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考研笔记(免费下载)

合集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古代汉语》(王力)笔记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古代汉语(王力版)笔记

古代汉语(王力版)笔记

古代汉语(王力版)笔记绪论(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1、本课程的性质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言课。

(1)基础课是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是指该专业中最基本的部分,亦即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2)工具课是相对于理论课等而言。

所谓工具课,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开设的课程。

“工必善某事,必先利其器。

”器是工具,利其器的目的是善其事。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工具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

(3)语言课是相对于文学课而言。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个专业,主要分为汉语言与汉文学两大模块。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用古汉语写成的古文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主要是语言方面)的能力。

以上阅读和讲授两个能力,在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中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以培养和训练讲授文言作品能力为主,后者以培养阅读文学作品能力为主,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废。

从2001年秋季起,中学语文教材又再次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材文言文的份量更重,特别是高中,篇目几占一半,因此,作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古代汉语这门课程的学习自然也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此以外,作为语文工作者,他们还要大致了解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他们语文规范化的能力,如关于古代破读字的读音问题,异形词的规范问题等,都需要借助古代汉语知识求得解决。

(二)古代汉语的含义和课程学习重点1、古代汉语的含义汉语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

以往对汉语的发展一般采用两分法,即古代和现代。

现代指五四运动后,古代与现代相对而言,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时间跨度较长。

从先秦西汉一直到五四前,其间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称古代汉语。

因为古代的口语现在已无从听到,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只是古代的书面语,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后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即文言;二是六朝后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古代汉语四册全(王力版)笔记

古代汉语四册全(王力版)笔记

古代汉语四册全(王力版)笔记绪论(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1、本课程的性质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言课。

(1)基础课是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是指该专业中最基本的部分,亦即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2)工具课是相对于理论课等而言。

所谓工具课,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开设的课程。

“工必善某事,必先利其器。

”器是工具,利其器的目的是善其事。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工具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

(3)语言课是相对于文学课而言。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个专业,主要分为汉语言与汉文学两大模块。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用古汉语写成的古文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主要是语言方面)的能力。

以上阅读和讲授两个能力,在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中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以培养和训练讲授文言作品能力为主,后者以培养阅读文学作品能力为主,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废。

从2001年秋季起,中学语文教材又再次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材文言文的份量更重,特别是高中,篇目几占一半,因此,作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古代汉语这门课程的学习自然也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此以外,作为语文工作者,他们还要大致了解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他们语文规范化的能力,如关于古代破读字的读音问题,异形词的规范问题等,都需要借助古代汉语知识求得解决。

(二)古代汉语的含义和课程学习重点1、古代汉语的含义汉语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

以往对汉语的发展一般采用两分法,即古代和现代。

现代指五四运动后,古代与现代相对而言,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时间跨度较长。

从先秦西汉一直到五四前,其间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称古代汉语。

因为古代的口语现在已无从听到,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只是古代的书面语,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后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即文言;二是六朝后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古汉语通论(1~4)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古汉语通论(5~6)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 古汉语通论(7~10)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古汉语通论(11~12)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 古汉语通论(13~14)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 古汉语通论(15~16)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 古汉语通论(17~18)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 古汉语通论(19~20)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 古汉语通论(21~22)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 古汉语通论(23~24)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 古汉语通论(25~26)11.1 复习笔记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 古汉语通论(27~28)12.1 复习笔记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 古汉语通论(29~30)13.1 复习笔记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4章 古汉语通论(31~32)14.1 复习笔记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古汉语通论(1~4)1.1 复习笔记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和注音1.编排方式汉字有形有音有义,编排时可按形,也可按音或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辞书《尔雅》是按意义编排。

如《释诂》:“赉、贡、锡、畀、予、贶,赐也。

”“如、适、之、嫁、徂、逝,往也。

”这两条,就是把一组词义词编排在一起,但按意义编排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后代很少再使用,而多按形或音来编排。

(1)按形编排主要有按部首和四角号码两种方式①部首编排法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画的多少为序。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王力)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王力)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王力)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 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臵、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笔记
衮职:《说文》:“衮,天子享先王,卷龙绣于下幅,一龙蟠阿上向。从衣,公声。”按即龙袍。句子里指天子。下句“衮不废矣”指君位。
衮职二句:人臣之职是进谏君王,君王有所不逮,则人臣进谏,弥补其不足。后代有“拾遗”补阙“官,杜甫就当过此职,故又称杜拾遗。
仲山甫:周宣王大臣的字。仲:表排行。甫:音fǔ,成年男子的尊称,又可写作“父”。
阙秦:使动用法,阙,使……阙,即损害的意思。微夫人之力:微,相当于英语的without。
敝之:“敝”本义为坏,破旧(今有“敝帚自珍”),此为引申义。
以乱易整:把两国的和睦相处变为战乱相打。
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语气词。
晋灵公不君
【题解】
本文主要刻画了晋灵公和赵盾两个人物形象,着墨不多,但晋灵公的荒暴残忍和赵盾的忠心为国、犯颜直谏,刻画得生动形象。
惟德繄物:只有有德行的人供的才是鬼神享用的祭品。注意:此句结构与“惟德是辅”“惟德是依”不同。
明德以荐馨香:修明德行而把馨香的祭品供献给鬼神。荐:进献。按:此处的“明德”与“明德惟馨”的“明德”不同,前者为动宾结构,后者为偏正结构。
神其吐之乎:鬼神难道会把它吐出来吗?其:语气语,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观其辟丸:辟避古今字。其:指代被弹弓弹射者。宰夫胹熊蹯不孰:《史记晋世家》集解引服虞曰:“蹯,
熊掌,其肉难熟。”孰熟古今字。
寘诸畚:诸,“之乎”的合音,“之”指宰夫,“乎”为介词。
使妇人载以过朝:王力注引孔颖达说,孔说认为此举是想借以让众人怕自己,若依此解,则下文赵盾见其手(证明死尸是被裹蒙住的)不好解释。《史记?晋世家》作“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依此,则晋灵公并不想让人知道,此说较近情理。
始祖……大王→王季→文王→武王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王力)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王力)
四、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义异同的情况:1)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如山、水、雪、母、弟、心、耳等。2)古用今废词。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如“觥”等。3)古今义绝对不同。古代和现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义与今义却迥然不同。如“斋”本来是动词,指古代祭祀或典礼前的清心洁身,以示虔诚。魏晋时期有了居室、房舍的意义。4)大多数词古今义有联系有区别。
11)省形和省声: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如:釜,从金省,父声。雷,从雨,田省声。
12)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现在已知的是商代的文字,包括商代金文、甲骨文。
13)文字的演变阶段:(1)古代文字:商--金文、甲骨文。周金文。战国西方周秦的“籀文”属大篆文字。东方六国系统的文字是“古文”。秦小篆、秦隶。(2)今文字:汉隶、章草、行书。魏晋真书(楷书)。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3.古今词义的差别:1)意义的多少不同。一个词有本义,有引申义,一个词的古今意义的多少,往往会产生变化,有的旧义消亡了,有的新义产生了。如“池”在古代意义是a护城河b池塘。现代意义是a池塘b旁边高中间洼下的地方。古今相比,“池”的意义一增一减。另外还有:国、防、家、列、怜、仇、除、仅、书、信、将等。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如“售”,古义侧重行为的结果,指把商品卖掉,今义侧重行为的本身,是卖。“再”,古义是侧重行为的数量,是两次是第二次。今义侧重于行为的重复,是“又”。3)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一些词在发展中意义的轻重发生了变化。如“恨”的古义轻,是遗憾、不满,今义重,是仇恨、忿恨。“怨”的古义重,是恨的意思,今义轻,是埋怨和不满。还有一些词在发展中褒贬意义发生了变化。如“谣言”古义是中性的,今义是贬义。另外“下流”古中今贬,“吹嘘”古褒今贬,“谤议”古中今贬,“爪牙”古褒今贬,“锻炼”古贬今褒。4)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如“布”古指麻布、葛布。今指棉布。“坐”古指两膝着席或床榻,臀部压在脚后根上,今指臀着席位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汉语史与古文字专业03及04年博士生入学古汉语试题(部分)古汉语试题(汉语史、古文字专业通用)03年翻译《汉书-师丹传》04年一、据《左传》一段文字,分析“于”、“以”用法。

二、标点并翻译《左传》中一段文字。

三、简述下列出土材料的大意及语言学价值。

(碑刻)四、失记。

前两个题是《国语》中的材料,一段是曹刿问何以战,第二段是标点并翻译”庄公观社“。

第三题是段墓志材料。

问题一:隶定并标点。

问题二:概述大意,并指出汉语史研究的价值。

清华大学2001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古代汉语试题一、名词解释。

每题2分,共10分。

1、简牍2、汗青3、帙4、付梓5、句读6、衍文7、文、字8、《马氏文通》9、押韵10、破读二、请简答并举例(每题4分,共20分。

)1、连绵字2、三十六字母3、反切4、今体诗及其特点5、十三经注疏三、填空。

每空0.5分,共30分1`中国古代研究语言的学问称作(),包括()、()、()三个部门。

2、汉字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其形体演变大致经历了()时期、()时期、()时期、()时期、()时期、()时期。

3、迄今发现最早的系统汉字是()年前的(),是()世纪末在()出土的。

4、说文解字是()时期的()撰写的中国第一部字典。

书中把所受的万余字分成()部首,以()为正体,兼收()、()。

5、“六书”始见于(),一般指()()()()()()。

6、汉字记录汉语的基本特点是()。

汉字基本上属于()文字,严格讲现代汉字是()文字。

7、清正确读出下面的地名、人名:龟兹月氏吐番镐京涪陵米芾女娲皋陶单于?食其8、请分析下面汉字的音节结构|声|韵|调|9、填补空缺书名作者成书年代价值———————————————————————————————————广雅疏证说文解字注中原音韵———————————————————————————————————四、请回答。

每字0.5分,共10分,第二题酬情加5—10分1、指出下面词语的本义写、书、题、临、陵、天、鄙、即、既、因2、请为下列几组汉字正确标音,并试解释形声字声符变读的原因。

帝谪虹豇贡扛坻邸馥愎五、分析句子结构。

共10个单句,每句1分。

共10分1、五侯九伯女实征之2、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3、大哉尧之为君!4、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5、谁为为之,孰令听之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7、谁为大王为此计者?8、老臣窃以为媼之爱燕后贤于长君。

六、请指出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每题1分。

共5分1、疆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4、人不能以死免其君我谬之不详赦之以劝事君者5、惟天为大惟尧则之七、标点并翻译。

15分1、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匿且擢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2、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者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媼尊长安君之位而日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媼为长安君计短也固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3、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4、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共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伍子胥曩载而出昭关夜行而书伏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2005年考博试题11月22日更新:一、(1、2 选一 3、4选一)1、简述语言学和音位学的区别。

(8分)2、简述普通话的声韵配合规律,并简要说明原因。

(8分)3、有人说汉语韵母有39个,有人说有37个,也有人说有35个,请说明原因。

(12分)4、举例说明音位学的归纳标准。

(12分)二、(1、2选一 3、4选一)1、语言类型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12分)2、什么是配价语法?它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什么意义?(12分)3、语法项目排序在汉语教学中有什么意义?(18分)4、什么是语法化?它的特点是什么?语法化和词汇化有什么区别?(18分)三、有人说在中国没有必要引进语素和词,请说明原因,并说说你的看法(20分)四、翻译古文《国语》中的一段。

(15分)六、评述王念孙《读书杂志》中的一段(15分)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09年博士入学专业试题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一、(1、2 选一3、4选一)1、简述语言学和音位学的区别。

(8分)2、简述普通话的声韵配合规律,并简要说明原因。

(8分)3、有人说汉语韵母有39个,有人说有37个,也有人说有35个,请说明原因。

(12分)4、举例说明音位学的归纳标准。

(12分)二、(1、2选一3、4选一)1、语言类型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12分)2、什么是配价语法?它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什么意义?(12分)3、语法项目排序在汉语教学中有什么意义?(18分)4、什么是语法化?它的特点是什么?语法化和词汇化有什么区别?(18分)三、有人说在中国没有必要引进语素和词,请说明原因,并说说你的看法(20分)四、翻译古文《国语》中的一段。

(15分)六、评述王念孙《读书杂志》中的一段(15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1、萨丕尔《语言论》2、预设3、语境4、化石化5、亲属语言二、简述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学习/习得的异同。

(10分)三、语言变异的种类及原因(10分)四、语言层次性理论在语言规范工作的运用。

(20分)五、1、语言动态理论对语言研究的影响(20分,二选一)2、中介语理论是什么?在中国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情况。

六、1、词类划分有没有必要?有必要的话,哪种标准最实用,请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或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论述。

(20分,二选一)2、怎样解决中文信息处理中的“瓶颈”问题。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 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

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

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

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

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

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二、汉字的结构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

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

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5)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

如:江、河、杨、柳等。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

如:莫。

7)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

如:考、老。

8)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1)左形右声。

如:松、理、越。

(2)右形左声。

如雕、期、鸿、救。

(3)上形下声。

如茅、空、简。

(4)下形上声。

如基、裳、姿。

(5)外形内声。

如园、闾、街。

(6)内形外声。

如辩、闻、雠。

9)形符和声符位置有反常的情况:如“视、祁、锦、钦、冯、和、蚀”是右形左声,“钊、到”是左形右声,“闷、问”是内形外声,“闺、阁”是外形内声,“孟”是上形下声,“笃、筑、竺”是下形上声。

10)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1)形符偏于一隅:修、倏、腾、滕、裁、栽、颖、颍、佞、疆。

(2)声符偏于一隅:旗、施、徒、徙。

(3)形符藏于声符中间:赢、羸、辩、辨、哀。

(4)声符藏于形符中间:裹、衷、戚。

(5)互相穿插,分合离奇:随、游、赖。

11)省形和省声: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

如:釜,从金省,父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