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你伴我成长,我陪你变老-通用版 (1)

合集下载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精选9篇)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精选9篇)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精选9篇)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篇1一、设计背景考试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

虽然如此,由于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认识水平等的重要途径,有些考试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前途,因此,所有考试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和焦虑,也就是考试焦虑。

在考试过程中,中等程度的焦虑水平是可以提供临场发挥的最佳情绪状态。

以这种心态迎接考试,往往不会失误,甚至能超水平发挥;而心理承受较弱、对考试压力的感受和反应过分强烈,就会产生严重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这种高强度的焦虑水平不但对考试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起相反作用。

甚至本来会做的试题,心理一紧张,也会做错了。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考试焦虑,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与具体表现,以及如何克服考试焦虑,树立自信心,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教学目标1、了解考试焦虑对人的生理、生活、学习工作的危害2、学会自己调节自己,以恰当的紧张程度对待每一次考试三、教学重点:学会克服考试焦虑的几种方法四、教学难点:运用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提高自信心五、教学方式:1、讲述与讨论2、角色扮演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案例(投影画外音)凌是某中学初中学生。

上课或做作业时,会无緣无故地东张西望,遇难题会焦虑甚至手心出汗。

该生进校后,测验考试紧张,尤其是初三下半学期期考前夕引发了胃溃疡。

凌学习上接受知识速度较慢,学习方法较差,成绩在班中倒数几名。

有时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产生弃考的念头。

2、学生发表意见: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这位同学给你留下什么印象?3、对比自己:你也有过这种考试焦虑吗?具体表现怎样?结果如何?(让学生讨论,现身说法。

)4、小结:引出考试焦虑的概念(一)考试焦虑:因考试带来的过度的心理压力,产生严重的紧张、恐惧和焦虑,这就是考试焦虑。

一个人如果长期被考试焦虑所笼罩、支配就会失去自信,影响自身潜在的才能和智慧的自我发挥,难以享受成功的快乐,常处于忧郁之中,并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教案资料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教案资料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一、班会题目《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二、班会目标(一)通过竞赛、表演、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

(二)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从而激发学生付出爱,从小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三)增进子女与父母的感情,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

三、活动形式竞赛、表演、游戏式四、准备工作(一)制定活动计划;(二)确定男女主持人各一名;(三)准备《给妈妈洗脚》《感恩父母》《做一个怎样的子女》视频;选定演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同学及60份感恩问卷调查。

(四)制作好班会活动的PPT,并配有动听的音乐,以渲染活动气氛;五、参加人员五年级全体同学和部分学生家长六、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一)活动时间:(二)活动地点:七、主持人一男一女八、活动步骤和过程(一)引出主题伴着舒缓的音乐《感恩的心》两位男女主持人上场。

男:尊敬的各位家长,女: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感恩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老师播放《给妈妈洗脚视频》)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

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女:我们每天都会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但我们却为他们做得太少太少。

男:请你们完成手中的感恩问卷调查,并打上分数。

(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为父母做的太少太少,激发学生了解父母的欲望.母亲节是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父亲节是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二)爱的回顾女:演一演(请两名男生两名女生上台,老师旁白学生表演,演完谈谈自己的感受)情景一:(两女一男分别扮演妈妈和儿女)妈妈特别开心的给我炒了个菜,可是我特别讨厌吃那菜,看到就觉得恶心。

情景二:(两男一女分别扮演爸爸和儿女)今天是两孩子的生日,我们特别开心。

爸爸非常欢喜的给我俩一人买了件衣服,可是衣服的款式特别土,还是我们最讨厌的颜色,很难看。

(演完后演员谈谈自己演时的感受)女:回忆一下,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候,你们当时是怎么回应你的爸爸妈妈的。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下册教案(通用11篇)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下册教案(通用11篇)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下册教案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下册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下册教案(通用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学习和生活中,知道怎样尊重他人。

2.能力目标:培养尊重他人的品德,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他人,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1.知道怎样尊重他人。

2.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动画故事,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

我们先来看一个动画短片《问路》。

看的时候要认真,看完后,我要请同学回答问题。

(播放视频频)。

2、你们看懂了吗?是司机师傅欺负人吗?找同学回答。

3、看来,不懂得尊重别人,是得不到别人的帮助的。

在人与人交往中,尊重他人是最基本的礼貌。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被大家喜欢,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板书尊重他人)。

二、看图片,了解什么是尊重1、什么是尊重呢?同学们来看这几张图片,(课件展示)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这些行为都是对谁的尊重呢?2、第一幅,扶盲人过马路,这是对残疾人的尊重。

第二幅,给老人让座,这是对老人的尊重。

第三幅,关心父母这是对父母的尊重。

第四幅,见到老师问好,这是对老师的尊重。

3、图片上这些行为都对别人的尊重,那什么是尊重呢?其实很简单。

尊重就是见面时的一句问候,给妈妈的一杯热茶,就是给老人让座,扶盲人过马路。

尊重就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

三、做游戏,体会尊重他人的意义1、那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叫“照镜子”。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通用2024)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通用2024)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通用2024)目录CONTENCT •课程介绍与目标•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需求•情绪管理与自我认知•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学习压力应对与自主管理•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建设•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01课程介绍与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增强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情感调节、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特质。

本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调节技能,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心理健康概念、情绪调节、学习压力应对、人际交往技巧、挫折应对等。

01020304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活动法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相关技能。

设计心理健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和方法。

02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需求80%80%100%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开始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关系。

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丰富,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学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我认知和评价变得更加敏感。

认知能力提高情感丰富且波动大自我意识增强需要被理解和尊重需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需要积极的情绪体验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分析学生需要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满足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求。

学生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

2023最新-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3篇)

2023最新-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3篇)

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3篇)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助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一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

不许爬楼道栏杆。

第二节我是老师的小助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养成热爱班级、热爱集体的良好习惯,乐意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过程:一、问题导入你帮助老师做过什么事?愿意吗?二、合作创新1、看图想一想,图中的小朋友帮助老师做了什么事?2、帮助老师做事心情怎样?3、我们能为老师做什么事?三、活动体验同学们为什么很高兴帮老师做事?四、活动积累小锦囊。

五、活动小结通过学习,你今后会怎样做?安全教育: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

不许爬楼道栏杆。

第二课你会怎么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聪明勇敢、急中生智的的良好品德,在有危险时学会自救。

活动过程:第一节丁丁历险记一、导入生活中有好人,也有坏人,遇到危险时,你会怎么做?是自己动脑筋还是求助于他人?你会求救吗?二、活动体验1、看图,丁丁遇到坏人时时怎样对付的?2、看了丁丁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3、当遇到危险情况时怎样做?4、看图,遇到小偷偷钱包,该怎样做?四、活动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安全教育: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

不许爬楼道栏杆。

第二节爸爸,你在哪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救能力,要勇敢机智,遇到事情要向身边信任的人求救。

活动过程:一、问题导入出门时,你和家人失散过吗?你是怎样做的?二、活动体验1、图中小朋友和爸爸走散了,她是怎样做的?2、图中的同学和爸爸妈妈走散了,他们的做法你同意吗?3、如果是你会怎样做?三、活动积累小锦囊。

四、活动游戏用数字组成家人的电话号码,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号码多。

五、活动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遇到事情应该怎样做?安全教育: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你伴我成长,我陪你变老》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你伴我成长,我陪你变老》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你伴我成长,我陪你变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难点: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了解父母1、以《时间都去哪了》为背景音乐,观看一组漫画,导入课题--《你伴我成长,我陪你变老》2、从我们出生到现在,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的爱,让我们茁壮健康地成长。

那么,我们了解父母吗?完成小调查环节二,感知父母1、观看视频《美味的饭菜》:63岁的张雨莲,几近失明,得知城里的女儿生病,她第一次一个人走出大山,只是为了亲手给女儿做顿饭。

2、回答问题: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3、学生讨论交流:(1)父母的爱体现在哪?(2)我们为父母做过什么?4、导入父亲节和母亲节:父亲节: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母亲节: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环节三,感恩父母1、孩子们,我们的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接下来请欣赏《天亮了》,看看是一个怎样的更为感人的故事。

2、播放动画《天亮了》3、讲解故事: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

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

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

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

1999年10月3日的一场灾难让当时只有2岁半的潘子灏变成了孤儿。

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经过多方联系,她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小孩,并创作了《天亮了》这首歌,打动了亿万电视观众。

2、孩子们,通过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那我们应该怎样感恩我们的父母呢?环节四,心灵表白1、请同学们用便利贴写出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来一次心灵告白。

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你伴我成长,我陪你变老-

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你伴我成长,我陪你变老-

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你伴我成长,我陪你变老- 【教学主题】你伴我成长,我陪你变老【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及亲情的温暖之处;2.学会理解与沟通,培养与家人的良好关系;3.掌握如何珍惜家庭,培养尊重家人的意识;4.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他人,让自己更加开心快乐。

【教学内容】课程1:家庭中的温暖与责任1.家人在成长中的作用2.最爱你的人3.关爱与尊重4.共同陪伴课程2:和家人好好沟通1.如何跟家人好好沟通2.掌握好说话的技巧3.远离家庭暴力课程3:珍惜家庭,让生活更美好1.家庭的美好2.学会关注他人3.学会珍惜4.家庭的祝福【课程具体安排】一、课程1:家庭中的温暖与责任1.家人在成长中的作用(10分钟)家庭是每一个人的根,无论是我们的成长,还是今后的生活,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我们走过人生岁月的每一个时刻,家人都陪伴着我们成长。

2.最爱你的人(10分钟)在我们成长中,最爱我们的人莫过于父母,他们付出了无限的爱和关心,用心呵护我们成长。

我们的成绩好了他们高兴,我们生病了他们担忧,我们开心了他们也会开心。

思考一下:你还记得你父母对你说过哪些暖心的话吗?3.关爱与尊重(10分钟)爱是建立在关爱与尊重的基础之上的。

我们需要理解和尊重家人,尤其是和我们不同的爱人,比如祖父母、叔叔阿姨和兄弟姐妹。

尊重是相互的,既要让别人尊重自己,也要学会尊重别人。

4.共同陪伴(10分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我们都要学会陪伴,不仅是父母和长辈,也要陪伴同龄的小伙伴。

有时间就去陪伴家人,陪他们聊聊天、逛街、看电影等,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关注。

二、课程2:和家人好好沟通1.如何跟家人好好沟通(10分钟)良好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和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与家人好好沟通。

说话要尊重,用平和、温和的语气,避免动脑筋、耍小聪明、用恶劣的语言和行为。

2.掌握好说话的技巧(10分钟)有些时候,我们需要一些特殊的技巧,来帮助我们与家人、同学或朋友好好沟通。

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到老 感恩主题班会教案

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到老 感恩主题班会教案

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到老——初中感恩主题班会【活动背景】00后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普遍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觉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学习态度消极,班级学习氛围不够浓厚。

进入初中后,学生逆反心理凸显。

最近,总有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和自己顶嘴的现象时有发生,结合家长的需求我设计开展了“你陪我成长我伴你到老”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1.通过“你陪我成长我伴你到老”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

2.通过此次活动,意在触动学生对自己平时的学习习惯的思考,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消除部分学生的冷漠,引导同学们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一)通过与家长沟通1.准备家长和学生的照片——温馨场景(4人)2.录制时光机(6人)3.四位家长到现场(二)物品准备1.温馨照片(4张,并提前插入PPT)2.耳塞(24只)3.老花镜(2副)4.自粘扣的绷带(两副)6.印好时光方格纸50张7.印好体验所需要的具体指令8.让两名同学上课前带好腰带、腿上绷带9.印好感恩小诗(三)场地安排1.家长等待区,不能让学生知道看见2.提前分好道具摆放在对应小组【活动安排】一、分享故事,回忆曾经温暖的瞬间(一)播放视频,唤醒回忆同学们,有一种幸福叫陪伴,有一种温暖叫惦念。

从小到大,这些温馨的场景你还记得吗?(播放《原点》最后部分)(二)分享故事,感受陪伴父母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

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嘴角含笑,一定是回忆起了和父母在一起的那些幸福时光。

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照片里的故事评价语:1.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能够将妈妈对自己的关心记得如此清晰。

2.这是一位善于发现爱的同学,父母无声的关爱,他都看到了并感受到了。

3.这样温馨和谐家庭氛围,真让人羡慕。

4.不把平常当平常,这位同学已经被自己父母默默地平常的关心感动了,他是一个知恩感恩的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伴我成长,我陪你变老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难点: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了解父母
1、以《时间都去哪了》为背景音乐,观看一组漫画,导入课题--《你伴我成长,我陪你变老》
2、从我们出生到现在,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的爱,让我们茁壮健康地成长。

那么,我们了解父母吗?完成小调查
环节二—感知父母
1、观看视频《美味的饭菜》:63岁的张雨莲,几近失明,得知城里的女儿生病,她第一次一个人走出大山,只是为了亲手给女儿做顿饭。

2、回答问题: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
3、学生讨论交流:
(1)父母的爱体现在哪?
(2)我们为父母做过什么?
4、导入父亲节和母亲节:
父亲节: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母亲节: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环节三---感恩父母
1、孩子们,我们的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接下来请欣赏《天亮了》,看看是一个怎样的更为感人的故事。

2、播放动画《天亮了》
3、讲解故事: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

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

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

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

1999年10月3日的一场灾难让当时只有2岁半的潘子灏变成了孤儿。

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经过多方联系,她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小孩,并创作了《天亮了》这首歌,打动了亿万电视观众。

2、孩子们,通过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那我们应该怎样感恩我
们的父母呢?
环节四--心灵表白
1、请同学们用便利贴写出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来一次心灵告白。

2、宣誓承诺
三、总结
我们的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应该懂得感恩,应该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而且我们应该和父母多沟通和交流,更应该尊重和孝敬父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