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名师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教学内容:1、认识负数:教材第1 — 6页例1 —例4以及练习一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 — 1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

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课时安排:3课时(1)认识负数的意义教学内容:p.1、2,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5题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温度计挂图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复习,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板书:负数)说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自然数、小数、分数)分别举例。

指出:最常见的是自然数,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点”,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么,(负号,类似于减法)二、学习例1: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介绍温度计:(1)?、?,我们中国人用摄氏度为单位,即?;?是华士度,是欧美国家用的。

(2)以0为界,0上面的温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温度表示零下。

(3)刻度。

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度,在温度计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时候是0?吗,(水和冰的混合物)你知道太仓一年中的最低温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它吗, 分别写出这三个温度:0?,为了强调这个温度在零上,35?还可以写成+35?,而这个零下5度,应该写成—5?。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版一、第一章:小数乘法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2. 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3.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竖式计算方法。

4. 教学难点小数点的定位及乘法运算中进位的处理。

5.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6.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小数乘法的概念。

(2)讲解:讲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3)示范:示范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数乘法运算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解题心得。

二、第二章:小数除法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2. 教学内容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3.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竖式计算方法。

4. 教学难点小数点的定位及除法运算中余数的处理。

5.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6.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小数除法的概念。

(2)讲解:讲解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3)示范:示范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数除法运算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解题心得。

三、第三章:角的初步认识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画出各种类型的角。

2. 教学内容角的定义、角的大小比较、角的画法。

3. 教学重点角的定义及大小比较方法。

4.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比较及角的画法。

5.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6.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

(2)讲解:讲解角的定义及大小比较方法。

(3)示范:示范角的画法。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学案及教学反思6 积的近似值 教案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学案及教学反思6 积的近似值 教案

积的近似值教材第66页的内容及第67、第68页练习十二的第8~18题。

1.使学生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2.使学生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取积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猜测、验证,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类推迁移能力。

1.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2.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

投影仪,课件。

1.口算。

0.21×0.4=3×0.6= 2.5×4=0.17-0.08=0.2×0.3= 1.2×0.05=0.42×20=0.5÷10=2.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

0.384(保留一位小数) 8.008(保留两位小数)3.4(保留整数) 7.996(保留两位小数)1.谈话导入。

教师:根据刚才学过的小数乘小数的知识,我们知道乘数里小数的位数越多,积里的小数位数也越多。

因此,为了记录方便,在小数乘法的计算中,往往需要求积的近似值。

2.例题讲解。

教师出示教材第66页的例9,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并根据题目要求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3.18×1.6≈5.09(万元)3.18× 1.619083185.088答:去年大约收入5.09万元。

3.巩固算理。

计算结果为什么要取近似值?(题目中的要求是保留两位小数,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更简便)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看第三位小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师生共同小结:在计算时,小数乘法所得的积有时位数太多,实际却并不需要,往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它的近似值。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应该根据要求保留的位数多看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得到近似值,一定要用“≈”连接,近似值末尾的“0”不能去掉。

积的近似值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应该根据要求保留的位数多看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得到近似值,一定要用“≈”连接,近似值末尾的“0”不能去掉。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优秀5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优秀5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编辑沧海红颜为大伙儿找到的5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相关范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2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71、72页。

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重难点: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1、学生练习:300-120+25×4强调混合运算顺序。

二、添上括号,新课引入计算300-(120+25×4)提问: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明确:这题含有小括号,那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

如果小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1)小括号;(2)乘或除;(3)加或减。

小结: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三、练习1、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

组织反馈与交流。

2、做练习十一第5题。

(1)先出示左边的一组题,比较一、二小题,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比较第二、三小题,说一说小括号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评价。

(2)出示右边的一组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比较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反馈评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全册)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全册)

教案年月日教和学的过程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四、延伸〔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零上30摄氏度对于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30℃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2〕小小气象记录员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某某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出示海拔高度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两种说法都成立听写练习教案年月日教案年月日教案教案教案教案年月日教案教案教案年月日板书设计认识小数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后记教和学的过程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二、新授提问:小数分为哪几局部?整数局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记数单位是什么?出示例3:你能举例说说1和0.1的关系吗?1、引导学生把1和0.1都看成一样单位的数量。

如:1米和0.1米,0.1米是1分米,1米=10分米,也就是1米是10个0.1米,或者说10个0.1米是1米。

1元和0.1元、1分米和0.1分米等。

可不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探索1和0.1的关系?2、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探索0.1和0.01有什么关系?0.01和0.001呢?3、小结: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10。

整数局部的1和小数局部的学生自主画图探索学生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教案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教和学的过程教师活动教案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挂图小黑板板书设计比拟小数的大小比拟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局部,整数局部大的数就大;整数局部一样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一样的,再比拟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教后记教和学的过程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1.演示动画“小数大小的比拟〞.提问:三角尺和练习簿,那个贵一些?你是怎么想的?小数如何比拟大小呢?〔板书课题〕2.大胆猜测:举例说明整数是如何比拟大小的?〔当整数的位数一样的时候,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的时候,位数越多,数越大〕3.比拟下面整数的大小: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1.提问:根据你的猜测,用你的方法比拟通过显示生活中的实例比拟大小比拟大小教案年月日教案年月日教案年月日。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5篇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熟悉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让学生经受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忙学生形成思索问题的习惯。

教学预备:梯形纸片、多媒体课件、剪刀。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新的面积公式,想一想:三角型面积的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二、探究新知实际操作,自主探究。

电脑演示地24页的情境图,启发学生思索:如何把体型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1、独立操作,自主探究。

学生用事先预备的学具自己进展剪拼,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思索问题的习惯。

2、小组争论。

四人小组连续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进而求出梯形的面积。

3、沟通汇报,发觉规律。

(1)引导观看,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联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析理解:为什么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要除以2?(3)经观看分析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用字母公式来表示。

三、看书质疑,沟通感想阅读第24页内容,回忆自己探究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并与同伴谈谈自己的想法。

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四、稳固应用,拓展提高完成25页习题五、全课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你在学习方法上又有了那些提高。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篇2[教学内容]星期日的安排(第68~70页)[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挨次。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挨次,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预备]调查活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计算。

3/8+1/2 5/6—3/4 11/12—1/6问:进展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留意什么?2、引入。

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学案及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案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学案及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案

表格列举法教材第94、第95页的内容及第97、第98页练习十七的第1、2、6、10、11题。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用表格列举数量关系的方法,学会填写简单的表格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运用列举策略解决问题的简便和准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格的填写要做到准确,不重复、不遗漏。

22根小棒,实物投影等。

教师提问: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长方形相对的边长度相等)长方形的周长等于什么?学生甲:长方形的周长等于2个长加2个宽。

学生乙: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的和的2倍。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1.揭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教材第94页例1。

(1)解读题目。

先请学生阅读例题,然后提问:22根1米长的木条相当于长方形的什么?(相当于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问题“怎样围面积最大”是指什么意思?学生交流,教师明确:就是要把所有的围法不遗漏、不重复地求出来,然后比较得出怎样围出的长方形面积最大。

(2)讨论交流。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讨论。

可能会想出摆小棒、计算、列表等方法。

教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棒摆一摆,然后总结出这个方法不简便。

(3)学习列表法。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比较快而且又准确的方法,同学们想不想学习呢?学生:想。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围一个长方形,和这个长方形的什么有关系?(和长方形的长、宽有关系)教师:下面我们就来把长和宽出现的所有可能性都找到。

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我们又知道长方形的周长等于2个长加宽的和,能不能先求出一个长加宽的和是多少米?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2÷2=11(米)教师:如果宽是1米,那么长是多少米?(长是10米)如果宽是2米,长应该是多少米呢?(长是9米)质疑:你发现长和宽之和一定是多少米?有这样的几种情况?(长和宽之和一定是11米,有5种这样的情况)追问:为什么?(因为长必须大于宽)教师:为了不遗漏、不重复所有的可能性,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进行整理。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经历预测猜想——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合情推理—探究创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体验到数学验证的思想,培养敢于质疑、学会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五年级数学学具盒,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呈现材料,发现问题1、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孙悟空在花果山上做美猴王时发生的故事,想听吗?花果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美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了说:“太少了,我要两块。

”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

”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

[评析:创设情境,在学生喜欢的人物分饼的故事中直接导入本课,这样设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主动感知,主动去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产生想获知结果的__。

内含情感与态度目标:孙悟空,做事认真仔细,机智,勇敢,本事大等。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吗?或你有什么话要说吗?生1:我觉得孙悟空很聪明。

生2:我认为三只小猴分到的饼是一样多的。

生3:我认为猴王这样分很公平,第1只小猴分到了一只饼的1/4,第2只小猴分到了一只饼的2/8,第3只小猴分到了一只饼的3/12,这三只小猴分到的饼是一样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 识 负 数内 容1.把下面的数分一分。

0 3 21753101自然数( ) 分数( )2.3.小华从学校出发,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东与西相反,那么他向西走2千米记作( )千米。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用正数表示时,在数的前面可以写“+”,也可以不写;用负数表示时,一定要写( )。

5.(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因此负数比它( ),正数比它( )。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某冷库的温度是零下4摄氏度,记作( )℃。

(2)如果直升机下降80米记作-80米,那么上升200米记作( )米。

7.根据利民百货商店今年上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1月份:亏损1000元 2月份:盈利3200元 3月份:盈利3600元 4月份:亏损260元 5月份:亏损480元6月份:盈利5460元月份 1 2 3 4 5 6 盈亏/元温馨提示 知识准备:自然数、分数的概念。

1.0、3、2、5、117、3102.+20℃ -20℃ 0℃3.-24.负号(或-)5.0 小 大6.(1)-4 (2)+2007.-1000 +3200 +3600 -260 -480 +54601 比较图形的面积内 容1.填一填。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和( )。

2. 将上面的小长方形割下来,平移到下面,形成一个( )。

将左边的小三角形割下来,平移到右边,形成一个( )。

3.图形转化前后的( )不变。

4.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①数方格法。

②重叠法。

③分割平移法。

④计算面积比较法。

5.两个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面积( )相等;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形状( )相同。

(填“一定”或“不一定”)6.比较下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温馨 提示 学具准备:方格纸、直尺。

知识准备:面积的意义。

1.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2.长方形 长方形3.面积5.一定 不一定6.①>⑤>③>②>④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内 容1.填一填。

(1)长方形的面积=( )○( )(2)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用字母表示为( )。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1)解决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尤其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一定要注意:( )和( )要对应。

判断底与高是否对应的关键是与哪条边(底)垂直就是这条边(底)上的高。

(2)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

还可以根据已知的面积和高求出( ),根据已知的面积和底求出( )。

5.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对应的,要用对应的高乘对应的底。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

6.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表格。

底/cm 52 5 高/cm6 3 5 面积/cm 230 8温馨 提示 学具准备:平行四边形纸板、剪刀、三角板、直尺。

知识准备: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1.(1)长 × 宽 (2)高 底2.底 高 S=ah3.(1)底 高 (2)面积4.S=ah 底 高5.面积6.30 10 4 253三角形的面积内容1.填空。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

(2)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

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S、a、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则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

3.在用三角形面积解决问题时,要注意用三角形对应的底乘()的高,再除以()。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5.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6.分别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三角形纸片。

知识准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几何图形的剪拼。

1.(1)ah (2)高(或底)2.S=ah÷23.对应 24.S=ah÷25.一半6.24平方厘米 135平方厘米4 梯形的面积内 容1.写出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2.两个相同的梯形合并成一个( ),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等于平行四边形的( ),高不变,梯形的面积等于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梯形的面积公式就是用梯形的( )加上( ),再乘高除以2。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 ),通过公式还可以推导出梯形的上底a=( ),下底b=( ),还知道了截面的含义。

4.知道梯形的面积和高,以及其中任意一个底,计算另一个底时,不要忘记面积要( )。

5.计算下面梯形的面积。

温馨 提示 学具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板和剪刀、20支同样的铅笔。

知识准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梯形的定义。

1.上底 高 腰 下底2.平行四边形 底 上底 下底3.S=(a+b )h÷2 2S÷h -b 2S÷h -a4.乘25.15cm 2 40dm 25 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内 容1.填一填。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2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2.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所以1公顷=( )平方米。

3.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所以1平方千米=( )平方米。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公顷、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由1公顷=( )平方米,1平方千米=( )平方米,可以得出1平方千米=( )公顷。

5.我还有( )不明白。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公顷=( )平方米 70000平方米=( )公顷 2000公顷=( )平方千米 40平方千米=( )平方米7.一块占地1公顷的平行四边形苗圃,底是80米,高是多少米?温馨提示 知识准备: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

1.200 2002.10000 100003.1000000 10000004.10000 1000000 1005.略6.90000 7 20 400000007.1公顷=10000平方米 10000÷80=125(米)6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内容1.填空。

(1)长方形的面积=()×()(2)正方形的面积=()×()(3)三角形的面积=()×()÷()(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5)梯形的面积=()2.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运用分割、添补等方法将组合图形转化成简单的规则图形进行计算。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可以运用分割、添补等方法,将组合图形转化成()的规则图形,进行计算。

4.用分割法求图形面积时,要与已知条件结合,合理地()组合图形,然后用分割后的简单图形的面积()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

5.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温馨提示知识准备:基本图形的面积的计算。

1.(1)长 宽 (2)边长 边长 (3)底 高 2 (4)底 高 (5)(上底+下底)×高÷22.长方 梯 长方3.简单4.分割 相加5.56平方厘米 60平方厘米1 认 识 小 数内 容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5米=( )分米 1.2元=( )角 0.3角=( )分 0.5分米=( )厘米 3分米=( )米 5角=( )元 2.1分米=()( )米=( )米 3分米=( )( )米=( )米3.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

1厘米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4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9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4.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直接用( )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分母是( )的分数可以直接用三位小数表示。

5.填一填。

(1)6角5分是1元的( )( ),写成小数是( )元。

(2)29厘米是1米的( )( ),写成小数是( )米。

6.读出下面各个小数。

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它的高度可达 3.5 米,重可达 5.25吨。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直尺。

知识准备:已学过单位间的进率。

1.5 12 3 5 0.3 0.52.110 0.1310 0.3 3.4100 0.04 9100 0.09 4100 0.04 9100 0.09 4.两 1000 5.(1)651000.65 (2)29100 0.29 6.三点五 五点二五2 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组成内 容1.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2.把一个正方形看作整体“1”,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1里面有( )个这样的一份;把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 ),有6个这样的一份是( ),有60个这样的一份是( )。

3.十分位上的7表示7个( ),千分位上的5表示5个( )。

4.一个小数由三部分构成,小数点左边是( )部分,右边是( )部分,小数点右边第一位的计数单位是( ),第二位的计数单位是(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

5.小数点右边,各数位分别表示多少个110、1100……6.填空。

(1)小数点的左边第一位是( ),第三位是( );小数点的右边第一位是( ),第三位是( )。

(2)一个数的十位和十分位上都是5,其他数位是0,这个数是( )。

(3)8.27中的“8”在( )位,表示8个( );“2”在( )位,表示2个( );“7”在( )位,表示7个( )。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方格纸。

知识准备:小数的意义和认识。

1.2.33 2.39 2.45 2.512.0.1 10 0.01 0.06 0.63.整数 小数 十分之一 千分之一4.整数 小数 0.1 0.01 105.略6.(1)个位 百位 十分位 千分位(2)50.5 (3)个 一 十分 0.1 百分 0.01 3 小数的性质内 容1.说说它们的价格各是几元几角几分。

2.0.3元和0.30元都是( )角,所以它们相等。

3.0.3是3个0.1,0.30是( )个0.01,10个0.01是( ),30个0.01就是(),所以0.3=0.30。

4.小数的性质:。

根据小数的这一性质可以对小数化简,如2.10=()。

5.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 )不变。

6.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对小数进行化简。

7.化简下面的小数。

0.090= 0.800= 50.50= 30.050=8.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07= 8.2= 9.50= 3.0200=温馨提示 知识准备: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2元5角0分 4元0角5分2元6角0分 12元1角2分 2.33.30 0.1 0.34.2.15.大小7.0.09 0.8 50.5 30.058.0.070 8.200 9.500 3.0204小数的大小比较内容1.在○里填上“>”“<”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