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课标二轮课件: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习题: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习题: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含解析

13.古代诗歌阅读(A)限时:20分钟总分:18分一、(2019四川成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9分)送杨山人归嵩阳高适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注]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五、六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2.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答案B“景象凄凉残败”错,从全诗来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之景,并无“凄凉残败”之感。

2.答案①对比:第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形成对比。

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

②以乐景抒哀情(反衬):第五、六句描写二月新柳、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触动诗人的离情,更显悲哀。

③用典:第七、八句化用《击壤歌》,表现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恬淡,赞叹其超然世外的隐居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

对于手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些手法。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课件:专题5 古代诗歌阅读 第1讲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课件:专题5 古代诗歌阅读 第1讲

衣等事。③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四句以“霜降”“碧天”“秋 事”“西风”“梧桐”突出了深秋的寥廓与凄清。
B.“起瞰”三句,写词人午夜登高远眺,不由生 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
C.下片写了西园习射的情景,词人因病不能竞 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真题解题示范
(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目。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①,不求朝士致书论。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 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诗歌
有关文学常识进
了解诗歌发展历史,熟记其分类、文体特 征、风格流派、作家作品等,就能对试题
常识
行解说,要求考 生判断其正误
中所涉及的诗歌常识迅速作出判断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局部深挖类选择题巧判快判
这种类型的古诗歌选择题选项的设置最大的特点 是,它不是面向诗歌整篇,而是针对其中的某一联、某 一句或诗歌中的某一个要点来设置。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
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 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 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 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高考语文二轮诗歌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诗歌鉴赏PPT课件
注①素练:作画用的白绢。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这里形容画鹰神态 凶猛如挟风霜。② (sǒng)身:即耸身,收敛躯体准备搏击的样子。③ 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此为 喻。愁胡,指发愁神态的胡人。④绦(tāo):丝绳,指系鹰用的丝绳。镟 (xuàn):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擿(zhāi):“摘”。⑤轩楹:堂前廊柱, 指画鹰所在地点。势可呼:样子似乎可以呼之去打猎。⑥平芜:荒原。
诊断盲区
-9-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关城榆叶早疏黄”点明地点和时令,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边地的 荒凉景象。( ) 2.“日暮云沙古战场”用意象“日暮云沙”,比喻古战场的暗淡无 光与破败。( ) 3.“碎叶城西秋月团”通过营造和烘托战场的气氛,暗示将军关注 边塞安危。( ) 4.“辞君一夜取楼兰”写出了将军率兵奔赴边关杀敌的神速和气 势。( ) 5.两首边塞诗均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 关注与担忧。( )
梳理主干
-7-
诊断盲区
-8-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从军行七首(选二)
王昌龄 其三
关城①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②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③。
其六 胡瓶④落膊紫薄汗⑤,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⑥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注①关城:指边关的守城。②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③龙荒:荒 原。④胡瓶:唐代西域的一种工艺品。⑤紫薄汗:骏马名。这里指 将军骑的马。⑥明:明白地训示或告诫。敕:专指皇帝的诏书。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突破瓶颈
-24-
(1)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
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
(2)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3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情预览】技法提分点23 诗中有画境,意象寄深情三步骤鉴赏诗中形象读文支招三看初懂诗家语一看标题(初判题材)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内容、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也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两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二看作者(初明情感)依据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

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有忧患之思。

如李端和徐照,结合他们的时代,一唐一宋,可大概明确其区别是,一注重意趣,一注重理趣。

三看注释(初懂内容)诗歌后凡有注释一定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注释多是作者、所写人物、写作背景或是难解词句的解释,有的是典故的出处与含义等。

如右侧注释对《三峡吟》中诗句典故的解释,暗示情感的忧伤。

典题文本(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译文】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三峡吟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对点解题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解题指导本题赏析事物形象。

明确物象特征,对接诗人品性两首诗都写到的意象,当为猿的啼叫声,这是事物形象。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不堪听”写猿啼的哀戚使诗人愁苦不堪;“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写猿啼的哀戚使行人忧愁。

鉴赏表达效果李诗中的“共听一声猿”,是用分隔两地的人“共听猿声”来间接“写愁”,表达与朋友的分离之愁;徐诗是反写,啼猿自己不愁,但内心有愁的人听了猿啼更觉心愁,借猿声抒写游子思乡之愁。

高三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PPT精品课件

高三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PPT精品课件

事物 景物)
四、训练讲评
夜 步
高攀龙
幽人夜未眠,月出每孤往。 繁林乱萤照,村屋人语响。 宿鸟时一鸣,草径露微上。 欣然有意会,谁与共此赏。 千载怀同心,陶公调可仿。
1、诗人描写了“夜步” 时怎样的景象? 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5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结合尾联诗句,赏析整首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答案一: 刻画了一个孤独的老者形象。
答案二: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刻画诗人的形象,写作者旅途中看到一只 飘飞的沙鸥,来引发感慨,突显人物的 。
答案三: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在旅夜之中看到静寂、空阔的景 象,想到自己仿佛就象天地间孤独飘飞的一只沙鸥, 刻画了一 个孤苦无依、辗转飘零、孤独老迈的诗人形象。
闺怨爱情 ——心有灵犀无限情,明月孤灯梦难成
三、古代诗歌思想情感单项练习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三、古代诗歌思想情感单项练习
望月怀乡
泣露兰桂玉寒秋,登楼遥望桑梓州。
多情惟有相思月,华光流泻两地愁。
诗歌形式 ------ 表达技巧
诗歌内容 ------ 形象 (人物 ------ 思想情感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四、课堂作业
生查子
朱淑贞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满春衫袖
1、此词历来为人所称道,人多以为 “抒感伤怨抑之情 ”,请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三段论)
明确表达技巧 +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表达效果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 军 行》 5、厌恶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陇西行四首》
应该注意的是,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复杂的,往 往是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包含了几方面的内容: 边塞壮丽的风光,边塞环境的艰苦恶劣,和朋友离别的不舍 之情,对家乡的思念。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读懂一首诗,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古 读标题:诗歌题材
读作者 代 读注释
思想情感

诗歌形象:人物、景物(意境)、事物 志向哲理

读诗文 关键字(诗眼)词句 语言风格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典故
8
7
6
5
4
3
2
1



羁托咏





旅物史




怀
思言怀



怀

乡志古





诗诗诗


诗 歌 题

1
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 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描 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 材。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 夫和农耕。
田园诗的典型物象 景物、人物、农具、植物、动物
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 、草屋、柴门、荆扉、 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 3、农具:耒、耜、锄头、犁 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 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
抒情方 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新课标)(293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新课标)(293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专题五 │ 古代诗词鉴赏
3.体裁多样,题材丰富。诗12首,词5首;律诗绝句为首 选,且律诗、绝句是考查的主体,也兼及词、古体诗。从 题材看,写景、咏物、抒怀、羁旅、送别、慨世、哲理为 选材重点,其中写景咏物为最多。总体情况下,首选那些 意象蕴含哲理、生活富有情趣的诗歌,主流是那些山川风 物、清丽淡雅、情景交融的诗歌,对象是那些短小精悍的 抒情诗、景色优美的写景诗、充满理趣的山水田园诗和表 露深情的思念亲朋好友诗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专题五 古代诗词鉴赏
专题五 古代诗词鉴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专题五 │ 真题体验
真题体验
(一)形象、语言 1.[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8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 〈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专题五 │ 古代诗词鉴赏
4.从题型看,以主观题的鉴赏、评价、分析为主,辅以 少量的选择题、填空题。有的题目更加开放,如:北京卷 要求结合其他诗歌分析,湖南卷要求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 析全诗,填空要求填写体裁。 5.考点主要集中在画面(景象)、情感、内容、手法、形象 五大方面,也涉及文学常识、炼字、风格和意境等。考题 中考查最多的是意象,或考查诗中主人公形象、事物意象 、景物意象、意境的把握等,如山东卷的“孤舟”,天津 卷的“野菊”,江西卷的“杨柳”“飞絮”,四川卷的“ 子规”,湖南卷的“意境角度”,江苏、安徽、湖北等卷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词鉴赏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2025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讲解课件:专题五 名篇名句默写

2025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讲解课件:专题五 名篇名句默写
这类默写题多以古诗词意象、古诗词中的某种文化现象、语言现象或某一关键词等 设置开放的情境,并辅以作者、情感、时代等限定条件。我们在复习备考时,不仅要 加强对单篇文本的理解记忆,还要注意梳理、总结不同诗文中具有某种相似点的名 句。
解题方法
类型
题例
解题方法
文化现象、语 (1)(2022新高考Ⅰ)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 开放式情境默写不仅要关注情境的
答案 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4)[2018全国Ⅱ,T16(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
答案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5)[2018全国Ⅲ,T16(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
虑思考,却“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
答案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平时要关注诗句所用的手法技巧,答题
技巧型
”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 时要细读、圈画手法技巧关键词。如
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本题中的“叠字”“听觉”“视觉”。
答案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上下文 衔接型
(2023新课标Ⅰ)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 先找出已知情境对应句,再找出其前后
关联式
”两句,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 用、化用的句子一般都有与原
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写剑阁的险要,告诫人们 句相同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便
警惕战乱。
可快速找到要填写的句子,如根
答案 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据本题中的“匪亲”即可确定
所要填写的句子。
即练即清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思而不学则殆”阐明了学和思的关系,《荀子·劝学》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3分) ( B ) A.“一岁林花即日休”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有异曲 同工之妙,感染力 强。 B.“未放愁”内涵丰富,既指春花的愁情尚未释放即已凋谢, 也指赏花者的愁 情尚未显现。 C.颈联用词极见功力,“衔”“傍”生动地描写出春末暝色 四合、阴云低压 的凄迷之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读下面这首宋诗,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完成问题。
()
题许道宁画[注]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
陈与义
简淡中见新奇。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大部分的篇幅。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的辽阔万里之
[注] 许道宁:北宋画家。
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
赏者的主观感
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看标题。标题中含有以下信息: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题画诗);②点明了对象(许道宁画);③暗示 诗歌主旨(赞美)。 2.看作者、注释:北宋时期人,没有写作背景、情感提示。 3.看诗句。这首诗里没有语言“变形”现象,逐字逐句理解诗句如下: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江水, 苍苍茫茫的是哪一个郡的山?一向都是万里无边的意境,今却画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间。树木映照 在夕阳的余晖中,孤零零的云朵还没有落下去。这幅画中含有不寻常的诗句,搜肠刮肚也找不出 合适的诗句来形容其意境。整首诗表达了对画作的赞美之情。这里关键是对诗歌最后一句中 的“吟断”的理解,这个词出自卢延让《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4.看选项。通读全诗,可以确定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抒情。首联有山有水,而且“满眼长江水” 。颔联“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可疑。颈联写了作者眼中的树木与浮云。 本题考查古代诗歌鉴赏评价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艺术风格、构思、诗句内容及意蕴等方面的 鉴赏能力,体现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的学科素养,陶冶审美情操。 C项,“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诗句“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是把画 作比喻成一扇窗,诗人通过这幅画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辽阔。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典例
(2019课标全国Ⅱ,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完成
)
问题。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
投长沙裴侍郎
信奉坚定不移。
杜荀鹤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总纲目 录 满分攻略一
诗歌
满分攻略二
“五看法”快速读懂 诗歌选择题全面突破
满分攻略三 熟记五类答题模板, 突破诗歌鉴赏瓶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满分攻略一 “五看法”快速读懂诗歌
鉴赏古诗,其前提就是要读懂古诗。必须转变轻读诗、 重做题的倾向,要 沉下心来,反复咀嚼,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运用 的技巧。在考场 上抓住关键线索,快速读懂诗歌,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 D “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理解诗歌的情感错误, 诗歌抒发了思古 之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2019湖北武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即日 李商隐
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 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 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 金鞍①忽散银壶②漏,更醉谁家白玉钩③。 [注] ①金鞍:黄金装饰的马鞍。②银壶:古代用以计时的水 斗。③白玉钩:白 玉制的带钩,酒席上的游戏用具。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2019河北唐山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听郑羽人弹琴 李中
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 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 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 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 ) A.“羽人”,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飞仙。诗中“仙乡”“ 仙子”两词照应 了诗的标题。 B.诗歌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夜晚,明月照在山中,山林 一片寂静,诗人 听仙人弹琴,淳古之风油然而生。 C.诗中选取的“琴声”“秋月”“空山”等意象,同尾联的 “浮华世”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不愿去寻找捷径。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
[注] 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恩惠,受恩必报。
诗人表达的对恩惠的态度,并非“受恩必报”。他希望凭自己的才学被人赏识,而不会随便接受 别人的恩惠,D项对全诗的情感理解有误。 A、B 两项中,关键是理解“朱门”与“孔门”两词。“朱门”可联系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代表权贵人家;“孔门”可联系“孔门弟子”,代表儒家的道德领地。C项,“致书”,唐 代知识分子多有请有名望的人向掌权者或朝廷写信推荐,以求入仕捷径的习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 B “尚未显现”对诗句意思理解有误,诗中指赏花者 的愁情无法排 遣。 理解“未放愁”的含义要联系上句中的“真无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步骤
解说
步骤一 认真审读题干 看清楚选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的一项,题干有没有关涉诗

歌具体要素的关键词。
步骤二 明白选项设误 一般来说,越是笼统的说法越不容易错,越是具体的阐释越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满分攻略二 诗歌选择题全面突破
选择题的4个选项信息含量大,囊括了对情感、主旨、语 言、手法等的 赏析;只有1个错误选项,并且错误也只是细节上的设误。因 此答题时,考生只 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人设 置选项的设误 点,就可以顺利作答。在这种情况下,考生掌握诗歌选择题设 置错误的方式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