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导学案

合集下载

【名师测控】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新人教版

【名师测控】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新人教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的进展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有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

【自主学习】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①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 __________进行平反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__________方针。

③关于____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使人们认识到,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内容:①思想上: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形成了以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___。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______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 的新时期。

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为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平反。

2、完善法律制度:①1982年,颁布了第____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

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②意义:基本上形成了以________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正式版。DOC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正式版。DOC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3.了解全面展开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情况。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高考中断了_____年。

第一个站出来纠正中断高考错误的是__________,他提出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他的支持下,_______年10月高考恢复了。

2.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给中国积累了许多________问题和_______问题,人们强烈要求对“文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平反。

3.1978年5月,全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_________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_________________运动。

4._____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时期。

5.1982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____部宪法。

二、合作讨究1、阅读【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北京思考下列问题。

(1)此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作出了哪些伟大的决策?为什么说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2、阅读【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一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有哪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有什么意义?三、巩固训练: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A.发展农业方面B.发展重工业方面C.经济建设方面D.拨乱反正2、1982年颁布的第四部宪法及此后颁布和实施的法律反映了()①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②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③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民的共识④我国逐渐向依法制国的道路迈进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以下有关表述不准确的是()A.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B.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开始进行C.平反后的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重新走上工作岗位D.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①5.《走进新时代》中的两句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教案【情景导入】播放董文华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歌曲中的那位“老人”是谁,他在新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怎样的?歌曲中的“春天”是指什么?学生回答后,利用多媒体播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的两幅照片。

就是邓小平促成了新中国的伟大的历史转折(板书),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2、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治进程。

3、掌握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点拨法、讨论法、比较法【学习方法】1.自学、互学、探究2.看图片,读史料【学习过程】一.指导自学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大家圈点勾画做好标记。

1.找出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老师点拨: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主要内容及意义。

2.标记你看不明白的地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方法)二.展示验收,共同评价【一】预设性问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①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进行平反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__________方针。

③关于____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使人们认识到,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时间:_____年底,地点:北京3、内容:①思想上: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形成了以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2)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______ _ 开端。

3)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 的新时期(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为____ _ 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平反。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第一篇: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实行改革开放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建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3.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否定的错误是A.“阶级斗争为纲”B.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C.“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的斗争是主要矛盾”D.“两个凡是”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5.建国以来,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A.党的七届二中全会B.党的“八大”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五大”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文章尖锐地指出,“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

这篇文章引起广泛的注意。

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绝大多数地方领导人都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

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情况,为什么要开展这次大讨论?(2)经过讨论得出了什么结论?(3)这次讨论有什么意义?三、问答题1.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的相同核心点是什么?这两次决策实践结果有何差异?2.以下三位领导人分别是谁?他们在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参考答案一、1.D 2.C 3.D 4.B 5.C二、(1)否定“文革”,反对“两个凡是”。

人教版八下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人教版八下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人教版八下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个凡是”的内容及影响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两个凡是”实质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及意义的分析,切实使学生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含义。

培养学生阐释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从思想和路线上拨乱反正,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教学重点】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2008年我国开展一系列纪念改革开放的活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2008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30周年,是改革开放的30周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30周年。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转折。

今天就让我们把视角定格在“转折”上,共同去探究共和国发展历史上“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新课学习(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师:阅读P38页思考下列问题思考:我国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群众要求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思想。

因此产生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教师: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动乱至此结束,但“文革”后,党和国家面临许多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问题,清除这些遗留问题,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纠正“文革”错误,就成为共和国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人心所向。

拨乱反正首先从教育和科学战线开始了,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教师:1978年的春天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但它的脚步却仍然显得沉重,“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但向前涌动的历史潮流遇到了严重的阻碍。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2.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的法律文件极其重要意义;3.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预习案(独立完成,同伴互助,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订正答案,讨论疑难,并背诵记忆,准备教师检查,时间8分钟)一、徘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文革”结束时,人们有怎样的要求?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怎样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什么方针?2.由此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哪一年?通过讨论人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场讨论的性质是什么?二、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召开:____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______召开。

2.内容:①思想上:今天睡觉,你将做梦;今天学习,你将圆梦! 1②政治上:③组织上:3.意义:三、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1.什么事件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展开?2.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是在哪一年?3. 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基础上,党中央也加强了法制建设,先后通过了哪些法律?这些法律的颁布有什么意义?预习疑难摘要:探究案要求:先自己分析,然后在组内展开交流,每个组员都要积极主动发言,小组长统计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各小组展示时注意及时订正答案。

2今天睡觉,你将做梦;今天学习,你将圆梦!大转折?(对比会议前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变化)探究二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从两次会议的内容、作用作比较)【学有所思,畅谈收获】学完本课内容后,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请将你的收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巩固提升【当堂达标】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平凡冤假错案的工作D.“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2.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今天睡觉,你将做梦;今天学习,你将圆梦! 3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探究型导学案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探究型导学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探究型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2.依据导学案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牢固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意义,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和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3.将预习中遇到的难问题标识出来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4.建议20-25分钟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预习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标记,在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内容:思想上:确立、的指导思想。

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组织上:形成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请思考: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2、内容:实行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1)特点:“包产到户”(2)基础: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3、意义:①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②使我国农业生产摆脱了长期停滞的困境,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4、第一个:1978年冬,安徽省18户农民立下了一张“分田到户”的字据。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1、特区的设置(1)决定:1979年7月,我国决定对广东、福建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

(2)建立:1980年,我国决定在、珠海、汕头、设置经济特区。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学习目标】1、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

2、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的进展、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

【学法指导】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文化大革命”后人们急切期盼中国能迅速拨乱反正,开创历史新局面,在这历史转折的时期,我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①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纠正“”的错误;②当时中央领导人坚持“”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③1978年思想理论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民认识到,只有。

(2)召开:时间;地点;内容:(在书上标注并理出几项来)(3)意义(在书上标记出来)知识点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探究1:阅读下列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邓小平文选材料二:如右图: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①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邓小平的思想主张?②材料二所示的文章在思想理论界引发了一场什么讨论?这场讨论具有什么作用?③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意义?【课堂小结】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安二中 八 年级 历史 学科导学案课 题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 型 新授课 时 1 主备教师 武瑞花授课教师备写日期2014,学案序号8LSX008学习 目标 1、记住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2、说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的法律文件。

这些法律文件的颁布有什么重要意义3、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同时认识到祖国的变化是巨大的。

学具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导入请结合《北京街头的谈话》 舞台剧回答下列问题: 1、 剧中的谈话发生在什么事件结束后?2、 根据剧中谈话的内容,你知道当时人们渴望什么?3、 能否说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质上是坚持了什么思想?此方针在当时产生了哪些消极作用?4、 面对这些问题,以邓小平为首的老一辈共产党人是如何做的?产生了何影响?二、自学(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思想基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背景:①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平反 和纠正 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 ”的方针。

2)目的:为了反对“ ”的错误观点。

3)内容:否定了“ ”的错误观点。

使人们认识到,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意义: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召开:_____年底,在 召开3、内容:①思想上: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上来,实行 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形成了以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

(2)它完成了党的 、 和 的拨乱反正,是______ 开端。

(3)中国历史进入 _______ 的新时期(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中共中央为____ 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完善法律制度:1)成就:1979年,颁布了《 》,1982年,颁布了第 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

1986年,又颁布了《 》。

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 》《 》《 》等一系列法律。

2)意义:基本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 、 和 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我国逐渐向 的道路迈进。

三、合作1、课本39页动脑筋,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批 注【理解】平反冤假错案意义:充分体现了新的领导集体的民主意识,也充分的调动了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使我2、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这两次会议有很强的对比性,你能分析这两次会议的相同点吗?3、党的历史上有三次重心转移:分别是什么时候,具体内容是什么?四、延伸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文章尖锐地指出,“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

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绝大多数地方领导人都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

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材料二 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材料一中所述“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展的?这场讨论使人们产生了怎样的认识?(2)材料二中的“全会”是指哪次会议?(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左”倾错误主要指的是什么运动? (4)简要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66~1976年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

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材料二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现象?它给中国造成什么危害? (2)材料二中一系列法律的颁布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从上述两则材料中,你认识到了什么?国的民主与法制由“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无民主、无法制的状态又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知 识 网 络小 结 反 思【情境导入】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2.人们渴望纠正文革错误。

3.左倾错误思想阻碍纠错,引起全国人民的不满。

4.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这样做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拓展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 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

2.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

】1. 都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集体。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2. 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共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3. 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遵义会议为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3、中国历史上的三大转移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 ①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

②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拉开序幕的。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

④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意义)遵义会议思想组织地位纠正了王明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第一代领导集体)是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拨乱反正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材料题1(1)背景: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的错误;中央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十一届三中全会。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材料题2(1)“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危害:社会动乱和灾难。

(2)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3)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北京街头的谈话》旁白: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人们欢欣鼓舞。

张三:听说了吗?“四人帮”被抓起来了!李四:这些年,全国上下整天忙着闹革命,学校停课、工厂停工。

国家都乱成什么样子了!张三:希望彻底纠正文革中的错误,让我们能吃饱饭!赵五:文革中,有很多人被打成反革命,整天被批斗游街。

不知道能不能平反冤假错案。

李四:是啊!不过,我们现在的领袖认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是正确的,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呢。

张三:“两个凡是”方针,使全国工作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

已经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了。

赵五:我们不要乱说了。

五、检测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的转折是指()A、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C、开国大典D、十一届三中全会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新”起点是()A、进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D、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3、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在()后。

A、粉碎“四人帮”后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C、邓小平复出后D、刘少奇恢复名誉后4、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第一部B、第二部C、第三部D、第四部5、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颁布的法律文件有: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一届人大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7、下列关于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都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B.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C.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D.两次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党的历史上有三次重心转移:时间背景内容意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由城市转到乡村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由乡村转到城市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由阶级斗争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