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草原》阅读训练题分析
六上册《草原》课内阅读7篇(含答案)

六上册《草原》课内阅读7篇(含答案)我们前往的是内蒙古的草原,这里草原广袤无垠。
车行驶了150公里,依然是草原。
草原上的行车自由自在,只要方向正确,就可以随意行驶。
初到草原,除了偶尔飞落的小鸟,听不到任何声音,也看不到什么东西。
但走了一段路程,远处出现了一条弯曲如玻璃般明亮的河流。
牛羊和XXX开始出现,隐隐传来鞭子轻响声。
我们越来越接近了。
突然,一群骏马从远处的小山丘上飞奔而来,骑手们身着各式各样的服装,XXX疾驰,襟飘带舞,像一道彩虹飞向我们。
这是当地的牧民们迎接远方的客人。
他们看到我们后,立刻调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我们的车前引路。
草原上的宁静变得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汇成一片。
我们跟随着牧民们飞过小山丘,看到了几座蒙古包。
1、从文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2分)自然、不受拘束的样子(自由自在)衣服的前面和带子随风飘动的样子(襟飘带舞)2、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2分)宁静)——(热闹)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并仿写一句。
(3分)远处出现了一条弯曲如玻璃般明亮的河流。
(弯曲如蛇的公路)4、“车行驶了150公里,依然是草原。
”这句话说明什么?(2分)说明草原的广袤无垠,我们行驶了很长的路程,但仍然是草原。
5、“像一道风吹来的彩虹”说明了什么?(2分)说明牧民们骑马的速度非常快。
6、“这是当地的牧民们迎接远方的客人。
”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3分)参考答案:我从这句话中看出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尊重客人的传统美德。
7、草原上的行车自由自在,从哪里看出?请用“”画出句子。
“自由自在”这个词可以换成什么词?(3分)可以换成:洒脱、不受拘束等表示行动自如的词语。
草原上的行车“自由自在”,只要方向正确,就可以随意行驶。
8、“疾”的意思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
“马群疾驰”中的“疾”的意思是(④);“疾风知劲草”中“疾”的意思是(④)。
(2分)9、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请写出来吧!(3分)参考答案:我还能感受到草原人民豪放、热情、自由的性格特点。
草原阅读答案

草原阅读答案草原阅读答案草原阅读答案1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负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着,握住不放。
大家的语方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1、这段话出自《》这篇课文。
2、作者描写蒙汉两族同胞刚见面时的热闹场面,抓住了()多,()多,()多,()多的特点,反映了()。
3、理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草原》2、马车人话蒙古人待人热情3、 4、略草原阅读答案21、用“∨”表示下面句子中词序排列正确的句子。
⑴ 长期以来,人类只知道(享受)、(索取)乃至(掠夺)大自然。
(∨ )⑵ 长期以来,人类只知道(索取)、(享受)乃至(掠夺)大自然。
()⑶ 长期以来,人类只知道(掠夺)、(索取)乃至(享受)大自然。
()2、在“ ”线上选填合适的关联词。
(2分)① 而且;⑵ 或者;③ 所以;④但是3、根据词的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并写下来。
(2分)一次次都达到了目的。
(屡屡得手)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
(天经地义)4、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成语。
(2分)(慈眉善目)——(金刚怒目)5、文中三处用了“乃至”这个词,你能试着用“乃至”说一句话吗?(2分)6、不改变句意,将短文开头小节和结尾小节改写成陈述句。
谁都不会置疑。
即...1、用“∨”表示下面句子中词序排列正确的句子。
(2分)⑴ 长期以来,人类只知道(享受)、(索取)乃至(掠夺)大自然。
(∨ )⑵ 长期以来,人类只知道(索取)、(享受)乃至(掠夺)大自然。
()⑶ 长期以来,人类只知道(掠夺)、(索取)乃至(享受)大自然。
草原的阅读答案参考

草原的阅读答案参考草原的阅读答案参考篇一:草原的阅读答案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可爱,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想给无边的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这种境界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这段花写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作者首先观察到的是(),接着观察到一碧千里的(),然后在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这个地方的()、(),以及()和()这些景物.这段话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根据片段内容,写出正确答案. (1)这段话重点写了草原上的()(2)这种境界是作者惊叹是因为 .阅读答案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可爱,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想给无边的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这种境界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这段花写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作者首先观察到的是(草原的天空),接着观察到一碧千里的(平地),然后在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这个地方的(小丘)、(羊群),以及(骏马)和(大牛)这些景物.这段话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根据片段内容,写出正确答案. (1)这段话重点写了草原上的(天空、羊群)(2)这种境界是作者惊叹是因为这种境界实在太美了篇二:草原的阅读答案《草原》阅读训练题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
草原老舍阅读理解

草原老舍阅读理解草原老舍阅读理解老舍先生的《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描绘草原的美丽与生机,表现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同时,文章也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抒发了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1.描述草原的美丽与生机。
文章开篇就展现了草原的美丽与生机,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草原上的花草、湖泊和飞鸟。
作者笔下的草原似乎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种美丽的描述不仅让读者对草原有了直观的感受,也让人对自然界的生命产生了敬畏和尊重。
2.表现作者对草原的热爱。
在文章中,老舍先生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草原的热爱。
他形容草原为“自己的天地”,是一个可以让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地方。
这种热爱不仅体现在他对草原的描述上,也贯穿于整篇文章,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情感。
3.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在《草原》中,老舍先生不仅描述了自然的美丽,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他强调自然界的生命是自由、平等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这种敬畏和尊重自然的态度不仅体现了老舍先生的生态意识,也对现代社会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4.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在文章中,老舍先生不仅关注草原的自然风光,也关注着生活在那里的人们。
他通过描述草原上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这种画面不仅让读者对自然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传达了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5.抒发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在《草原》的结尾处,老舍先生通过描绘夕阳下草原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他形容夕阳下的草原是“金色”的,“在金色中”飘荡着“香气”,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之情。
这种赞美不仅体现在他对大自然的描绘上,也贯穿于整篇文章,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总之,《草原》是一篇充满生命力和情感的文章,通过描述草原的美丽与生机、表现作者对草原的热爱、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以及抒发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等方面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课文详解及练习(解析版)

六班级上课文学问点详解草原(一)开卷有益1.课文简介《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
作者在最终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宠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2.课文主旨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草原的秀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人民热忱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秀丽风光的宠爱和对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意的赞美之情。
(二)知人论世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老舍的“舍”就是取的他的姓“舒”,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有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三)手不释卷草原老舍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开心。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周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美丽,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处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赞美,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格外潇洒,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草原老舍阅读及答案

草原老舍阅读及答案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小丘也是,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是翠色流淌,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又叫人,既,又想坐下,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好似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按原文内容把语段补充完整。
2.读一读,答复下列问题。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把比作。
3.注意画线的词,仿写。
4.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读了这段话,我想说:
1.是绿的绿的惊叹舒服愿久立四望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本文答案在第6页)…4.羊群小丘例如:草原真美啊!。
草原阅读理解

草原阅读理解《草原》阅读理解及练习题答案草原老舍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到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
公社的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草原阅读理解题

草原阅读理解题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迁回的明如玻癌的带子一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短文选自课文《草原》,作者是答案:老舍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段相关背景的分析和理解,注意对学过的课文内容及时巩固复习。
在本题中,本段文字选自课文《草原》,作者是老舍。
2.从《草原》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1) 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2) 襟和绸带迎风飘舞。
答案: 洒脱/襟飘带舞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词语的释义写出相对应的词语,注意结合词语的特点以及语境进行分析,要加强词语的积累和识记。
在本题中,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是指洒脱。
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是指襟飘带舞.3.“疾”的意思有: 疾病:痛苦;憎恨;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中的“疾”的意思是,填序号答案: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解释,结合词语的特点进行分析。
在本题中,群马疾驰形容许多马匹急速奔跑。
所以”疾”的意思是急速,猛烈。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这两句话说明草原的特点。
4.答案: 辽阔无垠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语句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
在本题中,”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这句话通过具体的数字,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草原广阔无垠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小学语文下册课内阅读训练题(一)《草原》文段选读一(35分)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yín yíng)一道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4分)2、我会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分)3、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3分)奇丽()愉快()舒服()4、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和。
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和。
(2分)5、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2分)13、在这个自然段中,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5分)《草原》文段选读二(26分)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从文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2分)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
()2、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2分)()——()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并仿写一句。
(3分)。
4、“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这两句话说明草原。
(2分)5、“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2分)6、“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3分)7、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看出?请用“”画出句子。
“洒脱”这个词可以换成什么词?(3分)8、“疾”的意思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
(2分)“群马疾驰”中的“疾”的意思是();“疾风知劲草”中“疾”的意思是()。
9、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请写出来吧!(3分)10、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4分)《草原》文段选读一(35分)参考答案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yín yíng)一道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4分)2、我会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分)3、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3分)奇丽(美丽、奇特)愉快(快乐、愉悦)舒服(舒适)4、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
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郁郁苍苍和苍翠欲滴。
(2分)5、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2分)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6、作者为了说明小丘线条柔美,把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1分)7、作者把草原上的羊群比作绿毯上的白色大花。
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海可以比作什么?写一写。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海中的点点白帆。
或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珍珠。
或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意思答对即可)。
(3分)8、“一”有一下解释:A、相同B、数量词C、专一D、满,全(3分)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从文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2分)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洒脱)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
(襟飘带舞)2、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2分)(寂静)——(热闹)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并仿写一句。
(3分)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4、“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这两句话说明草原很辽阔。
(2分)5、“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2分)说明牧民们骑马的速度快。
6、“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3分)参考答案:我从这句话中看出了牧民们大老远就来迎客,说明他们十分热情好客。
7、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看出?请用“”画出句子。
“洒脱”这个词可以换成什么词?(3分)可以换成:自由或无拘无束等表示行动自如的词语。
8、“疾”的意思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中的“疾”的意思是(④);“疾风知劲草”中“疾”的意思是(④)。
(2分)9、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请写出来吧!(3分)参考答案:我还能感受到草原人民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意思答对即可)10、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4分)(自由发挥)草原》阅读提高题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而并不()。
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色勒的中国画寻样,到处(),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使人(惊叹惊讶),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在()里填上适合的词语2、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3、在里填上适合的关联词语4、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和。
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和。
5、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6、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中把比作了。
7、文中“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中的“绣”字用得真好,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8、这段主要写。
4、作者主要抓住了、、来描写草原的,从中流露出作者的心情,哪些词句能看出作者的这种心情,请用“▲▲”画出来。
9、作者是按的写作顺序来描写草原的..10、“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11、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语段二】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在相应的扩号里。
疾(1)疾病(2)痛苦(3)痛恨(4)急速猛烈群马疾驰()疾恶如愁()疾风知劲草()疾苦()2、从文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
()3、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4.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并仿写一句。
4、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看出?请用“”画出句子。
5、读读画线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6这段主要写了()7、文中的“玻璃的带子”指(),写出了河的()特点,破折号表示(),最后的感叹号表达了()。
文中的“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
“彩虹”形容(),读了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
8、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十一、阅读与运用(30分)阅读一《白杨》片段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疆”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1分)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分)3.划横线的一段话说明了白杨树的特点是:。
(3分)4.“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发挥想象,爸爸可能在沉思什么呢?(3分)5阅读一1.J 弓2.不管……不管……总是……也……3.高达挺秀,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不怕自然灾害4.爸爸想让自己的子女也像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扎根边疆,为建设边疆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