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群落动态

合集下载

园林生态学考试重点总结(精简准确)

园林生态学考试重点总结(精简准确)

园林⽣态学考试重点总结(精简准确)个体⽣态学⼀、名词解释1、⽣态因⼦:指环境中对⽣物⽣长、发育、⽣殖、⾏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限制因⼦:⽣物的⽣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态因⼦的综合作⽤,其中限制⽣物的⽣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就是限制因⼦。

如氧⽓对陆⽣动物和⽔⽣动物的作⽤。

3、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4、趋同适应(⽣活型):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物,由于长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理、发育以及适应⽅式和途径等⽅⾯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

趋异适应(⽣态型):趋异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物,长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理特性、适应⽅式和途径等。

5、因⼦的补偿作⽤:某⼀因⼦的数量不⾜,有时可以由其他因⼦来补偿。

但只能是在⼀定范围内作部分补偿。

6、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阶段的发育,⽽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个常数。

7、物候:是指⽣物长期适应于⼀年中温度的节律性变化,形成的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

8、休眠:⽣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种有效的⽣理机制。

9、⼲灼:指当幼嫩苗⽊的根茎部位与⾼温表⼟相接触时,苗⽊根茎部的输导组织和形成层即被灼伤,严重时导致苗⽊死亡的现象。

根茎灼伤的部位在⼟表上下2mm之间,形成环状“卡脖”伤害。

10、⽪烧:强烈的太阳辐射和⾼温能促使细胞原⽣质凝固,破坏新陈代谢功能,造成树⽊形成层和树⽪组织局部活组织死亡的现象。

11、⽣态幅:每⼀个种对环境因⼦适应范围的⼤⼩即⽣态幅。

12、⼴温植物:不少陆⽣维管束植物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活,即能适应较⼤的温度变幅,这类植物称为⼴温植物.如松、桦、栎等能在-5~55℃温度范围内⽣活。

窄温植物:植物只能⽣活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不能适应温度的较⼤变化,称为窄温植物。

园林植物群落调查评价和配置设计(解放公园

园林植物群落调查评价和配置设计(解放公园

园林植物群落调查评价和配置设计一.园林植物群落调查评价-------解放公园群落群落一:悬铃木+日本晚樱+桂树——狗牙根环境特征:该群落位于较平坦的地势上,远处有建筑物,光照充足。

分析与评价:樱花作为主景树,成行状种植于群落中,从而与周围的桂树相互映衬,因此群落的季相丰富,但远处的高大建筑却给整个群落带来不和谐感,所以最好种植高大乔木将外围的建筑与群落隔绝开来,而且也可作为晚樱的背景树,丰富空间层次感。

底层的狗牙根与上层搭配协调,整个群落景观效果较好。

群落二:池杉+水杉+乌桕+樟树+柳树——狗牙根环境特征:该群落沿岸线种植于河边,种植面积很大,阳光充足,水分充足。

评价与分析:池杉和水杉作为主景树,相互间植于河边,颜色既有变化又很协调,蓝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湖面加强了这种视觉冲击,下层点缀少许的乌桕、樟树和柳树,丰富了群落的季相和层次感,底层的狗牙根更加烘托出了上层景色,整个群落搭配合理,景观效果强烈。

群落三:悬铃木+棕榈——狗牙根环境特征:该群落种植面积较大,地势较高,光照充足。

分析与评价:悬铃木在较温暖地点叶子在秋冬季也不会凋落,而且叶子的颜色会发生变化,此群落将悬铃木片植,不仅将群落与外界环境隔绝开来,而且其自身也形成了一种壮观景象,令人叹服。

下层的棕榈种植密度恰当,与悬铃木既形成了对比要和谐的统一起来了,使得整个群落层次清楚,变化丰富。

底层的狗牙根选用较合适,也丰富了群落的变化感。

整个群落景观效果很好。

群落四:雪松+银杏+桂树+侧柏+水杉——狗牙根环境特征:此群落位于公园边缘,地势平坦,种植面积较大,光照充裕。

分析与评价:桂树、侧柏和雪松等常绿树种不仅作为背景树,更将周边环境与群落隔绝开来,最外围的银杏和水杉进一步隔绝了外面高大的建筑也增加了群落的季相变化,丰富了群落的层次感,但由于外围环境过大,因此公园外的建筑还是不可避免的影响了群落的整体的景观效果。

底层的狗牙根选用较为合理,与上层搭配协调,但缺乏人工管理,有部分积水,中间草坪空旷,很适合游人休憩。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调查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调查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调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中国北京市的一个重要自然保护区,也是北京举办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要场馆之一。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占地面积约为680公顷,其中包括了许多珍贵的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结构,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以期能够为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景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范围我们选取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主要景点和自然保护区作为调查范围,包括了山地、湿地、草地等不同类型的植被覆盖。

在每个景点,我们进行了系统的样地调查,以获取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

调查方法在每个样地中,我们选取了一个10m×10m的方形区域进行植被调查。

首先记录下每种植物的数量、高度、胸径和分布情况,然后将植物按照科属进行分类并计算出各科属下植物的丰富度和重要值指数。

我们还采集了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学特性研究。

调查结果通过对不同样地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获得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结构特征。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植物种类丰富,主要包括了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和苔藓植物。

木本植物主要有柏树、松树、柳树等,草本植物有菖蒲、香蒲、芦苇等,苔藓植物有青藓、藓苔等。

在物种组成上,柏树、松树、菖蒲和青藓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的典型代表植物。

除了物种组成外,我们还发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植物群落的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在数量结构上,柏树在公园内分布广泛,个体数量较多,而松树和柳树分布相对较少。

在空间结构上,不同植物群落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柏树和松树主要分布在山地和湿地,而柳树和芦苇主要分布在湿地和草地。

讨论与展望通过上述调查研究,我们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压力。

近十年来黄花岗公园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近十年来黄花岗公园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熊咏梅 高梓超 齐跃强(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广东 广州 510405)XIONG Yong-mei, GAO Zi-chao, QI Yue-qiang(Guangzhou Institut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uangdong Guangzhou Urban Ecology System Research Station, Guangzhou 510405,China)近十年来黄花岗公园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Dynamic of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in the Huanghuagang Park in Past 10 Years, Guangzhou摘要:2007年11月和2018年5月,采用典型抽样法,调查了广州市黄花岗公园25个样方(调查面积共10 000 m 2)的植物组成和多样性。

研究表明,10年来,黄花岗公园的乔木及灌草层植被的物种组成变化不大,但物种略有减少;就群落结构而言,公园的立木密度及平均枝下高指标下降,平均树高、胸径及冠幅等指标均增长,平均胸径增长率达60.2%;公园植物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的动态变化较为明显,且乔木层优势种无自然更新幼苗;植物多样性稍有降低。

因此,公园在进行清杂、疏伐等管养维护过程中,要间种一些能补充乔木层的树种,最终形成可持续的、健康的植物群落。

研究反映出黄花岗公园十年来的植被动态变化,可为城市公园的养护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黄花岗公园;城市生物多样性;动态中图分类号:Q145;S68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8)06-0063-04 收稿日期:2018-09-25修回日期:2018-12-01Abstract: In November 2007 and May 2018, by using the typical sampling method, the plant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25 plots(with a total area of 10 000 m 2) in Huanghuagang park located at Guangzhou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rees and shrubs in the park changed little, but the species decreased slightly. In terms of community structure, the tree density and mean subbranch height in the park decreased, and the average tree height,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nd canopy all increased,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growth rate of 60.2%.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tree layer of the park plant community was obvious,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tree layer had no natural regeneration seedling. There was a slight decrease in plant diversity.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cleaning, thinning and other maintenance, the park should plant some tree species that can supplement the tree layer and finally form a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plant community. This study reflects the dynamic changes of vegetation in Huanghuagang park in the past ten years, and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basic data for th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parks.Key words: Huanghuagang Park; Urban Biodiversity; Dynamic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广州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园林生态学实验

园林生态学实验
H 3.3219(lg N 1 s ni lg ni)
N i1
五、讨论
1、比较不同群落类型旳物种多样性指数,并 给以生态学意义上旳解释。
2、 比较不同组之间旳成果,分析相同或相异 旳原因。
3、谈谈你对校园绿化优缺陷旳认识及在园林 植物群落配置方面旳提议。
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_______________坡向:___________坡度:_______________
枯枝落叶层旳性质及其覆盖旳百分率:
_
土壤:(土壤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特点:(外貌、构造、动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7 优势树种和常见树种旳年龄构造
个体数
植物名称
I级幼苗 II级苗木 III级幼树 IV级立木 V级大树
高度<33cm
高度 >33cm, 胸径不不 小于
2.5cm
胸径 2.5—
7.5cm
胸径 7.5—
22.5cm
胸径 >22.5c
m
讨论
1、分析势树种及常见树种旳年龄构造属 于增长型、稳定型,还是衰退型?
样 方 号:_________________ 样地中总丛数:______________ 总 盖 度:_________________
灌木登记表
采集 号


亚 层
株 数 (丛)
盖 度 (%)
高度 ( 米)
生 活 力

生活型


涉及 株数 和丛 数之 和
覆盖面积 ,用%表 达
用强、中、 大2-5m

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

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等,对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进行大尺度、高分辨 率的监测和评估,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加强跨学科合作,将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的研究 与地理学、气象学、土壤学等学科相结合,以更 全面地了解其形成和变化的规律。
拓展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的研究领域,将研究范 围从城市扩展到乡村、自然保护区等区域,以更 好地了解不同生境下的植物种群与群落特征和变 化趋势。
保护和利用的方法

建立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
划定特定区域,对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植物 种群与群落进行就地保护,防止人为破坏 。
将濒危的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迁移至条件 适宜的地区进行保护,并开展繁殖研究, 扩大种群数量。
可持续利用
加强宣传教育
合理采收园林植物资源,确保资源可持续 利用,同时开展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资源 的引种驯化,丰富城市绿化植物种类。
植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植物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了解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有 助于更好地理解植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和变化规律。
04
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的关系
种群与群落的相互影响
种群数量与分布
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对群落的结构和功 能产生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改 变群落的组成和空间格局。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对于植物的 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也影响着整个生物群落的组
成和结构。
03
园林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的概念
植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由许多植物种群组成的集合体,这些种群之间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
植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生 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考研《园林植物》考试大纲

考研《园林植物》考试大纲

理工大学202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园林植物代码:971一、考纲性质《园林植物》是报考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园林植物应用与生态修复方向必考专业课。

考试内容包括园林植物基础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是服务于园林行业建设实践需要掌握的园林植物种类、分类、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园林植物选择及配植应用相关基本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报考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纲适用于报考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园林植物应用与生态修复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考生。

二、考试内容包括目前为本科生开设的《园林树木学》(题量占45%)、《园林花卉学》(题量占35%)和《植物生态学》(题量占20%)三门课程中的部分章节内容。

(一)《园林树木学》第一章绪论1. 园林树木的含义;2. 园林树木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3. 我国丰富的园林树木资源、特点及其在世界园艺事业中的贡献。

第二章园林树木的分类1. 植物分类等级(种及种下等级的概念,品种概念);命名(双名法,拉丁名组成,见附录1);检索表2. 按植物分类学分类(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按树木的性状分类(乔木、灌木、藤木、竹类);3. 按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观姿类、观叶类、观花类、观果类、观干类、观根类);4. 按树木的园林用途分类(园景树、庭荫树、行道树、花果树、绿篱树、垂直绿化树、木本地被树、工矿绿化树、风景林树)。

第三章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化中的功能1. 城市环境与园林树木;2. 园林树木的防护功能(改善环境、保护环境);3. 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园林树木色彩美、园林树木芳香美、园林树木姿态美、园林树木风韵美);4. 园林树木的生产功能。

第四章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1. 树木与环境: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土壤等;2. 创造小环境,满足树木的生态习性;第五章城市园林树种调查与规划第六章园林树木各论1.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形态术语:重点:大孢子叶、小孢子叶、球果、雄球花、雌球花、种鳞、苞鳞、珠座;叶序、花序、叶序类型、花序类型、果实类型;花被、单被花、无被花、同被花、单性花、两性花、杂性花等。

植物群落垂直演替规律

植物群落垂直演替规律

植物群落垂直演替规律园林植物群落是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里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如一块绿地、一片草坪、一片森林等。

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园林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不同的种群类型构成不同的群落类型,群落在形成过程中,其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和改造双重作用,并伴随着群落发育成熟,群落的内部环境也发育成熟。

群落内部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等都不同于群落外部。

不同的群落,其群落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同其他生命系统一样,群落的发展具有发生、发展、成熟(即顶极阶段)和衰亡的动态过程,动态形式包括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等。

1 园林植物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是指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各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即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以及与其相关的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问题。

1.1 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在不同高度和水域深度的分布差异,就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或称群落的成层现象。

在发育良好的森林中,成层现象非常明显,从上到下有乔木林冠层、灌木层、草本层、地面层、地下层。

群落中动物也有成层现象,在不同土层深度生活的土壤动物和不同水域深度生活的水生动物各不相同。

总之,大多数群落都有垂直分层现象,植物的成层现象有利于充分利用光、水分、土壤养分和空间,动物的成层现象有利于觅食、隐蔽和生存,提高了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自然群落高效率生产的实现。

1.2 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内生物种类、数量和个体生长情况的水平分布。

多数群落中的物种常形成斑块状镶嵌,每一个斑块就是一小群落。

导致群落水平结构多样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方面。

1.2.1 环境异质性由于土壤质地和结构、水分、光照等环境因子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不仅使个体生长情况产生差异,而且还导致种群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同。

如喜光植物生长在光照充足的地块上,而耐阴植物则往往分布在光照较弱的区域。

1.2.2 物种的繁殖习性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是导致植物水平分布的直接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群落动态
波动类型
(1)不明显波动 其持点是群落各成员的数量关系变化很小,群落外貌和 结构基本保持不变。
(2)摆动性波动 其持点是群落成分在个体数量和生产量方面的短期波动 (1—5年),它与群落优势种的逐年交替有关。
(3)偏途性波动 这是气候和水分条件的长期偏离而引起一个或几个优势 种明显变更的结果。通过群落的自我调节作用,群落还可恢复到接近 原来的状态。这种波动的时期可能较长(5—10年)。
• 前顶级(preclimax)也称为先锋顶级,在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域内,由 于局部气候比较适宜而产生的较优越的顶级。例如,草原气候区域内, 在较湿润的地方,出现森林群落就是一个预顶级。
• 超顶级(postclimax)也称后顶级。在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域内,由于 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例如,草原区内 出现的荒漠植被片段。
第二节植物群落演替分类
• 按照演替的起始条件划分 • 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原生裸地上发生的演
替过程,生物在从前从未定居过的裸地上定居并导致顶级 群落对该生境的首次占有。 • 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次生裸地上发生的 演替过程。
依据基质的Leabharlann 质划分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succession):一定地域的植物群落发生变化 形成其它植物群落,被其它植物群落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
• 物种迁移:植物个体或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扩散,是群落动 态的根本原因和首要条件。
• 定居:发芽、生长和繁殖 • 群居: • 竞争与反应 • 稳定
植物群落的发育
• 逆行演替:而逆行演替的进程则与进展演替相反,它导致 生物群落结构简单化;不能允分利用环境;生产力逐渐下 降;不能充分利用地面;群落旱生化:对外界环境的改造 轻微。
• 循环演替:
按照演替延续时间与空间范围划分
(1)快速演替 即在时间不长的几年内发生的演替。如地鼠类 的洞穴、草原撂荒地上的演替,在这种情况下很快可以恢 复成原有的植被。但是要以撂荒地面积不大和种子传播来 源就近为条件.否则草原撂荒地的恢复过程就可能延续达 几十年。
(2)长期演替 延续的时间较长,几十年或有时几百年。云杉 林被采伐后的恢复演替可作为长期演替的实例。
(3)世纪演替 延续时间相当长久.一般以地质年代计算。常 伴随气候的历史变迁或地貌的大规模改造而发生。
按照群落代谢特征划分
• 自养性演替 • 异养性演替
第三节 群落演替顶级学说
• 单元顶极论:(monoclimax hypothesis)在20世纪初就已 经基本形成。这个学说的首创人是H.C.Cowlel相 F.E.。
• 多元顶极论(A.G.Tansely): • 顶级格局假说(whittaker)
单元顶极论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基本形成。这个学说的创首人 是H.C.Cowle和F.E.Clements(1916) 。
• F.E.Clements指出,演替就是在地表上同一地段顺序出现 各种不同生物群落的时间过程。任何一类演替都经过迁移、 定居、群聚、竞争、反应、稳定六个阶段。达到稳定阶段 的群落,就是和当地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群落,这 是演替的终点,这个终点就称为顶级演替(climax)。
• 亚顶级(subclimax)是达气候顶级以前的一个相当稳定的演替阶段。 例如,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气候顶级是大针茅草原之前出现的一个比 较稳定的阶段,为亚顶级。
• 偏途顶级(disturbance climax或disclimax)也称为分顶级或干扰顶 级。是一种强烈而频繁的干扰因素所引起的相对稳定的群落,例如, 在美国东部的气候顶级是夏绿阔叶林,但因常常受到火烧而长期保留 在松林阶段。再如,内蒙古高原的典型草原,由于过牧的结果,使其 长期停留在冷蒿阶段。
• 植物群落的发育:一个群落开始形成到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的过程。
• 发育初期:建群种的良好发育是该阶段的主要标志;动荡 为其主要特征(物种组成、群落物理结构、群落特有的植 物环境)
• 发育盛期:建群种在群落中建立优势地位 • 发育末期:
群落演替的原因
•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 •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 种内与中间的改变 •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 人类的活动
按照演替的主导因素划分
• 内因演替:这种演替是环境变化所决定的,而这种环境的 变化是植物群落种类成分(主要是建群种)生命活动的结果, 植物群落改变了生态环境。
• 外因演替:这种演替也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所造成的, 不是指植物群落种类成分的生命活动造成的,而是指外界 环境因素。
依据演替的方向划分
• 进展演替:进展演替是指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群落的结 构和种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 到充分;群落生产力由低到逐步增高;群落逐渐发展为中 生化;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的改造逐渐强烈。
• 旱生演替:以裸岩等陆生生境为基础发生的演替,从干旱 缺水的基质上开始。
• 地衣阶段 • 苔藓阶段 • 草本植物阶段 • 灌木阶段 • 乔木阶段
• 水生演替:在水体或湿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开始于水生 环境。
• 裸地阶段 • 沉水植物阶段 • 浮水植物阶段 • 挺水植物阶段 • 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 森林群落阶段
多元顶级学说
• 多元顶级论由英国学者A.G.Tansley(1954)提出来的。这个学说认 为,如果一个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它的演 替过程,就可以看作是顶级群落。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 终结果,不一定都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级终点。
• 除了气候顶级之外,还可以有土壤顶级(edaphic climax)、地形顶 级(topographic climax)、火烧顶级(fire climax)、动物顶级 (zootic climax);同时还可以存在一些复合型的顶级,如地形--土 壤顶级(topo--edaphic climax)和火烧--动物顶级(fire--zootic climax)等等。一般在地带性生境上是气候顶级,在别的生境上可能 是其他类型的顶级。这样一来,一个植物群落只要在某一种或几种环 境因子的作用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都可以认为是顶级群落, 它和环境之间达到了较好的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