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追捧。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为人们带来精神层面的享受,同时也是一种经济产业。
本文将从电影产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1. 电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总票房达到了642.84亿元,其中国产电影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这一数据表明,国产电影在目前的电影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 院线数量逐年增加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影院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的院线数量已经达到了1.7万家,其总座位数已经超过了7亿个。
这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机会。
3. 电影制作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的制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从国内外的电影市场来看,越来越多的电影作品开始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3D、IMAX等,为观众带来了更加震撼的视听享受。
二、电影产业的未来趋势1. 个性化的制作模式将成为主流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影制作模式也将发生重大的变革。
从目前的市场发展趋势来看,个性化的制作模式将会更加普及。
未来的电影市场将更加注重多样化和个性化,电影作品将以更加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化的情感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 新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在未来的电影市场中,更多的电影作品将采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来提升电影的观赏体验。
这将为电影产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3. 电影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将更加深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复兴,电影产业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将更加深入。
未来的电影市场中,越来越多的电影作品将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出更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传承性的电影作品。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中国电影自20世纪初就开始发展,经过了几个时期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目前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影产业之一。
但是,中国电影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问题,需要继续改善和完善。
一、现状分析1、发展速度快中国电影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电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已超过了600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同时,国内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电影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2、题材多样化中国电影近年来的题材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既有商业大片,也有文艺片,还有针对特定观众群体的题材电影。
同时,随着国家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国电影日渐走向世界,不仅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佳绩,还有很多电影出口到海外市场。
3、质量参差不齐尽管中国电影发展可以说是“风生水起”,但电影质量参差不齐,商业大片泛滥,良莠不齐严重拖累了整个电影产业,使得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的差距还很大。
同时,中国电影面临着一些文化局限和审查制度的压力。
4、市场集中度较高中国电影市场集中度较高,前十名的电影票房收入经常占据全年总票房的一半以上,这也导致了较小的制作公司难以获得合理的市场份额。
同时,中国电影市场被少数几家大型影院集团垄断,因此,对于其他小型的影院和电影制作公司来说很有压力。
二、发展展望1、加强电影质量控制在加强电影质量控制方面,中国电影需要注重制作质量和编剧水平的提高,不断深化题材和风格的多样性。
同时,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通过对电影制作人才和技术的培训,提高电影产业整体的制作水平。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行业标准,确保高质量电影的制作和上映。
2、改善电影发行和放映环境电影发行和放映环境的改善也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中国电影发行和放映市场集中度较高,需要扩大电影供应,提高多元化电影的市场比重。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小型影院和电影制作公司的支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提高市场发展的活力和吸引力。
中国科幻电影产业链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中国科幻电影产业链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科幻电影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
尽管近年来中国科幻电影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比于国外已经十分成熟的科幻电影产业链而言,中国的科幻电影产业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本文将从产业链现状、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产业链现状科幻电影的产业链可以分为创作、制作、发行及放映四个环节。
首先,创作环节。
科幻电影原创剧本是其中关键一环,但是中国科幻电影原创剧本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
目前中国几乎没有专门从事科幻电影剧本创作的机构,科幻电影剧本的创作大多是由影视制作公司委托编剧创作。
因此,专门的科幻电影原创剧本机构的建设迫在眉睫。
其次,制作环节。
当前,中国科幻电影制作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与欧美等成熟科幻电影产业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在视觉效果和特效方面,中国科幻电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因此,科技水平和人才培养是制作环节的发展的关键。
第三,发行环节。
当前,国内的科幻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相对较少,与科幻电影的快速发展相比,国内的科幻电影发行渠道、营销策略还有待提高。
相关制度的完善将是这一领域的支撑。
第四,放映环节。
科幻电影放映主要依赖于院线系统,而国内科幻电影院线分布不均,放映比例偏低。
因此,建设更加完善、先进的电影院线体系是放映环节的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问题分析针对中国科幻电影产业链的现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创作环节缺乏多元化目前中国科幻电影原创剧本的创作主要是由电影制作公司委托编剧创作,缺乏相关机构对于多元化创作的支持与指导,而缺乏多元化的原创剧本以及所需资金的缺乏让中国科幻电影的原创剧本存在更多不合理之处。
2、制作环节难以跟上科技变革科幻电影的视觉效果和特效是它成功的关键之一,但是对于制作和发展科技和人才的投入以及团队协作方式的精进仍需一定的努力。
制作上缺乏真正意义的创新与超前预测仍将制约对于相关技术的研发。
3、发行环节缺少有效营销策略目前,中国的科幻电影发行公司相对较少,很难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营销策略,从而导致了很多优秀的科幻电影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可与成功。
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我国的电影产业发展迅速,坐享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声誉,但是因为我国电影市场发展的不成熟与不完善,存在影片成本投入畸形、产业链垂直垄断、融资渠道有限、票房泡沫、资本炒作等问题。
通过借鉴美国好莱坞和印度宝莱坞电影产业发展的一些成功经验,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电影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存在问题;发展对策一、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一)我国电影市场全球增长最快根据广电总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我国电影市场票房从2002年的不到1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457亿元,观影人次从2002年的不足7000万上涨到2016年的超过13亿人次,电影银幕数量从2002年的1845块增加到2017年的4.1万块,银幕数量已经超过美??成为世界第一,已连续数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有专家预测在2020年代我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
例如《摔跤吧!爸爸》的北美票房收入为1200万美金,约合8100万人民币,然而在我国突破了10亿人民币的票房。
可见我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
电影市场不仅是我国高速增长的行业之一,也是全球电影产业增长最快的市场,年复合增长约46%左右。
虽然年电影票房457亿人民币的收入不到格力电器营业收入的一半,是一个小体量行业,但是目前处于空前繁荣的时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及资本。
(二)我国电影产业竞争力不强在我国的电影市场上,国产片上映数量远超进口片,但是进口片的票房贡献率只稍逊于国产片。
以2016年为例,全国共上映国产电影476部,总票房约为267亿,占比约为585。
进口电影上映90部,其中分账片39部,批片51部,总票房约为190亿,占比约为42%。
虽然国产片的电影数量是进口片的5倍多。
但是票房收入并未占有优势。
单银幕产出指标体现了影院和观众之间的供求关系。
根据广电总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我国的银幕数截至目前已经有41179块,超过了美国电影协会统计的美国银幕数40759块,成为全球第一,且银幕数一直在增长中。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中国的电影产业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
本文将从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入手,探讨中国电影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以及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国电影市场现状中国电影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市场,在2019年电影票房收入达到642.8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增长5.4%。
其中,近五年最高票房电影都是中国制作的影片,如《战狼2》《流浪地球》等。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总收入达到894.07亿元,同比增长了11.7%。
尽管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巨大,但是相比于沉淀时间更长、发展更为成熟的美国电影市场而言,中国电影市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中国电影产业在市场规模、票房收入等方面表现强劲,但在影片质量、剧本创作、国际化等方面仍面临巨大困境,这也是中国电影产业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趋势1. 国际合作中国电影产业在国际化方面的努力持续加强。
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工业也在逐渐融入国际市场,不断与各国电影产业进行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中国与北美、欧洲、南亚、非洲等地区的电影交流合作不断加强,电影创作者和制作团队也日益国际化。
2. 优质影片制作中国电影产业在影片质量上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但近年来不断有优秀作品涌现。
如2019年的《少年的你》、《南方车站的聚会》等,获得了广泛好评。
随着电影市场逐渐成熟,制片方在影片制作上的投资也不断增加,拍摄技术和视觉效果也逐渐提高。
3. 精细化管理中国电影产业在精细化管理方面也迅速发展。
随着电影市场日益成熟,制片方和发行方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行业规范化程度。
政府部门也开始逐步加强电影产业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推动电影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未来发展方向1. 加强电影技术创新中国电影产业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现状分析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2024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642亿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增长为电影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质量与类型提升:中国电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武侠片和农村题材,涌现出一大批评论与审美价值俱佳的电影作品,逐渐获得国际认可。
例如,《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片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商业和口碑成功。
3.电影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电影制作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使用3D、IMAX、VR等新技术,使观众获得更加震撼的观影体验。
4.投资热潮持续:中国各大互联网巨头和地方政府纷纷投资电影产业,增加了电影制作和宣传的资金,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
同时,电影联合制片、跨界合作等新模式也不断涌现。
二、趋势分析1.全球化竞争加剧:中国电影市场吸引了全球电影巨头的目光。
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在中国上映,并与中国电影公司进行合作。
这种全球化的竞争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国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
2.优质内容持续需求:中国电影市场仍然存在观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
投资者和电影公司应注重提升电影质量和内容的创新,在不断提高观众的精神层次上下功夫,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3.互联网与电影产业的融合: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为电影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线视频平台已成为电影传播的重要渠道,许多新型电影公司也依托互联网平台推广、发行电影。
未来,互联网和电影产业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呈现出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方向。
4.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院线放映,线上和线下渠道的融合也开始成为电影发行的新模式。
通过与电商平台、影视公司合作,电影公司可以更好地实现影片的推广和销售。
此外,电影公司还可以拓展衍生品、影视剧、动漫等领域,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多元化发展。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在人们对电影的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中国电影产业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变革和发展呢?一、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中国的电影市场在近几年来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
以2019年为例,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达64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4%。
不仅如此,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中国的电影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电影公司前来投资。
由此可见,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为中国电影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的总产值已超过了400亿元,而电影产业的骨干企业越来越多。
各大电影集团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优秀影片,例如华谊兄弟的《战狼2》、万达集团的《流浪地球》等等。
同时,中国电影拥有着强大的制片能力和全球最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不仅能够自主制作电影,而且还能承接国际影视剧的制作,助力其成为全球电影市场中的“大国”。
三、中国电影产业的趋势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影产业也在悄然转型。
一方面,电影市场的商业化不断加深,不仅在电影制作上不断注重商业价值,而且投资方也越来越看重影片的票房回报。
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市场也在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观众的口味也日益多样化。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中涌现出了诸如科幻片、爱情片、喜剧片等多种类型的电影,这些类型的电影不仅能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而且能够对整个产业稳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电影产业也在不断地融合新技术,例如虚拟现实技术、3D技术等等,这些新技术的引入将为电影的制作带来更多的丰富感官体验,也为电影产业的发展开创了更多的机会。
综上所述,中国电影产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未来几年内将有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正在等待着这个行业。
面对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中国的电影产业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以适应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题目: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已逐步走上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发展道路,电影产业收益逐年大幅提高。
然而与美国等电影产业已趋向成熟的西方国家相比较,规模偏小和资金短缺已成为抑制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瓶颈。
怎样通过扩大融资渠道来实现中国电影的规模经济效应,成为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将从SCP分析框架下,结合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和困境,研究以融资拓展、集团化经营等产业行为作为提高中国电影产业绩效对策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对策一、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自1993年开始,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电影业也开始进行市场化探索,中国电影直到2003年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2005年,借助于2002年以来电影发展的趋势,加上中国电影百年华诞、抗战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些年度契机,中国电影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几年(2005-2013),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屡创新高,并且连续第8年超越进口大片;电影投资和融资市场空前活跃;国产影片放映份额和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国产电影参加国际影展的数量和获奖数都超过历史水平;国产影片的海外交易情况令人欣喜;大电影产业收入持续增加;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快速增长;数字电影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影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的中心话题。
我国人口众多,电影潜在观众堪称世界之最,这一庞大的电影市场被外国人称为有待开发的钻石矿。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消费能力的中国人口已经达到2.5亿~3.5亿,其中大部分是城市居民,在未来的十年,这一数字有可能会翻一番。
在美国每人每年平均观看5部电影占世界人口25%的中国,每人只要多看一部,电影业得到的回报将是非常可观的,电影产业在中国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录像市场的扩大、有线电视的开通、卫星电视的前景,一方面争夺着电影观众,一方面因播放高品位电影节目而培养了观众,且它们都是以电影为核心的影像产业,这将使电影的市场价值倍受关注,为电影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中国电影产业链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新世纪中国电影取得了巨大发展,而其背后的经济产业链日渐规模化,包括电影与旅游业的互相渗透、电影插片广告与企业经济利益、电影后产品开发等,均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影视经济已经成为新兴的高成长性的行业,对电影产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影响到与电影相关产业的互动性。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链问题策略【Abstract】The new century China movie has obtained the huge development, but its behindeconomical industrial chain formalizes day after day, after the movie and the tourism mutual seepage, the movie film threading advertisement and the enterprise economic interest, the movie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so on, obtained the fast development in China.The film and television economy already became the emerging high expanding profession,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the movie industry itself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simultaneously also affects and movie correlation industry interactive.【Keywords】Chinese film industry chain Problems Tactics1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发展现状1.1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内容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产业链是指包括电影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简称“制-发-放”)的体化流程。
广义的电影产业链即“大电影产业链”,则在原有产业链前后端进行延伸,前端加入电影投融资,后端加入电影衍生产品(如音像制品、广告、游戏)和拓展其他放映渠道(如在有线电视、MP4、网络等媒介播放)。
它反映的是电影产业单位公司之间的经济生态系统。
1.2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发展历程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启动元素是电影歌曲。
1929年,联华影业公司摄制中国第一部发声电影《野草闲花》,但是它还不是真正的有声电影。
由于技术条件限制,播放电影时,声音不是从胶片的声带转换而成,而是由放映员看着银幕,在需要音乐的时候,用留声机播放出来。
尽管如此《野花闲草》男、女主角金焰和阮玲玉两人主唱的《寻兄词》迅速传遍上海乃至全国,并随着电影流传到东南亚一带。
当时的大中华、新月等唱片公司都大量发行过的唱片。
《寻兄词》是中国第一首电影主题歌,开启了电影插曲灌制唱片和缔造明星的先河。
此后《风云儿女》的《义勇军进行曲》、《红牡丹》的《红牡丹之歌》等电影歌曲,都成为早期电影产业链延伸的重要表现。
尤其是《义勇军进行曲》,被中国人民共和国定为国歌,这一历史现象牵涉更加复杂的话题,它至少说明电影产业链具备多层面、多层次的战略价值和实际价值。
尽管中国早期电影人已经注意到电影作为产业的诸多特征,但在思考中国电影前途时,没有人想到进一步开发电影产业链。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即使有像电影歌曲、电影海报等后电影产品的经营,也只是处于零散状态。
而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市场为中心的中国电影产业结束,开始步入计划经济时代。
电影作为党的宣传喉舌,市场观念更加淡漠,电影产业链失去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和资本推动,就更无从谈起。
电影的商品属性在我国遭到了长期的漠视甚至有意识的遮蔽。
直到1993年之后,我国电影产业机制改革全面展开。
广电总局出台了一系列引导电影业向市场转轨的政策、法规,在电影体制的各环节做了改革的尝试。
我国电影的商品属性才真正得到承认,电影产业链的再生才被渐渐提上历史进程。
1.3中国电影产业链发展现状2009年全球电影票房收入达到了299亿美元,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大电影市场成为支撑整个世界电影市场的核心区域。
2009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62亿,位居全球第九;银幕数量位居全球第四,大陆观影人次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大国。
截至 2010年上半年,我国已审查通过影片288部;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总收入48亿元,全国新增影院149家,银幕596块,接近2009年全年的增长水平。
2 中国电影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制片不景气制片位于电影产业链的上游,它是整个电影产业链形成的基础。
电影产业内在竞争力源于电影的魅力。
虽然我们消费电影时,不仅仅在消费影片,还在消费电影产品以及电影产品中潜在的文化,但影片才是电影的核心竞争力。
“有了影片的发展,才会有发行院线的繁荣,影院的繁荣,附属产业的繁荣,主题公园和相关娱乐产品的繁荣。
”所以,电影产业链空间的大小,最终取决于取决于影片本身的魅力大小,取决于制片业的繁荣。
近三年来,中国电影产量连续创新高。
2010年国产电影达到406部,比2006年增加73部,刷新百年中国电影历史记录。
这也是自2003年全面实施电影产业化政策以来电影创作数量分别从年度故事片生产140部、212部、260部的继续攀升。
但近年来电影产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国产电影的繁荣。
目前我国电影中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大多数电影产品制作粗糙,手法陈旧,观念落后,影片题材狭窄,类型单一,缺乏专业水准与专业智慧。
特别是受到政府资助的不少主旋律电影和儿童电影的质量普遍不高。
2004年中国电影家协会对上海、北京、广州、武汉和杭州五城市的观众调查表明,46. 6%的观众认为国产电影质量低劣;有64. 796的观众认为主旋律电影虚假不真实,教化色彩浓,存在严重不足。
观众认为大部分国产电影缺少生活、闭门造车。
很多电影创作人员根本不深入生活,国产电影与当代人的观赏需求脱节。
2007年1月份,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在一次采访中也指出,国内导演拍电影时没有很好地考虑电影的商品属性,电影得不到观众的认可。
他认为目前国产电影尽管数量上去了,但很难见到一部在艺术、内容上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因此,尽管2006年中国电影产量达到330部,但真正能进入主流院线放映的仅为100部左右,相当一部分低成本电影由于题材冷僻、制作粗糙无法取得发行放映方的认可,而直接以出售电视播映权、网络版权、音像版权等相关权利方面收回资金。
制片业的不景气造成了观众流失,影片成本无法回收,影院改营他业,从而导致电影产业链无法实现规模运作。
目前我国电影市场的规模狭小,中国人口超过13亿,中国电影从业者近30万人,而国内票房仅25亿左右,综合收入仅为60亿左右。
而美国2005年国内票房为89. 9亿美元,全球票房为230亿美元,日本国内票房为17亿美元,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俄罗斯电影市场2006年的国内票房也将首次超过4亿美元。
中国电影的市场规模与中国的人口规模以及不断提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仍不相称。
2.2发行放映体系不完善影片发行和影院放映作为电影产业的流通环节,担负着将电影产品送达消费者的任务,发行和放映的效果影响着电影产品市场价值的实现及其制作成本的回收。
一直以来,发行放映市场的诸多主体都在探索如何有效地削减成本,提高影院自身的竞争力、招徕观众、扩大规模,实现降低整个产业链资金回笼的风险,并力图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收益这一目标。
从全球电影市场来看,院线制是联系发行与放映的主要渠道,也是促进电影影院放映的最佳手段。
它是电影制作、发行公司与各家电影院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合约的形式所组成的电影发行放映联合体。
电影院线的优势在于:按照市场的需求,通过统一的策划与宣传,影片在院线影院中同步推出,不仅声势浩大,形成规模效应,而且能最大化地占领市场。
我国现有的发行放映方式采取的是东部绝大部分地区采取院线形式,西藏等西部7省(区)采取原有的“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一省级发行公司一地市级发行公司一影院”四级垂直网络发行方式。
我国从2002年正式实施院线制。
它的推行彻底结束了中国50多年以来按行政区域供片,按省、市、县逐级层层发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发行放映模式,促进电影产业建立完善的运营模式。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沉重的历史包袱,目前我国电影发行放映体系的仍然存在重大弊端,主要有以下两点:2.2.1院线数量少并且规模小我国虽然人口多、密度大,幅员辽阔。
但是在院线发展规模方面却远不及发达国家。
以美国为例,2005年北美院线排行榜的数据显示,北美前5位院线影院数都在200家以上,银幕数都超2000块。
其中帝王院线的影院数和银幕数都位居北美第一(551家影院,6038块银幕)。
截至2005年,美国的银幕数达到35786块,平均每家影院银幕数超过6块。
相比之下,我国的院线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和美国不可同日而语。
截止2005年,我国现有院线34条,影院数从最初的872家发展到现在的1200多家,银幕则增加了近千块。
但即便如此,平均每条院线的加盟影院仍不超过40家,每家影院平均银幕数仅为2块。
全国票房最高的联和院线有71家加盟影院,银幕总数仅为美国帝王院线的1 / 30。
据统计,美国平均8600人就拥有一块银幕,而中国12万人才有1个放映厅。
院线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围绕电影产品展开的竞争,一个是围绕服务质量展开的竞争。
其中电影产品即片源的竞争是院线竞争的核心,关系到院线在放映市场的地位和在观众中的认可度。
在院线制最完善的美国,各院线有不同的影片不断上映,连续吸引观众进入影院,并且根据当地观众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影片和安排放映时间。
以美国电影协会(MPAA)为例,会员单位每年发行的新片数量都在200部左右。
中国院线成立的初衷也是让电影产品间产生竞争,提高片源的质量。
但院线作为市场经营的实体,必然与影片存在双向选择。
目前,由于国产电影的不景气,导致中国院线在同一时期内,各院线蜂拥上映同样的影片,造成院线之间缺乏电影产品的差异性。
观众对影片无从选择,观众被动消费,丝毫没有获得竞争带来的好处,也没有感受到院线的不可或缺性。
院线也并没有在竞争和市场的作用下围绕观众的需求排片,而是以卖方市场的优势变相垄断。
即使生产了一定数量的影片,也因为不适合商业市场、不能吸引足够的观众而被弃置高阁。
2.2.2我国影院整体条件差我国现有的多数影院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用于影院建设和改造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院的硬件设备、服务水平、环境质量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综合条件,严重滞后于消费者的观影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