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课件20
合集下载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了解作品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
传》《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 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 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 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具有很高的文 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 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 战”。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 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6、“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这样处理公平公正,会得到百姓的支持,而 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了 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8、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同意鲁军进军的原因是 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把握情节
注意时间、地点,把握文 章的故事情节,并简要概括。
曹刿请见 曹刿问战 曹刿参战 曹刿论战
思读课文
1、“曹刿请见”有什么表达效果?
表明曹刿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体现爱国 精神。
2、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全文中的 作用是什么?
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衬托曹刿的远见 卓识(显示了曹刿的自信)。
3、曹刿说“肉食者鄙”,文中鲁庄公是肉食 者的代表,他的“鄙”体现在什么地方?
9、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什么?后来 为什么又同意庄公追击齐军?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0、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 原因。
(1)齐师依仗强国,没有研究战略战术,没有 把握好战机;(2)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
分析人物
品读课文,分析曹刿的形象特征。
政治上: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 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 军事上: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 足见其“鄙”。
传》《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 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 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 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具有很高的文 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 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 战”。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 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6、“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这样处理公平公正,会得到百姓的支持,而 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了 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8、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同意鲁军进军的原因是 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把握情节
注意时间、地点,把握文 章的故事情节,并简要概括。
曹刿请见 曹刿问战 曹刿参战 曹刿论战
思读课文
1、“曹刿请见”有什么表达效果?
表明曹刿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体现爱国 精神。
2、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全文中的 作用是什么?
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衬托曹刿的远见 卓识(显示了曹刿的自信)。
3、曹刿说“肉食者鄙”,文中鲁庄公是肉食 者的代表,他的“鄙”体现在什么地方?
9、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什么?后来 为什么又同意庄公追击齐军?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0、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 原因。
(1)齐师依仗强国,没有研究战略战术,没有 把握好战机;(2)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
分析人物
品读课文,分析曹刿的形象特征。
政治上: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 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 军事上: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 足见其“鄙”。
九下语文 第20课《曹刿论战》优秀课件

文章归纳与总结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齐鲁“长勺之战”的记叙, 重点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 动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 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战争中取 胜的必要条件,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 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稳重果断,刻画 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 的形象,也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驱车追赶。
下车。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
车轮压出
古代车厢前用
的痕迹。
做扶手的横木。
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追赶,这里指
追击。
遂逐齐师。
译文
庄公准备驱车追击。曹刿说: “还不行。”(他)下车察看 了齐军战车轮子留下的痕迹, 又登上车前横木认真眺望敌情, (然后)说:“行了。”(庄 公)就(命令鲁军)大举追击 齐军。
20.曹刿论战
《左传》
春秋时期诸侯列国政区图
齐鲁长勺之战作战示意图
一、文体简介《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 《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 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 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 写。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 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 468年)。《左传》是重要的历史 文献,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指当政的人。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鄙陋,目光 短浅。
拜见。
译文
他的同乡说:“都是当政的 人谋划的事情,(你)又何 必参与呢?”曹刿说:“那 些当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 深谋远虑。”(曹刿)就进 宫拜见(庄公)。
即“以何战”,凭借什
么作战?以,用,靠。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曹刿论战》优秀课件

用
2. 公将鼓·之(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
3. ·下视其辙(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
文言知识积累
文 言
判断句
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 )
式 倒装句
1. 何以战(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战”)
2. 战于长勺( 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于长勺战”)
省略句
必以分人[ 省略了宾语, 应为“ 必以(之)分人” ]
络
曹刿三答→远谋 远见卓识。
第二部分(②):叙述长勺之战的经过。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未可
齐人三鼓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
可矣
课文初读感知
第三部分(③):写曹刿论述战争的取胜之道。
取胜之道
蓄养士气 抓住战机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战前的一番评论,以
导
自信以及对肉食者的鄙夷,“鄙”字要适当拖长语调。
②读鲁庄公的回答时,一开始要信心十足,后面要逐渐显
得底气不足;曹刿的话应用沉着、坚定的语气读,如读
曹刿给鲁庄公分析这次战争胜利的原因时,语气不要急
躁,语速不宜太快。
课文初读感知
文 章
第一部分(①):叙述战前的准备。
脉
鲁庄公三答→鄙 对比,突出曹刿的
学习目标
阅读目标
1 诵读: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能够背诵。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积累拓展四
2 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别。
重点,涉及积累拓展五
3 详略:学习文章的精练笔法和详略安排。 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三
立德树人
学习古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担 当的人。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 把握好战机;鲁国的曹刿善 谋,鲁军善战。
拓展延伸
名人言战
1.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 2.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5.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鲁 庄 公
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 鼓之”)。
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
重点研讨
4.战争胜利后,从曹刿的回答中分析其选择出击时机的理由。
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 变化作出正确判断。 (1)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彼竭我 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
(2)解释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 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重点研讨 5.想一想,弱鲁战胜强齐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上取信于民 战术上善于把握战机、 详察敌情
重点研讨
6.根据以上内容,分析鲁庄公和曹刿的人物形象。
战前:鲁庄公把战争的胜利寄托在实行“小惠”
(6)牺牲玉帛 古义:指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8)再而衰,三而竭 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4.文言句式
(1)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2)倒装句:何以战(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忠之属也
战于长勺(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拓展延伸
名人言战
1.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 2.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5.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鲁 庄 公
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 鼓之”)。
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
重点研讨
4.战争胜利后,从曹刿的回答中分析其选择出击时机的理由。
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 变化作出正确判断。 (1)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彼竭我 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
(2)解释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 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重点研讨 5.想一想,弱鲁战胜强齐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上取信于民 战术上善于把握战机、 详察敌情
重点研讨
6.根据以上内容,分析鲁庄公和曹刿的人物形象。
战前:鲁庄公把战争的胜利寄托在实行“小惠”
(6)牺牲玉帛 古义:指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8)再而衰,三而竭 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4.文言句式
(1)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2)倒装句:何以战(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忠之属也
战于长勺(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
)
(12)望其旗靡( mǐ (13)夫( fú)战
(14)牺牲玉帛 ( bó )
刿 guì
间 jiàn 帛 bó 孚 fú 遂 suì
徧 biàn 辙 zhé 轼 shì 弗 fú 靡 mǐ
参与
军队攻打鲁庄公 高官厚鄙陋,见
注释
禄者 识短浅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
师。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
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春秋地图
长勺在哪里?
• 长勺
说文解字
鼓
• 左边是鼓形,上有装饰,下有鼓座; 右边是一只手拿鼓棰击鼓。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请让我 凭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 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 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 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 件打一仗。打仗时,请允许我跟 从。”
难句翻译: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忠之属也,可以(此)一战。 •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 最早写做“閒”——从门缝中能 看到月亮,表示“门缝”。
• 引申为“缝隙”、“空儿”。 • 有缝便可插入东西,引申为插入、
参与。 “又何间焉”的“间”即 参与之意。
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1
春秋时代大多没有常备军,有战 事时,国君亲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 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曹 刿说的“民弗从也”就是针对这种征 集工作来说。
(2) 又何间(jiàn )焉 (3) 肉食者鄙(bǐ )
(4) (5)
弗 小惠(未f徧ú()b敢ià加n 也)
(6)小信未孚( fú )
(7) 公与之乘( chéng )
(8) 战于长勺( sháo ) (9) 下视其辙( zhé )
(1曹刿论战 《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
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 《
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 传
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 》
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 简
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介
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对
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 他“论”的是什么“战”?
• 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大夫。 • 他“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
—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 役之一。齐鲁长勺之战(前684
年) 晋楚城濮之战(前634年) 秦晋崤之战 (前633年)
掌握下列黑色字词的读音:
(1) 曹刿(guì )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 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 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 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 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
同“遍” 个人
普遍注释不 专有 凭 把
回答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
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庄 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 不敢独自专有,一定要把它分给臣子。”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没有 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
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
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
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
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
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
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
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
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
祭祀用的
为人
赐福
猪牛羊 丝织品 信服 虚报 保佑
实情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 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对 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这点儿小 诚信,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实情 判断
尽力做好 案件 即使 分内的事
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 打我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接 见。他的同乡说:“应是得高官厚禄的 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 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 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庄公)。
春秋地图 请你找出齐国和鲁国的位置
说文解字:间
• 原义是击鼓、敲鼓,动词;引申为名 词的鼓。
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2
春秋时代的作战方式是车战:一车 四马,上乘三个甲士(一人驾车,左右 各一),车后还有72步卒。击鼓是进攻 的信号。进攻时战车冲锋在前,步卒紧 跟其后。打败的一方往往离开车辙,人 仰马翻,落荒而逃。所以本文有“公与 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 语。
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注意:“可以”是两个词:可,
可以。以,凭。
击鼓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 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 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 “可以了。”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后代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小知识:春秋三传:
公羊传 作者公羊高
春秋 三传
谷梁传 作者谷梁赤
左传 作者左丘明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 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 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 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