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

合集下载

《百鸟朝凤》电影观后感最新6篇

《百鸟朝凤》电影观后感最新6篇

《百鸟朝凤》电影观后感最新6篇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会增长不少见闻吧,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是对影片最好的回忆。

下面为您整理了《百鸟朝凤》电影观后感,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百鸟朝凤》电影观后感15月23日晚,东青山西同志们一起学习了电影《百鸟朝凤》,观后内心波澜,久难平静。

当民间艺术遭遇现代科技,珍贵艺术逐渐被遗忘;当传统文化遭遇信息时代,文化精神不再受重视,身为炎黄子孙,身为民族的接班人,该作何思考?又该如何应对?感中华师承文化真正的老师,会把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绝对无私地传授给学生;而真正的学生,则会谦卑受教,不惜一切代价,不计个人得失,继师之志,将老师所教发扬光大。

电影里,焦老师是这样的老师,天鸣是这样的学生。

以身作则,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尊师重道,传承道统,是学生的本分。

有好的老师和好的学生,如此一脉相承,才会有好的教育。

电影中,针对天鸣的疑惑,焦老师叮嘱他说:别盯着手里的那几张票子,得盯着手里的唢呐;天鸣在人群中迷失,焦老师一句话,唤醒梦中人;临去世时,焦老师依然不忘唢呐的传承:我卖牛不是为了看病,是为了你把唢呐传下去。

在焦老师那里,唢呐的价值超过了金钱的价值,唢呐的重量超过了自己生命的重量。

唯有这样的情怀和热爱,唯有超脱了利益的桎梏,真正的教育才能落实,文化的真正精神方能得以传承。

另外,对焦老师选择学生的原则与标准,印象深刻。

相比于聪明,更注重德行,因为德行才能真正让让师者放心,让一个人走得长远。

独具慧眼,善于识人,才能选对接班人,这也应是一位老师必备的能力。

《百鸟朝凤》电影观后感2时代浪潮滚滚而来,浪潮中夹杂着利益的诱惑、信息的爆炸以及科技的“权威”。

电影中,面对如此浪潮,师徒二人显然因势单力薄,完全招架不住了。

人们对于唢呐匠越发的不重视,相比于唢呐老套的表演形式,人们更喜欢看美女,听流行音乐。

不是唢呐落伍了,唢呐还是那个唢呐,只不过是世道变了,人心变了。

世道变得利益至上,人心变得浮躁不堪。

观看百鸟朝凤心得总结(5篇)

观看百鸟朝凤心得总结(5篇)

观看百鸟朝凤心得总结年幼的游天明成为了焦三爷众徒弟中的一员。

但他肯吃苦,勤于练习,师傅更看重的、他所拥有的便是他骨子里对唢呐的喜爱和高尚的人格,因此,游天明成了唯一习得“百鸟朝凤”的接班人。

但后来,随着西洋乐器的冲击到来,适逢大事,村民们越来越少的选择请唢呐班,而是选择更震撼的西洋乐队。

游天明不愿唢呐就此没落,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影片结尾,云天明成功申遗,成为了唢呐非遗继承人。

这部影片给我的震撼与感动,绝不仅限于其画面的宽阔、人物内心的细腻、背景音乐的穿透力,而是在于他的思想主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对此,我们要做的是保护与继承。

可以改变的是文化的内容,但不可以改变文化的精髓。

影片中,年迈且患有肺痨的焦三爷为演奏百鸟朝凤,一口鲜血喷出,这是对艺术的坚守,更是对文化的献身!正如焦三爷所言:“这秦川大地,不能没有唢呐!”我们传承的文化,是随着血液继承下来的一种品质。

回看当今,各种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影片、节目譬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不断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学习……“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的人,才能拼了命把这活儿保住,传下去!”只要我们拥有继承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相信传统的种子定会在天朝大地上永远生根发芽!影片到最后,在师傅焦三爷坟前,游天明满怀悲痛地奏响了惊天动地的“百鸟朝凤”云雾中,师傅坐在太师椅上,微笑地看着徒弟,面容骄傲地听完了整曲,罢了,起身,头也不回地消失在远方……那一刻,我意识到,传承的精神已在我心中永恒。

观看百鸟朝凤心得总结(二)昨天带儿子去把《百鸟朝凤》看了。

谢谢方励那一跪,我家门口的影院也上了排片表。

有人抨他这是道德绑架,破坏商业规则。

明明是土的掉渣的剧情片,还硬要和商业片去抢档期。

你跪一个我看看,能不能改变什么知道方励,是看了韩寒的那部《后会无期》以后才听说有那么一位的。

然后又看了他的演讲《感谢你给我机会上场》。

但这片子和方励没一点关系,就是他觉得那么好的片子拖了两年才上映,又撞上有胸有颜有盔甲的美国队长,是个发行商就知道该投那个赚钱。

《百鸟朝凤》观后感(15篇)

《百鸟朝凤》观后感(15篇)

《百鸟朝凤》观后感(15篇)《百鸟朝凤》观后感1“凤凰已逝,但百鸟皆鸣”,返璞归真的感人故事,凝重厚实的影视风格,色彩浓郁的传统民俗特色,悲天悯人的哀婉乐曲,让这部《百鸟朝凤》——大导演吴天明的遗作呈现了经典。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八百里秦川上的无双镇,老一辈的唢呐师父焦三传艺给徒弟游天鸣,希望他将这门民间手艺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但在现代化大潮的裹挟下时代风尚发生转向,唢呐班子无以为继、四散衰败。

时常100分钟的电影,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内心一次次震撼。

师父焦三爷说“唢呐是个匠活”,吹唢呐人自称唢呐匠,而不是唢呐艺人,正是匠人精神的骨与魂。

传统行当有它的伦理和规矩,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德行高于技艺。

表面看起来严肃古板,一身傲气,实则是一位热血、善良、重情重义的唢呐师父焦三,在挑选唢呐徒弟的过程中,尽显其苛刻,一开始天鸣差点因为天赋不够被拒之门外,学徒过程中吹奏的悟性也不如师弟蓝玉,最后却从师父手里接过整个唢呐班,就是因为品行纯良。

天鸣问师父你为什么会收下我,师父说:“是因为你父亲摔倒时,你眼里流下的一滴泪。

”我想也是因为他的善良和热情,因为他的勤奋和执着,用芦苇秆吸水练功,哪怕是风吹雨打,并不间歇;因为他的不那么精明,因为他在大火中帮师弟抢出了师弟的唢呐而牺牲了自己那把碰都不让别人碰的唢呐。

毕竟唢呐班的接班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天赋秉异技艺高超的演奏者,更需要一个坚韧隐忍赤胆忠心的传承人。

匠人精神大概正是这样一种心无旁骛的风骨,一种一生悬命的魂髓。

我们一边心疼传统文化的消失殆尽,一边又鄙夷固执老派的匠人精神,一生只专注一件事不要说常常养不活自己,就连最起码的基本尊重也得不到。

管乐没有错,靡靡之音没有错,甚至管乐取代唢呐也没有错,潮流就是这样汹涌,时代就是这样更迭,但我们是否可以给传统文化和匠人精神一点时间和空间,不要让祖宗留下的好东西都断了根绝了后。

大浪淘沙,形式可能消失,但精神终将不朽。

我感动,为这部《百鸟朝凤》,我期待,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我虔诚的期望,自己甚至更多人都能记住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追求和信仰,用平凡的、普通的行动,用最真实的心灵写照,去捍卫我们的心灵。

《百鸟朝凤》的观后感心得范文5篇

《百鸟朝凤》的观后感心得范文5篇

《百鸟朝凤》的观后感心得百鸟朝凤这部电影的导演就是吴天明。

还有一部很有名的《变脸》,也出自吴天明。

可以看出,《百鸟朝凤》的故事与旧作《变脸》相似,也是一个关于传统艺术消亡的故事。

然而这些电影又不仅仅是一群艺人的人生故事,更倒是吴天明对整个中国文化的思考。

他就如同《百鸟朝凤》里那个真正将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艺匠,延续着中国老电影人的精神和灵魂。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百鸟朝凤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百鸟朝凤观后心得1师父非师傅,更与老师有本质上的区别。

父母给我们生命,而师父给的是人生。

师父是用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和他自己的灵魂教会你走好人生之路。

而当今这个时代,师父都成师傅。

工人阶级的专用称呼,更高级的就是老师了。

老师是个职业,更加成就了人性丑恶的一面。

与中国传统中的师父一词有天壤之别。

电影中这一个世代相传的唢呐匠焦三爷,用生命演义了传承,演义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师父。

他虽固执,但仁爱,有骨气,爱憎分明,有操德,个性鲜明。

他爱他的唢呐,爱着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爱他的徒弟,唯独不爱他自己。

这几乎是中国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共有的性格特点。

他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得,是吹给自己的,要吹到骨头缝里,不能让唢呐没了。

”这经典的语言,只有师父才能说的出来。

因为这个声音来自他的灵魂,而不是嘴唇。

我的骨科师父世代相传,她的一生只收了我这么一个徒弟。

我常问师父为啥不多收徒弟,师父经常笑而不语。

有一天师父说:“孩呀,咱家这个手艺是救人的,这么多代了,都是传女不传男。

你大姐(师父的亲生女儿)人品不好,不能传给她,会害人的。

我以为我要把这手艺带到棺材里了呢,结果没想到遇到了你。

咱娘俩有缘,你这孩子心眼好,有德性,又会内科,你学会这个手艺能治病救人,不会瞎了咱们家祖辈名声。

虽然违背了祖训,但我想她们会理解的,孩呀,她们都看着你呢,千万不要为了钱去救人!”我听到这泪奔了,从此再没问师父为啥不多收徒弟。

现在师父不在了,这话却从不敢忘记,如同那电影里的游天鸣。

2024年百鸟朝凤的观影心得体会(五篇)

2024年百鸟朝凤的观影心得体会(五篇)

2024年百鸟朝凤的观影心得体会历经人生百态,自诩洞察世间沧桑,却不料时常在不经意的瞬间遭遇心灵的触动。

《百鸟朝凤》这部影片,初时并未引起特别注意,导演方励的一跪,却使得观众纷纷聚焦于这部作品。

不论是电影业内人士还是普通观众,都对此片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既不悲凉亦无欢乐的故事,是第五代导演的杰出代表人物的遗世之作。

在创作过程中,他或许并未预见自己会如同影片中的焦三爷一样,面临生命的终结,上演一场凤来泣血的悲剧。

影片中那些平凡而真挚的瞬间——天鸣手中捧起的那捧清甜的河水、师父桌上静静等待的唢呐、祖师爷传承三百年的宝贝、为唢呐艺术拼搏的身影、老艺人视如珍宝的断管残花、师兄弟们共患难的伤痕——无不让观者动容,甚至落泪。

这些情感泪水,恰似触发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纯真与精神世界。

电影并不追求宏大的叙事,就连《百鸟朝凤》这一曲目也未曾达到传说中的天籁之音,更没有凤凰现身的奇迹。

它却是唢呐艺术的一个高峰,象征着班主的传承。

吴天明导演的精湛技艺在影片中表露无遗,主人公游天鸣的名字似乎也寓意着一种宿命与顺从。

电影的情节与结局都极为现实,其深刻的内涵留待诸多影评人去挖掘,而我们从这部影片中感受到的,除了感动和遗憾,更有爱与哀愁。

焦师娘对丈夫及其事业的无言付出,以及天鸣在爱情上的空白,都映射出唢呐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境遇。

天鸣虽继承了师傅的衣钵,却在艺术鼎盛时期遭遇传统文化的式微。

影片结尾,天鸣在师傅墓前的悲愤与无奈,是对这个时代深深的反思。

《百鸟朝凤》以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展现了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困境,令人深思。

愿导演吴天明在天堂得以安息,他的艺术追求与精神能够永存。

2024年百鸟朝凤的观影心得体会(二)观赏电影《百鸟朝凤》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影片中传递的深沉情感令人感慨良多。

走出影院,耳畔传来广场舞的音乐,似乎更加突显了内心的纷扰,让人迫切希望远离喧嚣。

影片中的场景历历在目,归途中,我向同行者分享了我的感悟:主人公天鸣或许不如蓝玉聪慧,但他对割麦子的专注、对唢呐的热爱,以及他的孝顺之心,都让人印象深刻。

《百鸟朝凤》观后感6篇

《百鸟朝凤》观后感6篇

《百鸟朝凤》观后感 6篇《百鸟朝凤》观后感 1一部片子的质量,不是只看票房,它更取决于观看者的质量。

没看之前,媒体的所谓炒作,票房低的《百鸟朝凤》到底值不值得一看,可以说众说纷纭。

站在个人喜好角度,谁都可以发言;倘若站在民族的高度,人文的角度,其价值又有多少人能够估量得了?"感动,回味无穷"是观后最大的感受。

影片中那些朴实的话,让我收获很多。

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打开百宝箱,师傅对徒弟游天鸣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而是吹给自己听的"。

随即,拿起一根唢呐兴致勃勃地演奏了一段,忽地栽个跟头倒地酣睡,嘴角露出甜甜的笑。

有人说,师傅是为找到了传承人开心开怀;也有人说,师傅是在言传身教,真正的秘诀是发自骨子里的热爱。

不管何种理解,最重要的是灵魂深处发出的.一种声音,与外在无关。

纯粹到,没有一丁点杂质,是忠于选择,对生命认真负责。

师傅焦三爷,传授的不仅是唢呐这么技艺,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做人做事的态度。

正如,师傅选中天分并不高的天鸣是因为,"你看见你父亲摔倒,扶他起来的那滴泪"。

厚德才能载物,人无所成时该问问自己修炼了多少德行。

我们永远成为不了别人,要成为最好的。

《百鸟朝凤》观后感 2作为一种表演技艺,唢呐是吹给别人的,作为一种个人志趣,唢呐是吹给自己的,而技艺的精湛终究是根源于志趣的迷恋,所以唢呐归根结底是吹给自己的。

如此,才能当它红火时不得意,当它冷落时不消沉。

在喧嚣之外独自享受自己的乐趣,气定神闲并精益求精,这也才是一种匠活的`传承之道。

文艺,不应把它的保留寄托于市场,也不应把它的衰落归咎于社会。

社会是有主流有时尚的,而思想文化的潮流意识本质上是一种市场专制,是泯灭艺术个性的屠刀。

当一种文化把大轰大嗡视为成功的时候,离它的衰亡也就不远了。

因而,要想保护某种文化遗产,与其呼吁社会的扶危救困,不如呼吁社会的思想自由、多元宽容,摒弃在文化领域泛滥简单的成功哲学(即以多数人喜欢为成功、以能挣钱为成功),在价值多元的社会里,自然会有人把那些小众文化玩到极致并赢得掌声。

《百鸟朝凤》观后感(通用13篇)

《百鸟朝凤》观后感(通用13篇)

《百鸟朝凤》观后感(通用13篇)《百鸟朝凤》观后感篇1那日是无双镇的大日子,谁家嫁娶摆酒都不如焦三爷在自家院子里拿手一划来得气派。

黄土地的脊背上长出了无双镇,无双镇的命脉里流淌着唢呐声。

素日都只垦地纺线的庄户人,唯有听见焦三爷和他的焦家班,才能在生计活儿里挺起一会儿身子,才能从骨头缝儿里抖落一身的风沙。

那日焦三爷把自个儿学徒的第一把唢呐传给了徒弟天明,他说「咱们唢呐也是匠活儿,是匠活儿,就得有人把责任负起来」。

毛头小孩儿听得眼里直掉泪,他那时只管自己的师父是天底下吹唢呐的第一把好手,他后来才知道,焦三爷也是这世上顶珍贵的头一号匠人:是艺术家,是传道者,是捍守的灵魂,是遗世的背影。

电影中第一个打动我的场景,是少年天明把着师父割来的芦苇秆儿,要从河湾里吸上一口水。

葱绿的芦苇上浮动着柔软的白絮,湛青的湖水中托起一个小小的少年,少年郎与大自然,正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中之“天人协调”,不免使人去想,这湾河水边跪坐过多少个虔诚的娃娃,才使那一把唢呐之音传到如今。

第一日吸水不成,脸蛋被汗水和泥浆糊花的天明悻悻返家,师父立马把他碗中的白饭刨去了大半,师娘劝慰师父「娃正是长个儿的时候呢」,师父激他说「我哪个徒弟不是从娃开始的」。

一年又一年水草丰茂,一代又一代唢呐情长。

徒弟从师父手中接过唢呐那日要起一个誓,是唢呐离口不离手;天明在被师父选为接班人那天应过一句话,是他会把无双镇的唢呐担起来、传下去。

成年后的天明不再是焦家班的弟子,而是游家班的班主,这时候洋乐队已经飘进了各家庄户,办酒席的也没人再给年轻的乐师行礼。

他的骨头缝儿里开始长出师父的威严和沉静,面对身边人另谋生计的劝说或嗔怪,天明说了两回「我给师父发过誓的」,他并不作辩白,旁人也都不再说话。

这处理手法也是好精彩,焦三爷已老,唢呐的气却是不会断的,纵使无双镇和这世道要翻上几百回几千个新,这把家伙事儿的魂还是长在人心里,还是埋在黄土根。

陶泽如先生饰演的焦三爷,大多数时候不怒自威,但几处围绕着饭桌的电影段落,却也幽默可掬,焦三爷是中国传统严父的形象。

《百鸟朝凤》观后感15篇

《百鸟朝凤》观后感15篇

《百鸟朝凤》观后感15篇《百鸟朝凤》观后感1很久没有去电影院看过电影了,更是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文艺片,在看之前,我虽然买过票了,但也总不想去看,我很害怕看到悲伤的部分,但我现在真的很庆幸,我去看了!唢呐从一开始人人都尊重的东西变成了,人人都看不上的东西,焦师傅是唢呐的最后一代幸运儿,他是有眼光的,他挑选了天分一般但非常刻苦努力的游天明,因为他知道蓝玉性子野,对唢呐没有从一而终的坚持,事实最后也证明了,师傅的选择是正确的。

从开头唢呐匠们的演出遇到的盛况到最后只有天明一个人孤零零的为师傅吹《百鸟朝凤》送行,反映出了传统匠活的落寞,从演出的跪下来谢恩;到只给每位唢呐匠一条烟一个红包,而不再行接师礼;最后唢呐班子都没了。

焦师傅在喝多后即兴吹的唢呐发出的感想,可以想象焦师傅对这样的行为有多无奈,他一边告诉天明“不要只盯着手里的票子,要盯着手中的唢呐”到失望的表示“规矩没了,规矩没了”,在与人打完架后拾起损坏的唢呐,心中的悲愤。

焦师傅在自己弥留之际还把自己的`牛卖了,不是为了给自己治病,而是想再给天明置办一套新装备,其实他明白,现在的人已经不爱听唢呐了,置不置办新装备已经没有用了,但他还是想为天明做些什么,为唢呐再做些什么。

天明的师兄们都出去打工,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唢呐了,而是因为他们需要养家糊口,焦师傅把他师兄的行李全扔了,他师兄只是看着焦师傅,连一句辩解的话都没有,最后焦师傅亲自上阵吹唢呐,吹出了血,都还不停,最后他吐了一大口血,还不让停,让天明吹主调,他帮忙伴奏,因为唢呐已经没有人了,他必须自己挺起来。

德高望重的焦师傅,死后连四台大戏都没有,只有他最骄傲的徒弟天明独自为他吹唢呐送行,最后焦师傅放心的转身离去,因为他相信天明会继续吹唢呐的,哪怕天明是最后一个唢呐匠。

《百鸟朝凤》观后感2看《百鸟朝凤》,自始至终,一种沉痛的感觉,出了影院,广场上的广场舞音乐更显得格外刺耳,有一种想马上逃离的感觉。

片中的影像历历在目,回家路上分享感悟和收获,我说:“天鸣不如蓝玉聪明,但割麦子很认真,失火了他先想的是唢呐,他的师傅收他做徒弟是因为他爸爸头磕流血了他心疼的哭了,他很孝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
吴天明导演的这部电影两年前就上映了,我昨天才在网上观看。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演员一个都不熟悉,没有一线大牌,却让我感到十分顺畅自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做作,感受不到表演的痕迹,相当真实感人同时也有艺术升华,就连少年时期的游天鸣和他的师弟蓝玉,两个孩子都演得那么好。

可见真正的好作品,不一定非要请什么著名影星,不一定花费巨额的投资,尽管可能票房不那么好,但是只要肯于精心打磨雕琢,它必定是埋藏在浮华乱石堆中的一块宝玉。

正如电影主人公所坚守的唢呐艺术一样,有一天很可能会被人们遗忘,但是那种热爱、专注、极致并为之付诸一生的精神,永远能直击人们的灵魂深处。

学艺先学做人
早年的陕北黄土高原上,老百姓红白大事都要请唢呐乐队演奏,唢呐班很受人们的敬重。

游天鸣的父亲为了圆自己的梦,把儿子送到无双镇最出名的焦三爷家里学艺。

可是这支看起来简单的唢呐,却没那么容易学。

终日枯燥的肺活量练习,师弟蓝玉被师父的夸奖,小天鸣内心遭受了巨大的挫败感,他偷偷溜回家来,可是偷听到父亲对他的自豪和愿望,又让天鸣转身坚持下来。

经过用心的勤学苦练,终于他学会了吹奏各种鸟的叫声,并成为了师父的接班人,焦家班也改称了游家
班。

天鸣一直不明白师父为什么把班主的位子交给了自己,而不是天资和技艺更高于自己的师弟蓝玉。

后来天鸣在演出之余回去看望师父师母,师父高兴喝了几杯酒,告诉他:“当初你爸送你来学艺,我知道你天分差了些,但是你知道我为什么同意收了你么?”天鸣回答道:“您是怕我爸把我打死?”师父说:“不是,我是看到你爸跌倒后你慌忙去搀扶,你眼里流出的一滴泪。


学艺先学做人,这是焦师父一直传授给弟子的核心价值观。

在这个行当里,一般根据家属出钱的多少确定演出规模,四个人组成的小型演出叫“四台”,八个人组成的叫“八台”,最高级别的一首曲子叫《百鸟朝凤》,焦师父一直坚持这首曲子只能吹奏给德高望重的逝者,哪怕给钱再多,只要生前人品有问题,焦师父也会断然拒绝。

一位老村长过世了,家里穷,请不起八台,焦师父知道他曾经带领群众打过鬼子,一直为村里大事小情做贡献,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敬重,亲自带队给老村长演奏了这首曲子。

师父送给天鸣和蓝玉一人一支祖传的唢呐,并叮嘱他们一定要”
唢呐离口不离手”。

一次演出后睡觉时孩子踢倒了油灯点着了柴禾,蓝玉拉起天鸣就跑,天鸣惦记着唢呐,蓝玉说别管了逃命要紧,可是天鸣还是奋不顾身从火堆里抢出一支唢呐来。

天鸣接班后,蓝玉十分嫉妒,愤然离开师父转行了。

多年以后,见到天鸣,道出了心声:“师父多亏把唢呐班交给了你,他是看中了你的人品,不然我这没长性的人,遇到你这些困难早坚持不下去了。


专注极致,一生只够做好一件事
在别人眼里,他可能不过是个“唢呐匠”,但是焦三爷把这件事作为毕生的艺术与事业。

为了让天鸣练习肺活量,他从粗到细、从短到长削了好几根芦苇管让徒弟吸河水,吸不上来不准回家吃饭。

小天鸣每天从早吸到晚,练会了短的练长的,长的比他的个子还要高。

师父告诉他,师父小时候也是这么被他的师父锤炼出来的。

焦师父有一箱珍藏的传家宝,是从清朝师祖那里一代代传下来的长短不一、用途多样的各式唢呐。

看到徒弟们学有长进后,从中拿出两件分别交给他俩,并叮嘱一定要保管好保养好,“每次我吹完都用你师母缝制的布袋把它们包好,唢呐离口不离手”。

师父每天带着两
个徒弟练习吹奏,从气息到指法,细致到每一根手指尖滑过唢呐孔的速度与角度。

影片到这里摄像师给了焦师父指法的特写镜头,劳动人民粗糙的手指,在唢呐孔之间流畅地划过一道道优美的曲线,配合气息吹奏出了一曲曲美妙的音符,刹那间让我对这种深深扎根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草根艺术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为了学习百鸟朝凤,他们到芦苇荡里练习听各种鸟的叫声,蓝玉只能听出一两种,天鸣可以听出七八种,焦师傅则能分辨和模仿出十多种鸟叫。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天鸣终于学会使用不同的唢呐吹出各种鸟的叫声,师父也最终决定教他学习唢呐班这个行当被认为最顶级的曲子《百鸟朝凤》,天鸣和他的父亲都如愿以偿。

这种追求极致的品质不仅体现在焦师父吹唢呐上,也体现在他的生活里。

天鸣回去看望师父师母,给师父带了石头村最好的烟叶,师父告诉他如何识别石头村里山坡上和山脚下种出的烟叶的区别。

师父对徒弟不忘师恩打心眼里高兴,拿出了多年前他从师兄老家酒窖里打回来的“一滴水都没有”的原浆,将封藏了多年的陈酿与爱徒分享。

贫穷,从来都不应该是降低精神品味的借口,只要你对生活充满热爱,有一颗追求极致的艺术之心,无论在何种境遇,都会有高品质的人生。

哪怕任何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就成了艺术。

反之,任何一门艺术,必须经过千锤百炼的极致雕琢,才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为了做到极致,可能需要用一生去打磨,去努力,去锤炼。

曹雪芹一辈子只写了一本书,86版的《红楼梦》电视剧一个月才拍一集,86版的《西游记》前后拍摄历时17年,而主角每集片酬只有几十元。

之所以被公认为经典之作,源于剧组不惜工本耗时耗力的拍摄,源于每一个演员对原著角色的透彻理解与精准拿捏,源于每一个人对极致艺术追求的匠心。

而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一辈子将要换多少个工作、做多少事情!可是,夜深人静时仔细想一想,有哪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了呢?我们所追求的经历丰富,不过是积攒了很多蜻蜓点水般的肤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