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基本知识
开中药处方的必备知识

开中药处方的必备知识(一)四气五味每一种药物都具有性和味两方面,性味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
自古以来,各种本草书籍在论述每种药物时,首先标明其性味,这对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重要意义。
1.四气四气又称四性,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
而温与热,寒与凉则分别具有共同性;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
如肉桂性热,桂枝性温。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同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
此外,还有“平”性药,是指药性比较平和,没有寒、凉药或温、热药的作用表现得显著。
但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
因此,虽有寒、热、温、凉、平五气,而一般仍称为四气。
2.五味五味是指药物的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滋味。
它主要是由人们的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或是根据临床治疗效果而确定的。
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不过一般认为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故仍称五味。
中药的“气”和“味”,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为数众多的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映和对疾病产生的治疗效果,加以概括和总结而来的。
例如,对“气”的认识。
凡能够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便认为是寒性或凉性。
反之,能够治疗寒性病证的药物,便认为是热性或温性。
至于“味”的确定,最初是由口尝而得。
古时人们不能从化学成分方面来解释药物的滋味,但是很重视各种药物所具不同滋味与其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从实践中探索其客观规律。
然而,人们对于药物的滋味与作用之间关系的初步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偶然巧合现象,口尝的滋味不能完全反映或概括更多药物的医疗作用。
因此,人们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又往往根据药物的作用来确定其味。
如凡有发表作用的药物,便认为有辛味,有补益作用的药物,便认为有甘味等。
因此,就出现了《本草》上所载药物的味与实际口尝不符的情况,例如,葛根味辛,石膏味甘,玄参味咸等,均与口尝不合,所以,药物的味,已不能完全用舌感所能辨别,它已包括药物作用的含义在内。
处方书写知识

处方书写知识1、药物拉丁缩写:GS(葡萄糖注射液)NS(生理盐水)NG(硝酸甘油)NE(去甲肾上腺素)SMZ(磺胺甲恶唑)SG(磺胺脒)SB(碳酸氢钠)ABOB(吗啉胍)DXM(地塞米松)PAMBA(止血芳酸)TAT(破伤风)FU(氟脲嘧啶)RFP(利福平)EM(红霉素)ISO(异丙肾上腺素)Vit(维生素)二处方缩写:tid(一日三次)bid(一日两次)qid(每天四次)qd/sid(每天一次)qn(每晚)hs(睡前)ac(饭前)Pc(饭后)PG(青霉素 G)aj(空腹时)am(上午)pm(下午)2、如何阅读处方及各种缩写的意思1.处方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项:(1)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或住院科室、病案号。
(2)药品名称、剂型、剂量和总数量,药物用法及注意事项。
2.处方(拉丁文等)缩写(1)处方头语取或授予:Rp标明用法:Sig 或 S.(2)剂型片剂:Tab.注射剂:Inj.溶液:Sol.贴膏剂:Emp.胶囊:Cap.软膏:Ung.糖浆:Syr.水剂:Aq.合剂:Mist.酊剂:Tr.擦剂、洗剂:Lot.(3)药品数量克:g,或省略不写,如0.5g 可写0.5毫升:ml(1ml=1cc) 毫克:mg微克:μg单位:U片:#,如4#代表4片(4)用药次数每日1次:b.d.或1次/日,1/日(一般指早晨用药)每日2次:b.i.d. 或2次/日,2/日每2小时1次:q.2h. 每日3次:t.i.d. 或3次/日,3/日每8小时1次:q.8h. 每日4次:q.i.d. 或4次/日,4/日,4.i.d. 隔日1次:q.o.d.每周1次:q.w. 1/周任意服:ad.Lib.每周2次:b.i.w.明日早晨服:c.m.每晚睡前服:q.n.必要时服:p.r.n. 或 s.o.s.(5)给药途径皮下注射:或 H ,皮下。
静脉注射:或 iv,静注。
肌内注射:或 im,肌注。
静脉点滴:或静滴。
外用:ad us.ext.(6)服药要求饭前服:a.c.立即:Stat.; St.把药片嚼碎服:嚼服饭后服:p.c.服半量:加水:aq,ad.一次服:ht 或顿服各个:振荡:agit.咳嗽剧烈时服:tuss urg.处方签名处方下端医生签全名方可生效。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处方基本知识》

处方根本知识一、处方的定义处方是医疗和药剂配制的重要书面文件。
广义的讲处方是指制备任何一种药剂的书面文件。
我们现在一般所讲的处方是指执业医师为某一特定患者医疗、预防或其他需要而开写的药方,是医疗和配药之间的重要书面文件,也是医师与药师之间的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它把医师对患者的用药信息传递给药师,以便药师按医师的意图为患者调配药品以及指导合理用药等。
二、处方的组成及格式由于处方的上述意义,故处方的内容及格式都有较严格的规定。
卫生部1982年公布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第二十条专门规定了处方制度十一条,包括处方权限、处方内容、处方书写以及处方保存等具体要求。
〔一〕处方的组成处方作为一种特殊文件,具有一定的组成及格式,已被国际公认。
各医院根据要求都印有自己的处方笺。
处方的组成可分以下三局部:1.处方前记各医院的专用处方,均在其处方抬头处印有医院名称,姓名、性别、年龄〔婴幼儿要写体重〕、科别、病历号〔门诊处方为门诊号,住院处方为住院号〕、日期等,以上工程均为处方前记的必备局部,也称为自然工程。
处方前记的认真填写,有利于药师在审查处方及调配药物时作为参考。
2.处方正文 处方正文是医师为患者或其他需要用药者开写的用药依据,汤剂的处方正文包括饮片名称、剂量、剂数、一般用法用量及脚注。
中成药处方和西药处方的正文主要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及用法用量。
正文局部是处方的核心局部,药品名称可以开药典名、通用名或商品名,本院制剂可以开协定的药名,药品的剂量单位均应按法定要求书写。
3.签名 医师签名、药师签名〔包括计价、调配、复核及发药四栏〕、药价及现金收讫印戳。
有些中医处方通常在正文的左侧还要求记录脉案,包括病因、病症、脉象、舌苔及治法。
如儿科处方、毒麻药处方等。
〔二〕处方格式处方笺只要内容到达处方制度要求,其大小可各医院自定,横的或竖的长方形均可。
中药处方×××××医院处方笺科别: 门诊号: 住院号:姓名: 性别: 年龄: 年月日RX水牛角〔先煎〕30g 生地黄15g 丹皮10g赤勺10g 侧柏叶10g 三七粉3g冲服大蓟10g 小蓟10g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医师: 配方人: 核对人: 人民币: 元 角 分西药处方×××××医院处方笺科别: 门诊号: 住院号:姓名: 性 别: 年 龄: 年 月 日R1.0g1.0g②维生素C片 100mg×30Sig 100mg医师: 配方人: 核对人: 共计¥: 元 麻醉药品处方笺要求增加诊断一项,如为住院处方还要有领药人签字处,以便查对。
药房管理(三)处方基本知识

9. 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 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一、处方的基本知识
(4)结构:
处方由前记、正文、后记三部分组成。
①处方前记
前记:
包括医疗机构名称、处方 编号、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费别、门诊或住院 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床位 号、处方日期、临床诊断 等,并可添加专科要求的 项目。
一、处方的基本知识
(4)结构:
处方由前记、正文、后记三部分组成。
二、处方制度
(2)调配资格的规定:
药师以上——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安全用药指导 药士——处方调配
药师经考核合格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资格——调剂麻、精一药品
二、处方制度
(3)处方书写规定:
1. 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 历记载相一致。
2. 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3. 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 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2)分类——按用途和作用不同:
4.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淡红色,右上角标注“麻、精一”,适用于麻醉药 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前记中还应当包括患者身份证明编号、代办人姓名及身份证 明编号。 5.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 白色,右上角标注“精二”,适用于第二类精神药品。
一、处方的基本知识
(3)意义:
2.能够分析判断不合 格处方及其存在的问 题
素质目标
掌握处方相关知识 及《处方管理办法》 中的相关规定,为 称为合格的药学服 务人员奠定坚实的 基础。
药房管理三处方基本知识

药房管理三处方基本知识
目录
• 处方基本概念及格式 • 处方制度与法规 • 处方调配与使用 •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分与管理 • 处方变更与撤销 • 处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及防范措施
01
处方基本概念及格式
处方的基本含义
处方是医生开具的用药指令
处方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开具的用药指令,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等信息。
处方的书写规范及审核要点
书写规范
医生开具处方时,应字迹清晰、易读易懂、准确无误。同时,处方应使用中 文或英文书写,并使用国家规定的药品名称和剂量单位。
审核要点
药师在调配处方时,需对处方进行审核,包括处方的书写规范性、药物名称 及剂型、用法及用量、配伍禁忌等方面的审核。同时,药师还需对患者进行 用药指导,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品。
处方变更与撤销的注意事项
注意核对
医师开具处方变更或者撤销处 方时,应当注意核对。
遵守规定
医师开具处方变更或者撤销处 方,应当遵守规定。
及时处理
医师开具处方变更或者撤销处 方,应当及时处理。
06
处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及防范措施
处方违法行为的认定及处罚原则
认定
处方违法行为涉及医师、药师、患者等多方主体,其认定需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等 进行评判。
处方药的流通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一般只能在医院、诊所、社会 药店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地方销售和使用。
非处方药流通及销售规定
非处方药的流通和销售比较广泛,可以在药店、超市、便利店等地方销售,但需 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05
处方变更与撤销
处方变更的管理要求
应当符合法定要求
中药调剂基础知识

第一节中药处方及应付常规一、处方药品的正名与应付1.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需调配炒制品,例如:牵牛子、紫苏子、莱菔子、谷芽、麦芽、王不留行、酸枣仁、蔓荆子、苍耳子、牛蒡子、白芥子、神曲、白术、枳壳等。
2. 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或炙),需调配蜜炙品,例如:枇杷叶、马兜铃、桑白皮、瓜蒌子、槐角、罂粟壳、百合、紫菀、款冬花等3. 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或炙),需调配盐炙品,例如:橘核、车前子、巴戟天、杜仲、补骨脂、益智仁等。
4. 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或炙),需调配醋炙品,例如:香附、鸡内金、乳香、没药、五灵脂、延胡索、五味子、大戟、芫花、甘遂、商陆、莪术等。
5.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即付滑石粉炒制品种,如狗肾、牛鞭、鹿筋、鹿鞭、象皮、刺猬皮、水蛭等。
6.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或炭),需调配炭制品,例如:艾叶、炮姜、地榆、侧柏叶、蒲黄等。
7.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煅),需调配煅制品,例如:龙骨、牡蛎、磁石、赭石、花蕊石、钟乳石、自然铜、寒水石等。
8.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需调配烫制品(沙、蛤粉炒),例如:龟甲、鳖甲、穿山甲、阿胶等。
9.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炙,即付姜制品,如竹茹、厚朴、草果等。
10.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炙,即付酒制品,如熟地、山茱萸、肉苁蓉、黄精、女贞子等。
11.直接写药物正名,即付漂去咸味的品种,如昆布、海藻等。
12.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炙),需调配炮制品,例如:草乌、川乌、天南星、附子、吴茱萸、远志、厚朴、何首乌等。
二、处方药品的合写与应付二冬(麦冬、天冬)二活(羌活、独活)二仙(仙茅、仙灵脾)焦三仙(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焦四仙(焦槟榔、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桃红(桃仁、红花)知柏(知母、黄柏)棱术(三棱、莪术)乳没药(乳香、没药)荆防风(荆芥、防风)。
三、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对剂型,对规格,对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药房管理三处方基本知识

对配好的药品进行检查, 查看是否存在质量及安全 问题。
对已经调配好的药品进行 再次核对,确保无误。
向患者交代药品使用方法 和注意事项,将药品发给 患者。
处方调配的风险防控及应对措施
加强培训
提高调配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 平,防范因调配不当引发的风险。
定期检查
定期对药品进行检查,防止出现过 期、变质等问题。
2023
药房管理三处方基本知识
目录
• 处方基础知识 • 电子处方基本知识 • 处方调配基本知识 • 处方审核基本知识 • 处方点评基本知识 • 药房管理基本知识
01
处方基础知识
处方的定义与含义
处方是医生开具给患者,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书面 指令。
处方的含义包括:医生的签名和开具日期,药物的名称、剂 型、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及医生对药物的特殊要求。
医生应按照患者的病情和药物 说明书上的用药指导,合理开 具处方。
处方审核是指药师对处方的合 理性进行审核,包括:药物相 互作用、配伍禁忌、用量、给 药途径等。审核通过后方可调 配药品。
02
电子处方基本知识
电子处方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电子处方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以数字化的方式,将纸质处方内容进行记录、存储 、传输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药房管理的发展趋势
药房管理正朝着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法制化、服务化等方向发展。
药房管理的未来展望
未来药房管理将更加注重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服务性;将更加依托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提高管 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将更加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将进一步加强药房管理的法制化,严 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等。
处方审核的标准及流程
标准
处方审核应遵循《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和规定,同时根据机构实际情 况制定相应的审核标准和规范。
红处方知识-最新版

五、如何审核红处方
处方前记、后记(找错误)
1、处方颜色及标记 2、处方编码 3、病案号 4、证件号码 5、单位(地址) 6、医师签字 7、门诊办公室章
五、如何审核红处方
2、其他门诊、急诊需要开具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的患 者,需要到挂号室挂号后,持患者加盖麻醉药品使用章的门 诊病历直接到医生办公室开药。
三、如何开红处方
其他注意点:
根据《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1、使用专业处方,书写完整,字迹清晰。 2、麻醉、精一药品处方为淡红色,右上角标注“麻”、“精一”;
三、如何开红处方
处方流程:
1、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 用麻、一精药品的,首诊医师应亲自诊查,签署《知情同意 书》,再让患者到病案室建立病历,留存相关资料(包括个 人身份证,代办人身份证复印件),并在病历上加盖麻醉药 品使用章。随后患者持盖章后病历回诊室开药,到药房取药, 取完药再将病历交回病案室。 病历不可交于患者保存!
精二药品处方的印刷用纸为白色,处方右上角标注“精二” 3、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格式由3部分组成:
a、前记:医疗机构名称,患者基本信息,病人身份证明编号,代 办人姓名、身份证明编号。
b、正文: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c、后记:包括医生、药剂人员、计价员签名以示负责,签名必须 签全名,并盖章 4、仅限于医疗机构使用,或由医务人员出诊至患者家中使用。
四、红处方单方的最大用
门诊处方:根据《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分类
麻醉药品、 第一精神药品
精神二类部剂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掌握处方知识
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1处方性质
处方具有法律性、技术性和经济性。
2处方分类
处方按其性质分为三种,即法定处方、医师处方和协定处方。
1.法定处方:《药典》、药监局颁布标准收载的处方,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2.医师处方:是医师为患者诊断、治疗和预防用药所开具的处方。
(日常常见)
3.协定处方:关键点:每个医院的协定处方仅限于在本单位使用,不得在其他任何医院之间互相交流使用。
3处方格式
处方格式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前记:包括机构名称,费别(支付与报销类别),患者情况,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并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还应当包括患者身份证明编号,代办人姓名、身份证明编号。
(基本是处方抬头部分+临床诊断)
2.正文:正文以Rp或R(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标示,分列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与药品相关部分)
3.后记:有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
(所有签字、药品金额)4处方颜色
1.普通处方的印刷用纸为白色。
2.急诊处方印刷用纸为淡黄色,右上角标注“急诊”。
3.儿科处方印刷用纸为淡绿色,右上角标注“儿科”。
4.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淡红色,右上角标注“麻、精一”。
5.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白色,右上角标注“精二”。
5四查十对
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
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
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7处方书写规则
(一)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二)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三)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四)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五)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六)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七)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八)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九)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十)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十一)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十二)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8处方管理办法
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药品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药品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9一般患者
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10癌痛、慢性中、重度非癌痛患者
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