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律诗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五治七律学习心得体会

五治七律学习心得体会

五治七律学习心得体会五治七律是一种古典汉字诗体,它是唐诗的主要形式之一。

五治七律是指一首七律诗的开头两句为五言的平水韵,后面五句为七言的夺锦韵。

五言是指每句有五个字,七言是指每句有七个字。

五治七律的字数和音韵要求较高,所以写五治七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扎实的基础。

我在学习五治七律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以下几点:首先,五治七律注重音韵的运用。

由于五治七律是一种韵文诗体,所以在写作时要注重字句的韵律和节奏。

在选择韵脚时需要注意优美、和谐和合理,要让读者在朗诵时感受到字句间的韵味。

在写作时,我会根据不同的意境和主题选择不同的韵脚,以达到表达的目的。

例如,描写风景时可以选择更柔和的韵脚,表达悲壮主题时可以选择更雄浑的韵脚。

其次,五治七律要求用较少的字句表达更多的意思。

由于五治七律的字数有限,所以写作时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就要求作者深入思考每一个字句的含义,将其简化为最核心的部分。

同时,要注意字句的排列和搭配,使得意思更加明确和连贯。

在写作时,我会反复斟酌每一个字句,力求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意境。

再次,五治七律要求写作者具备较高的词汇量和知识储备。

五治七律凭借其紧凑的形式和高度要求,在选择词汇和表达方式时需要更加精准。

如果一个字不准确地选用了,可能会影响整首诗的逻辑和感染力。

所以,在写作五治七律时,我会事先积累大量的词汇和知识,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同时,通过阅读和学习,我也会不断扩充自己的词汇库,以提高写作的基础水平。

最后,五治七律需要反复琢磨和修改。

由于五治七律的字数和要求较高,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如意的地方。

所以,在完成一首五治七律之后,我会反复琢磨和修改,以达到最佳效果。

在修改过程中,我会从语言、结构、意境等多个层面入手,找到没有表达清楚或者不够精准的地方,并加以修改。

对于一些关键的字句,我还会比较多种表达方式,选择最合适的。

通过学习五治七律,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写作是一门需要耐心和坚持的艺术。

优秀范文:学习诗歌心得体会3篇

优秀范文:学习诗歌心得体会3篇

优秀范文:学习诗歌心得体会 (2)优秀范文:学习诗歌心得体会 (2)精选3篇(一)学习诗歌是我这段时间以来的一个重要收获,通过深入学习和阅读,我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在此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诗歌能够提高我的审美能力。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用简洁而精准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学习诗歌,我学会了欣赏诗歌的美,更加敏感和细腻地体味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诗歌通过独特的意象、韵律和语言的运用,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妙。

其次,学习诗歌能够培养我的表达能力。

写作一直是我感兴趣的领域,而学习诗歌让我对写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诗歌的写作要求我精确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要用恰到好处的语言抓住读者的心灵。

通过学习诗歌,我学会了如何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思考,提升了我的写作水平。

此外,学习诗歌还能够拓展我的思维空间。

诗歌是一种超越日常的表达方式,它能够将我们带入一种超越现实的境地。

通过阅读不同种类的诗歌作品,我学会了思考和感知生活中的事物和情感。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让我对自己和周围环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总之,学习诗歌不仅是一种文学修养,更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对自我情感的尝试。

通过学习诗歌,我培养了审美能力,提升了表达能力,拓展了思维空间,这些都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习诗歌,我更加热爱生活,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也更加渴望用诗歌表达自己内心的世界。

学习诗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欣赏诗歌,发掘更多美的存在。

优秀范文:学习诗歌心得体会 (2)精选3篇(二)学习诗歌是一段非常有趣而又充满挑战的旅程。

在我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诗歌在情感表达、思维启发以及艺术审美方面的独特魅力。

首先,诗歌是一种极具情感表达力的艺术形式。

通过诗歌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充分发泄自己内心的情感和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情感是难以用简单的文字来表达的,而诗歌则提供了一个更为抽象和灵活的表达方式。

学写古典格律诗的一点体会

学写古典格律诗的一点体会

学写古典格律诗的一点体会作者:钱梦龙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22年第01期钱梦龙,江苏省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现任上海市民办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兼任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曾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特约编审。

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成绩显著。

著有《语文导读法探索》《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等。

人为什么要写诗?《诗经·大序》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是用来宣泄无法用一般语言表达的感情的。

我从小胸无大志,更不懂什么叫家国情怀,只是一个普普通通、读书不用功、顽皮贪玩的小男孩。

到中学读书后忽然迷上了读诗、写诗,那时只是觉得诗的语言很美,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美的语言,如此而已。

听别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于是就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想不到越读越有味,后来又无师自通学会了“吟”,更增加了读诗的趣味,从此就跟诗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初中二年级时还曾因过于迷恋于读诗、做诗而荒废了功课,尝到了“留级”的苦果。

我在八十多岁时写过这样一首诗:老去少小耽吟总太痴,中年落魄半缘诗。

茅檐滴雨无眠夜,村酒沾唇未醉时。

梦里蓝桥非旧约,句中红豆是相思。

情怀老去知何似?不系扁舟信所之。

两点说明:1.中年落魄:二十七岁(1957年)以诗画嘲讽时事而获“右”冠,并被发配农村“监督劳动”。

2.蓝桥、红豆:求学期间曾有过一段朦胧的感情。

全诗是我的生命历程的记录,也是内心情感的寄托和宣泄。

我学诗写诗纯粹是因为感情的需要。

写诗先要懂一点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如体式、韵脚(可宽)、平仄(要严)、粘对、对仗等等。

那时我买到了一本《诗韵全璧》,是我写诗的重要工具书,还有《诗律启蒙》《笠翁对韵》之类的启蒙书也杂七杂八读了一些。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古诗学习篇1我从四个方面谈学习的个人体会:一.诗词的格律首先,在形式上,比较注重声韵之美与对仗之美,由此产生了诗词格律的规范要求。

它涉及中国文体学、音韵学、词学、音乐学等多方面的学科,是中国古人对形式美高度关注后的产物。

我们如果写格律诗,既然标了律绝,就要遵守格律诗的规格要求,不守规矩,不成方圆。

有的人说,格律不可以过分遵守,差不多则可,我不太明白,差不多是什么意思?当然,一个字或词在无法用其他字词更换的时候,我们要注重立意方面,不可以因辞害意,如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静夜思》等。

以前,我也在这方面不太注意,后来,写完一首诗以后,自己反复读,才真正感觉到了抑扬顿挫的美,有的诗,写完了,如果不遵循平仄韵律,读着拗口,没有此起彼伏的感觉,这些大家以后试着去切身感觉一下吧。

所以我们尽可能去遵守格律上的要求,符合格律,不要因此而误导初学者,写一些不伦不类的格律诗,不过也可以不标律绝,古风也有好的诗词,像《诗经》等也是一大宝典。

要学好格律,首先要知道中华新韵,平水韵,格律诗词的替,粘,对,这里的内容很多,虽然不是很深奥,也需要下一些功夫,特别是学水韵,入声字的认识相对麻烦一些,这里就不一一讲解了。

二,诗词的炼字诗词鉴赏从要从语言入手,鉴赏诗词的炼字犹为重要。

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

可以抓住“字与意”这个纲,从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体会炼字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和注意虚词的运用对情感的强化等角度进行鉴赏。

说到诗词炼字,大家都可能想到贾岛写诗词“推敲”。

想想到炼字的重要。

例如: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谈谈我写七律诗的一点体会

谈谈我写七律诗的一点体会

短不一 ,平仄交错 ,要对照词谱 才能创作 , 摸得着 的题材 。2011年7月 为建 党90周年
不便 即兴 吟咏。二是 七律 的字数适 中。一 写 了《足 迹》20首。记述和歌颂 了建党90年
首56个 字 ,用 精 炼 的语 言 ,足 以概 括较 多 辉煌业绩和 历程。去年 我又写 了《感 动 中 的题材和 内容 。三是 七律 一首8句 ,每句7 国》系列人 物50首。这 些材料从 网上 、报 刊
兵侧 袭 ,施 于 绝句 则可 ,施 之律 诗则 非上 佛立柱 坚实牢靠 一般 。当前 ,诗词界 写诗 ,
有 的用《平 水韵》,有 的用《中华新 韵》,还 有 的用普通话 四声韵 ,即取 消入 声 字,把 阴平 阳平 字作 平 声来押 韵。 三种 用韵 方 法,比较起来 ,用 上海古籍 出版 社所编《诗 韵新编》的18个韵部者 居 多。我写 诗词喜 欢用金人王文郁编 的《平水韵》。用韵在具 体操作上 ,有 以下 四种 方法:1.初学写诗 的 多用 宽韵 ,少用窄 (险)韵。《诗 韵新编》韵 目上的宽韵 有寒 、痕 、庚 、豪韵 ,其次 为唐 、 侯 、姑 、东 、微 、齐 、麻 、支韵 ,而 皆、儿 韵 字 数很少 ,很 难用 于写 以平声 为 韵脚 的诗 词 。 用 字 数 多 的 韵 部 写 诗 ,选 字构 词 十 分 方便 。2.写七律 ,首句可 以入 韵 ,也可 以不 入 韵 ,但最好 首句入韵 。或用平起 首句入 韵式(平平仄仄 仄平平 )。或用仄起首句入 韵 式(仄仄平平仄 仄平 )。这样读 起来 ,一 开 口就给人一种 韵律感 。从近体诗形成 以 来 ,七律 第 一句 多数是入 韵 的 ,而 五律则 不 同,第 一句 多数不入韵。3.新韵 、旧韵可 任随选用 ,但在 一首诗 中不能混押。 第一 句还可 以押邻韵。4.选 什么韵部 为一首诗 的韵脚 ,要根据诗 的内容来决定 。要选其 使 用频率较 多的韵 字作 韵部 ,或 以一首诗 中最关键 的一个 韵词选韵部 。

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合集五篇)第一篇: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耆翁——根据作者学习笔记整理格律诗高深隽永,传承古今,学习格律诗基础知识心得体会。

我在学习中记录了数万言心得笔记。

所学所悟,尽在其中。

今应相识于沈阳北陵公园文化角诸多诗友之托,将我初步理解的格律诗基础知识,以七言律诗为例整理出来,供初学者参考。

谬误之处,恭候斧正。

一、关于格律诗及其基本句式演变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了唐代时,成就了律诗与绝句。

到了宋代时又成就了词。

诗词讲究固定的句式、字数、韵脚以及对粘、对仗规则。

它的三大要素是:押韵的和谐,平仄的搭配和对仗的工整。

诗有诗格,词有词谱,古时都是配以乐曲演唱的。

格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绝句为四句,每首律诗为八句。

其谋篇章法是起、承、转、合。

在律诗中,每两句各有特定的名称: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

(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或长律,由于句数长短不同没有联名)七言格律诗基本句式: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改变基本句式的排列顺序,组合了七言绝句的句式:绝句a句式——abcd首句平起仄收绝句b句式——bdab首句仄起平收绝句c句式——cdab首句仄起仄收绝句d句式——dbcd首句平起平收四个绝句句式,变位相加,组合了七言律诗的句式:律诗a句式——绝句句式a加a律诗b句式——绝句句式b加c律诗c句式——绝句句式c加c律诗d句式——绝句句式d加a二、关于律诗的对仗规则按照律诗规则要求,它的颔联、颈联必须写成对偶联句,即对仗。

所谓对仗,是要在五言或七言的既定句式中,把同类或是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并使之句法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字数相等,呈现出相互映衬的状态。

从而提升意境,增加美感。

对仗是否严谨,遣词是否贴切,语言是否清逸,历来都是衡量和品评作品的标准。

中文诗词课程心得体会总结(2篇)

中文诗词课程心得体会总结(2篇)

第1篇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在中文诗词课程中已经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诗词知识,更在心灵深处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我对这段学习经历的总结和体会。

一、诗词之美,美在韵律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在课程中,我学习了古典诗词的基本韵律,如平仄、对仗、押韵等。

这些韵律规则使得诗词在朗读时充满了音乐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如,在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诗时,我感受到了诗人王之涣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句子,通过平仄的起伏和押韵的和谐,将登高远望的壮阔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二、诗词之境,境在哲理诗词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哲理的体现。

在课程中,我学习了众多诗词名篇,从中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和哲理。

以《静夜思》为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句子,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游子离乡背井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珍惜眼前人、珍惜家乡的重要性。

再如《长恨歌》,这首诗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句子,揭示了爱情永恒的主题,让人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

三、诗词之韵,韵在情感诗词是一种情感的载体,它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在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鉴赏诗词中的情感,如何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桃花扇底》这首诗时,我感受到了诗人杜牧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四、诗词之教,教在修身诗词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能够净化心灵,提升人格。

在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从诗词中汲取智慧,如何用诗词来修身养性。

律诗写作心得

律诗写作心得

律诗写作心得律诗一般分为五律和七律,相比平常的诗歌,格式要求更规范。

五律比七律更难写一些,因为对炼字要求更高。

学写古体诗词的人往往觉得写律诗像带着镣铐跳舞,痛苦又带着涅槃的快乐。

我为写好律诗,也受了不少折磨。

这里把一些心得体会跟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算是抛砖引玉,请大家不吝赐教,共同进步。

笔者非科班出身,野路子土招数,见笑方家了。

一、音律篇音律是律诗别于其他形式诗歌的关键所在,也是使律诗工整精美的重要因素。

律诗的音律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平仄和压韵了。

关于平仄,我个人简单遵从普通话里的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的原则。

古音的流变、方言里的变化一概不论,那是语言音律学家的事情。

在写律诗的时候,我尽量使偶数句的末字为平声押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压,平仄均可。

至于内部的平仄排列,我只能尽可能地平仄交错以求“音律铿锵”,做不到一律不强求。

换言之,我属于典型的“平仄不论型”。

说到押韵,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以韵害意。

意思本来用另一字最通畅,意境最优美,表述最准确,但是为了押韵用了一个很勉强的字,破坏了整体的气韵,得不偿失。

为避免这种情况,我一般在没有整句构思的时候,优先从押韵的尾字倒推出全句。

也就是先从押韵而未被自己前面的诗句所用的字里挑一个合适的,实在挑不到就调换前面的,然后补齐全句,就能两全其美了。

如果忽然来灵感了,一个很得意的奇句就是不押韵,没关系,为它另起炉灶再补全其它句子作成新诗就是。

这叫“因句成诗”。

比如我的《归途咏雪七》:无情最疑是天雪,意态洒洒肆洋洋。

一点冰心一片冷,原不分春露秋霜!就是由第三句“一点冰心一片冷”生发而来。

当然有的文学功底较扎实的作者,喜欢格律严整合乎古意,我也是非常赞成的。

既合乎格律平仄,又辞意俱佳,算是根正苗红地为为往圣继绝学。

这样的律诗现在实在太难寻了,我们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放宽要求,把格律不大合体例但意境文采不错的作品也视为难得的精品。

但是一味讲究平仄格律,字不押韵不合平仄坚决不用;不顾意境优美叙事连贯与否,那就属于光戴上了镣铐,跳不了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学律诗心得体会
2011-12-08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我喜欢它的博大精深,灿若繁星。

从小到大,陪伴我时间最长的书籍就是《唐诗三百首》,是我永久的“营养品”。

虽说是喜欢诗词,实际上我还是在诗词的殿堂门外徘徊! 因为读书时候老师所教授的只是课本上的一些阅读和浅解罢了,并没有专业的教授诗词知识基础,后来在网上认识了一位老师,并在他的介绍下有幸加入了联都小渔村群进行专业的律诗创作学习,并聆听了凌雪老师六节诗词基础知识课程讲座,感受获益颇多。

起初我以为写诗只有凑合四句或者八句就是诗了,读诗也是毫无目的地背来背去,领会不到诗的真谛,更不懂何为律诗,何为平仄等等。

在第一讲的课程中听凌雪老师讲格律诗的平仄及粘、替、对、才明白了写诗原来有一定的规则格律,其篇式、句式都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格律诗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

另外学会了如何辨别四声区分平仄,凌老师还教了大家第一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和仄仄平平平仄仄等整首七律八句的平仄格式类推方法的技巧。

未系统学习之前,更不知何为诗韵等,在二讲的课程学习中明白了格律诗的基本特点是用韵、平仄、对仗,还有对、粘、拗救和避免孤平、三平调等。

诗原来也分很多类型的,诸如什么是五律、七律、绝句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等类型。

也知道写诗不可犯孤平,但有些诗的特定句式可以用的。

在三讲的课程中发现自已对对联的知识很欠缺,明白了律诗其中二联对偶句的重要性,老师讲述了对偶是学习律诗的必修课题之一,才知道了律诗对偶句的五个特点是;1、两句为一联。

2、词性相当。

3、要平仄相对。

4、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5、句子结构要相同。

理解了工整的对仗并不是单纯的天对天、地对地、事对事、人对人,更明白了律诗的对偶与对联不同,对联要整体写一件事情,而诗中的对偶只是写整首诗的一部分。

从课程学习中,我领悟到律诗中的对偶句只要是天对地、事对人、情对景、色对声,明白了对仗不能粘着而要展开,才显得腾挪变化令诗句灵活生动。

律诗八句的几种写法;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情景交融、八句都写景、老师建义初学者要写好诗的最快捷径是先学“先景后情”。

课程中凌雪老师引导我们要多学习,闲余多读些诗来训练自已,对学习写诗有很大好处的。

四―六讲课程学习了何谓律诗的起承转合,明白了起承转合是整首诗的重要环节,明白了“起”,乃是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扩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写好绝句,要求起要扣题、突兀;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讲述了几种起句的手法有明起、暗起、反起、兴起、陪起、引起和写起句的七个注意点。

理解了承句的作用是将起句提出的话题进一步深化、扩展。

如何写好转句,转句的时候要注
意几点;1. 做好衔接性,不能断裂。

2. 不能拖泥带水,要转得干脆利落。

3、要转得到位,并给合句作好准备。

还有写转句的几种技巧;1、进一层转法;
2、退一步转法;
3、反转法;
4、扩转法。

古人云:“合处要风回气聚,渊永含蓄,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且须言有尽而意无穷”。

指的就是结句要做到言尽意不尽,要把作者引到你句合之后无穷无尽的回味。

这是老师在课程所提到的合句写法,以往学写诗并不知合句要扣回句,要做到言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要让诗句读来的余味无穷。

课程中提出写合句要注意合句的前分句要收住前六句,对前面六句有所总结,要在语气上,逻辑上,还要为后分句做好铺垫。

还教大家几种写合句的技巧;1、收束或放开一步,或宕出远神,或就本位收住。

2、就题作结。

3、由题外作结,笔尽意不尽的把读者思维带到你合句的句号之后。

通过几讲的课程学习,初步明白了诗中起承转合写法是首联叙述缘起,用语要平常浅显,不要刻意。

二联要用语精致,对仗工整。

三联从外观见闻进入深层抒发,把景和情巧妙的有机融合在一起。

结联综括。

总之要进一步深化主题,而且要结得韵味悠长耐人寻想。

可惜我每次的作业,还未能达到老师的要求,词句过于平淡,以后我还要多加炼字、炼意的练习,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才一定有所提升。

老师在课上亲切的说话,又带激励的语言,还有评阅老师们对学员每次作业的认真评阅,在此我再次多谢各位联都小渔村的老师们,你们辛苦啦!你们百忙中的无私奉献令我非常感激和佩服!我想,以后写诗虽不可达到登峰造极之境,但只要我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好好珍惜联都小渔村古诗词群的学习机会,在老师们的辅助下,我的诗词素养相信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