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大舞台》教案
《戏曲大舞台》教案教学设计

《戏曲大舞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的基本知识,如戏曲的起源、发展、主要剧种等。
2. 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对戏曲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我国的主要戏曲剧种及其特点。
3. 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剧种。
2. 教学难点:戏曲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和剧种特点。
2. 欣赏法:观看经典戏曲片段,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戏曲表演,体验戏曲的魅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戏曲资料,如视频、图片、教材等。
2. 准备戏曲表演的道具和服装。
3. 准备教室内的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戏曲音乐和视频。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经典戏曲片段,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导入:讲解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
3. 剧种介绍:介绍我国的主要戏曲剧种,如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并讲解各剧种的特点。
4. 戏曲表演技巧:讲解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如唱、做、念、打等,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践。
5. 艺术魅力展示:通过欣赏经典戏曲片段,让学生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戏曲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了解自己喜欢的戏曲剧种,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 观看至少一部戏曲作品,体会戏曲的艺术魅力,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对戏曲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掌握戏曲知识。
九、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戏曲知识的理解程度。
《戏曲大舞台》教案教学设计

《戏曲大舞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及主要剧种;(2)使学生掌握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如唱、做、念、打;(3)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戏曲艺术;(2)采用分组讨论、合作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的戏曲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教育学生尊重艺术家,珍惜艺术遗产;(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戏曲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发展:介绍戏曲的定义、特点、形成与发展过程。
2. 戏曲的主要剧种:介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等我国四大剧种的特点及代表剧目。
3. 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唱、做、念、打,以及各剧种的特色表演技巧。
4. 戏曲脸谱与道具:介绍戏曲脸谱的分类、特点及象征意义,道具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5. 戏曲舞台布局与表演:讲解舞台的构成、布局,以及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戏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及主要剧种;(2)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3)戏曲脸谱与道具的特点及作用。
2. 教学难点:(1)戏曲表演中的唱、做、念、打技巧的掌握;(2)戏曲脸谱的象征意义解读;(3)戏曲舞台布局与表演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戏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剧种特点等知识;2. 演示法:展示戏曲表演技巧、脸谱与道具等;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戏曲表演练习;4. 讨论法:分组讨论戏曲艺术的相关问题;5. 创新法:引导学生创作具有个性的戏曲作品。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戏曲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2. 讲授知识:讲解戏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剧种特点等;3. 演示与实践:展示戏曲表演技巧、脸谱与道具,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4.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戏曲艺术的相关问题进行分组讨论;5. 创新创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个性的戏曲作品;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给予鼓励和指导。
《戏曲大舞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公开课教案)

《戏曲大舞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一章:活动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戏曲的定义和起源。
2. 介绍戏曲的基本特点,如唱、做、念、打等。
3. 通过观看一段戏曲表演片段,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
教学活动:1. 开场白:教师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戏曲的世界。
2. 观看戏曲表演片段:让学生观看一段经典的戏曲表演片段,引导他们观察和感受戏曲的特点。
3. 讨论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对戏曲的认知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第二章:戏曲的基本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戏曲技巧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戏曲的基本技巧,如唱腔、表演、念白、打击等。
2. 通过观看不同戏曲片段,让学生感受不同技巧的魅力。
教学活动:1. 讲解和演示:教师讲解戏曲的基本技巧,并进行示范。
2. 观看戏曲片段:让学生观看不同戏曲片段,引导他们观察和欣赏不同技巧的应用。
3. 实践和练习:学生进行简单的戏曲技巧练习,如唱腔模仿、表演动作等。
第三章:戏曲的角色和行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戏曲的角色和行当。
2. 培养学生对戏曲角色和行当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戏曲的角色和行当的定义和分类。
2. 通过观看不同戏曲片段,让学生了解不同角色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教学活动:1. 讲解和演示:教师讲解戏曲的角色和行当的定义和分类。
2. 观看戏曲片段:让学生观看不同戏曲片段,引导他们观察和欣赏不同角色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3.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角色的表演风格。
第四章:戏曲的流派和剧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戏曲的流派和剧种。
2. 培养学生对戏曲流派和剧种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戏曲的流派和剧种的定义和分类。
2. 通过观看不同戏曲片段,让学生了解不同剧种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活动:1. 讲解和演示:教师讲解戏曲的流派和剧种的定义和分类。
《戏曲大舞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公开课教案)

《戏曲大舞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案章节:一、活动主题与目标1. 活动主题:探索戏曲艺术,提升语文素养2. 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艺术的历史、流派及特点;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
二、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戏曲艺术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文献等;2.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与戏曲相关的文章,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3. 教学环境:教室里需要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提前布置好相关场景。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戏曲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戏曲艺术;2. 课堂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戏曲艺术的历史、流派及特点,让学生对戏曲有更深入的了解;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戏曲的认识,分享阅读体验,总结出戏曲的特点;4. 实践活动: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戏曲形式,进行模仿表演,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进行评价;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分析戏曲,如戏曲中的诗词、对白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2. 学生表演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演水平,如发音、表情、动作等;3. 学生语文素养: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价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欣赏一部完整的戏曲作品,写一篇观后感,分享自己的感受;2.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戏曲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戏曲的魅力;3. 课程整合:将戏曲艺术与语文课程其他模块相结合,如戏剧文学鉴赏、戏曲诗词欣赏等。
六、活动资源与工具1. 教师资源:戏曲艺术专业书籍、学术论文、网络资料等;2. 学生资源:图书馆相关书籍、网络资料、个人阅读体验等;3. 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表演道具、戏曲音乐软件等。
七、活动步骤与方法1. 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第二步:讲授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第三步: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第四步:实践活动,分组表演;第五步:总结提升,提高语文素养。
《戏曲大舞台》教案教学设计

《戏曲大舞台》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戏曲的基本概念1.1 介绍戏曲的定义: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融合了唱、做、念、打等多种表演手段。
1.2 讲解戏曲的起源和发展:戏曲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明清时期的繁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介绍戏曲的分类:京戏、昆曲、越剧、黄梅戏等。
1.4 讲解戏曲的角色分类:生、旦、净、末、丑等。
第二章:戏曲的表演技巧2.1 讲解唱腔的分类和特点:慢板、快板、散板等。
2.2 介绍做功的基本技巧:手势、眼神、步伐等。
2.3 讲解念白的节奏和韵律:韵白、散白等。
2.4 介绍打功的种类和技巧:拳术、器械等。
第三章:戏曲的代表作品3.1 介绍京戏的代表作品:《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3.2 介绍昆曲的代表作品:《牡丹亭》、《西厢记》等。
3.3 介绍越剧的代表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
3.4 介绍黄梅戏的代表作品:《天仙配》、《女驸马》等。
第四章:戏曲的现状与发展4.1 分析戏曲现状:传统戏曲艺术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观众流失等问题。
4.2 探讨戏曲的保护与发展:政府政策支持、戏曲教育普及、创新演出形式等。
第五章:戏曲欣赏与评价5.1 讲解如何欣赏戏曲:关注唱腔、表演、舞台布置等方面。
5.2 介绍评价戏曲的标准:剧情、角色塑造、舞台效果等。
5.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戏曲活动,提高对戏曲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第六章:戏曲舞台艺术探究6.1 分析戏曲舞台的布局与设计:舞台布景、道具、服装等。
6.2 讲解戏曲演员的化妆与造型:脸谱、发型、穿戴等。
6.3 探讨戏曲表演的节奏与氛围:音乐、唱腔、互动等。
第七章:地方戏曲特色介绍7.1 介绍东北戏曲:二人转、评剧等。
7.2 介绍华北戏曲:河北梆子、晋剧等。
7.3 介绍华东戏曲:闽剧、婺剧等。
7.4 介绍华南戏曲:粤剧、潮剧等。
第八章:戏曲与传统文化8.1 讲解戏曲与诗词的关系:诗词为戏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教案

《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流派,提高对戏曲的认知水平。
2. 通过学习戏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3. 通过对戏曲的欣赏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戏曲的主要流派及特点3. 戏曲的基本知识(如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唱、做、念、打等表演手法)4. 经典戏曲选段欣赏5. 戏曲表演实践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
2. 采用欣赏法,让学生观看经典戏曲选段,感受戏曲的魅力。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戏曲表演,提高表演技巧。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戏曲文化。
四、教学资源1. 戏曲视频资料:经典戏曲选段、戏曲表演技巧展示等。
2. 戏曲图书资料:介绍戏曲发展历程、角色扮演、表演技巧等书籍。
3. 网络资源:戏曲文化网站、在线戏曲课程等。
4. 戏曲道具:戏服、道具、化妆用品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戏曲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估。
2. 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喜爱程度,通过课堂参与度、表演积极性等方式评估。
3. 学生戏曲表演技巧的提升,通过课堂表演、实践活动等方式评估。
4. 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题研究等方式评估。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2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第1-4课时:介绍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主要流派及特点。
第5-8课时:学习戏曲的基本知识,包括角色分类、表演手法等。
第9-12课时:欣赏经典戏曲选段,分析戏曲的音乐、唱腔、表演技巧等。
第13-16课时:进行戏曲表演实践,学习戏曲的化妆、穿戴戏服等。
七、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戏曲的基本知识。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优秀3篇)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优秀3篇)《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尝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2、验证网络环境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促进作用;3、尝试网络环境和课堂教学的整合。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样式──戏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鉴赏中国戏曲;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4、以了解、欣赏、探究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学习能力和活动能力。
【课前准备】1、预习课本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2、携带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和活动材料。
【学习过程】一、教师导入略二、展示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过程1、进入任务一:学生关于戏曲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相关练习。
有余力的同学可学习浏览拓展知识的部分内容。
2、进入任务二: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小组加入。
3、小组任务简单说明:⑴工艺品制作(脸谱等):在硬纸或蛋壳等你能想到的地方绘制戏曲脸谱,制成小工艺品;能对脸谱进行分类,并附文字或口头说明。
也可以制作贺卡、邮票、火柴盒等工艺品。
⑴戏曲手抄报:灵活运用自己搜集和与同学交流得来的戏曲资料,办一份手抄报──《戏曲大舞台》;撰写办报感受(收获)与同学交流。
⑴辩论擂台:①确定选题,准备资料、组织选手;②可在网上论坛参与辩论。
辩题:中国戏曲是弃是留⑴模仿秀:尝试学唱戏曲,进行舞台表演实践;亦可以对戏曲舞台表演过程进行追踪研究并展示研究成果。
成果展示形式自己选择,可以表演或汇报等;可以上交研究报告。
⑴其他创意:你可以不参加上述小组的活动,你可以独立完成其他有创意的活动。
但必须上交成果。
比如撰写某一专题的研究报告等。
四、合作探究过程小组成员分工──收集整理资料──讨论归纳资料──成果制作──成果展示五、教师小结六、布置作业下课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篇二了解戏曲,关注戏曲——《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授课人:林敏冬活动目的:1、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关注戏曲的发展。
戏曲大舞台教案设计

戏曲大舞台教案设计第一章:戏曲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戏曲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掌握戏曲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理解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教学内容戏曲的定义和起源:介绍戏曲的定义,讲解戏曲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
戏曲的发展历程:介绍戏曲的发展历程,包括唐宋时期的杂剧、元杂剧、明清时期的传奇和近现代的戏曲改革。
戏曲的基本特点:讲解戏曲的艺术特点,包括唱、做、念、打等表演形式,以及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分类。
戏曲的分类:介绍中国主要的戏曲剧种,如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和代表剧目。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戏曲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举例法:通过介绍具体的戏曲剧种和代表剧目,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戏曲的特点。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戏曲的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戏曲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戏曲特点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戏曲表演艺术2.1 教学目标了解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元素,如唱、做、念、打等。
掌握戏曲角色的分类和表演特点。
理解戏曲表演中的化妆、服饰和道具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元素:介绍唱、做、念、打等戏曲表演形式,讲解它们在戏曲演出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戏曲角色的分类和表演特点:介绍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的定义和表演特点,讲解不同角色在戏曲中的作用和表现方式。
化妆、服饰和道具的作用:讲解戏曲演出中化妆、服饰和道具的重要性,介绍它们在塑造角色形象和表现剧情中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元素和角色的表演特点。
演示法:通过实际演示戏曲表演中的唱、做、念、打等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戏曲表演艺术的了解和感受。
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元素和角色的表演特点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化妆、服饰和道具的作用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大舞台
课型:专题音乐欣赏
年级:高三年级
教具:多媒体
课时:一教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秀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2、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如,角色、行当、唱腔等。
以及一些代表人物。
3、熟悉几段著名的有代表性的戏曲唱段。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上课礼仪)
师:同学们好,认识大家很高兴,在上课前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请同学们听它是属于那类音乐?(放幻灯片)
生:戏曲
师:同学们对戏曲的音乐还是比较熟悉。
我知道大家对流行歌曲比较感兴趣而对戏曲了解得甚少,这节课让我们走上戏曲的舞台一起来领略戏曲的韵味。
(点幻灯片)
二、讲授新课
师: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戏曲
1.戏曲
(1).戏曲的定义:
是一种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多种表现手段的中国传统戏剧艺术。
戏曲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剧种。
师:中国地大物博,戏曲种类繁多,大家都了解哪些剧种?
生:京剧、豫剧、吕剧、黄梅戏、川剧……
师:同学们知道得挺多那么我国到底有多少种呢?(点幻灯片)(2.)戏曲的种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比较流行的著名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淮剧、沪剧、吕剧、湘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点幻灯片)
2.京剧
师:在以前的那个年代,京剧像流行歌曲一样深受我们祖辈的喜爱,流传很广,家喻户晓,受长辈或是电视的影响,同学们也多少知道一点关于京剧的知识,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了解那些京剧的知识?
生:(脸谱、曲目、行当、四大名旦……)
师:同学们对京剧的知识了解很多啊,很好。
这节课我们从这几方面来了解我国的国粹京剧。
(点幻灯片)
(1)定义:
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
她是在继承我国古老戏曲剧种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以唱、念、做、打为中心的,并具有北京特色的戏曲剧种。
因为它形成在北京,所以称之为京剧。
享有“东方歌剧的盛誉”(2)京剧的形成:
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3)京剧的特色:
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常用“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色。
(点flash)
(4)脸谱
红忠紫孝,黑正粉老,
水白奸邪,油白狂傲,
黄狠灰贪,蓝勇绿暴,
神佛精灵,金银普照。
(5)京剧的行当:
生:扮演男性角色
旦:扮演女性角色
净:花脸,演个性鲜明的角色
丑:扮演阴险,滑稽的反面人物
(6)四大名旦:
本世纪20年代京剧旦行先后成名的四位有代表性的演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四大名旦各树一帜,雄踞舞台。
四大名旦在艺术上不断进取,表演,唱腔精益求精,各有独门剧目陆续问世,蔚成流派。
师:梅兰芳(1894一1961)名澜,字畹华。
原籍江苏泰州,出生于北京一个京剧世家,十一岁开始登台,十四岁时,搭入喜连成科班。
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柯寨》、《五花洞》等戏。
在抗日战争初期,梅兰芳为表达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不光他的艺术成就值得我们敬仰,他的爱国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7)京剧的音乐
京剧音乐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
西皮腔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适于表现激昂、明朗、欢快的情绪。
二黄的唱腔沉着稳重,凝炼严肃,适合表现深沉、悲怨的情绪。
伴奏乐队称为“场面”,分为“文场”、“武场”两部分。
文场是以丝竹乐为主,用于伴奏唱腔、连接过门、陪衬表演等。
“武场”是以吹打—
锣鼓乐为主的,用以武打或技巧性等场面。
戏曲的器乐以锣鼓来统一全剧的舞台节奏。
师:京剧的剧目有很多同学们了解的有哪些呢?请同学起来表演一下!
(8)京剧的剧目
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家》等。
(9)名段欣赏
《苏三起解》﹝表演者:梅葆玖﹞
《红灯记》,大家了都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那段历史,在那个时期,除了梅兰芳以外,还有很多的中国人以各种方式反对日本人的侵略,下面我们要欣赏的《红灯记》就是讲述了一家三口为打击日本的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事迹,下面是铁梅对她奶奶的一段唱腔。
(请同学唱戏曲的唱腔)
师:同学们唱得很好,下面我给大家来唱一段,你听是什么剧种的什么戏?(唱《天仙配》)
生:黄梅戏
师:对,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具有芬芳泥土气息的黄梅戏(点课件)3.黄梅戏
(1)黄梅戏的简介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它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
由民间的山歌小调发展而成,曲调悠扬委婉,
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2)黄梅戏的语言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语系的江淮方言。
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
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如“绿水青山带笑颜”,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
(3)传统剧目
《打猪草》《天仙配》《女驸马》神话剧《牛郎织女》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等。
(4)欣赏《天仙配》
4.吕剧
吕剧曾称“化妆扬琴”或“扬琴戏”,系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扬琴”(又称“山东洋琴”)演变而来。
吕剧的传统剧目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和单中出戏,如《小姑贤》、《小借年》、《王定保借当》等,这是它的基本戏;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根据鼓词,如《金鞭记》、《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
吕剧的由来:
吕剧名称由来说法有三,一是:当地群众根据《王小赶脚》采用驴形道具,给化装扬琴起名为"驴戏" ;二是:根据坠琴演奏时手指上下不断"捋"的特点,称为"捋戏";三是:由于所演剧目中多有爱情故事,所以人们称之为"侣戏"。
1952年,山东省文教厅副厅长王统照提议:根据"驴"、"捋"、"侣"之谐音,取我国古音乐十二律中阴律"六吕"的"吕"字,正式定名为"吕戏"。
5.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
6.豫剧
豫剧(河北梆子),是河南地方戏的一种,它的形式活泼朴素,发音清晰易懂,唱腔高亢激昂,音乐优美动听,善于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代表人物常香玉。
三、课堂练习
1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剧种的是什么?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
3.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4.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京剧
5. 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黄梅戏
6.我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形式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7. 戏剧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什么?虚拟
8.京剧“四大名旦”是?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9.黄梅戏唱词多用“七字句式”和“九字句式”吗?不是,唱词结构在
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
四、结束语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多年来,经过多少代艺术家的千锤
百炼,它根基深广、枝叶繁茂、花果丰硕、色彩万千。
我国的戏曲艺术非常丰富,作为华夏子孙,应深刻认识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热爱祖国的戏剧艺术。
爱戏曲爱艺术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