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检查项目: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V\Q)_课件模板

合集下载

肺通气灌注显像【肺科】 ppt课件

肺通气灌注显像【肺科】  ppt课件
平面图像 前位、后位:
• 形状完整, 肺门、主动脉弓和偏左心脏处放射性减少或缺如,放射性分布均匀 双肺后下部放射性较多,20~30%来自对侧 下叶后基底段和外基底段最清楚
侧位
• •
后斜位
断层图像
• 放射性分布均匀,肺影外缘完整无缺
肺灌注显像----异常图象
局限性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
与解剖有关 与解剖无关
期变化,但敏感性不及RNV,且创伤性大。不宜重复,有一 定危险性和并发症.
( 1 )造影剂反应;( 2)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3-
5%;(3)出血或血肿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能了解静脉瓣膜病变,无创、图像直观、重复性
好.
CDFI
对急性血栓的检出敏感率达100%,特异性75%
但超声费时,又因人而异,难以做出快速诊断,对膝下深
敏感性84%~97%
99mTc 标记的能与活化血小板表面的膜糖蛋白 IIa/IIb 结合的
多肽(apcitide)显像敏感性73%
RNV诊断DVT的敏感性为88.2%,特异性为70%
RNV与X-RN诊断符合率为90%。

RNV无创伤性,可重复,敏感性高,可同时诊断下肢DVT 和PE,适用于重危病人,副作用小,对急慢性膝腘静脉到下 腔静脉栓塞均较敏感。RNV不能反映栓子的大小,仅能描 述栓塞累及区域范围,直观效果相对较差,但敏感性高
肺显像临床应用(二)
肺肿瘤术前判断及术后残留肺功能预测
核素下肢深静脉显像
诊断DVT方法
血管造影 血管超声 放射性核素显像(RNV)
普通核素显像 血栓显像
血管CT 血管MRI 下肢静脉容积阻抗图法
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是诊断 DVT 的金标准,能反映血管病损细节和早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肺灌注显像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肺灌注显像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肺灌注显像 >>>
临床意义:
是斜位,必须在其他体位亦有同样部位的 缺损才能判断异常。 2.正常吸烟者的图 像有时也可能有小的灌注缺损区。 3.胸 膜病变可影响正常图形,如胸膜增厚或少 量胸腔积液在侧位或斜位可产生“叶间 征”(叶间裂增宽,形成线性放射性缺损); 中量积液可形成类似肺段状放射性缺损, 但改变体位显像可消失;大量积液可压迫 全肺使肺影缩小。
医学检验·各论:肺灌注显像 >>>
正常值:
常规取前后(AP)、后前(PA)、右侧 (RL)、左侧(LL)、右后斜(RP0)及左后斜 (LPO)六个体位进行摄像。必要时增加左 前斜(LAO)及右前斜(RAO)。 正常图像两 肺轮廓完整,放射性分布比较均匀,肺外 带及肺尖放射性略低。AP位右肺底常呈向 上弧形,左肺内有主动脉弓及心脏
医学检验·各论:肺灌注显像 >>>
简介: I标记的MAA(大颗粒人血清白蛋白)或微粒, 133Xe生理盐水等。
医学检验·各论:肺灌注显像 >>>
临床意义:
肺灌注显像用于肺血液灌注功能状态 的检查。 适用于:①肺动脉栓塞。②慢 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患者。③结缔 组织疾病、主动脉炎疑有肺动脉受累者。 ④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1.不正常肺 灌注显像图表现为肺叶或肺段性(楔形, 常见于肺栓塞)或不规则形放射性缺损, 但一个体位出现的缺损,尤其
医学检验·各论:肺灌注显像 >>>
正常值:
压迹,因而小于右肺。PA位两肺大小接近, 中间空白区为脊柱及纵隔,心影被左下肺 遮盖而不清楚。LL位前下缘内凹为心脏压 迹。
医学检验·各论:肺灌注显像 >>>

血气分析报告解读课件

血气分析报告解读课件

•9
三. 血浆电解质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 Na+
• 正常值:136-145 mmol/L
• 1. 低钠血症:血清钠低于135mmol/L
病因:钠丢失过多: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 水潴留过多:肾衰,快速大量输液等
表现:血浆渗透浓度下降,进而引起脑细胞水肿 治疗:处理原发性疾病,纠正血浆渗透浓度,减轻脑水肿
表现:肌无力,室性心律失常等 治疗:限制钾的摄入
促进钾的排泄以及向细胞内转移:胰岛素,高糖,阳离子交换树脂等 拮抗钾的心肌毒性:注入含Na,Ca的溶液,如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
•血气分析报告解读
•13
三. 血浆电解质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 Ca2+:离子钙
• 定义:以游离状态存在的血清钙 • 正常值:1.15-1.35 mmol/L • 实测离子钙与标准离子钙(Ca++7.4) • 1. 离子钙低于1.15 mmol/L
•血气分析报告解读
•5
二. 血气分析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 HCO3-
• 临床意义:
正常时
AB = SB
AB升高: AB = SB
代碱
AB > SB
呼酸或代偿后的代碱
AB下降: AB = SB
代酸
AB < SB 呼碱或代偿后的代酸
• 酸中毒时补碱公式:
• 5%NaHCO3(ml)=(24-AB)×kg/3
•血气分析报告解读
•11
三. 血浆电解质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 K+
• 正常值:3.5-5.5mmol/L • 1.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3.5mmol/L
病因:钾摄取不足 丢失过多:经胃肠或肾丢失

组织灌注评估 ppt课件

组织灌注评估 ppt课件

5、腹腔:评估有无腹胀、恶心、呕吐,观察大便、呕吐物和胃引 流液的颜色、次数、量,听诊肠鸣音是否减弱,监测凝血、肝功及 血小板计数
6、监测和评估外周组织灌注情况: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及完整性 和毛 细血管充 盈时间。
• 1.组织灌注良好或改善时, 患者表现为周围脉搏有力、 动脉血气分析值正常、神志 清星、胸痛消失、尿量正常、 无恶心或呕吐感觉。
外周灌注指标: 皮肤感觉及颜色、体 温与四肢皮肤温度、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心脏灌注指标: 射血分数、心脏指 数、心电图结果、 心肌酶学
对组织灌注进行评估与 监测,早期发现组织灌注不 足,查找原因指导治疗和护 理,评价治疗、护理效果。
组织灌注评估
监测血压、心率和脉率、心脏指数、射血分数的情况。
1 评估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以及循环功能、血管功能;Fra bibliotek评 估 结 果
2.组织灌注不足时,各器官组织出现缺 血缺氧表现。如冠脉灌注不足时,将出 现心电图S-T段改变、心肌酶升高、心 绞痛。毛细血管充盈时≤2S(正常2~3), 若充盈时间延长,则表示周围血管收缩, 微循环供血不足,常见于休克和心力衰 竭的患者。
2
监测重要脏器(心.肺.脑.肾.腹腔脏器.外周等)的组织
灌注情况;
`
3
危重患者监测血乳酸浓度;
4 评估经过治疗后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是否得到改善。
5 做好记录,及时准确。
1、监测和评估冠状动脉灌注情况:心痟是疼痛:观察有无放
射到其它部位,疼痛的性质、持续的时间、 诱发时间(劳累后、排便后、
活动后、情绪激动后等)。休息或含服药物后能
否缓解等。
2、监测和评估肺通气—血流灌注情况评估肺动脉 压、呼吸功能、PaO2、 PaCO2、SPO2;当肺血流量减少时,肺通气血流灌注比值(V/Q)增大

血气分析PPT课件

血气分析PPT课件
⑴病因:多见于血液浓缩或碳酸氢钠输入过多
⑵临床表现:急性高钠血症可表现昏睡、精神 恍惚昏迷 慢性高钠血症表现为口渴、性格改变、嗜睡 ⑶治疗:补水:胃肠补充、鼻饲摄入
补充5%GS静脉稀释 给予半等渗浓度液体 5%GS+0.9%NaCl
㈡ 钾代谢障碍 钾的生理功能
参与细胞代谢
维持细胞膜静息电位
调节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1.判断机体是否缺氧及其程度。
低氧血症的程度分级: 轻度 PaO2 10.5~8.0Kpa (80~60mmHg) 8.0~5.3Kpa <5.3Kpa ( 60~40mmHg ) ( <40mmHg )
中度 PaO2 重度 PaO2
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2. 判断呼吸衰竭类型。
I型呼衰:仅PaO2<60mmHg
低氧血症的诊断
迄今尚还没有能快速准确测定组织缺氧的指标,临 床中常根据PaO2、SaO2判断有无低氧血症及其严重 程度,当PaO2<80mmHg、SaO2<90%时即为低氧血 症。
低氧血症的分度
轻度低氧血症,此时无紫绀、PaO2 50~80mmHg,SaO2 80~90%;
中度低氧血症,有紫绀,PaO2 30~50mmHg,SaO260%~80%; 重度低氧血症,明显紫绀,PaO2< 30mmHg,SaO2<60%。
(一)代谢性酸中毒
1病因: 碱性物质丢失 • 低心排、休克、缺氧等急性循环衰竭 • 肾功能异常 2 对肌体的影响 • 心血管效应 50岁体重 60kg,测BE-7mmol/L,需补小 • 呼吸效应 苏打多少毫升 • 代谢效应 • 大脑功能 • 3治疗:首先针对病因治疗 • 其次对症补碱: • 5%NaHCOmmol/L=(实测BE-目标BE)*体重*0.3 5%SB 1ml=0.6mmol • 4注意: 根据不同病情调整碱的用量 • 宁酸勿碱与宁碱勿酸

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值及其意义PPT课件

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值及其意义PPT课件
6. HCO3• 正常值:22-27mmol/L
意义:代谢性指标 增高—代碱 降低—代酸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四十五分。
血气分析监测指标
7.缓冲碱(Buffer bass,BB): 是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 的碱(负离子)的总和,包括HCO3-,血红蛋白,血浆蛋 白和HPO4-。 正常值 45~55mmol/L,平均50mmol/L。 临床意义:降低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通气/血流比值(V/Q)
(100mmHg -年龄× 0.33)
膜弥散障碍
右向左的分流
心输出量降低
临床意义:判断机体是否缺氧及其程度。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四十五分。
血气分析监测指标
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二氧化碳 分子所产生的分压。 正常值:4.7~6.0 Kpa(35~45mmHg)。
106mmol/L,成人每日氯需要量相当于NaCl约3.5~5g, 当大量丧失胃液情况下,可使Cl-大量丧失,机体便通过 HCO3-来代偿,以维持体内阴、阳离子平衡。反之,当
血清Cl-↑HCO3-便代偿性减少,这种代偿又是依靠肾 小管选择性再吸收与排泄来调节的。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四十五分。
酸碱平衡的调节
• 机体代谢产生固定酸和挥发酸,但是由于体内 • 1.化学缓冲系统 • 2.细胞内外电解质的交换 • 3.肺肾的生理调节机制 • 允许pH值在7.35~7.45狭窄范围内变动,保证
人体组织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的稳定。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四十五分。
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
• 单纯性酸碱失调 – 代谢性酸中毒(代酸) – 代谢性碱中毒(代碱) – 急或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呼酸) – 急或慢性呼吸性碱中毒(呼碱)

肺功能测试及报告解读ppt课件

肺功能测试及报告解读ppt课件

63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阻塞为主)
64
65
哪些病人要做支气管扩张试验
阻塞性通气 哮喘随访疗效
66
支气管舒张试验
试验前6h停用ß2-受体兴奋剂吸入 试验前12h停用口服ß2-受体兴奋剂 休息20min-测FEV1或PEF-吸药(速效)
20min后-测FEV1或PEF

吸药后测定值- 吸药前测定值
流速容量环
27
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 流速容量环
28
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 流速容量环
29
换气功能检查
气体分布 通气/血流比值 弥散功能
30
弥散功能
定义:气体分子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进 行交换的过程,以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DL)表示。
DL指在肺泡膜两侧单位气体分压差(1mmHg 或1Kpa)和单位时间(1分钟)内所能透过 的气体量(ml)
71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FeNO)
新型、无创、安全快捷、过程简便、结果可靠、 重复性好。
FeNO通常产生于呼吸道上皮细胞,正常成人上呼 吸道和鼻窦内FeNO水平高于下呼吸道10倍,排除 鼻部NO的影响后,主要来自下呼吸道,由NOS(NO 合成酶)合成,多种细胞(如呼吸道上皮、血管 上皮、炎性细胞)在前炎性细胞因子诱导下可表 达NOS,连续产生NO。
3
肺功能检查的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近3个月患心肌梗塞、休克者 近4周严重心功能不稳定、心绞痛者 近4周大咯血者 癫痫发作需要用药物治疗者 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00mmHg) 主动脉瘤患者 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2.相对禁忌证
心率>120次/分 气胸、巨大肺大泡且不准备手术治疗者 孕妇 鼓膜穿孔患者 免疫力低下者

通气血流比值概念和生理意义

通气血流比值概念和生理意义

通气血流比值概念和生理意义通气血流比值概念和生理意义一、引言通气血流比值(V/Q比)是生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肺泡通气与肺血流之间的比例关系。

本文将对V/Q比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进行介绍和探讨。

二、V/Q比的定义和测量方法1. 定义:V/Q比是指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之比。

在正常情况下,V/Q比的范围应该是接近1的。

2. 测量方法:V/Q比可以通过气体交换比率法或同位素标记技术来测量。

气体交换比率法通常是通过测量呼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分压来计算得出。

三、V/Q比的生理意义1. 氧合作用:(1)V/Q匹配:当V/Q比接近1时,肺泡通气和肺血流是匹配的,这种匹配促进了氧气在肺泡与肺血之间的交换,从而实现了良好的氧合作用。

(2)V/Q失配:当V/Q比偏离正常范围时,如V/Q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氧合功能的损害。

V/Q过高意味着肺泡通气相对较多,而肺血流不足,导致氧气无法充分与血液发生接触,降低了氧合能力。

相反,V/Q过低意味着肺血流相对较多,而肺泡通气不足,也会导致氧合功能的下降。

2. CO2排出:V/Q匹配时,二氧化碳排出正常。

而当V/Q失配时,如V/Q过高,会导致肺泡通气相对过多,二氧化碳排出过多,造成呼吸性酸中毒;反之,当V/Q过低时,肺泡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排出不畅,引起呼吸性碱中毒。

3. 肺动脉压力:V/Q失配还会影响肺动脉压力。

当V/Q过高时,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力增高;而当V/Q过低时,肺血流增加,肺动脉压力下降。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V/Q比作为一种测量肺功能的重要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V/Q比的测量,我们可以了解到肺功能状态,判断氧合功能和CO2排出情况。

对于呼吸系统的疾病如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V/Q比的异常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对于研究肺血流和肺泡通气分布的平衡以及了解肺血流动力学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通气血流比值是描述肺泡通气与肺血流之间比例关系的重要概念。

V/Q匹配能够保证良好的氧合作用和CO2排出,而V/Q失配则导致氧合功能和CO2排出受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疾病:
特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花粉过敏性哮喘、真 菌过敏性哮喘、妊娠合并哮喘、小儿哮喘 性肌萎缩综合征、喘息样支气管炎、阻塞 性肺气肿、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 管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气肿。
谢谢!
医学检验·各论: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V/Q) >>>
临床意义: 杂,造成低氧血症。混入动脉系统的静脉 性血液占心搏出量的百分比,称为分流量 (Qs/Qt)。
医学检验·各论: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V/Q) >>>
正常值: 通气/血流=4/5(0.8)。
医学检验·各论: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V/Q) >>>
临床意义:
通气/血流(V/Q)异常,无论升高或 降低无疑均是导致机体缺氧、动脉血氧分 压下降的主要原因。V/Q小于0.8表明通气 量显著减少,见于慢性气管炎、阻塞性肺 气肿,肺水肿等病。 V/Q大于0.8表明肺 血流量明显减少,见于肺动脉梗塞,右心 衰竭。 (1)增大:可能由于肺泡通气量加 大,亦可
医学检验·各论 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
(V/Q)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V/Q) >>>
别名: 通气/血流比值。
医学检验·各论: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V/Q) >>>
简介: 全肺肺泡通气量与流经全肺血量的比
例称通气、血流比例。?。
医学检验·各论: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V/Q) >>>
医学检验·各论: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V/Q) >>>
临床意义:
能由于血流灌注减少。前者形成无效通气, 白白损耗呼吸功,毫无增氧之效,因氧合 血红蛋白不能过饱和;后者见于肺血管性 疾病如肺栓塞,高度肺气肿时毛细血管被 压闭等,血流量减少,不能携带足够氧, 造成低氧血症。 (2)减少:多由于肺泡通 气量减少,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尤其是 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相关检查: 血液流变学检查、肢体血流图、肺顺应性 (C)、心肺功能运动试验(CPET)、脉冲 震荡肺功能(IOS)、肺容积。
医学检验·各论: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V/Q) >>>
相关症状: 血流阻力增加、血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滞度增高、吸气时 上气道陷闭、血流过度、血流迟缓、呼吸 性碱中毒。
医学检验·各论: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V/Q) >>>
医学检验·各论: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V/Q) >>>
临床意义:
神经肌肉性疾病(多发性脊髓神经根炎)、 呼吸中枢抑制(麻醉药过量、脑疾患)等病。 此时呈现通气功能障碍,不但造成低氧血 症,还出现二氧化碳潴留,引起高碳酸血 症。 (3)比值为零:见于肺不张,肺泡通 气完全停止,毛细血管血液未能接触氧, 仍为静脉性血液即注入左心,混进体循环 中,实为静脉血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