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共10篇)_读后感

古文观止读后感(共10篇) 高三读后感作文:《古文观止》读后感文章千古事,《古文观止》不过200余篇,但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
读书读人,要读经天纬地大文章,也要读气壮山河真丈夫。
我钟爱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大家的拨瑟而抖动。
李密的《陈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动情。
一个父亲早丧,母亲改嫁的顽童,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妪。
李密此时被举孝廉,家里的老祖母已经是年逾九旬,犹是风中之烛,摇摇欲坠。
树欲静而风不止,恩欲报但亲不在,最为人生憾事。
儒风自汉武一朝已经吹拂了几百年,“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早已经在知识分子心中生根,更何况乌鸦尚能反哺。
可以想象李密接到晋武帝任命的当天晚上一定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从他早时任职蜀汉以及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的表现来看,李密不是一个隐者,但如果此时弃老祖母而去又于情何以堪?于心何以忍?另一方面,当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举孝廉,让道德上的优者来管理国家。
如果欣然赴命的话,是孝还是不孝?于理何以问?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断定当时李密的心情和想法,但一点可以肯定:李密是一个克己的光辉典范。
1 / 26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与武昌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无独有偶,王勃的《腾王阁序》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同成千古绝唱。
但细品下来却是两种人生轨迹。
王勃才华横溢,诗文俱佳,四杰之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传诵至今。
且年少得志,14岁就被表为官。
总觉得一个人太早的成功要伴随一些苦果。
当王勃在腾王阁上高呤“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
王勃的两次获罪大致都与他才情傲物,文人相轻有关。
后一次获罪还连累到他老父被贬到南荒做县令,27岁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亲的途是溺水身亡。
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古文观止读后感1《古文观止》是一部文言散文选集,是清人吴楚才和吴调侯叔侄俩人选编并注释的。
这部散文选集挑选了从东周到明代的二百二十二篇散文作品,作品题材涉及史传,策论,游记,书信,笔记等。
这些散文大部分语言简练,篇幅短小易懂,从1695年成书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现在中学里的文言文教材中不少是从这本书里选用的一些*。
“古文”就是指古代的*,“观止”的意思就是说你只读这些*就够了,不用再去读别的古文书。
可见《古文观止》这本书的历史地位。
我没有太好的古文功底,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有挑战性的,我在读故事的时候必须去查很多词语,所以阅读的速度也非常缓慢。
我在这本书的读后感里就写写我最熟悉也比较喜欢的一些小故事吧。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我们这学期ETK有一个词“世外桃源”就出自陶渊明的这篇*。
他在《桃花源记》里描写了一个渔人打鱼的时候偶然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桃花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一种祥和宁静,富足的景象。
桃花源里的百姓与世无争,善良好客,但他们“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作者用简单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桃花源自由平等富足美好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我觉得虽然作者用的语言对我来说挺难读,但是他描写的桃花源是很美丽的。
但同时我觉得这个故事有种怅惘的感觉,像一个幻想。
在现代生活里很多人也想要一个“桃花源”这样的地方,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各种争斗,各种压力,各种不满,“桃花源”是人们心中的一块净土,是人们逃离现实的理想境地。
但是“桃花源记”的结尾却有点儿伤感,渔人虽然很喜欢桃花源并在那儿感觉到了快乐,但是还是不能在那儿待着,还需要回到现实中去,一种无奈的感觉。
另外一个我挺喜欢的故事是“愚公移山”。
这个故事是讲一个九十岁的愚公想把家门前挡住路的两座大山移走。
古文观止读后感_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五篇

Human nature is inherently good, pure as the dew of the clear stream.(页眉可删)古文观止读后感_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五篇古文观止读后感(一):初读《古文观止》我被盗版的鱼鲁帝虎,搞得困惑不已。
再加上今人阅读古文本身有些难度,我只走马观花浏览了一番,并无太深印象。
之后在岳翁家藏书中见有一套正版,一时心血来潮,便腆颜求借,竟蒙老丈人慷慨相赠。
窃喜之余也深为长者之殷殷而自身之噩噩而惭愧。
自此我常读《古文观止》。
今日在那里我把读这本书的一些心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或者是缘于浅学后生对于古人的过分膜拜心理读《古文观止》总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我以为唐宋*宜在清晨诵读。
煦日临窗清风徐来读骆宾王的激昂李太白的飘逸读韩退之的跌宕开阖王安石的深刻独到。
大师们的杰作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读毕口舌生津唇齿留香。
先秦*宜在深夜默读。
读郑伯的老到冯谖的远见读勾践的忍辱负重苏秦的巧舌如簧。
常不觉夜已渐深万籁俱寂。
此刻虽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意却也能思接千载神游八极飘然有超凡脱俗之感。
文品即人品读文可知人“*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
千百年来人们对司马迁、司马相如的文采推崇备至对诸葛亮经天纬地的政治才能赞赏有加。
读完《古文观止》让我对这些观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千载而后的我辈读来司马长卿的《谏出猎疏》相比太史公的《孔子世家》、《管晏列传》到底多了御用文人哗众取宠的浮华少了据事实录、仗义执言的底气。
而相比诸葛亮“功盖三分国”的政治成就更让我敬仰的是他在前后《出师表》中所体现出来的赤胆忠心。
330011.后人评论说读《出师表》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忠也读《祭十二郎文》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友也杜甫也有诗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想杜老夫子亦是在拿诸葛亮忠君爱国的精神自勉吧。
卧龙已矣但其《出师表》中所体现的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必将弦歌不断。
古文观止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古文观止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整理的古文观止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古文观止读书心得体会(一)所谓”古文观止”,就是”尽将古文之精华选编其中”之意。
翻开厚厚的一本,时而读之。
难懂的文言文还是让我望而却步,可是根据所给的注释,我还是能够勉强读下来的。
《古文观止》中的文章,总共可是两百余篇。
但正是这两百多篇文章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
我们读书读人,就要读气动山河的文章,要读有伟大抱负的英雄。
我钟爱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更近些,想领略他们的胸襟和气度,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日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他们的思想而抖动。
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的绝美殿堂,触目所见,所有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真知灼见,叫人爱不释手,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
它们给予我们以启发,诉说着千古流传的真理。
我异常喜爱一些名篇,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滕王阁序》,魏征的《该大宗十思疏》方孝孺的《深虑论》等等。
这些名篇中不仅仅包含了许多哲理,对我们的人生更是有很大的启发。
我认为,《古文观止》是一部人生的百科全书。
书中的哲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含。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至理名言,如珍珠一样光彩夺目,掷地有声。
虽寥寥可是数十字,却胜似万卷诗书。
尤其是范老先生的那种人生境界,那种旷世情怀,早已被后人奉为立身做事的楷模。
总之,我认为读这本书,能够使我警醒,使我振奋,使我坚强。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这本书我必须要好好读下去,并且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读它,从中学会怎样做人。
学会在任何处境下,都能好好做人。
2023最新-《古文观止》读书心得【通用8篇】

《古文观止》读书心得【通用8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心得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壶知道的精心为您带来了8篇《《古文观止》读书心得》,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古文观止》读书心得篇一近日,将《古文观止》一书读了一遍,虽然有许多语句还不能了解其中的意思,特别是有不少的生僻字,要查字典,很麻烦,但仍然感到这本书读迟了。
千真万确,读书不一定要看读了多少本,关键要看读的什么书,对这本书理解的程度如何,自己在读后有什么收获与借鉴说《古文观止》是一本好书,是因为它经过了数百年的历史的检验。
《古文观止》编纂于康熙年间,至今数百年,文人墨客都以此书为圭臬,学习做人做事,学习文章写作,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我读此书有三点好处:一是了解历史,特别是《国语》、《左传》、《史记》等篇目中的文章,是春秋战国、汉唐到元、明、清历史的很好记录。
二是学习了对时、对事、对人的看法、做法,受益匪浅。
宗臣的致刘一丈书使我知道了人要乐于安命,不作非份之求。
君子要有自己的人格,因时而动,顺应潮流。
三是如何写作文章,特别是宋以后的文章,更多地偏向于记事、记景,借以抒发情怀。
是中国几千年的巅峰之作,宜再细加揣摩,必大有收获。
《古文观止》读书心得篇二《古文观止》一书,是文人吴楚才、吴调侯爷孙两人在清朝康熙34年间,收集了由先秦到明末两千多年的优秀作品而著成。
此书不仅包括了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的应用文。
另外,少量的骈文和韵文也被选入其中。
大体上可以反映出中华古文的绚丽多姿以及百读不厌的文学风采。
这本书不但有收藏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有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潜质。
每篇文章的寓意之深厚,令人读后回味无穷,耳聪目明,茅塞顿开。
它不但教你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
可以说篇篇都是做人做事的警示录,不愧堪称为“观止”。
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深莫测,读后给人以宽博的想象空间。
这些文章,千百年来流传至今,依然脍炙人口,可见它的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啊!我在通读时,对其中大家熟知的:《左传》中的《曹刿论战》,《国策》中的《鲁仲连不帝秦》,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贾谊的《过秦论》、《治安策》,诸葛亮的《出师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桃花源记》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文章,颇有偏爱。
古文观止读书心得体会写作【精选5篇】

古文观止读书心得体会写作【精选5篇】古文观止读书心得体会写作【篇1】近日,将《古文观止》一书读了一遍,虽然有许多语句还不能了解其中的意思,特别是有不少的生僻字,要查字典,很麻烦,但仍然感到这本书读迟了。
千真万确,读书不一定要看读了多少本,关键要看读的什么书,对这本书理解的程度如何,自己在读后有什么收获与借鉴说《古文观止》是一本好书,是因为它经过了数百年的历史的检验。
《古文观止》编纂于康熙年间,至今数百年,文人墨客都以此书为圭臬,学习做人做事,学习文章写作,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我读此书有三点好处:一是了解历史,特别是《国语》、《左传》、《史记》等篇目中的文章,是春秋战国、汉唐到元、明、清历史的很好记录。
二是学习了对时、对事、对人的看法、做法,受益匪浅。
宗臣的致刘一丈书使我知道了人要乐于安命,不作非份之求。
君子要有自己的人格,因时而动,顺应潮流。
三是如何写作文章,特别是宋以后的文章,更多地偏向于记事、记景,借以抒发情怀。
是中国几千年的巅峰之作,宜再细加揣摩,必大有收获。
将它放在床头,时常读之。
古文观止读书心得体会写作【篇2】初次了解到这本书是缘于儿子的语文老师,她让学生暑假读《古文观止》说有利于学习好文言文。
于是将《古文观止》看一遍下来。
看这本书的初衷是帮助儿子提高文言文的水平,可看过后才知道我收获的不止是这些。
这是本书是一本古老而有深度的书籍。
《古文观止》的编选者为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他俩是叔侄关系。
据记载,吴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
他们二人才气过人,而他们想这些都是得益于之前祖先留下的古文读物,从而就想把这些文字发扬光大,书名取为观止,意在力图选编达到尽善尽美,无以超越。
我粗略的数了一下初中教材从中共选了12篇文章,高中教材共选了16篇,而且新课改又加大了文言文篇幅。
从春秋到明末两千年之间都有作品入选,且大多数都是非常优美的文章。
这部书既重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又重视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的锤炼,把说理、记叙、抒情、写景熔为一炉,搜集了许多名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6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6篇《古文观止》读后感1《古文观止》的__简直是宝,寒假没钱到处转,但也不能让寒假没内容啊,有钱的勿笑,哈哈,这就是我穷命的下场,但志向不同,舍与留是矛盾的,志于此肯定就会失于彼,人生总有些事需要有人做,静心学习古之经典也是一种时尚,更是修身的好时机,再不济的光阴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这个假期买了十本经典书籍,这次买的都是以前都买过的,不同版本,重复是为了提高利用率,真正的深入学习。
还是老规矩,先看整本书内容摘要,再看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和写作特色,再精阅读一两篇,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写读后感,可以熟读精思,这精与泛的阅读习惯一定要养成。
这次主要看了《龙门鞭影》,懂得了它是一本励志的四言短句,上下对偶,主讲人物典故,在了解内容的故事之后,起到了解史事,并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提高个人修养,在熟悉之后,通过熟读精背了解典故,拓展知识,更为后来更详细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提供敲门砖,走进一扇大门,打开一个世界!这里面的知识典故庞大,必须长期坚持学习。
再就是《古文观止》的阅读,买了两本,一本简单的,一本更全面的,简单的有更浅白的注释便于理解、复杂的是原文,了解最真的古文学知识,精读了《曹刿论战》、《宫之奇谏假道》、《心术》,但都还没写感悟,光理解熟悉都花了时间,想法多多,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真是宝贝,一篇我至少可以感悟出上万言,并且特别适用现代社会的竞争,《曹刿论战》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可以从正反两面去了解这一策略,人的精力有限,抓住最有力的先机,正面一鼓作气,奋力直追,一气呵成,达到目标;反面,三而竭,制敌时不要在气势旺时上,忍一下,等一下。
《心术》就更不用说了,干货满满,几个凡字道尽了治心的真谛,无论是战争、考试、经商、冶学,心为本,控心才能更有利,自己慢慢去体会吧!《鬼谷子》中更是智慧多多,捭阖第一将现在万言鸡汤打败,一言万言也说不完这聪明的先哲们,各种类型的版本皆来自于这,鼻主哇!随手沾来都是经典学说;三思而行、开合自如、刚柔并济、审时度势、各有所长,是不是很熟悉这些套式的鸡汤,大多出这来自战国时期的老古董;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纵横家的鼻祖。
《古文观止》读后感_《古文观止》读书心得五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_《古文观止》读书心得五篇《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
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关于《古文观止》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篇一:古文观止读后感】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被誉为自清代以来最美散文集。
它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200余篇名篇佳作,荟萃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
《古文观止》篇篇焕发奇光异彩,闪耀灼见真知,包含着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一、自古英雄皆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它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深厚感情,与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
《古文观止》中有大量的爱国名言,读来催人奋进。
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寥寥数语,光华夺目,掷地有声。
当然,古人的爱国往往与忠君结合在一起,但又都从忠君出发,体现出恤民的精神。
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写下至理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与民休息。
二、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儒家思想认为忠孝是大德,是立家立国的根本,其他各种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是围绕忠孝这一核心提出来的。
《古文观止》中写孝道的内容很多。
汉朝旧臣李密,因为要照顾自己卧病在床的祖母,不愿到朝廷为官,向当时的晋武帝写下了有名的《陈情表》。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围绕想要“尽孝”的心意陈述不能应诏的苦衷。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古文观止》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文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文3篇……共222篇。
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5篇古文观止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古文观止读后感1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被誉为自清代以来最美散文集。
它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200余篇名篇佳作,荟萃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
《古文观止》篇篇焕发奇光异彩,闪耀灼见真知,包含着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一、自古英雄皆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它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深厚感情,与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
《古文观止》中有大量的爱国名言,读来催人奋进。
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寥寥数语,光华夺目,掷地有声。
当然,古人的爱国往往与忠君结合在一起,但又都从忠君出发,体现出恤民的精神。
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写下至理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与民休息。
二、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儒家思想认为忠孝是大德,是立家立国的根本,其他各种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是围绕忠孝这一核心提出来的。
《古文观止》中写孝道的内容很多。
汉朝旧臣李密,因为要照顾自己卧病在床的祖母,不愿到朝廷为官,向当时的晋武帝写下了有名的《陈情表》。
*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围绕想要“尽孝”的心意陈述不能应诏的苦衷。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两人,相依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叙述委婉,情真意切,今天读来仍然感受颇多。
虽然“父母在,不远行”在交通和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已不再必要,但“常回家看看”仍然是长辈的期望,特别是在“自己需要”与“孝亲敬老”发生矛盾时,当代人是如何取舍的呢?三、为政在于得民。
得民心者的天下,民贵君轻,这些思想和理念在《古文观止》中比比皆是,也是古代志士仁人的人生理想。
《左转??季梁谏追楚师》中写道:“夫民,神之主也。
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这是在神权盛行时代可贵的民本思想。
《古文观止》的*,大都为文人墨客所撰。
他们有的是幕僚,有的是官员,还有的是“自由作家”。
幕僚们“以文载道”,表达自己的爱民思想,并进而进谏君主为政得民最为普遍。
著名的如唐朝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杜牧的《阿房宫赋》,借阿房宫之兴衰这一历史题材,极写秦始皇不惜民力的穷奢极欲,点名国家灭亡在于君主的失道病民,劝诫后人引以为戒。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致万世而为君”。
欧阳修身为滁州刺史,与宾客畅饮山水之间,一醉方休,其乐无穷,从侧面反映了他治滁期间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面貌。
他写的《醉翁亭记》详述之。
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士大夫们也予以鞭挞。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赋税的苛毒,表达了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众的深切同情。
“熟知赋税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四、寄情山水心地宽。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起伏跌宕。
作为最美散文,《古文观止》写景寄情的*很多,表达了作者们面对成功与失败,超然出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
北宋的苏轼,才华横溢,可却仕途坎坷,在老年的时候,离妻别子,孤身被贬往黄州,在潦倒不堪之时,月夜泛舟于赤壁之上,写下了名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明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也”!在人生最悲凉孤寂的时候,苏轼寄情于山水,在微波粼粼的月色下体验人生,观照自然,旷达而洒脱。
在物欲横流、精神荒芜的境况下,走向大自然,在山水间养神怡情、陶冶情操,也不失为安守精神家园、提升思想境界的方法。
总之,《古文观止》200余篇,以时代为纲,作者为目,阅读方便,查看快捷。
所有*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
*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篇篇脍炙人口、朗朗上口,篇篇说理明事、警醒来者。
《古文观止》在它问世后的300多年里,成为最流行、最通俗、最广为人知、最有影响的古文选本,值得诸君放在案头,闲暇诵读,在美文中感悟人生,在美文中寻得智慧,从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古文观止读后感2这个月我看了古文观止这本书,有着深奥的道理,使我甚至有点看不懂虽然有译文翻译但我只用书下的解释来原文,有时侯看一片需要20分钟那时我看得头都大了,真得想放弃了,但每当我灰心丧气的时侯,妈妈总会送我四个字:聊胜于无因此我坚持在看这本书。
古文观止这本书运用了许多文焉文,讲述了殷商时期和西周时期的历史故事。
文中运用了许多《论语》《老子》《孟子》《墨子》……来生动得描古代故事。
其中叔向贺贫令我映像十分深刻,使我终身难忘,*讲述了韩宣子家境十分贫困,叔向知道了他的心思,却向他祝贺这令韩宣子疑惑不解。
叔向举了栾武子等人的例子。
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凡事只要能传播美德,遵纪守法各诸侯也能归顺于你。
的确在生活中的贫穷并不代表你的品德贫穷,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有益处的也能交到许多朋友,俗话说得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如果你很有钱但贪得无厌,违法乱纪,放利聚财,为所欲为,人家也不会理你,说不定还会讨厌你,不喜欢和你做朋友。
我有一个叔叔,因为住在乡下,那个村很贫穷,盖得都是毛草房,每次下倾盆大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但他们有乐观的心态,白天大伙都去干活了,干得满头大汉也不觉得累,因为有了付出也就有了回报,由于多年的操劳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心上磨出了几个厚厚的老茧现在他们都改上了三层小楼。
我被他们的行动感动了。
心灵美,才能创造家的幸福。
古文观止读后感3没有《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与争议,也没有《诗经》中的烂漫与自由,也非《离骚》的华丽与哀怨,更无唐诗、宋词的豪迈与缠绵,更非《庄子》的遥遥与洒脱,有那么一本书,她除却一切浮华,却将古人的智慧彰显,她就是《古文观止》。
这是一本选摘自周朝到明朝的优秀散文的结晶。
书中选摘了《左传》、《史记》、《国语》、《战国策》、《三国志》中的精华。
还收集了唐宋八大家的经典作品。
是一本古老而有深度的书籍。
从一个教育者的眼光出发,我读此书的感想如下:一、忠义篇的鉴赏读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我被魏征的忠诚和敢于直谏的精神所感动。
其中,“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思江海下百川、虚心纳下、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知足”、自谦自制、“慎始而敬终、”三思适度的思想使人受益非浅。
这些精辟而有警示意义的言论如一面镜子,使唐太宗从中照出了自身的瑕疵,从而创造了贞观之治。
我以教育者的眼光来看,也觉得同样有意义。
“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
”警示着我们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处理任何问题都宜三思慎重、客观公正。
然而,人非神仙,难免不被自身的情绪所影响。
因此,教师要学会宽容,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文中的“知足以自戒”也是我们每个教师修身养性的警示牌。
知足常乐,学会淡泊。
面对众多行业的各种福利诱惑,我们的教师仍能坚守岗位,不动摇,不跳槽,仍能乐教,并终身从教。
这也是一种品格。
所谓“慎始而敬终”不过如此。
魏征是幸运的,他的谏言创造了贞观之治,为百姓赢得了一个盛世。
另一个忧国忧民的谋臣当推孔明了。
他身逢乱世,却能以一人之智慧救蜀、治蜀,保一方平安。
他忧国忧民,最终积劳成疾,郁郁而终。
他所著的《出师表》使人倍感其爱国之心,赤胆之情。
其以一人之心力,欲挡天下一统之大势,虽如螳臂当车,却忠勇可嘉。
相对而言,范仲淹的,《岳阳搂记》,那种彷徨与愁闷,爱国与国人,更深入人心。
那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知被多少公仆用以自喻。
他们或许和范仲淹一样,未曾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却从未忘记自己的职责。
因此,我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二、孝道似曾走远本书记载孝道的较少,但李密的〈〈陈情表〉〉使人感到自己不够孝顺。
李密写〈〈陈情表〉〉本是推辞、拒绝入朝为官,但他情真意切的话语,使晋武帝明白其心志,不仅不被治罪,还受到皇恩沐浴。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孝心,本是人之常情,但“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赤诚又另人同情。
这种言论,我将其概括为“感恩”。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深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也经常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而观我自身,实在是做得不够:父母年迈,却不在身边。
他们有病痛时,我却不能侍其汤药。
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每一个人一生都难以报答的。
因此,工作再忙、离家再远,我们都当常回家看看。
三、教育者的困惑作为教师,要读的相关内容首当其冲是〈〈师说〉〉。
“传道、受业、解惑”是每一个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每日必备的基本工作。
然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言论使人难以接受。
其实,我们的知识不断老化,不加以学习,就会不如弟子。
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一尴尬?“不耻相师”回答了这一难题。
当学生出难题“考考你”时,我们要放宽心,即使请教于学生,。
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无知才是我们所要禁忌的。
不要觉得自己是大人,面子上过意不去。
要知道:“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只有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