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政体制角度看国民党政权的失败
关于国民党最终失败的原因分析

国民党最终失败的原因分析生物科学三班第三组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以及美国的支持,发动了旨在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内战。
但是,仅仅三年多的时间,国民党就在自己发动的内战中被彻底打败,并于1949年12月退守台湾,结束了在大陆22年的统治。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国民党之所以会败得如此彻底,主要是其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国民党的政治腐败是国民党失败的最根本原因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就一直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对和平、安定的追求成为近代中国的主要潮流。
抗日战争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的曙光初现,人民迫切希望停止内战、实现和平,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但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不顾全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发动了全面内战,将自己推到全国人民的对立面,人民对国民党当局已经不抱幻想。
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独裁统治是它走向失败的又一原因。
国民党的政治可以说是蒋介石一人的政治,他是最终的决策者,一旦他作了决策,不管你是军事专家、经济专家还是外交专家一概没有说话的余地。
而且,下面的人也并没有团结在他的周围。
党内派系林立,纷争不断,贪污成风;地方割据势力长期与中央对抗,严重削弱南京政权的统治效能。
二、经济上的腐败和混乱加剧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胜利后,国统区的经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而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通货膨胀达到匪夷所思的程度,人民的生活急剧恶化,工商业活动遭受了灭顶之灾,农业也遭到严重破坏。
农民被迫放弃耕作,背井离乡,甚至在死亡的威胁下,许多人走上了抗争的道路。
我们都知道战争打的就是钱,所以经济的崩溃也加速了国民党的军事失败。
三、军事上溃败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在军事上,蒋介石名义上是最高指挥。
但事实上国民党军队内却是多头指挥,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甚至是相互拆台,试问这样的一支军队又怎能取得胜利呢?诚如电视剧《亮剑》中所说过的一句话:国民党作战指挥部发出的命令大多是天才制定的,但却交给了蠢材去执行。
从党政体制角度看国民党政权的失败

从党政体制角度看国民党政权的失败摘要:本文将从党政体制的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失败背后的原因,分为国民党的先天不足,独裁统治,派系斗争及党政体制的自私性四个方面进行说明,得出国民党在党国关系的处理,党自身的建设等问题上的不足是其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的结论,并从中总结教训,希望能给现行制度一些对照。
关键词:国民党党政体制失败合理性独裁派系自私性腐败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的刺激下,救亡和现代化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时代主题。
在二十世纪前五十年,中国从半殖民地形态获得新生,走向国家统一和民族崛起。
在这个过程中,国民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承担着先驱者的角色主导着中国变革与发展的方向。
然而,仅仅过了二十二年,国民党政权就被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所推翻,终结了其在大陆的统治,其中的经过与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关于国民党大陆政权在大陆的覆灭,有许多种解释,比如政治反动说、经济崩溃说、腐败说、失去农村说,蒋介石和毛泽东也有各自的解释,本文则选择从党政体制(以党政组织为中心的各种党政具体制度和党政行为规范的总和)的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的原因。
文中的观点也许并无太多创造性的见解,但都是笔者综合各种资料得出的自己的看法。
以下将从国民党的先天不足,独裁统治,派系斗争及党政体制的自私性四个方面对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做出阐述。
一、先天不足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该组为中国国民党,该党于1927 年经北伐战争完成形势上的全国政权统一。
然而国民党政权看似统一中国,其权利范围只及华中,华东,而东北,西北,西南等地不时出现叛乱,地方割据实力一直存在,各地军阀与国民党中央政权间暗潮涌动,再加上地方派系,日本侵略等原因,事实上国民党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办法来有效地统治中国。
由此可见国民党的合理化(指有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代替各种传统的、宗教的、家族的或地域性的政权,实现中央政权的集中和统一——塞缪尔)程度极其低下,是一个没有实现真正统一的形统实分的政权体系。
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迅速走向衰败的原因

拿来给要写论文的童鞋分享下哈,主要是原因。
一、政治反动说: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利益,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长期进行反共内战与人民为敌。
二、经济崩溃说:认为财政经济的总崩溃导致南京政权的败亡,提出经济崩溃说: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经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而陷入严重危机,币制改革使经济加速崩溃。
财政经济的总崩溃,既推动国统区民众起而为生存斗争,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矛盾的激化和军事与政治的危机,导致南京政权败亡。
三、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把中国放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考察,提出未来得及制度创新终至合法性危机说:中国是在庞大的人口压力和自然资源的相对短缺、亡国灭种的生存危机、政治衰败和国家四分五裂的背景下开始现代化起步的。
南京政权面临来自外国列强、地方势力和民间社会三方面挑战,来不及实现制度创新,厉行政治、经济、农村等各方面改革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愿望和要求,只得向专制体制回归;于是丧失现代化导向,不但无法化解抗战胜利后的参与爆炸危机,反而发生合法性危机,最终被以中共为代表的自下而上兴起的革命力量击败。
南京政府对社会的抽取超过了社会可资抽取资源的限度,引发社会对抗;政府在集权的同时不向社会尽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也无力通过制度创新完成变革,结果丧失政治转型的历史机遇,失去合法性基础。
四、全能主义政治推行失败说。
学者们把视角上溯至清末,指出从传统官僚帝制到现代中央集权科层制之间必须经过集权(传统)——分权——集权(现代)的过程,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启动。
民国以来至30年代的权力分散和政治无序,诱发了全能主义政治的产生。
但国民党的全能主义政治在权力凝聚与分散两个层面都犯了错误。
政府偏重从地方收缴权力而不注重决策的分层化,造成在中央能够控制的权力网络,决策过分集中于行政中枢,特别是蒋介石个人,权力运作中人治传统更起作用,制度化水平低下。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的原因

军阀割据和地方势力
国民党政府的军阀割据和地方势力 也是导致政府失败的原因之一,这 些势力在政治和经济上形成了一些 独立的利益集团,对政府的统一和 整体性造成了影响。
阶级上的失败
政治上的失败
经济上的失败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延安十没有 一没有贪官污吏. 二没有土豪劣绅. 三没有赌博. 四没有娼妓. 五没有小老婆. 六没有叫花子. 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 八没有萎靡不振之风. 九没有人吃摩擦饭. 十没有人发国难财.
军事上的失败
阶级上的失败
政治上的失败
经济上的失败
军事上的失败
“我居留北平已80多天了,以我所见闻的, 觉得处处显露出一种新的转变、新的趋向, 象征着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已显露出新的希 望。就是中共以20多年来的奋斗经验,深 得服务人民建设国家之要领,并且具有严格 的批评制度,学习精神和切实、刻苦、稳健 的作风。这些优点反映到政府是有效率的, 没有贪污的政府。反映到党员行动的,是俭 朴、肯干,实事求是的态度。”
劣
和政治形势并没有起到明显的帮助,反而在
势
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国民党政府和西方国家之
间的隔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在盟军的压力下与日本作 战,国民党政府的军队和资源遭到破坏和耗尽,这削 弱了国民党政权的实力。
美国在二战后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给国民党政府, 但这些援助没有被充分利用,例如国民党政府在银行 和财政部门的腐败和浪费。这也削弱了国民党政府的 实力和民众的信任。
——张治中:《对时局的声明》
阶级上的失败
经济上的失败
政治上的失败
经济上的失败
军事上的失败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村的土地问 题是其政权覆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政治合法性的丧失看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从政治合法性的丧失看国民党统治的覆灭作者:熊艳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8期【摘要】国民党统治中国二十余年,建立了专制独裁的南京国民政府,从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只经过短短的三年时间便顷刻间土崩瓦解,被中国人民逐出大陆,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政治合法性及其要素分析,国民党统治的专制独裁、腐败无能,经济凋敝,实行文化专制等,使其日益失去民心,从而逐步丧失了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是国民党政权覆灭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政治合法性;国民党;独裁专制;覆灭世界上各国政府为了争取本国人民的广泛支持,加强政府的权威从而不断增强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力,维护有效的统治,都试图从各个方面不断增强其自身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从而构建一个合理的、良性运行的政权机制。
而历史上国民党政权覆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丧失了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一、政治合法性及其要素分析政治合法性基础虽然表现为人民对政权统治的心理认同,但它本身包含有许多要素,并通过这些要素反映出来。
一般来说,构成政治合法性基础的要素主要有政权统治的政治民主化与政治参与程度、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意识形态和文化控制三个方面。
首先,政权统治的政治民主化与政治参与程度。
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近代以来的一项基本政治要求。
一个政党执政,必须考虑到社会各个阶级的利益要求,给予各阶级、阶层人民平等参与政治的机会,这是近代政治向文明方向发展的结果。
一个政权统治的民主化程度,代表了人民群众对统治的认同程度。
当执政者违背人民的意愿,实行专制统治,压制人民的民主权利,那么其统治必然会受到人民的唾弃,从而使其丧失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其次,经济发展状况。
一个政权实施有效的统治,就必须不断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只有这样,政治统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政权也才能得到巩固。
如果统治者腐败无能,以剥削劳动人民为生,那么它就会遭到人民的反抗,而失去统治的合法性。
从党建角度看国民党在大陆的最终失败

从党建角度看国民党在大陆的最终失败
车辚
【期刊名称】《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4)001
【摘要】中国国民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从1894年到1949年,曾在中国大陆政坛上活跃了55年,其中21年处于执政地位.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是其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全方位的失败,其中军事是国民党失败的直接原因,党的建设是国民党失败的核心原因.与此相比较,希望我们能更加珍惜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党的建设上的成功经验,为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一些历史的线索.
【总页数】6页(P68-73)
【作者】车辚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5.1
【相关文献】
1.从国民党内部普遍信任缺失的角度看国共内战时期蒋介石政权的失败 [J], 别红暄
2.从国民党大陆失败谈对中共党建的现实启示 [J], 王越芬;郜娜
3.“西安事变”与“丢失大陆”:失败者怎样书写历史——兼谈国民党文宣系统的“曲释”操作 [J], 刘晓艺
4.从《阎锡山日记》看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 [J], 董学温
5.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看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 [J], 宋剑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民党败退原因之浅见

国民党败退原因之浅见六十多年前,内战打响,国共双方在战场上搏命厮杀,最后国民党不敌共产党,败退台湾。
这场战事属于内战,双方战场上死伤的都是中国人,实在是一民族悲剧。
那么究其国军失败之原因,总说纷纭。
本人总结,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军事上国民党和共产党实力此消彼长首先是人员士气的逆转。
在抗日战场上,国军承担了正面作战的任务,历经艰难困苦的抗日战争,因而损兵折将甚重。
据统计,抗战战场上,国民党光将军就牺牲206位,中级军官阵亡10多万,士兵损失四百多万。
这些都是军队里的精华,对军队的战斗力损害极其严重,尽管抗战胜利后兵员得到迅速补充,但战斗力早就不可同日而语。
况且,历经了惨烈的抗日战争后,国军将士很少有人愿意打内战,所以面对共军作战也就士气不高。
共产党由于力量弱小,抗战战场上承担的任务不能跟国民党相比,主要战争方式是游击战,损失就小的多。
自己在敌后开辟根据地,实力得以不断壮大。
整个抗日战争,共军参与的恶战不多,不仅实力保存完整,还能不断扩充地盘。
及至内战爆发,共军上下摩拳擦掌士气高涨,面对士气不高精神疲惫的国军以逸待劳,战而胜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是援助。
当时国军主要靠美国援助,后期因为腐败太严重,美国就没有把援助继续下去,宋美龄去美国什么也没得到。
反观共产党受到了苏联的大力援助,1945,苏军攻占东北,日本投降后,苏军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此地,并将全东北和91万关东日伪军的装备全部移交给了共产党,并派军事顾问和武器专家指导这些武器的使用方法。
预料到国共战争必将重新开始的斯大林,马上把在苏联养伤的林彪等人送到东北,管理行政,又将大批军需物资运进东北,加上林彪卓越的才能,东北解放军发展到近两百万,所以解放战争的第一战——辽沈战役就由此开始。
再次。
国军内部派系森罗,山头主义处处可见。
表面上,蒋介石的军队异常强大,实际上真正属于他的嫡系部队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军阀派系的存在,严重削弱了军队的统一性与协调性,不仅造成战斗力大打折扣,而且为共军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创造了条件。
中国革命胜利与国民党失败原因

中国革命胜利与国民党失败原因韩劲韬(电气类54)概要: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逐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至《辛丑条约》达到顶峰,期间有不同阶级的先进分子不断探索救亡中国的方法,但都以失败告终。
但自从1919年5月4日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开始不断的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枷锁,最终中国人民从1949年10月1日站起来了。
本文将从依靠的力量,革命的目的,革命的领导,革命的方针4个方面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中国革命的胜利与国民党政权垮台密不可分,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统治达到巅峰,而仅仅三年转盛而衰,败退台湾,固守一隅。
三年之内,天地翻覆,风云变化。
给人造成一种国民党失败和人民战争胜利机具偶然性的错误导向。
从经济,政治,军事多方面分析可以得出原因。
但是其根本原因时,国民党政权垮台与中国革命胜利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群众基础,经济,军事,政治正文: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至1901年《辛丑条约》,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期间不断进步的中国人士不断地尝试解救中国,如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但都以失败告终,但自从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最后于1949年10月1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可以胜利呢?在此之前无数仁人志士费尽毕生心血都不能实现的愿望为什么可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实现呢?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依靠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依靠无产阶级力量,即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为主的力量。
中国自古历来就是农业国家,农业人口一直占大数,而且当时中国的主要生产力来自就是农民,它代表着中国最广大的生产了,从某些角度可以说农民阶级是中国最有力量的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老中国资本主义的出现而产生的一个新兴阶级,它同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代表着中国社会新的生产力,承担着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前进的历史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党政体制角度看国民党政权的失败摘要:本文将从党政体制的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失败背后的原因,分为国民党的先天不足,独裁统治,派系斗争及党政体制的自私性四个方面进行说明,得出国民党在党国关系的处理,党自身的建设等问题上的不足是其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的结论,并从中总结教训,希望能给现行制度一些对照。
关键词:国民党党政体制失败合理性独裁派系自私性腐败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的刺激下,救亡和现代化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时代主题。
在二十世纪前五十年,中国从半殖民地形态获得新生,走向国家统一和民族崛起。
在这个过程中,国民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承担着先驱者的角色主导着中国变革与发展的方向。
然而,仅仅过了二十二年,国民党政权就被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所推翻,终结了其在大陆的统治,其中的经过与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关于国民党大陆政权在大陆的覆灭,有许多种解释,比如政治反动说、经济崩溃说、腐败说、失去农村说,蒋介石和毛泽东也有各自的解释,本文则选择从党政体制(以党政组织为中心的各种党政具体制度和党政行为规范的总和)的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的原因。
文中的观点也许并无太多创造性的见解,但都是笔者综合各种资料得出的自己的看法。
以下将从国民党的先天不足,独裁统治,派系斗争及党政体制的自私性四个方面对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做出阐述。
一、先天不足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该组为中国国民党,该党于1927 年经北伐战争完成形势上的全国政权统一。
然而国民党政权看似统一中国,其权利范围只及华中,华东,而东北,西北,西南等地不时出现叛乱,地方割据实力一直存在,各地军阀与国民党中央政权间暗潮涌动,再加上地方派系,日本侵略等原因,事实上国民党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办法来有效地统治中国。
由此可见国民党的合理化(指有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代替各种传统的、宗教的、家族的或地域性的政权,实现中央政权的集中和统一——塞缪尔)程度极其低下,是一个没有实现真正统一的形统实分的政权体系。
另一方面,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地位同样不堪一击。
政权的合法性是指政权在行使职能的过程中所应获得的民众政治支持,即政府行为唯有代表人民的一致才具有合法性。
而国民党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几乎完全失败,既失去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同时作为该政权的社会基础的土豪劣绅又不能与其真正合作。
执政党一般而言是建立在广大的党员或支持该政党的群众基础之上,因而获得执政的合法地位。
然而国民党在吸引青年群体入党等扩大党的影响力上缺乏能力,又采取整军入党等粗暴的入党方式,实际和未入党没有差别,可以说国民党从未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意识形态统一的,或者纪律严明的政党,而是集中在蒋的个人权威之下的各派系的松散联盟。
国民党政权对中国的控制建立在其脆弱的政治基础上,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性政权,在其存在的二十多年中没能收集各方权威以建立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又没能实现全民政治动员以维持自己的合法统治,这样一个缺少合理性合法性的、违逆现代化趋势并且违背人民意向的虚弱政体,在于共产党的竞争中逐渐走向劣势,从而丧失建立一个国家的起码条件。
二、独裁统治1927年正值国共两党矛盾空前尖锐,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开始了十年内战,也就在这十年中国民党建立起了一党专政的独裁政体。
按照孙中山的想法,在这十年的训政阶段应该设立五院实行五权分立,地方自治,然而国民党作为执政党其性质已经变化。
国共破裂之后,国民党的最大的纲领便是清党反共。
国民党虽然还标榜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总理遗教”,但已名不副实。
其党政体制蕴含着两条原则:一是政权组织上名义上实行五权分立,实质上实行以政权统治权的议行合一原则;二是在政党制度上反对二党制或多党制,实行一党制。
这两条原则都处于同一个基本的价值追求——独裁。
在以党治国上,国民党坚持“党外无党”和“党内无派”的原则,表现出权力的单一性。
行使权力的机关虽然不只一个,但权力的最后来源却只有一个。
故国民党所有的权力并不是一部分的权力,乃是整个的权力,它的权利最高无上,独立无限制,唯一而不可分,实行事实上的独裁统治。
国民党一党独占政权,不但不许其他党过问政治,而且亦不容其他党的合法存在。
是故训政时期全国只有国民党是唯一合法政党,政府由党产生,对党负责。
法律由党制定且运用上以中央政治委员会作为党和政府的桥梁。
于是一国一党逐渐演变成党即国,国即党的局面。
类似国民党政权这样的政权还需要一个核心人物,从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之后,蒋介石就成为公认的中心人物。
蒋介石在不再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后,通过南昌行营,三省总部等“口袋子”权力工具继续统揽国民党政府一切大权。
国民党政府的重要事务均先通过这些机构到达蒋手中,使得国民党政府运转出现“法无定规,权从人转”的特点,甚至还出现了蒋一人兼二十余职的“奇观”。
原本孙中山设计的“用本党的主义治国”的以党治国最终演变为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的独裁治国。
国民党执政期间,虽然打着民主的旗号,但事实上从未真正地实行民主,反而通过迫害其他政党,解散民盟等方式竭力保证其唯一执政党身份。
由于独裁政党对异己的不可忍受,国民党还肆意杀害民主人士,控制舆论,使得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同时蒋个人也难以避免地出现错误,国民党的执政能力和声望都不断下降,渐渐丧失了原本的优势。
独裁政体当然是不长久的,而一个向独裁靠拢的政体如果又在民心向背的情形下,势必衰亡的更快,更势不可挡三、派系斗争国民党统治初期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政治上的多元性和分裂性。
国民党内部不仅官僚主义根深蒂固,而且有着复杂无比的派系纠葛派,可谓矛盾重重。
各派之间勾心斗角,权势相倾,以至混战不已。
在变幻离合的角逐之后,蒋介石集团确立了它在国民党内的优势地位,但国民党分裂性的特点依然存在着,并始终是国民党政府良性运作的阻碍之一。
国民党内有CC系、政学系、复兴社、桂系、改组派、宋子文系、孔祥熙系、何应钦系、孙科系等。
各派之间争权夺利,正如复兴社领导人之一刘建群所说:“任何(派系)斗争都不是由政策分歧引起的斗争,而是为了饭碗的斗争。
”例如在国民政府进入北京后,很多国民党委员皆“离京而去”,而当胡汉民回国,提出设立五院制后政府后,他们又迅速占据各个重要职务。
但国民党政府的五权分立之间并没有西方三权分立的制衡关系,比如行政院无权否决立法院的决议,立法院不能对行政院的人员产生影响,因此五权准确的说是分而不立的。
对一个正在探索出路的国家而言,某制度不应该是凭空想出来的,而应该是如孙中山所言,适应此一时代此一社会的进行程序而为之对症立方。
然而国民党的五权分立制度虽借鉴了西方三权分立的思想,事实上却并无足够社会基础。
美国的三权分立体现了联邦政府,种植园主和资产阶级的权力平衡。
而当时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尚十分弱小,未能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地主阶级与帝国主义勾结,分权制衡无从谈起。
因此五院制反而成为各派系争夺权利的工具,他们打着国家民族的口号,行谋权夺位之实。
在各派系互相争斗的同时,国民党原有的纯洁性和理想主义日渐消散,整个政府也由于内耗而影响了行政效率,类似历史上一些农民起义耽于成就,陷于内乱最终功亏一篑。
然而此时的中国仍不太平,鹿死谁手尚未确定,国民党内部已开始对利益的分配。
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政党沦于派系斗争的漩涡当中不可自拔而忽视了对党的建设,执着于政治斗争而视党国责任于无物,纵然是铜墙铁壁般的集体也难逃人心思异,分崩离析的下场。
四、党政制度的自私性孙中山提出“以党治国”是“以党为掌握政权之中枢”,即党在政府上,直接掌握政权,这个想法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被逐渐改造成为以国民党人治国,国民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统治一切,包揽一切的政治体制,这种党政体制有其固有的自私性和狭隘性。
正如李烈钧所指出的“无异操作政权与少数人之手”,在国民党执政过程中,这种体制成为官员大肆攫取利益的工具。
政党政治和党治其实是不一样的,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普遍现象,而党治是政党政治的一种特有变态。
虽然形式上国民政府并无太大差别,但它本质上存在“党外无党”“党权高于一切”的特点。
是故该政体缺少监督和外来推力,靠军权维持存在,并只能靠自身调控修正执政方式。
本身即有狭隘性和自私性,如执掌军权的人便能干预政权,而普通民众丝毫没有参政和分享政治权力的机会。
国民党以党政体制筑起封闭性的保障体制,以达到利益最大化之目的。
该政体制度最明显、直接的后果就是国民党政府的腐败问题。
当时封建经济尚有残余,再加上地主买办阶级,帝国主义压榨,国内经济形势一片混乱。
而国民党政权当时实行独裁统治,借政治权力兴起大量官僚资本主义,他多用特权去经商捞外快,打压其他经济成分,形成了一个资源,利益在它所容纳的上层阶级流动的结构。
特权转化为经济行为的结果,必然导致贪赃枉法、政治腐败。
封建主义既被大量保存,故在南京政权统治下贪污、化公为私、劫收等丑剧层出不穷,“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的大破局”最终呈现。
孙中山的“以党治国”理论假定是:作为“以党治国”主体的政党应该是大公无私的,它在全面掌握不受制约的权力时不会腐败;到一定时期,它又会心甘情愿、主动地交出政权,还政于民。
但其实这个假设是很难成立的,作为既得利益者,已经掌握国家大权并由此获利的国民党政权从未想过要真正的将权下放给人民群众。
也许在军阀割据时代的战火连绵中,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和生活安宁,以党治国不失为一种确立社会秩序,强化中央权力的有效方法,然而在后来实际上成为了国民党一党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
总的来说,国民党政权在统治中国大陆的国民党的二十二年中有过功劳,就如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国民党可以被认为首先给中国制造了一个原始型的统一政府。
但是在“党治国家”体制下,无论其如何标榜自己的政治制度多么现代,终究缺乏现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内涵。
国民党的党政体制实际上是融合了传统的专制集权体制,借助独裁手段,依托现代政府的外观架构组成的变态政体。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灭有多方面的因素,而其在政党体制中的失败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原因,其结局也是难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中国国民党史》,茅家琦等著,鹭江出版社;《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崔之清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派系斗争与国民党政府运转关系研究》;张皓著,商务印书馆;《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剖析》,田湘波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剑桥中国史》,费正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参考论文:《中国现当代史国民党为什么失败了》作者不详;《国民党“以党治国”失败》作者不详。
参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