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国民党治党失败的根本原因
关于国民党最终失败的原因分析

国民党最终失败的原因分析生物科学三班第三组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以及美国的支持,发动了旨在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内战。
但是,仅仅三年多的时间,国民党就在自己发动的内战中被彻底打败,并于1949年12月退守台湾,结束了在大陆22年的统治。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国民党之所以会败得如此彻底,主要是其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国民党的政治腐败是国民党失败的最根本原因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就一直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对和平、安定的追求成为近代中国的主要潮流。
抗日战争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的曙光初现,人民迫切希望停止内战、实现和平,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但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不顾全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发动了全面内战,将自己推到全国人民的对立面,人民对国民党当局已经不抱幻想。
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独裁统治是它走向失败的又一原因。
国民党的政治可以说是蒋介石一人的政治,他是最终的决策者,一旦他作了决策,不管你是军事专家、经济专家还是外交专家一概没有说话的余地。
而且,下面的人也并没有团结在他的周围。
党内派系林立,纷争不断,贪污成风;地方割据势力长期与中央对抗,严重削弱南京政权的统治效能。
二、经济上的腐败和混乱加剧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胜利后,国统区的经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而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通货膨胀达到匪夷所思的程度,人民的生活急剧恶化,工商业活动遭受了灭顶之灾,农业也遭到严重破坏。
农民被迫放弃耕作,背井离乡,甚至在死亡的威胁下,许多人走上了抗争的道路。
我们都知道战争打的就是钱,所以经济的崩溃也加速了国民党的军事失败。
三、军事上溃败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在军事上,蒋介石名义上是最高指挥。
但事实上国民党军队内却是多头指挥,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甚至是相互拆台,试问这样的一支军队又怎能取得胜利呢?诚如电视剧《亮剑》中所说过的一句话:国民党作战指挥部发出的命令大多是天才制定的,但却交给了蠢材去执行。
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一、先天不足。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革命党人并未掌握政权,北洋军阀的头子-袁世凯掌握了政权。
1916 年袁世凯死了以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的时代,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好不容易到了1928 年12 月29 日-东北易帜,” 国民党取得了全国政权,但也只是名义上而已。
1929 年3 月,桂系反蒋;1929 年5 月,冯玉祥反蒋;1930 年2 月,冯玉祥和阎锡山共同反蒋;1931 年 6 月,两广军阀共同反蒋;1933 年11 月,十九路军反蒋。
虽然所有的叛乱都让蒋介石镇压下去了,但也大大削弱了蒋介石的力量。
同时,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各地军阀的混战也为红军的成长和壮大创造了时间。
后来,虽然不再有军阀明目张胆的反蒋。
但是,各地军阀依然与国民党中央同床异梦。
红军长征时广东军阀陈济棠给红军让道,抗日战争时期50 万地方军投降日本当伪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军为了保存实力而“出工不出力”以及后期的纷纷投诚,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国民党政权的先天不足。
二、不顾民生。
国民党的三民主义讲的是“民族、民权、民生”“平均地权”也是国民,党的爸爸-同盟会的主要纲领和口号。
但是,国民党又是如何做的呢?根据国民政府的统计资料,30%的农民完全没有土地,依靠当佃农为生;佃户要交纳50%至70%的地租,如此高的地租和其他苛捐杂税使上亿农民处于赤贫状态;全国投资资本70%流向政府,从而流出了工商企业,私营企业为了获得商业贷款,要支付18%至20%的年利率,如此高的利率使绝大多数工业无法支付,因而工业活动转向商业投机;政府开支主要用于军费,用于经济发展的比例很小,例如:1934 年至1936 年政府开支总额只有4%用于经济发展,而如此微薄的资金也浪费严重;严重而持久的通货膨胀更使得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1937 年至1945 在年的8 年里,平均价格指数从1 上升到2491,而后来的的内战时期,物价更如脱缰之野马无法控制,以至于1948 年时民众购物时是拿着成袋的钞票;政府对于民众的疾苦极其冷漠,以1942 年至1943 年发生在河南的饥荒为例,这场饥荒导致两三百万人非正常死亡,三百万人逃荒到外省。
国民党为什么会丢失政权

分析:国民党为什么会丢失政权1946 到1949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
短短3年间,在军事上、经济上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蒋介石政权,被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打败,狼狈逃离大陆。
其实北伐战争时,国民党有军队而共产党没有军队,只有一些共产党人参与到国民党的军队中。
1927年南昌起义后,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但远不如国民党的军队强大。
到了抗日战争以后,国民党的军队更是装备精良。
然而,短短三年解放战争,共产党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国民党全副武装的飞机加大炮第一个原因。
刚开始国民党在军事实力上占据很大优势,而共产党的军队是处于劣势的。
但是很快适应了大兵团的作战方式并且迅速掌握了不同于抗日战争八路军的游击战的正规的作战方法。
国民党始终以为共产党的军队不够正规,武器也不够精良,对他们并不构成太大的威胁。
但是他们恰恰败于太过轻敌。
因为经过土地改革之后,共产党的军队实力大大增强,并且帮助共产党赢得了更多老百姓的支持,不用愁兵源和粮草不足了,自然士气更盛。
相比国民党,共产党更加善于运用严密的组织系统,并且能够充分调动群众的力量支援。
群众的力量无疑是强大的,军队和装备再怎么精良,终究敌不过民心所向,而国民党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得民心者得天下,毛泽东的农村土地改革让几千年来深受地主阶级剥削的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对于那些农民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共产党就得到了占中国人口绝大部分人口的农民阶级的支持。
第二个原因,国民党在指导思想上背离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两次丢失政权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将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作为政治纲领。
在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中,孙中山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并明智的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成就了国共合作与北伐进军。
然而,自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开始,国民党就逐渐与三民主义背道而驰,个人认为,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指导思想就像灵魂和信念,始终支持着这个政党的前进和发展。
浅析国民党解放战争失败之原因

得民心者得天下——国民党解放战争失败之原因及启示1946年6月至1950年5月,国共两大阵营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战线之间进行殊死较量,在中国这块舞台上演绎出一幕波澜壮阔、充满传奇的历史大剧,短短三年时间,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国民党在大陆政权土崩瓦解,其原因是什么?他的失败给了现在的我们哪些启迪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让我们警醒的。
一、领导无方指挥失策蒋介石是靠军事起家,打了几十年的仗,但是他没有形成概念的军事思想,而毛泽东有“十大军事原则”。
他的军事素质跟毛相比一个地一个天。
从纯军事的角度看,蒋的领导无方、指挥失策确是国民党每战必输的主要原因。
表现在(一)错判形势骄傲轻敌。
抗战结束,蒋介石拒绝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民主”的主张,匆忙发动内战,扬言五个月消灭解放区,八个月到十个月消灭共军。
他错误的认为,其一抗战胜利,国民党军队官兵士气高涨。
可以一鼓作气,乘胜出击,解决共产党这个心腹之患,其二,日寇投降留下大批武器,美国的支持,其三,对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估计过高。
其四、1934年第五次围剿逼迫红军向西突围,1946年春,国名党攻占四平,林彪败退四平街,一直退到哈尔滨。
不仅蒋介石,其实国民党许多将领轻视共产党的思想非常严重。
他的错误在于只看表面,未见本质,只重有形,忽略无形,他所谓的这些优势在懂辩证法的毛泽东看来,只有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二)防城守地丧失主动。
蒋介石非常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及国际观感,这种保城守地、延线据点的战略战术教条死板,造成兵力分散,顾此失彼,成为套在他脖子上的绳索,背在身上的包袱。
而共产党正相反,失地存人,在运动战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
(三)越级指挥错着连连。
蒋一向喜越级直接指挥,但只要他参与的基本上没有不失败的。
白崇禧当时就批评道:蒋“远离前方,情报不确,判断往往错误”,但是军师长因怕受军法审判,有时明知蒋的指令有错也执行。
比如四平战役,林彪向北撤退,原想一鼓作气达到哈尔彬的杜聿明被蒋介石的突然下了停战命令。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國民黨失敗的原因:第壹,是內部不能精誠團結,因之予奸匪以分化挑撥的可乘之機。
第二,是違反國父遺教,大家不以服務爲目的,而以奪取爲目的。
第三,是喪失了革命的黨德,不能以個人自由與能力,貢獻于革命大業。
第四,是喪失了民族的自信心,不知道民族道德的力量和民族精神的偉大。
”國民黨高級將領們的八大缺點:(壹)本位主義;(二)包辦主義;(三)消極被動,推诿責任;(四)大而無當,粗制濫造;(五)含糊籠統,不求正確;(六)因循苟且,得過且過;(七)遲疑猶豫,徘徊卻顧;(八)主觀自大,故步自封。
由此,蔣介石認爲,他的軍隊也就成了“六無”之軍,即“無主義、無紀律、無組織、無訓練、無靈魂、無根底”的軍隊。
由此,蔣介石認爲,軍人們也就成了“六無”之軍人,即“無信仰、無廉恥、無責任、無知識、無生命、無氣節”的軍人。
由此,蔣介石得出結論:“非失敗不可。
”蔣介石說:“我們的幾百萬軍隊,沒有同共軍作過壹番較量,就被解決了,無數優良的裝備送給了共産黨,用來消滅我們自己。
”其實,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倒也調侃地說過這樣類似的話:“倫敦和漢陽的兵工廠,我們是有權利的,並且經過敵人的運輸隊送來。
這是真理,並不是笑話。
”難怪,毛澤東常常笑稱蔣介石爲“運輸大隊長”,給他送來“無數優良的裝備”。
蔣介石又反思了國民黨。
他總結了國民黨的散漫、腐朽:“黨內不能團結壹致,同志之間,派系分歧,利害摩擦,違反黨紀,敗壞黨德,以致整個的黨,形成壹片散沙,最後共黨乘機壹擊,遂致全盤瓦解,徹底崩潰。
”我看来,决定国共胜负的原因也许或者说肯定有很多,比如说军事上的力量对比。
可是,事实上,国共内战之时,国民党有正规军200多万,杂牌军70多万,再加上军事院校等等兵力约为430万,而且装备精良。
而共产党这边呢?正规军不过60万,加上游击队等也不过127万而已,而且他们的兵器大多还是靠抗日战争时缴获的一些装备,相对要低劣得多。
所以,仅从军事力量上来看,共产党几乎是必败无疑了。
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由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共同努力建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叛变而破裂,使国民革命遭到了失败。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
在客观上,由于国际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和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反动集团的突然叛变,他们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在主观上,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不长,立即以全部力量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缺乏理论准备,来不及系统总结实际斗争的经验,理论水平和领导经验都不成熟。
那种割裂民主革命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的“二次革命论”,在国民革命发展中的消极影响尤为突出,使共产党自愿处于“在野”地位,甘当“苦力”,排除在政权和军队的领导之外。
理论的弱点和不成熟,必然会导致革命行动的失误,这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民革命的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自愿地放弃了革命领导权,放弃了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了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幻想拉住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对同盟者中反动集团的叛变革命,既缺乏戒备,又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这是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作为中国共产党上级领导机关的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的指导上,始终存在着对国民党估计过高,对共产党估计过低的倾向,全力帮助和发展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和国民政府,造成国共两党力量的悬殊,在统一战线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一再无原则地迁就退让。
国产国际指导的失误,也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因素。
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但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次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唤醒了全国人民;锻练了共产党,提高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

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1949年12月解放中国西南地区,蒋介石乘飞机仓皇逃往台湾,这标志着国民党及其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彻底失败。
国民党败退大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的弊病,又是当时外部环境使然。
总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国民党及其政权自身来看,不论是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国民党的败退都有其必然性。
从政治方面,国民党蒋介石实行一党专制独裁,权力高度集中,自身腐败,丧失了统治的合法性;再加上其内部派系斗争严重,又忽视民众,因此并未实现对全国的控制,所以统治基础不牢固。
国民党蒋介石奉行一党专制、领袖独裁的政治信条,排斥和打击异己势力,特别是蒋介石提出“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理论,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又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实际上正式实现了其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在政治上陷入孤立。
而权力的高度集中,致使公众的参政渠道堵塞,公众的参政危机爆发,使政权丧失民众的信任,而自身又腐败,从而丧失了其合法性。
再加上内部派系纷争激烈,中央政治派系斗争不断,地方军阀派系斗争也是此起彼伏,并且地方割据势力始终作为一支强大的异己力量存在,南京政府只是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使南京政权的统治受到严重削弱。
国民党内部组织涣散,行政效率低下与该政权相始终,统治机器一直不能正常运转,国家控制力低下,从而使国民党成为一个弱势独裁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缺乏全民性的政治动员,忽视民众,不把工农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而在城市中,资产阶级也因为国民党的勒索打压而与其离心,因此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很不牢固,并且最终因为在民心向背的天平上失去民心而失去政权。
从经济方面看,国民党政权下,由于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势力的挤压,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微弱的,是不充分的。
而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不惜动用国库中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作为军费支出,巨大的军费开支,导致财政赤字,而财政赤字只得靠发行钞票弥补,这势必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国民党失去大陆政权的原因

是先消灭‘家贼’还是先消灭外匪?这
是一个非常残酷的问题,因为他需要保
住自己的政权A 。
4
抗战中期,也就是‘卢沟桥’事变后,蒋的军事战略是“跟日本人打消耗 战”,当时这个战略政策由于前期的先入为主,也没有得到太多的理解, 为什么?因为蒋一败再败,让日本人侵占了大半个中国。林彪打了个大胜 仗,使得民心开始一边倒,都倒向了毛主席的政府。其实在现在看来,蒋 的消耗战的战略方针是相当正确的,就是在当时,也得到毛主席的肯定的。
A
2
国民党失去大陆政权的原因
1、统治基础不牢固 2、国家机器运转不正常 3、抗战胜利后的倒行逆施 4、不解决土地问题 5、军事上的失败 6、经济上的崩溃 7、共产党的强大有力 8、国际形势也不利于国民党
A
3
天 得 国民党在抗日时期失去太多民 心。日本侵华前期,蒋介石曾经说过一
下 民 句话“小日本灭不了中国,可怕的是共 产党。”所以他提出了“攘外必先按内
A
15
A
16
代潮流 , 是全国人民坚定不移的心 志 , 也
是举世瞩目的战后中国的唯一出路 , 关乎
国计民生最关键的大问题 。国民党蒋介石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国民党治党失败的根本原因
1.蒋,胡,汪争权分裂
由于国民党分裂成蒋介石派、汪精卫派、胡汉民派等几大政治派系,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存在着激烈的派系权力斗争。
他们千方百计谋取权力,又千方百计保持权力,胡汉民是国民党元老,在孙中山逝世后以元老身份,代理大元帅之位,他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研究十分精通,在党内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同时他幻想以文人治国的思想,成为国民党的领袖。
汪精卫在党内成名较早,曾参加刺杀满清摄政王的行动,是孙中山遗嘱的见证人和起草人之一,早国民党内地位十分重要,曾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等职,蒋介石异军突起之后,他以军事势力为依托,先后打压汪精卫和胡汉民,使他们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三派分别以不同的理念和势力为后盾,在国民政府建立后,互相打压。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蒋介石在各方的压力下,通电下野,之后在幕后指挥嫡系东山再起,最后蒋汪合作,达成了蒋介石主军,汪精卫主政的局面,联手排挤胡汉民,而胡汉民则为西南地方势力为后盾,成立了西南政务委员会半独立于南京国民政府,直到胡汉民病逝。
在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三派势力相互排挤争夺权利,使国民党内部分化严重导致党的分裂,严重的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
2.各派系之间的斗争
派系政治是国民党政权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这首先有其历史的渊源。
在国民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来组织涣散,纪律松懈,成分复杂,军阀、官僚、政客充塞其中。
1924年改组后的国民党吸收了新的成分,以三民主义为党的思想基础,国民党获得了新生。
但即便如此,国民党的组织纲领和纪律约束仍谈不上严密统一,加之1926年北阀开始后国民党半年之内席卷半个中国,使得本来成分已经鱼龙混杂的国民党,经过北阀期间蒋介石的“廉价取胜”,就更为泥沙俱下了。
许多地方势力和军事势力未经改造便被整合进国民党,在国民党内形成错综复杂的派系关系:军事上有蒋、冯、阎、桂四系,政治上则有蒋、胡、汪三巨头。
经过几年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较量,最终确立了以蒋介石为中心的军事政治格局,但派系
斗争并没因此而结束,而是以新的或更隐蔽的方式继续与蒋记政权抗争,而蒋系内部又衍生出的新派系则是国民党政治机体上的又一致命的恶瘤,这些新生的派别有政学系、黄埔系、改组派、再造派、三青团等,而在蒋介石的嫡系和亲信中又有派别斗争,可谓派中有派。
各派之间互相攻击,实力此消彼长,彼此欲置政敌死地而后快,甚至闹出命案,其中,政学系、黄埔系、以及三青团之间的争夺尤为典型。
总之,派系斗争的纷争攘夺,淹没了国民党内的一切变革努力和举措,使得国民党丧失了一切励精图治、融入现代化变革洪流的机遇,这种纷繁复杂的派系斗争在国民党肌体中普遍存在,而且贯穿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始终,最终成为导致国民党政权失败的致命伤。