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生态系统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三讲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知识网络考点1 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考点梳理】1.种群(1)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的的总和。
(2)种群不是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定的特征,如种群有、、、和等。
2、群落(1)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的总和。
(2)群落内的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有和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等关系。
3、植被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其他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它。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
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
【活学活用】1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B.一条小河里所有的生物C.一块稻田里全部的水稻D.一片山林里所有的植物2.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种生物。
江心屿上的所有生物构成()A.种群B.生态系统C.群落D.植被3.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没有什么关系B.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种群组成的C.生物群落中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D.生物群落中所有生物都属同一物种4.(2013 杭州)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是一个生态湿地公园,它收集流域内的污水,利用自然廊道输送至下游的水质调节池。
之后,池水被泵送到亭子下面的“迷你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净化处理。
2009年公园建成后,经长桥溪流入西湖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从原来的劣V类水跃升为Ⅲ类水。
该公园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2012年度“全球百佳范例奖”。
请回答下列问题:(1)公园内水质调节池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其中可以大量吸收池水中的N、P等元素,从而使水质得到初步净化。
(2)亭子下面的地埋式“迷你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能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促进污水中的微生物通过作用将池水中的有机物分解。
(3)污水流经该生态修复公园后得到了有效的净化,但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没有被破坏。
生物专题七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A B
思考:
关系类型 物种 A B
种间关系
关系一般特征 彼此有利 相互依存 一方有利 一方受害 彼此抑制 个体A得利 个体B有害 实例
互利共生 ++ 寄生 竞争 捕食
地衣
蛔虫和人
大小草履虫间
+-
--
+-
牛与草 狼与羊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
1.垂直结构的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
(二)水平结构
(二)水平结构
1.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 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2.水平结构的特点:
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
五、生物群落的演替
1.概念: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 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 演替的基本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专题七
种群、群落 生 态 系 统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知识网络
种群特征 种群的数量变化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
个体,叫种群。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一)、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概念:
(3)年龄组成的意义: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
2,性别比例:
(1)概念: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2)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 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 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3)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关系

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关系
物种、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下面我会逐个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物种:物种是指具有相同形态结构和生殖特征,并可以通过繁殖产生可育后代的个体群体。
物种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每个物种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和功能。
2. 种群: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某一时空范围内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种群是由一组相同物种的个体组成,它们共享同一片生境,并通过交流和繁殖来维持其数量和遗传多样性。
3. 群落:群落是指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由多种不同物种组成、按照一定的群落结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生物组合。
群落是物种的集合体,物种在群落中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方式来描述:
- 物种与种群关系:一个物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在时间和空间上聚集在一起形成种群。
种群的数量和结构受到物种内部的繁殖、迁移、死亡等因素的影响。
- 物种与群落关系:一个群落由多个物种组成,每个物种都在群落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和功能。
它们通过食物链、竞争、共生等相互作用方式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着群落的稳定性和功能。
- 种群与群落关系:种群是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群落是由多个种群组成的。
种群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合作或共生关系,这些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到整个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总的来说,物种、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决定了种群的形成和演化,而种群的相互作用又决定了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只有理解和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
专题15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专题十四种群、群落、生态系统J 型种群数量/个K K/2S 型时间一、种群1.概念: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不存在_______隔离和_______隔离。
2.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种群的其他特征则显示近期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如果调查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可以逐个计数。
多数情况下采用估算的调查方法:(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4)年龄组成(结构):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5)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例如,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3.种群的空间特征:(瓢虫)集群分布、(水稻)均匀分布、(某种杂草)随机分布。
4.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1)数量变化内容:增长、波动、稳定、下降(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
实例:例如,假定某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 0,每年的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都为λ,则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N t =____________。
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种群数量,那么,种群的增长就会呈现“J”型曲线。
种群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后,常常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
特点:不存在最大值(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在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_______,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死亡率_______,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_______。
种群、群类与生态系统

【答案】 B
4.(2014· 温州)今年在我市平阳发现了濒危蕨类植物 —— 桫椤。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桫椤属于 A. 生产者 C. 分解者 B. 消费者 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
【答案】 A
5.(2014· 宁波)2014 年 5 月 20 日,我国的“月宫一号”试验获得 成功。“月宫一号”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组成的人工 闭合生态系统,试验人员收获种植的粮食、蔬菜和水果,供 自己食用,同时利用植物残枝落叶喂养的黄粉虫为人提供部 分动物蛋白,生活所必需的氧气、水等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 生。 (1)“月宫一号”中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属于系统组成成 分中的 有 。 。 (2)“ 月 宫 一 号 ” 中 的 植 物 为 该 生 态 系 统 提 供 的 物 质
【答案】 B
2.如图 38 所示食物网中的 X、Y、Z 生物,既属于初级消费者, 又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 )
【典例 4】 (2014· 十堰)近年来十堰正积极创建生态城市、 森林城市,你认为市民对生态系统的理解错误 的是 .. ( A. 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 B.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C.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 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C 错误。
)
【答案】 C
【类题演练 3】 (2014· 随州)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A.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
)
B. 生态系统中越高级的消费者所获得的物质和能量 就越多 C.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都能自动调节恢复 D. 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 是生物圈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学科: 生物年级:高三本周教学内容:专题十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知识联系框架】【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一、种群及其数量变动1.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的同种个体的集群,作为一个种群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间具有交换基因的能力。
种群虽然是有同种个体组成,但不等于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从个体层次到种群层次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一些“群体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等。
生物物种的生存、发展和进化都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行的。
因此个体与种群的关系是一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这里主要介绍一点有关种群的增长方面的知识。
种群数量的增长有两种基本模式:指数式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指数式增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不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的数量往往会连续增长。
以某种动物为例,假定种群的数量为N0,年增长率为λ,该种群每年的增长速率都保持不变,那么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二年后该种群的数量N 2=N 1·λ=N 0·λ2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 1=N 0·λt图10-1如用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种群数量,那么种群的增长就会成“J ”形曲线。
如图10-1所示。
种群的指数式增长模式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资源、空间和食物不可能是无限的,即使在实验条件下也无法做到。
逻辑斯谛增长: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指数式增长模式增长。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定义并举例

1、定义不同
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包含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
2、组成成分不同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地位不同
种群: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群落:生态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
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比如说,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红松构成了一个种群,森林中的所有植物就构成了群落,森林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无机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扩展资料: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者关系:
种群是由同种的生物个体组成,种群组成群落,群落组成生态系统。
种群内只有一种生物;而群落内有不同种的生物。
生态系统内除包括有生物群落,还包括有无机环境。
许多单一的生物个体(同种)组成种群,种群具有单一生物个体所没有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
2、年龄组成:种群内各种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增长型:年轻个体多,将来个体数越来越多。
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个体数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衰退型:年轻个体少,个体数将会越来越少。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
种群(population)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
群落亦称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生态系统简称ECO,是ecosystem的缩写,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扩展资料: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大小不一,多种多样,小如一滴湖水、培养着细菌的平皿、小沟、小池、花丛、草地,大至湖泊、海洋、森林、草原以至包罗地球上一切生态系统的生物圈。
按类型则有水域的淡水生态系统、河口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陆地的沙漠生态系统、草甸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等。
此外,按由来又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薪炭林、养殖湖)以及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工厂/矿区、宇宙飞船和潜艇的载人密封舱)。
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群落: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联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与群落
1、物种的概念:生物性状相像,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繁殖出有生殖能力后代的生物群体。
2、种群:在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内,同一物种的个体的集合体。
即在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内,同种生物的总和。
种群的三要素:
1.占据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可大可小。
2.属于同一物种。
3.是同种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
三者缺一不可!
判断是否属于种群?
1、此时此刻教室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2、学校植物园中所有的植物
3、桔树林里的一棵桔树
4、池塘中所有的鱼
5、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
6、一条河流中的所有食人鲳
7、在中国的人和在美国的人
8.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否属于一个种群?为什么?
3、群落: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组合成一个有多种种群的集合体。
群落内包括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所有生物。
群落的三要素:
1.一定区域内。
它决定群落的大小,可大可小,由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各种生物种群实际是这一区域内所有的生物。
3.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课堂练习
1.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
2.下列有关森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对调节气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破坏植被会使气候恶化。
B.森林群落的结构有分层现象,各种植物受阳光、温度、湿度影响,各自分布在最适宜的空间,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各自生活。
C.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各种动物由于食物关系,也垂直分布。
D.森林的形成过程需漫长的历史,即使是形成后稳定的天然森林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3.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座山上的全部昆虫
B.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类
C.一块稻田里的所有青蛙和蝌蚪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浮游植物
4.下列事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在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成虫
B.一片朽木上的全部细菌
C.一棵枯木和其上的细菌、真菌、昆虫、蜗牛等生物
D.一块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以及其他生物。
5.水池群落不包括水池中的()
A、细菌和真菌
B、所有植物
C、所有动物
D、落叶和土壤
6.下列可看成一个群落的是()
A.一个蜂箱里的蜜蜂
B.山上的所有植物
C.池塘里的所有动物
D.一竹林中的所有生物
7.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和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分别属于()
A.种群和种群
B.种群和群落
C.群落和群落
D.群落和种群
8.下列说法对群落不适用的是()
A.群落是由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B.群落由种群组成
C.群落的地域范围必须比种群大
D.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各种群落及其特点
群落名称分布区域特点主要生物种群
乔木、灌木、藤本、附生、寄生植物,热带雨林热带地区种类最丰富,层次
多,结构最复杂
以及各种动物种群
亚热带地区种类多,结构复杂常绿乔木,各种动物种群
常绿阔叶
林
针叶林寒温带地区种类较少,结构简单松属和杉属
草原草原种类少,层次少草本植物为主,主要有羊、马种群。
荒漠干旱地区种类稀少,结构简单超旱生灌木占优势,植物稀疏
沼泽低洼地和排
种类稀少,结构简单典型植物水葱、花蔺,有珍稀鸟类种群。
水不良地带
生态系统
一、生态因素
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和生理等的因素。
2、生态因素的类型
生物因素------同种种群间、不同种种群之间
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3、不同的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二、生态系统
1.概念:一定区域内的一个生物群落及其所生活的环境中的全部非生物因素共同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范围:根据研究需要可大可小。
(可以一滴水、或是整个生物圈)
3、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产者:------绿色植物
特点: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动物提供营养
(2)、消费者:--------各级动物
特点: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3)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蚯蚓等
特点: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为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利用。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
特点:为生产者提供能量及二氧化碳和水等原料
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注意:①.起点是绿色植物
②一般不包括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③→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④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包括从绿色植物到最高消费者
例请写出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体现的完整的食物链?
2、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3.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生物←→环境双向流动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校园里的全部生物
B、校园里的全部师生
C、校园里的全部菊花
D、整个校园
2、下列生物的分布、形态和生理受温度影响的是()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B、蝶类在白天活动
C、荔枝不能在寒带种植
D、人参只能在密林下层生活
3、生长着各种植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态学知识来看,草地、草地中的各种生物以及草地中的所有蝗虫,依次可称为()
A、种群、生态系统、群落
B、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C、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4、下列现象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是()
A、死去的树干上长出蘑菇
B、青菜虫吃青菜
C、细菌使动物尸体腐烂
D、狼捕食羊
5、有句成语说“淮南为橘,淮南为枳”,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受( )影响,从生态学角度解释,这句话强调()
A、物种对环境的不能适应性
B、生物的生态环境对生物影响很大
C、生物改变生存环境的能力
D、物种的进化
6、分析说明题:
某一小岛上,阳光明媚,土肥水美,花草树木郁郁葱葱。
草丛中有昆虫,森林里有小鸟和猫头鹰,地面有鼠窜跑,有蛇爬行,还有青蛙在溪边鸣叫,此外,还可看到别的植物遗骸。
根据小岛上的自然景观,回答:
(1)这个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的能量和物质是()
(2)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3)要使该生态系统长久存在,在动植物的遗骸和土壤中还应有的生物是(),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称为()。
7、上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图,请回答:
(1)图中的所有生物的总和可组成一个( ) (2)图中1为生态系统的
( )。
(3)图中属于消费者的( )
(4)要是图中生物长期存在,图中还应有的生物是( ),作为一个生
态系统,图中还需( ) .
8、右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内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2)如果将该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 。
(3)该食物网中的各类生物间,具有竞争关系的是 、 。
(4) 科学家研究发现,洪涝灾害可以使次年蛇的数量急剧减少,由此容易出现 大量增多而使农作物受害。
9 如图是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试回答。
①该食物网有几条食物链组成?②指出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③若给植物喷洒不易分解的农药DDT ,这种农药在_____体内浓度最高。
④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作物 害虫 田 鼠 蛇 蛙 食虫鸟
植物 昆虫 蛙 蛇 鹰
鼠
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