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学作品—文本层次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一、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二、文学作品的基本题材: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2.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浓缩的反应现实生活,集中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3.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

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书写真实感受.5.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三、文本: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特点: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还有:(1)文学言语内指性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2)文学言语心理蕴含性(3)文学言语阻拒性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

四、文学意蕴三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艺术至境三美神:文学典型、文学意象、文学意境五、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审美构成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审美构成

‚我的爱人是六月里一朵红红 的玫瑰‛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 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 忧愁‛ ‚人比黄花瘦‛
3、文学语言的陌生化:
文学语言 — 阻拒性 — 陌生化
(三)四分法
但丁:诗有四种意义—— 字面意义 譬喻意义 道德意义 奥秘意义
(四)五分法
1、语音层:(基本层) 2、意义单元的组合层面:(核心层) 3、多重图示化面貌:(小说家的“世界”层面,含若干未定点) 4、再现客体层:(“观点”层面,虚拟世界) 5、形而上性质:(伟大的文学)
——(波兰)英加登 Roman Ingarden《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
题材
1.是对素材的改造和升华; 2.作品组成部分,是主客观统一的; 3.合乎逻辑的有机统一整体; 4.能够揭示作品主旨。
2、抒情性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的题材
抒情性作品要求:
在有形和有限的生活情状的艺术描 画中,透视出无形和无穷的审美情 怀与内在意蕴。
表现:
1.它不要求有具体细致的生活事件的 描写,一般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 较为完整的人物性格刻画 2.它常表现为对某些生活景象的跳跃 式勾画,而没有相对完整的环境描 写 3.情与景构成抒情性作品的题材。
——《受戒》
二、文学作品的形式
(作品内容
(一)文学语言
1、含义
广义:指在民族共同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的规范化语言
。包括文学作品、科学著作等使用的书面语言和其他经过 加工的口头语言;
狭义:专指作家用以塑造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的语言,
即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影视文学等各类文学作品的 语言。
5、主题的分析
(1)细读全篇,总体把握。
(2)发掘意蕴及思想感情。
(3)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自身。 (4)注意主题的多义性。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汇总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汇总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本章教学目的和要点:1、了解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2、掌握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意象的审美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文学典型、意境和意象的特征,难点是文本层次教学时数:12课时教材内容提要:第一节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4学时)(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中外学者探讨了它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言、意、象三层次;西方现代美学:英加登:声音、意义单元的组合、生活世界、观点—世界、形而上五层次。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本可分为三个大的层面:言语层面、形象层面和意蕴层面。

言语层面是指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

具备形象性、生动性、凝炼性、音乐性、内指性、心理蕴含性、拒阻性等特点。

文学形象层面是文学话语经过读者的想象和联想而构成的艺术世界,具备四个特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的意蕴层面是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内容,是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具备三个层面:历史内容层面;哲学意味层面;审美意蕴层面。

第二节文学典型(4课时)(一)典型论的发展典型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17世纪以前的类型说: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布瓦洛;2、18世纪以后的个性典型说:莱辛、歌德、黑格尔、别林斯基;3、马克思主义典型观成熟:恩格斯致敏·考茨基信:我们从审美的角度对典型进行把握和观照。

(二)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这是指性格描写的“特出的东西”’。

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统摄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二,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性审美效应;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

它们源自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籍性。

第七章 文学文本层次

第七章 文学文本层次

意三者是有先后次序的。 可见 言——象——意三者是有先后次序的。但 象 意三者是有先后次序的 他说的不是文学作品,而是卦辞。 他说的不是文学作品,而是卦辞。真正将这种层次 当作一种理论提出来的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当作一种理论提出来的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第 第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夜行黄沙道中》 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七八个星天外,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正常语序应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正常语序应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第 第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如歌中所唱: 如歌中所唱: “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这里的前一个“悲伤” 这里的前一个“悲伤”和“幸福”就是名词用作动 幸福” 词。
又如顾城《我和你》中的诗句: 又如顾城《我和你》中的诗句: 垂帘,静静的垂帘 垂帘, 安静着无数无数 黄金的叶片。 黄金的叶片。
其中 “安静”是 安静” 形 容词用作动词。 容词用作动词。
第 第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黑 格 尔
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 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 中认为: 中认为: 一件艺术品,我们首 一件艺术品, 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 我们的东西, 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 它的意蕴和内容。 它的意蕴和内容。
第 第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章 作品的本文层次作品的本文有三个层次:
如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把琴声写成: 如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把琴声写成: 昆山玉碎凤凰叫,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芙蓉泣露香兰笑。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特点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专管理想的文学形态,特点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特点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近代文学类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3.现代主义文学:反对模仿,再现现实,反对按客观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社会生活,追求个体主管情感不受限制的充分表现。

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手法,突出虚幻性和假定性。

4.诗的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小说: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剧本:浓缩的反映社会生活,集中的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散文: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书写真实感受报告文学: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5.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6.文学典型的特征:文学典型必须具有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文学典型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7.文学意蕴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8.文学意象的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9.叙事: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时间的过程。

特征: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即人的行为及其结果。

叙事是话语的虚构10.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时间是一个叙述单位11.故事时间是指股市发生的自燃事件状态。

文本时间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12.视角是作品中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

,将聚焦点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

13.情节与事件的关系: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

叙事中的事件包裹从大到小的不同层次,是分析叙事的基本单位。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文学作品的四层次结构理论

文学作品的四层次结构理论

文学作品的四层次结构理论笔者将文学作品的内容关系称之为深层结构,是相对于段落层次这种表层结构的一种笼统的叫法,并没有区别它是文本整体的还是局部的。

但一般提到“结构”一词的时候,指的还是前者,也就是作品所有内容的共有关系。

因此我们在建构作品的整体结构框架时,先要对文本的的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全面深入了解作品的内容,也不只是一种概念上的要求。

整体结构框架是作品解读的坐标。

如同一个定位系统,只有当它涵盖了作品所有相关内容并正确反映了相互之间的关联时,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内容的缺失所导致的结构的讹变,会使它丧失对作品进行准确的解读定位的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讲,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容才是最为必要的。

但存有一种情况却可以制约这种介绍的展开,那就是文学作品的“冰山现象”。

所谓文学作品的“冰山现象”,是指某些作品所呈现的显在的内容,其实只是它整体内容的一个较小的部分。

就像海上冰山将它的大部分山体都潜藏在了水下一样。

这固然是出于某种表达的需要且有了蕴藉的好处,但却因为那潜在的部分难于一眼见出,还会深刻影响到显在部分的状态,在分析作品的整体结构时,就易造成内容的遗漏与关系的误认。

如何化解这一难题呢?“内容关系”的分析为我们提供更多了一条思路。

“内容关系”作为“深层结构分析”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可以从中理解出“内容在关系中”的。

“内容在关系中”提示信息我们,不要边缘化地对待作品内容。

一方面,对内容的阐释,还须联系至它所处的关系中回去;另一方面,当作品的内容有所未明时,在的确把握住了相互关系的情况下,就可以推论与否存有潜在的内容,进而由由此可见隐,顺藤摸瓜地找到那潜在的部分。

本诗的显在内容是再别康桥的眷恋。

包括诗人(主体)与校园(客体)两个要素。

与否可以存有潜在的内容?悲欢离合与爱恨情仇祸福生死同为人世常态。

它们对应着存在而又相互联系。

我们在关注其中的一端时不可忘了另一端的影响。

诗题有“再别”二字,则之前当有“再来”,之后也该有“再往”。

童庆炳文学理论笔记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9

童庆炳文学理论笔记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9

童庆炳文学理论笔记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9第十章文学典型与意境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言语、形象、意蕴三层次201 答:文本可分为三个层面: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一)文学言语层面:文学言语层面,这里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由于这是由作家选择一定的语言材料,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言语系统,所以这个系统中的“言语”总的说来已与一般言语有了明显的不同。

文学言语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走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三个特点必须加以说明。

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就文学活动而言,人们面对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艺术世界。

艺术世界作为一个幻象的世界,它的逻辑与现实世界的逻辑不同。

文学言语也不同于普通言语。

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即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而文学言语则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有时它也不必符合现实都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

例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月是故乡明”等,明显地违反客观真实,但因它不是“外指性”的,而是内指性的,即指向诗中特定的情境,它表达的重点已经不是客观实在事物,而是这些事物在入们内心世界即心理时间和心理空间里引起的体验,只要符合诗意逻辑中显现的人类体验的真实就行了,而不必再受外部世界的局限,所以它们是佳句。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人类的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

普通言语,侧重运用它的指称功能。

而且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普通言语越来越走向抽象,指称功能大大增强,而表现功能也因渐渐脱离实际语境、与人的情感生活的分离而受到削弱。

相反,文学言语则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重要的位置。

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文学概论复习

文学概论复习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填空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

3、文学发生的四种观点: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以下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含混。

6、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

8、文学创造的主体的两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客观者”与“移情者”。

9、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0、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1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

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12、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3、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5、故事所包含的要素:情节、人物、场景、事件。

16、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文学风格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1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

18、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

名词解释1、文学:它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创造文学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

(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