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第二框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课 第2框 自觉维护正义教案 新人教版

我们维护正义《自觉维护正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懂得正义是面向全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正义感;了解正义感的具体要求。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习惯;培养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和见义巧为的践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来自觉维护正义、伸张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义感的定义、表现及具体要求。
难点: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作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授课时间】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以学生学习过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教材。
说出你生活中正义的事和人,他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二、活动探究(一)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活动一:(见教材P112页)议一议:1、保送为什么要通过综合考评的方式来确定人选?(通过综合考评这种正义制度来确定报送的人选,能确保保送的公平性,从而维护了社会正义。
)2、吴敏得到保送名额会带来什么影响?(吴敏得到保送名额会使人们感到在保送这件事上缺失了公平,特权占了上风,而正义被践踏了。
)小结: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
规则和程序反对歧视,不允许特权。
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
因此,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活动二:(见教材P112页)议一议:1、小赵的态度会带来什么影响?(小赵的态度会助长歪风邪气、特权思想等非正义现象的扩散,使正义得不到应有的伸张。
)2、如果小孙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结果,他的行为还有意义吗?(小孙的行为虽然可能没有结果,但他的行为是有意义的,因为他是在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伸张正义,正义是需要人们用行动去维护的;如果人人都懂得以实际行动来维护正义,那么非正义行为就无处藏身了,社会就更加和谐了。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课 自觉维护正义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十课自觉维护正义教案新人教版【课程标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中升华道德境界,激发学生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以及做个正直人的强烈愿望。
2.能力目标:通过对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探讨、思考、体悟,使学生分析、判断、辨别能力、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培养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能力;见义勇为精神的践行能力。
3.知识目标:明白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知道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的具体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义感的表现及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景一:看漫画学做人(投影显示漫画:谁来为我作证)一人正在抢劫一位妇女的皮包,周围有很多人围观却没有出手相助,只有一名警察奋力追赶歹徒,终将抢劫者擒获,可此时众围观者皆背过身去,没有人为该警察作证。
问题:你如何评价抢劫者、警察和围观群众的行为?(学生讨论、回答)师: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生活充满阳光、铺满鲜花,渴望社会充满正义,没有邪恶。
但在现实生活中,非正义行为常常给我们生活带来阴影和黑暗,甚至是灾难。
那么,我们应如何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共同学习“自觉维护正义”。
讲授新课情景二:关注身边事(教材P112材料)提问:保送为什么要通过综合考评的方式来确定人选?吴敏得到保送名额会带来什么影响?如何才能保证一个公正的制度得到执行?(学生讨论、发言)(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使学生理解,正义和正义的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
我们要从小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十课 第2框 自觉维护正义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2、组内交流、完善,达成本组共识。
3、展示任务
4、同学认真倾听,及时纠错、补充进一步完善并对展示的同学作出相应的评价
学生可能由于知识面的局限说得不够准确教师引导、完善。
研习
二、
1、怎样自觉维护正义
2、怎样做有正义感的人
阅读教材113页,分析情境:
在现实社会中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怎样做有正义感的人
2、维护正义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入手,用生活中自己的或他人的经历探究。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必要时精讲。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念,做法
1、学生在发表个人意见的基础上,组内讨论。
2、学生认真倾听。
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去讨论,寻找办法。
现实生活中的正义感的表现要适应现实的基础上有所超越
学生对出示的情境感受是多层面的,教师要顺势引导。
研习
一、1、怎样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2、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对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表现
3、做人的优良品德是什么
发现非正义的行为,但又怕打击报复怎么办?如何维护正义?
指导学生根据教材提示,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去探究指导学生展现任务。
3、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点拨、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点评。
课 题
自觉维护正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维护正义的办法。
2、知道自己如何做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重点
如何维护正义。
教学难点
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课 型
拓展型新授课
课 时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设计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设计《自觉维护正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自觉维护正义》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第二框内容。
是在学习了第一框《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了解了“正义”的内涵、表现、作用及正义与公平的关系后,让学生进一步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感悟到有正义感、为人正直,是做人应有的优良品质,以升华道德境界,践行伸张正义,激发学生为自身、为他人的正义而努力,为集体的正义而奔走,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的情感。
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还处于逐步认识并付诸行动阶段,尤其对“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至关重要的问题也不甚清楚,所以这节课通过学生合作、探讨、体验、感悟等活动学会做正直的人、做自觉维护正义的人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2)面对非正义行为应采取的态度(3)社会发展需要有正义感的人(4)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2、能力目标⑴理解正义要求处于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⑵自觉维护正义,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⑴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培养正义感。
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勇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义感的定义、表现及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三、教法和学法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师点拨。
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四、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做好充分预习,收集自己维护正义的事例。
2、教师准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布置学生预习内容。
准备做实验的材料。
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活动体验1有这样一个心理实验:在一个瓶颈很小的瓶子中放了几个小球,要求几个被试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从瓶子中各自抽出自己的球。
八年级政治上册《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中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自觉维护正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做有正义感的人》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中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的第二部分《自觉维护正义》中的第二目。
学生在八年级下册前三个单元已经学习了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内涵,对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有了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第四单元重在树立学生公平意识、培养学生正义感。
也就是说本单元内容是对前几单元内容的自然提升,使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形成良好的素质,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觉维护公平和正义,履行自己的义务。
因此,这节课不但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而且对巩固和提升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成果也非常重要,更是本册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正义感的具体内容,明确社会发展需要有正义感的人,掌握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具体要求。
2、能力目标:分清生活中的正义与非正义行为,能够依据正义的基本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社会正义感,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的意识,自觉维护社会正义。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具体要求(即怎么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难点:1.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具体要求(即怎么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2.激发学生的正义感,自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设置依据:现在多数中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观念,不清楚如何践行社会正义。
有必要明确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具体要求。
培养学生按正义的基本要求来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因为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所以难度比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引导和点拨,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反映和表现。
二、说教法1.案例导入法。
通过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引起学生思考和共鸣,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情景教学法。
创设生活情景,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分析、激励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小组讨论法。
第十课《自觉维护正义 》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2)doc

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教案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1、知识目标⑴明确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⑵了解正义与非正义的含义。
⑶了解公平与正义的区别与联系。
⑷明确做有正义感的人的具体目标。
2、能力目标⑴理解正义要求处于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⑵自觉维护正义,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⑴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培养正义感。
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勇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教学时数:2课时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一、设计理念1.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学习、升华的过程,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应学会“用教材教”,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力求做到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让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帮助、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2.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八年级教学内容要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来安排相关教学内容。
这一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也逐渐加强,但受年龄的限制,是非观念还处于学习和培养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更多的是享受家人及社会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很少知道回报,付出;即使知道什么是正义,也不知道如何维护正义,做一个正义的人。
因此,教学应适应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内容。
二、对应课标内容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三、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正义的内涵及表现;了解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正义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教案新人教版

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第一课时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了解公平与正义的区别与联系。
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过程与方法: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自觉维护正义,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培养正义感。
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勇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正义全面的认识(含义、表现及作用)。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自主学习:1、什么是正义?你如何理解“正义”?2、__________、________ 是所有善良人的心声,__________、________ 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3、如果没有正义,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4、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5、正义要求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和别人?6、如何理解制度的正义性?你能列举出一些体现正义的制度吗?板书设计1.什么是正义的行为?什么是非正义的行为?P1092. 正义的要求是什么?P109第一段 4-5行3.制度的正义性是指什么?P1094、社会发展需要正义(原因)5.正义与公平的关系如何? P111第一段第二框自觉维护正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的具体要求,培养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能力,见义勇为精神的践行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和校园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不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行为。
自觉认识到应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讨论校园和班集体中存在的一些遵守规则和程序的行为表现。
认识到维护正义要从“小我”到“大我”,从自我到社会,从而不断生华自己的道德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积极主动追随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时代精神。
【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八年级政治下册 10.2自觉维护正义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政治教案

自觉维护正义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要做有正义感的人,具有崇尚正直的优良品德;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积极主动追随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时代精神。
能力目标:具有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能力;见义勇为精神的践行能力。
知识目标: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的具体要求。
【教学重点】 1、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2、做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难点】落实正义行动
【教学方法】情感升华法、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教学法
【教学准备】
(一)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收集正义的事例和身边的非正义行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自觉维护正义
——如何自觉维护?
为什么说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
我们应该怎么做?
为什么要做有正义感的人?
做有正义感的人
【课后作业】见《练习册》
【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很多事例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但课堂讲的还是有点多,应给学生更多机会才能更好调动学生参与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如果小孙得到它想要的结果,他的行为还有意义吗?
三、展示点评
自主学习6题参考答案:⑴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正义的社会中,而非正义行为的盛行则会彻底毁掉我们的社会,只有有正义感的人、正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稳定、更和谐。
⑵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如果非正义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取正当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当然,我们是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C、助长了非正义行为的扩散
D、最终损害的将不是一个人的利益
3、正义,让我们拥有神圣而博大的情怀。具有正义感,要求我们 ( )
A.善于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赢得他人的赞赏
B.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公正的对待他人和自己
C.永远把个人利益作为人生追求的首要选择
D.全面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力争在考试中名列前茅
④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在公车上,市民马某发现有小偷正在偷乘客的东西,大声喊“抓小偷”,并和其他乘客一起制服小偷。
材料二:在放学路上,中学生陈某发现有几个社会青年在敲诈小同学,心想,和自己无关,悄悄走开了。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自觉维护正义
课题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第二框自觉维护正义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明确地了解“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及“自觉维护正义”的内涵,了解正义、正直与人格的关系;
2、能力目标:在活动中探讨、思考、体悟,使学生分析、判断、辨别能力、归纳、总结的思维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以及做个正直人的强烈愿望。
合作探究3题参考答案:
(1)小赵对待非正义行为的态度是消极的。消极的态度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损害别人的权利和机会,危害整个社会,损害的不仅是个人利益。
(2)小孙的行为是积极的,即使没有得到它想要的,其行为仍有意义。积极的态度会遏制非正义行为的扩散,保护自身或他人的利益,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四、拓展提升
1、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 ( )
A、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B、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C、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D、只要学习好就行,不管其他
2、面对非正义的行为,有些人会选择消极的态度,其结果是( )
A、能够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到非正义行为的侵害
B、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中升华道德境界,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重点
正义感的定义,表现及具体要求。
难点
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通 案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自主学习
2、正义与公平的关系是怎样的?(p111)
4、正义感的具体内容有哪些?(p113)
5、教材第113页:(1)分析上述情境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2)如果你看到上述情景会有什么感受?
6、为什么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二、合作探究
1、教材第112页:(1)保送为什么要通过综合考试的方式来确定人选? (2)吴敏得到保送名额会带来什么影响?
2、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遵守社会规则和制度是个人道德素质问题,与维护正义无关。
4.“正义感是维系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石,是一个公民必备的条件。”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争议,正义的行为能促进社会的进步②实施正义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③只要具有正义感,人们就不会遇到挫折④具有正义感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等现象。面对这些现象,要求 ( )
(1)马某和陈某的行为是正义行为吗?
(2)简要分析一下,他们二人行为的影响?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
合作探究1题参考答案:
(1)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定、规则和程序,以此来维护正义。
(2)吴敏得到保送名额是不遵守制定、规则和撤销的非正义行为,是可耻行为;会使自觉今后在群体中的威信大大降低,损害了别人的权利和机会,进而危害整个社会,使公正的制定得到拷问。
合作探究2题参考答案: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就是在维护正义。遵守制度规则,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也体现出一个人是否有正义感,能否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①制定正义的社会制度,反对歧视②运用刑罚严厉打击③公民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④树立特权意识,谋求最大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我们做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 )
①对非正义的事情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
②对非正义行为要以死抗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③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