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交表1-28

合集下载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节选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给予中国的贷款,总数为三亿美元,年利百分之一。
——节选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四、外交成就
2、第一次建交高潮
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简表 (1949~1953年)
1949年(10个)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是要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影响。”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
外交的( )
A.继承性
B.开放性
C.包容性 D.革命性
课堂练习
2、刘少奇在1950年曾说:“我们已经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
袋子里,而不是如过去一样放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袋子里。从今以后,
中国工业就不致受到帝国主义的廉价商品的竞争,中国的原料将首先供
二、外交抉择
4、最终抉择
1949年,米高扬访问西柏坡, 双方明确了关于新疆、东北等 几个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并商 谈了苏联向中国提供贷款的问 题。毛泽东关于苏联对新中国 将采取友好态度有了把握。
——摘编自曲星 钟龙彪《当代中国外交》
二、外交抉择 4、最终抉择
刘少奇访苏(1949.06~07)
中共的目的:寻求苏联帮助 6月27日晚提出: 贷款、专家、海军
——曲星 钟龙彪《当代中国外交》
二、外交抉择 2、中苏关系
从以上史实谈谈你对中苏关系的认识。
思考:中苏之间有矛盾是不是意味着中苏不能合作?
二、外交抉择 2、中苏关系
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形势不利,斯大林亦担心毛泽东等中共领导
人的安全,想接毛泽东访苏……
——曲星 钟龙彪《当代中国外交》
思考:苏联为什么担心毛泽东安全?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2)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2)
得新进展。
(3)21世纪:全 方位外交
①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②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2000年 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 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③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 ④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强国外交
中国外交努力创设 和平的周边环境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全方位外交:改革开放到2012年
三、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十八大以来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建国初到70年代
全面建设社会 过 渡 时 期 主义时期 “文革”
徘徊
新时期
1949年 1956年
1966年
1976年 1978年
建国初期 外交奠基
50年代末至 60年代初
(2)50年代末 至60年代初
逐步冲破封锁
(3)70年代 打开外交新局面
根据表一,指出1949-1954年我国建交呈现的什么特点?
表一 1949-1951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25
20
15
10
5
0
1949
1950
1951
1952
1954
说明:1954年为主,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的亚洲国家只 有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四国
中国外交努力搭建 良好的合作平台
服务于中国改革开放 与现代化建设
使国家强大
【知识回顾】
上海合作组织2001 大小国家共同倡导, 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结伴而不结盟
金砖国家(BRICS) 2009 “金砖国家”首次 会晤;创立“金砖国家合 作机制
博鳌亚洲论坛: 2001年成立(总 部设在中国)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一、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与巩固时期:1949—1953年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与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 1951年:西藏与平解放。

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与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4、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这就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掀起高潮。

7、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1、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1949年9月:一政协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4、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俄国历史大事年表

俄国历史大事年表

俄国苏联历史大事年表1547年1月19日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

俄国沙皇的历史从此开始。

1682----1725年彼得一世在位。

1689年中俄缔结《尼布楚条约》,这是俄中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条约。

1697---1698年彼得一世随大使团到西欧考察。

1703年开始兴建圣彼得堡。

1713年彼得一世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

1721年俄国从此开始称为俄罗斯帝国。

1812年拿破仑侵俄失败。

1825年12月14日十二月党人起义。

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

1856年签订《巴黎条约》,结束了克里木战争。

1858年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为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1年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

1864 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81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83年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建立第一个俄国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出现了布尔什维主义,它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1905年1月9日“流血的星期日”。

第一次俄国革命开始。

日俄战争1914年俄国参加第一世界大战。

彼得堡改称彼得格勒。

1917年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1917年列宁四月提纲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随即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前)一览表

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前)一览表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
科技文化教育
1、主要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导弹技术);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 197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南优2号”,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2、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知道其含义吗?)文革期间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3、科技文化上:受世界环境影响,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较大。
4、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
政制度建设
1、新中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新阶段。
(2)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54宪法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从初期的“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再到70年代的重大突破
2、经济上:1949-1952年底是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1953-1956年底的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起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革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旧中国: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 的坚强后盾
★拓展延伸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
(1)革命性:①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思想理论指导下产生的;
②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三大方针,从产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新”在何处? ①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②人民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 ③从发展方向上看,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国家。 ④外交:新中国建立后奉行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影响外交关系的因素?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是以本国的综合实力为 基础,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此外政权的性质、 国际形势等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
3.(福建省三明一中2012年5月高考模拟,18)邓小平指出: “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 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 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 )
A.揭示了国家对外关系的本质特点 B.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C.突出了国家间平等与和平的愿望 D.避免了国家之间关系的恶化 答案:C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 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 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 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 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 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 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 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 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 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凌云部长忆保障邓小平安全访美

凌云部长忆保障邓小平安全访美

凌云部长忆保障邓小平安全访美作者:凌云来源:《领导文萃》2019年第22期1979年1月1日,中美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1月28日至2月5日,邓小平副总理和夫人卓琳应美国总统卡特和夫人的邀请赴美进行了为期9天的历史性访问。

中美关系从此走上了一个新的开端。

我(原公安部副部长、国家安全部部长凌云)当时在公安部工作,作为访美先遣组的负责人,先期赴美进行安排;随后又以特别助理(负责安全事务)的身份随行出访。

鲜为人知的是,在庄严隆重的外交活动和热烈友好的欢呼声里,掩盖着另一种复杂的斗争……中美建交和邓小平访美,对台湾当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美国国内一小撮反华势力也作出反应。

据我有关方面的信息:台湾当局一高级特务称要在邓小平访美时“给一点颜色看看”;反华势力正策划收买“意大利枪手”;美国一个极左组织扬言:“要做一些使邓(小平)永远难忘的事”;旅美的“台独”势力准备收买流氓打手,并胁迫一些中国台湾地区留学生和侨民在华盛顿等地组织“游行示威”,进行挑衅。

对于邓小平访美期间的安全问题,中央极度关注,知情的党内高级干部更是忧虑不安。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国务院副总理耿飚、方毅、陈慕华和各有关方面的负责人黄华、韩念龙、伍修权、朱穆之、罗青长等以及中央警卫局的负责干部开了几次会,研究有关情况和应对措施。

一致的看法是:敌情严重,切不可掉以轻心。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经中央常委决定,派先遣组先期赴美进行安排。

1979年1月6日,外交部长黄华通知当时的公安部长赵苍璧,由我负责安全事务随邓小平出访,并先期赴美打前站。

先遣组行前,对安全警卫有一个初步设想,要点包括:1. 在美访问期间的安全责任必须由美方承担;2.近身的安全警卫由我们随行的警卫人员严密部署,并争取美方的合作;3. 安全警卫工作要与外交礼宾活动安排紧密结合。

先遣组抵美后受到我驻美联络处柴泽民主任等的热情接待。

当晚,使馆党委和先遣组一起开会研究了有关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铺设标准
单位
数量


器(个)
防爬支撑(根)


杆(根)
道 岔 种 类
异型
鱼尾
板(块)
道碴
(方)
P-
P-
P-
P-
P-
P-
P-
P-
木制
混凝土
1/
1/
1/
1/
1/
1/
1/
1/


天然级配
附注:
填报单位 制表 复核 主管 年 月 日
附件:铺设标准中按钢轨类型、轨枕类型、每公里轨枕铺设标准分别填写。道岔的标准及其类别、型号、左右开在相应栏目中填写清楚。
建交-11
第 页 共 页
编号
中 心 里 程
式样或
种 类


跨度或
直 径
填土高
涵长
基 础 情 况
备 注
施 工
统 一
填报单位 制表 复核 主管 年 月 日
附件:1.包括泄水洞在备注栏内说明衬砌情况及涵管曲线和坡度情况。2.表中计量单位:跨度或直径、填土高度及涵长均为“米”。
建设项目名称自至
隧 道 及 明 洞 表
建设项目名称自至
平 (立) 交 道 表
建交-15
第 页 共 页
中心里程
路基中心高
线路情况
平交
道长
(米)
道路
宽度
(米)
交叉角
(度分秒)
道口设备
备注
施工
统一

(米)

(米)
R
(米)
i
(‰)
填报单位 制表 复核 主管 年 月 日
附件:1.路基中心高及线路情况均指铁路。2.道口设备栏填写护轮轨道口枕木、栏杆、栅门、警标、看守房、照明、信号等设备名称及有、无人看守。3.备注栏注明公路、人行道、立交桥的孔跨等。
房 屋 总 清 册
建交-17
第 页 共 页
序号
部门
房屋
名称
里程

地点
建筑
面积
(m2)




(M)
吊车吨位(T)
建 筑 结 构 特 征
备注
基础
类型
结构
类型
吊车

屋顶
结构
屋面
构造
围护
结构


室内
装修
填报单位 制表 复核 主管 年 月 日
附件:1.本表按生产、生活房屋分类填写。2.备注栏内填写地下室、暖通空调、给排水、消防等情况。
填报单位 制表 复核 主管 年 月 日
附件:1.水源其他栏对于采用天然水或其他水源时填写取水设备情况。2.水鹤位置栏,填写“站内”“机务段内”。3.对于没有净软水设备或消毒设备者,可在备注栏内注明。4.表中计量单位:口径除水源栏为“米”外,其余均为“厘米”;水源涌水量为“立方/日”;有效水头及长度为“米”。容量为“立方”。扬水能力为“立方/小时”。
备 注
土地管理局: (章) 经办单位: (章) 负责人: 经办人: 年 月 日
建设项目名称自至
铁 路 用 地 界 桩 表
建交—7
省 县第 页 共 页
原产权单位
起讫里程
宽 度(米)
长度
(米)
面积
(市亩)


统一里程
施工里程






土地管理局: (章) 经办单位: (章) 负责人: 经办人: 年 月 日
里 程
距离(米)
施工
统一


填报单位 制表 复核 主管 年 月 日
附注:构造材料栏注明基桩材料种类,临时桩尺寸,永久桩草图或其根据图号等。
建设项目名称自至
统一里程与施工里程对照表
建交—5
第 页 共 页
统一里程
施工里程
断链(米)
断链增减累计(米)
实际长度计
(公里)
备 注
增长
减短
增长
减短
填报单位 制表 复核 主管 年 月 日
建设项目名称自至
机 务 运 转 整 备 设 备 表
建交-18
第 页 共 页
编号
设置地点
设备类型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填报单位 制表 复核 主管 年 月 日
附件:1.本表按设置地点和设备类别顺序排列。2.设备类别按上煤、上水、清灰、给沙、转头、给油、机车清刷、灰坑、检查坑等填写。
建设项目名称自至
建设项目名称自至
通信、信号、电力工程竣工数量表
建交-16
第 页 共 页
编号
设 备 项
目 名 称
材料设备类型、
规格、型号
单位
竣 工 数 量

区间
变电所
填报单位 制表 复核 主管 年 月 日
附件:1.编号按设计文件工程数量表所列顺序填写。2.通信、信号、电力分开各自填表,并将表名中的其他相应名称删去。
建设项目名称自至
支柱和铁塔
支 柱
铁 塔
合 计
拉线
绝缘子
棒 式
悬 式
合 计
软横跨、硬横跨
软横跨
硬横跨
合 计
腕臂
隧道悬挂点
承力索
类 别
锚 段
延长公里
接触导线
类 别
锚 段
延长公里
接触网隔离开关
避雷器
地线
吸流变压器
馈电线
填报单位 制表 复核 主管 年 月 日
建设项目名称自至
送 电 线 路 数 量 表
建交-22
第 页 共 页
建设项目名称自至
桥 梁 表
建交-8
第 页 共 页
编号
中 心 里 程
桥 梁
名 称
孔跨及
式 样
全长
(米)
桥跨控
制因素
基 础
情 况
备 注
施 工
统 一
填报单位 制表 复核 主管 年 月 日
附注:1.本表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通用,分别在表明前加填“特大”、“大”、“小”。2.桥跨控制因素填写“梁底至最高洪水位(或路面)的高度(米)”等。3.基础情况填写墩、台基础结构情况。4.调节河流建筑物、通航者、公路立交桥在备注栏内注明。
备注
设计
竣工
竣工与设计对比
增减
%
1
运营长度
公里
2
建筑长度
公里
3
路基土石方
万立方
4
路基防护污工
万立方
5
桥梁
座/公里
其中:特大桥
座/公里
大 桥
座/公里
中 桥
座/公里
小 桥
座/公里
6
涵洞
座/公里
7
隧道及明洞
座/公里
其中:单线
座/公里
双线
座/公里
三线
座/公里
8
铺轨
公里
其中:正线
公里
站线
公里
9
通信干线线路
公里
建设项目名称自至
水 准 点 表
建交—4—1
第 页 共 页
基点编号


(米)
位 置
备注




里 程
距离(米)
施工
统一


填报单位 制表 复核 主管 年 月 日
附注:备注栏内应注明何种基点,基点的构造材料,具体位置。
建设项目名称自至
控 制 桩 表
建交—4—2
第 页 共 页


基桩
种类
位 置
构造
材料
备注
建设项目名称自至
钢梁挠度及振动试验表
建交-9
第 页 共 页
中心里程或桥名
钢梁式样
试验
日期
机车类型及号码
钢梁
位置
行车
速度
最大
挠度
为跨度之(%)
振动情况
制造工厂
备 注
填报单位 制表 复核 主管 年 月 日
附注:表中计量单位:行车速度为“公里/小时”,最大挠度为“毫米”。
建设项目名称自至
旅客开桥、地道表
建交-10
5、通过能力 6、最大最小区间
7、困难区间行车时分 8、限制速度
五、其他建筑技术条件
1、天桥限界净空 2、最短旅客站台长度
3、房屋最高层数 4、房屋最大跨度
5、水塔最大容量
填报单位 制表 复核 主管 年 月 日
注:该表由建设单位填报。
建设项目名称自至
车 站 表
建交—2
第 页 共 页
中 心 晨 程
站 名
建交-13
第 页 共 页
编号
铺设标准
单位
数量
防爬器(个)
防爬支撑(个)
道碴(立方)
轨距杆
(根)
备注

钢筋
混凝土
碎石
天然
级配
公里
填报单位 制表 复核 主管 年 月 日
附件:铺设标准中按钢轨类型、轨枕类型,每公里轨枕铺设标准分别填写。
建设项目名称自至
站线线路上部建筑铺设材料汇总表
建交-14
第 页 共 页
序号
干线名称
单位
数量
明线亘长公里
线缆亘长公里
受电点
电柱总数量
拉线总数量
绝缘子总数量
横担总数量
电线种类及延长公里
隔离开关总数量
避雷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