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节能建筑研究
建筑空间被动式节能设计与适宜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

建筑空间被动式节能设计与适宜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说到建筑空间的被动式节能设计,很多人可能一头雾水,觉得这跟自己有啥关系?大家日常生活中,家里的温暖、舒适,夏天的凉爽,冬天的暖和,都和这个设计密切相关。
你可知道,建筑设计不只是看着漂亮这么简单,背后可是有一大堆“智慧”在支撑的。
被动式节能设计,说白了,就是让建筑“自己”节约能量,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充分利用自然界的一些资源,比如太阳光、风力、地热什么的。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大家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咱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顺天应地”了。
咱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家里如果窗户朝阳,冬天就能享受到免费的“阳光浴”,你只需要拉开窗帘就行。
而如果建筑设计得不好,光照进来的角度不对,夏天屋里又热得像个蒸笼,冬天外面寒风刺骨,里面却是冷得像冰箱,这样的房子住起来可真是要抓狂。
你说这是不是浪费能量,既浪费电,又浪费空调和取暖设备的能源。
所以,设计师的活儿可真不轻松,得想尽办法让这个房子从外到里都能做到自然取暖、自然通风,让空气流通,又能避免大风一吹,热量流失得无影无踪。
还有那种巧妙的“外包围结构”,就是让建筑外墙的材料好像“穿”上一件厚厚的外衣,冬天能挡住外面的寒冷,夏天又能挡住毒辣的太阳光。
也就是通过外墙的保温层,调节室内温度。
举个例子,有些建筑的外立面做成了特殊的隔热墙,一到冬天,这些墙就变成了“温暖的守护神”,即便外面寒风刺骨,屋里也能保持暖洋洋的。
而夏天,热气进不来,凉气也不容易跑出去,外面的高温对屋里的影响几乎为零。
建筑本身成了一个“节能小能手”。
然后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窗户的设计。
在被动式节能建筑里,窗户可不是随便就决定的。
它们可得根据方位、角度、大小精心设计,既能让光线照进屋里,又能避免外面的热量一股脑地涌进来。
窗户设计得好,房子就是一个天然的“暖气炉”,不需要再依赖空调或者电暖气。
这个设计还得跟当地的气候特点结合起来,北方和南方的需求可不一样。
北方冬天冷,南方夏天热,所以窗户的朝向、玻璃的材质、遮阳设施都要因地制宜。
节能建筑被动式房屋设计原理与案例

节能建筑被动式房屋设计原理与案例在当今社会,环保与节能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热点话题。
而在建筑领域,采用被动式设计原理的节能建筑成为了一种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选择。
本文将探讨节能建筑被动式房屋设计的原理,并通过案例展示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效果。
原理解析1.日照利用被动式房屋设计注重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日照利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可以使得阳光充分照射到室内,提高室内的采光和温度,减少人工照明和供暖的需求,从而实现节能效果。
2.通风设计良好的通风设计能够保证室内空气流通畅通,减少空调的使用频率。
通风采用自然风的运动,结合合理设计的气流路径,能够实现室内外空气交换,净化室内空气,提高居住舒适度,减少能源浪费。
3.隔热隔冷节能建筑被动式房屋设计还注重隔热隔冷的效果。
通过合理的建筑结构和选材,保证室内外热量的不易传递,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降低空调和供暖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
案例分析1.瑞士SolarDecathlon比赛瑞士参加SolarDecathlon比赛时,设计了一套名为”SolarOasis”的被动式房屋。
这座房屋采用了优质的隔热材料和大面积的可调节窗户设计,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雨水收集系统,实现了全年免费供暖和照明的效果。
这一案例展示了被动式设计在节能方面的巨大潜力和效果。
2.美国雪城的PassiveHouse项目美国雪城有一处名为PassiveHouse的节能建筑项目。
这座房屋采用了全封闭式的隔热材料和高性能窗户,配合高效的通风系统和太阳能光伏板。
该房屋在整个建筑过程中几乎不需要传统供暖和冷却系统,仅靠自然资源和智能系统即可实现舒适室内环境,为当地节能示范工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节能建筑的被动式设计原理以其独特的环保和可持续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建筑结构和设计,节能建筑不仅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能够提高居住舒适度,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和环保成为了建筑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
被动式节能技术,作为一种不需要额外能源输入的节能方式,已经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应用,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环境性能。
二、被动式节能技术概述被动式节能技术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和材料选择等手段,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减少建筑能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被动式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建筑布局、自然通风、隔热保温、日光利用等方面。
三、被动式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建筑布局: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和通风,减少能耗。
例如,将主要居住空间朝向阳光充足的方向,利用建筑物的形状和朝向,实现自然采光和通风。
2.自然通风: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构造,利用自然风压和热压差异,实现自然通风。
这种通风方式不仅可以降低空调能耗,还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3.隔热保温:采用高效隔热保温材料和构造方式,减少建筑的热传导和热对流,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同时,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如设置遮阳构件、调整窗户大小等,减少太阳辐射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4.日光利用: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如设置天窗、采光井等,充分利用日光,减少照明能耗。
同时,采用合适的窗户材料和遮阳构件,避免夏季过多的太阳辐射进入室内。
四、被动式节能技术应用的挑战与前景虽然被动式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平衡自然采光和通风与私密性、安全性等需求,如何选择合适的隔热保温材料和构造方式等。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被动式节能技术将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被动式节能技术的性能和效果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结论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应用是提高建筑能源效率和环境性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自然通风、隔热保温和日光利用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

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现如今,世界各地都在积极推广绿色环保理念,其中被动式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被动式节能技术指的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选择,降低建筑物使用能源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保温材料的选择保温材料在建筑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内外热量的传递。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保温材料可供选择,如聚苯板、矿棉板、岩棉板等。
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可以将热量传递降至最低,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二、建筑朝向和窗户设计建筑朝向和窗户设计对室内采光和通风起着重要作用。
在南半球,应尽量将建筑物的主要窗户朝向北面,以减少室内夏季的阳光照射。
在北半球,则可以将主要窗户朝南面,利用阳光进行室内采暖。
此外,合理的窗户设计也可实现室内通风的效果,减少空调的使用次数。
三、绿色屋顶和墙体绿色屋顶和墙体是一种常见的被动式节能技术,它们可以减少建筑物对空调和供暖的需求。
绿色屋顶可以起到保温降温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吸收雨水,减少排水的压力。
绿色墙体则可以吸收雨水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四、采光和照明设计合理的采光和照明设计是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关键。
通过合理设置窗户和天窗,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此外,使用节能灯具和自动感应灯也能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
五、隔热玻璃和窗帘隔热玻璃和窗帘是被动式节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隔热玻璃可以有效地阻挡室内外热量的传递,保持室内温度稳定。
窗帘则可以在夏季降低室内温度,阻挡阳光的直射,减少空调的使用。
六、适度使用建筑自然通风系统建筑自然通风系统是一种低能耗的通风方式,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建筑结构可以实现自然通风的效果。
这不仅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还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总结起来,在建筑设计中应该综合考虑多个被动式节能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方案。
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还能为建筑物提供一个舒适、可持续的环境。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门窗节能集成技术研究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门窗节能集成技术研究摘要: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影响,低能耗建筑已成为建筑领域的研究热点。
门窗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室内能源消耗和室外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被动式低能耗建筑门窗节能技术的研究及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集成技术,以实现建筑门窗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被动式低能耗建筑、门窗、节能、集成技术一、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的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全球建筑行业能耗占总能耗的40%以上,其中门窗的能耗占比较大。
因此,如何研发和应用低能耗的建筑门窗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二、被动式低能耗建筑门窗节能技术概述1.窗框材料的选择:选择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减少热量传导;2.玻璃材料的选择:使用具有较高隔热性能的玻璃,如中空玻璃等;3.门窗的气密性:确保门窗密封良好,减少空气的流失和能量的浪费;4.窗帘和百叶窗的设计和应用:合理安装窗帘和百叶窗,利用其隔热和遮阳功能;5.门窗控制系统的智能化:通过温度、湿度和光照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环境,自动调节门窗的开闭程度。
三、集成技术的设计和实施为了进一步提高门窗的节能效果,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集成技术。
该技术的核心是将多项门窗节能技术互相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系统。
具体来说,我们将智能控制系统、气密性技术和隔热材料等技术相结合,实现门窗的低能耗和高效防护。
四、集成技术的效果评估为了评估集成技术的效果,我们对一座实际建筑进行了实验。
通过实时监测门窗的能耗和室内舒适度指标,我们发现在集成技术的应用下,门窗的能耗大大减少,室内舒适度明显提高。
五、结论和展望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被动式低能耗建筑门窗节能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集成技术,以实现建筑门窗的节能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集成技术能够显著降低门窗的能耗并提高室内舒适度。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该技术,并推广应用于更多的建筑项目中,为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做出贡献。
被动建筑设计与节能技术研究

被动建筑设计与节能技术研究随着全球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已经成为建筑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被动建筑设计与节能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不依赖传统能源的情况下,以自然能源为基础,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环境影响。
本文将探讨被动建筑设计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节能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效性。
被动建筑设计的原理是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并通过优化建筑的朝向、形态和材料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首先,建筑的朝向和布局是被动设计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朝向可以最大化太阳能的收集,并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其次,建筑的形态和材料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例如,通过设计高效的隔热墙体结构和利用热质量吸收材料,可以减少能量的传递和转换过程中的损失。
此外,智能化的建筑控制系统也是被动建筑设计的核心部分,它能够根据建筑内外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空调、照明和通风等设备,以最优化的方式提供舒适的室内条件,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
在真实应用中,被动建筑设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在太阳能利用方面,被动建筑设计通过合理的采光和热能收集系统,有效减少了建筑的能耗。
被动太阳能建筑通常采用大面积的采光窗、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光伏系统等装置,充分利用太阳能无噪音、无污染的特点,将阳光转化为电能、热能或光能,并应用到建筑的供暖、供热、采光和通风等方面。
此外,被动建筑设计还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例如,采用高效的隔热材料和环保的建筑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能效性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除了被动建筑设计,节能技术的应用也是提高建筑能效性的重要手段。
其中最常见的节能技术包括热回收、供暖与制冷系统的优化和建筑自动化控制等。
热回收是指将建筑内部产生的废热收集利用,用于供暖、供热或热水等方面,从而减少能源浪费。
同时,通过优化供暖与制冷系统,例如采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先进设备,可以提高系统的能效性,减少能源消耗。
被动房的建筑节能技术研究

被动房的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一直是建筑领域的热点之一。
被动房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之一,也是可持续建筑的代表。
本文旨在探究被动房的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以及被动房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
一、被动房概述被动房是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的住宅建筑,由德国人们于20世纪90年代发明并推广。
被动房的核心思想是能量自给,即通过智能设计和建筑物的方向、建筑材料和技术等多个方面降低建造和运行成本,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
被动房通常采用优质的保温材料、三层玻璃窗和可自动调节的通风系统等高效的技术手段。
同时,被动房还使用太阳能热能来加热建筑室内环境,节省能源消耗。
二、被动房的核心技术1.优质保温材料被动房的优质保温材料是节能的关键。
因为优质的保温材料可以减少外界温度对室内温度的影响,从而避免室内温度的过度变化,节省能源消耗。
目前比较常用的被动房保温材料有硬质聚氨酯泡沫板、硅藻泥、木材、蒸发冷冻材料等。
2.三层玻璃窗被动房采用三层玻璃窗可以更好地隔绝室内与室外空气的温度差异,保持室内温度变化的稳定性。
在夏季,三层玻璃窗可以有效地防止阳光照射而引起室内温度过高,节约了大量的能源消耗。
同时,三层玻璃窗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
3.可自动调节的通风系统被动房的可自动调节通风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和时间段的需求来调节室内外空气的密闭度。
在冬季,通风系统会保持室内热量的稳定流动,确保室内温度的恒定;而在夏季,通风系统会通过自然对流的方式调节室内外的气流,降低室内温度。
4.太阳能热能利用被动房的另一个重要技术是太阳能热能利用。
在被动房的设计中,建筑师会根据地理位置和运行方式等因素考虑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或者热水管道等技术手段来利用太阳能热能,以达到室内环境的温差调节。
三、被动房的优缺点1.优点a.节能环保被动房的好处之一就是它的能源自给,既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使用优质保温材料、三层玻璃窗和可自动调节的通风系统等技术手段,可大大降低家庭能耗。
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探讨

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节能技术探讨在当今社会,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
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如何在设计阶段就引入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建筑师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被动式节能技术作为一种低能耗、高效益的节能手段,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被动式节能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利用自然能源和环境条件,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这种技术不需要复杂的机械和电气设备,而是依靠建筑自身的特性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节能效果。
一、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建筑物理学和热力学的知识。
通过合理的建筑朝向、体形系数、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自然通风和采光等设计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低技术、低成本:被动式节能技术不需要高端的技术和昂贵的设备,主要依靠建筑设计的优化和自然能源的利用,因此成本相对较低。
2、高效节能: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舒适健康:通过合理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能够提供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4、可持续性: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能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被动式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合理的建筑朝向和体形系数建筑的朝向和体形系数对能源消耗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朝向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冬季的采暖需求和夏季的制冷需求。
例如,在北半球,建筑朝向宜选择正南或南偏东、南偏西一定角度,以保证冬季能够获得充足的阳光,夏季能够避免过多的太阳直射。
同时,优化建筑的体形系数,减少建筑的外表面积,降低热量的散失和吸收。
2、高效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门窗等,其保温隔热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能源消耗。
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如聚苯板、岩棉等,增加保温层的厚度,可以有效地减少热量的传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太阳能技术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1、被动式太阳能利用重点解决的问题 (1)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优化有利于太阳能的利用。 (2)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南向外围护结构蓄热。 (3)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南侧及西侧外遮阳。 2、太阳能热水发展重点的问题 (1)解决我国高层高密度住区发展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2)解决太阳能储热设备增加建筑公摊面积的问题。 (3)解决太阳能节能与地产开发运营维护的利益关系。 (4)解决太阳能热水系统与辅热系统(电、燃气、地源热泵)合理利用。 分户集热与集中集热-集中储热-分户使用的 综合使用
好的采光效果,该系统效率较高,但机械、控制较复杂,造价较高。被动式导 光系统采光部分固定不动,不需跟踪太阳,其特点为:系统效率不如主动式系 统高,但结构、控制较简单,造价低廉。当采用导光管或反光装置时,宜采用 照明控制系统对人工照明进行自动控制。有条件时,可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对人工照明进行调光控制。当天然光对室内照明达不到照度要求时,控制系统 自动开启人工照明,直到满足照度要求。
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
2008~2011年绿色建筑标识数量增长迅速 全国各地绿色建筑发展迅速
增长24倍
截止2012年5月全国已经评出绿色绿色建筑标识项目740项,总建筑面积达到7000万m2。
节能效果统计
规划与建筑的被动节能
1.规划布局
规划布局应采用有利于接收或遮挡太阳辐射的被动节能规划,利用规 划有利于夏季主导风向通风或防止冬季住宅外表面散热过快,增加或降低
应按以上标准核算天然采光的面积比例。
地下一层公共区域所指为:住宅地下室楼电梯间、公共走道、地下车库和 设备用房。当通过设置下沉庭院、采光窗井或采光天窗实现地下室的天然采光
时。其窗井挡墙对窗体采光口的光线遮挡,可按《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第5.0.2款进行采光系数计算后,可按以上标准核算地下一层的天 然采光面积比例。
高度( m) 1.4 1.4 1.5 1.5
所需车位尺寸(长x 宽m) 4.5×2.2 5.3×2.4 5.5×2.5 6.0×2.5
所需车道宽度 (m) 5.0 5.5 6.0 6.3
地下车库空间尺度限额指标
住宅产品 类型 经济适用 型 生活改善 型 标准柱距( m) 7.8 8.1 边跨柱距 (m) 3.9 4.2 层高 (m ) 3.6 3.6 停车率 0.7 0.8 地下停车位 所占比例 7:3 8:2 备注
被动式节能构造技术措施: 采用全封闭外围护结构。地下室、女儿墙、阳台地面楼板全封闭外保温。 加厚外墙屋面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层厚度或采用复合保温墙体。一步达到
节能75%以上要求。
增加外窗的气密性和绝热性。如在北方地区采用三层玻璃的节能窗。 杜绝热桥发生的可能性。设备安装和保温材料安装。
建筑设计优化的被动节能
在德国,低能耗房屋的年采暖热需求不得超过70kwh/(㎡a),而被 动式房屋的最高年采暖热需求只能为15kwh/(㎡a),换言之,被动式房屋 所消耗的采暖热能比“低能耗房屋”要少80%左右。 根据现阶段我国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在经济发达或较为发达的一二线 城市建设“被动式高层住宅”是完全可能的
1.国外外围护结构保温构造
2012年财政部、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 建[2012]167号),是迄今为止,我国发布的最有力的绿色建筑促进政策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1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屋面绿化节能 屋面绿化是指满足当地人工绿地覆土种植要求,并能够保证植物良好成活 率的的永久绿化。屋面绿化应根据屋顶荷载和使用要求,利用耐旱草坪、地被、藤 蔓植物、低矮灌木或小型乔木等进行屋面绿化的植物配置,并可设置花坛、棚架、 花墙、水池和亭子等园林设施。屋面绿化应注意做好防水、阻根、排水、过滤等构 造层,保证屋面绿化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屋面绿化可使屋面具有更好的保温隔热能力,并增加相应的绿植面积,减 少城市热岛效应。
程的测评,并依据以上研究制定了高层居住建筑限额设计的通则。
地下车库限额设计方法 根据项目开发档次选择设定地 下车库拄网基本模数尺寸7.8m、 8.1m或8.4,m。根据车辆和车道排 布情况确定以下部位的柱网尺寸:
仅用于车辆通行的道柱网为6m、
边跨纵深柱网为3.9m、4.2m或 4.8m。车辆纵向排布时,其柱网尺
居住区气流通风组织不畅还会严重地阻碍空气的流动,对于室外散热 和污染物消散非常不利,会严重影响居民在室外活动时的舒适感。同时采用 有利于夏季、过渡季自然通风和降低热岛效应的建筑规划布局,对于住区建 筑节能也十分重要,可以减少夏季的空调能耗,提高空调设备的工作效率。 夏季西向日晒的太阳辐射通过窗体进入室内的热量是造成夏季室内过 热的主要原因,遮阳设施遮挡太阳辐射热量的效果,除取决于遮阳形式外, 还与遮阳设施的构造措施、安装位置、材料及颜色等多因素有关。遮阳设施 可设置为水平式外遮阳、垂直式外遮阳、挡板式外遮阳等固定或活动式遮阳 方式。
建筑外遮阳
2.建筑形体
2.1、严格控制建筑体型系数。 2.2、避免凹缝和过多外凸。 建筑体型系数对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耗热及空调能耗,影响很大,体型 系数越小,耗热量越小,严寒、寒冷地区体型系数应控制在0.3 以下。
建筑形体
建筑形体
3.自然通风与引导通风
3.1、室内对流通风 3,2、室内引导通风 通过在设计时对建筑形体及外门窗位置的考虑,使建筑两侧产生正负 气压,有利于建筑的自然通风。 通过对室内空间布局及门与通道的考虑,在建筑内部形成空气对流,
温湿度。
建筑规划布局应考虑: 1.1建筑群体布局与建筑朝向 1.2太阳辐射遮挡与通风间距 1.3建筑群夏季通风与冬季防风
建筑规划布局被动节能应考虑:
规划布局是否有利于夏季自然通风。定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居住区建筑物的规划布局是否考虑采用错列式或斜列式布局,并使建筑 与夏季主导风向的投射角不大于45°。公共绿地规划是否符合《城市居住 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公共绿地布置的相关规定,以及公共 绿地的空间形态布局是否有利于夏季主导风的气流通风组织。是否符合 不同气候条件地区所规定的住宅楼间距,以及住宅楼体单元组合长度等 相关规定。 要求居住建筑南北朝向布置或多数主要房间朝南向布置,尽量避免 夏季西向日晒,主要是由于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变化规律,使住宅在 冬季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日照,增加太阳辐射得热量,并避开冬季主导 风向,减少住宅外表面热损失。同时,居住建筑物南北朝向布置,在夏 季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太阳辐射得热,并可利用自然通风降温冷却,以 达到节能的目的。
1.建筑地下空间和结构限额设计
限定合理的车位单位面积。规整地下空间,增加车位数量 限定合理的剖面尺度。确定合理的剖面尺寸,减少开挖和施工降水。 确定合理的技术措施。
绿色节材限额设计----绿色减量设计
针对居住建筑限额设计示范研究项目。通过对地下车库成本管控、建筑及
结构成本管控、设备用量成本管控等多个成本管理专项进行研究,得到实际工
寸为7.8m、8.1m或8.4m。其柱网
位置的设定应与住宅楼结构墙体开 间尺寸相对应。
地下车库分类停车位尺寸限额指标(垂直后退停车) 车 型 类 型 A B C D
车型范 例 大众 polo 帕萨特 奥迪 A6 奔驰S 系
长( m) 3.9 4.8 5.0 5.2
宽 (m) 1.6 1.8 1.9 1.9
地上部分,公共区域的天然采光面积大于一定比例;有地下室的建筑,地下一
层公共区域的天然采光面积大于一定比例。
住宅的楼电梯间和公共走道。为满足居民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需求,并节约
住宅公共区域人工照明的能耗,应使更多的住宅楼地上公共区域能够天然采光。
住宅楼地上公共区域天然采光面积比例的核定较为复杂。《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规定当楼梯间设置采光窗时,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12, 采光系数不应低于0.5%,室内天然光临界照度为25(LX)。且采光窗下沿离 楼面或地面高度低于0.50m的窗洞口面积不应计入采光面积内。但住宅楼电梯 间或公共走道处通常会设置较多的外装饰构件,《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规定:侧面采光口上部有宽度超过1m以上的外挑结构遮挡时,其 采光系数乘以0.7的挡光折减系数。所以,评价公共区域天然采光面积比例时,
使入室气流能流向生活区及人体高度的范围。
利用天井、楼梯间等增加建筑内部开口面积,便于引导自然通风。 利用热压原理,用通风塔(井)、中庭等产生烟囱效应实现通风换气。 利用楼电梯间使住宅中间户型形成引导通风。 利用太阳能热压通风井的厨卫防串味通风。
热能通风塔原理图示
自然采光和导光的被动节能
单栋建筑或居住小区公共区域天然采光在满足功能区照度的前提下,建筑
太阳能与建筑外观的一体化技术
建筑构造高气密性的被动节能
建筑构造高气密性的被动节能
被动式建造体系
被动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著名金融中心城市法兰克福。 这类住宅主要通过住宅本身的构造做法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并利用太 阳能和家电设备的散热为居室提供热源,减少或不使用主动供应的能源,即便是 需要提供其他能源,也尽量采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5000座被动式住宅,其中德国已经建设4000—6000座 单元住房。
导光管利用示意图与导光管结构示意图
遮避与利用太阳热能的被动节能
遮荫与减少太阳辐射吸收 1、硬质地面采用遮荫措施或铺设太阳辐射吸收率低的浅色表面材料可有效 降低地面的表面温度,减少热岛效应,提高行人室外活动的热舒适度。遮荫措施 包括绿化遮荫、构筑物遮荫、建筑自遮挡,其中:绿化遮荫面积按照成年乔木的 树冠投影面积计算;构筑物遮荫按照遮荫投影面积计算;建筑自遮挡面积按照夏 至日8:00~16:00内有4h处于建筑阴影区域的硬质场地面积计算。 2、坡屋面采用太阳辐射吸收率小于0.7的浅色饰面,平屋面采用太阳辐射 吸收率小于0.5的浅色饰面,或同时采用太阳辐射吸收率低的屋面材料和绿化屋面, 可降低建筑屋面表面温度,减少建筑能耗。 3、建筑外墙采用太阳辐射吸收率小于0.6的浅面饰面,可减少外围护结构 吸收得热,有利于空调系统节能。 4、设置有顶盖的遮荫停车棚(库)或将停车位设置在地下车库。都可按 比例认定为停车位有遮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