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情表》有感

合集下载

读陈情表有感作文(精选10篇)

读陈情表有感作文(精选10篇)

读陈情表有感作文(精选10篇)读陈情表有感作文篇1其实仔细想想,人这一生当中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在”了吧!李密是幸运的,毕竟在他想一尽孝道的时候,还有一个祖母可以让他去孝顺。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不忘根本,报答亲情。

不禁让我深思,我带着父母的关心、爱护走过了16个春夏秋冬,在带走父母爱意的时候,我是不是该留下一份孝心?《陈情表》陈什么情,你要明白,不只是尽孝之情,还有凄苦之情、感激之情、恐惧之情、狼狈之情、报效之情。

而这众多纠结在一起的情感,又真假难辨。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假作真来真亦假,真作假来假亦真。

当我读到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时候,我体会到了虽然花生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求名利的精神。

读陈情表有感作文篇2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题记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亲情更能给人长久的抚慰和想念。

从降生到离去,从婴儿到老人,亲情始终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远无法摆脱的情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

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

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

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

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

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

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

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

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

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

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我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

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

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

在最终,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

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

陈情表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

陈情表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

陈情表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一、什么是读后感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二、陈情表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陈情表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欢迎阅读分享。

陈情表读后感1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亲情更能给人长久的抚慰和想念。

从降生到离去,从婴儿到老人,亲情始终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远无法摆脱的情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

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

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

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

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

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

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

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

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

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

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

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

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

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

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

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

读《陈情表》有感

读《陈情表》有感

读《陈情表》有感读《陈情表》有感(精选1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读《陈情表》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陈情表》有感 1《陈情表》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说陌生,是因为此前从未阅读过;说熟悉,是因为一读它,便有某些记忆和联想,与之产生了共鸣。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为文人墨客称颂的有两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古时才子大多浮沉于宦海,所呈奏表理应不少,为何只这两篇为众人推崇呢?究其原因,我以为是二者紧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恒久不变地推崇的两种品格:《出师表》之忠,《陈情表》之孝。

忠之古义与今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们对孝的定义与理解却大致未改。

因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陈情表》无疑是当得起“万表之首”的称号的。

古时许多朝代规定官员要守孝,即双亲逝世,官员必须辞官归家,着素服守孝三年。

明朝时对内阁学士给予“夺情”之权,即在皇帝允许的情况下,因公事繁忙可不辞官守孝。

可是整个明朝,将其付诸行动者不足十人,士大夫们对孝道之重视可见一斑。

李密所处的时代,孝道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已经被高度弘扬,可在三国那样一个兵荒马乱、人命如草菅的乱世,李密这种安于贫穷、辞官不仕、躬亲侍祖的行为就显得独特而令人称道了。

古代臣僚最看重忠义二字,李密少时仕于蜀汉,再效力于晋,弃暗投明也好,随波逐流也罢,对饱读经书、熟习古贤之语的李密来说?忠义不能两全,内心的抑郁和痛苦定是不少的,可他为照顾祖母,不惜放弃名节,忍辱负重,即便可能前途尽失也要向皇帝“陈情”。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他将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摆在最重要的地位上;也因此,他与他的《陈情表》,在历代文人的赞叹品读下得以升华,成为中国至孝的化身。

反观现在,物质条件优越,可当人们在重视享受时,孝道与亲情被丢到了何处?暂不提大批蛀虫般的“啃老族”,只看敬老院里孤苦无依的老人,低保房里独居的白发,当年他们将子女抚养成人、教导成才,可时至今日却只能在寂寞和孤独中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

2021年读《陈情表》有感(通用5篇)

2021年读《陈情表》有感(通用5篇)

If you want to rise, there are two things, that is, you must be an eagle or a reptile.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读《陈情表》有感(通用5篇)读《陈情表》有感1有些感动,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有些心情,我不知道该如何诉说。

读《陈情表》,给我的便是这样一种感受。

读第一自然段,他命运如何坎坷,我不同情;读第二自然段,他选择如何艰难,我不同情;而读到第三、四自然段,我却无法不为之动容!“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致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费远。

”读到这里,我知道,作者早已把自己生命与祖母生命融合一体,祖母生命一点一点消逝,他自己的一部分生命也在一点一点离开。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待此,我明白,作者已是在用自己生命换取一次报恩的机会。

亲情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为它常始于相依为命,而终于倾力报恩。

《陈情表》,便是最典型地体现了这种伟大的、深刻的感情。

相濡以沫,不曾相忘于江湖。

读《陈情表》有感2《陈情表》讲述的是一件忠孝两难全的事情,__主人公李密年少多病、家破人亡,在祖母的抚养下渐渐长大成人。

祖母因疾病缠身,常卧病在床,李密一边照顾祖母,一边为报国恩之事担忧,最终造成“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结果。

__运用了大量的优美的文字去渲染一种悲怆、凄惨、急切的心境,使人黯然落泪。

作者在忠孝两难全的境遇之下,最终选择了先尽孝后尽忠。

反观现代,这种感人的尽孝的故事又何尝不多呢?滴水之恩,本该涌泉相报,但父母的恩情,我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无法报答。

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孝顺父母,给父母最大的关爱。

我们的一生要做的、能做的也只剩下一件事了。

那就是减轻父母对我们的担忧,让他们每天快乐地生活,尽力给他们最好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陈情表心得体会_陈情表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陈情表心得体会_陈情表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陈情表心得体会_陈情表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孝敬父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趁他们还在珍惜他们,闲暇时给他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下面是收集推荐的陈情表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精选陈情表心得体会(一)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

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

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

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

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

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

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

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参考陈情表心得体会 (二)陈情表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说陌生,是因为此前从未阅读过;说熟悉,是因为一读它,便有某些记忆和联想,与之产生了共鸣。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为文人墨客称颂的有两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古时才子大多浮沉于宦海,所呈奏表理应不少,为何只这两篇为众人推崇呢?究其原因,我以为是二者紧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恒久不变地推崇的两种品格:出师表之忠,陈情表之孝。

李密陈情表阅读感想(通用16篇)

李密陈情表阅读感想(通用16篇)

李密陈情表阅读感想(通用16篇)李密陈情表阅读感想篇1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

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

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

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

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

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

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

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李密陈情表阅读感想篇2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亲情更能给人长久的抚慰和想念。

从降生到离去,从婴儿到老人,亲情始终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远无法摆脱的情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

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

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

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

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

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

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

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

读陈情表有感随笔(通用10篇)

读陈情表有感随笔(通用10篇)

读陈情表有感随笔(通用10篇)读陈情表有感随笔篇1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

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

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

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

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

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

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

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

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

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

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

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

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

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

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

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

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读陈情表有感随笔篇2一开始,李密认为,晋武帝是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自己也沐浴在圣辉之中,人人讲孝道,政治清明,社会和谐,这是晋武帝的圣明,晋武帝的功德啊!作者“但”字一转,提到祖母刘氏,年老体衰,风烛残年,生命垂危,危在旦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作者内心感情的潮水,通过前面文字的铺垫、蓄势,已涌动达到顶峰,对祖母刘氏的依恋与不舍,对祖母刘氏的真诚的爱,流露得深沉、真挚、自然,对祖母刘氏的拳拳孝心,堪与日月同辉,感天动地,摇旌万物。

陈情表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陈情表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陈情表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

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5篇陈情表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陈情表读后感1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

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

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

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

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

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

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

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陈情表读后感2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

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

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

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洗马(即太子侍从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陈情表》有感
“百善孝为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往往又被人忽视。

也许你忙于工作,学习而忘了给父母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已许久没有牵他们那干枯的手;更没有注意他们头上又增加了几根白发。

可是,当你出门在外时他们的心却时时牵挂着你,真不愧“儿行千里母担忧”。

从你出身的那刻起,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开始把心思投入到这个小生命身上。

小时候为了不让你哭,他们想办法哄你开心,因为你的哭声会挂动他们每一根心弦,他们心疼。

等你稍微大点了进入校门他们怕你受同学欺负总教你怎样相处。

每天接你上下学便成了他们的工作。

你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了,开始变得有些嫌弃他们了,可他们不介意依然以微笑面对你。

你可曾想过这一切是他们爱你!
父母是你心灵的依靠,精神上的依托。

他们总给你力量,让你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生活。

在你受挫时鼓励你继续努力不要放弃。

也许你不知道当你有自信或者取得好成绩时他们有多么的开心。

即使不笑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幸福快乐。

孝敬父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趁他们还在珍惜他们,闲暇时给他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感觉微不足道,但这足以让他们回味好久。

抽出时间陪他们说说话,他们都会感到莫大的幸福。

放下你手中的工作学习,去多陪陪他们吧!让孝心绽放,让幸福绽放,让爱绽放!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人的生活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亲情,是孝心。

一颗孝心,平平常常,不需要浓妆淡抹只须本色,这会让你的父母回味无穷。

人生短暂,你能孝顺他们的时间不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传递你的孝心吧!
读《陈情表》不哭则不孝。

他教会你孝心的重要性,让你再次领悟“百善孝为先”。

读过它我想你应感慨颇深。

给你莫大启迪。

及时尽孝吧!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的光阴。

让孝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