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以上
岳阳楼记读后感8篇

岳阳楼记读后感8篇不得不说《岳阳楼记》的震撼力;其景之壮观,尤如历历在目!其情之真切,好似感同身受!“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怎样的一种爱国情怀,作为读者的我自认为是很爱国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境界却实难达到!我想当时在朝做高官拿厚禄的人如果都能有这种觉悟,能达到这种境界,今天的中国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有机会我一定要登上《岳阳楼》,去目睹“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气势;去感受“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的悲凉;去体绘“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的快乐!有时候我真感慨古人的圣明贤得真是今人无法比似的,如果现今的人们都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世间又少了多少烦脑与忧愁!岳阳楼记读后感2今读《岳阳楼记》,对作者的人品、人格敬仰之情犹然而生、有感如下。
一、政治失意不失志。
作者于1045年因改革弊政失败,被罢去副相官职,贬至邓州(今河南邓县),遭受了严重的政治打击。
虽被罢官降职,作者却没有失去志向,仍然在新的岗位上勤恳工作。
相比我们有些同志,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偶感仕途无望,从此就一蹶不振。
对人生的理想、信仰瞬间发生颠倒的看法,工作中出现消极怠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显然经受不起人生的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就此比较,作者身为封建时期的官吏,在三年县太爷,十万雪花银的时期,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仁人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很好的学习。
二、忧国忧民的思想。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此句不泛体现了作者浓厚的封建忠君意识,但它更能体现作者的忧国忧民思想,做官时要想到民众,为民众多做事、做好事,不做官时也要想到国家,关心国家的发展壮大,把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当今,我们一些同志当官时,不是忧其民,而是高高在上,把公仆变为主人,甚至腐化堕落。
不当官时也不忧其国,对国家发展壮大漠不关心,置若罔闻。
我们共产党是领导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力量,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共产党人就更应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的发展壮大多做贡献。
关于岳阳楼记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关于岳阳楼记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关于岳阳楼记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岳阳楼记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岳阳楼记读后感1“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句于大家而言并不陌生吧,没错,它正是出自范公的《岳阳楼记》。
冯玉祥将军有书:“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优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
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范公的一生。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发愤读书,早起煮一小碗粥,凉后划为四块便是他一天的饭食。
之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
后来,西下频频入侵,边境动荡不安,朝中又无军事人才,于是他便以文官身份统兵成边,大败敌寇。
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名尊称他为“龙图老子”。
后又被调后朝中主持庆历新政的改革,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优,退亦优”,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
初读此文,我完全是以一种儿童稚嫩的眼光来阅读,只惊叹文中所描绘的大好风光:八百里太湖,淼淼潇湘,风物或阴晦萧索或晴朗明宇,既有“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的化不开的愁思,也有“纯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的熏醉人的欣喜。
然而,在学习了之后,我才如梦初醒——这些所谓的“领会”多么肤浅。
首先,《岳阳楼记》并不在岳阳楼所作,洞庭湖之大观当时也不在先生眼前,可以说这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
范公将他一生经历的政治波涛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将他胸中起伏的思潮,一起借洞庭湖的万千气象倾泻而出,然而又顿然一收,总结成这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化为不落的绚烂彩虹,横跨天际,光照千秋。
这声大彻大悟的感叹如名煞大庙的钟声,浑厚沉远,感悟大千;这一声大叹悠悠千年。
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精选6篇)

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精选6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1《岳阳楼记》中第一段主要叙说本文写作的原因和当时的背景,第二,三,四段多为写景,从中渗透出作者的情感。
第五段是最为打动我的一段,它多为议论,其中表现作者的思想和远大的报负。
第五段中,作者揣思“古仁人”的思想,从他们身上借鉴出一些思想和理论。
我从中感悟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是否应该学习“古仁人”一样,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前面保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良好心态,在今日的中国,我们是否也应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这种“忠君”思想,在今日有些不太适用,有一定的历史局限。
但是现在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心态去看待国家,所以我们无论身在何方,身处何种地位,都应心系天下,关心国事,以国家只是为己任。
如果,每个人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中国将永盛不衰,繁荣延绵,雄伟高傲地屹立在世界东方。
如果这样,又何问“微斯人,吾谁与归?”呢?到时,天下人皆为一道,共奔繁荣富强。
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2人是感情的动物,当外在事物受到刺激时候常会因为得失价值的偏失而怒天尤人。
其实环境的地照是人为的,而自己对人生的价值却是主观的。
不以物喜,不以记悲,不以外表美适而喜,不已以身困厄而悲。
多少文客骚人因环境而怀尤表志,把豪情丧失掉。
如初唐李贺因受打击,尤心中中,仰忧而终。
反观宋朝苏轼被伐在外,却能把心里托福山水,所以能写出许多魂力雄伟的文章。
如果李贺不早死,或许有更多的.绝妙作品能流传下来,可能他没有苏轼的气度,不能激起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长。
况且这种颓废的意志,必能使人邢邵骨毁,流于一种不满的现实,沉郁的,萎靡不振的迹象,这对社会乃至对个人又有何益?只不过是使人感到叹惋摆了。
岳阳楼记读后感(15篇)

岳阳楼记读后感(15篇)岳阳楼记读后感 (15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岳阳楼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岳阳楼记读后感 1最近热播的芒果台电视剧《清平乐》,讲述了宋仁宗时代的故事,这个时代涌现了许多名臣,如狄青、欧阳修、富弼、文彦博等人,其中之一名为范仲淹。
范仲淹是一名文学大家,以下是我读他名作《岳阳楼记》的感悟。
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当太守,政绩突出,百废俱兴,于是修缮了岳阳楼,嘱托范仲淹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不过“前人之述备矣”,范仲淹就情景的差异写了行人不同的心境。
像那阴雨连绵的天,连续几月不放晴,满目都是悲景,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极悲之情。
要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波澜不惊,天色湖光相连,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遇见了这种情形,就会心胸开阔,快乐许多。
但范仲淹也说,还有第三种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范仲淹对自己及同类人的感慨。
就算当上了官,也不能忘本,为官应以百姓为先,才能称之为“父母官”。
范仲淹本人也是言行合一,在朝为官时直言进谏,刚正不阿;被贬斥时,他坚守初心,体恤民情,多次上疏议政。
朝廷欲兴建太一宫和洪福院,范仲淹认为“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议停工;在吏治方面,范仲淹针主张削减郡县,精简官吏,又建议朝廷不可罢免职田,认为“官吏衣食不足,廉者复浊,何以致化”。
可以说范仲淹是后世的楷模,直至今日,也同样适用。
于是就有了倡廉反腐的风尚,对于那些尸位素餐的“苍蝇”就应该毫不留情、重拳出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提倡的做法,唯有朝廷上下形成好的风气,江山社稷的安定才能指日可待。
虽然官场不尽得志,但他尽必生之所学为国家做出贡献,读书人应当如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岳阳楼记读后感 2假期里闲来无事,便在书桌旁看书,偶然读到一篇古文《岳阳楼记读》,读完后我感慨万千。
《岳阳楼记》读后感范文400字

《岳阳楼记》读后感范文400字《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
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所作,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1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一段描写出了登上岳阳楼,端着酒杯对着风,在观赏美景中,心胸开阔,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精神愉悦的境界,充分体现了岳阳楼的美和神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段,我感受到了范仲淹心中的忧愁。
因为它的意思是: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也充分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心情。
《岳阳楼记》让我知道了岳阳楼的美,也让我懂得了“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2不得不说《岳阳楼记》的震撼力;其景之壮观,尤如历历在目!其情之真切,好似感同身受!“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怎样的一种爱国情怀,作为读者的我自认为是很爱国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境界却实难达到!我想当时在朝做高官拿厚禄的人如果都能有这种觉悟,能达到这种境界,今天的中国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有机会我一定要登上《岳阳楼》,去目睹“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气势;去感受“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的悲凉;去体绘“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的快乐!有时候我真感慨古人的圣明贤得真是今人无法比似的,如果现今的人们都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世间又少了多少烦脑与忧愁!《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3我在寒假期间背诵了《岳阳楼记》这篇有名的古文。
岳阳楼记读后感(18篇)

岳阳楼记读后感(18篇)岳阳楼记读后感第1篇:岳阳楼记读后感范仲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提高的政治家。
在《岳阳楼记》,他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和志向,他的思想为后人所传颂。
范仲淹当时提出这一观点,正如他自我所解释的那样,就是无论“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无论得与失,都要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
这是古代的仁人志士包括一些开明君主的提高思想的概括。
一个人如果真正具有这种思想,便能够作出许许多多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事情来。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较开明的君主,他以隋亡为教训,认识到如果统治者荒淫无道,沉迷于声色犬马,把自我的欢乐建立在天下人痛苦的基础上,那么,一时的欢乐会导致天下的灭亡。
所以。
李世民登上王位之后,比较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实行了对老百姓有益的政策,他自我也力求可是度奢华,最终促成“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使我国的封建社会到达了鼎盛时期。
当然,我们应当看到李世民、范仲淹等人的思想具有的历史局限性:在他们的身上虽然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但做皇帝的,是为了维护自我的统治;做大臣的,终究是为封建制度服务,所以,他们的言行不能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天下百姓。
当前,我们仍然传颂着这句名言,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既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意思,也包含了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意思。
就是以天下人乐后我方乐,以天下人的欢乐作为自我的欢乐。
岳阳楼记读后感第2篇:《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传世名作。
庆历四年,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被贬到巴陵做官,重修了历经战火动乱被毁的名楼---岳阳楼,修葺一新之后,邀请范仲淹为岳阳楼题写文章,以志纪念。
范仲淹就创作了这篇广为传诵的文章《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分叙事、写景、议论三部分。
文章一开头作者略叙创作这篇文章的缘由: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址,刻唐贤今人诗文于其上,嘱余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读后感5篇

岳阳楼记读后感5篇不得不说《岳阳楼记》的震撼力;其景之壮观,尤如历历在目!其情之真实,似乎感同身受!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5篇岳阳楼记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岳阳楼记读后感1人是感情的动物,当外在事物受到刺激时候常会因为得失价值的偏失而怒天尤人。
其实环境的地照是人为的,而自己对人生的价值却是主观的。
不以物喜,不以记悲,不以外表美适而喜,不已以身困厄而悲。
多少文客骚人因环境而怀尤表志,把豪情丧失掉。
如初唐李贺因受打击,尤心中中,仰忧而终。
反观宋朝苏轼被伐在外,却能把心里托福山水,所以能写出许多魂力雄伟的文章。
假如李贺不早死,或许有更多的绝妙作品能流传下来,可能他没有苏轼的气度,不能激起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长。
况且这种颓废的意志,必能使人邢邵骨毁,流于一种不满的现实,沉郁的,萎靡不振的迹象,这对社会乃至对个人又有何益?只不过是使人感到叹惋摆了。
孟子云;“士穷不离义,达不离道。
”又云;“古之人得志折加于民,不得志修生与现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嫌善天下。
”这才是文人得失真正的看法。
不管处在什么环境皆能处之泰然,不以眼前的富贵,也不应境况而有所转变。
退一步想海天的宽敞,而人类的生命只是几招露水,当露水蒸融似乎无影无踪。
偶尔我们会回想过去,缅怀故人而,范文正功能用宽容与气度,劝慰被低的好友。
岳阳楼记读后感2“朴实而清雅的楼阁前有一片静谧的湖泊,点点沙鸥在幽静的湖面上轻轻掠过,划破了水面的清静,五彩斑斓的鱼儿在清亮见底的水下自由穿梭。
湖面与水底融汇成一幅奇异的图画,现实与幻境、无奈与欣喜都在尽情的交织、旋转、升华……”《岳阳楼记》是北宋出名诗人范仲淹的一篇传世佳作,文章共有六段,从开头到结尾,从电闪雷鸣到风和日丽,从不一样的角度呈现了岳阳楼的摇曳多姿。
每当我读完《岳阳楼记》,这一幕幕真实而久远的旷古美景总会情不自禁的浮此刻眼前,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豪壮之情。
不仅仅因为岳阳楼令人陶醉的美景,更因为发自肺腑的真实情感在悄悄地流露,缓缓地流出……正是因为这种忧国忧民的急迫心境,才让我感到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岳阳楼记读后感作文(精选9篇)

岳阳楼记读后感作文(精选9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岳阳楼记读后感作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岳阳楼记读后感作文精选篇1伴随一篇文章成长,这也许是很不容易的。
自然读书时要读这篇文章,那是因为这篇文章被选入了课文,考试要考,非得要读。
后来从学校出来又走上讲台,巧的是自己还教中学《语文》,这样这篇《岳阳楼记》便伴随我一生了,甚至教着教着就老了。
早年教书的时候,用的《语文》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有《醉翁记》和《岳阳楼记》,后来改用了语文出版社编的教材,以为这两篇“记”文不一定选入了,结果还是被选入了课本,这样与《岳阳楼记》,便结下了“深仇大恨”,差不多每一年都要教上一遍《岳阳楼记》。
这不现在还要写点《岳阳楼记》的文字,真是“冤家路窄”啊!甲、中学时读《岳阳楼记》,“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少年的时候有远大的理想,自然这样一篇古代的“记”文是不在话下的。
那时候自己就想说不定我长大了,能写比这好的“记”文呢。
开始交待了作者写记文的原因,是因为朋友滕子京重修了岳阳楼,请范仲淹写点歌功颂德的文字,这位范老先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便写了阴雨天在岳阳楼上的心情:“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写晴朗的时候:“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结尾还教我们要有自己的忧乐观,这点内容还千古文章呢,这只能说明古人的文化素养不高,写不出好文章而已。
将来的好文章要靠我辈来创作了。
那时的我们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是古人水平差,是自己人生阅历少,对古人认识不到位,不深刻,而犯了狂妄症的毛病。
乙、而立之年读《岳阳缕记》,“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后来为了实现自己要超越古人的夙愿,自己就拚老命地写一些东西。
因为那时候正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刚刚结束,文学突然吃香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以上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以上前不见古人,使我们怆然涕下。
自古迁客骚人多会于岳阳楼。
我们无法再现当年的景象,留给我们的是一些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思考。
岳阳楼雄伟壮观,洞庭湖南极潇湖,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
有着街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的雄伟,有着朝晖夕阴的无穷变化,再加上迁客骚人华丽诗篇和万船感慨,使得岳阳楼更加神秘。
历史已经过去,当我们五次回忆历史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滕子京,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少年不识愁滋味”人生有着升起的辉煌,也有着坠落的遗憾。
于是滕子京遭贬而你又受牵连,但你并没有消沉,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的遭遇令人悲叹,真是“却道无凉好个秋”。
或许辛弃疾也和你一样“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壮岁族旗拥万夫”。
但最后也只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邻家种树节”的遗憾与无奈。
《美芹十论》、《九议》也随之成为历史泛黄的一页而后十六十年则让人顿觉悲哀。
或许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
你,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
于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了你无畏的誓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了你的人生
态度。
你的精神、品质永远活在后人心中,你也因此得到了永恒。
相信若干年后仍然能够听到你那豪迈的壮语!
岳阳楼记读后感400字以上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
它们的出名,都与题咏它们的诗文有关。
而岳阳楼则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由参知政事被贬为邓州知州,正当他郁闷之极时,接到好友藤子京为岳阳楼作记的请求,于是便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与朋友共勉。
千古名篇便因此而诞生。
提到岳阳楼,就离不开洞庭湖。
正因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这样一座名楼。
范文正公认为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于是他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尽这一句,就可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的诗句相媲美,活现了洞庭之水的浩淼壮阔,可见作者恢弘的气度,不凡的才识。
不是大手笔是写不出这“势极雄豪”的句子来的。
然后,作者通过“迁客骚人”在观看两幅迥异的景象时产生的两种迥异的心情,表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这本来是人之常情。
然而,作者又与“古仁人”的不同心境来驳论,他们不因外界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
这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功名利禄、超越荣辱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他们却积极入世,在他
们心里装着国家的兴亡和老百姓的苦乐。
《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
范仲淹当时正被贬官“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自在,可他没有像许多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任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
而当一个先忧之士建立了功勋之后还能后乐,更加难能可贵。
我喜欢作者用细腻逼真的笔触刻画出的一幅幅美景,更陶醉于其用意义深远的文字所传达出的终极价值高标。
读《岳阳楼记》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