年的呼伦贝尔的工作经历。
在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市有项目运作的经历,根河处于大兴安岭的腹地,路途遥远。
首先是大交通不发达。
从北京等全国其它大城市到根河只有经过呼伦贝尔市中转,比较快捷的是有飞机,但航线很少,在淡季只有北京飞呼伦贝尔,做火车时间漫长,从北京到呼伦贝尔要24个小时。
其次是小交通也很遥远。
从呼伦贝尔到只有一条二级公路延伸到根河,距离超过300公里。
第二、旅游大环境远没有形成。
整个呼伦贝尔的旅游虽然在快速增长,但是总量并不高,并且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等地,延伸到根河的不多,现实客源不多。
第三、旅游季节性太强。
根河位于中国的最北端,夏季只有三个月时间,漫长的冬季造成资源的限制。
冬季旅游呼伦贝尔一直在努力做,但效果不明显,无论从区位还是产品品质都难以与哈尔滨进行竞争。
第四、定位不是很准确。
根河最大的优势是自然资源的品味和低廉的土地价格,因此最好采用“粗放式”吸引策略,实行高端定位。
比如一百亩地只做一幢别墅,配备小型飞机等方式。
定位于中低端很难实现销售,因为度假成本太高,非常不合算。
第五、进入之前缺乏必要的调研。
根河地广人稀,但产业配套非常不完善土地成本低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总成本。
旅游失败案例

部分专家和基层干部认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造福农村和农民,而产业发展无疑是关键。因此,一方面要重视对接市场、做大做强产业,同时也要防止简单的模式复制。
礼泉县县长王强民说,袁家村这种自下而上的发展方式主动性强,能够通过带动村民的发展带来人气,增加村民收入。平利县县委书记郑小东表示,虽然对龙头村来说,在建设初期政府投资主导是十分必要的,但只有走向市场做强产业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结果证明,村领导真有远见。”张淑玲说,不过几个月,她家“农家乐”就生意盈门。于是她索性辞掉村里水泥厂的工作,专事经营“农家乐”。
现在,袁家村汇聚了农家乐、特色小吃、关中民俗展示等丰富多元的旅游业态,随时吸引着中外游客及参访者。下的袁家村”发,展酒店住宿、酒吧等夜间经济,还通过成立股份公司、群众入股的方式,实现“全民参与、共同富裕”。
家乐
”特色旅游打开了一片发展的新天地●整体发
展约
有一个多亿的投资,其中村集体和村民投入就有六七千万元,良好前景让外出打工的袁家村人纷纷回村景观,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改善明显。然而好景不长,在2012年风光过一阵子之后,从2013年开始龙头村便逐渐冷清:除重要节假日外,这里游客稀少,早先修建的酿酒、豆腐等10个具有当地特色的作坊,已有三四家关门停业,仿古一条街两侧的商铺也基本成为“摆设”。一位村民说,虽然建起了特色民居,但没有太多挣钱的路子,“带动不了经济发展”。
二、湖北京山茶花源风景区:总投资预计5亿元,占地2000余亩,其中茶花园面积1100余亩,植有5万余株大树茶花,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山茶花观赏园。规划建设四星级酒店、别墅会所、儿童乐园、体育健身区、汽车营地、杨梅采摘园、度假小屋、民俗风情购物街等功能区。现状:资金链断裂、拖欠银行贷款及投资公司的钱,无力偿还,已经无法正常营业,被迫低价转让!
旅游策划失败案例

旅游策划失败案例在旅游策划中,成功案例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决策和步骤。
然而,失败案例同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分析,以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本文将通过“step by step thinking”(循序渐进的思考)的方式,以一个旅游策划失败案例为例,探讨失败的原因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错误。
第一步:目标设定与市场分析旅游策划的第一步应该是明确目标并进行市场分析。
一个成功的旅游策划案例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市场定位。
然而,在这个失败案例中,策划者未能设定明确的目标,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分析。
第二步:产品规划与定位一旦目标设定和市场分析完成,下一步应该是产品规划与定位。
在这个失败案例中,策划者缺乏对目标市场的了解,没有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偏好来规划产品。
结果,产品定位不准确,未能吸引目标市场的游客。
第三步:合作伙伴选择与协调旅游策划通常需要与多个合作伙伴进行协作,包括酒店、景点、交通等。
在这个失败案例中,策划者未能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并且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
这导致了服务质量的下降和客户投诉的增加。
第四步:宣传推广与销售策略宣传推广是旅游策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在这个失败案例中,策划者未能有效地进行宣传推广和制定销售策略。
缺乏宣传活动和创新的销售策略导致了产品的低知名度和销售额的下滑。
第五步: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在旅游策划中,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是成功的关键。
然而,在这个失败案例中,策划者忽视了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导致客户投诉的增加和口碑的恶化。
第六步:反思与改进在经历了失败后,策划者应该进行充分的反思和改进。
他们应该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
然而,在这个失败案例中,策划者未能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改进,导致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这个旅游策划失败案例揭示了在旅游策划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和错误。
通过“step by step thinking”的方式,我们可以避免这些错误,并确保旅游策划的成功。
失败的文旅融合案例

失败的文旅融合案例
以下是一些失败的文旅融合案例:
1. 某古镇在开发过程中,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导致游客体验不佳,口碑较差。
2. 某旅游景区在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文化和特色,而是引入了外来文化元素,与当地文化格格不入,导致游客难以产生共鸣。
3. 某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感受,导致当地居民对景区的反感和抵制,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景区的声誉。
4. 某旅游景区在宣传时过于夸大其实际效果,导致游客期望过高,而实际体验却远低于预期,从而对景区产生不满和失望。
5. 某旅游景区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导致景区环境遭到破坏、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案例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缺乏对当地文化和特色的深入了解和挖掘,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感受,宣传过于夸大,管理上存在漏洞等问题。
因此,文旅融合需要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和特色,注重当地居民的参与和利益,合理规划和管理景区资源,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才能实现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文化遗址发展旅游业失败案例

利用文化遗址发展旅游业失败案例标题:文化遗址发展旅游业的失败案例及启示导语:在当今旅游业繁荣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将文化遗址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
然而,虽然一些地方曾经怀有满满的期望,但在实践中却遭遇了失败。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文化遗址发展旅游业的失败案例,探讨其失败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文化遗址的旅游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一、背景介绍1. 文化遗址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在旅游业不断壮大的大背景下,文化遗址作为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许多国家将文化遗址作为促进经济和地方发展的重要纽带,以吸引游客、创造就业和增加收入。
二、失败案例分析1. 案例一:A国文化遗址旅游项目的失败1.1 文化遗址开发仅停留在表面A国的文化遗址旅游开发仅着重于修复和开放某些古迹,却忽视了对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的深入挖掘和解释。
1.2 缺乏全面规划和管理由于项目开发缺乏整体规划和综合管理,导致文化遗址周边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严重不足,游客无法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
1.3 忽视社区参与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缺乏与当地社区的合作和对社区的参与,导致了当地居民对文化遗址旅游的反感,使得项目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案例二:B国文化遗址旅游开发的失败2.1 旅游商业化程度过高B国将文化遗址过度商业化,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遗址本身的保护和传承,破坏了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2.2 缺乏专业运营和管理由于缺乏专业的运营和管理,导致B国的文化遗址旅游项目缺乏创新和竞争力,无法吸引足够的游客长期保持盈利。
2.3 缺乏对游客体验的关注B国的文化遗址旅游开发过程中,忽视了游客体验的重要性,导致游客对该目的地的满意度较低,难以形成良好的口碑和持续吸引力。
三、失败案例的启示与建议1. 深入挖掘和传播文化内涵在文化遗址旅游开发中,需要注重深入挖掘和传递文化内涵,通过丰富的解说、展示和交流方式,使游客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遗址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
旅游开发失败案例

旅游开发失败案例【篇一:旅游开发失败案例】“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
从江苏镇江入围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宋元粮仓遗址,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一些地方近期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毁事件。
文物古迹频频成为一些地方追求商业利益的牺牲品,还在于文保法规执行的苍白无力。
有关专家表示,我国文物法对“毁坏古迹”行为有罚款和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但实际情况是,破坏行为大多涉及地方政府,很难追究下去。
【篇二:旅游开发失败案例】惨淡、二、湖北京山茶花源风景区:总投资预计5亿元,占地2000余亩,其中茶花园面积1100余亩,植有5万余株大树茶花,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山茶花观赏园。
规划建设四星级酒店、别墅会所、儿童乐园、体育健身区、汽车营地、杨梅采摘园、度假小屋、民俗风情购物街等功能区。
现状:资金链断裂、拖欠银行贷款及投资公司的钱,无力偿还,已经无法正常营业,被迫低价转让!三、简析:哪个动物园没几只孔雀?又有几个游客还没见过孔雀?茶花也是,长江、珠江流域、云南都普遍存在。
熟悉产生轻视!由于过于普遍,以“孔雀”或“茶花”作为景区的主要卖点,虽然对游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吸引力不强,而且随着游客需求的不断提升,这种吸引力在逐年下降!所以仅仅以这样的卖点还不足以支撑一个景区的长久发展!至于宾馆、营地、度假小屋等,是个景区都有,更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篇三:旅游开发失败案例】最近了解到不少朋友在打听我国有哪些失败案例,想通过这些案例引以为戒。
的确,有成功就有失败,而成功往往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之上的。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些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失败案例,并通过案例来反思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陕西的龙头村和袁家村乡村旅游对比陕西的龙头村和袁家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冷一热的强烈反差,袁家村的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可谓是越做越大,而龙头村在火热了一阵之后却变得生意冷清。
龙头村:青山秀水却生意冷清走进位于陕鄂渝交界处的安康市平利县龙头村,一眼望去,“白壁、青瓦、马头墙、格子窗”的徽派民居建筑群与青山秀水的美景相映成趣。
旅游地产失败案例资料

1、内蒙根河“天工部落”。
(1)基本情况根河的“天工部落”是由北京的神州之旅开发,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的敖鲁古雅乡。
项目占地2000亩,预计投资2亿元,其中一期投资为4000万元。
是一个集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
倡导生态养生,主张“像候鸟一样生活”,天工部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境内,作为神州之旅进入旅游地产的第二站,天工部落是神州之旅对其在黄山的“徽州文化园”项目的快速复制。
徽州文化园项目占地312亩,产品定位为度假式公寓和产权式酒店,产品在市场上的旺售,促使公司决心在旅游地产的方向上走的更远。
但产品出来之后并没有像预期的火爆,项目经营异常艰难,第一期建成之后,迟迟不见第二期出来。
(2)失败原因第一、交通太偏远是重要原因。
笔者曾经有多年的呼伦贝尔的工作经历。
在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市有项目运作的经历,根河处于大兴安岭的腹地,路途遥远。
首先是大交通不发达。
从北京等全国其它大城市到根河只有经过呼伦贝尔市中转,比较快捷的是有飞机,但航线很少,在淡季只有北京飞呼伦贝尔,做火车时间漫长,从北京到呼伦贝尔要24个小时。
其次是小交通也很遥远。
从呼伦贝尔到只有一条二级公路延伸到根河,距离超过300公里。
第二、旅游大环境远没有形成。
整个呼伦贝尔的旅游虽然在快速增长,但是总量并不高,并且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等地,延伸到根河的不多,现实客源不多。
第三、旅游季节性太强。
根河位于中国的最北端,夏季只有三个月时间,漫长的冬季造成资源的限制。
冬季旅游呼伦贝尔一直在努力做,但效果不明显,无论从区位还是产品品质都难以与哈尔滨进行竞争。
第四、定位不是很准确。
根河最大的优势是自然资源的品味和低廉的土地价格,因此最好采用“粗放式”吸引策略,实行高端定位。
比如一百亩地只做一幢别墅,配备小型飞机等方式。
定位于中低端很难实现销售,因为度假成本太高,非常不合算。
第五、进入之前缺乏必要的调研。
根河地广人稀,但产业配套非常不完善土地成本低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总成本。
利用文化遗址发展旅游业失败案例

《利用文化遗址发展旅游业失败案例》1. 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很多地方将文化遗址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然而,并非所有的利用文化遗址发展旅游业都能取得成功,有些甚至会出现失败的情况。
本文将围绕利用文化遗址发展旅游业的失败案例展开深度探讨,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话题。
2. 利用文化遗址发展旅游业的潜力文化遗址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不仅如此,利用文化遗址发展旅游业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地方形象,成为一种有效的旅游目的地。
然而,这一举措并非没有风险,需要足够的策划和执行力。
3. 失败案例分析3.1 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政府在利用文化遗址发展旅游业时,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长远规划和有效管理,导致资源利用不当,游客体验差,无法形成持续的吸引力。
3.2 缺乏综合规划:有的项目在利用文化遗址发展旅游业时只重视单一景点,缺乏整体规划。
导致游客在体验上的参观效果不佳,难以形成旅游独特性,难以吸引更多游客。
3.3 文化保护不到位:由于对文化遗址的保护不到位,一些地方在旅游业开发中盲目破坏原有文化遗址的面貌,导致破坏性旅游和文化冲突,使文化遗址的独特价值大大降低,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 经验教训与启示4.1 重视规划和管理:利用文化遗址发展旅游业时,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需重视规划和管理,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保护好文化遗址的完整性和独特性,提升游客体验。
4.2 整体规划和综合管理:应全面考虑文化遗址所处环境,发挥整体规划和综合管理的作用,形成旅游资源的协调开发和利用,提升整体的旅游吸引力。
4.3 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在利用文化遗址发展旅游业时,保护文化遗址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需要平衡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避免因过度商业化而破坏原有文化遗址。
5. 个人观点在利用文化遗址发展旅游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文化遗址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地产失败案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内蒙根河“天工部落”。
(1)基本情况
根河的“天工部落”是由北京的神州之旅开发,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的敖鲁古雅乡。
项目占地2000亩,预计投资2亿元,其中一期投资为4000万元。
是一个集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
倡导生态养生,主张“像候鸟一样生活”,天工部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境内,作为神州之旅进入旅游地产的第二站,天工部落是神州之旅对其在黄山的“徽州文化园”项目的快速复制。
徽州文化园项目占地312亩,产品定位为度假式公寓和产权式酒店,产品在市场上的旺售,促使公司决心在旅游地产的方向上走的更远。
但产品出来之后并没有像预期的火爆,项目经营异常艰难,第一期建成之后,迟迟不见第二期出来。
(2)失败原因
第一、交通太偏远是重要原因。
笔者曾经有多年的呼伦贝尔的工作经历。
在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市有项目运作的经历,根河处于大兴安岭的腹地,路途遥远。
首先是大交通不发达。
从北京等全国其它大城市到根河只有经过呼伦贝尔市中转,比较快捷的是有飞机,但航线很少,在淡季只有北京飞呼伦贝尔,做火车时间漫长,从北京到呼伦贝尔要24个小时。
其次是小交通也很遥远。
从呼伦贝尔到只有一条二级公路延伸到根河,距离超过300公里。
第二、旅游大环境远没有形成。
整个呼伦贝尔的旅游虽然在快速增长,但是总量并不高,并且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等地,延伸到根河的不多,现实客源不多。
第三、旅游季节性太强。
根河位于中国的最北端,夏季只有三个月时间,漫长的冬季造成资源的限制。
冬季旅游呼伦贝尔一直在努力做,但效果不明显,无论从区位还是产品品质都难以与哈尔滨进行竞争。
第四、定位不是很准确。
根河最大的优势是自然资源的品味和低廉的土地价格,因此最好采用“粗放式”吸引策略,实行高端定位。
比如一百亩地只做一幢别墅,配备小型飞机等方式。
定位于中低端很难实现销售,因为度假成本太高,非常不合算。
第五、进入之前缺乏必要的调研。
根河地广人稀,但产业配套非常不完善土地成本低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总成本。
这一点也许在神州之旅进入根河之初没有想到的。
天工部落项目位于大兴安岭腹地,一切基础设施建设均为零。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很多城市为了招商引资,会向开发商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包括负担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但对于并不富裕的根河市政府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2、千岛湖凤凰度假村
(1)基本情况
千岛湖凤凰岛公司是由杭州人林琰和林孝熊发起设立,实际控制人却是台湾人陈文鸿。
那年,陈文鸿看中了千岛湖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以妻子林琰等名义成立杭州千岛湖凤凰实业有限公司,购买了千岛湖中心一个占地150亩的凤凰岛,开发千岛湖凤凰休闲度假村。
2000年10月,酒店首期房产对外销售。
陈文鸿给酒店包装的概念是“产权式酒店”,打出了这样的宣传语:“包租10年,每年6%~8%收益轻松拿,每年30天凤凰旗下四星酒店免费住。
”
按照凤凰公司的宣传,投资者购买这个产权式酒店后,不仅旅游有去处,而且,用不到10-20年的时间就可通过租金收回投资,这还不包括房产本身的升值。
当时,凤凰公司开出的销售价是每套19万元,价格远高于当地普通房产,加上人们对产权式酒店不了解,一开始销售并不好。
后来,一位在杭州从事五金生意的温州人勇吃螃蟹才打破了销售僵局。
2001年5月,一期160套酒店终于销售完毕,2001年底,二期推出时,杭州等地的投资者开始纷纷跟进,而到2003年初第三期推出时,可以说是抢购了。
2005年第3季度,千岛湖凤凰酒店的投资者开始收不到房租,大理凤凰酒店的投资者自2006年第3季度以来也没有收到过租金,投资商和开发商双方闹上了法庭。
(2)失败原因
第一、不切实际的回报承诺。
按一套房子30万元计算,每年需要缴1.8万元。
酒店的成本按40%计算,那么一间房的营业收入要4.5万元。
平均每天价格按200计算,一年需要225天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年入住率需要达到62%。
作为休闲度假酒店,一般是周末才有客人,因此要达到这个客房入住率难度很大。
第二、没有计算酒店的贬值。
酒店的销售价格与客房的新旧程度息息相关,一般三年后部分设施开始陈旧,因此要保证长久获得理想的收入比较困难,而且随着旅游的发展,新的酒店不断出现,竞争会越来越加大,导致销售价格的下跌。
第三、经营管理的不到位
如何让来千岛湖的客源住宿是销售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但是整个经营过程中凤凰度假酒店的经营基本上是等客上门,导致入住率不高。
第四、产品设计的缺陷。
在目前,休闲度假旅游虽然开始起步,但是观光客源依然是主流,如何获得观光客的眼球从而吸引他们来居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按照商务酒店的方式建设,导致没有让消费者获得休闲度假的观光效益,难以使观光客源休闲化,没能留住观光客源。
3、湖南江永
(1)项目简介
湖南江永县位于湖南和广西桂林的交接之处,与阳朔比邻。
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主要的旅游资源有瑶族古都千家峒、千年古村上甘棠和女书,旅游资源品味很高。
2003年深圳一投资公司计划3亿投资开发,政府承诺拿出500亩地以2.5万元/亩的价格给与该公司作为旅游资投的补偿。
该公司到目前为止投资已达800万元,但结果是政府不满意,企业不敢冒,旅游没发展,房地产也没法做。
(2)原因
第一、旅游经营的不成功。
政府虽然给企业提供了数百亩的廉价土地,但是前提条件是旅游得到开发,如果旅游得不到开发,地价很难套现。
该公司获得资源后一直不开发,后来在旅游上也是象征性地投入一百万进行建设,没有形成精品景点,加之市场开拓没有新思维,日常运行难以为继,造成整个旅游的失败。
第二、企业的短视。
政府给与企业廉价的土地是希望投资旅游,但是政府很失望。
因此企业想开发房地产,政府不同意,导致企业拿着土地难以变现,形成拉锯战。
4、内蒙通辽莫力庙水库
(1)基本情况
通辽的莫力庙水库是亚洲最大的沙漠人工水库,在2000年左右旅游风行一时,一些企业相继在旁边建设了商店、酒店和部分度假设施。
但是2003年后,水库在干旱的影响下逐渐没水,旅游一落千丈,投资商的投资全打水漂。
(2)原因
该旅游地产失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估计到可能的干旱,旅游地产失去了旅游的依托,自然是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