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诺兰电影的缺点
时间的密钥——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叙事模式分析

时间的密钥——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叙事模式分析时间的密钥——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叙事模式分析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以其独特而复杂的电影叙事模式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常常以非线性和时间上的扭曲为特色,以创造深度和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
本文将对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叙事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开启时间的密钥。
一、非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是诺兰作品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他不按照传统的时间流程来展现故事,而是通过跳跃、交错和重叠的手法将事件以非顺序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这种叙事模式给观众带来了独特和新鲜的观影体验。
例如,在《记忆碎片》中,诺兰运用了一个经典的非线性叙事模式。
故事被分为三个时间线,交替地展现了主角莱昂纳德·谢尔比的现实、过去和梦境。
通过这种交错叙事的方式,观众被带入主角的记忆破碎的世界,与他一同去寻找杀害妻子的凶手。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增加了观影的紧张感和悬念,让观众不断思考和揣摩剧情的真相。
二、时间的扭曲时间的扭曲是诺兰叙事中另一个重要的元素。
他常常使用时间循环、时间逆转等手法,将时间作为一个关键的元素贯穿整个故事。
在《盗梦空间》中,时间的扭曲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主人公们利用一种被称为“共享梦境”的技术,进入他人的梦中并窃取重要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被逐渐压缩,梦境变得漫长且错综复杂。
同时,诺兰通过双重时间线的构建,将主角在梦境中过去和现在的故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观众不断猜测和探索时间的真相。
而在《星际穿越》中,诺兰运用了时间逆转的概念。
主角随着剧情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外星黑洞,并通过黑洞的引力影响回到过去,以改变未来的命运。
这种时间逆转的概念极大地挑战了观众对于时间线性的常规认知,营造出了持续的神秘感和紧张感。
三、现实与梦境的边界模糊在诺兰的电影中,现实和梦境之间的边界经常变得模糊不清。
他巧妙地通过技术手法和叙事结构,使得观众无法准确判断故事中发生的事件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
评电影《敦刻尔克》

评电影《敦刻尔克》影片《敦刻尔克》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一部战争电影,于2017年上映。
该片以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在法国敦刻尔克海滩上的撤离行动。
影片以其惊险紧张的战斗场面和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赢得了观众的赞誉,并获得了多项奖项的提名和奖项。
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40年,当时法国被纳粹德国侵略,盟军在敦刻尔克海滩上受到围困。
在面临敌军的压迫和围困的情况下,盟军需要进行紧急的撤退,以避免全军覆灭。
影片通过三个平行的情节线索,讲述了陆军、海军和空军在撤离行动中的艰辛经历和英勇抗争。
在陆军情节中,观众跟随着一群年轻的英国士兵,他们身处在敌军包围之中,需要尽快逃离这片险象环生的海滩。
由于敌军的进攻和空袭,士兵们不得不面对种种险境和考验,弥补物资短缺、找寻撤离通道以及逃离敌军的追击成了每个人的生死考验。
观众也可以看到一些市民和志愿者为了拯救伤员和士兵而奋不顾身,呈现出了一幅又一幅令人感动的画面。
在海军情节中,影片展现了一些小型的民用船只在战火纷飞的海域上穿行,他们毫不犹豫地冒着生命危险前来拯救被困的士兵们。
这些勇敢的船长和船员们在没有任何武器和护卫的情况下,奋勇航行在危机四伏的海域上,最终成功地拯救了大批的士兵,展现出了人性的美好和力量。
在空军情节中,影片聚焦于一支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他们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空中战斗。
为了保护被围困的盟军,这些飞行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一系列的空中作战,最终在战斗中取得了关键的胜利。
他们的表现展现了英勇和自我牺牲精神,彰显了军人的高尚品质和忠诚。
影片的整体氛围紧张刺激,战斗场面真实震撼,特效处理和摄影手法都非常出色。
影片在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上也充满了深度和内涵,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惨烈,更展示了人性的美好和力量。
影片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手法,将三个情节线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全方位地了解整个撤离行动的过程和每个角色的遭遇。
简评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诺兰空间——简评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首次注意到克里斯托弗·诺兰,是在一本科幻短篇小说的杂志上。
那时我已经看过了《盗梦空间》这部颇具传奇色彩的电影,所以一看到其导演是诺兰,便立即对此人心生好奇。
后来仔细一查,发现这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导演,还拍摄了我一直没来得及观看的经典影片《记忆碎片》以及票房口碑双丰收的《蝙蝠侠前传》系列。
高考结束,怀着极高期望,我开始恶补他的电影,而看完之后,不仅所有的期望都满足了,我对他的感觉,更是唯有崇敬二字能够形容。
能与这样一位极具风格的天才导演同时代,在回味着他的每一部经典时,又期待着他的每一部新作,实属荣幸!一.裁缝诺兰说他是裁缝,原因很简单,他喜欢把一部顺叙的电影当成一块布来拼拼剪剪。
这块布本来已经有着精美的图案与颜色,他却非要将其一段段裁开,再随着自己的感觉来重新拼接。
常人只能将精美的图案弄成乱麻,而诺兰却能把这些所谓的精美变成完美,这便是其超乎常人之处。
要说我看过的运用了倒叙、插叙的电影也不少,但当我真正观看了口碑极佳的《记忆碎片》后,才打心底感受到了倒叙的终极魅力。
对于一部惊悚、悬疑类电影,我们早已习惯了在长长的铺垫与误导后,突然发生巨大转折的剧情。
而《记忆碎片》,不是简单地头尾交换的倒叙,其实,与其说是倒叙,我更觉得这是外科手术般的叙事:头与尾,颈与臀,手与脚,统统被调换过来,让观影者既不能通过整体看出自己观察的对象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也不可能仅仅通过部分来猜测到整体的情况。
这部电影,层层调换,黑白相交,每看完一段,都有一个可能的推测,而看完下一段,又总能推翻之前的推测。
在这种井井有条的矛盾中,观影者被吊足了胃口。
当你以为这就是这部电影最不可思议之处时,诺兰又拿出先前未拼接上去的一块布,小心翼翼地完成了整块拼图,然后你会惊讶的发现,这块布,每换一个角度,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图案,正如电影本身暧昧的结局,仅仅告诉你这样一件事:你怎么认为,真相就是怎样——每个观众都可以按自己的逻辑找到事情的真相。
《信条》电影观后感

《信条》电影观后感诺兰的电影一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而备受赞誉。
《信条》也不例外,它以其复杂的剧情和惊人的视觉效果吸引了众多观众。
然而,与诺兰以往的作品不同,《信条》似乎并没有像预期那样被观众完全理解。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一刷《信条》可能会感到困惑和迷茫。
电影中的时间逆行、熵增等概念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诺兰这次没有像以往那样在台词中详细解释这些概念,而是让观众自行理解。
这种做法对于一些观众来说可能会导致观影体验的不佳,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在电影院里像个傻瓜,完全听不懂电影在说什么。
然而,我认为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自己没有看懂就否定这部电影。
诺兰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具创意和才华的导演,他的电影常常需要观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理解。
也许我们需要多次观看才能真正领略到《信条》的精妙之处。
从故事的角度来看,《信条》无疑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它充满了反转和惊喜,让观众始终保持着紧张和兴奋的状态。
电影中的情节错综复杂,需要观众集中注意力才能跟上节奏。
虽然我在一刷时没有完全理解所有的情节和细节,但我仍然被故事的吸引力所吸引。
关于电影的视觉效果,我必须说诺兰再次展现了他的大师级水平。
电影中的场景和动作场面都非常精彩,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而又充满危险的世界中。
特别是时间逆行的场景,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令人印象深刻。
尽管我对电影的某些部分感到困惑,但我仍然相信《信条》的逻辑是自洽的。
诺兰以其严谨的叙事和对细节的关注而闻名,我相信他在这部电影中也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也许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才能真正理解电影中的所有细节和隐喻。
对于观众来说,电影的体验是非常个人化的。
有些人可能能够轻松理解诺兰的电影,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会感到困难。
这并不意味着电影本身的质量有问题,只是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点不同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观众的讨论和阅读影评来扩展自己的理解。
尽管我在观看《信条》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仍然对诺兰的才华和创造力充满敬佩。
穆赫兰道影评

穆赫兰道影评
《穆赫兰道》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而著称。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以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扭曲的现实世界,让人不禁陷入思考和探索。
首先,电影的视觉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诺兰运用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效和精心设计的场景,营造出了一个充满悬念和神秘感的世界。
尤其是电影中的梦境场景,通过巧妙的剪辑和视觉效果,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扭曲的梦境之中,让人难以分辨梦境和现实。
其次,电影的叙事方式也是其独特之处。
诺兰以非线性的叙事结构让观众在不同时间线之间穿梭,让人不断猜测和揣摩剧情的走向。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观影的趣味性,也让人对现实和梦境之间的界限产生了深入的思考。
最重要的是,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共鸣。
它让我思考了现实和梦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于梦境的探索和渴望。
同时,电影也探讨了人类对于梦境的控制和滥用,以及这种行为对于现实世界的影响。
这些都让我深深地思考了人类的内心世界和对于梦境的渴望。
总的来说,《穆赫兰道》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让观众陷入了一个扭曲的现实世界。
它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共鸣,也让我对于现实和梦境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论电影中荒诞的表现

论电影中荒诞的表现首先要提到的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致命魔术》。
该片以19世纪末的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两个魔术师之间的竞争与复仇,以及其中涉及到的人性黑暗面。
影片采用非线性的叙述手法,将观众引入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中。
而其中的荒诞表现主要体现在对人性的超现实解构上。
主人公们为了追求魔术的完美,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包括对他人生命的藐视。
而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在电影中被放大,变得荒诞荒唐。
通过荒诞的手法,影片极具震撼力地呈现了人性的扭曲和黑暗,让观众对于人性的可怕一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是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
这部电影以黑白片的形式呈现,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伍迪·艾伦在描绘这个普通家庭的过程中却运用了大量的荒诞元素。
片中的女主角安妮·霍尔总是出现在不同的家庭中,她的存在和其它角色的互动总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通过这种荒诞的方式,伍迪·艾伦对当代社会中的家庭问题、伦理道德等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
这种对常态的扭曲和夸张,恰恰是为了让观众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有更深刻的反思和震撼。
再者是昆汀·塔伦蒂诺的《无耻混蛋》。
这部电影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一群犹太人猎杀纳粹的故事。
昆汀·塔伦蒂诺在这部电影中大量使用荒诞的对话和情节,将二战的历史和纳粹的暴行与现代流行文化进行了混搭,创造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反讽和冲击。
通过荒诞的方式表现出对历史的另类解读和对纳粹的另类抨击,使得影片具有了极高的话题性和观赏性。
这种荒诞还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对现代社会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忽视和扭曲有了更多的深思。
通过以上几部典型的电影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电影中荒诞的表现方式和其所呈现的社会意义。
电影中荒诞的表现并非无序无章,而是通过对现实的夸张和对常态的扭曲,来表达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和批判。
荒诞的方式往往具有一种反讽和讽刺的意味,这种反讽和讽刺往往能够触及到观众的内心,让人产生更深刻的共鸣。
记忆碎片影评

记忆碎片影评
《记忆碎片》是一部由克里斯多夫·诺兰执导的科幻悬疑片,影片以非线性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记忆的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列昂纳多的男子,他患有一种奇特的失忆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忘记自己的身份和过去的记忆。
为了对抗失
忆症,列昂纳多使用各种帮助记忆的工具,例如拍照、记录笔记等。
他的目标是找到并杀死害死自己妻子的凶手。
影片的叙事非常引人入胜,由于主人公忘记的能力,观众与列昂纳
多一起体验到了一种悬念和紧张感。
影片中设定的“象征物”这一
概念也让整个故事更加扑朔迷离。
观众不仅需要跟随主人公寻找真相,还需要时刻思考和推测。
克里斯多夫·诺兰的导演手法非常出众。
他运用镜头语言和剪辑技巧,将观众带入一个错综复杂的记忆迷宫。
影片的画面也非常精美,每
一个场景都被精心构思,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记忆碎片》不仅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还探讨了人类记忆和身份的
复杂性。
影片中存在不同版本的真相,使观众思考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构。
总的来说,《记忆碎片》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科幻悬疑片。
它让观众在思考和推理的过程中享受了一次智力的盛宴,同时也探讨了记忆和身份的深刻问题。
《2024年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的文化研究》范文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的文化研究》篇一一、引言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一个世界公认的电影导演、编剧与制片人,其电影作品深入挖掘人类心灵的阴暗与渴望,具有强烈且独特的叙事风格。
他的电影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赢得了众多影迷和影评人的赞誉。
本文将通过对其电影的深入分析,探讨诺兰电影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二、诺兰电影的叙事风格诺兰的电影往往采用复杂的叙事结构,将现实与虚构、过去与未来交织在一起,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和猜想。
这种叙事风格不仅增强了电影的观赏性,也使得观众在观影后产生深刻的思考。
例如,在《盗梦空间》中,诺兰巧妙地运用了“梦境”这一元素,构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叙事结构,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进一步探索了人性的多面性。
三、诺兰电影的题材选择诺兰的电影题材广泛,涉及科幻、动作、惊悚等多种类型。
然而,他的电影往往围绕“人性”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选择与挣扎。
例如,《蝙蝠侠:黑暗骑士》中,诺兰通过描绘蝙蝠侠与小丑的斗争,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道德与责任等主题。
此外,诺兰的电影还经常关注现代社会的问题,如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等。
四、诺兰电影中的文化价值观诺兰的电影不仅在题材上具有广泛性,还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独特性。
他的电影往往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家庭观念以及社会责任等价值观。
在《星际穿越》中,诺兰通过描绘主人公为了拯救人类而进行的冒险故事,展现了个人英雄主义的伟大。
同时,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他通过家庭的情感纠葛探讨了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此外,诺兰的电影还常常表现出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如《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对社会正义的追求等。
五、诺兰电影的社会影响诺兰的电影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还激发了人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他的电影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使观众对自身及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诺兰电影的缺点
在《黑暗骑士崛起》上映之前,因为烂番茄网站的影评人对电影恶语相加,导致了诺兰影迷对其进行死亡威胁!由此可见,说诺兰坏话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
克里斯托弗.诺兰已经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同时也是历史第二个有两部电影全球票房过10亿美金的家伙。
首先有两个人物对诺兰影响重大,诺兰对自己的评价是:拥有和前辈希区柯克一样的奇异的想象力。
因此很多人通过这句话,误以为他会步希胖的后尘,可事实是诺兰与希胖的风格完全不同,他的影片中几乎没
有恐怖惊悚的元素,但诺兰吸取了希胖的悬念这个套路,将其延续,至于“奇异的想象力”这点,倒是通过他这些年的作品可以见证。
另一位是大神库布里克,同时也有很多人说诺兰是当代的库布里克,这话同样也是不敢苟同,也从未看到诺兰模仿库神的痕迹。
诺兰仅仅是理性地探讨人类的种种可能,而库神则是将幻想的不可能的故事变得必然存在。
诺兰在两伟大师身上学到了电影的内核本质,通过自己独有的方式传达出来,在人生观、世界观上都有很好的传承和眼见,但是作为诺兰的铁粉,甚至脑残粉,必须理性的站在爱之深,责之切的角度,直面诺兰的短处。
不论是鸡蛋里挑骨头也好,过于较真也罢,笔者冒生命危险总结诺兰电影里的三大弊端,只是因为太过喜欢,只为诺兰在以后的道路上真正的封神。
首先是不会拍大场面。
这也是为什么诺兰崇拜迈克尔.贝的原因。
诺兰是从《追随》、《记忆碎片》这些小片起家的,也是从故事本身出发,以影片结构上的改造和讲述方式上的创意取胜。
尤其《记忆碎片》在剪辑上的颠覆更是让诺兰一鸣惊人,这种伪文艺的商业片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这让诺兰在人生第一部大制作商业片《蝙蝠侠开战时刻》有了经验和方向。
可是预料之内的问题出现了,商业电影的核心更多的在于视觉上的冲击和想象力的创意,诺兰的以剧情为主的拍摄方式能否驾驭了1.5亿美金投资的大型制作呢?事实证明《开战时刻》的成功完全还是剧情这个杀手锏,在视觉效果上可以用“新手”、“发陈可
新”形容,影片既没有精彩绝伦的打斗,也没有宏大惊人的视觉场面,在动作场面上的小家子气或者说浅尝辄止都只能说明诺兰不像卡神、爆贝那样为大场面而生。
庆幸的是影片基本保留了诺兰式的剪辑、故事、创造力,将蝙蝠侠这个扶不起的阿斗通过自己独有的妙手回春救活。
之后的《致命魔术》、《黑暗骑士》都延续了这种剧情主导的模式,尽管神作《黑暗骑士》投资追加到近2亿美金,但诺兰显然不懂得如何将这些重金转为宏大的场面,影片除了中间的一段精彩的追车,其他的场面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应该说《黑暗骑士》是诺兰的一个转折点,之前的电影风格与华丽这个词没有任何关系,这部电影既让他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又让他感觉在视觉方面的转型势在必行。
于是在后来的《盗梦空间》、《黑暗骑士崛起》里加强了视觉上的控制,企图变得更加博大史诗,但是其拙劣的方式和对大场面的掌控不利,让电影的场面显得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震撼。
(如果是迈克尔.贝,《崛起》最后一小时肯定会惊天地泣鬼神)。
说到这里,诺兰不会拍大场面的原因有两点:其一.不是技术型导演。
过于保守,对新鲜事物不感冒,造成技术上的观念落后,诺兰迄今依然还是用胶片拍摄,追求影片原始的质感,对3D更是嗤之以鼻。
其二.只追求实拍,不用CGI,诺兰出于对电影本身的尊重,企图还原影片每一个真实的镜头,宁可搭建实物也不愿借助电脑,实拍既费钱,又做不到华丽,给人真实感的同时也难免遭人诟病,这是一种节操坚守的进步,也是实事使然的退步。
第二是不会塑造女性角色。
诺兰电影一贯以严谨、理性、逻辑著称,这些雄性元素的存在自然意味着女性戏份的减少。
《记忆碎片》里完全是盖.皮尔斯的独人秀,甚至可以说是年轻的诺兰完全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在无休止的炫技过程中戏耍观众。
《开战时刻》、《黑暗骑士》两部蝙蝠侠系列只有一个女性角色瑞秋,她的作用和重要性甚至排不到5,由于对男性角色过多的刻画,根本没有展开瑞秋的内心戏。
《致命魔术》完全属于贝尔和休叔的双雄对决,斯嘉丽和丽贝卡的酱油加花瓶完全可有可无,诺兰根本舍不得浪费一点双雄对决的各种逆袭,女性戏份少之又少的代价就是塑造过于平面。
上面说过,《黑暗骑士》之后是诺兰相对转型的时期,《盗梦空间》非常刻意的加入了歌亚迪的角色,让整部电影顿时失色,诺兰或许意识到自己在女人和爱情戏上的不足,加重尺码的代价就是太做作,甚至拿掉歌亚迪与小李的爱情戏也对电影没有影响,这个可有可无的角色硬是被强塞成女一号实在画蛇添足,至于对歌亚迪的塑造,更是完全愧对于奥斯卡影后的形象。
于是很多人都说安妮.海瑟薇是诺兰塑造成功的第一个女性角色,确实不无道理。
由于诺兰的电影主张在深度和思想上有所突破,在坚硬外壳下讲述曲折的故事,女性角色很难融入到他的核心体系当中,这也是诺兰电影太理性太不人性化的原因。
第三是不会处理情感戏。
这和上个问题一脉相承,也是诺兰电影中最重要也是最急需改观的问题。
诺兰从未在这方面证明过自
己,这也是他与大师级一步之遥的根本所在。
诺兰的电影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和无比的创意,但缺少细腻的情感和人情味也是公认的。
他的标签只有复杂、逻辑、理性,唯独缺少感动和情怀,从来都是在一个理性的、冷冰冰的、黑暗的世界里诉说着人生的残酷。
他企图用一个好的故事好的创意来将观众摁倒,事后仅仅发现过程很刺激,但没有任何的余味。
诺兰就像个不会调情的恋人,活好不代表整体好,对情感元素的把握没有分寸,处理情感问题或者过于肤浅,或者一笔带过。
由于故事过于精彩,以至于忽视了影片的精神内核,缺少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
《黑暗骑士》是理论上不能再优秀的电影了,假设还有进步空间,那就是可以挖掘韦恩、瑞秋、哈维之间的情感关系(一家之言)。
如果有人拿题材说事,说诺兰的题材不适合感情戏的塑造,那么卡神的《终结者2》里对机器人的情感刻画的如此催人泪下该作何解释?当然,人无完人,我们也从不要求诺兰把我们感动的一塌糊涂,也从未奢望拍一段打动人心的爱情戏,但至少在情感上更暖一些,更积极一些,这样在宣泄上更有力量,影片的整体格调也不会有用力过猛的感觉。
没有内在情感作为铺垫的电影会显得剧情薄弱,随着时间的流逝,情感厚重的电影往往都容易被人铭记。
可以说这三条缺点在诺兰最新力作《黑暗骑士崛起》中都有所改观,格局够大,场面够爆,女性角色塑造相对成功,感情的宣泄彻底,《黑暗骑士崛起》在彻底为诺兰平反的同时,也是说明诺兰的有刚有柔,尤其是《崛起》中的情感线路,达到了一个巅
峰,让人无比动容,但这部电影却是“最不诺兰”的电影,不仅说明了有得必优势,也看得出诺兰的重心一下子倾斜过多,失去了凌厉的剪辑、寓意的镜头、快速的节奏、理性的深度,诺兰急于给大家展示一个宏观博大的蝙蝠侠世界,把格局延伸到了核战争,有广度而缺深度,急于打造一个史诗范十足的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却失去了小巧凌厉的灵气,在把三个缺点补上之后,又将以前的优势丢掉,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随着诺兰正式进了商业的世界,彻底与文艺断了联系,我们也只能期待他在各方面均衡发展,给我们制造更多的惊喜。
影迷都是贪婪的,对于诺兰这种宇宙神导,我们必须以最严厉最苛刻的要求去期待他。
现在的诺兰显然还未到达巅峰,40岁出头的诺兰还有太多时间去创造奇迹,他的缺点会慢慢改正或加以完善,也会在以后的道路上避重就轻,越发成熟。
随着《星际穿越》男女主角及档期的确定,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注定又会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可以去赞赏,可以去指责,因为他可以承担这些,因为他不是我们完美的英雄,他是一个沉默的卫士,一个警觉的保护者,一个黑暗里的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