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读后感
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1五年前,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偶然遇到了一个长者,所谓长者,不是因为他的年龄有多大,而是他的言谈话语中,无处不透着智慧、道理,出于对此人的崇拜,问其为何知识如此渊博,他只告诉我要好好读读《古文观止》这本书,于是很快到新华书店购得此书,并认真地读了此书。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为当时的学子编选的一部古文教材,它是一部囊括从东周到明末、集百家经典于一身,同时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绝不会因为政治风云变幻而失去价值的文集。
《古文观止》,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先秦文、汉文、六朝文、唐文、宋文以及明文其中以散文为主,间有骈俪文辞赋。
都是历朝历代最富盛名的文章,作者以“观止”两字为题,可以看出书中所收录的文章的尽善尽美,是典范之作。
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李斯的《谏逐客书》,诸葛亮的两篇《出师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等都是千古名文。
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绚丽宫殿,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爱不释手,但它毕竟是文言文,我总是得一点一点慢慢地阅读,虽然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内容都不算长,但却都值得我认真琢磨其中的人生哲理,好在我买的这个版本中既有题解,又有译文和评析,理解起来容易多了,这也使我越读越爱读,虽然年龄大了,记忆力不是很好,不能把其中的篇目都背诵下来,但其中的一些名篇也是我特别钟爱的,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腾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等等还是背下来了。
这让我能更深领悟到其中的哲理,时常静坐时想起,时时受益。
就拿《陋室铭》为例,《陋室铭》中刘禹锡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隐逸情趣让我十分欣赏,虽然文章短小却写出了应有的人生态度。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古文观止》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文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文3篇……共222篇。
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5篇古文观止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古文观止读后感1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被誉为自清代以来最美散文集。
它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200余篇名篇佳作,荟萃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
《古文观止》篇篇焕发奇光异彩,闪耀灼见真知,包含着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一、自古英雄皆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它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深厚感情,与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
《古文观止》中有大量的爱国名言,读来催人奋进。
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寥寥数语,光华夺目,掷地有声。
当然,古人的爱国往往与忠君结合在一起,但又都从忠君出发,体现出恤民的精神。
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写下至理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与民休息。
二、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儒家思想认为忠孝是大德,是立家立国的根本,其他各种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是围绕忠孝这一核心提出来的。
《古文观止》中写孝道的内容很多。
汉朝旧臣李密,因为要照顾自己卧病在床的祖母,不愿到朝廷为官,向当时的晋武帝写下了有名的《陈情表》。
*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围绕想要“尽孝”的心意陈述不能应诏的苦衷。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两人,相依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叙述委婉,情真意切,今天读来仍然感受颇多。
古文观止读后感10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10篇古文观止读后感(一):所谓古文观止,就是尽将古文之精华选编其中之意。
翻开厚厚的一本,时而读之。
难懂的文言文还是让我望而却步,可是根据所给的注释,我还是能够勉强读下来的。
《古文观止》中的文章,总共可是两百余篇。
但正是这两百多篇文章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
我们读书读人,就要读气动山河的文章,要读有伟大抱负的英雄。
我钟爱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更近些,想领略他们的胸襟和气度,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日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他们的思想而抖动。
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的绝美殿堂,触目所见,所有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真知灼见,叫人爱不释手,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
它们给予我们以启发,诉说着千古流传的真理。
我异常喜爱一些名篇,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滕王阁序》,魏征的《该大宗十思疏》方孝孺的《深虑论》等等。
这些名篇中不仅仅包含了许多哲理,对我们的人生更是有很大的启发。
我认为,《古文观止》是一部人生的百科全书。
书中的哲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含。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至理名言,如珍珠一样光彩夺目,掷地有声。
虽寥寥可是数十字,却胜似万卷诗书。
尤其是范老先生的那种人生境界,那种旷世情怀,早已被后人奉为立身做事的楷模。
总之,我认为读这本书,能够使我警醒,使我振奋,使我坚强。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这本书我必须要好好读下去,并且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读它,从中学会怎样做人。
学会在任何处境下,都能好好做人。
记得以前学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之后又读了几次,很有感悟。
这篇文章中,在开篇描绘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时写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这句话描绘了山水相间的美丽景色。
《古文观止》的读后感(通用8篇)

《古文观止》的读后感《古文观止》的读后感(通用8篇)《古文观止》的读后感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古文观止》的读后感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古文观止》的读后感(通用8篇)】,供你选择借鉴。
《古文观止》的读后感篇1《古文观止》是本好书,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现。
我喜欢读,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辉。
自我读起此书时,背过的古文不过就寥寥数文。
实在是好文众多,只得走马观花般学习皮毛,而在观止的选传中,犹独钟情于《战国策》李斯的谏逐客书与三国的诸葛亮的出师表。
李斯敢写谏章批判秦王的做法是不对的,表现其的勇敢与智慧,文章结构紧凑,举例充分,论理十足,可谓是绝。
诸葛孔明写《出师表》,表现他正直,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品格。
下面我就选谏逐客书二段来品析。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2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写谏逐客书时,正为秦王因韩国实施「疲秦计画」,而大怒。
下令逐客。
李斯也在范围之内,于是李斯将谏章呈给秦王,秦王看之,欣然撤销逐客令。
试问;如果谏章不能打动秦王,那么秦王会不会以叛党的名义杀了他。
答案是肯定的。
从中也可看出李斯的胆量,从容,淡定,真学才识。
从文中看,亦如此。
第一段以“臣闻……”作为起始,一连串的因果实例摆出,环环相扣,层次明了,接着说明为何不赞成,否定秦王的决议。
第二段“夫物。
”,我犹以为重要,一针见血。
突出中心。
这是一篇不错的议论文,也让我对作者感到敬佩,也让我对自己感到愧疚。
想想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无法自立,也没有像作者那样有主见,遇事懦弱胆小。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18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18篇)《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18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文观止》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1在我国灿烂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散文有着同诗歌一样悠久的历史。
上起先秦,下迄清末,无数杰出的散文家都以其绚丽多彩的散文著作反映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些兼具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优秀散文,被历代的许多学者重视、研究乃至最后编撰成册。
《古文观止》历经三百年的沧桑,从浩如烟海的选本中脱颖而出,其声誉更是远播海外。
《古文观止》共选取从先秦至明末的短小精悍的佳作共二百二十二篇。
其得名于《左传》中《季札观周乐》,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反映虞舜盛德的舞蹈时,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观止矣,若有它乐,吾不敢请已。
"季札认为这组乐舞已经达到了舞蹈的最高境界,其他的就没有观赏的必要了。
而吴楚材、吴调侯两位编者也认为他们所选的古文均为上乘之作,故取名为"观止"。
回溯到先秦至明朝的历史时空,从欣赏温馨祥和的世外桃源"黄发垂髫,其怡然自乐"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暮秋胜景;从聆听急雨、密雪敲击竹瓦所生的清绝之音到"其色惨淡,烟霏云敛;从感叹"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人生体验。
读《古文观止》让我感受古人智慧的力量,体验穿越时空的对话,步入一段又一段愉快的古典文化之旅。
《陈情表》中的李密,一亡国贱俘,家境清贫,没有俸禄,生活艰苦。
但他敢于逆龙鳞,拒征召,实属不易。
他之所以敢如此行事,就是因为含辛茹苦抚育他成人的祖母,如今卧病在床,无人伺候。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古文观止读后感

古文观止读后感古文观止读后感(通用23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文观止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1前几日,我把这本厚厚的《古文观止》给翻完了,这本书基本收录了从春秋战国到明朝的优秀散文。
如果我们能从中吸收到一些营养,一定对我们的散文写作有一些提示和帮助。
我们常说散文之所以称为散文,是因为它结构较为松散。
但是我发现在《古文观止》中的散文在结构上不仅不散,而且有一些共性。
那就是大部分的散文从结构上入手,都可分为现状描述、提出问题、给出答案这三块。
一、现状描述现状描述又被称为背景切入,特别在写事的时候,文章往往需要从时代背景入手,说明发生的时间、地点。
出场的人物。
比如,李密的《陈情表》,开头大段地描述自己的平生及祖母刘氏的亲情。
看似好像是在陈述,其实是在铺垫。
为中段提出辞官照顾祖母打下基础。
还有《兰亭集序》和苏轼的《前赤壁赋》都有这种背景似的景物描述。
为什么一定还有这种现状的描述,俗话说,高潮来的快,还得前戏好。
如果你想要读者和你一起high。
必须得让他人先进入你的文章,如果没有这些铺垫,那便是假高潮了。
二、提出问题这部分是其实文章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并真正做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果文章不提出问题,而只有背景切入,那么就变成了纯粹的景区介绍。
应该说,这世上所有的文章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他都逃不开一个东西——动机。
人做事是需要一定的动机的,但是有动机不一定就能把事做成。
如果我们做不成,我们就有了问题和冲突。
文章便要去解决这些冲突和问题。
三、解决问题这几乎是所有文章最为重要的地方。
在第一部分完成了铺垫,第二部分完成提问之后,我们不能就这样把文章给我们的读者,这样是不负责的。
三四部分的小短文,论往往站了大部分。
解决问题的关键的是提出观点,观点的得出和证明需要通过演绎和归纳。
总之,现状——问题——解决,是写文章特别好的一种思路。
《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五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范文五篇《古文观止》读后感内容五篇文章千古事,《古文观止》不过200余篇,但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
作者为大家准备了《古文观止》读后感内容五篇,欢迎阅读!《古文观止》读后感内容一就拿先秦文来说吧,它主要讲了一些古代人说的很有说服力,很有见地,很有哲理的话。
有目光长远的宫之奇,有敢于反驳昏庸襄公的子鱼,又不重名利的介之推,有在狱中能说服梁孝王的邹阳各种各样的贤人都在展示自己非凡的口才。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处以宫刑之后对自己非常的不自信,甚至是自卑,他在《报任安书》里说: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意思是:所以,祸害没有比贪利更悲惨了,悲哀没有比伤心更痛苦了,行为没有比祖先受辱更难堪了,而耻辱没有比遭受宫刑更巨大了。
受过宫刑的人,不能同正常人相提并论。
在如此环境下司马迁而能著出《史记》,那我们健全的人更应该发奋图强了,不说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至少也要不愧于活在世上的每一天,不让人生的旅途留下遗憾啊。
我还知道了虔诚遵循礼而一丝不苟的态度。
曾子卧病于床,病势已经很沉重了,家童看到曾子在床上的床席,问道:华而睕,大夫之箦与?曾子听到后,吃惊地睁大眼睛说:然,斯季孙之赐也。
然后要求换掉床席,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士,不能睡在大夫用的床席上死。
家人不同意,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姑息。
坚持要求换掉它,结果换掉没多久,曾子就死了。
人都要死了还坚持不能破礼,要遵循道德。
而现在社会的人有些简直是以无耻为荣,和古代人的坚守礼的思想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狱啊。
从《寺人披见文公》中我领悟到有大做大事的人有大的胸襟,晋文公二次被寺人披追杀,第二次被斩断一只袖子。
可是经过寺人披的一番话,马上改变了态度,放弃前怨,接受意见,才能免除一场杀身之祸。
读书能找到心灵的宁静,读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读书能陶冶情操。
古人云: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彦如玉。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彩7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彩7篇《古文观止》读后感篇一《古文观止》是本好书,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现。
我喜欢读,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辉。
自我读起此书时,背过的古文不过就寥寥数文。
实在是好文众多,只得走马观花般学习皮毛,而在观止的选传中,犹独钟情于《战国策》李斯的谏逐客书与三国的诸葛亮的出师表。
李斯敢写谏章批判秦王的做法是不对的,表现其的勇敢与智慧,文章结构紧凑,举例充分,论理十足,可谓是绝。
诸葛孔明写《出师表》,表现他正直,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品格。
下面我就选谏逐客书二段来品析。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因此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2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古文观止读后感篇二初读《古文观止》我被盗版的鱼鲁帝虎,搞得困惑不已。
再加上今人阅读古文本身有些难度,我只走马观花浏览了一番,并无太深印象。
之后在岳翁家藏书中见有一套正版,一时心血来潮,便腆颜求借,竟蒙老丈人慷慨相赠。
窃喜之余也深为长者之殷殷而自身之噩噩而惭愧。
自此我常读《古文观止》。
今日在那里我把读这本书的一些心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或者是缘于浅学后生对于古人的过分膜拜心理读《古文观止》总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我以为唐宋文章宜在清晨诵读。
煦日临窗清风徐来读骆宾王的激昂李太白的飘逸读韩退之的跌宕开阖王安石的深刻独到。
大师们的杰作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读毕口舌生津唇齿留香。
先秦文章宜在深夜默读。
读郑伯的老到冯谖的远见读勾践的忍辱负重苏秦的巧舌如簧。
常不觉夜已渐深万籁俱寂。
此刻虽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意却也能思接千载神游八极飘然有超凡脱俗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观止》读后感
《古文观止》是三百多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的一本著作。
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这个寒假我精心地挑选了里面的文章细读了一番,现在来谈谈我的感悟吧!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该书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
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
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
该书选文涵盖自周朝到明朝,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有不少是千古流传的名篇。
读过《古文观止》,我发现这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同时也堪称是一部人生的百科全书。
历史的画卷在我的面前回首前瞻,领略了它的千般华彩。
从中,我也懂得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哲理。
《曹刿论战》中,我被曹刿那机智的谋略所折服;《唐雎不辱使命》中,我敬佩唐雎那不畏强暴的爱国精神;《出师表(前、后)》中,我欣赏诸葛亮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古文观止》中还有不少写景抒情的名篇,表达了作者们面对成功与失败的那种超然出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
北宋的苏轼,才华横溢,可却仕途坎坷,在老年的时候,离妻别子,孤身被贬往黄州。
就在潦倒不堪之时,他月夜泛舟于赤壁之上,写下了名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惟江上之清风,与
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
”在人生最悲凉孤寂的时候,苏轼寄情于山水,在微波粼粼的月色下体验人生,观照自然,旷达而洒脱。
在物欲横流、精神荒芜的境况下,走向大自然,在山水间养神怡情、陶冶情操,也不失为安守精神家园、提升思想境界的方法。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岳阳楼记》中,那千古流传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两句至理名言,如珍珠一样光彩夺目,掷地有声。
虽寥寥不过数十字,却胜似万卷诗书。
尤其是范仲淹的那种旷世情怀,早已被后人奉为立身做事的楷模。
读《古文观止》,不仅能够使我们警醒,使我们振奋,更能使我们坚强。
从中,我们学会了怎样做人,不管在任何处境下,心中的那盏明灯都会为我们指引方向。
“历史使人明智。
”我相信这是一本值得诵读的好书,让我们在美文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美文中感悟人生,在美文中寻得智慧,从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