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重点文言翻译
语文苏教版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苏教版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语文苏教版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廉颇蔺相如传记》知识点概括通假字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以得。
“予”通“与”,赐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观察。
7.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来宾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何尝有坚明拘束者也。
“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商议之。
“孰”通“熟”,认真。
10.为一击缶。
“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 , 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于①君幸于赵王 ( 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连词,同 )见①徒见欺 ( 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 ( 动词,接见 )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 名作动,布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传舍:款待来宾的馆舍)负①秦贪,负其强 ( 仰仗,依靠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失期不偿城(违反)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肩负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 )使①秦昭王闻之,令人遗赵王书( 派)②其人猛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使臣 )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介绍,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 ( 牵,拉 ; 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徒①秦城恐不可以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只,只可是 )幸①大王亦幸赦臣 ( 幸亏,幸亏 )②而君幸于赵王 ( 被 ...宠幸)③则幸得脱矣 ( 侥幸 )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以,用来 )⑤吾所认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尔后私仇也 ( 由于 ) ⑥传以示佳人及左右 ( 连词,连结“传”与“示” ) 欢①逆强秦之欢 ( 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 ( 交情 )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册曰( 回头 )②顾吾念之 ( 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 ( 《狼》 )( 周围看 )④念父亲母亲,顾老婆 ( 《报任安书》 )( 顾惜,怜悯 )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为学》 )( 反而 )必①其必定不敢留君( 必定,必定 )②王必无人 ( 假如 )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 )②因来宾至蔺相如门赔罪(经过)③不如因此厚待之( 趁此,由此 )传①廉颇蔺相如传记( 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 ( 传舍,旅馆 )③传以示佳人及左右( 传达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歌颂)从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随从)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遵从)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居然)②乃前曰 ( 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才)孰①唯大王与群臣孰商议之 ( 同“熟”,认真 )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谁,哪一个 )闻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有名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听闻 )二、古今异义①拜为上卿 ( 拜:古义指授与官职; 委任。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古代诗歌译文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古代诗歌译文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译文:嘻笑农家小伙子,怀抱布泉来买丝。
其实不是真买丝,找此借口谈婚事。
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希望你不要生气,秋天可以作婚期。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
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
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
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
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
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
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
自从嫁到你家来,多年挨饿受清贫。
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行为有过失。
做人原则你全无,三心二意无德行。
婚后多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
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你见我已跟定你,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本想与你活到老,如今未老生愁怨。
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爱,说笑之间多温柔。
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翻脸不认人。
既然未料背盟事,恩断义绝算了吧。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苏教版必修四课内重点翻译季寡黄

必修四季寡黄翻译1、求!无乃..尔是过与..?冉求!(这)恐怕该责备你们吧?2、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周任说过:“施展..才能担任职务,不能做到的人,就该辞职。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哪里还要用那个搀扶盲人走路的人呢?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老虎和犀牛从木笼子里逃了出来,龟甲和美玉在木匣子里被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君子痛恨那种不说自己想要那样却一定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6、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孔丘我听说,无论诸侯还是大夫,不担心东西数量少而担心分配不平均,不担心经济贫困而担心社会不安定。
7、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若是财富平均,就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口少,国家安定,便不会倾覆。
8、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如果能做到这样,原先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前来。
既然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咚咚地敲起战鼓,兵器刀锋相交撞击,丢弃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着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10、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不能这样,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1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池塘里去捕鱼,鱼鳖水产就会吃不完。
1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百姓对供养生者为死者办丧事都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从事学校的教育,把尊父母、敬兄长的道理反复地讲给老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人就不用在道路上身背重负头顶重物了。
[精品]苏教版必修四文言翻译复习资料.doc
![[精品]苏教版必修四文言翻译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71e800dd915f804d2a16c125.png)
苏教版必修四文言翻译复习资料-、翻译1.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译文: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兇出于柯,龟玉毁于犊中,是谁之过与?译文: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
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 龟甲、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修养文化道德使他们归顺;已经使他们来了,就使他们安心住下去。
5.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探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
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
6.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文: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
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
苏教版必修四文言知识整理

必修四文言知识整理一、实词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
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已经。
兵器。
逃跑。
直.不百步耳:只不过。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细密的渔网。
尽,完。
斧斤.以时入山林:斧。
鸡豚狗彘之畜.:畜养。
勿夺.其时:改变。
谨庠序..之教:学校。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粮仓。
王无罪.岁:怪罪。
匪我愆.期:过将.子无怒:愿,请以我贿.迁:财物,指嫁妆自我徂.尔:往女也不爽.:.过失,差错士也罔极..:.没有原则日月忽其不淹.兮:久留汩.余若将不及兮:水流迅疾的样子,形容时光流逝得快惟.草木之零落兮:思因为..长句:因此写下暮去朝来颜色..故:容貌老大..嫁作商人妇:上了年纪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的样子二、虚词寡人之.于国也:去独。
尽心焉耳矣...:语气词连用。
移其.民于.河东:指示代词,那里的。
介词,到。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去独。
……的人。
请以.战喻:介词,用。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去独;句末表示陈述语气。
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
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的。
无失其.时:人称代词,它们的。
三、通假字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通“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途”,道路。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通“敛”,收敛。
氓之蚩蚩;通“嗤嗤”匪来贸丝:“非”于嗟鸠兮:“吁”士之耽兮:“脱”来吾道夫先路:“导”四、词类活用填然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用作名词,生者,死者。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用作动词,穿。
王无罪.岁: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然而不王.者: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夙.兴夜.寐:名作状,在早上,在晚上三岁食贫.:形做名,贫苦的生活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形做名,美好的品质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名作动,取名、字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名作状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意动,以……为轻/重小楼昨夜又东风..:.名作动,刮起东风五、特殊句式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苏教版必修4重点句子翻译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
3、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4、.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5、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
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6、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7、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
8、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9、"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1季氏将伐颛臾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
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
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
’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
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
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
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2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苏教版必修四文言文字词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 )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 )力就.( )列,不能者止。
‟危而.( )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 )用彼相矣?且尔言过.( )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 )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 )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 )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 )寡而.( )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 )来.之,既来.( )之,则安.( )之。
今由与求也,相.( )夫子,远人不服,而.( )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 )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一、特殊句式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何以伐为?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4、无乃尔是过与?5、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二、翻译下列句子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四文言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
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
译文:史官周任有句话说:“施展自己的才能担任职务,如果不能胜任就辞职。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文:遇到危险却不去保护,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译文:老虎犀牛从木笼里跑出来,龟甲和玉器在木匣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君子憎恨那种不愿直接说自己想得到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文:不怕财富少就怕分配不均,不怕民众贫困就怕社会不安定。
6、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译文:如果这样,远方的人还不服从,那么就发扬教化礼仪来招抚他们。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的宫廷内部啊。
《寡人之于国也》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如果黄河以北地区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迁移到黄河以东地区,把黄河以东地区的粮食运往黄河以北地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咚地敲击战鼓,交战开始了,士兵丢弃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而已,但是这也是逃跑啊。
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细蜜的渔网不入池塘,鱼和鳖就吃不完。
斧头根据时节进入山林砍伐,树木就用不完。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注重学校的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弟的道理反复强调,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负着东西了。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狗和猪吃的是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1、以坚毅不扰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
(革命党人)凭借着坚毅不扰的精神,与民国的敌人搏斗,多次遭遇挫折失败。
2、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然而这次战斗,碧血横飞,浩然正气充满天下,草木为他们悲伤,风云也为他们改变了颜色。
3、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
拖延到民国七年,才开始修建坟墓,到了民国十年,才开始编辑他们的事略。
4、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而只是感叹他们留下的事迹,这的确是苟活在世上的人耻辱啊。
5、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我写作这篇序言,既是痛悼已经牺牲的烈士们,也是用它来勉励读这本书的国人。
《琵琶行》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第二年秋天,(我)到湓浦口送客人,听到船上有人在夜里弹奏琵琶。
2、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我从京城到九江任职两年,闲适心安,听了这个人的话我很有感慨,这个晚上才产生自己被贬职的失落感。
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于是写了这首七言诗,配上曲调送给她,一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叫《琵琶行》。
《滕王阁序》
1、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南面的荆地,连接着东面的瓯越。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年纪越老精神越加旺盛,怎能在白发时改变自己的初衷;处境越是艰难操行越加坚定,决不会放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秋声赋》
1、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听到从西南方传来一阵声音,惊惧地仔细倾听。
2、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又如同开赴敌阵的士兵,口中衔枚快走,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到人马的脚步声。
3、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商是悲伤的意思,万物已经衰老令人悲伤;夷是诛杀的意思,万物过于繁盛就必然衰败。
4、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人是动物,是万物中有灵性的生命,很多忧虑都让他的心绪感伤,很多事情都让他的身体劳累。
5、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这当然就会使他红润丰满的面容变得像枯木一样,使他乌黑发亮的头发中生出星星白发。
6、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只听到四面传来唧唧的虫鸣,好象应和着我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