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辛弃疾
辛弃疾的古代诗词鉴赏论文

辛弃疾的古代诗词鉴赏论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辛弃疾的古代诗词鉴赏论文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

八声甘州·读李广传辛弃疾(北宋)一、译文:(一)序:夜读李广传,无以入眠,这时想起好友晁楚老、杨民瞻曾邀我同居山间,颇为感怀。
我用李将军的旧事抒发我的情感,寄给他们。
(二)词:过去官拜将军的李广,被罢官期间曾夜出与友人饮酒,归来经过灞陵亭时,被喝醉了的灞陵尉拦阻侮辱,可恨那灞陵醉尉不识李将军的威名。
但李将军的英勇无需他人言说,自然被后人称赞。
李将军当年寓居南山,一箭穿石威震华夏。
这样的英雄竟也没有受到封侯,到了晚年不得重用。
我不会有那种归隐田园,清闲度日的渴盼。
我要短衣匹马,向当年李将军那样南山射虎。
我要慷慨激昂、乐观地度过剩下的的日子。
回想当年,为汉朝开拓疆土,建功立业的李将军不是也被闲置?可惜,我的身旁有太多险恶的人,如细雨斜风那样躲不开落不完,总是令我心寒。
二、赏析:作者此时因谗言被罢,居上饶带湖。
上片主要引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典故:1、顷之,家居数岁。
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
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
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广骑曰:“故李将军。
”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
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
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2、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3、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
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
孝武帝时,至代相。
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车,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
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
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
4、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八声甘州)(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八声甘州)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八声甘州·寄参寥子①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②。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③,如我与君稀。
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④、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⑤,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释:①参廖子:即诗僧道潜,常与苏轼相酬和。
元祐六年,苏轼因治理有功被召进京任职,临行作此词赠道潜。
②忘机:忘却世俗的机诈之心。
这里说苏轼清除机心,即心中淡泊,任其自然。
③相得:相交、相知。
④谢公:指谢安。
《晋书》记载,他身为重臣,却渴望造一条大船,沿水路归东山,后因病重未如愿。
⑤西州路:谢安去世后,羊县经过西州时忆及故人,恸哭而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以风向多变以及潮水涨退等景象暗指世事的无常,表意比较含蓄。
B.“几度斜晖”以转瞬即逝的黄昏,为下文表达词人对相聚美好却无比短暂的伤感之情作铺垫,C.共赏西湖、访春山之雅事,“空翠烟霏”之妙趣,都强化“诗人相得”的意味。
D.诗中的情景涉及古代、往昔、眼前、来年等时间维度,气度恢弘,情感深挚。
2.古人常以“进”“退”代指官职的升、降。
苏轼的这首词与另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情感有所不同,分别反映的是“进”之忧和“退”之忧。
请结合这两首词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辛弃疾——《八声甘州》

辛弃疾——《八声甘州》【年代】:宋【作者】:辛弃疾——《八声甘州》【内容】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鉴赏】:汉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广为人知,在古代诗文中也多所咏及。
辛弃疾的这首《八声甘州》,便是其中的名篇。
我们知道,辛弃疾二十三岁即起兵抗金,南归以后亦所至多有建树。
但因为人刚正不阿,敢于抨击邪恶势力,遭到朝中奸臣的忌恨,不仅未能实现恢复中原的理想,且被诬以种种罪名,在壮盛之年削除了官职。
他的这种遭遇,极似汉时名将李广。
这首词即借李广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发作者遭谗被废的悲愤心情。
辛弃疾在题语说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可见他当时的情绪是非常激动的。
后边说戏用李广事,则不过是寓庄于谐的说法罢了。
本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
据《史记。
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
还至霸陵亭。
霸陵尉醉,呵止广。
广骑曰:故李将军‘。
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开篇至无言数句即写此事。
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以之居篇首,表现了作者对霸陵尉势利人的愤慨。
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
一褒一贬,爱憎分明。
传文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
射虎二句即写此事。
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
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
传文又载李广语云: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辛词中落魄二句即指此事。
《八声甘州》辛弃疾宋词赏析

《八声甘州》辛弃疾宋词赏析【作品介绍】《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下片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
词不仅抒情真切感人,而且语言上也多所创新,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原文】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赏析】汉“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广为人知,在古代诗文中也多所咏及。
辛弃疾的这首《八声甘州》,便是其中的名篇。
辛弃疾二十三岁即起兵抗金,南归以后亦所至多有建树。
但因为人刚正不阿,敢于抨击邪恶势力,遭到朝中奸臣的忌恨,不仅未能实现恢复中原的理想,且被诬以种种罪名,在壮盛之年削除了官职。
他的这种遭遇,极似汉时名将李广。
这首词即借李广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发作者遭谗被废的悲愤心情。
辛弃疾在题语说“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可见他当时的情绪是非常激动的。
后边说“戏用李广事”,则不过是寓庄于谐的说法罢了。
此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
还至霸陵亭。
霸陵尉醉,呵止广。
广骑曰:‘故李将军’。
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开篇至“无言”数句即写此事。
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以之居篇首,表现了作者对霸陵尉势利人的愤慨。
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
一褒一贬,爱憎分明。
传文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
八声甘州-辛弃疾-诗文赏析

八声甘州-辛弃疾-诗文赏析1. 八声甘州概述《八声甘州》是辛弃疾的一首咏史七绝,全诗共七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十九个字。
诗中描绘了南唐灭亡的景象,以及辛弃疾悲愤神慨的情感。
该诗以绝句的形式表现出辛弃疾对祖国沦亡的忧愤和对英烈英名的永远怀念。
这首诗长期流传至今,不但成为辛弃疾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中国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标志之一。
2. 诗歌赏析(1)八调歌头“八调歌头”即歌谣开头,是诗歌形式的一种。
辛弃疾的《八声甘州》中,“绿肥红瘦”四个字是歌头。
绿色代表着春天的新绿,红瘦代表秋天的萧索。
这两种颜色的对比,反映了兴盛繁华和衰落败亡的对比,预示了下文的主题。
(2)写景手法辛弃疾的《八声甘州》最先描写了南唐繁华城市的景象。
他写道:“绿肥红瘦,极目黄山小。
” 诗中反映了南唐时的欣欣向荣,写出了城市风貌的繁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这一朝代的灭亡,城市风貌迅速衰落,一片萧条。
此外,辛弃疾还通过描绘自然风光突显城市沦陷之悲哀。
他用“极目黄山小,闾阎扑地魂”,反映了南唐繁盛城市面临的真实窘境,黄山作为一座大山,被辛辣地嘲讽为“小”,而且城市上空弥漫着浓郁的“闾阎鬼怪”。
(3)歌颂英烈辛弃疾在《八声甘州》的结尾以“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梦中见此图。
”来描述自己对南唐的留恋之情。
此外,诗的最后一句“且共仙人论此事,一醉累月不知昼。
”也意味深长,是对南唐的悼念和为国家发展而献身的英雄饮泣婉约的抒情。
3.《八声甘州》是辛弃疾词艺故事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历史和文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首诗无疑为后人提供了一个真实且行动的历史视角。
它描绘的境况简单明了,达到了“雕虫小技,不如闲庭信步”的境界。
在辛弃疾作品的词歌中,他以其宏伟的思想和灿烂的才华,将历史尘封中的英雄描绘的栩栩如生,用本真的情感为他们铸成了浴火重生的铜雕。
这是我们现在仍爱他的原因,因为他的词能够让我们看到我们的祖先,而辛氏所慨叹的那些不值得留恋的东西,从我们今天来看,依然存在。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
1、《鹊桥仙·谁怜》:“嫁得金榜题名日,望断南飞恩兮归。
凤歌笙箫声四起,彩舞春风三月天。
”
2、《春江花月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
夕是何年。
”
3、《鹊桥仙·缘起东篱下》:“使我不得开心颜,恨我当初相许时,
分明许下千万约,只可惜天未满意。
”
4、《清平乐·西江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5、《八声甘州·登建康赏心亭》:“建康赏心亭,低头弹琴去。
昨夜
星辰恨,更有春残月。
”
6、《西江月·月上柳梢头》:“却嫌脂粉新,自言容易醒。
轻舞飞满地,散作青草香。
”
7、《贺新郎·临江仙》:“落笔把桃李,写尽青楼薄。
待到山花烂漫,与君相约留。
”
8、《摸鱼儿·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9、《水调歌头·北固山下》:“清官轻郎官,不扫落花门。
唤取乡人女,挈歌一树村。
”
10、《南乡子·行香子》:“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更
看杏园深处人,双簧轻拨,轻拨月明星。
”。
辛弃疾《八声甘州 ·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宋·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释⑴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生平不详。
⑴解雕鞍:卸下精美的马鞍,指下马。
⑴桃李无言: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曾用此谚语来赞美李广虽然不善辞令,却深得天下人敬爱。
这里代指李广。
⑴裂石响惊弦:引用李广射石虎的典故。
⑴岁晚田间:指李广屡立战功却没有被封侯,晚年闲居田园。
⑴边开:指西汉时开疆拓土向外扩张。
⑴甚:为何,为什么。
翻译以前,汉代的李广将军,曾夜出与友人在田间饮酒,回到灞陵亭,下马住宿营,灞陵尉喝醉了出言侮辱他,虽然来时匆匆,灞陵尉可能还不认识李广将军。
但李广将军闻名天下,桃李树虽然不会说话,树下自然成蹊。
李将军在南山半腰里,一人一匹马去射猎,误把草丛里的石头当作老虎,弓弦发出了惊人的响声,箭镞射进了石头,把石头都射裂了。
这样的英雄没有受到封侯,到了晚年,退居山村,过着耕田地、种菜园的生活。
谁去杜曲去种桑麻?我是不去的。
我要穿上轻便的短衣,骑上一匹马,到南山去学李广射虎的生活。
我要风流潇洒,慷慨激昂、谈笑愉快地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汉代开拓边疆,打击侵略者,保卫边疆的事业是伟大的,不少的人在这个长约万里的国境线上,建功立业。
可是,为什么正在非常需要人材的当时,像李广将军这样有胆略、有才干而且是曾经在边疆建立过奇功伟迹的人,也落职闲居呢?我正在沉思的时候,纱窗外,斜风细雨,送来一阵轻寒。
赏析汉“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广为人知,在古代诗文中也多所咏及。
辛弃疾的这首《八声甘州》,便是其中的名篇。
辛弃疾二十三岁即起兵抗金,南归以后亦所至多有建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 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 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 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 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 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 轻寒。
注释 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生平不详。 解雕鞍:卸下精美的马鞍,指下马。 桃李无言: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 迁在《史记· 李将军列传》中曾用此谚语来赞美李 广虽然不善辞令,却深得天下人敬爱。这里代指 李广。 裂石响惊弦:引用李广射石虎的典故。 岁晚田间:指李广屡立战功却没有被封侯,晚年 闲居田园。 边开:指西汉时开疆拓土向外扩张。 甚:为何,为什么。
与上阕不同,词的下片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三章》 第三首“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 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诗句。作者在题语云“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 山间”,此处即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 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 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 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 • 具体说来,它大致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号召立功绝 域,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 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 而不用,宋朝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以上皆反 面意,实则是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作者 遭到罢黜,乃因群小谗毁所致,故用“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之 景作结,隐喻此辈之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此语 盖用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 侵薜荔墙”诗意,但换“惊风”为“斜风”,以示其谗毁之邪恶;改“密 雨”为“细雨”,以示其谗毁之琐屑;又益以“轻寒”一事,以示其谗毁 之虚弱。这样一来,使其更具有表达力。 • 辛弃疾的这首词,其句子隐括了不少前人的诗文。但是,他决不是简 单地照搬古人语句,而是在隐括前人辞句时加进了生动的想象,融入了深 厚的情感。如上阕写霸陵呵夜事,加进“长亭解雕鞍”的想象,便觉情景 逼真;写出猎射虎事,加进“裂石响惊弦”的想象,更觉形神飞动。下阕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问,气劲辞婉,几经顿挫 才把意思说完,情真意切,充满了无限悲愤。总之,这首词不仅抒情真切 感人,而且语言上也多所创新,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译文 以前,汉代的李广将军,曾夜出与友人在田间饮酒, 回到灞陵亭,下马住宿营,灞陵尉喝醉了出言侮辱他, 虽然来时匆匆,灞陵尉可能还不认识李广将军。但李 广将军闻名天下,桃李树虽然不会说话,树下自然成 蹊。李将军在南山半腰里,一人一匹马去射猎,误把 草丛里的石头当作老虎,弓弦发出了惊人的响声,箭 镞射进了石头,把石头都射裂了。这样的英雄没有受 到封侯,到了晚年,退居山村,过着耕田地、种菜园 的生活。 谁去杜曲去种桑麻?我是不去的。我要穿上轻便的短 衣,骑上一匹马,到南山去学李广射虎的生活。我要 风流潇洒,慷慨激昂、谈笑愉快地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汉代开拓边疆,打击侵略者,保卫边疆的事业是伟大 的,不少的人在这个长约万里的国境线上,建功立业。 可是,为什么正在非常需要人材的当时,像李广将军 这样有胆略、有才干而且是曾经在边疆建立过奇功伟 迹的人,也落职闲居呢?我正在沉思的时候,纱窗外, 斜风细雨,送来一阵轻寒。
赏析
汉“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广为人知,在古代诗文中也多所咏及。辛弃疾的这首 《八声甘州》,便是其中的名篇。辛弃疾二十三岁即起兵抗金,南归以后亦所至 多有建树。但因为人刚正不阿,敢于抨击邪恶势力,遭到朝中奸臣的忌恨,不仅 未能实现恢复中原的理想,且被诬以种种罪名,在壮盛之年削除了官职。他的这 种遭遇,极似汉时名将李广。这首词即借李广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发作者遭 谗被废的悲愤心情。辛弃疾在题语说“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可见他当时 的情绪是非常激动的。后边说“戏用李广事”,则不过是寓庄于谐的说法罢了。 此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 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罢官 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 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开篇至“无言”数句即写此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以之居篇首,表 现了作者对霸陵尉势利人的愤慨。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 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一褒一贬,爱 憎分明。传文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 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 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 传文又载李广语云:“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 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即指此事。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 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一篇《史记· 李将军列传》长达数千字,但作者只用数十字 便勾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平主要事迹,且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可见 作者不愧为一代文豪。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 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 简要分析。(6分)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 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答: 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 封侯。 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 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 似的境遇。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 简要分析。(6分) 答: ①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 赞赏朋友的高风; ②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 ③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