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机调机流程
超静音端子机操作规程

超静音端子机操作规程
《超静音端子机操作规程》
一、设备介绍
超静音端子机是一种专门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端子机,其主要特点是噪音极低,适用于对噪音要求高的场合。
二、操作规程
1. 调试前的准备
在使用超静音端子机之前,需要先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确认连接线路是否良好,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
2. 连接电子设备
将超静音端子机连接到需要接入的电子设备。
根据设备的接口类型进行连接,确保连接牢固、稳定。
3. 开机
在连接好超静音端子机后,可以开机,根据设备的指引和要求进行操作。
4. 注意事项
在使用超静音端子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和摔落,以免损坏设备。
- 维护保养,及时清理端子机的灰尘和杂物,保持设备的通风良好。
- 使用环境,保持使用环境清洁整洁,避免污染和潮湿。
5. 关机
在使用完毕后,需要关闭超静音端子机,并断开连接,注意关机顺序和方式,避免造成损坏。
6. 故障处理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超静音端子机出现了故障,应及时停止使用,并报修处理,切勿私自拆卸和修理。
以上就是关于超静音端子机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操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端子机操作规程

文件編號:WI-文件版次:01編制: 審核:文件名稱:批准 :日期:1.0.目的 2.0.適用範圍3.0.运行前的检查3.1.开机前的准备工作3.1.1.检查设备周围是否通畅,检查电源线有无破皮,各开关是否良好。
3.1.2.检查各开关及脚踩开关是否良好。
3.1.3检查模式开关是在调模模式或生产模式。
3.1.4检查端子机上下模有无错位,模具固定螺丝有无松动。
4.0. 4.开5.0.6.0.注意事项6.1 必须按照设备操作指导书使用与保养设备。
6.2 必须时刻留意设备的运转状态及作业效果,如有异常停止作业通知技术人员处理。
6.3 作业时不可分神,手离模具活动部件2CM 以上。
7.0.保养7.1每日用干布擦拭机器表面的脏污及灰尘。
7.2每日用风枪吹干净模具内的铜丝、灰尘及异物。
7.3每日检查端子模具运行情况,必要时及时调整。
7.5每周检查端子机接地是否良好,必要时通知维修部门。
7.6每周对各活动动部件加润滑油。
7.7每月清理电箱内灰尘,检查电线有无老化或接触不良。
7.8每月检查皮带有无断裂,必要时进行更换。
4.4 将模式开关打入生产模式,试生产两条端子线,确认端子拉力达到品质标准后进入批量生产。
端子机操作规程适用于设备操作员及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
学会正确的操作步骤,提高使用效率,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4.2 打开调模模式开关,确认上下模是否吻合。
4.3 手动模式下试压一条端子线,确认上下模压力适当。
开机4.1 打开总电源,端子机电源开关,机器进入工作模式。
关机5.1 生产完成后,依次关掉端子机电源开关,总电源开关。
7.4 每周检查模具润滑情况及模具磨损情况,必要时调整并加润滑油。
5.2 用风枪清理干净模具内的铜丝、灰尘衣异物,做好机器及周边的5S 工作。
RoHs 第 1 頁,共 1 頁。
端子机操作规程

3.1.3.2.将线材置于端子内之适当位置。
3.1.3.3.脚踏开关踏一下,此时计扫器跳一格,并且电磁铁拉下离合器止杆放开离合器而使上刀模由上顶点往下死点将线材打入端子内结合,再回到上顶点并将下一个端子送进定位。
3.1.3.4.以此类推则可连续操作。
3.1.4.操作停止:
3.1.4.1.电源开关置于位置,此时电源指示灯熄灭马达及飞轮停止转动。
3.1.4.2.将铜屑集中于槽中倒掉清理干净。
3.1.4.3.将端子机擦干净,并于滑动部份之机件上润滑油。
4.刀具调整
4.1.机器部Βιβλιοθήκη :4.1.1.放松可调式螺栓,按所需方向旋转高度调整螺杆至适当位置,然后旋紧可调式螺栓即调整完毕(每一刻度0。1㎜,每圈为3㎜)。
端子机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使生产技术人员及生产人员正确操作使用端子机,进而达到生产安全、工作顺利、品质最佳之程度。
2.范围
本规定适用公司端子机。
3.作业内容
3.1.操作步骤:
3.1.1.使用工具:端子卡式模、上下铆刀、配合机台用内六角板手、手动把手、游标卡尺。
3.1.2.手动操作内容:
3.1.2.1.手动操作用于调整模具及测试端子压着是否正常。
4.2.模具部分:
4.2.1.全压着高度微调杆拉出旋转由0-9共10个指针,并以号码零为基准点(位置在下)号码越大则与高度调整螺栓之间的空隙愈大,每一号码指针相差0。06㎜。
4.2.2.PVC压着高度微调杆拉出旋转,由1-6共六个指针以号码1的位置为基准点(伞置在上)号码越大则PVC刀片高度愈高,每一指标高度相差0。10㎜。
4.3.1.放松固定螺丝。
4.3.2.旋转送距调整螺丝,使送料爪将端子调至正确的刀模位置。
气动端子机操作方法

气动端子机操作方法
气动端子机是一种使用气压来控制的机械设备,通常用于连接和断开气动管路。
以下是一般的气动端子机操作方法:
1. 首先,确保气动端子机的供气源已经正确连接好,并且气源的压力在适当范围内。
2. 选择合适的气动接头,并将其插入气动端子机的接头孔。
3. 若需要连接一个气动管路,将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到需要控制的设备或元件。
4. 调节气动端子机上的控制阀门,使气动接头部分与管路接触并形成密封。
5. 打开气动端子机的供气开关,允许气源进入端子机。
6. 检查气动端子机的压力指示器,确认气源已经正确进入端子机。
7. 如果需要断开气动管路,关闭气动端子机的供气开关,等待端子机内的气压释放。
8. 轻轻拔出气动接头,断开与管路的连接。
以上就是一般的气动端子机的操作方法。
实际操作时,应该根据具体的设备和气动端子机的要求进行操作,并严格注意操作安全。
调 机 步 骤 流 程 图

是 抗拉测试
不合格 查找故障
合格
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并连接电源
手动循环压接机
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然后连接电源
调整绝缘外皮压 接高度
压接样本
调整轨道位置
调整绝缘外皮压 接高度
压接样本
安装安全防护 装置然后连接 电源
A
评估切尾和喇 叭口
断开电源并移开 必须移开防护装
断开电源并移开必 否 须移开防护装置
绝缘外皮压 接高度是否
置
调整芯线 压接高度
是 是
否 芯线压接
断开电源, 然
结束
否 芯线压接
是否良好?
断开电源, 然 后移开必须移 开的防护装置
循环是否 完成?
模具是否 对齐
端子喂送 是否良好? 端子在铁
设电源,然后 移开必须移开的 防护装置
调整 导线止档
B
评估绝缘 外皮末端
不好
良好
松开绝缘外皮 压接
调整 剥皮长度
安装安全防护 装置然后连接 电源
压接样本
否 芯线压接 高度是否
调整芯线 压接高度
断开电源然后却 下必要的防护装
操作期 间,要 始终保 证安全 。
调整端子喂送 和/或喂送指
否 B
调机步骤流程图 A
开始
评估磨具以 确保其干净
电线 加工 NO 更换模具/清 洁
台面压接 机或线加
不良
评估导体 刷
YES
断开电源,然后移 开必须移开的防护
调整压接机
台式压接
良好
压接样本
把模具装入 压接机
把端子载入 压接机
手动循环 压接机
全自动端子机操作说明书

全自动端子机操作说明书,全自动端子机操作教程,全自动端子机操作范例一、作业步骤1、打开端子机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的时候才开始使用。
2、留意机器内外部有无明显异响,若有暂停作业千万要停机,请机修人员判定是否需要维修。
3、认真选刀装刀:由指定人员操作,装刀之前必须进行手工比对所选刀片是否配套,对比无误后方可装刀,装刀完成后,必须使用手摇测试,首先关闭端子机电源,按下调摸钮,使用专用板手摇动主从动轮,使端子机冲压行程至最大,如手摇不动,则考虑是否压力过大或其他问题,检查调试至OK。
作业前需对各锁紧螺丝做相应检查并确认无松动。
4、注意装料:装上需要打的端子,使用内六角板手调节进料压板,使端子可以轻松通过,目测送料位置是否适宜,若不行,进行调节,使用内六角板手松开送料器锁紧螺丝,拧动调节缧杆进行调节,直至最佳状态,然后锁紧送料器锁紧螺丝,开始作业。
5、测试拉力:调机OK后,取废料线材试打,进行拉力测试,主要参照值见《拉力测试对照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按下拉力测试归零键调至归零,将需测的端子线材夹好,进行测试,若所测拉力不在标准范围内,请机修人员重新调节,直到达到标准值为止。
6、试产10PCS送IPQC进行首件确认,检验OK,方可进行批量生产,生产过程中操作员必须自检所打端子是否有包胶,吊颈等不良,并每隔1小时进行一次端子拉力测试。
7、生产完成后整理好良品、废次品,并清理干净机台周边的环境卫生。
二、保养与维护1、日常保养:①端子机冲压导向轨必须1小时加一次机油润滑加油孔在端子机顶部,每次加油以2-3滴为宜不要过多。
②作业人员每天必须清洁机器,除去机器表面的灰尘和杂物以及多余的油污③端子机主速轴承必须每周加黄油,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打开端子机后盖→拆掉从动皮带轮卡簧→拆掉皮带轮→打黄油(均匀涂于高速轴承表面)→复原(注:拆卸皮带轮过程中,应注意轴承滚珠遗失)2、二级保养:端子机使用3-6个月后,需检查各部件(耗损件)是否需要更换如皮带,各部件弹簧是否弹性减弱需要更换。
端子压接机操作方法有哪些

端子压接机操作方法有哪些
端子压接机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准备工作:将需要压接的电线和端子准备好,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确保操作环境安全。
2. 调整设置:根据电线和端子的规格,调整端子压接机的压接位、压力等参数,确保适配设备。
3. 将电线和端子装入:将电线的末端插入端子中,并确保电线的插头和端子的位置正确,避免错位。
4. 开始压接:按下压接机上的压接按钮或脚踏开关,使压接机开始工作。
5. 观察指示:在压接过程中,观察屏幕上的指示灯或压力表的变化,确保压接过程正常。
6. 确认连接:压接完成后,将压接好的端子取出并检查连接是否牢固、无松动。
7. 清理工作:清理压接机的残留物或电线端子的剪切下料,保持设备清洁。
请根据具体的端子压接机型号,以及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安全。
端子机操作规程

4.2.1.全压着高度微调杆拉出旋转由0-9共10个指针,并以号码零为基准点(位置在下)号码越大则与高度调整螺栓之间的空隙愈大,每一号码指针相差0。06㎜。
4.2.2.PVC压着高度微调杆拉出旋转,由1-6共六个指针以号码1的位置为基准点(伞置在上)号码越大则PVC刀片高度愈高,每一指标高度相差0。10㎜。
3.1.3.1.把电源开关置于的位置上。
3.1.3.2.将线材置于端子内之适当位置。
3.1.3.3.脚踏开关踏一下,此时计扫器跳一格,并且电磁铁拉下离合器止杆放开离合器而使上刀模由上顶点往下死点将线材打入端子内结合,再回到上顶点并将下一个端子送进定位。
3.1.3.4.以此类推则可连续操作。
3.1.4.操作停止:
5.3.电源、频率、电源插座是否正确(110V或220V).
5.4.固定端子卷及端子路线于正常位置。
5.5.调整压着高度,并以手动方式按回转方向,测试压着。
5.6.机台油杯及卡式模座油孔需加适当之润滑油。
5.7.开启电源前,先试脚踏开关,必须确保正常动作。
5.8.调整模具和刀座时必须切断电源进行调试。
3.1.4.1.电源开关置于位置,此时电源指示灯熄灭马达及飞轮停止转动。
3.1.4.2.将铜屑集中于槽中倒掉清理干净。
3.1.4.3.将端子机擦干净,并于滑动部份之机件上润滑油。
4.刀具调整
4.1.机器部门:
4.1.1.放松可调式螺栓,按所需方向旋转高度调整螺杆至适当位置,然后旋紧可调式螺栓即调整完毕(每一刻度0。1㎜,每圈为3㎜)。
5.9.端子打包时手要离开上、下铆刀活动范围,以免造成伤害。
6.附件
6.1.作业指导书。
端子机操作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为了明确调机各步骤的先后顺序,减少调整次数,特制定本流程。
2、适用范围
本流程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采用半自动或自动端子机的调试。
3、职责
无
4、名词定义(压接端子的解析)
(图4-1)
4.1喇叭口:压接后在芯线压接框的边缘形成喇叭口,成为芯线漏斗。
此漏斗减少了芯线压线框锋利边缘割断或
割伤芯线的可能性。
芯线压线框喇叭口的厚度一般应为端子材料厚度的1到2倍左右。
(请查阅具体端子的规格要求)。
4.2弯曲试验:弯曲试验是测试绝缘外皮压接质量的一种方法。
我们把导线来回弯曲若干次,然后评估绝缘外皮和
芯线束的移动情况。
作为一项规则,绝缘外皮的压接要承受住电线朝向任何方向的若干次60至90度弯曲。
压接细导线时要小心,不得割破绝缘外皮压接处后面的绝缘层。
4.3导体刷(线芯):导体刷是穿过芯线压线框、面向端子接点区的芯线束。
由于存在从压线框凸出出来的芯线束
,机械压接力可以全部作用于芯线上。
导体刷不应当延伸到端子接插区域。
4.4线芯压接:芯线压接是对套在芯线上的端子压线框的压缩。
该操作建立起一个低电阻、高电流承载能力的电气
通路
4.5芯线压接高度:芯线压接高度是从所形成的压接顶面到底部径
向表面的距离。
该高度不包括挤出处高度(见图4-1)。
压接高度测量采用一种快速的、非破坏性的测量方法,用于测量环抱住芯线的端子压线框是否正确压接到芯线上。
该测量结果是过程控制中的重要指标。
制定压接高度规范时,通常要针对不同股数、涂层、端子材料和电镀的导线,兼顾压接的电气和机械性能。
虽然可以针对不同股数、和端子电镀来制定不同的最佳压接高度,但一般只规定一种压接高度。
4.6切尾长度(尾巴):端子从承载带上分离后,端子头不是平的而是凸出一部分,叫做切尾。
作为一项规则,切
尾长度应为端子材料厚度的 1.0到 1.5倍(请查阅具体端子的规格要求)。
切尾太长,会使端子(因插入不到位)而露在连接器塑壳外边,或无法满足电气间距要求。
通常,可设置一个工具,使切尾平齐于一个材料的厚度。
4.7挤出(外展、台阶、批峰):压接使导线压线框底部形成外展,形成外展的原因是冲头与铁砧之间的间隙。
若
铁砧出现磨损或端子被过度冲压,则会造成端子底部外展过度。
若冲头和铁砧之间错位,若喂送调整功能关闭,若端子被拖拉的距离不够或过大,则会出现凹凸不平的挤压效果。
4.8绝缘外皮压接(缓解应力):绝缘外皮压接可为电线提供支撑力,以便电线插入塑壳。
也有助于端子抗振。
端
6、常规问题处理
6.1电线类:
现象
原因解决方法绝缘外皮切割得不规则
(图6-1)
刀具磨损
更换工具外皮切割深度过浅
调整切割深度切断或切伤芯线(图6-2)
工具损坏更换工具切割深度过深
调整切割深度在电线中芯线束未居中
联系电线供应商
切割绝缘外皮时,把芯线不规则
地拉出(图6-3)
工具磨损
更换工具外皮切割深度过浅调整切割深度剥皮长度偏差太大
(图6-4)
电线驱动辊/皮带磨损
更换皮带/驱动辊绝缘外皮太硬
增加驱动压力电线拉直装置太松或太紧
调整电线拉直装置剥皮长度错误(图6-4)
设置不正确
重新设置工具
6.2喇叭口和切尾长度
现象原因
解决方法
低拉力(图6-6和6-7)喇叭口过度敞开,无切尾调整轨道位置,解决无切尾问题
喇叭口过度敞开,切尾合适检查并更换磨损或不正确的冲压模具切断或切伤芯线(图6-8)无喇叭口和/或切尾太长调整轨道位置
检查端子带的弯曲度
切尾太长(图6-9)
良好的喇叭口和切尾太长
检查磨损的端子切割装置,必要时更换
检查磨损的冲压模具,更换并重新调整轨道
图6-1绝缘外皮切割得不规则图6-4剥皮长度差异太大或错误
图6-3拉出芯线丝
图6-2切断芯线丝图6-5理想的压接
图6-7喇叭口过大无切尾
图6-6喇叭口太大
图6-8无喇叭口,切尾太长
图6-9切尾太长,喇叭口良好
图6-10绝缘外皮被压入芯线压线框下面,导体刷良好图6-11绝缘外皮被压入芯线压线框下面,导体刷太长
图6-12绝缘外皮被压入芯线压线框
下面,导体刷太短
图6-13导体刷太长图6-14导体刷太短
图6-15绝缘外皮末端位于绝缘外皮压线框下面,导体刷太长图6-16绝缘外皮末端位于绝缘外皮压线框下面,导体刷太短
图6-17良好的绝缘外皮压接图6-18良好的绝缘外皮压接图6-19可接受的绝缘外皮压接图6-20可接受的绝缘外皮压接图6-21临界的绝缘外皮压接
图6-22临界的绝缘外皮压接图6-23临界的绝缘外皮压接图6-24临界的绝缘外皮压接
现象
原因
解决方法
压接高度不符合指标
更换了电线类型、供应商或芯线股数调整工具以符合指标要求
更换了绝缘外皮色标,即硬度更换了压接工具
更换了压接机(闭合高度)
更换了不同类型的压接机(制造商)更换了端子带卷(批次编号)更改了模具设置工具破损或磨损更换工具压接高度偏差太大
电线偏差检查端子或电线端子偏差
工具损坏、松动或磨损更换或紧固工具测量误差
分析仪表性能端子回弹量过大,压接过度调整压接高度切断或切伤芯线丝
调整剥皮过程
6.6拉力
7、测量
7.1抗拉测试(拉力)---见GC-SOP-0031《端子拉力测试指导卡》与GC-SOP-0041《拉力计操作流程》。
7.2压接高度宽度测量
7.2.1.按步骤完成工具设置。
7.2.2.压接至少5个样品。
7.2.3.把千分尺扁平叶片卡到芯线压接框的双半径中心(图7-1)。
不要在芯线压接框喇叭口附近测量。
7.2.4.旋转千分尺拨盘,直到测量头接触到底部径向(弯曲)表面。
若使用卡尺(图7-2),则要确保不要测量压接挤出处。
7.2.5.确认压接高度/宽度符合标准要求。
注:机修暂时只使用卡尺对端子压接高/宽度的测试作为调机的参考值。
现象
原因
解决方法
芯线压接处前面出现断线现象–抗拉强度低
(一部分)芯线被切断或切伤检查剥皮过程压接高度太低
调整压接高度喇叭口太小或没有喇叭口调整工具轨道
绝缘外皮压接刺破绝缘外皮增加绝缘外皮压接高度导线被从导体压接框中拽出–抗拉强度低
压接高度太高
调整压接高度导体刷露出太短或未露出增加剥皮长度导体压线框的喇叭口太大调整工具轨道采用了镀金端子评估端子应用
端子材料厚度不够端子的锯齿过浅
请联系品质人员或产品工程师
图7-2压接高/宽度测量采用卡尺
图7-1压接高度测量采用千分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