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_宫殿坛庙(2011)s

合集下载

宫殿和坛庙

宫殿和坛庙
规模较大、建筑较精美的有两 处,即龙川胡氏宗祠和陈家祠堂。
作业: 1.古代宫殿的布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左祖”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宫殿的陈设中吉祥缸又称________,它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嘉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 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坛与天坛相对应,坛呈正 方形,以象征古人“天圆地方”的 观念,所以又名方泽坛。主体建筑 为两层方台,尚有皇祗室(供皇帝 祗神排位)、神库、神府、斋宫等 建筑。
E、孔府及孔庙
孔庙又称文庙、夫子庙、孔 圣庙等,是祭奠孔子的建筑。
孔庙规制为“左庙右学”, 即在京城太学的左侧必须建文庙。
至明清两代,除京城建庙外, 各地的府、州、县学的左侧都建了 孔庙。其祭祀规制,分皇祭、官祭、 随时祭。
斛hu、斗、升、石、龠yue,含有统一度量 衡的意思。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强盛。
(5)吉祥缸 至于宫殿前,又叫“门海”,用于扑火。
冬天防冻的措施是石座上加炭。
(3)吉祥缸(门海):置于宫前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的水缸。
(4)嘉量:含有统一度量衡的意义,象征着国家统一和强盛。
(3)日晷
利用太阳投影和地球自转的原理,用 阴影所产生的位置判断时间。
3.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______个皇帝的皇宫,又称____________,现名为
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 故宫在中轴线上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部分,前朝的主要建筑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宫殿、坛庙、陵墓

宫殿、坛庙、陵墓
圜丘坛面:是举行祭天大礼的场所,它全部由青石铺成,中央一块圆石为心,围绕中心石的四周皆用扇面石,一层一层逐渐展开,共有九层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颇有拔地擎天之势,壮观恢弘。祈年殿为砖木结构,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钉,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作为皇宫的后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重要门禁,门楼为重檐庑殿顶,神武门面对是景山。
三、清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 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称帝。沈阳故宫是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
中和殿,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保和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单檐歇山屋顶,乾清门东为内左门及九卿值房,西边内右门及军机处。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在清代又兼为处理政务的场所。
2 祭祀的种类:
1)祭祀自然
2)祭祀祖先
3)祭祀先贤
天坛是中国古代祭祀建筑中最为隆重的建筑。现在的北京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后经明嘉靖和清乾隆时期几次修建,但总体布局始终未变。占地面积达4184亩,约相当于紫禁城面积的四倍。
圜丘是皇帝每年在冬至举行祭天大典的地方,原为青色琉璃坛,乾隆时改为汉白玉坛。
曲阜孔庙
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结构简洁整齐,形式等级极高。四周廊下环立28根雕龙石柱,均以整石刻成。

宫殿坛庙陵墓

宫殿坛庙陵墓

§2
北京故宫
明清北京紫禁城平面图
§2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主轴线
§2
北京故宫
一、故宫布局 1.面积72万平方米 .面积 万平方米 2.总体布局 .
(1)城门 )
紫禁城周边环绕城墙和护城河,每面设一门。南面正门为午门, 紫禁城周边环绕城墙和护城河,每面设一门。南面正门为午门,北面后门为 神武门,东西两侧为东华门。城墙四隅建角楼。 神武门,东西两侧为东华门。城墙四隅建角楼。 (2)外朝 ) 从午门到神武门贯穿一条南北轴线,建筑大体上分为外朝、内廷两大区。 从午门到神武门贯穿一条南北轴线,建筑大体上分为外朝、内廷两大区。外 朝在前部,是举行礼仪活动和颁布政令的地方,以居于主轴的太和、中和、 朝在前部,是举行礼仪活动和颁布政令的地方,以居于主轴的太和、中和、保和 三大殿为主体,东西两侧对称地布置文化殿、武英殿两组建筑, 三大殿为主体,东西两侧对称地布置文化殿、武英殿两组建筑,作为皇帝讲解经 传的“经筵”和召见大臣的场所。 传的“经筵”和召见大臣的场所。 (3)内廷 ) 中路沿主轴线布置后三宫,依次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其后为御花园。 中路沿主轴线布置后三宫,依次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其后为御花园。 东西两路对称地布置东六宫、西六宫作为嫔妃住所。东西六宫的后部, 东西两路对称地布置东六宫、西六宫作为嫔妃住所。东西六宫的后部,对称 地安排东五所和西五所十组三进院,原作皇子居所。东六宫前方建奉先殿、斋宫、 地安排东五所和西五所十组三进院,原作皇子居所。东六宫前方建奉先殿、斋宫、 毓庆宫,西六宫前方建养心殿。从雍正开始, 毓庆宫,西六宫前方建养心殿。从雍正开始,养心殿一直成为皇帝的住寝和日常 理政的场所。 理政的场所。
§2
北京故宫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现有建筑多经清代重建,总体 布局仍保持明代的基本格局。 宫殿建筑群不仅涉及庞大的建筑规模,繁多的使用要求,森 严的门禁式卫,而且遵循繁缛的礼制规范和等级制度,吻合一系 列阴阳五行,风水八卦的吉祥象征,表现帝王主尊江山永固的主 题思想,创造巍峨宏伟,富丽堂皇的组群空间和建筑形象。 因此,在设计意匠上特别要求发挥因势利导的匠心和巧智, 把礼的要求,审美的要求有机地事例在一起,明清时代,官式建 筑单体已高度程式化,组群规划布局也已十分成熟,紫禁城的规 划设计,正是以定型的建筑单体,通过巧妙构思,匠心独运的总 体调度和空调布局,创造出一组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组群布局的典 范作品。

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章 中国的古代建筑课件 第三节 宫殿与坛庙

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章  中国的古代建筑课件  第三节  宫殿与坛庙
《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章 中国的古代建筑
第三节 宫殿与坛庙
第五章 中国的古代建筑
第三节 宫殿与坛庙



一、宫殿的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称 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 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 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 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 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 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 小简单。这种明显反差, 体现了皇权至上; 中轴线纵长深远,更 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 贵。
4、嘉量是古代的 ( ),象征( )。 5、吉祥缸古代称为 ( ),比喻缸中水深 似海可以( )。 6、( )是古代的一种 礼器,举行大典时用来燃檀 香和松枝。 7、龟和鹤是中国文化中的 神灵动物,用来象征 ( ),最有名的被称为 ( )和( )。
பைடு நூலகம்
授课环节到此结束 进入说课环节
本节课到此结束
图八:石狮1(故宫太和殿门口)
图九:石狮2(雄狮)
图十:石狮3(雌狮)
二、宫殿外陈设
(1)华表:皇家建筑的标志。 (2)石狮:统一环宇无上权力;子孙绵延。
(3)日晷 即日影,它利用太 阳的投影和地球自转的 原理,借指针所生阴影 的位置来显示时间。 象征?
图十一:日晷1
图十二:日晷2
二、宫殿外陈设
课堂练习(二)



1、华表是古代设在( )、 ( )、( )前作为标 志和装饰用的大柱,竖立于 皇宫或帝王陵园之前,将其 作为( )的特殊标志。 2、“三王狮”中“三王” 指的是( )、( ) 和( )。 3、雄狮脚下为( ),象 征( )和( );雌 狮脚下为( ),象征 ( )。




二、宫殿外陈设
(1)华表:皇家建筑的标志。 (2)石狮:统一环宇无上权力;子孙绵延。

专题六 宫殿、坛庙、陵墓之坛庙

专题六 宫殿、坛庙、陵墓之坛庙

皇穹宇
皇穹宇原是放置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 高19米多,直径15.6米。结构与祈年殿基 本相同,是单檐蓝瓦,殿顶也有鎏金宝顶, 殿下也有台基和汉白玉的栏杆。在皇穹宇 的外面,有一道圆形磨砖对缝的围墙,门 向南开,这就是回音壁。
皇穹宇
圜丘
圜丘
圜丘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 石坛每层周围都有汉白玉栏杆和栏板。 坛面、台阶、栏杆所用石块全是九的倍 数,据说,这是象征九重天。
第一章
中外建筑学科与建筑技术发展概况
第三节 中国建筑发展概况及特色
专题六
宫殿、坛庙、陵墓
坛庙
古代帝王亲自参加的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有三项: 天地、社稷、宗庙。所谓坛庙,主要指的就是天坛、 社稷坛、太庙;还有其他一些祭祀建筑。它们都各有 自己的形制演变;今天所见,为明代制定。 最隆重的祭祀是祭天。皇帝于每年冬至祭天;皇 帝登位也须祭告天地,表示“受命于天”。祭天起源 很早,《周礼.大司乐》云:“冬至日祀天于地上之 圜丘”;但是采取周制祭天,其实是很晚以后魏晋时 的事。明清北京,宫殿前左祖右社,郊外祭天于南, 祭地于北,祭日武侯祠、关帝庙等。 其中孔子庙数量最多,规模也大,分布遍 及全国府、州、县。自汉武帝尊儒之后, 历代帝王多以儒家之说为指导思想,孔子 地位日崇。至唐,封为文宣王,曲阜孔庙 也日益宏大状丽,到明代,达到了目前所 见的规模。府县孔庙,规模常超过一般祠 庙,庙前设泮(pà n )池、棂星门,庙内 有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
问题四
我国古代坛庙建筑代表之北京太庙
太庙是宗法社会皇权世袭的重要标志,历代 朝廷都极为重视,致祭很勤。 北京太庙创于明初永乐时,但现存太庙为明 嘉靖时重建,主要建筑由正殿、寝殿、祧(tiá o) 庙三者所组成,前设戟门和庙门,两侧设东西配 殿。现存太庙大殿为11间,规格与太和殿相同, 是最高等级的殿宇。 北京故宫紫禁城前出端门往东,经太庙街门 进入太庙区。此区于太庙垣墙外满布古柏。用常 绿树丛造成肃穆气氛,是古代建筑绿化的成功经 验。进入太庙戟门,则庭院空敞,与垣外形成对 比。

【中国建筑史】4-1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4-1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
出土当时这座陵园的规划图——《兆域图》 《兆域图》是具有时代典型意义的程式化、制度化的代表作。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陵遗址M1享堂
二层回廊平面图
台掘遗址位置图
前殿
椒房
规划布局
整个前殿建于一座大台之上, 主体由三座宫殿组成,前 可能为外朝,中可能为内 朝(宣室),后可能是后 寝。(刘庆柱)
– 殿前 有五 门
明南京故宫复原平面
总结: 1.朝和寝:
– 前朝后寝 – 朝:东西堂制—三朝前后相重
2.宫殿和官署:
– 骈列制--中央官署从宫内移至宫外
3.宫殿和城市
– 从偏居一侧到位居中央,轴线贯穿城市轴线
二。实例
(一)唐大明宫
建筑群的处理:
– 突出主体建筑, 强调纵轴
(二)周
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
宫城居王城中央 左祖右社 朝位于宫室前部 宫内有九室以居 九嫔 三朝五门
前朝后寝,三朝五门
前朝:三朝
外朝(大朝)
内朝(日朝)
燕朝
燕朝(常朝)
路门
“路门之后为寝,分王寝和
治朝
应门
后寝,王的正寝即路寝, 前面的庭即燕朝。”(百
外朝
雉门
科)
五门: 皋门
库门
在“凹”字形城台上正面开三座门洞,两翼又各开一 掖门,形成明三暗五的五座门洞。城台上正面有一座九开 间重檐庑殿式城楼,左右两翼各设明廊十三间,四隅各设 重檐四角攒尖顶的角亭。
(2)外朝
太和门廊院——太和殿庭院的前奏 前三殿: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文华殿(后有文渊阁)——太子读书处。 武英殿——皇帝召见大臣商议政务处。
首次发现的前朝后寝分立的宫 殿遗存。

【中国建筑史】4-8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4-8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

四渎
五岳:
泰 安

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岱庙)

西岳华山(陕西华阴庙)
北岳恒山(山西浑源和河北曲阳)
南岳衡山(河南衡山南岳庙)
中岳嵩山(河南登封中岳庙)
西岳庙
南岳庙 中岳庙
岳庙基本配置
寝殿 正殿 两庑
正殿门
元代岱庙
五镇: 中镇霍山(山西霍县) 东镇沂山(山东沂州) 西镇吴山(陕西陇州) 北镇医巫闾山(辽宁北镇) 南镇会稽山(浙江绍兴)
寝殿 中殿 大殿 御香殿
二山门
山门 牌坊
四海: 东海(山东莱阳) 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山海关)望祭,无庙 南海(广东番禺) 西海(山西永济)望祭,无庙
·
四渎: – 江渎(四川成都) – 淮渎(河南唐县) – 河渎(山西永济) – 济渎(河南济源)
4)明堂 明堂辟雍
实测总平面
总平 面复 原想 象
中心建筑 实测平面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2 坛庙
台而不屋为坛,设屋而祭为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明北京 城坛庙 分布
月坛
地坛
紫禁城
社稷坛
太庙
日坛
先农坛
天坛
一、坛庙的种类
1、祭祀自然神
– 1)天地日月, 风云雷雨
– 2)社稷坛 社:五土之神稷: 地坛
五谷之神
– 3)山川神—五岳、五镇、四海、
北京天坛圜丘·露天的圆形祭台。坛三 层
中心 建筑 复原 想象
2、祭祀祖先
– 1)太庙
立七庙或九庙 ; 同堂异室 奉先殿
– 2)官员家 庙
3、先贤祠
– 1)文庙 – 2)关帝庙等
二、实 例

【中国建筑史】48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48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PPT课件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8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安

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岱庙)

西岳华山(陕西华阴庙)
北岳恒山(山西浑源和河北曲阳)
南岳衡山(河南衡山南岳庙)
中岳嵩山(河南登封中岳庙)
西岳庙
南岳庙 中岳庙
5
岳庙基本配置
寝殿 正殿 两庑
正殿门
元代岱庙
6
五镇: 中镇霍山(山西霍县) 东镇沂山(山东沂州) 西镇吴山(陕西陇州) 北镇医巫闾山(辽宁北镇) 南镇会稽山(浙江绍兴)
19
7
寝殿 中殿 大殿 御香殿
二山门
山门 牌坊
8
四海: 东海(山东莱阳) 北海(山海关)望祭,无庙 南海(广东番禺) 西海(山西永济)望祭,无庙
·
四渎: – 江渎(四川成都) – 淮渎(河南唐县) – 河渎(山西永济) – 济渎(河南济源)
9
10
4)明堂 明堂辟雍
实测总平面
11
总平 面复 原想 象
12
中心建筑 实测平面
13
中心 建筑 复原 想象
14
15
2、祭祀祖先
– 1)太庙
立七庙或九庙 ; 同堂异室 奉先殿
– 2)官员家 庙
16
3、先贤祠
– 1)文庙 – 2)关帝庙等
17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空间的意义 (2)门——神圣与世俗的分界 午门:紫禁城正门,皇帝的家门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大臣等候朝见;廷杖;献俘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清 午门献俘图 雷霆申宿令,阊阖受新俘。
华盖殿,内朝 奉天殿 大朝常朝 奉天门 午门 社稷坛 端门 承天门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太庙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洪武门
明南京故宫复原平面
一、宫殿形制演变
6、小结
(1)朝:礼仪空间与朝政空间的分化及东西堂制向三朝纵向排列
的变化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2)宫殿和官署
骈列制--中央官署从宫内移至宫外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2、形制特点: (2)吸收前朝各个时期的做法
■ ■
谨身殿 华盖殿 奉天殿 奉天门 午门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三殿两宫五门沿轴线纵向展开 宫前序列进一步丰富
端门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天安门
大明门
2、形制特点: (3)皇帝集权的强化在物质 上的表征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寝:生活区
朝:办公区,政令所出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一、宫殿形制演变
1、周礼考工记中的理想形制 宫居王城中央 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 三朝五门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一、宫殿形制演变
1、周礼考工记中的理想形制 宫居王城中央 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 三朝五门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空间的意义 (1)象征中心与权力中心的分离; 礼仪轴线与日常路径的分离
在最具表演性的重大礼仪中,天子、臣 下的等级关系通过以太和殿为中心的差 异空间得到诠释;太和殿作为天子的象 征,其重要性也通过建筑体量等一系列 处理而得到体现。然而在紫禁城的日常 活动中,权力的真正中心既随着皇帝处 理政务的真正地点而转移,也随着宫廷 政治中皇帝、大臣、宦官之间权力争夺 的结果而转移。
3、祭祀祖先 (1)太庙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B.昭穆制:祖先神位的一种排列制度。始祖神居中, 昭左穆右。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祭祀祖先 (1)太庙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B.昭穆制:祖先神位的一种排列制度。始祖神居中, 昭左穆右。
(3)宫殿和城市
从偏居一侧到位居中央,轴线贯穿城市轴线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二、明清北京宫殿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760m
1、基本格局:
布局严整、规模宏伟
960m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二)实例
2、明清北京宫殿 (1)基本格局: 布局严整、规模宏伟 A. 中轴线
3、空间的意义 (1)象征中心与权力中心的分离;礼仪 轴线与日常路径的分离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空间的意义 (1)象征中心与权力中心的分离; 礼仪轴线与日常路径的分离
□ 御门听政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内阁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空间的意义 (1)象征中心与权力中心的分离; 礼仪轴线与日常路径的分离
2、形制特点:
(1)恢复汉族文化传统,用礼制来
谨身殿 华盖殿 奉天殿 奉天门 午门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强化宫殿所象征的皇帝权威的合法性

对古制的恢复和附会,三朝五门
端门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天安门
大明门
2、形制特点:
(1)恢复汉族文化传统,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用礼制来强化宫殿所象 征的皇帝权威的合法性 宫殿命名中体现出宇 宙秩序与人间秩序的合 一
天安门(承天门):金凤颁诏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凡国家大庆,覃恩,宣诏书于 门楼上,由垛口正中,承以朵云,设金 凤衔而下焉。”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诏书路线
礼 部 官 员 路 线
礼部
参考文献: 刘畅.北京紫禁城.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1、基本格局: 布局严整、规模宏伟 B. 功能分区: 外朝、内廷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1、基本格局:
布局严整、规模宏伟 B. 功能分区:
慈宁宫
宁 寿 宫
黑 白 黄 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青北京社稷坛东 南 大 北京社稷坛上五色土· 按方位:东方青色,南方红色,西方白色,北方 学 黑色,中间黄色,中心立社主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祭祀祖先 (1)太庙 寝 庙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A.基本形制:前庙后寝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viewthread.php?tid=17720
午门独特的形制,最高等级的屋顶形 式,都反映了其地位的重要性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空间的意义
(2)门——神圣与世俗的分界
2、祭祀自然神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1)天地日月,风云雷雨
正月祈年
冬至郊天,迎长日之至
(2)社稷坛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社:五土之神 稷:五谷之神
北京社稷坛
地坛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紫禁城 月坛 社稷坛 太庙 日坛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先农坛
天坛
北京社稷坛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2、形制特点: (3)皇帝集权的强化在物质 上的表征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 空间的意义 (1)象征中心与权力中心的分离;礼仪轴 线与日常路径的分离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大朝仪(元旦、冬至、万寿节)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2)废除骈列制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隋大兴宫(唐太极宫) 洛阳、建康宫殿
一、宫殿形制演变
4、宋金元
(1)宫前序列的发展 从外城南门到宫城南门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之间的一段空间序列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一、宫殿形制演变
4、宋金元
(1)宫前序列的发展 从外城南门到宫城南门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a. 坚持礼乐的象征意味对社会的垂戒意义,和理性
的自我调节对人类行为的控制能力。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b. 重视现实治理中的实用功利。
地坛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紫禁城
月坛
社稷坛
太庙
日坛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先农坛
天坛
一、宫殿形制演变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宫城门 T形广场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皇城门
之间的一段空间序列
朱雀大街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外城门
隋大兴(唐长安)
A.北宋东京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B. 金中都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宫城门
广场 御街千步廊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桥,华表,亭 外城门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二)实例
2、明清北京宫殿 (1)基本格局: 布局严整、规模宏伟 A. 中轴线
西六宫 养心殿 军机处 武英殿
东六宫 奉先殿 斋宫 毓庆宫 文华殿 内阁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社稷坛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太庙
1、基本格局: 布局严整、规模宏伟 B. 功能分区: 外朝、内廷
三、坛庙的种类
1、明堂:展现宇宙构造和运行的象征性礼制建筑。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一)坛庙的种类
1、明堂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桂宫
长乐宫
未央宫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王莽时期所建明堂
(一)坛庙的种类
1、明堂
西汉长安王莽明堂
实测总平面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北宫
南宫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东汉洛阳宫殿
一、宫殿形制演变
2、曹魏洛阳北宫
(1)基本配置模仿天上的星象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昭阳殿 式乾殿 太极殿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西堂 东堂 尚书省朝堂 宫内广场
阊阖门
一、宫殿形制演变
2、曹魏洛阳北宫
(2)东西堂制——礼仪性主殿与日常使用的东西堂并置 (3)骈列制——殿宇与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在宫城中的并列布局
C. 元大都
宫城门(午门)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