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词,学夏之养生道
读古诗词,学夏日养生之道

读古诗词,学夏日养生之道作者:王源源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7年第7期古人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古代许多文人不仅才华横溢.而且精通医理.注重养生。
他们的古诗词意境优美,字句精炼,很多诗句还蕴含着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讲究“因时而为”,诗词歌赋中的养生之道也不例外。
时值盛夏炎炎,让我们借着《中国诗词大会》的余韵,来感受诗词之趣,品味其中的夏日养生之道吧.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
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
止于便吾体,何必被罗纨。
(白居易)·《夏日》)点评: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一生留下了许多永垂不朽的诗句。
但是,他的成就不仅仅是在诗坛,而且还在修身养生领域。
白居易出生在乱世,一生坎坷,却享年75岁,这在当时可谓高寿。
所以说,白居易是一名养生大家,他的许多诗词中涉及到养生的方法,其中有关消夏避暑的诗作,首首都是经验之谈。
在这首《夏日作》中,白居易述写了盛夏酷暑时的穿衣之道。
葛衣,是指用葛麻等天然植物纤维所制成的衣物,因为其布料稀疏而且单薄,多在夏季穿戴;轻纱编织的帽子轻巧宽大,和葛衣搭配,便足以度过炎热的夏季。
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认为,选择夏季的衣帽,应以适体和舒服为标准,只要适合自己的身体,不必讲究精美贵重。
提醒:夏季选择衣服,首先要考虑舒适度,穿着不舒适的衣服绝对不是好选择。
衣服的舒适性主要表现在材质和版型两个方面。
夏季天气炎热,“简单、凉爽、美观、能保护皮肤”是着装应遵循的原则,最好选择柔软、透气、吸汗性强的衣料。
夏季的衣物多直接接触皮肤,所以选用纯棉、真丝等天然纤维衣物最合适。
由于夏季容易出汗,为了有利于汗气散发,应注意选择穿着宽松自如的服装,少穿紧身衣。
同时还要勤于换衣,防止汗液浸湿滋生细菌,否则不仅会引发不适,还容易出现湿疹、痱子等皮肤问题。
睡眠之道花竹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
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王安石.《无题》)点评: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宰相,新党领袖。
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人同处于一世,然寿有长短,有寿逾天年,也有半百而殂,何者?排除天灾人祸,先后天不同也。
一、先天因素:人之先天,源于遗传,受之父母,根于宗族,无法改变。
宗族昌隆,父母敏健,孕育得当,足月分娩,则身体康健,反之则羸弱多病,寿难久长。
二、后天养生:若想益寿延年,先天无法改变,我们就要通过后天调摄,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调理生机,条畅气血,平衡阴阳,和调脏腑,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以下我们从心境、环境、时节、呼吸、气功、饮食、起居、医药及理疗九个方面概述后天之养生,谓之“后天养生九篇”。
1、后天养生之心境养生篇益寿延年,良好的心态是首要的。
心态不平和,会致气机不调,阴阳失衡,气血紊乱,怒使气上,喜使气缓,忧使气郁,思使气结,悲使气消,恐使气下,惊使气乱。
气机不调则易伤损五脏,过怒会伤肝,过喜会伤心,过思会伤脾,过悲会伤肺,过恐会伤肾。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能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思想去看待,以超然的胸怀去面对,这是养生的第一要求。
为人处事要怀有慈善之心,豁达包容,待人以宽,仁孝感恩,敬老爱幼,行善积德,回馈社会。
举凡长寿之人,多有一颗平和仁爱的心,能笑口常开,对所有的事情都能不急不躁,泰然处之。
宽宏大度是养生之本,心底无私是长寿之道,自古斤斤计较、心胸狭窄者无有长寿。
有容乃大,无愧自安,心底无私天地宽。
心境高远者,淡泊宁静,心胸开阔,去留从容,宠辱不惊,不争名在朝,不争利在市。
知足常乐,胸怀宽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平气和,情志无过,以此养生则益寿延年。
2、后天养生之环境养生篇古语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清水秀则地灵人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长寿的重要因素。
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人文明礼貌,人际关系和谐,则人多长寿。
据世卫组织统计,长寿区域多符合上述的条件,如中国江苏的如皋,中国广西的巴马、中国新疆的和田、海南三亚的南山、巴基斯坦的罕萨、外高加索地区、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这些地区水土良好,空气清新,适合生活居住。
中医夏季养生之道介绍

中医夏季养生之道介绍中医夏季养生之道介绍核心提示:-->一、中医夏季养生之道首先,夏日饮食重清热、解毒、健脾、整胃,不妨多吃些可以消暑解渴。
人们应晚睡早起,使情志愉快,心中没有郁怒,使体内阳气能够向外宣通开发,这就是适应夏季,保护长养之气的道理。
祛暑湿,重饮食调节。
夏季气候炎热,暑热当令,心火易于亢盛,一般情况下,饮食上宜用清心泻火、清暑之物,如西瓜、绿豆、赤小豆、苦瓜之类,夏至以后,阴气渐重,人们不适合在夏季吃太过寒凉的食物、饮料而伤了脾胃,引起腹泻。
因此,可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饮以祛暑化湿,调整脾胃功能。
夏天易上火需调养心神。
中医刘学谦认为夏属火,与心相应,夏季心火易于旺盛,病人动辄上火发怒,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
要求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
还有就是,我们在特别闷热的晚上洗一个温水澡,这样是可以防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发生着凉感冒的。
因为许多人在家里晚上都待不住,许多人到了夏季的夜晚就特别的喜欢在街上纳凉甚至深夜,我们要知道这是不好的习惯,以后不能再这样做了,慢慢的变成好习惯吧。
二、夏季养生汤谱1、苦瓜排骨汤材料:苦瓜500克,排骨400克,葱段、姜片、绍酒、盐、味精适量。
做法:将苦瓜去瓜蒂、去瓤,切成块;排骨洗净切小块。
锅中加清水适量,烧开,放入排骨煮去血沫,捞出洗净。
锅上火,放入排骨、清水,用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后放入葱段、姜片、绍酒,改用小火烧至排骨熟烂,再加入苦瓜同煮约10分钟,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苦瓜有清热解毒,明目,补气益精,止渴消暑的功效。
苦瓜排骨汤气味苦甘、清润,具清暑除热、明目解毒的功效,是夏季清热降火佳品。
2、苦瓜青滚咸蛋汤材料:咸鸭蛋2个、苦瓜600克、生姜4片切丝状。
做法:咸鸭蛋去壳留蛋液,取蛋黄切碎;苦瓜洗净,薄薄削去瓜皮,再薄薄削出青嫩部分的瓜肉,并成条丝形状。
在镬中加入清水1250毫升(约5碗量)和姜丝,武火滚沸后,下咸蛋黄碎、瓜青至刚熟,下盐、油,再徐徐推入蛋液至均匀便可。
内经夏天养生之道

内经夏天养生之道《内经》是我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两部医学古籍之一,在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被誉为医家之宗。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内经夏天养生之道,一起来看一下吧。
“夏三月,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春生夏长,这是讲夏天这三个月当中,“蕃秀”,植物春天种下去,一直成长到夏天,这是最漂亮的时候。
夏天“天地气交”,这是古文那么讲,因为我们的生命靠三样东西,日光、空气、水。
温暖的地方会生长,寒冷的地方就是死亡。
“万物华实”,所以夏天是生长最重要的时候,万物繁华漂亮。
那么,夜里早点睡,早晨早点起来。
“无厌于日”,“无厌”是什么?不要过分在太阳下面活动,避开一点日晒。
“使志无怒”,在心理的修养上少发脾气,“怒”是发脾气。
换一句话说:心理上对人、对事宽容,不要有怨恨的心理。
“使华英成秀”,等于让大地上的万物成长茂盛。
“使气得泄”,这里头有个问题啦,夏天怎么叫泄气?这是《易经》讲消息,成长的时候就开始死亡,当你死亡的时候即开始成长,这是一消一息,所以生命到了最漂亮的时候就要完了。
《庄子》内篇告诉你“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婴儿生出来以后,到第二天,这个婴儿已经比昨天老,三岁的婴儿比一岁老,生生死死很快的在变化。
所以《庄子》也引用孔子告诉颜回的四个字:“交臂非故”。
生命的道理,一切的道理都很无常,你我两个对面走,你过来我过去,两个膀子一靠,已经变了,都不是现实的你我了。
所以夏季要善养自己的意志,“无怒”,阴气就可以发泄出去了。
“若所爱在外”,这个时候人的思想情绪都喜欢向外面,都喜欢放射出去。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四气调神”就是讲这一套。
没有讲怎么调,只讲什么夜睡早起,什么不要发脾气之类的“调神”的道理;所以它没有讲医学,只讲养生。
但是你懂了养生的原则去看病,就看出病因来了。
拓展阅读:【南师讲内经】人受委屈会伤肝“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节气夏至古诗词[全文5篇]
![节气夏至古诗词[全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f0d0d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1.png)
节气夏至古诗词[全文5篇]第一篇:节气夏至古诗词节气夏至古诗词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节气夏至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节气夏至古诗词1《夏至避暑北池》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杨万里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和昌英叔夏至喜雨》作者:杨万里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夏至後得雨》作者:苏辙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节气夏至古诗词2《祷雨题张王庙》宋作者: 叶适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
群农无计相聚泣,欲将泪点和乾泥。
祠山今古同一敬,签封分明指休证。
传言杯珓三日期,注绠翻车连晓暝。
龙神波后何惨怆,昔睡今醒喜萧爽。
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
浙河以东尽淮壖,哀哉震泽几为原。
愿王顿首玉帝前,请赐此雨周无偏。
《田家苦》宋作者:章甫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
有关养生的古诗词

养生的古诗词有关养生的古诗词魏武帝曹操热心于研究炼气养性之理,以求健康长寿。
在他的养生诗中,最精彩的一篇当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诗中写道:诗歌可以言志,诗歌可以陶冶情操,诗歌还可以养生。
以下是文学网小编整理分享的有关养生的古诗词,欢迎大家阅读!魏武帝曹操热心于研究炼气养性之理,以求健康长寿。
在他的养生诗中,最精彩的一篇当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诗中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
同时也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是曹操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善于养神,是重要的修身养性之道,也是延年益寿的良方。
东晋名士陶渊明《饮酒》诗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典型的养生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家和万事顺,家和万事兴,家中人和,是人生幸福之泉。
“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的年月里,颠沛流离,备受艰辛,体衰神伤。
所幸的`是,他家中有老伴体贴,小儿亲昵。
这在他的《江村》诗中得到印证: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复何求?这是杜甫的肺腑之言。
温馨的家庭生活给了诗人至纯至厚的情,至深至广的爱,才使他晚年一度过得安闲而自在一些。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作中有不少是抒写养生方法的。
他的“养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炼气功。
他在《负冬日》诗中写道: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
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爱好气功,而且已修炼到很高的层次。
他练功时“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这不是一般炼气功的人所能达到的。
中医养生传承的诗句

中医养生传承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中医养生传承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养生的古诗句养生诗词养生原则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行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行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抱朴子》晋葛洪我命在我,不在天。
―――《仙经》养生以不伤为本。
―――《仙经》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
―――《养生论》3国嵇康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
―――《抱朴子》晋葛洪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精、气、神,养生家谓之3宝。
―――《理虚元鉴》明汪绮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正气存内,邪不行干。
―――《素问·遗篇刺法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惜精养生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3元全,陆地仙。
―――《养心要语》明胡文焕人年510者,精力将衰,大法当210日1次施泄。
―――《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纵欲戕生,古今同慨。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尊生8笺》明高濂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
―――《食色绅言》明陈继儒御女之法,能1月再泄,1岁2104泄,皆得2百岁。
从古诗看夏季睡眠养生

有 关 的古 诗 ,身 临其 境地 看 看 安 静地 酣 睡 ,窗 外飘 来 朦胧 的 夏季如何既科 学又惬意地睡 眠。 敲 击 声 !让人 感 觉主 人 的这 个 、 纸 屏 石枕 竹 方床 ,手倦 抛 午 睡 一定 睡 得 十分 惬 意 ,质 量 书午梦长。 很高 。 睡起 莞 然成 独 笑,数 声 渔 古 往 今 来 的养 生 家对 午 睡 都 非 常 重视 ,清 代 李 渔在 《闲 笛在 沧 浪 。 宋・ 蔡 确 《夏 日登 车 情 偶寄 》里对 夏 季午 睡 有 专 门 的 论述 ,他 说 ,夏 季 午 睡十 分 盖 亭》 、 这首 诗 是北 宋 丞 相蔡 确 在 必 要 。因 为盛 夏 的 一个 白天 , 可 以抵 深 冬 的两 个 白天 ;夏季 因 支持 王 安石 变 法被 贬为 地 方 不到 深冬 的半个夜晚 。 官 时所 写。读 其 诗 如入 其 景 , 的一夜 , 被 贬还 能 酣然 入 梦 ,已难 能 可 如 果 只是 晚 上休 息 ,白天不 休 贵 。睡 醒后 听见 渔 笛数 声 ,联 息 ,那就 是 用 一分 的 休息 抵 挡 想到 自己的处 境 与渔 家 的身 居 四分 的劳 累 。况 且 ,炎热 中的 江湖 并 没 有什 么 不 同 ,竞不 自 人 们容 易 困 倦 ,而 午 睡 是抗 拒 觉地 莞 然 一笑 。悠 然 自得 的 豁 炎热 、消 除 困倦 的 重要 手 段 。 达心情跃然纸上 , 既形 象入 微 , 天 下没 有 比午 睡 更好 的 夏季 养 又幽默风趣 。 生的办法 了。 中 医 认 为 ,午 时 ,即 l l 这 首诗 其实 揭 示 了夏 季 睡 眠 养生 的一 个基 本 原 则 ,即 : 点到 1 3点 这 段 时 间 ,正 是 上 在炎 炎 夏 日里 ,睡 前一 定 要 心 下 午 更 替 、 阳 气 与 阴 气 的 转 态平和 , 抛弃一切烦恼 和思 虑 , 换 点 。 一 般 情 况 下 ,人 在 这 也不 要 像 完成 什 么任 务似 的 刻 个 时 间 段 会 觉 得 困 乏 ,想 休 子 意 去睡 ,可 以躺 在 床 上翻 翻 书 息 一 会 儿 。 中 医 所 说 的 “ 籍 ,让 自己读着 读 着就 进 入 了 午 觉 ” ,就 是 指 这 个 时 间 睡 梦 乡 ,就 像 蔡 确 那 样 , “ 手 倦 的 午 觉 。 如 果 在 这 个 时 间 段 抛 书午 梦 长 ”。这 样 ,才 能 保 内 每 天 坚 持 睡 半 个 小 时 ,不 证 睡眠 的 质量 ,达 到避 暑 养 身 但 可 以 消 除 疲 劳 , 更 有 利 于 身 体 的 健 康 。 当 然 ,这 半 个 的 目的 。 南 州 溽暑 醉 如 酒 ,隐几 熟 小 时 的 午 睡 ,一 定 要 像 柳 宗 眠开心牖 。 元那样选择安 静凉快的地方 , E l 午独 觉 无 余 声 ,山童 隔 睡 出 品位 睡 出质 量 来 。 竹敲 茶臼。 花 竹 幽 窗午 梦 长 ,此 中与 唐・ 柳宗元 《 夏昼偶作 》 世暂相 忘。 华 山 处 士 如 容 见 , 不 觅 仙 在 炎 炎 盛夏 的午 间 ,柳 宗 元在 开 着北 窗 的 房 间里凭 倚 着 方 觅 睡 方 。 宋・ 王安石 ・《 无题 》 几案熟睡 。 房间里外静寂无 声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古诗词,学夏之养生道
央视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备受瞩目,许多观众跟随节目中的诗词达人一起感受诗词之美。
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古诗词不仅意境优美,字句精炼,而且很多诗词还蕴含着养生之道。
古人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古代许多文人不仅才华横溢,而且精通医理,注重养生。
中医养生讲究“因时而为”,诗词歌赋中的养生之道也不例外。
现在,正值盛夏炎炎,让我们借着《中国诗词大会》的余韵,来感受诗词之趣,品味其中的夏日养生之道吧。
穿衣之道
葛衣疏且单,
纱帽轻复宽。
一衣与一帽,
可以过炎天。
止于便吾体,
何必被罗纨。
点评: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
他不仅在诗坛成就不凡,同时还是养生大家,他的许多诗词中涉及养生的方法,其中
有关避暑的诗作,都是经验之谈。
在这首《夏日作》中,开篇便写了盛夏酷暑时的穿衣之道。
葛衣,是指用葛麻等天然植物纤维所制成的衣物,因为其布料稀疏而且单薄,多在夏季穿戴;轻纱编织的帽子轻巧宽大,和葛衣搭配,便足以度过炎热的夏季了。
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认为,选择夏季的衣帽,应以适体和舒服为标准,不必讲究精美贵重。
提醒:夏季选择衣服,首先要考虑舒适度。
衣服的舒适性主要表现为材质和版型。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简单、凉爽、美观、能保护皮肤是着装所要遵循的原则,最好选择柔软、透气、吸汗性强的衣料。
夏季的衣物多直接接触皮肤,所以选用纯棉、真丝等天然纤维衣物最为适合。
由于夏季容易出汗,为了有利于汗气散发,应注意选择穿着宽松自如的服装,少穿紧身衣。
同时,还要勤于换衣,防止汗液浸湿滋生细菌,不仅会引发不适,而且还容易出现湿疹、痱子等皮肤问题。
睡眠之道
花竹幽窗午梦长,
此中与世暂相忘。
华山处士如容见,
不觅仙方觅睡方。
点评: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无题》是中国古代养生诗词中脍炙人口的一首诗。
诗中所说的“华山处士”,是指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陈抟,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合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
后隐居在华山,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
王安石晚年隐居时有感于陈抟的睡眠养生,故作此诗,通过对陈抟高质量睡眠的赞誉,道出了他的长寿秘诀――“不觅仙方觅睡方”。
觅睡方,就是寻找睡眠的处方,也就是说,作者认为睡眠是比“仙方”还要好的长寿秘诀,可见睡眠在古代养生体系中的重要性。
提醒:《黄帝内经》中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古人认为,养生要符合自然规律,夏季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的季节,所以夏季养生就要注意“养长”,睡眠讲究早起晚睡。
起床时间要比其他季节早,最好在早晨5-6点。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可以等夜间暑热之气有所消散,人的气息也比较平和时再睡觉。
由于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所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睡得过晚,一般应在晚上11时之前入眠。
夏季怎样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呢?古人提倡的子午觉非常符合夏季养生。
所谓子午觉,就是每天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中医认为,子
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睡好子午觉,有利于人体养阴、养阳。
子时为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衰弱的时候,也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及时休息,最能养阴,睡眠质量最好,睡眠效果也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午时为“合阳”之时,宜小寐,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力措施。
即使睡不着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
总之,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饮食及静心之道
爽口物多易作疾,
快心事过必为殃。
知君病后能服药,
不若病前能自防。
点评:邵雍,号安乐先生,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易学家,康熙皇帝曾为其题词“学达性天”。
邵雍在养生方面提倡“预防为主”的原则,《防病诀》一诗不仅充分表达了他的这种观念,而且从饮食及静心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堪称防病益寿之妙诀。
诗中所说的“爽口物”,指可口的美食和个人喜欢的食物,大多是膏粱美味,往往容易进食过多,从而损伤脾胃,甚至
诱发其他疾病。
“快心事”是指令人快乐的事情,例如过度兴奋、意气用事求一时痛快等。
适度的“快心事”能够使人愉悦,但事过则为殃,过度放纵情绪会损害人体,成为致病因素。
提醒:明代医学家万全劝诫人们“凡有喜食之物,不可纵口。
常言病从口入,惕然自省”。
经常过量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不仅容易出现肠胃不适,而且会使体内营养不均衡,脂肪堆积,血脂、胆固醇升高,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种疾病。
日常饮食应荤素搭配、粗精兼备,除了米、面、豆等主食及肉蛋类食物外,要注意多吃些时新蔬菜及水果。
清代养生家曹庭栋说:“大凡快意处,即是受病处。
老年人随时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省。
”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做到不过度悲喜。
开开心心是好事,但要掌握好“度”,谨防乐极生悲。
尤其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中老年人,如果情绪过于激动,容易引起全身血管收�s,诱发疾病,甚至出现意外。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心绪不稳,人体抵抗能力也相对较弱,所以保持平静的心境尤其重要,力求“心静自然凉”。
运动之道
一帚常在傍,
有暇即扫地。
既省课童奴,
亦以平血气。
按摩与导引,
虽善亦多事。
不如扫地法,
延年直差易。
点评:陆游是宋代著名爱国诗人,他的诗作涉及了多方面的养生观念,包括运动、饮食、心境等,这首诗就是说的运动与养生的关系。
陆游一向把整理书籍、扫地抹桌当作锻炼身体的活动,他在闲居乡村时,经常从事一些拾柴、割草的体力劳动,年事渐高后,就做些养鸡、养猪的活计,不让自己闲着,总是要活动筋骨。
陆游还喜欢登山,他在《看钟》中写道:“乘除尚喜身强健,六十登山不用扶。
”此类运动不仅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活动筋骨,还能陶冶情操,舒缓心情,使其获益匪浅。
提醒: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由阴阳运动状态组合的整体,生命的历程是阴阳运动的动态过程。
古人曰:“动则不衰。
”就是说,只有活动起来,才能很好地保养生命,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
现代医学证明,多种多样的运动锻炼及家务等体力劳动可以加快血液流动,有效促进身体内部的新陈代谢,不仅可以使肌肉发达,而且还能增强体质,强化人体各种机能,有效延迟各器官的衰老进程。
目前,流传于世而又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有很多,比如跑步、打太极拳、按摩、游泳、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等。
这些运动可以全面、系统地锻炼身体,其养生益寿作用为世人所公认,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爱好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