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二篇)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二篇)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一、前言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专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实际动物观察、采集和研究的丰富经验的重要环节。

本报告以我的动物学野外实习为基础,对实习期间的研究内容、所采集的数据以及取得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习目的1.学习野外实地观察的方法和技巧;2.了解动物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3.熟悉动物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三、实习地点和时间实习地点:XX自然保护区实习时间: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15日四、实习内容1.动物观察与记录: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观察和记录大象、狮子、犀牛等大型动物的行为习性。

通过观察,我了解到大象喜欢在白天进食,并且会形成一个领导者和成员的社会结构;狮子主要以肉食为主,通常在黄昏和黎明的时候活动,以群体狩猎的方式捕食;而犀牛在野外常常会形成一个个体的领地,对外界入侵者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

在观察过程中,我注意到了这些动物的生态特征和行为模式,并将其记录下来,以供后续分析。

2.动物采集与鉴定:除了观察记录外,我还参与了动物采集和鉴定的过程。

我们使用了捕鸟网和捕虫器等工具,捕获了一系列动物标本,包括鸟类、昆虫和两栖动物等。

在野外采集的动物标本都需要经过鉴定和记录,其中包括测量身长、体重,照相,记录外貌特征、生态习性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采集和鉴定工作增加了我对动物学研究的实际了解。

3.数据分析与统计:在野外实习的最后阶段,我进行了所采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野外观察和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大象的领导者在觅食时会带领其他成员,形成一个有序的队伍;狮子的捕猎成功率与天气、同类竞争者等因素有关;犀牛的领地大小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

数据分析使我对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分析工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实习成果1.实习期间,我不仅对大象、狮子和犀牛等大型动物的生态习性有了深入的认识,还学会了野外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和技巧。

2.通过动物采集和鉴定的实践,我熟悉了动物标本的处理和保存方法,并对动物分类学和鉴定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

野生动物实践报告范文

野生动物实践报告范文

野生动物实践报告范文
标题:野生动物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对野生动物的观察和研究,了解其生活习性,生存环境,以及面临的生存威胁,以此提升我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

二、实践地点及时间
实践地点:四川省某自然保护区
实践时间: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4月15日
三、实践内容
1.野生动物观察:在保护区内,我们观察了不同种类的野生动物,包括金丝猴、大熊猫、黑熊、野鹿等。

我们记录了它们的行为,如觅食、休息、繁殖等,并对其生存环境进行了评估。

2.生存环境分析: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和实地考察,分析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我们发现,一些动物的活动区域正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如森林砍伐和环境污染。

3.生存威胁研究:我们通过对动物食物来源的观察,分析了野生动物面临的主要生存威胁。

我们发现,食物资源的减少和栖息地的破坏是野生动物面临的主要威胁。

4.保护措施探讨:根据我们的观察和研究,我们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如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减少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推
广生态旅游等。

四、实践结果
通过本次实践,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和面临的威胁。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减少对它们的威胁,使它们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生活。

五、实践总结
本次实践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和研究野生动物,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它们的生存状况和面临的威胁。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希望我们的报告能引起更多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让更多的野生动物能够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动物实习报告

动物实习报告

动物实习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总结和探讨我在动物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并对实习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实习背景我在某野生动物保护中心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动物实习,该中心致力于保护濒危动物、研究种群生态和推广动物保护意识。

三、实习内容1. 动物观察和记录在实习期间,我通过观察野生动物的行为习性、食物取食方式及种群结构等方面进行记录和观察。

其中,我特别关注了黑熊、红翻蝴蝶等濒危物种,并记录其活动范围和数量分布情况。

2. 动物救助我参与了动物救助工作,包括救助受伤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水源,并协助兽医人员进行治疗和康复工作。

3. 动物饲养管理我在实习期间负责部分动物的饲养和管理工作,包括动物的喂养、卫生清洁和环境改善等,也学习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技巧。

4. 种群保护研究我参与了动物种群保护研究项目,例如对某鸟类种群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和统计。

通过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为动物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5. 动物保育宣传作为保护中心的一员,我还参与了动物保育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动物保护知识,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鼓励大家共同参与保护活动。

四、实习成果1. 数据收集和整理通过观察和记录,我收集到大量的动物数据并进行了整理和统计。

这些数据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也为动物保护决策提供了支持。

2. 动物救助成功案例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次动物救助行动,并见证了一些救助成功的案例。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3. 研究项目的进展参与了鸟类种群保护研究项目后,我们的观察结果和数据分析已取得初步成果,并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

五、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更深深地明白了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与野生动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应该保护和尊重它们的生命权益。

作为一名保护者,我将继续投身于动物保护事业,传递爱与关怀,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总结通过这次动物实习,我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也认识到了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动物学的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动物学的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动物学的野外实习报告范文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动物学野外实习是一项重要的科研工作,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研究野生动物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征,深入理解动物的适应策略和生态环境。

通过实习,我希望能够亲身接触野生动物,学习动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野外实习的地点是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习时间为一个月。

该自然保护区地处山区,气候温和,植被丰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三、实习内容和方法1. 野生动物观察:我负责观察和记录某种特定野生动物的行为习性、繁殖习性、栖息地选择等信息。

观察过程中,我采用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望远镜和相机等设备记录观察结果,并收集样本及标本。

2. 数据收集与分析:利用实习期间收集的数据和标本,我进行了相关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通过计算、图表等方式,我进一步了解了该种动物的数量、种群分布、繁殖力等重要参数,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3. 文献研究与报告撰写:在实习期间,我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了相关文献的阅读和研究,了解了该种动物的研究状况和最新进展。

在实习结束后,我撰写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了一份详细的实习报告,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内容、观察结果、数据分析和研究总结等。

四、实习心得与收获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深刻认识到野生动物的珍贵和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野生动物的数量不断减少,栖息地的破坏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给野生动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作为动物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科研和保护活动。

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科研方法和技巧。

例如,观察动物时要注意保持距离,避免干扰;记录数据时要准确具体,注意保密和保护野生动物的个体隐私等。

这些经验与技巧对我今后的科研工作会有所帮助。

此外,通过实习,我也深入了解了动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动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需要对多个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野生动物实习报告

野生动物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自己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我于2023年暑期参加了由我国某高校动物科学学院组织的野生动物保护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操作和理论学习,深入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自己在野生动物野外识别、种群调查与监测、栖息地调查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本次实习为期三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野生动物野外识别:在实习初期,我们学习了各类野生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分布区域,并通过实地观察和专家讲解,掌握了野外识别的基本技能。

2. 野生动物野外调查与监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野生动物的种群调查与监测工作。

通过设置样线、样方等方法,对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分布范围、生境状况等进行了详细记录。

3. 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与管理:我们深入了解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现状,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4.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学习了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繁殖技术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5. 野生动物再引入:通过学习野生动物再引入的理论和实践,我们了解了再引入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

6. 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多个自然保护区,了解了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并学习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基本知识。

三、实习成果与体会1. 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提升: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野外识别、种群调查与监测、栖息地调查与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技能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2. 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了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3. 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与同学们相互协作、共同进步,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保护野生动物实训报告

保护野生动物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正在急剧减少。

为了提高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增强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保护野生动物的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学习野生动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亲身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的实际工作中。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训开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学习。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以下内容:- 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野生动物的种类、习性和生存环境;- 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野生动物保护的措施和手段。

2. 实地考察为了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我们前往了当地的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参观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观察了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并学习了如何进行野生动物的监测和保护。

3. 技能培训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我们参加了以下技能培训:- 野生动物的识别和分类;- 野生动物的救护和饲养;- 野生动物监测设备的操作;- 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

4. 参与保护工作在实训期间,我们有机会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的实际工作中。

我们协助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以下工作:- 野生动物的巡护和监测;- 野生动物的救护和放生;- 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和教育。

三、实训体会1. 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野生动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传播种子、控制害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2. 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处理突发事件,以及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3. 增强社会责任感本次实训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保护野生动物。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保护野生动物实训,我们收获颇丰。

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8篇

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8篇

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8篇篇1引言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环节,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动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掌握动物学野外考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动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一、实习基本情况本次实习于2024年5月举行,地点位于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动物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实习为期一周,共有20名学生参加,分为4个小组进行实习。

实习内容包括动物种类调查、生态环境观察、标本采集与制作、数据整理与分析等。

二、实习过程与收获1. 动物种类调查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共发现了数十种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并掌握了动物分类的基本技能。

此外,学生们还学会了如何利用生态位、食物链等生态学原理,分析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2. 生态环境观察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不仅关注动物本身,还注重观察动物的生态环境。

他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和分析动物的栖息地、食物来源、天敌等生态因子,以及如何评估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生态环境观察,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动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标本采集与制作标本采集与制作是动物学野外实习的重要环节。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采集和制作动物标本,包括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

他们掌握了标本采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了标本制作的原理和步骤。

通过标本采集与制作,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动物学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

4. 数据整理与分析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收集大量关于动物种类、数量、分布等方面的数据。

他们学会了如何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并形成了详细的数据报告。

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学生们不仅锻炼了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还加深了对动物学研究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习总结与反思本次动物学野外实习取得了圆满成功,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野生动物保护实践报告

野生动物保护实践报告

野生动物保护实践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本次实习我选择在X年X月X日至X月X日,地点位于某国家自然保护区。

实习目的是通过对保护区的实地考察与参与,深入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实践过程中的种种挑战,以期能够为今后的相关领域工作积累经验。

二、实习岗位与环境实习期间,我主要在保护区的动物保护部门工作。

保护区地处高山大河间,具有丰富的生态系统,是众多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我所参与的主要任务包括野生动物巡逻、观察、救助以及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实习过程与发现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一次野生动物救助行动。

我们接到消息,一只受伤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被困在山林中。

我们迅速组织了救援队,携带装备进入山林。

通过仔细搜寻,我们终于发现了这只华南虎,它的一条腿被陷阱所困,伤口严重感染。

我们立即为其处理伤口,并将其带回保护区进行后续治疗。

这次救助行动使我深刻体会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我们需要更科学的方法和更高效的组织来应对这些问题,例如改善巡逻路线,提高信息获取速度等。

四、实习收获与建议实习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野生动物保护的实际操作流程,也体验到了与团队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成功救助华南虎的经历也让我深深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和成就感。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身在实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例如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储备不足,需要提高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对于实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我建议加强实习前的培训工作,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我也了解到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需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等各方的合作,共同推进保护工作。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和研究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发展动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指导教师:关文彬、李晓京、邱阳姓名: 陈瑜班级:梁希07-2 学号:070114207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梁希07-2 陈瑜070114207一、实习目的和意义通过野外实习,掌握野生动物保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重点掌握野生动物野外识别、种群调查与监测、栖息地调查、驯养繁殖、再引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并了解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1. 野生动物野外识别2. 野生动物野外调查与监测3. 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与管理4.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5. 野生动物再引入6. 了解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三、实习地点河南省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北麓,罗山县最南端,,介于东经114°18′-114°30′,北纬31°28′-32°09′之间,距信阳市32km。

2001年6月,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总面积4.68万公顷,不但是一个以保护山区森林珍惜鸟类及其栖息地为主的野生动物性保护区,也是一个集自然保护、生态旅游、鸟类观赏、科学考察、教学实习、休闲娱乐、避暑疗养于一体多功能综合性的自然保护区。

董寨保护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形成了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孕育出丰富多样的物种和生物资源库,保护区内现分布有植物1879种,兽类37种,两栖爬行类44种,鸟类237种。

因此,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北亚热带地区优先保护的生态系统区域,又列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优先保护区及国家和全球有重大意义的区域。

董寨保护区被誉为“鸟类乐园”。

董寨的鸟类之多,确为同一纬度或同一经度保护区中所罕见的,鸟类种类占河南省的79%,占全国的20%,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9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名录的有9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冠长尾雉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

董寨是个观鸟的好地方,在董寨观鸟,什么惊喜的事都可能发生,一天观鸟下来,一般能看到六七十种鸟类,最多能看到八九十种。

董寨保护区每年接待全国各地的观鸟人士达数百人次,北师大、河师大等多所高等院校把董寨作为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保护区开展鸟类科学研究起步较早,经过几十年的科研攻关,取得省、市级科研成果25项。

保护区现建设有全国最大的白冠长尾雉人工驯养繁殖基地,种类齐全的鸟类标本馆和益鸟招引悬挂的人工鸟巢,成为保护区生态旅游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雅的生态环境、浓郁的红色文化和佛教文化、众多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吸引了许多热爱自然、追求返璞归真的人们,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2004年6月在董寨成功举办的“中国大陆首届鸟类摄影年会”成绩斐然,拍摄照片近三千幅,涉及鸟种80多个。

越来越多的观鸟人更有理由喜爱这个看林鸟的好地方—山体的观鸟不高,最高840m,安全;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明显;下游有大型水库石山口,观水鸟也很方便。

保护区交通便利,从北京坐火车,一夜即可到达信阳,再转成汽车两小时即可到达。

如果走京珠高速公路,七小时就可以到达。

基于以上众多原因,我们本次野生动物保护学的实习地点就选择在了这里。

四、实习时间2009年10月19日-10月25日五、实习人员(一)带队老师:关文彬教授(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李晓京博士(首都师范大学)邱阳(北京师范大学)(二)后勤保障老师:徐基良(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刘传义(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三)实习学生: 梁希07-2班全体选修野生动物保护学的14名同学六、实习过程10月20日上午九点左右到达信阳火车站,后驱车赶往董寨自然保护区,到达后安排住宿,下午进行对野外地形的熟悉工作。

下午由三位老师带领,大家沿着白云保护站至高家湾公路进行踏查,一路上了解鸟类辨别知识,用望远镜对鸟类进行观察,了解各种鸟类的习性和特点。

同时发现了招引鸟类用的巢箱。

通过观察,共发现鸟类如下:红嘴蓝雀、棕头鸦雀、柳莺、秀眼、黑脸噪鹛、大山雀、法冠卷尾、北红尾鸲、画眉、领雀嘴鹎、白鹭、小鹀、棕颈钩嘴眉。

晚上,保护区的领导向大家介绍了保护区的自然和人文状况,邱老师进行了观鸟入门的讲解,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保护区的几十种主要鸟类,关老师在最后向大家介绍了关于生态方面的一些网站,并提出了一些与今天所学有关的问题让大家进行思考。

夜晚在院子里听到麂子叫声。

10月21日上午进行观鸟,沿着白云保护站至水杉林的小路进行。

由于鸟类常常选择早上和旁晚作为活动时间,所以我们把时间定在早上六点。

路上主要观察到的鸟类如下:红脚枭、长尾山雀、黄头山雀、长尾山雀、柳莺、棕经钩嘴眉。

同时观察了路两边的水杉林、杉木林和竹林的分布情况。

上午还主要进行了野外鸟类调查。

采用走样带的方法进行调查,需要使样带覆盖调查区域的至少百分之五十,样带两边各观测50米,记录看到的全部鸟类,并且本着看前部看后的原则,主要是为了防止重复记录。

在记录鸟类种类的同时,还要记录鸟类的数量、距离、生境等。

并记录得到鸟类调查表如下:下午登山进行鸟类观察,主要是对白冠长尾雉,但由于天气原因,出现的鸟类不多,没有见到太多种鸟类,只是捡到了几个白冠长尾雉的羽毛,据推测,白冠长尾雉可能在此处进行沙浴,并且根据羽毛推断这只白冠长尾雉为一只雄鸟。

同时发现蛇蜕一张,保存完好,据外形分析为无毒蛇。

同时,在不同海拔考察了相应的森林类型,高海拔主要为马尾松林、中海拔为马尾松和麻栎的混交林、低海拔为麻栎纯林。

晚上主要由关老师进行了森林生态方面以及相应的动物群落知识的讲座。

10月22日主要进行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方面的学习,上午首先由邱阳老师向大家讲解了电子跟踪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然后关老师向大家讲解了关于生态学中进行样方调查的步骤。

回驻地的路上还观看了正在人工饲养中的白冠长尾雉。

下午驱车去保护站观看朱鹮的迁地保护。

了解朱鹮的习性,喂养方法,管理方法,驯养条件,野化过程等。

期间,大家看到了朱鹮饲养用的食物,以及监控设施等。

参观完朱鹮基地后,在保护区领导的关怀下,大家又去了灵山寺一看。

了解到一些关于灵山寺的历史与信阳的历史文化知识。

晚上观看里一部电影,名叫深蓝,主要讲解海洋动物方面的知识。

10月23日早上六点大家照常起来观鸟,观察到的鸟类品种如下:白眉鹀,大山雀,领雀嘴鹎,北红尾鸲,山麻雀。

上午九点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了保护区鸟类环志的情况,同学们还与保护区的领导进行座谈,向保护区的领导们提出关于保护区建设方面的问题,并向保护区的领导们提出可行性意见。

下午收拾东西,晚上坐火车回北京,次日,即10月24日早上九点到达北京,结束了为其五天的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

七、实习收获(一)通过每天的观鸟活动,我们一共观察到鸟类四十余种,总结如下:(二)总结观察到的鸟类特征如下:白冠长尾雉:为本次实习重点观察鸟类,体形似家鸡而具长尾。

雄雉全长约1.5米。

头顶白;颈亦白;自额贯眼以至后颈,围以1圈黑边,眼下另有1小白斑。

上体大都棕黄,两翅黑褐,杂以白和棕黄色。

尾羽20枚,其中央两对特长,呈银白色,并具一系列黑栗相间的横斑。

喉和胸间横贯以黑带;胸与两胁白而杂以黑斑,并具栗色宽阔羽缘,使下体大部呈为此色。

雌雉羽色不如雄雉艳丽;尾短,仅及雄雉的 1/3;上体呈栗、棕灰与黑色的斑杂状;中央尾羽灰褐,隐约有栗褐缀黑的横斑;胸与两胁均栗色,而羽端杂以棕灰和白色;腹以下淡栗棕色。

在董寨的野外没有见到活体,在山脊上的马尾松林地发现羽毛若干,此外只见到保护区养殖的白冠长尾雉。

珠颈斑鸠:体羽大都为灰褐色。

最显著的特点是颈部有一黑色羽带并有白色斑点。

尾羽黑色,中央一对黑色,外缘有明显的白斑。

嘴暗褐色,比较柔软,脚紫红色。

这种鸟类在保护区分布较多,实习中经常见到,单只出没,主要出现在人类村落附近,不怕人。

领雀嘴鹎:具短羽冠,头及喉偏黑,颈背灰色。

特征为喉白,嘴基周围近白,脸颊具白色细纹,尾绿而尾端黑。

虹膜-褐色;嘴-浅黄;脚-偏粉色。

单只出没,实习时见到的较少,主要栖息于树林中。

北红尾鸲:雄鸟眼先、头侧、喉、上背及翼黑褐色,翼上有白斑,头顶、枕部暗灰色,身体余部棕色,中央尾羽黑褐。

雌鸟除棕色尾羽及白色翼斑外,其余部分灰褐色。

实习中见到次数不多,多栖息于树林中。

棕颈钩嘴鹛:体型略小的褐色钩嘴鹛。

具栗色的颈圈,白色的长眉纹,眼先黑色,喉白,胸具纵纹。

在董寨广泛分布,数量较多,每次观鸟时都有较大数量发现。

黑脸噪鹛:体型略大,灰褐色噪鹛。

特征为额及眼罩黑色;上体暗褐;外侧尾羽端宽,深褐;下体偏灰渐次为腹部近白,尾下覆羽黄褐。

虹膜-褐色;嘴-近黑,嘴端较淡;脚-红褐。

栖息于水边灌丛。

棕头鸦雀:头顶至上背棕红色,上体余部橄榄褐色,翅红棕色,尾暗褐色。

喉、胸粉红色,下体余部淡黄褐色。

在保护区中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多栖息于树丛中,成群出没。

强脚树莺:具形长的皮黄色眉纹,下体偏白而染褐黄,尤其是胸侧、两胁及尾下覆羽。

保护区中数量较多,实习中经常可以见到,主要栖息于树丛,成群出没。

冠纹柳莺:中等体型而色彩亮丽的柳莺。

上体绿色,具两道黄色翼斑,眉纹及顶纹艳黄色,下体白染黄,脸侧、两胁及尾下覆羽尤是。

外侧两枚尾羽的内翈具白边。

与黑眉柳莺的区别为侧顶纹色淡,两道翼斑较醒目且下体少黄色。

黄腰柳莺:腰黄色,翼上具两道黄绿色翼斑。

具黄绿色的中央冠纹及眉纹。

体腹面黄绿色。

黄腹山雀:雄鸟头部及喉、胸黑色,头侧具大型白斑,枕部有一白色沾黄的块斑。

背蓝灰色。

飞羽暗褐色,翼上具两条白色沾黄的翅斑。

尾羽和尾上覆羽黑色。

体腹面黄色。

雌鸟额、头顶、眼先和背灰绿色,喉、两颊及耳羽白色,下体淡黄沾绿色。

银喉长尾山雀:头顶黑色具浅色纵纹,头和颈侧呈葡萄棕色,背灰尾长,黑色并具白边,下体淡葡萄红色,喉部中央具银灰色斑。

红头长尾山雀:头顶及颈背棕色,过眼纹宽而黑,颏及喉白且具黑色圆形胸兜,下体白而具不同程度的栗色。

小鹀:雄鸟夏羽头部赤栗色。

头侧线和耳羽后缘黑色,上体余部大致沙褐色,背部具暗褐色纵纹。

下体偏白,胸及两胁具黑色纵纹。

雌鸟及雄鸟冬羽羽色较淡,无黑色头侧线。

白眉鹀:头部有黑白色图纹,喉黑,腰棕色而无纵纹。

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色暗,头部对比较少,但图纹似繁殖期的雄鸟,仅颏色浅。

在保护区中数量较多,实习常见到,多栖息于树丛中。

暗绿绣眼:上体鲜亮绿橄榄色,具明显的白色眼圈和黄色的喉及臀部。

胸及两胁灰,腹白。

在保护区中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多栖息于树丛中,成群出没。

(三)观鸟入门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可以分为1.参考物法,利用鸟类周围的参考物先进性定位,用望远镜找到参考物后,再寻找鸟类,以便观察。

2.时钟法,以视线为基准,按时钟指针标定各个方向,观察时利用表盘上的刻度来进行鸟类定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