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十章 文学文本层次和理想形态
文学概论第10章

BACK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观察文学创作, 提出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 题。这是对典型理论的重大贡献。 恩格斯在《致玛· 哈克奈斯》的信中写道: “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 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 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 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 典型了。”
文学理论教程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 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 系。
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 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互相依存的一面, 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文学理论教程
意象论的起源和发展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它的最早源头可 以上溯到《周易· 系辞》“立象以尽意”。
“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于汉代王充的 《论衡· 乱龙》:“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 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 清代叶燮说:“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 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 康德也有类似的看法。他提出的最高审美范畴叫 “Asthetische Idea”,朱光潜翻译为“审美意象”。
司空图提出了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 命题。也就是说,他认为意境的韵味是多层次的, 不仅有韵内之韵,味内之味,而且还有“味外味”, “韵外韵” 。
文学理论教程
意境的分类
关于意境的分类,理论上尚待深入。中国古典文论为 我们提供了两种分类方法: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精选ppt
文学文本形象基本特征
❖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 别和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等四个方面都是在阅读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 征,严格说是在文学形象具体化过程中的形 象特征,不是文本中的“形象层面”。
❖ 间接性是文学文本形象的基本特征,文本提 供的只是图式化外观的“形象”。
论》第152页,伍晓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1987)
精选ppt
文本的层次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 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 著。”
——王弼:《周易略例》 注意:这里所讲的不是文学文本。“象”是指卦象,不是
➢ 从属作者、社会现实—表现论、反映论——作品; ➢ 独立性—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论——作品或文本; ➢ 开放性、互文性—后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文本。
精选ppt
资料:
➢ “从‘作品’转到‘本文’,这是从视诗或 小说具有确定意义的封闭实体——理解这些 意义正是批评家的任务——转向视它们为不 可还原的复合物和一个永远不能被最终固定 到单一的中心、本质或意义上去的无限的能 指游戏。”(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
精选ppt
图式化外观与作品的具体化
❖ “文学形象”是言语描述的,并不表示真正的存在, 而仅是意向性相关物,须经读者的想象它们才能以 感性的形象呈现出来,才成为“文学形象”。
❖ 就作品(文本)而言,所谓“形象”只是处于潜在 的准备状态,言语描述提供了一些确定点以构成 “图式化”外观,留存的不定点、空白则有待读者 填充,这是具体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确定性与不 确定性的统一。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电影《吸血惊情四百年》
二、文学形象层面
❖ 主观与客观旳统一 ❖ 假定与真实旳统一 ❖ 个别与一般旳统一 ❖ 拟定性与不拟定性旳统一
主观与客观旳统一 ❖章学诚:
❖ “天地自然之象”——物象——客观 ❖ “人心营构之象”——形象——主观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张炎《词源 离情》
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王国维
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范晞文
❖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 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 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
——王夫之
景中藏情
安徽太白楼里旳 李白雕像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文学意境旳特征
(二)虚实相生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
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梅尧臣
❖ “实境” 与“虚境”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虚”
❖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王弼《周易略例》:
言 —— 象 —— 意
文学作品旳文本层次问题
❖黑格尔: “形状”
与 “意蕴”
文学作品旳文本层次问题
❖ 英加登:文本四个层面 1.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 2.意义单元 3.多重图式化面貌 4.再现客体
英加登
Roman Ingarden 1893—1970
文学作品旳文本层次
❖ 文学言语层面 ❖ 文学形象层面 ❖ 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教学要求】1、了解文学话语和普通话语的区别。
2、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本文层次的几种代表性理论及其基本理论内涵。
3、能灵活运用本文层次理论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文本分析。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一、作品的本文层次问题1、文本(text):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2、中国学者“文本”层次思想:《易经·系辞》中,提出“言、象、意”三要素问题;三国经学家王弼,把它解释成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
3、西方学者“文本”层次思想:萌芽于古希腊,由黑格尔加以理论化。
指出“外在形态”和“意蕴”的关系问题。
西方现代美学家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本文由表及里分为:声音、意义单元组合、“小说家的世界”、“本文中的世界”和“形而上性质”五个层面。
二、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综合来讲,本文层次分为三个大的层次: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一)文学话语层面:指文学本文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它是一种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的话语系统。
1、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2、文学话语具有心理蕴含性3、文学话语具有阻拒性(二)文学形象层面:读者在文学话语的感染下,经过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唤起一系列相应的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构成的一个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
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3、文学形象是个别一般的统一4、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三)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本文结构的纵深层次,具有我层次的丰富意蕴。
1、历史内容层2、哲学意味层3、审美意蕴层第二节文学典型一、典型论的发展(一)典型:又叫艺术典型、典型形象。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Tupos)西方概念。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

第10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1.文本的含义“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2.关于文本层次问题的研究(1)“言、意、象”三国时期的经学家王弼,在对《周易》进行诠释时,详明地理清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王弼看来,“言、象、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
人们首先接触的是“言”,其次“窥”见的是“象”,最后才能意会到由这个“象”所表示的“意”。
(2)黑格尔在西方真正把作品由表及里的构成观当做一种理论提出来的是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和内容。
黑格尔把“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称为“外在形状”,它的作用是“能指引到一种意蕴”。
(3)英伽登波兰现象学派理论家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地分成四个层面:①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②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③第三层面是多重图式化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影,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④第四个层面是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
英伽登有时又补充说,在某些文学文本中,还可能存在“形而上的特质”。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1.文学言语层(1)含义文学言语层,这里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2)特点①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有时它也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
②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文学言语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③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自动化”言语,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语言。
文学理论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2)情节(事件) 叙事性作品有情节,情节是事 件的过程、人物行动的过程,是性格的历史 场面 人物在一定时空的活动场景 细节 对人物、事件、环境的细微描写
(3)环境 是事件发生的场所和社会背景,是人 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和依据
▪ (三)文学意蕴层面(深层) ▪ 作品形象所显示或暗示的世态人情的深
层意义
▪ 主要由题材的意义和作家的情思统一构 成
▪ 历史内容、哲学意味、审美意蕴 ▪ 有“象中之意”与“象外之意”
▪
水调歌头
▪
咏石头城
▪Hale Waihona Puke ▪ 六代繁华毕,王气黯然收。石头城上烟雨,
▪ 遥接大江流。楚殿吴宫何在?无处觅残瓯。烽
▪ 火楼台外,霜逼柳枝头。
▪ 星斗移,乾坤转,岁月稠。古来多少豪杰,
▪ 竞逐为谁谋?叹昔日堂前燕,过眼云消尘散,底
1、文学形象的内涵 是由言语所承载的生活信息组合而成的艺术世
界,是具体生动的凝结着作家审美情思的生活图 画 2、文学形象的特点 (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文学形象又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3)、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 (4)、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3、文学形象的构成材料——题材
中针对《旧人和新人》提出:“每个人都 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 ▪ 第三阶段——20世纪以来 ▪ 阶级典型说;共名说……
▪ 二、文学典型的内涵和美学特征
▪ (一)内涵:富于特征和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 (或性格)。是一种理想“范型”。
▪ (二)美学特征
▪ 1、富于特征性
▪
特征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
▪ 第三节 意境 ▪ 一、意境概念的形成及界定 ▪ 1、形成 王昌龄的《诗格》提出“三境”
文学概论 第十章

马喧。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之哲学意味 饮酒》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文本”(text):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 文本” ) 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不同: 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不同:文学作品是 指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予其一定意义的语言 产品; 产品;文学本文是指有待于读者阅读并赋 予意义的语言产品。 予意义的语言产品。 区分文学作品与文学文本的意义: 区分文学作品与文学文本的意义:1、破 除作者决定论和单一意义论; 除作者决定论和单一意义论;2、突出文 学的基本语言特性; 学的基本语言特性;3、倡导在语言系统 基础上的自主性和开放性阅读。 基础上的自主性和开放性阅读。 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篇法(起、承、转、合)
卢纶《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 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 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 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 风尘何处期?
辞格层
比喻和借代
李煜《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下落梅如雪乱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 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 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 还生。 还生。 冰心《往事七》 母亲呵!您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 冰心《往事七》:母亲呵!您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李清照《一剪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 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从内涵看,“特征”有两种属性:
①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 ②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 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一)特征性
特征化: 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 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収的过程。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一)特征性
局部特征与“总特征”问题
第一节 文学作品文本层次
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
(一)文本的含义
“文本”(text):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 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文本与作品的区别是什么?
文本与作品的区别
1、文本是指作者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而尚未 阅读的语言形态; 2、作品则是指经过读者阅读并赋予其一定读 法的语言形态。
◇作品意义等于:
(二)情中见景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 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 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情中见景
(三)情景并茂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
(二)虚实相生
1、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 称“真境”、“事境”、“物境”等; 2、虚境:指由实境诱収和开拓的审美想 像的空间。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
(三)韵味无穷
意境的“情景交融”“虚实相 生”的特征,故作品的意境蕴 含着丰富以致于无穷的意义。
李白《忆秦娥》
杜甫《蜀相》
第四节 文学意象
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审美意象 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三、审美意象的分类
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审美意象
意象
复活“意象”一词的古义,专 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 或文学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18
第二节 文学典型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19
一、典型(Tupos/type)论的发展
17世纪以前:类型说 18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 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
义典型观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20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 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 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 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12
3、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A、强化、突出、丰富独特的
“这一个” B、概括化,与一般统一。 C、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4、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A、确定性 B、不确定性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13
(三)、文学意蕴层面
文本所蕴含的思想、 感情等各种内容,是 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包含多层次的丰富意 蕴,有三个层面: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14
1、历史内容层
陈忠实 史诗般的《白鹿原》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15
2、哲学意味层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20/10/2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8
《路 歌》北岛
在树与树的遗忘中 是狗的抒情进攻 在无端旅途的终点 夜转动所有的金钥 匙 没有门开向你 一只灯笼遵循的是 冬天古老的法则 我径直走向你 你展开的历史折扇 合上是孤独的歌
晚钟悠然追问你 回声两度为你作答 暗夜逆流而上 树根在秘密发电 你的果园亮了 我径直走向你 带领所有他乡之路 当火焰试穿大雪 日落封存帝国 大地之书翻到此刻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6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7
2、心理蕴涵性
普通语言越来越抽象,它的指称功 能大大加强,表现功能渐渐脱离实 际语境。
文学语言则增强表现功能,蕴含着 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比普通语 言更富于心理蕴含性。
2020/10/2
英加登
Roman Ingarden 1893—1970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5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一)、文学言语层面
1、内指性
A、艺术世界的逻辑不同于现实世界逻辑 B、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C、是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符合
它的诗意逻辑,而不必经过现实生活学 贺晓武 制作
21
(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丰
特征 (characteristic)
子
希尔特:特征是“组成本质的那些
恺
个别标志”
绘
阿
“特征化”:作家强化、深化生
Q
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的过程。
两个层次:总特征和局部特征。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22
(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16
3、审美意蕴层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17
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文学典型、文学意境、文学意象 简称:典型、意境、意象 对应于:知、情、意 写实型、抒情型、象征型
2020/10/2
“文本”(text):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 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 意”
——《周易·系辞》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4
构成观
❖ 1、黑格尔:“形式”与“意蕴”
❖ 2、英加登:文本四个层面
A.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 B.意义单元:核心层面 C.多重图式化面貌:未定点 D.再现客体:虚拟世界
C、性格和灵魂合乎理想。
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不能作为区分艺术质量的 标准。
例:贾宝玉拒绝科举考试、经济仕途思想的理想性。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24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提出:
“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 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 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 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1、来自性格的生
命的魅力
A、性格侧面的丰富
与多彩
B、合乎规律的表现
宝 黛
如和:生林命黛形玉态和的卡魅门力性。格共读《
西
厢
记
2020/10/2
》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23
2、灵魂的深度
A、表达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 的愿望。
例:卡门追求极端自由的愿望;
B、灵魂显现的历史真实程度。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11
(二)、文学形象层面
读者经过想像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 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基本特征 1、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章学诚:“人心营构之象,亦出于天地自然之 象。”
2、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A、虚拟性与假定性是前提,但是有一定的限度。 B、要合情合理。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1
学习要点
1、名词解释:①意境②意象 2、文学作品的文本结构层次。 3、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4、文学意境的特征 5、文学意象的审美特征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2
第一节 文学作品 的文本层次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3
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9
3、阻拒性
“阻拒性”是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即 “陌生化”,与“自动化”相对。
作家避免语言的“自动化”现象,设法 把普通言语加工成陌生、扭曲、对人具 有阻拒性的言语。虽不合语法,但会引 起人们的注意。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制作
10
在烟雾中,太阳在断崖的上空出现 了,太阳的光线把葛利高里的头上 浓密的白发,照得发光了,又沿着 苍白的、可怕的和一动不动的脸上 滑着。他仿佛是从一个苦闷的梦中 醒来,抬起了头,看见自己头顶上 的黑色的天空和太阳的、耀眼的黑 色圆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