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样骨囊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与骨囊肿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CT
对囊性区域、囊间隔、液-液平面等征象有诊断价值。 溶骨性骨质破坏、分隔、硬化边(分辨率较X线高)。
67Hu
液-液平面(35%),下半部密度(30-70Hu)高于上半部。
实性成分,需警惕继发性ABC,也可能是实性ABC。
囊壁和囊间隔在组织学上主要由纤维成分构成,宽窄不一,强化非常明显。
X线/CT:膨胀性分叶状溶骨性改 变。骨包壳,硬化边,轻度骨膜 反应。
MRI:病灶周围低信号环。
多发分隔及液-液平。
囊壁及分隔强化。
骨囊肿
多呈单房、中心性、沿骨干长轴生长。 多数膨胀不明显,边缘无分叶状改变,
周围可有骨质硬化,无骨膜反应,无 软组织肿块。 CT:囊内液体CT值相对较低,呈水 样密度。 MRI:信号较ABC均匀,液液平少见 病理性骨折常见,骨片陷落征。
治疗
手术治疗:经瘤切除 ( 包括刮除) 、整块切除以及辅助疗法 ( 术前栓塞、术中冷冻等)。 术前血管栓塞 ( 减少手术出血)。 局部注射治疗(硬化剂、强力霉素、降钙素和甲强龙)、放疗(当肿瘤不能充分切除时)、全身
药物治疗(二膦酸盐、地诺塞麦)。 易复发且在术后或放疗后可恶变,多为骨肉瘤。复发多发生在 治疗后 2 年内,规律复查对于。 了解治疗效果及早期发现复发非常重要。手术患者至少应随访5 年,放疗患者则应终生随访。
FF 49y 腰痛1年
考虑实体型动脉瘤样骨囊肿。
F 40y ,发现右肱骨上段肿物3月
F 5y ,发现右足肿物伴胀痛3周
F 9y ,发现右肱骨上段肿物3月
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要想到ABC可能为继发性: 患者的年龄、发病部位与典型ABC不同,而病变区大部分为ABC所占据,仅表现为ABC的征象。 在典型的ABC征象的基础上发现一些用ABC难以解释的征象或恶性征象时。 当骨病变缺乏典型ABC影像学表现,而病理报告为ABC。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有哪些症状?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症状,尤其是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早期症状,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有什么表现?得了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会怎样?以及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有哪些并发病症,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常见症状:脊髓压迫、皮肤温度升高*一、症状:本病好发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多发生在10~20岁,常位于长骨干骺端和骨干或脊柱的后部,病程较长,多数在半年以上。
其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以及患处功能障碍。
若病骨表浅,可摸到肿物,局部温度增高,有压痛,患处偶有搏动,多不能触到搏动。
大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可闻杂音。
局部穿刺不仅可以吸出血样液体,而且内压力常很高。
长管状骨的病变邻近关节时,可造成运动障碍。
脊柱病变能引起腰背疼痛和局部肌肉痉挛。
瘤体持续长大或椎体塌陷会出现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症状。
肥皂泡沫状透亮区是本症X线照片的特征。
病变呈明显扩张,其薄壳内缘如贝壳状。
病变内可见多数不规则的细隔。
薄壳破裂者也不少见。
本病源于松质骨,但很快发展为偏心位置。
*二、诊断:根据临床表现、X线表现和病理改变特点确诊。
*以上是对于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并发症,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常见并发症:运动障碍疾病*一、并发病症运动障碍,疼痛和局部肌肉痉挛,脊柱病变能引起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症状。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症状,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小儿动脉瘤样骨囊肿”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科普知识PPT

为什么会发生动脉瘤样骨囊肿? 生长因素
由于这种囊肿通常出现在生长活跃期,生长 激素可能在其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影响的原因 。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临床检查
医生通常会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初步评估 病情。
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症状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
动脉瘤样骨囊肿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2. 为什么会发生动脉瘤样骨囊肿? 3.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4. 如何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 5. 如何预防动脉瘤样骨囊肿?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定义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良性骨肿瘤,通常发生在 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中。
它的特点是含有液体和血液,可能会影响骨骼的 结构和强度。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症状
患者可能会感到局部疼痛、肿胀或骨折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囊肿的增大而加重。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发病部位
动脉瘤样骨囊肿最常见于长骨,如胫骨、股骨和 肱骨等部位。
然而,它也可以在其他骨骼中出现。
为什么会发生动脉瘤样骨囊 肿?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影像学检查
X光、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可以帮 助确定囊肿的大小和位置。
这些检查可以显示骨骼的结构变化和囊肿的特征 。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组织活检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活检以排除其他类 型的肿瘤。
活检可以提供更明确的诊断。
如何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
但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囊肿。
如何预防动脉瘤样骨囊肿?
如何预防动脉瘤样骨囊肿? 健康生活方式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结果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结果背景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ABC)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主要发生于年轻人。
其特征是在骨骼系统中形成的囊状结构,而且其内部有许多小的囊样结构,这些结构被称为血管瘤,所以动脉瘤样骨囊肿也被称为骨血管瘤囊性变。
由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病理学特征与其他骨肿瘤相似,因此有时候仅凭临床症状无法准确地确定其诊断结果。
而影像学诊断技术,特别是CT和MRI成像,已经成为临床上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最佳方法之一。
影像学表现CT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在CT影像上一般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状病变,其内部有大小不等的多个囊样区域,病变区域呈均匀低密度影像。
但是,由于囊壁较薄,其CT值常与囊内容物一致,因此CT无法准确反映囊壁的状况。
此外,病变可伴有明显的骨质破坏,但边缘清晰,无明显勾角或锯齿状。
MRI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在MRI影像上的表现与CT类似。
其呈高信号强度的信号与T2WI序列相符,呈低信号强度的信号与T1WI序列相符。
MRI可很好地显示病变内部囊样区域的形态和大小,同时具有较好的分辨囊壁与邻近软组织的能力。
诊断根据上述影像学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影像学检查的选择目前,CT和MRI成像是最常用于诊断骨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
CT成像显示出色,对于详细的骨骼结构描述较好。
而MRI成像对于软组织结构的显示出色,具有较好的分辨囊壁与邻近软组织的能力。
因此,根据病情和临床需要,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影像学表现的分析在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中,动脉瘤样骨囊肿与其他骨肿瘤具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
但在CT影像中,其内部多个低密度区域以及骨质破坏的特征,有助于与其他骨肿瘤鉴别。
而在MRI影像中,其实质与病变囊壁之间的T1和T2信号差异、多囊样区域的大小等特征,也是判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关键。
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可以进一步了解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病情。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一、引言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其影像学表现多样化,诊断上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旨在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及与其他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二、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表现可分为骨质破坏型和无骨质破坏型两种类型。
骨质破坏型表现为囊状骨破坏区,边缘呈不规则或波浪状,可有骨质硬化或壁内分隔。
无骨质破坏型表现为周围骨质增生,并伴有骨膜反应。
2.CT表现CT可清晰显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内部结构及壁内分隔。
在增强扫描中,囊肿壁可呈不规则或分叶状强化,囊内可见壁结节状强化。
3.MRI表现MRI是评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T1WI上囊肿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可见壁内分隔。
增强扫描中,囊肿壁呈明显强化。
4.PET.CT表现PET.CT扫描可帮助鉴别动脉瘤样骨囊肿与其他恶性肿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通常不具有代谢活性,PET.CT图像上囊肿区呈低代谢区域。
三、鉴别诊断1.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与骨囊肿的鉴别主要依靠影像学表现。
骨囊肿的边缘较为规则,无分隔及壁结节。
增强扫描中,骨囊肿不强化。
2.骨母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与骨母细胞瘤鉴别困难。
骨母细胞瘤多呈实性,可有骨样结构及小区域钙化。
增强扫描中,骨母细胞瘤明显强化。
3.骨肉瘤动脉瘤样骨囊肿与骨肉瘤的鉴别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学检查。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1.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动脉瘤样骨囊肿:一种罕见的骨肿瘤,常见于骨盆和四肢长骨,其壁内可有分隔,囊肿壁呈不规则强化。
2.X线: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X射线的穿透性来观察和诊断病变。
3.CT: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射线通过人体的影像产生三维图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
4.MRI:磁共振成像,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
六、全文结束。
动脉瘤样骨囊肿22例影像表现分析

发性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 1 %t t l 。 好发年龄 1 0 ~ 3 O岁 , 8 0 %的 患者发病年龄< 2 0岁 ,本组病例平 均年 龄为 2 3 岁 比较 接近 . . A B C发病 原因至今 尚不 明确 , 多数学者认为是血 液动 力学 障 碍 即血栓 导致静 脉 回流 障碍 , 引起 的局部血管 床扩大充血㈤ . . 骨外伤也可能是 A B C形成 的一个 因素 ; 其次继发 于前期 的各 种病 变 , 其 以骨巨细胞瘤 占较 大 比例 。细胞 遗传学研究发 现 染色体 易位 及克隆性增生 , 证明至少部分 A B C可能为真正肿
边 缘 硬化 , 1 5例 病 变 可 见 骨 间 分 隔 , 1 9例 病 变 密 度 和 ( 或) 信
C T具有较高 的密度分辨率 , 能清楚显示病变部 位 、 大小 , 不仅能观察 内部 的细微结构 , 骨质破坏程度 , 骨间隔 , 病 变 区 可否 钙化 , 骨壳情况 , 软组织肿 胀 , 以及 是否有 软组织 肿块 。
手术病理证实 。
2 结 果
2 2例 AB C发生于四肢长骨 1 4例 , 脊柱 5例 , 骨盆 2例 , 跟骨 1 例 。1 5例为原发性 A B C, 7例为继发性 A B C ( 4例伴发 骨 巨细胞 瘤 , 2例伴发 原发骨纤维结构 不 良, 1 例伴发 原发软 骨母 细胞 瘤 ) 。1 7例病变 呈明显膨胀性骨质破 坏 , 1 4例病变
号不均 , 见典型液一 液平面者为 1 3例 , 8例可见病变周 围软组 织异常 , 呈肿胀 ( 6例 ) 或肿块 ( 2例 ) 。
尤其对于脊柱 、颅骨等不规则骨的复杂部位的病变 , C T能清
晰显示 椎管 、 硬膜囊 、 神经 走行 路径 、 一些 小关 节 等受 累情 况, 多平 面重 建 ( M P R ) 及 容积 重建 ( v R) 使病 灶 观察可 以立 体、 直观而全面地显示病灶 。 MR较 x线 、 C T具有较 高的软组 织分辨率 ,在显示 膨胀
动脉瘤样骨囊肿分子病理

动脉瘤样骨囊肿分子病理简介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其分子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文将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分子病理特征、相关基因突变和信号通路,以及目前的治疗策略。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分子病理特征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分子病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管生成:动脉瘤样骨囊肿组织中存在大量的血管生成。
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动脉瘤样骨囊肿中高度表达,促进了血管新生。
2.炎症反应:动脉瘤样骨囊肿组织中存在炎症反应,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因子的释放。
研究发现,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在动脉瘤样骨囊肿中的表达水平升高。
3.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信号通路:FGF信号通路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FGF-2和其受体FGFR1在动脉瘤样骨囊肿组织中高度表达。
4.骨重建异常:动脉瘤样骨囊肿会引起骨重建异常,表现为骨破坏和骨吸收。
研究发现,骨重建相关因子如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BMP)在动脉瘤样骨囊肿中的表达水平降低。
相关基因突变和信号通路动脉瘤样骨囊肿中的基因突变和信号通路研究有限,目前已知的相关突变和通路主要包括:P6基因突变:USP6(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6)基因是动脉瘤样骨囊肿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约占60%的病例。
USP6基因突变导致其蛋白产物的功能改变,可能参与了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发生和发展。
2.Wn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在骨发育和肿瘤中起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Wnt信号通路在动脉瘤样骨囊肿中激活,可能参与了病理过程。
动脉瘤样骨囊肿应该做哪些检查?

动脉瘤样骨囊肿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动脉瘤样骨囊肿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如何诊断鉴别,动脉瘤样骨囊肿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动脉瘤样骨囊肿常见检查:常见检查:骨与关节MRI检查、CT检查、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一、检查1、动脉瘤样骨囊肿都有典型的X线表现,位于四肢长骨的表现为病变在骨干与干骺端处,但不侵犯骨骺。
其偏心性者向骨外突出如“气球状”膨胀,囊肿表面为一薄层骨壳。
病变呈局限性透亮区,境界清晰,边缘有狭窄的硬化带,其中有粗或细的不规则小粱分隔,成蜂窝状。
位于骨中心者,向周围扩张膨胀,呈卵圆形,与骨的纵轴一致。
位于脊椎的病变多在棘突、椎板、横突上,亦膨出骨外。
病变也可累及椎体,可导致病理性骨折,少数病例病变可侵及邻近椎体。
骶骨的病变也显示膨胀改变,有透亮区。
肿瘤可发生于椎体或附件,均为骨性膨胀性囊状透亮阴影,大者可达直径10cm左右,囊内可见淡而粗的骨小梁。
椎体若塌陷,则会失去典型的X线特征,此时应注意其附件的膨胀性改变,因其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2、CT扫描对确定病变是有帮助的,有时可显示出病变内的液体平面,MRI有时可以显示出动脉瘤样骨囊肿特有的海绵样外观,也可对其中的液体提供进一步信息,可反映其富于血管的特性,更清楚显示病变情况。
CT扫描对骨盆,脊柱病变有较高的临床价值,CT扫描能很好显示腔内的多灶性的液平,所以对鉴别单纯性骨囊肿意义较大。
3、MRI检查:MRI检查同样能显示多灶液平,并能判断腔内液是否为血性。
动脉瘤样骨囊肿MRI的T1、T2相表现均为低信号边缘包绕囊性缺损。
如果怀疑,一定注意仔细观片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前原发病种的特征表现。
有个别动脉瘤样骨囊肿可有絮状软骨基质成份表现,这可以用以判断其病理发生学的来源。
4、大体解剖检查:解剖检查可发现动脉瘤样骨囊肿就如同富含血液的海棉块,被骨膜包裹。
纤维状的膜将其分成多个间隔,内有血性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bonecyst,ABC)是一种非肿瘤性单发的骨病变,为良性病变,占原发骨肿瘤的1.3%。
病因不明,理论上和外伤与原发性良恶性肿瘤有关。
发病率无性别差异,75%的病人的发病年龄在5~20岁。
病理上动脉瘤样骨囊肿表现为骨髓血管的增生,骨的侵蚀,对邻近骨结构压力继发的囊肿。
大体病理标本囊肿为膨胀的骨壳,其内含有大的充血囊腔。
一、临床表现
病变70%位于长管状骨,股骨和胫骨最易受累,胸椎和腰椎棘、横突和椎板多受累,椎体少受累;其次为扁骨和短管骨,也可见于膝骨、骸骨、枕骨、肋骨等部位。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处急性疼痛,靠近关节时可出现运动障碍,并且短期内发展严重。
二、影像表现
动脉瘤样骨囊肿典型X线表现为溶骨性、膨胀性病变,中间有粗细不等的小梁分隔呈蜂窝状,与正常骨分界清楚,并有增生硬化完整的骨壳。
长管骨多位于干髓端,骨髓很少受累,病变多呈偏心性生长,并突向软组织内;短管骨则多呈中心性生长,但很少侵及骨干。
早期病变多较局限,呈椭圆形骨质侵蚀透明区,并逐渐向外膨出,骨膜下皮质变薄但仍保持完整。
其内有粗细不均的小梁间隔,呈皂泡状或蜂窝状改变。
病变增大时可穿破皮质,在软组织内出现肿块。
个别病例呈溶骨样破坏,但正常的骨骼交界处有皮质膨胀的痕迹多不钙化,有时可误一诊为骨肉瘤。
脊椎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好发于脊椎的后部分,其病变基本形态与长管骨相似。
如发生于颅骨、骨盆或短骨时多不如长骨病灶典型。
CT显示ABC为囊状膨胀性骨破坏,骨壳内缘呈大小不等弧形压迹,病变可穿破骨壳突入周围软组织形成肿块,边界清楚。
病灶内密度不均,常见到蜂房样低密度影或液面[2],液面可以是单一宽大的,也可是多发短小的,虽然理论上凡肿瘤内出血都有可能形成液液平面,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现象还是最多见于ABC,其他肿瘤少见。
骨膜反应和钙化在CT上能清晰显
示;另外,在脊柱、骨盆这些解剖较复杂的部位,CT的优越性显而易见。
MRI在显示膨胀性改变、软组织肿块和特征性的液液平面的作用明显[3]。
根据出血时间的长短其信号有所不同,T1WI可呈混杂信号或略高于肌肉的中等信号,T2WI呈液液平面或多个高信号小囊[4],增强后囊间隔为低信号,外周骨壳亦为低信号。
另外,对于平片甚至CT都无法显示的早期病变,MRI却能清晰显示[5]。
部分作者认为ABC强化明显,但本组资料显示ABC无明显强化,起码强化幅度低于其他实质性肿瘤如骨纤维结构不良和骨巨细胞瘤。
三、鉴别诊断
1.骨巨细胞瘤好发于30岁以上成年人,好发于骨端的突出部位,即骨髓闭合后的骨端,呈溶骨性膨胀改变,向横向扩张超过纵向,表面无骨质硬化,内有不定向的骨质间隔,使病灶呈皂泡状,边界清晰;由子肿瘤扩张快,易发生病理骨折。
动脉瘤样骨囊肿则不同,多呈偏心性,
表面有增生硬化完整的骨壳,透明度常较巨细胞瘤模糊,境界多不如巨细胞瘤清楚,多无病理骨折。
2.软骨粘液样纤维瘤80%在30岁以下,下肢长骨多见,起于干髓端,病变绝大多数开始于骨髓腔,骨皮质多无变薄,病变呈蜂窝状,蜂房间隔硬化致密,骨膜下多无新骨,肿瘤外周轮廓多呈不规则波浪状,附近无软组织内肿块。
动脉瘤样骨囊肿偏心性生长,向软组织突出,周边常有一层新生骨包绕,膨胀度远较粘液样纤维瘤大。
3.孤立性骨囊肿囊肿随年龄增大常向骨干呈中心性对称性膨胀性改变。
可为单房或多房,病变常与骨轴一致,无骨膜反应及硬壳包绕,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动脉瘤样骨囊肿多呈偏心性生长,膨胀比孤立性骨囊肿大,很少发生病理骨折,少数两者病变较难鉴别。
4.血管瘤长管骨血管瘤常呈局限膨大,皮质变薄,界限清楚的蜂房状或分房状,边缘可有硬化。
无骨膜反应,类似动脉瘤样骨囊肿。
但膨胀度不如动脉瘤样骨囊肿明显,有时可见骨针向边缘不规则放射。
脊柱血管瘤,骨小梁呈栅栏状排列,这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膨胀不同,较易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